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从迪斯尼动画电影中的公主形象看它的传承与创新
女权主义、女性地位与女性形象——析美国迪士尼经典动画片中公主形象嬗变

女权主义、女性地位与女性形象——析美国迪士尼经典动画片中公主形象嬗变女权主义、女性地位与女性形象——析美国迪士尼经典动画片中公主形象嬗变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动画制作公司之一,美国迪士尼公司的经典动画片对于塑造公众对于公主形象的认知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动画片中的公主形象不仅仅是故事的主角,更代表着整个女性群体的形象与地位。
本文将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分析美国迪士尼经典动画片中公主形象的嬗变过程。
从《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于1937年发布至今,迪士尼一共创作了大约20部公主题材的动画片,其中最受人喜爱的包括《灰姑娘》(Cinderella)、《睡美人》(Sleeping Beauty)、《美女与野兽》(Beauty and the Beast)等。
直观上,这些公主形象的特征有相似之处,包括长发、娇美的外貌、高贵的出身等,这些形象反映了传统女性角色在社会中的期望。
然而,随着女权主义的兴起,对于这些传统的公主形象开始质疑和反思。
女权主义强调女性的平等权利和社会地位,对于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持批判态度。
迪士尼公司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逐渐开始创造更为独立自主的公主形象,旨在呈现女性力量与价值。
1991年的《美女与野兽》是这个转变的重要标志,影片中的贝儿公主拥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特的个性,她不仅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还反抗了外界对于她的刻板印象。
贝儿的形象不再是传统公主的代表,而是一个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角色。
在这之后,迪士尼陆续创作了《狮子王》(The Lion King)、《木兰》(Mulan)等作品,其中都出现了更加坚强、独立和勇敢的女性形象。
尤其是1998年推出的《木兰》,这是一部改编自中国古代传说的动画片,影片以女性独立和坚韧的力量为主线。
木兰为了保护家人和国家,决定代替父亲参军,并最终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赢得战争。
影片中木兰的形象打破了传统公主形象的束缚,体现了女性的坚定和勇敢的一面。
女性气质的塑造迪士尼公主系列电影中的公主形象分析

一、迪士尼公主电影迪士尼公主电影到今天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
在这期间,主要出现了14部公主系列电影。
2000年,迪士尼宣布将迪士尼旗下所有动画电影中最受观众欢迎的公主集合起来,打造迪士尼公主,以便宣传和扩大迪士尼公主的影响范围,更多地吸引受众关注。
除去迪士尼量身定制的《冰雪奇缘》人物系列的艾莎公主和安娜公主,迪士尼公主一共有12位。
最早一共有8位公主被列为迪士尼公主,后来又陆续加入了乐佩公主、蒂安娜公主、梅莉达公主和莫阿娜公主。
以上所有的公主共同构成迪士尼最为浪漫梦幻的大家庭,也为迪士尼吸引了无数向往这些公主、有着公主梦的粉丝。
二、存在主义女性观存在主义认为人类没有与生俱来的目的或者本质,人一生下来是没有被限定的一张白纸,人有责任根据自己的价值去主动创造自己的生命。
法国20世纪著名的女性主义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其著作《第二性》中,通过对男性和女性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环境的细致对比,提出了重要的女性观点:1.女性是绝对的他者;2.女人所具有的种种特性是后天形成的。
波伏娃认为女婴和男婴在刚出生时是没有自我的意识的,“就存在的主体和为自身的存在来说,一个儿童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和别人有性别之分”,基于这样的观点,波伏娃提出了女性所具有的种种例如柔弱、美丽、感性缺乏逻辑等特性,都是后天形成的,男孩和女孩的心理差距是社会灌输的结果。
三、存在主义女性观视域下的迪士尼公主形象迪士尼公主电影就像是一部公主形象变迁史,迪士尼公主电影在这80多年中对这些公主形象的塑造变化,折射出来的是在各个时期内社会对于女性形象的要求以及女性内心的情感变迁。
而在迪士尼公主电影发展过程中,女性社会思潮也极具变化,因此本文根据三次女性运动,将迪士尼公主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37年到20世纪中期,这段时期迪士尼的公主是男性幻想中的完美公主,她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柔弱美丽,具有靓丽的外表以及婀娜的身材,遭受命运的折磨,最后被王子拯救,是大众眼里完美的公主代表。
