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会考复习资料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会考)复习资料(详细版)

第一部分 基础学问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mol )。
(2)1 mol 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0.012 kg 一种碳原子(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6.02×1023(3)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 mol -1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
(4)物质的量(n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与微粒数(N )之间的关系:n = N N A 。
2.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M ),单位为g •mol -1。
(2)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3)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 )和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n = m M 。
3.气体摩尔体积(1)定义:确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V m ),单位为L •mol -1。
(2)标准状况下,V m ≈22.4 L •mol -1。
(3)物质的量(n )、气体的体积(V )和气体摩尔体积(V m )之间的关系:n = V V m 。
4.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学习笔记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c B),单位为mol•L-1 。
(2)在确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n)、溶液的体积(V)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B)之间的关系:n = c B•V 。
(3)容量瓶:常用于配制确定体积、浓度精确的溶液。
二、胶体1.定义: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2.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分: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3.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视察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
4.丁达尔现象可用于检验溶液和胶体。
5.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
6.引起胶体聚沉的条件:加入可溶性盐、加热、搅拌等。
高二化学会考复习资料

1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的是乙烯的产量
2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变浑浊的C6H5ONa溶液
3不能水解的糖单糖(如葡萄糖)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或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醛、葡萄糖、麦芽糖
5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液态烃(苯、汽油等)、乙酸乙酯
6易溶于水的有机物甘油、乙醇、乙醛、乙酸
7可用于环境消毒的苯酚
8皮肤上沾上苯酚用什么清洗酒精
9写出下列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结构简式:
(1)乙醇;(2)乙醛;(3)乙酸;(4)硝基苯
①羟基—OH②醛基—CHO③羧基—COOH④硝基—NO2
30写出下列有机反应类型:
(1)甲烷与氯气光照反应
(2)从乙烯制聚乙烯
(3)乙烯使溴水褪色
(4)从乙醇制乙烯
(5)从乙醛制乙醇
(6)从乙酸制乙酸乙酯
(7)乙酸乙酯与NaOH溶液共热
(8)油脂的硬化
(9)从乙烯制乙醇
(10)从乙醛制乙酸。
高二会考复习资料化学

③NaOH和CO2反应,二者的比不同,产物不同。
陈向阳高考化学
二、Mg的反应 1.与H2O反应 (1)与冷水几乎不反应; (2)与热水缓慢反应,可使酚酞变浅红。 Mg+2H2O Mg(OH)2+H2↑
入盐酸(开始时酸不足)开始无气体产生:HCl+Na2CO3=NaCl+ NaHCO3(无气泡)。 [特别提醒] 不同的滴加顺序产生不同的现象,这就是不用其他试剂 鉴别Na2CO3溶液和盐酸的原理。
陈向阳高考化学
(3)NaHCO3的反应 ①不稳定性 2NaHCO3 Na2CO3+CO2↑+H2O
利用此反应除去Na2CO3中的NaHCO3。
2. Al、 Al2O3、 Al(OH)3 既溶于强酸又溶于强碱溶液, 且每生成 1 mol Al3 均耗 3 mol H , 每生成 1 mol AlO2 [或 Al(OH)4 ]均耗 1 mol OH 。
+ + - - -
(1)铝片产生氢气的反应
2Al+6HCl = 2AlCl3+3H2↑ 2Al+2NaOH+2H2O = 2NaAlO2+3H2↑ 或2Al+2NaOH+6H2O = 2Na[Al(OH)4]+3H2↑ (2)Al2O3的反应
提示:①不要忽视了镁在空气中能与N2、CO2反应。 ②镁在空气中与O2反应生成一层坚固的致密氧化物保护膜,所 以金属镁有抗腐蚀性。
陈向阳高考化学
三、铝及其化合物的反应
1.Al的反应
(1)铝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4Al+3O2 2Al2O3
提示:此反应是一个剧烈的放热反应,生成熔融物,实验用的 集气瓶要在瓶底铺一层细沙或水。
高二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精选

