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晟传》阅读练习

合集下载

《新五代史·孙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五代史·孙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五代史·孙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孙晟,密州人也。

好学,有文辞,尤长于诗。

天成中,朱守殷镇汴州,辟为判官..。

守殷反,伏诛,晟乃弃其妻子,亡命陈、蔡之间。

安重诲恶晟,以谓教守殷反者晟也,画其像购之,不可得,遂族其家。

晟奔于吴。

是时,李昇方篡杨氏,多招四方之士,得晟,喜其文辞,使为教令,由是知名。

晟为人口吃,遇人不能道寒暄,已而坐定,谈辩锋生,听者忘倦。

异尤爱之,引与计议,多合意,以为右仆射,与冯延巳并为昇相。

晟事昇父子二十余年。

周世宗征淮,李璟惧,遣翰林学士钟谟、文理院学士李德明奉表称臣,不答。

乃遣礼部尚书王崇质副晟奉表。

谟与晟等皆言璟愿割寿、濠、泗、楚、光、海六州之地,岁贡百万以佐军。

而世宗已取滁、扬、濠、泗诸州,欲尽取淮南乃止,因留使者不遣,而攻寿州益急。

谟等见世宗英武非璟敌,而师甚盛,寿州且危,乃曰:“愿陛下宽臣五日之诛,容臣还取璟表,尽献淮北诸州。

”世宗许之,遣供奉官安弘道押德明、崇质南还,而谟与晟皆见留。

德明等还,璟悔,不肯割地。

世宗亦以暑雨班师,留李重进、张永德等分攻庐、寿。

重进与永德有隙,璟知二将之相疑也,乃以蜡.丸书..遗重进,劝其反。

初,晟之奉使也,语崇质曰:“吾行必不免,然吾终不负永陵一杯土也。

”永陵者,昇墓也。

及崇质还,而晟与钟谟俱至京师,馆于都亭驿.,待之甚厚。

已而周兵数败尽失所得诸州世宗忧之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世宗怒未有以发。

会重进以璟蜡丸书来,上多斥周过恶以为言,由是发怒,亟召待卫军虞候韩通收晟下狱,及其从者二百余人皆杀之。

晟临死,正其衣冠南望而拜.曰:“臣惟以死。

《长孙晟传》阅读练习

《长孙晟传》阅读练习

《长孙晟传》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长孙晟字季晟,性通敏,略涉书记,善弹工射。

初未知名,人弗之识也,唯高祖一见,深嗟异焉,乃携其手而谓人曰:“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

后之名将,非此子邪?”宣帝时,突厥摄图请婚于周,以赵王招女妻之。

然周与摄图各相夸竞,妙选骁勇以充使者,因遣晟副汝南公宇文神庆送千金公主至其牙。

前后使人数十辈,摄图多不礼,见晟而独爱焉,每共游猎,留之竞岁。

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两箭与晟曰:“请射取之。

”晟乃弯弓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而双贯焉。

摄图喜,命诸子弟贵人皆相亲友,冀昵近之,以学弹射。

其弟处罗侯号突利设,尤得众心。

而为摄图所忌,密托心腹,阴与晟盟。

晟与之游猎,因察山川形势,部众强弱,皆尽知之。

时高祖作相,晟以状白高祖。

高祖大喜,迁奉车都尉。

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仍恐染干惊惧,先遣晟往喻旨,称述帝意。

染干听之,因召所部诸国,奚、室韦等种落数十酋长成萃。

晟以牙中草秽,欲令染干亲自除之,示诸部落,以明威重,乃指帐前草曰:“此根大香。

”染干遽嗅之曰:“殊不香也。

”晟曰:“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

今牙中芜秽,谓是留香草耳。

”染干乃悟曰:“奴罪过。

奴之骨肉,皆天子赐也,得效筋力,岂敢有辞?特以边人不知法耳,赖将军恩泽而教导之。

将军之惠,奴之幸也。

”遂拔所佩刀,亲自芟草,其贵人及诸部争放效之。

乃发榆林北境,至于其牙,又东达于蓟,长三千里,广百步,举国就役而开御道。

帝闻晟策,乃益嘉焉。

五年,卒。

帝深悼惜之,赂赠甚厚。

后突厥围雁门,帝叹曰:“向使长孙晟在,不令匈奴至此!”晟好奇计,务功名。

性至孝,居忧毁瘠,为朝士所称。

贞观中,追赠司空、上柱国、齐国公,谥曰献。

(节选自《隋书•长孙晟传》)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B.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c.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做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D.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牙”指将军之旗,也指军队主将所在位置或官署,在这里指的是突厥王庭。

