2020-2021高考语文提高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

合集下载

2020_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翻译题专项训练二

2020_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翻译题专项训练二

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翻译题:专项训练(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魏庞涓伐韩。

韩请救于齐。

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成侯曰:“不如勿救。

”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

”孙膑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

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诉于齐矣。

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

”王曰:“善。

”乃阴许韩使而遣之。

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围魏救赵》,有删改)1.韩请救于齐。

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译文:2.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诉于齐矣。

译文:◎参考答案1.韩国派人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说:“是早救好呢,还是晚救好呢?”(注意:谋,商议、谋划;蚤,通“早”;“孰与……”为固定句式)2.况且魏国有吞并韩国的野心,待到韩国感到亡国迫在眉睫,一定会到东边来向齐国恳求帮助。

(注意:志,野心;亡,灭亡;东面,名词用作动词,到东边来;诉,恳求;“必东面而诉于齐矣”为状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魏国的庞涓率军攻打韩国。

韩国派人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说:“是早救好呢,还是晚救好呢?”成侯(邹忌)说:“不如不救。

”田忌(不同意,)说:“我们不救,那么韩国就会灭亡,被魏国吞并。

还是早些出兵救援为好。

”孙膑说:“现在韩国、魏国的军队士气正盛,我们就去救援,是我们代替韩国承受魏国的打击,反而听命于韩国了。

况且魏国有吞并韩国的野心,待到韩国感到亡国迫在眉睫,一定会到东边来向齐国恳求帮助。

那时我们再出兵,既可以加深与韩国的亲密关系,又可以乘魏国军队的疲敝给以痛击,正是一举两得,名利双收。

”齐威王说:“好。

”便暗中答应韩国使臣的求救,让他回去(,却迟迟不出兵)。

韩国因为能依仗齐国,便奋力抵抗,但经过五次大战都大败而归,只好把国家的命运寄托在齐国身上。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

第进士,为汾州司法参军。

郭逵宣抚陕西,辟掌机宜文字。

种谔擅纳绥州降人数万,朝廷以其生事,议诛谔,反故地归降人,以解仇释兵。

禼上疏曰:“谔无名兴举,死有余责。

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

边臣虽擅纳,实无所利,特以往年俘我苏立、景询辈尔。

可遣询等来,与降人交归,各遵纪律,而疆场宁矣。

如其蔽而不遣,则我留横山之众,未为失也。

”又徙逵帅鄜延,为逵移书执政,请存绥州以张兵势,先规度大理河川,建堡砦,画稼穑之地三十里,以处降者。

若弃绥不守,则无以安新附之众。

援种世衡招蕃兵部敌屯青涧城故事。

朝廷从之,活降人数万,为东路捍蔽。

夏人屡欲款塞,每以虚声摇边。

诏问方略,禼审计形势,为破敌之策以献。

遣裨将曲珍、吕真以兵千人分巡东西路。

夏人方以四万众自间道欲取绥,道遇珍,皇骇亟战,真继至,夏众败走。

交趾叛,诏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总九将军讨之。

禼以郭逵老边事,愿为裨赞,于是以逵为宣抚使,禼副之。

逵至,辄与禼异,固争不能得。

禼分遣将吏伐木治攻具,设伏击之,斩首数千级,馘其渠酋,遂皆降。

元祐初,梁乙埋数扰边,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既而以重兵压境,诸将亟请益戍兵为备,禼因遣人诘夏,夏兵遂去。

乙埋终不悛。

使间以善意问乙埋:“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

能改之,吾善遇汝。

”遗之战袍、锦彩,自是乙埋不复窥塞。

禼乃纵间,国中疑而杀之。

五年,拜端明殿学士,迁太中大夫。

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宋史·赵禼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B. 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C. 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D. 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移书,古代指传递书信,在文中,赵禼替郭逵给执政大臣写信,提出多条建议。

2020-2021 高考语文(文言文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2020-2021 高考语文(文言文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

南阳何颙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

”中平六年,举孝廉。

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

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

彧每怀匡佐之义,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

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

”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

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

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

”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

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

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

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

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

众多以山东未定,未可卒制。

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操从之。

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

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操乃坚壁持之。

遂以奇兵破绍。

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

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

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事遂寝。

操心不能平。

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

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

谥曰敬侯。

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B.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C.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D.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孝廉即“至孝至廉”之人,“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2020—2022新高考文言文真题详解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2020—2022新高考文言文真题详解

2022新高考1卷《战国策·魏策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注】孟尝君,妫姓田氏,名文,又称文子、薛文、薛公。