女性主义视角下《冰雪奇缘》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女性主义视角下《冰雪奇缘》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冰雪奇缘》是一部风靡全球的迪士尼动画电影,故事讲述了两个女主角安娜和艾莎之间的姐妹情谊以及她们在冰雪世界中的成长和冒险。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分析《冰雪奇缘》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女性在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她们的性格特点。
我们来看看电影中的两位女主角:安娜和艾莎。
安娜是一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年轻姑娘,她渴望与世界分享她的爱,对家人和朋友充满热情。
而艾莎则是一个内向、成熟、有责任感的女子,她是阿伦黛尔王国的女王,同时也是冰雪魔法的持有者。
在整个故事中,安娜和艾莎的形象都展现了女性的坚韧和独立。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安娜和艾莎的性格都展现了女性的多面性。
安娜的活泼可爱和对爱的渴望代表了女性的纯真和温柔,而艾莎的内向成熟和对责任的承担则展现了女性的坚强和智慧。
这两位女主角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的女性刻板形象,她们不再是被动的、软弱的,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力的女性,她们的形象给予了女性更多的启发和勇气。
除了安娜和艾莎以外,还有其他几个女性角色也都展现了各自的特点。
例如安娜的朋友奥拉夫,虽然是一个雪人,但却展现了一种毫无拘束的乐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女性主义强调女性的自我价值和独立人格,奥拉夫的形象也给人们带来一种启发,即女性不应该被传统的性别观念所限制,她们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在《冰雪奇缘》中,女性角色的形象并非是单一的,她们各自展现了不同的特点和个性,这种多元化的女性形象给予了观众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应该受到平等对待,她们应该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发展,而《冰雪奇缘》中的女性形象正是在这一观点下展现了女性的自主和自由。
《冰雪奇缘》中还融入了一些批判传统女性形象的元素。
比如在故事中,安娜并没有等待王子的拯救,而是勇敢地去拯救姐姐艾莎,同时她也表现出对自己的爱情生活有自己的看法和追求。
这种独立、积极的形象给予了女性更多的启发,她们不应该被局限于传统的女性角色,她们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和想法。
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迪士尼动画电影一直以来都是许多人的童年回忆,它们不仅具有优秀的制作水平和丰富的故事情节,更是因为每一部电影中都塑造了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角色不仅令观众们印象深刻,更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通过对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迪士尼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和定位,并探讨这些形象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通常都具有积极的性格特点。
比如在《美女与野兽》中的贝儿,她独立、聪慧、有勇气,不甘于平凡生活,追求自己的梦想;在《小美人鱼》中的爱丽尔,她有冒险精神,乐观积极,敢于突破困难;在《冰雪奇缘》中的艾莎和安娜,她们同样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坚强的意志。
这些形象的塑造,正是迪士尼对女性角色的一种注重,迪士尼并不是刻意去强调女性的柔弱,相反,它给出的是有力的、积极的、有活力的女性形象,这也让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更加接地气,更加受到现代观众的喜爱。
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往往都承载着一种特定的价值观。
比如在《灰姑娘》中,灰姑娘一直秉持着善良、忍耐和乐观的态度,最终得到了幸福;在《美女与野兽》中,贝儿对野兽的善良和真诚最终感动了野兽,实现了爱情的奇迹;在《风中奇缘》中的梅莉达,她不愿意被束缚在传统的框架里,最终勇敢地挑战了传统,为自己争取到了自由。