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江苏专用文档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技法提分点11含答案

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江苏专用文档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技法提分点11含答案

【最新】精选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江苏专用文档:第二2019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技法提分点含答案11 两方法突破文化常识读文支招第一步整体关注1. 全文共五段。

2. 注意标题。

“行状”,叙述死者世系、生平、生卒年月、籍贯、事迹的文章。

第二步把握内容①叙述了汪中先生少孤家贫,天资聪慧,科举顺利,文章酣畅,名噪一时。

②叙述了汪中先生专治经学,文章人品,深受器重。

③交代了汪中先生治学范围广泛,学有专精;为文取则于古,自成一家。

④交代了汪中先生性格朴实正直,痛恨神怪学说,赞美美好的行为,并身体力行,堪为人师。

⑤交代写作目的,赞颂汪中先生的美好品格。

第三步信息圈画1. 重要的文言实词。

2. 重要的文化常识、文学常识3. 文中加注的词句,都是理解把握文章内容的关键,也是体察传。

欢迎下载主生平、事迹、性格和社会影响力的主要依据。

4. 后面习题考查的重要词语、文化常识、关键句子,在原文剖析中都要重点关注。

典题文本(2017 •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①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

少孤,好学。

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卖,出售】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

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

仪征盐船阨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杭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

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弨,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②年二十九,始颛【通“专”,专门】治经术。

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

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

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其见【被】重如此。

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拜见】,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为气节而死】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

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

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③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

唐朝名将李晟传

唐朝名将李晟传

唐朝名将李晟传勇猛善战,名闻河西李晟(727—792)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

祖父李思恭、父亲李钦,都是陇右的裨将。

李晟性强劲刚烈,善于骑射,喜欢读孙子兵书。

十八岁从军,为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的部下。

他勇敢超群,名闻河西,一次随军攻打吐蕃,有一吐蕃猛将守城抵抗,使唐军伤亡很大,王忠嗣大怒,召军中善射的人射他。

李晟应召,引弓而射,一发而将蕃将射死,三军为之欢呼、振奋。

王忠嗣抚摸着他的后背称他为“万人敌”。

后又跟随凤翔节度使攻打反叛的羌人,取得了胜利,提升为左羽林大将军。

在代宗广德初年,因攻打党项有功,授予特进、试太常卿。

李晟作战勇敢,很有谋略,在征战中常常能以少胜多,出奇制胜。

大历四年(769),吐蕃进犯灵州,当时李抱玉镇守凤翔,任命李晟为右军都将,李抱玉让他率领五千士兵抵抗吐蕃。

李晟说:“以众则不足,以谋则太多。

”于是请率领一千士兵,迅速从大震关出击,直奔临洮,扫平定秦堡,“焚其积聚,虏堡帅慕容谷钟而还”。

吐蕃军解除对灵州的包围而去。

李晟因战功卓著,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的官位,兼右金吾大将军,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

李晟不但勇猛善战,而且敢于除暴安良,公正廉洁。

据《金石萃编》录《李晟碑》所载,他客居武都时,有一不法豪酋作乱,杀掠平民百姓,李晟见义勇为,“与所从十数驰而射之,殪其为魁者,余党遂遁,寇所虏获积如丘山”。

李晟一无所取,“椎椎牛酾酒享士而去”。

不久,节度使马璘在盐仓与吐蕃军交战失败,李晟率领所属士兵,救出马璘,因有功被封为合川郡王。

李晟的早年军事生涯主要在河西、凤翔一带,他为抵御吐蕃的进犯,保卫唐朝的西北边防作出了贡献。

①本章材料依据新、旧唐书本传者,不再一一作注。

入神策军,讨伐河北叛军大历年间,李晟入京朝见,代宗把他留在京城宿卫,任为右神策军都将。

神策军是一支朝廷禁军,创立于天宝年间。

此军原为陇右的一支边军,广德元年(763),吐蕃攻陷京城长安,代宗逃到陕州,神策军由陕州护驾入京,驻守京城,才成为禁军。

山东省部分地区高三5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山东省部分地区高三5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2023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下学期5月二模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

至于亶父,邑吏皆朝。

宓子贱令吏二人书。

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

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可为书。

”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又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

