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二次函数2)
初高中知识衔接(二次函数、方程、不等式)

初高中衔接二次函数方程不等式一、明确复习目标1.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掌握一元二次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关系;3.会讨论二次方程实根分布和二次不等式的解;4.会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以及等价转化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分析解决有关二次的问题。
二.建构知识网络1.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一般式:;顶点式:;零点式:2.二次函数图象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最值:,单调区间:,3.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大值和最小值,当含有参数时,要按对称轴相对于区间的位置进行讨论。
4.一元二次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5.一元二次方程实根分布的讨论(1) 利用函数的图象、性质;(2) 利用韦达定理、判别式。
三、双基题目练练手1.已知函数f(x)=4x2-mx+5在区间[-2,+∞)上是增函数,则f(1)的范围是A.f(1)≥25B.f(1)=25 ( )C.f(1)≤25D.f(1)>252.二次函数y=x2-2(a+b)x+c2+2ab的图象的顶点在x轴上,且a、b、c 为△ABC的三边长,则△ABC为 (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D.等腰三角形3.如果函数f(x)=x+bx+c对于任意实数t,都有f(2+t)=f(2-t),那么( )A. f(2)<f(1)<f(4)B. f(1)<f(2)<f(4)C. f(2)<f(4)<f(1)D. f(4)<f(2)<f(1)二、填空题4.函数f(x)=2x2-6x+1在区间[-1,1]上的最小值是______,最大值是________.5.已知函数,则的单调递增区间为简答1-4、ABA; 4、-3 9; 5、;1.对称轴 ≤-2m≤-16,∴f(1)=9-m≥25.2.顶点为(a+b,c2-a2-b2),由已知c2-a2-b2=0.∴Rt△3.对称轴为x=2;四、经典例题做一做【例1】已知方程(1)都小于零; (2)都小于1;(3); (4)(5)恰有一根在(1,2)区间内。
初高中衔接二次函数专题

3 二次函数 基础知识1.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 (1)一般式:y=ax 2 +bx+c ;(2)顶点式:y=a(x-m)2 +n (常用,便于求最值、画图); (3)交点式: y=a(x-x 1 )(x-x 2 ) (△≥0时) .2.若函数y=f(x)的对称轴是x=h,则对f(x)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有f(h+x)=f(h-x);反之也成立。
3.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限制条件较多时可用相应抛物线位置,限制条件较少时可用韦达定理解决。
4.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1)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最值.二次函数在自变量x 取任意实数时的最值情况:当0a >时,函数在2bx a=-处取得最小值244ac b a -,没有最大值;当0a <时,函数在2b x a=-处取得最大值244ac b a -,没有最小值.求二次函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步骤:第一步确定a 的符号,a >0有最小值,a <0有最大值; 第二步配方求顶点,顶点的纵坐标即为对应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2)求二次函数在某一范围内的最值.二次函数在某区间上的最值须用配方法,含字母的函数最值可借助图象分析。
如:求2y ax bx c =++在m x n ≤≤(其中m n <)的最值的步骤: 第一步:先通过配方,求出函数图象的对称轴:0x x =;第二步:讨论:(请同学们画出图像理解)(1)若0a >时求最小值或0a <时求最大值,需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0x m <,即对称轴在m x n ≤≤的左侧; ②0m x n ≤≤,即对称轴在m x n ≤≤的内部; ③0x n >,即对称轴在m x n ≤≤的右侧。
(2) 若0a >时求最大值或0a <时求最小值,需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02m nx +≤,即对称轴在m x n ≤≤的中点的左侧;②02m nx +>,即对称轴在m x n ≤≤的中点的右侧。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归纳二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的重点之一。
掌握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及解题方法对于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水平以及应对中考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二次函数的定义及图像特点1. 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是形如 y = ax^2 + bx + c(a ≠ 0)的函数,其中 a、b、c 是实数,且 a 不等于 0。
2. 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图像一般为开口向上或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当a >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 a <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3. 顶点坐标:二次函数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b/2a, f(-b/2a)),其中 f(x) = ax^2 + bx + c。
