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综合复习4狱中联欢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综合复习4狱中联欢 人教新课标

《狱中联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延续学习第三组课文的方法,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2.以本课为例,复习题目扩展、要素串联等方法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复习品读重点句子的方法,品读文中对联和重点语句,体会被关押的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准确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品读文中对联和重点语句,体会被关押的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师搜集背景资料、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旧知回顾:学生清明节假期的活动中的征文活动和与前边刚刚学过的第三组课文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缅怀革命先烈,自然导入对第三组学习的回顾: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它们是——在日积月累中,我们还积累了一首诗,它的名字叫——我们还了解了几部课外读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红岩》讲述了1948年至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
2.导入本课。
今天,我们继续去从文字里去寻找革命先烈留下的足迹,从《红岩》中去体会革命先烈的精神。
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59页,(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狱中联欢》二、学法回顾开始学习之前,请学生回忆学习第三组课文时的过程和方法,我们完成了单元导读中提出的三项学习任务:⑴把握文章内容;⑵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⑶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⑷抓重点句段,体会写法。
三、自主感悟。
今天,《狱中联欢》这篇课文我们也要完成这写学习任务。
首先请同学们再读课题《狱中联欢》,看着课题关于“狱中联欢”你有什么疑问?(谁联欢?为什么联欢?怎么联欢?)1.学生自学。
要求: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疑问,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完成课后第一题。
唱歌→()→()→()2.师生交流:⑴孩子们,读完课文,刚才你们自己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找刚才提出问题的同学回答)不断扩充对主要内容的把握。
语文六年级《狱中联欢》教学设计【优秀3篇】

语文六年级《狱中联欢》教学设计【优秀3篇】语文六年级《狱中联欢》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时代背景;2、认识“猩、诙、谐、镣、蒋”5个字;3、初读课文,知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等四件事。
教学过程:一、解题。
1、齐读课题,把你收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2、教师酌情补充。
(渣滓洞集中营)二、指导预习。
1、指名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教师小结:这片课文节选自优秀长篇小说《红岩》。
小说具体而生动的向我们描述了革命前辈所进行的狱中斗争。
3、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在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下面做上记号,再跟大家讨论。
)三、默读课文1、认识“猩、诙、谐、镣、蒋”5个字。
2、大体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
3、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几件事,其中重点写的是哪几件?4、在�四、反馈自学情况。
1、认读“猩、诙、谐、镣、蒋”5个字并组词。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扭转乾坤: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
乾坤,天地。
妄加评论:乱评一气。
妄,胡乱。
猩猩:渣滓洞集中营的特务头子,因为他是人却没有人的心肝,所以难友们给他取了这么一个绰号。
崩溃:完全破坏,垮台。
翻天覆地:形容变化的巨大而彻底。
江姐:是小说《红岩》中的主人公,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位革命者,小说中的全名是江雪琴。
监狱之花:是狱中一对牺牲了的革命者遗留下的女婴,她父亲入狱后很快被敌人枪杀,她的母亲因难产去世。
是难友们给她取了这个美好的名字。
极乐世界:佛经中指阿弥陀佛所住的国土。
佛教徒认为居住在这个地方,就可以获得光明和快乐,摆脱人间一切烦恼,也叫西天。
苍劲:苍老挺拔。
课文里指字写得成熟、有力。
洋溢:充分流露。
诙谐:形容说话有趣,引人发笑。
参禅:原为佛教名词,指彻底理解了佛教禅宗的奥秘。
这里借用这个佛教名词,说的是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挑剔:挑毛病,找碴儿。
博得:取得,得到。
劣绅和土豪:指旧社会农村中有钱有势的地主、恶霸。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狱中联欢》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文是六年级语文下册综合复习里的第四篇文章,主要是通过阅读让学生体会革命者的献身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生字词不作为重点,重点掌握对联。
录制微课的依据。
