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安全是城市市民和城市管理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第十章-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第四类是城市社会突发事件—恐怖袭击、经济安全事件、 涉外突发事件及规模较大的聚众上访事件等
经济 安全 事件
发端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如“海啸”一般横扫美国、殃及全球。左图 07.8.15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道指跌破13000点。右图成立158年 之久的雷曼兄弟公司08.9.15申请破产保护。至此,贝尔斯登、雷 曼、美林、房利美、房地美、美国国际集团等昔日华尔街叱咤风云 的角色相继“沦陷”,或卖身求存、或被政府接管、或走上破产之
第三种类型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 和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 安全 事件
据卫生部 08.9.15介绍,经全国医疗机构临床诊断、 因食用三鹿牌婴幼儿奶粉而导致人体泌尿系统结石的患儿 1253名,其中甘肃2名患儿死亡。图为9月16日,安徽合肥 某医院医生为一名5个月大的患儿注射点滴。
第四类是城市社会突发事件—恐怖袭击、经济安全事件、 涉外突发事件及规模较大的聚众上访事件等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群体不断分化, 不同群体的收入差异和消费能力差异扩大,可 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集聚。 另外,由于外来人口无序涌入,加剧了社会经 济发展的不协调。城郊结合部的生产、社会环 境与安全稳定将成为未来上海特大城市管理的 重要课题。 城市的自然资源有限,在粮食、能源、原材料 供应以及产品销售等方面对外部的依赖性较强, 不能排除外部出现问题对城市生产生活带来冲 击的可能性。
颜色威胁程度确认与响应特别重大i级规模极大后果极其严重影响超出本省范围需要动用全省的力量甚至请求中央政府增援和协助方可控制其应急处置工作由发生地省级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必要时超出地方处理能力范围或者影响全国的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重大ii级规模大后果特别严重发生在一市以内或是波及两个市以上需要动用省级有关部门力量方可控制黄黄较重较重iiiiii级后果严重影响范围大发生在一个县以内或是波及两个县以上超出县级政府应对能力需要动用市有关部门力量方可控制一般iv影响局限在基层范围可被县级政府所控制自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整个社会对城市灾害管理问题日益关注
城市安全加强公共安全管理

城市安全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面临的安全挑战日益严峻。
为确保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城市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公共安全管理,采取措施应对各种风险和威胁。
本文将从城市交通管理、基础设施安全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方面探讨城市安全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城市交通管理城市交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繁忙的交通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
因此,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是确保公共安全的重要一环。
首先,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是确保交通安全的基础。
城市管理部门应加大投资力度,修建符合安全标准的道路,并安装交通信号灯、标志牌等设施,提高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加强交通秩序的管理和监督也是必要的。
城市管理部门应增加交警执勤力量,加强巡逻和执法力度,对交通违规行为进行监控和处罚,以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
二、基础设施安全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直接关系到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城市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
通过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传感器、监控摄像头等,及时监测设施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其次,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保养也是必要的。
城市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设施进行巡查和维修,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避免因设施老化或损坏导致的安全隐患。
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在城市运行的过程中,突发事件时常发生,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城市管理部门应加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确保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首先,建立有效的应急预案是关键。
城市管理部门应制定详细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行动方案,并加强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
其次,加强危机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也是必要的。
城市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危机信息发布的渠道和机制,及时向市民发布相关信息,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城市安全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是确保市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大数据技术在城市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大数据技术在城市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之一便是在城市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大数据技术在城市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案例,探讨大数据技术在提高城市安全管理效率和水平方面的作用。