4. 判别式的作用:二次函数的判别式Δ = b^2 - 4ac 提供了解二次函数方程的相关信息,包括方程的根的情况和图像与 x 轴的交点等。
二、二次函数的性质1. 对称性:二次函数的图像关于其顶点对称。
2. 单调性:当二次函数 a > 0 时,函数图像开口向上,单调递增;当 a < 0 时,函数图像开口向下,单调递减(除去顶点)。
3. 零点及方程的根:二次函数的零点即为方程 ax^2 + bx + c = 0 的根。
可以使用求根公式或配方法来解二次方程。
三、二次函数与图像的应用1. 最值问题:通过二次函数的顶点及对称性,可以求得二次函数在定义域范围内的最值。
2. 解析几何:二次函数的图像可用于解释和求解平面几何问题。
例如,通过二次函数的图像可以确定抛物线的焦点、顶点、对称轴等。
3. 时间、距离、高度问题:二次函数可以用来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问题,如抛体运动中的时间、高度、距离等。
四、解题方法与技巧1. 求解方程:对于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使用求根公式 x = (-b ± √Δ) / 2a 来解方程。
2. 求函数的最值:通过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和判别式的符号,可以迅速判断二次函数的最值情况。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复习二次函数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复习:二次函数一.要点回顾1. 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配方得:y =ax 2+bx +c =a (x 2+b x a )+c =a (x 2+b x a+224b a )+c -24b a 224()24b b ac a x a a-=++, 所以,y =ax 2+bx +c (a ≠0)的图象可以由函数y =ax 2的图象作左右平移、上下平移而得到。
2.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性质:[1] 当a >0时,函数y =ax 2+bx +c 图象开口向 ;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为直线 ;当x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 ;当x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 ;当x 时,函数取最小值 .[2] 当a <0时,函数y =ax 2+bx +c 图象开口向 ;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为直线 ;当x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 ;当x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 ;当x 时,函数取最大值 .3.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1]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1).一般式: ; (2).顶点式: ; (3).交点式: . 说明:确定二此函数的关系式的一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在选择把二次函数的关系式设成什么形式时,可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灵活选择,以简单为原则.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可设如下三种形式:①给出三点坐标可利用一般式来求;②给出两点,且其中一点为顶点时可利用顶点式来求.③给出三点,其中两点为与x 轴的两个交点)0,(1x .)0,(2x 时可利用交点式来求.2 二次函数图像的变换----------平移二次函数y =a (x +h )2+k (a ≠0)中,a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大小及方向;h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左右平移,而且“h 正左移,h 负右移”;k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上下平移,而且“k 正上移,k 负下移”. 选择题:(1)下列函数图象中,顶点不在坐标轴上的是 ( )(A )y =2x 2 (B )y =2x 2-4x +2(C )y =2x 2-1 (D )y =2x 2-4x(2)函数y =2(x -1)2+2是将函数y =2x 2( )(A )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 (B )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C )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D )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3)把函数y =-(x -1)2+4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图象对应的解析式为 ( )(A )y = (x +1)2+1 (B )y =-(x +1)2+1(C )y =-(x -3)2+4 (D )y =-(x -3)2+二.题型演练例1.抛物线()21252y x =--+的顶点坐标是__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__,开口向_____,当x =_______时,y 有最______值,最大值为 ________。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概念之一。
它是指函数的表达式中存在一个二次项,且其图像为开口朝上或开口朝下的抛物线。