教学目的: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3、通过阅读理解内容,领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中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了解课文叙述顺序,体会课文中对联的含义。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狱中联欢》,大家看到题目,一定会惊诧,狱中就是监狱中,监狱是限制人身自由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人怎么开起联欢会了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朗读课文。
二、简介背景。
本篇课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通过读课文,我想大家已经明白,这是发生在1949年元旦,重庆市郊区歌乐山下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渣滓洞中的一批被捕的革命者在联欢,他们在监狱中经过严刑拷打,失去自由,痛苦万分,为什么要联欢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
当时,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经过了三大战役,即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长江以北都得以解放,蒋介石领导的部队节节败退,这时的蒋介石已经大势已去,但仍不死心,以假和平谈判准备最后的反击,他们设置秘密监狱,疯狂逮捕、监禁、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特别是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里,正疯狂残酷迫害着革命者。
从全局来看,革命力量处于优势;从局部来看,革命力量还处于劣势。
这在小说里形成巨大的反差。
每一个革命者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随时都可能被敌人杀害。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狱中的革命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和即将建立新中国不顾身处监狱,在狱中就开始了联欢。
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献身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而国名党反动派的看守们也是无可奈何。
三、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即联欢过程。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 4 狱中联欢》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教学目标:一、知识水平:1、理解“猩、诙、谐、镣、蒋”5个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方法:1、自读自悟,初步感知。
2、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3、课外阅读,拓展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课文内容中感受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体会作者崇敬革命者、憎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
1、演示《狱中联欢》情景朗读。
2、说说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二、交流相关背景资料。
1、师生互相交流相关“中美合作所”的材料。
2、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开国大典即将在北平举行。
山城重庆仍被国民党反动派盘距。
在那里的中美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仍关押着秧多革命者。
从全国形势看,国民党反动派已彻底失败。
他们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伺机实行反扑。
渣滓洞特务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革命前辈利用这个机会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联欢会,以巧妙的方式同敌人实行斗争。
(板书课题)三、初读课文。
1、出示投影片:自读课文,填写狱中联欢的过程。
唱歌()-→()-→()2、学生自读课文,填写,交流。
四、回读重点段。
1、“交换礼品”段。
(1)学生边读边想:他们都交换了哪些礼品,这些礼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说明了什么?(2)指名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礼品有贺年卡,五角星和锦旗,这些纪念品极其简陋,说明狱中条件的艰苦令人难以想象,但却表现出革命者的心灵手巧、情深志坚)2、“贴春联”段。
(1)自读,体会春联的含义。
(2)小组内派一名代表,随意读一副春联,说说含有的意思。
(3)在小组自由交流的时候,其他同学适当补充,教师适当点拨。
①“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形容革命形势发展迅速,横额“扭转乾坤”含有推翻反动派之意。
②“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参禅”意思是在敌人的监牢中坚持学习领悟马列主义的革命真理。
横额“极乐世界”道出了革命者掌握了革命真理的乐观心境。
③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
“旧景”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新春”指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的前景。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综合复习4、狱中联欢锦华小学尼晓静教学目标:1、辨析“苍劲、乾坤、渣滓洞、参禅”等词语的读音。
2、品读对联,感悟其含义及表达效果,感受革命者的乐观主义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感悟语言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红岩》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线索,体会文中对联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革命前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师:同学们,从小到大你们亲眼见过、亲自参加的联欢会一定不少。