”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

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

微.二人,寡人几过。

”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

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五岁而言其要。

”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

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

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

所舍者小鱼也。

”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

敢问宓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形乎彼。

’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

”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

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备也。

先有其备,岂遽.必哉?此鲁君之贤也。

三月婴儿,轩冕..在前,弗知欲也;斧钺..在后,弗知恶也;慈母之爱,谕焉。

诚也。

故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

乃通于天,水木石之性,皆可动也,又况于有血气者乎?故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

听言哀者,不若见其哭也;听言怒者,不若见其斗也。

说与治不诚,其动人心不神。

(节选自《吕氏春秋·具备篇》)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吏书A之B不C善D则E宓子贱F为G之H怒I吏J甚K患L之M辞N而O请P归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微,文中意思是“假如没有”,与《陈情表》中“猥以微贱”的“微”含义不同。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28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28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台州传[宋]杨万里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

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

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

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从之西。

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

至暮,哭而归,不食。

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譬之,饮泣强食。

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

至荆州,复然。

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

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

”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

既饮茗,问其里若姓。

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

”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

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恐或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

”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

”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

”宗质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

”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

”宗质拜曰:“然。

”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

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泣下。

宗质负其母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

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

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

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

觌无子,子台州之子。

”予一见不敢再,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

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

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

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

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

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

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选自《杨万里集笺校》)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台州“至孝”的一组是①既长,仕所至必求母②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③某倒囊钱为阿婆寿④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⑤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⑥觌无子,子台州之子A.①②⑤ B.①③④C.①⑤⑥ D.②④⑥【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题。

李晟《李穆,字孟雍》阅读答案及翻译

李晟《李穆,字孟雍》阅读答案及翻译

李晟《李穆,字孟雍》阅读答案及翻译《李穆,字孟雍》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

父咸秩,陕西大都督府司马。

穆幼能属文,有至行。

行路得遗物,必访主最之。

从王昭素受《易》及《庄》、《老》书,尽究其义。

昭素谓曰:“子所得皆精理,往往出吾意表。

”且语人曰:“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

”周显德初,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迁右拾遗。

宋初,以殿中待御史选为洋州通判。

既至,剖决滞论,无留狱焉。

移隘州通判,有司调郡租渝河南,穆以西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

又坐举官,削前资。

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

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

明年,拜左拾遗、知制诰。

五代以还,词令沿华靡,至穆而独用雅正,悉矫其弊。

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太祖尝谓多逊:“李穆性仁善,辞学之外无所豫。

”对曰:“穆操行端正,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

”上曰:“诚如是,吾当用之。

”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

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

穆至谕旨,煜辞为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己。

”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

然朝廷甲兵精锐,物力雄富,恐不易当其锋,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

”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要切。

江南亦谓其言诚实。

太平兴国初,转左补阙。

三年冬,加史馆修撰、判饱事,面赐金紫。

四年,从征太原还,拜中书舍人。

预修《太祖实录》,赐衣带、银器、缯彩。

七年,以与卢多逊款狎,又为秦王送草原朝辞笏记,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

八年春,与宋白等同知贡举,及待上御崇政殿亲试等士,上悯其颜瘕瘁,即日复拜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

五月,召为翰林学士。

六月,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滑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权贵无敢干以私,上益知其才。

十一月,擢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月余,丁母忧,未几,起复本官。

穆三上表乞终制,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

九年正月,晨起将朝,风眩暴卒,年五十七。

高三语文大一轮加练半小时:第42练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三语文大一轮加练半小时:第42练 Word版含解析.docx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昪,字正伦,徐州人也。

