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排水设施

合集下载

城市市政道路排水设施

城市市政道路排水设施

合流制和分流制的比较:
环保方面:合流制对环境污染大,雨天时部分污水 溢流入水体,造成污染。
造价方面:合流制比分流制可省投资20%~40%,但 合流制泵站和污水处理厂投资要高于分流制,总造 价看,完全分流制高于合流制。而采用不完全分流 制,初期投资少、见效快,在新建地区适于采用。
维护管理:晴天时合流制管道内易于沉淀,在雨天 时沉淀物易被雨水冲走,减小了合流制管道的维护 管理费。但是合流制污水厂运行管理复杂。
(二)完全分流制特点
优点
完全分流制卫生情况好,并可分期建设,减少一 次投资。实际采用较多。
缺点
•管道数多,投资比合流制大。雨水直接排入河 道,初降的雨水较脏,有可能污染河道。
(二)分流制
12
12
1 2 只设污水管道系统
,不设雨水暗管,
雨水沿地面边沟和
明渠泄入天然水体
3
3
3
4
4
4
5
7
6
半分流制排水系统
4. 管道的埋设深度
最大允许埋深:一般在干燥 土壤中,管道最大埋深不超 过7~8m,地下水位较高, 可能产生流沙的地区不超过 4~5m。 最小埋深:等于管直径与管道上面的 最小覆土深度之和。在车行道下,管 顶最小覆土深度一般不小于0.7m。 在管道保证不受外部荷载损坏时,最小覆土深度可适当减小。 冰冻地区,要依靠防冻要求来确定覆土深度。
雨水口布设 :
雨水口平面布置、结构形式、间距、竖向高程: ① 低洼积水点和交叉口竖向规划必须的雨水口。 ② 根据道路纵横坡、街道宽度、周围建筑物,选择雨
水口形式及布设方式。 ③ 根据当地暴雨强度、雨水口泄洪能力,确定雨水口
数量、位置与间距,一般25~50m,纵坡较大或过小 时都应缩小间距。。 ④ 交叉口单独设计。 ⑤ 立式雨水口进水孔底面比附近地面略低;平箅式雨 水口比附近路面低3-5厘米。

如何加强城市排水设施和道路建设

如何加强城市排水设施和道路建设

城市排水设施和道路建设的重要性城市排水设施和道路建设是一个城市发展和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方面。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进程,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土地利用变化,城市排水系统和道路网络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城市排水设施和道路网络可以有效解决城市排水问题,改善交通状况,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发展和可持续性。

1. 城市排水设施的重要性良好的城市排水设施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原因:1.1 防止洪水城市排水设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洪水。

在强降雨或台风等极端天气条件下,如果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雨水无法迅速排泄,将会导致严重的洪水。

洪水过程中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城市设施的破坏。

因此,建立有效的城市排水设施是确保城市安全的关键。

1.2 保护水环境良好的城市排水设施可以防止污水和雨水混合,防止污水进入自然水体,保护水环境。

如果城市的污水处理系统不完善,污水将被排入河流、湖泊和海洋中,对水质造成严重污染,危害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因此,建设有效的城市排水系统是保护水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3 改善城市环境城市排水设施的改善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

缺乏排水设施将导致雨水积聚在城市道路和低洼地区,产生积水、恶臭和蚊蝇滋生等问题,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建设排水设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居住体验。

2. 道路建设的重要性良好的道路网络对城市的发展和交通状况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原因:2.1 促进经济发展道路建设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道路网络连接了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便于货物和人员的流动,促进了经济和商业活动的发展。

通过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物流成本,道路网络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2.2 优化交通状况良好的道路网络可以优化城市的交通状况。

道路畅通无阻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交通流畅度和效率。

这不仅可以减少交通时间和成本,同时也有助于减少交通产生的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公路排水设施