本文将逐步介绍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知识。
1. 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的定义是f(x)=ax^2+bx+c,其中a、b、c为常数,a≠0。
a 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正值表示开口朝上,负值表示开口朝下。
常数b和c则分别决定了抛物线的位置和纵坐标的平移。
2. 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图像为抛物线,其对称轴为直线x=-b/2a。
若a>0,抛物线开口朝上,最低点的纵坐标为-c+b^2/4a;若a<0,抛物线开口朝下,最高点的纵坐标为-c+b^2/4a。
3. 二次函数的零点零点是指函数取值为0的横坐标。
对于二次函数f(x)=ax^2+bx+c,可以通过求解方程ax^2+bx+c=0来确定其零点。
根据判别式Δ=b^2-4ac 的值,可以判断二次函数的零点个数和形式:(1) 当Δ>0时,二次函数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2) 当Δ=0时,二次函数有一个重根;(3) 当Δ<0时,二次函数无实数根,但可能存在虚数根。
4. 二次函数的顶点顶点是指二次函数抛物线的最高点或最低点。
对于二次函数f(x)=ax^2+bx+c,其顶点的横坐标为-xv=b/2a,纵坐标为-f(xv)=-Δ/4a。
顶点是抛物线的对称中心,对称轴经过顶点。
5. 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和极值对于二次函数f(x)=ax^2+bx+c,当a>0时,函数在对称轴左侧呈减少趋势,在对称轴右侧呈增长趋势;当a<0时,则相反。
当抛物线开口朝上时,最低点为函数的最小值;当抛物线开口朝下时,最高点为函数的最大值。
6. 平移与二次函数对于二次函数f(x)=ax^2+bx+c,平移是指将抛物线沿横轴或纵轴方向移动。
平移的规律如下:(1) 向左平移:f(x+a)的图像沿x轴正方向移动a个单位;(2) 向右平移:f(x-a)的图像沿x轴负方向移动a个单位;(3) 向上平移:f(x)+a的图像沿y轴正方向移动a个单位;(4) 向下平移:f(x)-a的图像沿y轴负方向移动a个单位。
二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知识点

二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知识点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是初中和高中数学中经常涉及的函数。
它们在数学上有着重要的应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点。
一、二次函数1. 定义:二次函数是指形如y = ax^2 + bx + c的函数,其中a、b、c为实数,且a≠0。
2.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开口朝上或开口朝下的抛物线。
当a>0时,抛物线开口朝上;当a<0时,抛物线开口朝下。
3.二次函数的性质:(1) 顶点坐标: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b/2a, f(-b/2a)),其中f(x)=ax^2 + bx + c。
(2)对称轴:顶点坐标为(-b/2a,f(-b/2a))的直线称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方程为x=-b/2a。
(3)开口方向: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取决于系数a的正负。
(4) 判别式:二次函数ax^2 + bx + c的判别式为Δ = b^2 - 4ac,当Δ > 0时,二次函数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当Δ = 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当Δ < 0时,无实根。
4.二次函数的平移:二次函数的横向平移和纵向平移可以通过对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平移操作实现。
5.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通过给定的定点和顶点坐标,可以确定一条与x轴相交的二次函数。
6.二次函数的应用:二次函数在数学和物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碰撞问题、抛物线运动等。
二、反比例函数1.定义:反比例函数是指形如y=k/x的函数,其中k为非零实数。
2.变化规律:反比例函数的特点是随着x的增大,y的值会逐渐减小;反之,随着x的减小,y的值会逐渐增大。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零点:当x≠0时,y=0称为反比例函数的零点。
(2)渐近线:反比例函数y=k/x的图像有两个渐进线x=0和y=0。
(3)对称性: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关于坐标轴对称。
(4)奇函数:反比例函数是一个奇函数,满足f(-x)=-f(x)。
初高中衔接二次函数

初高中衔接衔接重点内容1.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形式:判别式与跟的关系:例1 判定下列关于x的方程的根的情况(其中a为常数),如果方程有实数根,写出方程的实数根.(1)x2-3x+3=0;(2)x2-ax-1=0;(3)x2-ax+(a-1)=0;(4)x2-2x+a=0.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如果ax 2+bx +c =0(a ≠0)的两根分别是x 1,x 2,那么x 1+x 2= , x 1·x 2= .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例2 已知方程2560x kx +-=的一个根是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 的值.例3 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m -2)x +m 2+4=0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m 的值.例4 已知两个数的和为4,积为-12,求这两个数.