可是你们见过这样的联欢会吗? (出示课题) “狱中联欢”会是一种怎样的场景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这场特殊的联欢。
二、词语正音师:首先我们来辨析课文中一些词语的读音(出示生词:苍劲、乾坤、渣滓洞、参禅、挑剔、脚镣)师:自由练读这些词语。
(生练读)师:谁来读?(指名一生读)师:他有没有读得不准的字音?师:你能到白板上标出这两个字的读音吗?(生标音)师:“苍劲”的“劲”是多音字,什么情况下读“jìng”?什么情况下读“jìn”?我们通过查字典来辨析一下。
(生查字典)师:读“jìn”的读音时意思比较多,我们可以这样记:当“坚强有力”讲时读“jìng”,其余情况都读“jìn”。
这样是不是好记多了?师:“挑剔”的“剔”读得不够准,我们再多读两遍。
(指名3生读)三、介绍背景,概括主要内容1、师:我们今天学习的《狱中联欢》选取自《红岩》这本书。
谁能介绍一下这部著作?2、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你能试着制作一张联欢的思维导图吗?(实物投影)生(到实物投影前边指边说):联欢会主要有四个节目,革命者们先是“唱歌”,然后“交换礼品”,接着“贴对联”,最后“表演节目”。
师;同学们有不同意见吗?(板书: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师:我们根据这个流程图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1949年元旦,关押在渣滓洞的革命者们开联欢会。
他们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来迎接胜利。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狱中联欢》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狱中联欢》说课稿一、教材背景及教学目标1.1 教材背景《狱中联欢》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该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艰难环境下人们团结合作、乐观向上的故事。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理解并把握课文内容;•能够分析情节,了解其中的主题和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乐观向上的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情节和主题;•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探讨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2.2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提炼主题和教育意义。
三、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3.1 教学内容•课文内容解读•课文情节分析•人物心理变化分析•主题和教育意义探讨3.2 课时安排本课建议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课文内容解读和情节分析(40分钟)•第二课时:人物心理变化分析、主题和教育意义探讨(40分钟)四、教学步骤与内容4.1 第一课时步骤一: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通过一个问题或引入一个小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课话题的兴趣。
步骤二:课文预习(10分钟)•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关键词和重点句子。
步骤三:课文内容解读(15分钟)•全班师生共同解读课文内容,重点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和短语。
步骤四:课文情节分析(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情节,分析故事发展的过程,了解每一个情节的意义。
4.2 第二课时步骤五:人物心理变化分析(15分钟)•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的心理变化,包括他们面对困境时的心态转变。
步骤六:主题和教育意义探讨(20分钟)•学生集体讨论,总结本课的主题和教育意义,并展开思考,如何将这些精神应用到生活中。
步骤七:课堂小结与反思(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思。
五、板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情节和主题- 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步骤:1. 导入与激发兴趣2. 课文预习3. 课文内容解读4. 课文情节分析第二课时教学重点:- 人物心理变化分析- 主题和教育意义探讨步骤:5. 人物心理变化分析6. 主题和教育意义探讨7. 课堂小结与反思六、课堂活动与教学资源•课本: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PPT:包含教学内容和导图的PPT•黑板/白板:用于板书和学生互动七、评估方式与作业布置7.1 评估方式•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和表现•学生完成的小组活动报告7.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心得体会,字数不少于200字。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狱中联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
2.运用不同阅读方法仔细体会文中对联的深刻含义,理解革命前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对敌斗争中表现的巧妙的斗争艺术。
3.激发学生对《红岩》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运用不同阅读方法仔细体会文中对联的深刻含义,理解革命前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对敌斗争中表现的巧妙的斗争艺术。
教学过程:一、解题初读,了解背景。
1、生齐读课题师:这里的“狱”在哪里?(渣滓洞)2、我们来看看渣滓洞集中营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幻灯出示渣滓洞集中营相关图片、文字资料,师相机介绍。
)看了怎么图片,你觉得共产党员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艰苦,严刑拷打下的非人的生活)3、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词语(“联欢”)怎么理解?(很快乐的聚会、为了庆祝而开展的聚会)课文中又指什么时间,谁在庆祝什么?(1949年,共产党员在庆祝党的胜利)你从哪里看出来?(“哈哈哈哈!”人们朗声大笑,迎接着1949年胜利的春天。