公路排水设施

设计不合理
由于泥沙、垃圾等杂物的堆积,导致 排水管道、沟渠等堵塞,无法正常排 水。
部分排水设施设计不符合实际地形、 降雨量等条件,导致排水不畅或水浸 等问题。
设施老化破损
长时间使用或自然因素导致设施老化 ,出现裂缝、破损等问题,影响排水 效果。
问题原因分析
维护管理不到位
缺乏定期清理和维护,导致杂物 堆积、设施破损等问题得不到及
泄水槽
在路肩或边坡上设置的横 向排水设施,用于将水流 引导至路基以外的区域。
路基排水设施
边沟
沿路基两侧设置的纵向排 水沟,用于收集路面和路 基的雨水。
截水沟
在路堑边坡上方或路堤坡 脚外设置的排水沟,用于 拦截并排除路基上方的地 表水。
排水沟
将边沟、截水沟等排水设 施中的水引至路基以外的 区域。
桥梁与涵洞排水设施
时解决。
自然因素
极端天气、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素 会对排水设施造成损坏,如暴雨
冲刷、地震等。
人为因素
部分人为因素如施工破坏、乱扔 垃圾等也会对排水设施造成损坏
或堵塞。
解决方案与建议
加强维护管理
定期清理排水设施,保持其畅通;对老化破损的设施进行及时维修或 更换。
合理设计
根据当地地形、降雨量等条件,合理设计排水设施,确保其排水效果 。
植被控制
定期修剪排水设施周围的植被,防止其过度生长 影响排水效果。
紧急处理
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加强对排水设施的巡 视,及时处理堵塞、积水等问题。
定期检查与评估
设施检查
定期对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结构完整性、功能性等方面 。
水流监测
通过安装水流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排水设施的水流情况,以便及时 发现潜在问题。

市政道路排水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市政道路排水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市政道路排水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市政道路排水施工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形象。

在道路排水施工中常常出现一些困扰施工方和相关部门的问题,下面就市政道路排水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一、常见问题:1. 施工时间长市政道路排水施工通常需要在晚上进行,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由于夜间施工时间有限,难免导致施工周期较长。

2. 施工安全隐患道路施工涉及到各种机械设备和人员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如果不严格把控,容易发生事故,影响施工进度和安全。

3. 施工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污染物,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容易引发环境污染问题。

4. 施工质量把控道路排水施工的质量是关乎城市安全和市民生活的大事,如果不能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容易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影响道路使用寿命。

二、解决对策:1.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为了缩短施工周期,可以在夜间施工的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白天的施工时间。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2. 安全管理措施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定详细施工方案,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3. 环境保护措施在施工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保护周边环境。

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污染物,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影响。

4. 质量监督检查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确保施工质量达标。

做好施工质量记录和档案管理,为日后的维护管理提供依据。

三、结语市政道路排水施工虽然存在着一些常见问题,但只要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这些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方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从而确保市政道路排水施工能够顺利进行,为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也需要市民的理解和配合,在施工期间遵守相关交通规则,以便保障施工正常进行。

城市道路排水的建议和意见

城市道路排水的建议和意见

城市道路排水的建议和意见城市道路排水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畅通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城市道路排水的效果,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意见:1. 深入分析城市排水系统的现状和问题,包括道路排水设施的老化、堵塞和不足等情况,以及降雨时的排水效果等。

只有对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2. 对于排水设施老化和堵塞的问题,应及时进行维修和清理。

定期检查和维护排水设施,清除积水和垃圾,确保排水通畅。

3.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排水系统的设计,包括道路的坡度和排水设施的布局。

道路坡度的合理设计可以提高排水效果,减少积水的发生。

4. 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应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

这些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雨水径流,提高自然排水的效果。

5. 增加雨水花园和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引导到花园中进行自然渗透。

这不仅可以减少雨水排放,还可以美化城市环境。

6.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增加绿地和植被覆盖率。

绿化可以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减少雨水径流,改善城市的排水状况。

7. 加强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和更新,提高排水能力。

在新建道路和城市更新项目中,应充分考虑排水设施的布置和容量,确保能够满足未来的排水需求。

8. 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垃圾和废弃物的乱扔现象。

垃圾和废弃物的堆积会堵塞排水系统,影响排水效果。

9. 加强城市排水管理和监测,建立完善的排水信息系统。

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排水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10. 增加城市排水设施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让居民了解排水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情况。