例5 若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5x -3=0的两根. (1)求| x 1-x 2|的值;(2)求221211x x +的值; (3)x 13+x 23.例6 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x +a -4=0的一根大于零、另一根小于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练 习1.选择题:(1)方程2230x k -+=的根的情况是 ( ) (A )有一个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2)若关于x 的方程mx 2+ (2m +1)x +m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 (A )m <14 (B )m >-14 (C )m <14,且m ≠0 (D )m >-14,且m ≠02.填空:(1)若方程x 2-3x -1=0的两根分别是x 1和x 2,则1211x x += . (2)方程mx 2+x -2m =0(m ≠0)的根的情况是 .(3)以-3和1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3|1|0b -=,当k 取何值时,方程kx 2+ax +b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4.已知方程x 2-3x -1=0的两根为x 1和x 2,求(x 1-3)( x 2-3)的值.习题A 组1.选择题:(1)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kx -2=0的一个根是1,则它的另一个根是( ) (A )-3 (B )3 (C )-2 (D )2 (2)下列四个说法:①方程x 2+2x -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 ②方程x 2-2x +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③方程3 x 2-7=0的两根之和为0,两根之积为73-; ④方程3 x 2+2x =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0.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5x +a 2+a =0的一个根是0,则a 的值是( )(A )0 (B )1 (C )-1 (D )0,或-12.填空:(1)方程kx 2+4x -1=0的两根之和为-2,则k = . (2)方程2x 2-x -4=0的两根为α,β,则α2+β2=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ax -3a =0的一个根是-2,则它的另一个根是 .(4)方程2x 2+2x -1=0的两根为x 1和x 2,则| x 1-x 2|= .3.试判定当m 取何值时,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2x 2-(2m +1) 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没有实数根?4.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根分别是方程x 2-7x -1=0各根的相反数.B 组1.选择题:若关于x 的方程x 2+(k 2-1) x +k +1=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则k 的值为( )(A )1,或-1 (B )1 (C )-1 (D )0 2.填空:(1)若m ,n 是方程x 2+2005x -1=0的两个实数根,则m 2n +mn 2-mn 的值等于 . (2)如果a ,b 是方程x 2+x -1=0的两个实数根,那么代数式a 3+a 2b +ab 2+b 3的值是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kx -2=0.(1)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设方程的两根为x 1和x 2,如果2(x 1+x 2)>x 1x 2,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4.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两根为x 1和x 2.求: (1)| x 1-x 2|和122x x +; (2)x 13+x 23.5.关于x 的方程x 2+4x +m =0的两根为x 1,x 2满足| x 1-x 2|=2,求实数m 的值.C 组1.选择题:(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恰好是方程2x 2-8x +7=0的两根,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等于 ( )(A(B )3 (C )6 (D )9 (2)若x 1,x 2是方程2x 2-4x +1=0的两个根,则1221x x x x +的值为 ( ) (A )6 (B )4 (C )3 (D )32(3)如果关于x 的方程x 2-2(1-m )x +m 2=0有两实数根α,β,则α+β的取值范围为( ) (A )α+β≥12 (B )α+β≤12(C )α+β≥1 (D )α+β≤1 (4)已知a ,b ,c 是ΔABC 的三边长,那么方程cx 2+(a +b )x +4c=0的根的情况是( )(A )没有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 )有两个异号实数根 2.填空:若方程x 2-8x +m =0的两根为x 1,x 2,且3x 1+2x 2=18,则m = . 3. 已知x 1,x 2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4kx 2-4kx +k +1=0的两个实数根.(1)是否存在实数k ,使(2x 1-x 2)( x 1-2 x 2)=-32成立?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求使1221x x x x +-2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 的整数值; (3)若k =-2,12xx λ=,试求λ的值.4.