一、案例一:交通安全管理城市交通事故频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提高城市交通安全管理的水平。
通过城市各个交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大数据技术可以对交通流量、车辆行驶速度等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和分析。
通过智能算法的运算,可以准确预测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提前采取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从而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案例二:犯罪预防和打击城市犯罪是城市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城市犯罪进行预防和打击。
通过整合城市中的公安系统、监控摄像头等资源,大数据技术可以对犯罪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发现犯罪行为的规律和趋势。
同时,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比对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和行踪轨迹,快速追踪和抓捕犯罪分子,提高犯罪打击效率。
三、案例三:应急响应和救援城市面临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城市应急响应和救援的能力。
通过对城市的人口分布、道路网络和救援资源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大数据技术可以在灾害发生时迅速判断灾情的严重程度,并计算最佳的救援路径和资源调配方案。
同时,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对灾后重建进行指导和优化,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四、案例四:火灾风险评估火灾是城市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城市内的火灾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
通过对城市的建筑结构、楼层布局、火灾报警系统等数据进行分析,大数据技术可以判断不同建筑物的火灾风险等级,并提出相应的消防建议和改进措施。
这样可以在防患于未然的基础上,大大减少火灾的发生和蔓延,提高城市的火灾安全水平。
五、案例五:恶性事件预警城市恶性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是城市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城市恶性事件的预警能力。
城市管理与公共安全保护

城市管理与公共安全保护城市是现代化社会的核心,城市管理与公共安全保护是城市发展的基石。
城市管理不仅涉及到城市的物质建设和经济发展,更关乎城市居民的安全、福祉和社会稳定。
公共安全保护则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秩序。
因此,城市管理与公共安全保护是城市发展的两个紧密相关的方面。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城市管理以及提升公共安全保护的措施。
首先,城市管理需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
一个良好的城市管理必须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
例如,道路交通建设、水电供应、通信网络等都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设施。
良好的城市规划能够合理布局这些基础设施,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同时也为公共安全保护创造更好的条件。
其次,城市管理需要注重环保和生态建设。
城市的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城市管理者应推动环保意识的普及和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减少污染源的排放,保护水资源、空气质量和生态平衡。
良好的城市环境有助于提升公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再次,城市管理需要加强社区管理与社会治理。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社区管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城市管理者应注重社区建设,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加强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构建和谐的社区环境。
同时,加强社会治理也是城市管理的重要任务。
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秩序规范,维护社会安定。
此外,公共安全保护也是城市管理的重点。
城市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居民的个人安全和财产安全。
城市管理者应加强治安防控,完善警务体系和安全监控设施,提升城市的整体安全水平。
此外,也需要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公共安全教育的普及可以让居民更加懂得如何预防意外事件和灾害,增加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最后,城市管理与公共安全保护需要多方合作。
城市管理和公共安全保护是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居民、社会组织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监管和指导,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居民要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安全防控工作;社会组织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提供相关服务和支持。
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含参考答案

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含参考答案一、根据给定资料,分析频繁出现井盖“吞人”事件的原因。
(20分)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楚,简明扼要,语言流畅。
不超过300字。
【作答思路】题干要求根据给定资料分析频繁出现井盖“吞人”事件的原因,考生由此可以判定,作答该题需要参考的给定资料范围是全部资料,作答任务是分析井盖“吞人”事件频繁出现的的原因,且答案要达到“全面准确,条理清楚,简明扼要,语言流畅”的要求,作答时要注意把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
阅读材料,可知导致井盖“吞人”原因分为表层和深层两方面,考生按照这两方面组织答案即可体现条理性。