同时,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城市排水管理,共同维护好城市的排水系统。

城市道路排水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排水效果,确保城市交通的畅通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规范要求

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规范要求

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规范要求市政道路排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的设计与建设必须符合一系列规范要求,以确保排水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得到有效保障。

本文将详细介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规范要求。

一、设计准则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准则:1. 全面考虑:需考虑降雨情况、潮汐情况、地下水位、地形地势、土壤类型等因素,确保系统能应对不同条件下的排水需求。

2. 安全性:排水系统需具备排除积水、减少洪涝、防止滑坡等功能,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

3. 可持续性:应考虑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物排放、采用可再生能源等可持续发展原则,提高排水系统的环保性。

4. 经济性:设计应合理控制成本,确保投资回报,同时满足排水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二、排水系统结构要求市政道路排水系统通常由下列几个部分组成:1. 道路面排水:道路面应具备坡度,以便降雨水能顺利流入边沟或雨水收集系统。

2. 边沟与渠化设施:边沟应合理布置,以便收集和引导道路面流出的降雨水。

渠化设施可采用开放式或封闭式的形式,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 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应设置在需要收集雨水的区域,包括雨水口、雨水篦子、雨水管道等设施。

4. 沉沙池与调蓄设施:在需要对雨水进行处理的地方,可设置沉沙池来去除悬浮物。

同时,为了缓解雨水的冲击,还可以设置调蓄设施。

5. 排水管道及泵站:排水管道的布置应满足排水需求,并设置合适的泵站来提供排水能力,以确保排水速度与需求相匹配。

三、材料和施工要求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在材料和施工方面也有一系列要求,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1. 材料选择:排水系统所用材料应具备耐用、抗腐蚀、防渗漏等特性,常见的材料有混凝土、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铸铁等。

2. 施工工艺:施工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包括地基处理、管道铺设、渠化设施的施工等。

施工过程中需保持施工区域的清洁,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 检测与维护:完成排水系统建设后,应进行相关检测以验证系统的功能,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清洁工作,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道路建设中的排水规范要求与设施选型

道路建设中的排水规范要求与设施选型

道路建设中的排水规范要求与设施选型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交通的不断增加,道路建设变得日益重要。

在道路建设过程中,排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

排水规范要求和合适的设施选型对于道路的正常使用和长期维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道路建设中的排水规范要求以及相应的设施选型。

一、排水规范要求1. 道路纵坡要求:在道路设计中,纵坡是指沿道路纵向方向的高低变化情况。

根据排水规范的要求,道路的纵坡应保证略呈正梯形,即中央高两侧低的形状。

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雨水自然流向道路两侧的排水渠或排水系统,避免水滞留在路面上。

2. 路面横坡要求:横坡是指道路横向的高低变化情况。

排水规范要求道路的横坡应根据道路所处位置、施工材料、交通量等考虑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在一般情况下,道路的横坡应向路侧倾斜,以便将雨水导向路侧排水渠或排水系统。

3. 排水系统要求:在道路建设中,排水系统是指为了有效排走雨水而设计的各种设施和结构。

排水系统的要求包括:合理的排水坡度,确保排水畅通;合适的排水口位置和数量,以便将雨水导入排水渠;充足的排水渠容量,以应对暴雨等极端天气情况。

二、设施选型1. 路缘石:路缘石是一种常见的道路排水设施。

它通常位于道路的边缘,用于分隔道路和人行道。

路缘石能够防止雨水从道路侧边流入人行道,同时也能够将雨水引导到排水系统中。

2. 排水管道:排水管道是排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常埋设在道路下方,用于收集和排走雨水。

排水管道的选型应根据道路的设计要求和环境条件来确定,以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3. 坑洼路修复材料:在道路使用过程中,坑洼路面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为了保持道路的平整和排水畅通,选择合适的坑洼路修复材料非常重要。

常见的坑洼路修复材料包括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等。

4. 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新型的排水设施,它通过植物的吸水和蒸腾作用来处理雨水。