)4、出示文字资料,介绍“联欢”背景。
开国大典即将在北平举行。
山城重庆仍被国民党反动派盘距。
在那里的中美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仍关押着许多共产党员。
从全国形势看,国民党反动派已彻底失败。
他们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伺机进行反扑。
渣滓洞特务对被囚禁的共产党员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革命前辈利用这一机会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联欢会,以巧妙的方式同敌人进行斗争。
5、现在谁能够加上时间、人物,把课题的意思说具体(1949年元旦,渣滓洞集中营的共产党员为了庆祝革命胜利而举行了一次联欢活动。
)6、师:共产党员又是开展了什么样的活动呢?请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填写狱中联欢的过程。
唱歌——〉(交换礼品)——〉(贴春联)——〉(表演节目)7、谁能将狱中联欢的过程加到刚才的意思中,看谁能说完整。
(学生自由归纳,教师相应点拨)二、学习对联,体会含义幻灯出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再次默读5——23自然段,先找出各个牢房的对联认真读一读,然后想一想这些对联的意思。
人教课标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综合复习教案《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4《狱中联欢》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狱中联欢》是革命题材小说《红岩》的节选作品。
课文按照狱中联欢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唱歌。
第二部分写交换礼品。
第三部分是写贴对联。
第四部分写的是表演节目。
课文按照联欢的过程展开记叙,重点描写"贴春联"、"表演节目"两部分,突出体现革命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
文章篇幅较长,然,故事情节简单,其文意蕴深醇,耐人寻味。
特别是对“狱中联欢”这一看似简单,实则含义深刻的题目而言,情意兼入,是基于预学尝试突破的一个重难点。
如何通过联欢之乐与监狱之苦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革命者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是我重点考虑的方向。
基于此,我把本文的教学主线设计如下:借助预学梳理联欢过程以解决长文短教的阅读瓶颈;设计以“聚焦联欢,感受欢乐——借助双关,理解对联”,层次递进;在最后苦乐对比中,领悟革命者的精神,点亮主旨,升华主题。
教学目标:1、聚焦联欢场景,感受革命者联欢时欢乐的气氛;关注对联描写,习得一语双关的表达手法。
2、通过联欢之乐与狱中之苦的对比,领悟革命者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3、通过对《狱中联欢》的学习,产生阅读小说《红岩》的兴趣和期待。
教学重点:通过联欢之乐与狱中之苦的对比,领悟革命者必胜的信念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教学难点:对联描写的品读中,解读、习得一语双关的表达方法。
预设流程:一、揭题导课,了解背景。
1、揭题。
读题。
2、解读“狱”字,交流:文中的狱指的是什么地方?(渣滓洞)。
3、了解“渣滓洞”。
出示——渣滓洞集中营是国民党反动派关押革命者的人间地狱。
在狱中,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了疯狂地折磨和迫害,并于1949年11月27日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285人遇难,仅有15人脱险。
4、是的,这是一群特殊的犯人,这是一个特殊的监狱,这也是一场特殊的联欢!这场特殊的联欢到底是怎么进行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翻到159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延续学习第三组课文的方法,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2.以本课为例,复习题目扩展、要素串联等方法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复习品读重点句子的方法,品读文中对联和重点语句,体会被关押的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准确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品读文中对联和重点语句,体会被关押的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师搜集背景资料、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旧知回顾:
学生清明节假期的活动中的征文活动和与前边刚刚学过的第三组课文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缅怀革命先烈,自然导入对第三组学习的回顾:
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它们是——在日积月累中,我们还积累了一首诗,它的名字叫——我们还了解了几部课外读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
《红岩》讲述了1948年至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
2.导入本课。
今天,我们继续去从文字里去寻找革命先烈留下的足迹,从《红岩》中去体会革命先烈的精神。
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59页,(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狱中联欢》二、学法回顾
开始学习之前,请学生回忆学习第三组课文时的过程和方法,我们完成了单元导
读中提出的三项学习任务:
⑴把握文章内容;
⑵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⑶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⑷抓重点句段,体会写法。
三、自主感悟。
今天,《狱中联欢》这篇课文我们也要完成这写学习任务。
首先请同学们再读课题《狱中联欢》,看着课题关于“狱中联欢”你有什么疑问?(谁联欢?为什么联欢?怎么联欢?)