这些价值观的传递,让观众在欣赏迪士尼动画电影的也能够从中汲取到一些正能量,这一点在当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也往往承载着对自我的探索和成长的主题。
比如在《冰雪奇缘》中的安娜,在追随姐姐的冒险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内心深处对于家庭和友谊的珍视;在《花木兰》中,木兰通过军队生活的历练,逐渐成长为了一个真正的勇敢者;在《勇敢传说》中,梅莉达通过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为自己争取到了选择自己结婚对象的权利。
这些形象的塑造,让观众们看到了女性在探索自我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长和进步,也让人们明白了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风雨,不断地探索和成长。
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迪士尼动画电影一直以来深受全球观众的喜爱,其中不乏经典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通常以美丽、勇敢、聪明等特征为主要代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让人们对女性形象有了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接下来,笔者将从角色特征、性格特点等方面,对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从角色特征方面来看,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通常被设计成美丽、俊俏、身材高挑的模样,而且大多都是公主、贵族或神秘的女性,比如《美女与野兽》中的贝儿、《魔发奇缘》中的拉佩兹等,这些女性形象在外貌上都有着独特的特征,符合人们对美好女性形象的想象。
此外,这些角色多数是年轻的少女或成年女性,充满了朝气和生命力,让人们充满期待和感受到生命力的奔放。
其次,从性格特点方面来看,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通常被赋予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勇气、智慧,敢于追求自己的目标,勇敢地面对困境,奋发向前,不畏艰辛。
比如,《勇敢传说》中的梅莎公主就是一个坚毅、果敢的女性形象,她用自己内心的力量和智慧,决定毅然追求自己真正的梦想和信仰,面对生活中种种困难和挫折,她从不屈服,奋勇向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再次,从故事情节方面来看,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通常在故事中都是起重要的作用,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从而推动故事的情节发展和深化。
比如,《疯狂动物城》中的朱迪警官就是一个勇敢、果敢的女性形象,在故事中她克服了种种困难和危险,最终成为了一名成功的警官,为城市的安全和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她也证明了女性也能做好男性的工作。
总之,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是极富特色和内涵的,她们在美貌、智慧、勇气等方面都极具特色和内涵,这些女性形象让人们意识到女性在社会中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和力量,值得人们深入挖掘和研究。
未来,希望迪士尼能够不断创新和完善女性形象,让更多的女性能够走到台前,展示自己的风采,影响更多的人。
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迪士尼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创作优秀的动画电影而闻名。
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一直备受关注,她们不仅是各自电影的主角,更承载着各种美德、坚韧和智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对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索她们在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代表的意义。
我们来看看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公主形象。
从《白雪公主》、《灰姑娘》到《美女与野兽》,迪士尼的公主形象一直是经典的代表。
这些公主们通常具有美丽的外表、善良的内心和坚强的意志。
她们在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多样且富有内涵。