雨水花园不仅具有良好的排水效果,还能够美化道路周边环境,提高城市整体景观品质。

5. 沉积池:沉积池是排水系统中的一种重要设施,它能够过滤和收集雨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

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规范要求与施工技术

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规范要求与施工技术

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规范要求与施工技术城市的道路排水系统是确保城市交通运输顺畅以及防止雨水积涝的重要设施。

为了保证其功能正常运行和长期可靠性,城市道路排水系统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要求,并采用适当的施工技术进行建设。

本文将介绍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规范要求以及相关的施工技术。

1. 设计规范要求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

首先,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当地的地形、降水量、土壤类型等因素,确定排水系统的设计流量和设计频率。

其次,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城市道路的排水方式,包括雨水径流的收集和运输,以及污水的排放。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污水的处理与回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在设计城市道路排水系统时,必须考虑到未来的城市发展规划,以充分满足未来的道路交通需求。

2. 排水系统构造要求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构造要求包括雨水管道、雨水篦、检查井等设施的设置要求。

首先,雨水管道应按照规范要求选择材质和尺寸,并根据设计水流量进行设置,以保证排水系统的通畅和稳定性。

其次,雨水篦的设置要求是确保道路上的杂物不会进入管道,防止堵塞。

最后,检查井的设置要求要符合操作的便利性和检查的需要,以保证对排水系统进行常规检查和维护。

3. 施工技术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施工技术对于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首先,在施工前,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充分的勘测和设计,确保施工符合规范要求。

然后,在选择材料时,要选择符合标准规范并经过质量检验的材料,以确保系统的质量。

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施工人员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能力,遵循施工流程,并做好现场管理和安全措施。

施工完成后,还应进行系统的测试和检查,确保其功能正常运行。

4. 维护与管理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是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维护工作包括定期巡检,清理雨水篦和检查井,清除堵塞物等,以确保排水系统的通畅。

如果有损坏或漏水的情况发生,应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换。

另外,还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做好记录和档案管理,以便日后的维修和改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雨水管渠的水力计算
二、雨水管渠水力计算方法
• 根据已求得的设计流量,计算确定雨水管的管径和明渠 的断面尺寸或校核管渠坡度和流速。
• 计算的公式如下:
例题
• 构造要求:雨水明渠一般常用梯形断面,底宽不小于 0.3m。边坡因土壤与护面材料而异,一般采用1:0.75一 1:1的边坡。
第六节 雨水管道设计实例
在一个较长的统计期限内,设计暴雨强度的降雨重新出 现一次的平均时间间隔,单位为年。暴雨强度年频率N 与它的重现期T互为倒数。不同重要程度地区的雨水管 渠,应采取不同的重现期来设计 。
2.设计降雨历时t
设计暴雨所取的某一连续时段称为设计降雨历时, 单位以分min计。
t t1mt2
t1-地面汇流时间,与面积大小、距离长短、地面种 类、坡度和覆盖情况有关,一般5-15min。
3)三幅式: 布置四排至六排雨水口
2.雨水口的构造形式及适用地点
雨水口的构造包括进水蓖、井身和连接管三部分。
雨水口的构造形式 :
1)平式雨水口 缘石平蓖式雨水口:适用于有路缘石的道路,主要排 除路面水; 地面平蓖式:适用于无路缘石的路面、广场及地面低 洼聚水处等。
雨水口的构造形式 :
2)立式雨水口:
4. 最小管径 • 为了便利管道养护,防止管道发生阻塞,《城市排水设 计规范》规定街道下的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为250mm , 街区和厂区的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为200mm。 • 管径自上游随着沿程流量的逐渐增大而增大,一般情况 下,大口径沟管的下游不应采用较小口径的沟管; • 当下游管道由于地形坡度变陡而使管道坡度剧增时,根 据水力计算用比上游小的管径可以排除设计流量时,管 道可以采用较小的管径,但须符合有关的规定。即当管 径为250一300mm时,下游管径小于上游管径只能减小 一级;等于或大于200mm时,不得超过两级。
第七章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
排水工程的内容:
本课内容
一是雨污水的收集、输送部分——排水管网
二是污水的处理、利用部分——污水处理
北京市暴雨后景象
城市污水对河流的影响
城市排水系统规划治理后的河 流
雨后道路的损坏
第一节 概 述
一、城市排水系统的制度