1.学生自学。
要求: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疑问,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完成课后第一题。
唱歌→()→()→()
2.师生交流:
⑴孩子们,读完课文,刚才你们自己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找刚才提出问题的同学回答)不断扩充对主要内容的把握。
教师引导重点交流为什么联欢?(庆祝1949年的元旦,迎接革命的胜利)
补充背景资料:1949年初,首都北京即将举行开国大典,被关押在渣滓洞的革命者们,随时都有可能被敌人杀害。
从全国形势看,国民党反动派已彻底失败。
他们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伺机进行反扑。
渣滓洞的特务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
革命前辈便利用这一机会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以巧妙的方式同敌人进行斗争。
你们弄懂了自己的疑问,借助课题,扩充提问就完整概括主要内容。
我们管这样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叫课题扩充法。
其实,像这种记事类的文章,我们还可以怎么概括主要内容?除此之外,我们还常用什么方法?
事件要素串联法(《灯光》、《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段意合并法(《为人民服务》)抓中心句法(《一夜的工作》)
小结:各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互相结合运用,效果会更好,像刚才我们概括主要内容时,题目扩充提的问题就是针对事件要素的。
总之,我们要把这些方法铭
记于心,同时,还要灵活运用。
了解了文章讲述的故事,老师想采访一下你们,读了革命先烈的狱中联欢的故事,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谈)教师小结课文主旨是表现这些随时面临死亡威胁的共产党人那种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
⑵补全联欢过程(板书联欢四个节目)
你们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了,那么自学的第二个任务,你们也一定完成了,谁来填空。
课文按联欢表演节目的先后顺序来写,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顺序?(事情发展顺序)
常见的文章叙述顺序有哪些?(学生自由谈)
时间顺序、参观游览顺序、空间转移顺序、倒序、插序等等。
以学过的有代表性的课文为例,回顾理清这些顺序的方法。
小结: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经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
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
”这里的“路”就是文章的表达顺序。
所以,我们阅读一篇文章.一定要理清文章顺序,同时,我们在说话和写文章时也要学会有顺序、有条理地说和写。
过渡:看,这篇文章的作者就做到了思路清晰,顺序明朗。
请孩子们再看这四个部分,我们的作者还做到了什么呢?(由详略的作用,过渡到精彩段落赏析)没错,这样我们一下子就把注意力放到了文章最精彩的部分上去了,哪些部分?我们快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文章写得如此精彩的!
三、合作学习,品读精彩
1.方法回顾:以往品读重点句段,我们是怎么做的?(学生谈后课件出示方法)读一读——圈一圈——品一品
2.分组互助学习,自由选择喜欢的对联品读。
3.汇报交流:
小结:这些对联的特点:表面上对革命、对战斗只字未提,可是却将革命者那种对革命必胜的信心,那种乐观主义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就是革命者斗争智慧的体现。
4.聚焦“猩猩”突破难点
找出描写“猩猩”的句子(课件出示)体会。
尽管敌人如此严防死守,尽管敌人费尽心机,但是,他们都没能动摇住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当然,更不能阻止住革命胜利的脚步。
5.品读“表演节目”部分
刚才我们品读的只是“贴对联”这一部分。
文中还有许多这样含义深刻的句子,向我们展现了革命者的精神品质,请你迅速地从表演节目这一部分找出一处,这样品一品。
(学生自由品)
过渡:没错,他们就是这样对革命怀着的必胜信念,以最饱满、最昂扬的斗志面对敌人、战胜革命道路上一切苦难的。
四、拓展训练:
此时,我们的眼前仿佛看到了那动人的一幕幕。
看着革命先烈在狱中联欢的情景
我仿佛看到了他们一样的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狱中联欢》的学习,复习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常见文章的叙述顺序和品读重点句段的方法。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善于积累、善于归纳,在课外阅读中,把我们的学习方法多实践,做一个会学习、会读书的孩子。
六、课堂作业:
对联,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创作讲究对仗。
即: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不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你们也来试一试怎么样?老师给大家出的上联是:
革命先烈前仆后继
附:板书设计
狱中联欢
唱歌略写
交换礼品
贴对联详写
表演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