比如《花木兰》,她以男装出征,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拯救了国家,展现了女性的坚韧和勇敢;而《小美人鱼》中的爱丽儿,则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和自由而勇敢地冒险。
这些公主形象不仅展现了女性的美丽和温柔,更强调了女性的独立和坚强,传达了积极的女性形象。
除了公主形象,迪士尼动画电影中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女性角色,她们各具特色,却同样令人难忘。
比如《冰雪奇缘》中的艾莎和安娜,她们分别代表了自由与勇敢、温柔与坚强,展现了不同类型女性的魅力和价值。
她们的形象塑造了不同的性格和气质,呈现了多样化的女性形象。
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反派女性角色也是深具魅力。
比如《睡美人》中的玛琳菲森,她虽然是反派角色,却展现了极具魅力和权势感的一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种对反派女性角色的刻画,使得她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对立面,更有着复杂的内心和动机,增加了角色的深度和魅力。
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多种多样,展现了不同类型和气质的女性形象。
她们不仅具有美丽和温柔,更强调了女性的独立和坚强。
她们一直是年轻女性和儿童的榜样,给人们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这些女性形象也承载了迪士尼的美好情怀和人文关怀,传递了积极的价值观和情感共鸣。
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是深具影响力的,她们的形象塑造代表着迪士尼对女性的理解和尊重,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和启发。
我们不得不提及迪士尼动画电影在女性命运上的探讨。
迪士尼动画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迪士尼动画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一、本文概述迪士尼动画影片作为全球知名的文化产品,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
在这些影片中,女性形象塑造尤为引人注目,她们不仅具有美丽的外貌,更在性格塑造、价值观传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迪士尼动画影片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其形象特点、演变历程以及对观众和社会的影响,以期更好地理解迪士尼动画影片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首先回顾迪士尼动画影片的发展历程,梳理其中女性形象的变迁过程。
接着,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总结迪士尼动画影片中女性形象的共同特点和差异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迪士尼动画影片女性形象塑造的价值观内涵,分析其在传递性别平等、独立自主等现代女性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还将对迪士尼动画影片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反思,探讨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通过对迪士尼动画影片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本文旨在为观众提供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视角,同时也为动画影片创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促进动画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迪士尼动画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分类迪士尼动画影片中的女性形象,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变迁,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这些女性形象不仅在外貌、性格上各具特色,更在角色定位、故事线索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按照其特点和影响,我们可以将这些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这一类女性形象以经典的公主角色为代表,如《白雪公主》中的白雪、《灰姑娘》中的仙度瑞拉等。