(一)合流制 (二)分流制
将污水和雨水用同一管道排除称为合流制排水系统。
合流制和分流制的比较:
环保方面:合流制对环境污染大,雨天时部分污水 溢流入水体,造成污染。 造价方面:合流制比分流制可省投资20%~40%,但 合流制泵站和污水处理厂投资要高于分流制,总造 价看,完全分流制高于合流制。而采用不完全分流 制,初期投资少、见效快,在新建地区适于采用。 维护管理:晴天时合流制管道内易于沉淀,在雨天 时沉淀物易被雨水冲走,减小了合流制管道的维护 管理费。但是合流制污水厂运行管理复杂。
近的池塘、河流、湖泊或郊区灌溉系统。
当水体位置较远,且地形平坦或地形不利的情
况下,考虑设置水泵站; 当天然水体的水位高于管道出口时,可以设置 出口泵站。
规划雨水管道着重考虑的问题:
2. 雨水干管应沿排水地区低处布置
地形起伏较大地区,雨水干管应结合主要道路走向
沿山谷低处布置,两侧斜坡地可借支管连接。
定义:某时段内的径流量(流入雨水管渠的雨水)与 同一时段全部降雨量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 影响径流系数因素:排水地区地面性质和地面覆盖。
(二)汇水面积
定义:雨水管渠汇集降雨的面积,称为汇水面积。 汇水面积的区界根据地 形地物决定。
A
B
地势平坦,街坊、四周 的道路都有沟管时,用 各街角的分角线划分汇 水面积。
发生平交时其它管线一般可用倒虹管的办法,分离相 交管线。
城市地下管道
3. 管道纵坡:
管道纵坡尽可能与街道纵坡一致。 水管的最小纵坡不得太小,一般不小于 0.3% 。为防 止或减少沉淀,雨水管设计流速常采用自清流速,一 般为0.75米/秒。 为了满足管中雨水流速不超过管壁受力安全的要求, 对雨水管的最大纵坡也要加以控制,通常道路纵坡大 于4%时,需分段设置跌水井。
④ 交叉口单独设计。 ⑤ 立式雨水口进水孔底面比附近地面略低;平箅式雨 水口比附近路面低3-5厘米。
3.雨水口的泄水能力
雨水口的泄水能力按下式计算:
Q c 2gh k
式中:Q——雨水口排泄的流量,m3/s;
ω——雨水口进水面积,m2;
C——孔口系数,圆角孔用0.8,方角孔用0.6;
检查井设置在管道容易沉积及经常需要检查的地方。
改变方向处 改变坡度处 改变高程处
改变断面处
跌水处 直线段间隔距离
第三节 锯齿形街沟设计
一 设置条件和目的:
• 在地形平坦的城市道路,纵坡很小 • 排水不畅,容易产生积水,进而对路基路面产 生危害 • 街沟是解决路面排水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 缺点: 施工麻烦,改扩建困难,影响行车
g——重力加速度;
h—— 雨水口上允许贮存的水头,一般认为街沟 的 水 深 不 宜 大 于 侧 石 高 度 的 2/3 , 一 般 采 用 h=0.02 ~ 0.06m; k——孔口阻塞系数,一般k=2/3。
(二)检查井
检查井可连接沟管,相邻两个检查井之间的管道应在 同一直线上,便于检查和疏通操作。
具体布置时,应先根据地形划分地面水径流的分水
岭线,然后在相邻分水线之间沿谷线低处布置。
规划雨水管道着重考虑的问题:
3. 合理选择和布置出水口 出水口结合地形、水体具体情况可以分散或适当 集中布置。
当管道出水口的构造比较简单、造价不高时,宜
考虑分散布置;
若河流水位变化很大,管道出水口离常水位很远
5雨水管道的布置
• 不同直径的排水管在检查井衔接时,应采取管顶平接
二、雨水口和检查井的位置