高二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精选高二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氮族元素一、氮族元素N(氮)、P(磷)、As(砷)、Sb(锑)、Bi(铋)相似性递变性结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5个原子半径随N、P、As、Sb、Bi顺序逐渐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力减弱性质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R2O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通式为:HRO3或H3RO4气态氢化物通式为:RH3最高化合价+5,最低化合价-3单质从非金属过渡到金属,非金属性:N>P>As,金属性:S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减弱酸性:HNO3>H3PO4>H3AsO4>H3SbO4与氢气反应越来越困难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稳定性:NH3>PH3>AsH3二、氮气(N2)1、分子结构电子式:结构式:N≡N(分子里N≡N键很牢固,结构很稳定)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所以收集N2不能用排空气法!)3、化学性质:(通常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只有在高温、高压、放电等条件下,才能使N2中的共价键断裂,从而与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N2+3H22NH3N2+O2=2NO3Mg+N2=Mg3N2Mg3N2+6H2O=3Mg(OH)2↓+2NH3↑4、氮的固定:将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天然固氮三、氮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N2O—笑气硝酸酸酐—N2O5亚硝酸酸酐—N2O3重要的大气污染物—NONO2NO—无色气体,不溶于水,有毒(毒性同CO),有较强还原性2NO+O2=2NO2NO2—红棕色气体(颜色同溴蒸气),有毒,易溶于水,有强氧化性,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3NO2+H2O=2HNO3+NO2NO2N2O4(无色)302=2O3(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鉴别NO2与溴蒸气的方法:可用水或硝酸银溶液(具体方法及现象从略)NO、NO2、O2溶于水的计算:用总方程式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进行计算四、磷白磷红磷不同点1.分子结构化学式为P4,正四面体结构,化学式为P,结构复杂,不作介绍2.颜色状态白色蜡状固体红棕色粉末状固体3.毒性剧毒无毒4.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溶于CS2不溶于水,不溶于CS25.着火点40℃240℃6.保存方法保存在盛水的容器中密封保存相同点1.与O2反应点燃都生成P2O5,4P+5O22P2O5P2O5+H2O2HPO3(偏磷酸,有毒)P2O5+3H2O2H3PO4(无毒)2.与Cl2反应2P+3Cl22PCl32P+5Cl22PCl5转化白磷红磷五、氨气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易液化(作致冷剂),极易溶于水(1:700)2、分子结构:电子式:结构式:(极性分子,三角锥型,键角107°18′)3、化学性质:NH3+H2ONH3·H2ONH4++OH-(注意喷泉实验、NH3溶于水后浓度的计算、加热的成分、氨水与液氨)NH3+HCl=NH4Cl(白烟,检验氨气)4NH3+5O2===4NO+6H2O4、实验室制法(重点实验)2NH4Cl+Ca(OH)2=2NH3↑+CaCl2+2H2O(该反应不能改为离子方程式?)发生装置:固+固(加热)→气,同制O2收集:向下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检验: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容器口(试纸变蓝)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容器口(产生白烟)干燥:碱石灰(装在干燥管里)[不能用浓硫酸、无水氯化钙、P2O5等干燥剂]注意事项: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空气对流,影响氨的纯度)或塞一团用稀硫酸浸湿的棉花(吸收多余氨气,防止污染大气)氨气的其他制法:加热浓氨水,浓氨水与烧碱(或CaO)固体混合等方法5、铵盐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分解,与碱反应放出氨气(加热)。
高二会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5篇分享

高二会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5篇分享一、无机化学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分类规则和元素的物理性质,了解元素原子的结构和电子模型,熟悉元素的电离能。
2、熟悉氧化还原反应的叔、特性和特点,并掌握其变化的趋势,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变化的规律。
3、学习气体的性质,如亲水性,亲油性,溶解度,扩散,协同作用等,了解溶液的电离极化和物质的极性。
4、掌握酸-碱反应的性质,溶质的极性及其相互作用,电离度及其与溶液强度的关系,pH的概念及其在恒定的条件下的变化。
5、熟悉酸,碱,盐等化学反应有关的常识,比如关于盐溶液稀释及晶析等物质性质;掌握硝酸盐及重金属盐的构成及其反应;了解电解质的离子方程式及其特点;学习碳酸及其盐的构成,性质及其反应。
二、有机化学1、熟悉有机物的分类,熟悉有机物的名称,了解基本有机物与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规律。
2、掌握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及构成,了解不同的键的特性和结构,学习有机物的烷烃和炔烃的构成、特点、侧链变异以及反应性。
3、熟悉有机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处理与分析理论,化学法制备有机物的原理及方法。
4、了解有机氧化物的分类和性质,学习有机物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学习无机物的萃取分离,了解丙烯糖的有机合成原理及其反应特性。
5、熟悉有机物的催化作用、反应速度、反应机理,学习有机物的炼制、提纯、分析等。
三、分子结构1、学习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基本物理性质,了解物质的组成,学习核磁共振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分子结构引起电子态变化的原因,学习分子在不同溶剂中的构型和构形变异。
3、了解分子结构由它的电子配置确定,掌握原子摆放位置确定分子形状和稳定性,学习碳环结构与稳定性的相互关系。
4、熟悉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质,了解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学习分子内部的作用力与能量的相互关系,学习不对称碳原子及其分子结构的特点及变化。
5、学习分子对抗特效的科学原理,学习分子的配位理论,学习分子的空间结构及其影响的规律。
四、热力学1、了解热力学的定义,学习热力学与能量之间的关系,掌握热力学变量的表示方法,了解热力学秩序参数。
最新高二化学会考复习专题