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2)04m x m x ---=. (1)求证:无论m 取什么实数时,这个方程总有两个相异实数根;(2)若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x 1,x 2满足|x 2|=|x 1|+2,求m 的值及相应的x 1,x 2. 5.若关于x 的方程x 2+x +a =0的一个大于1、零一根小于1,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3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像和性质函数y =ax 2与y =x 2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先画出y =2x 2,y =12x 2,y =-2x 2的图象,通过这些函数图象与函数y =x 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函数y =ax 2与y =x 2的图象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先画出函数y =x 2,y =2x 2的图象.再描点、连线,就分别得到了函数y =x 2,y =2x 2的图象(如图2-1所示),从图2-1我们可以得到这两个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函数y =2x 2的图象可以由函数y=x 2的图象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两倍得到.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二次函数y =ax 2(a ≠0)的图象可以由y =x 2的图象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得到.在二次函数y =ax 2(a ≠0)中,二次项系数a 决定了图象的开口方向和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的开口的大小.问题2 函数y =a (x +h )2+k 与y =ax 2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同样地,我们可以利用几个特殊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可以作出函数y =2(x +1)2+1与y =2x 2的图象(如图2-2所示),从函数的图像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把函数y =2x 2的图象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就可以得到函数y =2(x +1)2+1的图象.这两个函数图象之间具有“形状相同,位置不同”的特点. 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二次函数y =a (x +h )2+k (a ≠0)中,a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大小及方向;h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左右平移,而且“h 正左移,h 负右移”;k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上下平移,而且“k 正上移,k 负下移”.图2-2 图2-1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到研究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的方法:由于y =ax 2+bx +c =a (x 2+b x a )+c =a (x 2+b x a +224b a)+c -24b a224()24b b ac a x a a-=++, 所以,y =ax 2+bx +c (a ≠0)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将函数y =ax 2的图象作左右平移、上下平移得到的,于是,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具有下列性质:(1)当a >0时,函数y =ax 2+bx +c 图象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对称轴为直线x =-2b a ;当x <2b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ba -时,函数取最小值y =244acb a-.(2)当a <0时,函数y =ax 2+bx +c 图象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对称轴为直线x =-2b a ;当x <2b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2ba -时,函数取最大值y =244acb a-.1.4二次函数y =ax 2+bx +c 与判别式的关系当抛物线y =ax 2+bx +c (a ≠0)与x 轴相交时,其函数值为零,于是有ax 2+bx +c =0. ①并且方程①的解就是抛物线y =ax 2+bx +c (a ≠0)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为零),于是,不难发现,抛物线y =ax 2+bx +c (a ≠0)与x 轴交点个数与方程①的解的个数有关,而方程①的解的个数又与方程①的根的判别式Δ=b 2-4ac 有关,由此可知,抛物线y =ax 2+bx +c (a ≠0)与x 轴交点个数与根的判别式Δ=b 2-4ac 存在下列关系:(1)当Δ>0时,抛物线y =ax 2+bx +c (a ≠0)与x 轴有两个交点;反过来,若抛物线y =ax 2+bx +c (a ≠0)与x 轴有两个交点,则Δ>0也成立.(2)当Δ=0时,抛物线y =ax 2+bx +c (a ≠0)与x 轴有一个交点(抛物线的顶点);反过来,若抛物线y =ax 2+bx +c (a ≠0)与x 轴有一个交点,则Δ=0也成立.