世本微贱,父荣,遇唐末之乱,不知其所终。

昪少孤,流寓濠、泗间,杨行密攻濠州,得之,奇其状貌,养以为子。

而杨氏诸子不能容,行密以乞徐温,乃冒姓徐氏,名知诰。

及壮,身长七尺,广颡隆准。

为人温厚有谋。

为吴楼船军使,以舟兵屯金陵。

昪以功拜升州刺史。

时江淮初定,昪独好学,接礼儒者,能自励为勤俭,以宽仁为政,民稍誉之。

徐温镇润州,以升、池等六州为属,温闻昪理升州有善政,往视之,见其府库充实,城壁修整,乃徙治之,而.迁昪润州刺史。

既而徐知训为朱瑾所.杀,温居金陵,未及闻。

昪居润州,近广陵,得先闻,即日以州兵渡江定乱,遂得政。

昪事徐温甚孝谨,温尝骂其诸子不如昪,诸子颇不能容,而知训尤甚,尝召昪饮酒,伏剑士欲害之,行酒吏刁彦能觉之,酒至昪,以.手爪掐之,昪悟起走,乃免。

后昪自润州入觐,知训与饮于山光寺,又欲害之,徐知谏以其谋告昪,昪起遁.去。

知训以剑授刁彦能,使追杀之,及于中途而还,绐.以不及,由是得免。

后昪贵,以彦能为抚州节度使。

知训之用事也,尝凌弱杨氏而骄侮诸将,遂以见杀。

及昪秉政,欲收人心,乃.宽刑法、推恩信,起延宾亭以待四方之士,士有羁旅于吴者,皆齿.用之。

尝阴使人察视民间有婚丧匮乏者,往往赒.给之。

以故温虽遥秉大政,而吴人颇已归昪。

天祚三年,建齐国,改元升元。

追尊徐温为忠武皇帝,封子景为吴王。

徐氏诸子请昪复姓,昪谦抑不敢忘徐氏恩,下其议百官,百官皆请,然后复姓李氏,改名曰昪。

六年,吴越国火,焚其宫室、府库,甲兵皆尽,群臣请乘其弊攻之,昪不许,遣使吊问,厚赒其乏。

钱氏自吴时素为敌国,昪见天下乱久常厌用兵及将篡国先与钱氏约和归其所执将士钱氏亦归吴败将遂通好不绝。

七年,昪卒,年五十六。

(选自《新五代史·李昪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知谏以其谋告昪,昪起遁.去遁:逃跑B.及于中途而还,绐.以不及绐:报告C.士有羁旅于吴者,皆齿.用之齿:录用D.往往赒.给之赒:周济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既而徐知训为朱瑾所.杀或因寄所.托 B.⎩⎪⎨⎪⎧ 而.迁昪润州刺史而.御六气之辩 C.⎩⎪⎨⎪⎧ 以.手爪掐之以.大中丞抚吴者 D.⎩⎪⎨⎪⎧乃.宽刑法、推恩信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昪少时经历颇多坎坷,后为杨行密于战争中所得,最终被送给徐温作养子,他虽不为杨氏及徐氏诸子所容,但始终未忘徐温的养育及知遇之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晟传》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晟,字良器,洮州临潭人。

世以武力仕,然位不过裨将。

晟幼孤,奉母孝。

身长六尺。

年十八,往事河西王忠嗣,从击吐蕃。

悍酋乘城,杀伤士甚众,忠嗣怒,募射者,晟挟一矢毙之,三军欢奋。

忠嗣抚其背曰:“万人敌也。

”凤翔节度使高升召署列将。

击叠州叛羌于高当川,又击连狂羌于罕山,破之。

大历初,李抱玉署晟右军将。

吐蕃寇灵州,抱玉授以兵五千击之,辞曰:“以众则不足,以谋则多。

”乃请千人。

由大震关趋临洮,屠定秦堡,执其帅慕容谷钟,虏乃解灵州去。

马璘与吐蕃战盐仓,败绩,晟率游兵拔璘以归,封合川郡王。

璘内忌晟威略,归之朝,为右神策都将。

晟性疾恶,临下明。

每治军,必曰:“某有劳,某长于是。

”虽厮养小善,必记姓名,尤恶下为朋党者。

笃分义,隆于故旧。

岚州刺史谭元澄尝有德于晟,后贬死。

晟既贵,直其枉,诏赠元澄宁州刺史,晟抚其二子,为成就之。

在凤翔,尝曰:“魏征以直言致太宗于尧舜上,忠臣也。

我诚慕焉。

”行军司马李叔度曰:“彼缙绅儒者事,公勋德何希是哉?”晟曰:“君失辞。

晟幸得备将相,苟容身不言,岂可谓有犯无隐邪?是非唯上所择尔。

”叔度惭。

故晟每进对,謇謇尽大臣节,未尝露于外。

治家以严,子侄非晨昏不辄见,所与言未尝及公事。

正岁,崔氏女归宁,让曰:“尔有家,而姑在堂,妇当治酒食,且以待宾客。

”即却之,不得进。

九年,薨,年六十七。

帝闻流涕诏百官就第进吊比大敛帝手诏誓以存保世嗣申告柩前。

(选自《新唐书·李晟传》,有删改)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璘内忌晟威略威略:武勇和谋略
B.笃分义,隆于故旧故旧:过去的旧东西
C.是非唯上所择尔是非:对与错
D.正岁,建氏女归宁归宁:已嫁女子回娘家探亲
2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闻流涕诏/百官就第进吊/比大敛/帝手诏誓/以存保世嗣/申告柩前
B.帝闻流涕/诏百官就第进吊/比大敛/帝手诏/誓以存保/世嗣申告柩前
C.帝闻流涕/诏百官就第进吊/比大敛/帝手诏/誓以存保世嗣/申告柩前
D.帝闻流涕/诏百官就第/进吊比大敛/帝手诏誓/以存保世嗣/申告柩前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晟对敌军作战勇武。