高二化学会考复习专题一物质的量【会考内容标准】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认识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掌握其简单的化学计算。
【基础知识回顾】1.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单位之一,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单位是,单位的符号为。
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
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符号为,通常用表示。
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与微粒数目(N)之间的关系是:n =2.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单位,物质的质量(m)、摩尔质量(M)与物质的量(n)的关系:M= .3. 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常用符号Vm表示;常用的单位是或m3·mol-1;气体摩尔体积(Vm)与气体体积(V)、气体的物质的量(n)之间的关系:Vm= 。
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1。
4.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单位。
c B =5.n、N、N A、m、M、Vm、V(g)、c B的关系:V(g)m n Nc B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O2的摩尔质量为44 gB.1 mol N2的质量是14 gC.标准状况下, 1 mol CO2所占的体积约是22.4 LD.将40 g NaOH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g B.0.1 mol/L Na2SO4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 C.标准状况下,18 g H2O含有10 mol e-D.1 mol CO2的体积是22.4 L3.下列叙述中,指定粒子的数目约为6.02×1023的是A.1.6 g CH4中含有的电子数B.标准状况下,22.4 L CO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C.24 g Mg与足量稀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D.100 mL 1 mol/L H2SO4中含有的H+数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7 g NH3中含有6.02×1023个电子B.65 g Zn与足量稀盐酸反应转移1 mol e-C.100 mL 1 mol/L NaOH溶液中含有1 mol OH-D.标准状况下,11.2 L O2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5.下列叙述中,指定粒子的数目约为6.02×1023的是A.11.2 L H2中含有的氢原子数B.常温常压下,1.7 g NH3中含有的质子数C.标准状况下,22.4 L H2O中含有的氧原子数D.1 mol Na2SO4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钠离子数6.下列叙述中,指定粒子的数目约为6.02×1023的是A.11.2 L Cl2中含有的氯原子数B.0.5 mol/L BaCl2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C.常温常压下,1.6 g CH4中含有的质子数D.标准状况下,22.4 L C2H5OH中含有的氧原子数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11.2 L C2H4中含有的碳原子一定为1 molB.16 g CH4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C.71 g Cl2中含有的氯原子数约为6.02×1023D.1 L 0.5 mol/L B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8.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0.5 mol Cl2所占体积约为11.2 LB.16 g O2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C.0.1 mol/L NaCl溶液中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1 molD.标准状况下,11.2 L N2和CO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约为6.02×1023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H2所占体积约为22.4 LB.22 g CO2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C.100 mL 0.5 mol/L NaOH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0.05 gD.标准状况下,11.2 L O2和H2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约为3.01×1023小结重要计算公式:高二化学会考复习专题二氧化还原反应【会考内容标准】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含义,能辨认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
2024年高二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二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一、元素和化合物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分类- 原子结构中的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 原子核的结构和放射性衰变2. 化学键和化合物-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形成和性质- 分子结构和分子间力-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和电子数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子态方法和电子转移方法二、化学反应1.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化学平衡的特征和平衡常数2.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酸碱中和反应的特征和计算- 强酸和强碱的溶液浓度计算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和电位差-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池电势和电动势-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和计算三、化学量和化学计算1. 原子质量和摩尔质量- 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对原子质量和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的应用和计算- 摩尔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关系2. 反应物和产物的量关系- 反应物的限量和多量- 反应物量的计算和浓度的关系- 反应物量和产物量的摩尔比3. 溶液中的化学计算- 溶液的浓度和计算- 化学计算中的溶液稀释和分析法- 溶液的等价和滴定计算四、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1.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子结构-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官能团- 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2. 反应性和化学能- 物质的化学反应性和反应类型- 化学能的守恒和转化- 物质的热化学计算和燃烧热3. 化学平衡和反应热- 化学平衡的状态和特征- 平衡常数和平衡浓度的计算- 反应热和焓变的计算五、物质的转化和能量1. 物质转化的速率和平衡- 物质转化速率和平衡的关系- 影响物质转化速率的因素- 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调控和应用2.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的内能变化和热效应- 燃烧热和燃烧热的应用- 变温下反应热的计算3. 化学反应的动力学- 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 动力学方程和速率常数- 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和反应控制六、电化学原理和化学电源1. 电化学反应和电流方向- 电化学反应的分类和电常数- 电流方向和电解系数- 电化学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2. 电化学电位和电解池- 电化学反应的电动势和电极电势- 电解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电解和电化学溶液计算3. 化学电源和储能技术- 化学电池和电池电动势- 化学电源的使用和应用- 储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以上是____年高二化学会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反应、化学量和化学计算、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电化学原理和化学电源等方面的知识。
高二年级化学会考知识点整理2024

高二年级化学会考知识点整理2024 2024年高二年级化学会考的知识点整理如下:
1. 元素和化合物
- 元素的性质和分类
-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书写
-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 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
2. 化学反应
- 反应类型的分类和特点
-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
- 反应速率和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 动力学和平衡的概念和关系
3. 化学变化和能量变化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吸热反应)
- 燃烧和燃烧反应的特点和方程式
- 热力学(焓、熵、自由能)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条件和影响因素
4. 酸碱和中性化学
-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 酸碱滴定和指示剂的选择
-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
- pH值和溶液的酸碱性
5. 电化学
- 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的区别
- 电解和电解质的电离方程
- 电化学反应的电解质离子的迁移和离子纳里
- 电化学电池的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
6. 有机化学
-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表示
- 烃及其衍生物的分类和性质
- 官能团的命名和识别
-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反应机理
以上是2024年高二年级化学会考的主要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