她们通常拥有美丽的外貌、纯洁的心灵和被动的性格。
她们的故事往往围绕着等待王子的救赎和婚姻的幸福展开,强调了美貌和婚姻对于女性价值的重要性。
这种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期待。
随着时代的进步,迪士尼动画开始塑造一些更加独立和自主的女性形象。
如《花木兰》中的花木兰,她代替父亲从军,展现了勇气、智慧和坚定的决心;《魔发奇缘》中的乐佩公主,虽然被困在高塔中,但她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
女权主义、女性地位与女性形象——析美国迪士尼经典动画片中公主形象嬗变

女权主义、女性地位与女性形象——析美国迪士尼经典动画片中公主形象嬗变女权主义、女性地位与女性形象——析美国迪士尼经典动画片中公主形象嬗变简介:自二十世纪初迪士尼创办以来,其经典动画片以公主形象为核心,深入人心。
然而,随着女权主义的兴起,对女性地位和形象的重新思考,迪士尼公主形象也经历了诸多嬗变。
本文将分析美国迪士尼经典动画片中公主形象的嬗变,探讨女权主义和女性地位对此的影响。
第一章:女权主义与女性地位1.1 女权主义的兴起1.2 女权主义对女性地位的影响第二章:迪士尼公主形象初现2.1 迪士尼公主形象的创立2.2 公主形象对当时女性地位的反映第三章:公主形象的固化与女性地位3.1 公主形象的固化3.2 公主形象对女性地位的影响第四章:女权主义运动对公主形象的冲击4.1 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4.2 女权主义对公主形象的批评4.3 迪士尼对女权主义的回应第五章:迪士尼公主形象的转变5.1 公主形象的多样化5.2 公主形象对女性地位的新反映第六章:迪士尼公主形象的启示6.1 公主形象的积极影响6.2 公主形象的局限性结论:通过对美国迪士尼经典动画片中公主形象的嬗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女权主义和对女性地位的重新思考对公主形象产生了重要影响。
迪士尼公主形象不仅在外貌上发生了变化,也逐渐展现出独立自主、勇敢坚持的特质。
然而,公主形象与女性地位的完全脱钩仍有待改进,迪士尼还需要进一步反思和创新,为观众呈现更为多元和真实的女性形象第三章:公主形象的固化与女性地位3.1 公主形象的固化在迪士尼公主形象初现后的几十年间,其形象逐渐被固化,具有明确的特征和角色设定。
无论是灰姑娘、睡美人还是白雪公主,她们都是外表美丽、温柔顺从的形象。
这些公主都在故事中遭遇了困境,最终通过某种形式的救赎实现了幸福的结局。
这种固化的公主形象对女性地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2 公主形象对女性地位的影响公主形象的固化对女性地位的影响有两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迪斯尼动画电影中的公主形象看它的传承与创新摘要:迪斯尼自1937年推出世界上第一部动画长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以来,一直试图用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的开拓精神保持全球动画电影的领先地位,多年来一部部公主电影打造的让公主形象的动画已经成为迪斯尼动画电影的主要品牌。
本文通过对迪斯尼动画中公主形象的变化分析,探讨迪斯尼女性动画电影在主题、表现方式、叙事等方面问题与突破,传承与创新,以期通过人物更好地理解迪斯尼动画电影。
关键字:迪斯尼动画电影公主形象女性角色如果说电影是人类梦境的无限延伸,那么动画电影更加纯粹的电影,因为它完全通过技术手段叙事,营造的是纯想象出来的影片世界。
动画电影的没有限制,能够解释人类脑海中呈现及产生印象的任何事物,以最主观的形式反映现实,是与人的遐想世界最接近的电影形式。
①电影本就是想象和梦而产生的艺术,而幻想到了动画这里才算登峰造极。
作为美国乃至世界动画领域的领头羊,迪斯尼公司创造了世界动画电影史上的一个又一个的传奇,没有人能否它在为全球人们编制梦境上的重要地位。
在其创作的众多动画电影中,以女性尤其是公主为主要人物角色的动画电影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从1937年推出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开始,迪士尼已经出品十二部“公主片”,塑造了十三位各具特色的公主。
她们都来源于传统经典的民间传说或者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睡美人、冰雪奇缘姐妹等为王室血统正牌公主,灰姑娘、贝儿、狄安娜嫁给王子后成为王妃(英语中与公主是同一个词),平民姑娘花木兰被皇帝册封,也列入公主阵营。
公主系列产品已经为迪士尼公司带来超过40亿美元的收入,成为继米老鼠唐老鸭之后迪士尼最大的吸金法宝。
②13为公主(见图表1),除了《阿拉丁》电影中的茉莉之外,均担任电影的首要角色,可以被看做是动画中的女性电影,这些公主角色的塑造和影片主题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在变化,变化中依旧能看到迪斯尼动画的传统风格。