(一)雨水口
雨水口是在雨水管道或合流管道上收集雨水的构筑物。
雨水口一般设在街区内、广场上、街道交叉口和街道边 沟的一定距离处 。
1.雨水口的布设形式 1)单幅式: 布置两排雨水口 。
2)双幅式: 布置两排或四排雨水口
4 5 6
7
半分流制排水系统
1 污水干管(沟) 2 雨水干管(沟) 3 溢流井 4 污水主干管(沟) 5 污水厂 6 出水口 7 河流
(二)半分流制特点

特点
比较经济,需具有有利地形才能采用。在新建城 区初期采用不完全分流制系统,先解决污水排除 问题。随着城市发展,道路逐渐完善,雨水管也 建设起来,改为完全分流制,这样分期建设排水 系统,有利城市发展。
4. 管道的埋设深度
最大允许埋深:一般在干燥
土壤中,管道最大埋深不超
过7~8m,地下水位较高, 可能产生流沙的地区不超过
4~5m。
最小埋深:等于管直径与管道上面的 最小覆土深度之和。在车行道下,管
顶最小覆土深度一般不小于0.7m。
在管道保证不受外部荷载损坏时,最小覆土深度可适当减小。 冰冻地区,要依靠防冻要求来确定覆土深度。
有立孔式和立蓖式两种。适用于有路缘石的道路,其 中立孔式适用于蓖隙容易被杂物堵塞的地方。
3)联合式雨水口: 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有雨水蓖子。宜用于径流集中 且有杂物堵塞处。
雨水口布设 :
雨水口平面布置、结构形式、间距、竖向高程: ① 低洼积水点和交叉口竖向规划必须的雨水口。
② 根据道路纵横坡、街道宽度、周围建筑物,选择雨 水口形式及布设方式。 ③ 根据当地暴雨强度、雨水口泄洪能力,确定雨水口 数量、位置与间距,一般25~50m,纵坡较大或过小 时都应缩小间距。。
(三)混合式系统
明沟和暗管相结合的一种形式。 城市中排除雨水可用暗管,也可用明沟。
第二节 雨水管道及其构造物沿道路布置 一、雨水管的布置
1. 平面布置:
城市道路雨水管线应平行于道路中心线或规划红线。 干管设置在街道中间或一侧,并设在快车道外,当道 路红线宽大于60m时,可沿街道两侧作双线布置。
2. 雨水管与其它管线交叉:
(一)合流制特点

优点
街道下只设一条排水管道,管网建设比较经济 。

缺点
污水汇集后流入处理厂,处理厂规模大,投资多 ,建设困难;不降雨,排水管水量小;如直接排 入水体不卫生。实际很少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
(二)分流制
2 1 2 1 2 1
分别设置污水和 雨水管道系统
3
3
3
4
6
5
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
1 污水干管(沟) 2 雨水干管(沟) 3 污水主干管(沟) 4 污水厂 5 出水口 6 河流
三 设计要求(规范规定):
1 纵坡小于0.3%时可在车行道边缘1~3m范围内设置; 2 保持缘石顶面线与道路中心线的中心线纵坡平行,交替 改变缘石顶面线与路面间的高度; 3 缘石高度雨水口处18~25cm,分水点处8~12cm 4 交替改变平石标高并调整道路; 5 街沟宽度b根据道路横坡横坡大小和道路宽度确定; 6 道路过窄时不宜设置。

将雨水和污水分别设置管道系统排除,称为分流制排 水系统。
(一)合流制
1 2
3
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1 合流支管(沟) 2 合流干管(沟) 3 河流
(一)合流制
1 1 1
2 2 6 3 6 7 3
2 3 6 5 4
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1 合流干管(沟) 2 溢流井 5 出水口 3 截流主干管(沟) 4 污水厂 6 溢流干管(沟) 7 河流
(二)完全分流制特点

优点
完全分流制卫生情况好,并可分期建设,减少一 次投资。实际采用较多。

பைடு நூலகம்缺点
•管道数多,投资比合流制大。雨水直接排入河 道,初降的雨水较脏,有可能污染河道。
(二)分流制
1 2 1 2 1 2
3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