【中公参考答案】频繁出现井盖“吞人”事件的原因包括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
表层原因是井盖和地下管线管理混乱,井盖丢失等问题频发。
一是井盖设计有问题。
路面上井盖密集、排列杂乱,带来了极大的管理难题和安全隐患;排水能力预测不足,导致井盖遇大雨易被冲走。
二是权责不明,管理缺失。
地下管线管理方式传统落后;城市井盖分属于多个部门,管理责任不明确,井盖丢失后不能及时修复;监管、验收不力,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和补救。
深层原因是管理者存在短视行为。
根治地下水道这类事情利虽长远,功不在当下。
管理者缺少治本的动力和思维,往往任由问题积重难返甚至出了人命才会高度重视;只满足于应急之策,出现问题时只治标不治本。
二、资料6中说:“一座城市,看得见的,是面子;看不见的,是里子。
”资料1中说“一个城市发展不能只重面子,不顾里子。
”根据给定资料,谈谈何为城市的“面子”,何为城市的“里子”?二者是何关系?(20分)要求:理解准确,分析得当,条理清晰,文字简练,不超过250字。
【作答解析】从题干可知,问题要求对城市的“面子”和城市的“里子”进行解释,然后分析二者的关系。
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两问与题干中引用的两则材料内容是相对应的,“面子”就是能看见的,“里子”就是看不见的,“一个城市发展不能只重面子,不顾里子”很明显就是阐述二者关系时的立足点。
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管理直接关系到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当今社会,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环境卫生不达标、交通秩序混乱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有必要对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促进城市公共空间的良好管理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一、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 环境卫生问题突出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垃圾满地、污水横流、污染严重等情况屡见不鲜。
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卫生问题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影响城市形象和旅游环境。
2. 交通秩序混乱城市公共空间的交通秩序混乱也是一个严重问题。
行人和车辆混行,交通事故频发,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屡禺不绝,给城市公共空间带来了安全隐患和秩序混乱的困扰。
3. 设施老化破损许多城市公共空间的设施存在老化破损的问题,例如路面破损、绿化带缺少维护、健身设施损坏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公共空间的美观度,也影响了居民日常的休闲活动。
4. 治安问题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治安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焦点。
一些城市公共空间存在扒窃、抢劫等治安问题,给居民带来了安全威胁,也影响了公共空间的正常秩序。
以上问题凸显了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的困难和挑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城市公共空间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1. 强化环境卫生管理针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卫生问题,可以加强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加大环境卫生监管和执法力度,倡导居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推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2. 加强交通秩序管理为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交通秩序管理,可以设置交通指示牌、优化交通路线,提升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质量,引导市民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减轻交通压力,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3. 加大设施维护力度城市公共空间的设施老化破损问题需要增加维护力度。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作者:包笑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年第08期[摘要]公共安全对公民的利益以及社会稳定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安全存在的危险也在不断增大,本文主要对城市公共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城市公共安全。
[关键词]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城市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08.094[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0)08-0-020; ; ;引言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导致城市复杂多样。
城市与国家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城市公共安全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一定影响。
1; ; ;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1.1; ;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在基础设施上没能满足正常的防护标准要求,且可能会发生损坏,长时间没有维修处理,存在非常危险的安全隐患。
第一,城市居民的住所安全设施不符合标准。
目前,许多居民的住宅在建筑过程中没有从抗灾能力上考虑,且居民对抗灾方面的意识不足,促使建筑商忽视了居民住宅的抗灾能力,同时为了满足居民需要,把更多的精力都花在了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安全问题。
第二,城市建设发展不能满足当今安全设施要求;目前,在我国的道路中,比较良好的道路不是很多,在一些道路上也没有设置安全指示牌以及安全线,无法给驾驶员有效指引,存在驾驶安全隐患问题。
另外,道路状况是好是坏对应急人员到达现场进行处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1.2; ;城市公共安全信息不对称通常遇到突发状况时,有关部门需要立即在现场做出科学决策,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决策无法保证科学性,同时管理层在遇到该困境时会无法坚定所做决策,心里容易摇摆。