战国时齐国临淄人。

【翻译】秦王将要讨伐魏国,魏王听说后,在夜里召见了孟尝君。

对他说:“秦国将要攻打魏国,你替我想想策略,该怎么办?”➢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

魏王说:“我希望你去办好这件事。

”魏王为孟尝君隆重地准备了一百辆车。

➢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

”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

”王曰:“可得闻乎?”【翻译】孟尝君到了赵国,对赵王说:“我希望从您这借兵用来救助魏国。

”赵王说:“我不会应允。

”孟尝君说:“我之所以敢向您借兵,是因为我忠于大王您啊。

”赵王说:“能说给我听听吗?”➢孟尝君曰:“夫(句首发语词)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

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翻译】孟尝君说:“赵国的军队并不比魏国的强;魏国的军队也不比赵国的弱。

但赵国的疆域每年不受到危胁,百姓没有年年死亡;而魏国的疆域年年受到危胁,百姓也每年都有因战事而死的,这是因为什么?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翻译】是因为魏国在赵国的西侧为赵国竖了一道屏障。

现在赵国不救援魏国,魏国就不得不与秦国歃血结盟,赵国也就将与强大的秦国接界了,疆域也就将年年受到危胁,百姓也将年年有因战事而死的。

因此我说我这样做是忠于大王您啊。

”【翻译】赵王于是答应了孟尝君的请求,为魏国出兵十万,战车三百辆。

孟【翻译】燕王说:“我们连着两年收成不好,如果又要行军数千里去援助魏国,可怎么办呢?”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翻译】孟尝君田文说:“行军数千里去救人,这是国家的大利。

现在魏王【翻译】燕王还未答应借兵,田文接着说:“我献给大王有利的计谋,可大燕王说:“大变化能说我听听吗?”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折节】屈服于别人。

2020-2021全国各地备战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分类:文言文综合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全国各地备战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分类:文言文综合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草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节选自苏辙《东轩记》)(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2)颜子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出自《________》(作品名),后来有成语“________”形容颜回这一品质。

(3)作者举颜回的事例有何作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1)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析/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2)论语;安贫乐道(3)用颜回的箪食瓢饮、甘居陋巷与自己的疲累现状对照,揭示做官忙碌奔波的处境会妨害学习的道理。

【解析】【分析】(1)本题画线句子的意思是:连旁人都忍受不了那样一种愁苦,而颜回始终不改变他认为快乐的生活方式。

我暗自认为,即使不想当官,但做个守门打更的小吏,至少可以自给自养生活,也不致于对治学有所妨碍,何必弄到这样贫穷、这样自苦的地步呢。

“颜子”做主语,此前应断开;“私以为虽不欲仕”省略主语“我”,此前应断开;“然”、“尚”、“而”,连词,引出下一话题,此前应断开。

(2)本题中,要求掌握关于《论语》的文学常识,知道“颜子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出自此书,然后根据这一句话找出相应的词语,即“安贫乐道”。

(3)本题中,作者举颜回的事例,从手法上看,是为了与下文“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相对比,从效果上看,为了揭示本段文末的道理“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即:做官忙碌奔波的处境会妨害学习。

2020-2021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分类:文言文综合题汇编及详细答案

2020-2021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分类:文言文综合题汇编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引字叔休。

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

性聪敏,博学,善属文,释褐著作佐郎,侯景之乱,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朝士多往归之,引曰:“诸王力争,祸患方始,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

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

”于是与弟形及宗亲等百馀人奔岭表。

时始兴人欧阳頠为衡州刺史,引往依焉。

顬后迁为广州,病死,子纥领其众,引每疑纥有异,因事规正,由是情礼渐疏。

及纥举兵反,时京都士人岑之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曰:“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已以行义,亦复何就惧平?”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

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日拜金部侍郎,引性抗直,不事权贵,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

及吕梁覆师,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弓弩槊箭等事。

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牣。

十二年,吏部侍郎缺,所司屡举王宽等,帝并不用,乃中诏用引。

时广州刺史马靖甚得岭表人心,两兵甲精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数有战功,朝野颜生异议。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还至赣水,而高宗崩,后主即位,转引为中庶子,以疾去官。

明年,京师多盗,乃复起为贞威将军。

时殿内队主吴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

引族子密时为黄门郎,谏引曰:“李、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

”引回:“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为李、蔡改行。

就令不平,不过解职耳。

”吴璡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陈书·萧引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B.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C.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D.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指人的表字,古人自称可以用名,表示谦虚;称人可以用字,表示尊敬。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