根据下表本文将公主形象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逐一进行分析。
①[法]塞巴斯蒂安•德尼斯:动画电影[M],谢秀娟译,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04:22②光明日报:迪斯尼动画中的公主情缘[OL],光明网:/2014-04/04/content_10898854.htm图表1 迪斯尼公主动画人物及出处阶段一:开启白日梦,美丽柔弱的典型公主从白雪公主到睡美人,这一时期是迪斯尼改编童话,将经典的公主形象搬上大荧幕的造梦时期。
上世纪30年代沃尔特·迪斯尼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一意孤行地拍摄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动画《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取得了巨大成功,改写了电影的历史,成为动画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今后动画片的发展确立了方向,也为今后动画制作制定了审美标准。
①欢笑的场景、可爱的动物、美丽的风景、善良的公主、终究会失败的反派。
成了迪斯尼动画电影①孙立军,马华:动画电影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8:94不可或缺的元素。
从白雪公主到灰姑娘再到睡美人,她们的角色都是一样的平面化,她们都是美丽、善良、柔弱、热爱生活,但是总有外部邪恶势力来打扰她们生活、扰乱她们的梦想。
这些公主不具备多面的人性特征,如玻璃球般美丽且脆弱,需要男性(王子)拯救,并且无一例外都是白人。
她们只具备女性的肉体魅力,女性的精神或与世俗社会联系方面的内容丝毫没有涉及。
在影片中,这些公主本身都是被动、无力的,只有被动等待男性来主动解救才能克服困境、获得新生。
白雪公主被继母迫害流落森林,灰姑娘被继母姐妹欺负住在地窖、睡美人被坏巫婆诅咒长睡不起,她们本身对自己所处环境充满无力,只有承受和等待,但是这种除了美丽善良什么都不会的逆来顺受最终却获得了美好的生活,“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在女权主义者看来,这些童话是小女孩的训练手册,“倘若女孩子想要在苦难的生活中获得拯救,肉体必须符合一定的规格,若达不到,就得残害自己的肉体(正如灰姑娘的姐姐削足适履)……童话中的女主角比得经历孤单、屈辱、磨难的考验(这是女性角色的社会演习),才会得到一个如意王子作为犒赏。
”①因此很多人批评迪斯尼动画电影的肤浅、空洞,只会是缔造彩色泡沫的白日梦。
这种批评在今天仍然存在。
尽管如此这三部电影仍代表一个时代动画影片的经典,影片奠定了迪斯尼动画梦幻、纯真、欢乐的风格,通过歌舞表达人物内心、推进情节的形式至今以被认为是典型的迪斯尼动画形式。
阶段二:沿袭中变化,自我觉醒的公主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女权主义、嬉皮士运动和后现代文化蓬勃发展,反传统和反对所谓主流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人们厌倦了电影中不切实际、歌舞升平的梦幻,美国开始出现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影片。
1959年的《睡美人》之后,迪斯尼25年间没有拍摄任何涉及公主题材的影片,直到《小美人鱼》的出现。
这期间迪斯尼公司的灵魂沃尔特·迪斯尼去世让公司经历了彷徨与低谷,音乐歌舞的动画风格一度被抛弃。
小美人鱼、美女与野兽、阿拉丁这三部电影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被认为是迪斯尼复兴时期的扛鼎之作。
与前三部一样,这三部影片中的公主依然都收获了爱情,但是这爱情并不是在她们的被动等待中获得的,她们都不同程度地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①李四达:迪斯尼动画艺术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3:91《小美人鱼》中的公主爱丽儿从形象到性格都发生重大变化。
她不再是乖乖女,而是一个叛逆女孩,不顾家人反对,不惜与魔鬼做交易,主动追求自己的一见钟情的王子。
编剧将安徒生原著的悲伤结局改成了有情人终成眷属。
片中爱丽儿的头发被设计成红色而不是传统的金色,本身显示了一种对传统审美的颠覆。
《美女与野兽》更是一部女性意识浓烈的电影,来自法国乡村的贝尔热爱读书、重视内涵,在村民眼中特立独行。
她拒绝帅气的加斯顿的求爱,是对看重外表的肤浅爱情观的蔑视,更是对传统大男子主义的不满和反抗。
对野兽的态度从恐惧到厌恶再到在日常相处中被他的善良体贴打动,这种爱情不同以往,是真正建立在精神的共鸣至上。
《阿拉丁》中的茉莉公主虽然不是影片的主角,但也不再是坐拥高楼等待爱情的被动公主,她是在对日常宫廷生活的背叛和逃离中与阿拉丁相识、相爱的。
这个阶段迪斯尼的公主形象逐渐走向立体,不再是被男性“观看”的女性肉体,有了自我的灵魂和意识。