李晟多次率军与吐蕃作战,在高当川、罕山连败羌人;在临洮生擒吐蕃统帅,解除灵州之围。

B.李晟对朋友重情重义。

岚州刺史谭元澄曾经有恩于李晟,谭元澄蒙冤被贬致死,李晟不仅为其申冤,还抚育其子女。

C.李晟对朝廷尽忠尽节。

李晟仰慕魏征并效仿魏征直言进谏,廷外从不泄露朝廷机密,展现了古大臣尽忠报国的风范。

D.李晟对亲友要求严格。

李叔度劝谏李晟不要干预朝政,李晟严厉地批评了李叔度不尽臣忠;在家也不与后辈谈公事。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忠嗣怒,募射者,晟挟一矢毙之,三军欢奋。

答案:
20.B故交,旧友
21.C
22.D
23.王忠嗣发怒,招募擅长射箭的士兵,李晟一箭射死了那吐蕃军头目,三军都欢呼振奋。

【参考翻译】
李晟字良器,是洮州临潭县人,世代凭武艺做官,但职位都不超过偏将。

李晟年幼时,父亲去世,侍奉母亲很孝顺。

他身高六尺。

十八岁时,投奔河西节度使王忠嗣,跟随他进攻吐蕃。

一个凶悍的吐蕃军头目登上城墙,杀伤了很多唐朝士兵。

王忠嗣发怒,招募擅长射箭的士兵。

李晟一箭射死了那吐蕃军头目,三军都欢呼振奋。

王忠嗣抚摸着他的背说:“真是力敌万人的勇将啊!”凤翔节度使高升征召他,安排他任列将。

在叠州高当川攻击反叛的羌人,又在罕山打败了连狂羌。

积累军功升为左羽林大将军。

广德初年,进攻党项,立了功,封特进、试太常卿。

大历初年,李抱玉召李晟去任右将军。

吐蕃侵犯灵州,抱玉交给他五千士兵攻敌,李晟推辞说:“用强攻,兵不够;用智取则兵有余。

”于是请求带一千士兵。

由大震关向临洮进发,攻下定秦堡,活捉了吐蕃统帅慕容谷钟,敌人就撤了包围灵州的军队。

马璘与吐蕃在盐仓作战失败,李晟率巡哨兵救回马璘,被朝廷封为合川郡王。

马璘心里嫉妒李晟的武勇和谋略,让他回到京城,任右神策军都将。

李晟生性痛恨丑恶,对下级严明。

每次作战,必定说:“某人有功劳,某人在这方面擅长。

”即使是做杂役的人做了点好事,也一定记下姓名,特别憎恶下属拉帮结派。

坚守信义,对老朋友感情深厚。

岚州刺史谭元澄曾对李晟有恩,后被朝廷流放而死。

李晟显贵后,为他申冤,朝廷下诏追赠元澄为宁州刺史,李晟抚养他的两个儿子,让他们成年、成才。

李晟在凤翔时,曾说:“魏征因为直言进谏,让太宗取得超过尧舜的业绩,真是忠臣啊!我真仰慕他。

”行军司马李叔度说:“那是文官的职分,您功高德厚,怎么还追求这呢?”李晟说:“您说错了,我有幸能充任将相,如果为了明哲保身不说话,这难道能说是皇帝有错误臣下不隐瞒吗?这不是皇帝所要选择的臣子。

”叔度听了很惭愧。

所以李晟每次上朝,对答皇帝,都忠诚正直地尽到大臣的节操,不曾居功自傲、锋芒毕露。

治家严格,子侄辈不是早晚不特别见面,话家常时,不曾涉及国事。

正月,嫁到崔氏的女儿回娘家来,李晟批评她说:“你有家,你的婆婆在堂,媳妇应当备办酒食,准备招待宾客。

”立即挡住她,不让进门。

通达礼义,督促教化,竟到了这样的程度。

贞元九年,李晟去世,享年六十七岁。

皇帝听到噩耗直流泪,下令百官到李晟府第吊唁。

到装棺入殓时,皇帝亲自写诏书,立誓保护李晟的后代,延续他的爵位,在他的灵柩前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