如何营造安全和谐的城市环境

如何营造安全和谐的城市环境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变得越来越繁杂和复杂,城市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因此,如何营造安全和谐的城市环境成为了城市管理者和普通市民共同的责任。
一、提高公众安全意识要营造安全和谐的城市环境,首先要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市民应该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严格执行火灾安全措施等,做到人人都知道安全,人人都参与安全,人人都维护安全。
二、加强城市管理城市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监察力度,及时排查城市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以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对那些常年租住房屋中介、小餐馆、不合格食品等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和店铺进行整治,同时鼓励优质企业进入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形成有序的市场秩序。
三、改善城市环境城市环境是城市的生命线。
只有环境优美、整洁以及能够给人带来安全感的城市才是真正的安全和谐城市。
因此,我们既要加强城市清理、治理,又要崇尚城市美学,发扬文明城市的理念,让每一位市民都习惯于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共同建设美好城市。
四、促进社区和谐城市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安全和谐的基本单位。
要促进社区和谐,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加强社区管理,提升社区居民的共同意识和团结意识,让居民在和谐、安全、文明的生活环境中,充分体现社区的价值和意义。
五、建立应急机制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城市安全问题随时都会发生。
因此,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城市管理部门应与警察、消防、医疗急救等多个部门建立联系机制,及时响应,把灾难发生的损失最小化。
六、传递正能量城市安全和谐除了需要管理和制度的保障,也离不开每个市民的积极参与和精神支持。
因此,市民在传递诸如“心灵鸡汤”之类的正能量同时,还应该传递关注周围朋友和家人的呵护关怀,共同营造城市安全和谐的氛围。
总之,营造安全和谐的城市环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推进过程中需要多方共同配合,通过精心打造、持久经营,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生活的高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城市下的城市公共安全
摘要:城市的数字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日渐重要,应用数字城市技术维护城市公共安全也越发重要,加强对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研究和建设势在必行。
数字城市所提供的关键技术可以应用于日常的城市安全管理,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应急救援行动以及优化配置城市公共安全资源,建立健全城市公共安全体系。
关键词:数字城市,城市公共安全,城市安全管理,应急救援,优化配置
一、城市公共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具体表现
城市公共安全是城市社会发展领域里的一项重要课题,是指由政府提供的充分防御各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灾害、事故或事件的发生,以维持社会稳定的城市保障体系。
它是城市及其公民财产安全需要的满足,是城市依法进行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以及生产和经营等所必需的良好内部秩序和外部环境的保证,是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所在。
城市公共安全是城市市民和城市管理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城市管理者所必须要面对的重要公共事务。
公共安全的状况和主要事件,是任何城市管理者都应全面掌握和随时了解的内容。
跨年之夜,上海外滩发生“拥挤踩踏”事件,36条年轻生命陨落。
21日,该悲剧的调查报告及人员问责情况公诸于世。
黄浦区政府和相关部门承担了“预防准备不足、现场管理不力,应对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拥挤踩踏并造成重大伤亡和严重后果的公共安全责任”;区委书记、区长等官员承担被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等问责处分。
当人们为36条生命的陨落扼腕痛惜之时,这起悲剧背后的深刻教训更应引起重视。
对外滩踩踏事件的严厉的问责,也警示各级政府:新形势下,各级政府该如何更好地维护公共安全?外滩踩踏事件的调查报告亦指出,这次事件暴露出上海市公共安全管理盲点,特别是对无主办单位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不足,准备应对不充分,存在管理空白。
然而,只要应对是远远不够的,理想的状况应是尽量避免危机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因此,随着危机管理研究的深入,预防和预警、教育和培训机制建设又被纳入研究的视野之中。
至此,形成了预防、预警、应对、恢复等伴随危机发生发展之全过程的管理。
现阶段,我国处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许多新成果背后都隐藏着多种不确定因素。
在新形势下,我国公共安全管理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公共安全基础薄弱,重、特大事故不断发生,每年因公共安全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数高达 20 万人。
我国没有形成统一的专业化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而是将相应的公共安全事件交由相应的职能部门承担、解决。
一些具有特色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也是地区性的,或是有些事件构成了成熟的应急管理体系,从大层面上来说,我国并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应急管理体系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鉴于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的新问题有必要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建设一个科学有效的城市公共安全体系,以保证城市健康有序网络与信息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