对于自身的生活也有不同的想法和追求,并且懂得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追求。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同之前无能力、被动的公主形象相比,第二阶段的公主开始有追求自我的需要,但是这种需要最终仍是通过男性来满足的。
在男性的帮助下,或者在情节的帮助下,邪恶势力自然消亡(她们没有参与战斗),公主获得幸福。
自我追求的公主,追求的对象依然是男性,需要面临的问题也多是爱情问题。
如果说第一个阶段的公主形象是单一、平面化的,这个阶段的公主形象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添枝加彩,实现了人物觉醒开始走向立体化。
阶段三:更加多元化,肩负使命的公主用独立、叛逆的公主形象否定经典形象在一开始对大众会有着一定的吸引力,但连续如此人们必然会产生厌倦,这或许也是在《美女与野兽》之后,《阿拉丁》未能获得预期更高票房的原因,于是迪斯尼开始再次寻求题材的突破和人物形象的创新。
人物是整个故事的中心,专业的编剧在叙述一个故事之前必须要完成人物形象的建构。
从第三阶段的公主外形和出身便可以看出迪斯尼在努力寻求突破,为公主形象探索更多的可能,以便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动画电影。
《风中奇缘》中保卫领土与英国殖民者抗争的宝嘉康蒂是土著印第安人;《花木兰》中替父从军、为国抗敌的木兰是中国人;《公主与青蛙》中一心要发扬家族餐厅、经营美食的狄安娜是新奥尔良的黑人。
同前两个阶段的公主形象相比,这个阶段的公主已经不在是传统意义上身处宫殿中渴望爱情的女孩,她们肤色不同、来自不同国家、身处不同的历史环境中,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追求,这个追求便是她们在影片中行事的动机和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
这个阶段的公主开始有了真正的使命和责任,爱情不再是其生活必然要素,她们有了更重要的生活使命,这些使命可以折射出在新的时代中女性走出男性荫蔽,走向独立,实现自我追求以及成为家庭社会国家的主动参与者、领导者的一种表现。
宝嘉康蒂作为部落酋长的女儿保卫领土、带领族人和侵略者斗争,这是她自觉肩负起来的使命。
故事最终,她在爱情和族群之间最终选择了后者,留守家园便是迪斯尼对自己一贯的“大团圆”结局的突破——公主有了苦衷、有了责任,为了这些最终放弃了爱情。
花木兰虽然改编自中国古代的传统诗歌,但是表达女性挑战传统父权、王权,追求自我的主题却是西方化、现代化的。
木兰的个性独立又叛逆和社会风俗格格不入,母亲找人专门来教导她做个是淑女,她穿起长袍走起路来不伦不类,最终还是抛弃了这些教条和束缚选择做回自己。
之后剪掉头发、披上战袍、抗击匈奴——这些也都出自她自己的主动对命运的选择。
女性在这里不但不是被观看的肉体,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中被社会所期待智慧美丽善良的女性形象,她长相普通、个性豁朗,做事有点冲动莽撞,但却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将国家拯救。
迪斯尼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公主狄安娜也是一位独立、自主的现代新女性。
她身处20年代美国爵士乐的故乡新奥尔良,一心想要拥有一间自己的餐馆,将父亲的美食理念发扬光大。
这是她的使命也是全部的人生理想,她努力工作,拼命挣钱,希望实现理想、获得成功。
公主动画经历八十多年发展到到了狄安娜这里,公主已经完全“进化”成为现代新女性,即便身处困境依然乐观向上,受挫会沮丧但始终心怀梦想并向这个方面不断奋斗——这是美国电影中典型“美国梦”式的人物,狄安娜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小镇姑娘:独立、坚强、乐观、吃苦耐劳。
而且她是变成青蛙后与同样是王子的青蛙,从相互厌恶到并肩作战进而产生爱情的。
日久生情而不是一见钟情,这一点三部影片相同。
这个阶段的公主看上去不再像公主,更像是儿童化的英雄电影或者冒险电影中的女主角。
身处这个阶段的迪斯尼也已经不再拥有昔日在动画领域的的霸主地位。
后起的华纳、梦工厂、皮克斯出品的动画,多次在票房和口碑上超出迪斯尼同期动画。
而且迪斯尼动画中的梦幻、歌舞升平的一直以来被人们所诟病。
因此迪斯尼推出的公主系列电影的步伐开始放慢,这三部影片更具全球化的公主身份,就可以看出迪斯尼力求有所突破吸引人们注意的努力。
但是这种公主身份不断替换又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迪斯尼公司所遭遇的创作瓶颈——人物和故事设计上不够打动人心、无法突破僵局才只能在人物背景上大费功夫。
从上文对三部影片女主角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背景不同,但是故事套路和人物动机、情节设置依然缺少新意有一位迎合当代人口味的嫌疑,精美的画面设计难掩故事单薄的漏洞——这和同期皮克斯出品较好又叫座的深入人心的三维动画形成鲜明对比。
于是在《公主与青蛙》票房不似预期之后,让迪斯尼再度搁置了二维动画的创作,对未来开发更多公主系列的童话题材的动画产生了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