(3)当Δ<0时,抛物线y =ax 2+bx +c (a ≠0)与x 轴没有交点;反过来,若抛物线y =ax 2+bx +c (a ≠0)与x 轴没有交点,则Δ<0也成立.1.5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20(0)ax bx c a ++>>与相应的函数2(0)y ax bx c a =++>、相应的方程20(0)ax bx c a ++=>之间的关系:解下列一元二次不等式:1、0652>++x x2、0652≤--x x3、01272<++x x4、0672≥+-x x5、0122<--x x6、0122>-+x x7、2230x x --+≥ 8、0262≤+--x x 9、0532>+-x x10、0142562≤++x x 11、0941202≤+-x x 12、(2)(3)6x x +-<13. x 2-4x+1 3x 2-7x+2 ≤1二、填空题1、不等式220mx mx +-<的解集为R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2、若不等式2(2)2(2)40a x a x -+--<对一切x R ∈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已知对于任意实数x ,22kx x k -+恒为正数,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2.1 一元二次方程练习1.(1)C (2)D2.(1)-3 (2)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3)x2+2x-3=03.k<4,且k≠04.-1 提示:(x1-3)( x2-3)=x1 x2-3(x1+x2)+9习题2.1A 组1.(1)C (2)B 提示:②和④是错的,对于②,由于方程的根的判别式Δ<0,所以方程没有实数根;对于④,其两根之和应为-23.(3)C 提示:当a=0时,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不合题意.2.(1)2 (2)174(3)6 (33.当m>-14,且m≠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m=-14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m<-14时,方程没有实数根.4.设已知方程的两根分别是x1和x2,则所求的方程的两根分别是-x1和-x2,∵x1+x2=7,x1x2=-1,∴(-x1)+(-x2)=-7,(-x1)×(-x2)=x1x2=-1,∴所求的方程为y2+7y-1=0.B组1.C 提示:由于k=1时,方程为x2+2=0,没有实数根,所以k=-1.2.(1)2006 提示:∵m +n =-2005,mn =-1,∴m 2n +mn 2-mn =mn (m +n-1)=-1×(-2005-1)=2006.(2)-3 提示;∵a +b =-1,ab =-1,∴a 3+a 2b +ab 2+b 3=a 2(a +b )+b 2(a +b )=(a +b )( a 2+b 2)=(a +b )[( a +b ) 2-2ab ]=(-1)×[(-1)2-2×(-1)]=-3.3.(1)∵Δ=(-k )2-4×1×(-2)=k 2+8>0,∴方程一定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x 1+x 2=k ,x 1x 2=-2,∴2k >-2,即k >-1.4.(1)| x 1-x 2|,122x x +=2b a -;(2)x 13+x 23=333abc b a -.5.∵| x 1-x 2|=2==,∴m =3.把m =3代入方程,Δ>0,满足题意,∴m =3.C 组1.(1)B (2)A(3)C 提示:由Δ≥0,得m ≤12,∴α+β=2(1-m )≥1.(4)B 提示:∵a ,b ,c 是ΔABC 的三边长,∴a +b >c ,∴Δ=(a +b )2-c 2>0. 2.(1)12 提示:∵x 1+x 2=8,∴3x 1+2x 2=2(x 1+x 2)+x 1=2×8+x 1=18,∴x 1=2,∴x 2=6,∴m =x 1x 2=12.3.(1)假设存在实数k ,使(2x 1-x 2)( x 1-2 x 2)=-32成立. ∵一元二次方程4kx 2-4kx +k +1=0有两个实数根, ∴k ≠0,且Δ=16k 2-16k (k +1)=-16k ≥0,∴k <0. ∵x 1+x 2=1,x 1x 2=14k k+, ∴ (2x 1-x 2)( x 1-2 x 2)=2 x 12-51x 2+2 x 22 =2(x 1+x 2)2-9 x 1x 2=2-9(1)4k k+=-32,即9(1)4k k+=72,解得k =95,与k <0相矛盾,所以,不存在实数k ,使(2x 1-x 2)( x 1-2 x 2)=-32成立.(2)∵1221x x x x +-2=222212121212121212()2()224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444(1)44111k k k k k k -+-==-+++, ∴要使1221x x x x +-2的值为整数,只须k +1能整除4.而k 为整数, ∴k +1只能取±1,±2,±4.又∵k <0,∴k +1<1, ∴k +1只能取-1,-2,-4,∴k =-2,-3,-5. ∴能使1221x x x x +-2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 的整数值为-2,-3和-5. (3)当k =-2时,x 1+x 2=1,① x 1x 2=18, ② ①2÷②,得1221x x x x ++2=8,即16λλ+=,∴2610λλ-+=,∴3λ=±4.(1)Δ=22(1)20m -+>;(2)∵x 1x 2=-24m ≤0,∴x 1≤0,x 2≥0,或x 1≥0,x 2≤0. ①若x 1≤0,x 2≥0,则x 2=-x 1+2,∴x 1+x 2=2,∴m -2=2,∴m =4.此时,方程为x 2-2x -4=0,∴11x =21x =②若x 1≥0,x 2≤0,则-x 2=x 1+2,∴x 1+x 2=-2,∴m -2=-2,∴m =0.此时,方程为x 2+2=0,∴x 1=0,x 2=-2.5.设方程的两根为x 1,x 2,则x 1+x 2=-1,x 1x 2=a ,由一根大于1、另一根小于1,得(x 1-1)( x 2-1)<0, 即 x 1x 2-(x 1+x 2)+1<0,∴ a -(-1)+1<0,∴a <-2.此时,Δ=12-4×(-2) >0,∴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2.。
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点

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点
1. 函数的概念嘿!你想想看,函数就像一个魔法机器,你给它一个输入,它就会给你一个特定的输出。
比如说,y = 2x,当你给 x 赋值 5 时,y 不就等于 10 了嘛,神奇吧!