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

献所为文,知舒、海、泰三州。

复献文,召试制诰;赐进士出身,迁右司员外郎。

使辽,宴射,首中的。

辽人叹诧,求观所引弓,以无故事,拒不与。

还,图其山川、城郭、服器、仪范为五篇,上之。

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叔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

久之,召为秘书少监,擢给事中。

进礼部侍郎,又为京所忌,以徽猷阁待制再知海州。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

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掳获。

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

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

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

徙邓州。

四道置帅,叔夜领南道都总管。

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

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

十一月晦,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

入对,言贼锋方锐,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暂诣襄阳以图幸雍。

帝颔之。

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

帝益喜,进资政殿学士,令以兵入城,俄签书枢密院。

连四日,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

帝遣使赍蜡书,以褒宠叔夜之事檄告诸道,然迄无赴者。

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

车驾再出郊帝日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移书金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

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

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

既次白沟,驭者曰:“过界河矣。

”叔夜乃矍然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

明日,卒,年六十三。

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

(节选自《宋史·张叔夜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B.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C.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D.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荫指的是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或妻子因丈夫有功劳而得到皇帝赏赐的封号。

2020-2021备战高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2020-2021备战高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董仲舒,广川人也。

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

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

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

易王,帝兄,素骄,好勇仲舒以礼谊匡正,王敬重焉。

久之,王问仲舒曰:“粤王与大夫泄庸、种、蠡谋伐吴,遂灭之。

孔子称殷有三仁,寡人亦以为粤有三仁。

桓公决疑于管仲,寡人决疑于君仲舒对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对。

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

苟为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

五伯比于他诸侯为贤,其比三王,犹武夫之与美玉也。

”王曰:“善。

”仲舒为人廉直。

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

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

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

教国中所居而治。

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

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

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

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百家。

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年老,以寿终于家。

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节选自《汉书董仲舒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B. 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C. 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D. 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态/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典章、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专通一经、教授生徒的官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

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节选)(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B.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C.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D.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守藏室之史:“藏室”是藏书之所。

“守藏室史”亦称“征藏史”。

征是典掌之意,与“守”相同,就是管理周王朝皇家图书的史官。

B. 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

后来也泛指短箭。

C. 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古代三公之一,位高于太师。

D. 孝文,是谥号。

汉孝文帝是刘恒,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

这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

B. 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虚怀若谷、温良恭俭的品格,同时也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

C. 老子写了5000多字《道德经》,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然后潇洒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D. 世上信奉老子的人贬斥儒学,信奉儒学的贬斥老子。

作为严肃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对老子的学说只作客观描述,并没有尊老贬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②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答案】(1)B(2)C(3)A(4)①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钝。

②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解析】【分析】(1)本题,先了解句意为: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

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

然后利用句式对称和语法知识断句。

观察本句的句式是对称的,“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这三个相同的句式形成排比,所以应在这三个句子之后停顿。

且句子的主语分别是“鸟”“鱼”“兽”,谓语分别是“吾知其能飞”“吾知其能游”“吾知其能走”,所以可以在“鸟”“鱼”“兽”三个主语后停顿。

排除A、C项。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句式也对称,主语分别是“走者”“游者”“飞者”,所以应在三个主语前停顿。

排除D项。

故选B。

(2)C项,错在“位高于太师”。

古代三公是太师、太傅、太保。

太傅位次于太师。

故选C。

(3)A项,错在“跟儒家……的思想完全相同”。

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

老子的思想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不完全相同。

相同的是得志时做官,但是不得志时是不同的。

儒家主张不得志时要加强个人修养,老子认为不得志时像草一样漂泊。

故选A。

(4)第①题得分点:“贾”是商人,补出“深藏”的宾语“货物”,“虚”意思是“什么东西都没有”。

“盛德”是“高尚品德”。

第②题得分点:“合”意为“合并”,“离”意为“分离”,“岁”意为“年”,“霸王者”意为“称王称霸的人”。

故答案为:⑴B;⑵C;⑶A;⑷①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钝。

②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答题时,应根据平时课内对文化常识的知识积累与不断复习,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然后做出判断。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参考译文】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

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

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

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钝。

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

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

”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

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

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

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

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

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

”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

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

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

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

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昂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

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

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1)对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行且求中以益己益:充实B. 吾子无以韩责我责:指责C.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加固D. 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吝啬(2)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B. 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C.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D.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柳宗元在《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文章中也明确表达了不愿意担任老师的意思。

B. 柳宗元认为自己无法成为孔子那样的老师,只是希望能成为马融、郑玄那样的章句师。

C. 柳宗元认为自己学问不够,又不像韩愈那样胆大,所以一直不愿意担任别人的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