2. 二次函数的图像哇塞!二次函数的图像就像一条会跳舞的曲线。
像抛物线 y = x^2,它有个最低点,多有意思啊!还记得你扔出的球的轨迹吗?那就和二次函数图像有点像呢。
3. 几何图形的认识哎呀!几何图形就像生活中的各种东西呀。
圆就像个大皮球,三角形像个屋顶,正方体像个盒子。
你看我们身边到处都是几何图形呢!
4. 不等式的求解嘿呀!不等式就像个天平,要让两边平衡呀。
比如说
2x + 5 > 10,解出来 x 的范围,不就知道哪些数满足条件啦,是不是很有
趣呢?
5. 因式分解哇靠!因式分解就像是把一个大东西拆分成好多小零件。
像x^2 - 9 可以分解成 (x + 3)(x - 3),厉害吧!
6. 概率的初步了解天哪!概率就像是在碰运气呢。
抛个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二分之一。
就好像抽奖一样,充满了未知和期待,多刺激呀!
7. 数列的奥秘哟呵!数列就像一串有规律的数字在排队。
等差数列 1,3,5,7,它们每次都增加 2,是不是很神奇呢!
8. 三角函数的神奇嘿嘿!三角函数就像是数学里的魔法师。
像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它们能解决很多几何问题呢,你不好奇吗?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初升高这些数学衔接知识点真的很重要,很有趣,能让我们更好地进入高中数学的学习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3: 2 求证:一元二次方程 2 x 3x 7 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证法一: 用Δ>0来判断.
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证明的方法了?
f ( x) 2 x 3x 7
2
小结:
1.一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间 的关系. 2.二次函数的零点. 3.利用二次函数与方程间的关系解 题.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有什么联系? 2 2 y x 2x 3 ①方程 x 2 x 3 0 与函数
2 y x 2x 1 ②方程 x 2 x 1 0与函数
2
2 y x 2x 3 ③方程 x 2 x 3 0与函数
因此,我们把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 根也称做函数y=ax2+bx+c(a≠0)的 零点 .
思考:
1.零点是不是点? 2.是不是所有的二次函数都有零点? 3.如何判断二次函数是否有零点,有几 个零点? 4.对有两个零点的二次函数,函数图象 经过零点时,函数值有什么变化?在两 个零点之间的函数值有什么特点?
例2:如图是一个二次函数 y f ( x) 的图象. (1)写出这个二次函数的零点.
(2)写出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试比较 f (4) f (1), f (0) f (2) 与0的大小关系.
讨论:二次函数y=f(x),若f(m)f(n)<0, 且m<n,那么一定能说明在区间[m,n] 内一定有零点吗? 思考:若x0是二次函数y=f(x)的零点, 且m<x0<n,那么f(m)f(n)<0一定成立吗?
2
y
y
y
2 -1 2
x
0
1
x
1
x
Δ =b2-4ac
ax2+bx+c=0 (a>0) y=ax2+bx+c (a>0)
Δ>0
Δ=0
Δ<0 方程无实数根
二次函数解析式常用的三种格式: 2 a) 0 y ax bx c (a,b,c为常数, ①一般式:
2 a0 y a ( x h ) k (a,h,k为常数, ②顶点式: )
2 f ( x ) x 2x 3 例1:一元二次函数
X=-1 f (2) 5 ①在区间[-2,1]上有零点____, __, -4 f (2)f (1) __ f (1) __, <, ②在区间[2,4]上有零点____ __ 0。
y a( x x1 )( x x2 )(a,x1,x2 为常数, a 0) ③交点式:
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 根就是二次函数y=ax2+bx+c (a≠0)的 值为 自变量x 的值; __ 0 时________ y=ax2+bx+c的图象与__ x 轴交点 也就是函数__________ 横 坐标. 的___
思考:已知二次函数 y f ( x) 满足 f (1 3) f (1 3) 0 且最大值为3, 求 y f ( x) 的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