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地理格局51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合集下载

政治知识之全球政治格局

政治知识之全球政治格局

政治知识之全球政治格局世界政治格局指的是全球政治势力、国家联盟和各国的地位和影响力的博弈关系。

它是由各国经济、军事、文化等实力的综合体现,并与各国的地理位置、资源、历史和文化背景等联系在一起。

本文简要介绍了全球政治格局的主要内容,分析了现阶段的国际形势,探讨了各国在全球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一、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历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国际政治形势越来越复杂多变。

在二战后的冷战时期,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两极格局,即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

但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深刻变化,逐渐形成了多极格局,即美、欧、日、俄、中国等国的竞争和博弈关系。

二、现阶段的国际形势当前全球政治形势呈现出三个主要特点: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国际间联系更加紧密,国家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更加频繁和复杂。

矛盾和问题也随之增多,例如贸易摩擦、经济不平衡、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等。

三、各国在全球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1. 美国:自20世纪以来一直是全球经济和军事领域的领导者,对于全球政治格局具有重大影响力。

但面临贸易摩擦、人口老龄化等诸多问题,美国的优势也有所降低,同时多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利益博弈也在对美国的影响力形成挑战。

2. 欧洲:欧洲联盟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市场,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

欧盟在全球贸易、气候变化、难民危机、反恐防暴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俄罗斯:俄罗斯一直以来都是地缘政治重要国家,对世界局势的影响无可忽视。

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联合国、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

4. 中国: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逐渐增强,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中国正在加速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高海外利益和议程,成为重要的全球性网络和参与者。

四、全球政治格局的未来走向全球政治格局发展越来越复杂多变,未来如何发展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性。

高中地理课件: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高中地理课件: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950.6.25朝鲜战争(外来势力)--------1953.7.27停战协定 1964.8.5越南战争(外来势力)----------1976.7越南统一 1948.5.15中东战争(领土纠纷) 1982-----1990八年两伊战争(国界争端) 1991年伊科战争(资源问题,领土争端)----1991年海湾战争(美国等 多国部队将伊拉克赶出科威特)------1998年海湾危机(对伊拉克核武 器,生化武器核查矛盾) 1999年科索沃战争(民族宗教矛盾) 2000年至今巴以冲突(和谈僵局,恐怖活动) 2001年阿富汗战争(美国9.11事件----美国打击在阿富汗的国际恐怖组 织基地)
巴士拉。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工厂应设在居民区最小 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当地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且 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谢 谢 大 家
让世界充满爱! 我们需要竞争,我们更期待和平!!
(2)巴勒斯坦地处 亚 、 欧 、 非 三大洲交通要 道,是联结东西部 阿拉伯 国家的纽带。
(3)填出图中国家的名称:A 埃及 B 约旦 C 叙利亚 D 黎巴嫩 .
耶路撒冷 ,这 (4)图中F地是被三大宗教尊为“圣城”的 伊斯兰教 、犹太教。 三大宗教 分别是基督教 、
(5)该地区最重要的水源是 约旦 河,此水源对该地区的重要性是 沿岸各国工农业 。
(美、欧、日、俄、中、印) 3、以上两例说明了二战后怎样的世界政治局面?
1.二战后,世界总体上维持着和平局面。
2.在全球性对抗和大战危险减弱的同时,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 因素增多。甚至爆发局部战争。
读右面的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局势长期以来动荡不安,主要是因为 阿拉伯 、 和 犹太 两大民族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第一部分 专题八 第一讲 世界地理概述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第一部分  专题八  第一讲  世界地理概述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通航能 航运的咽喉要道, 力小于 被称为日本、中 等于25 国的“海上生命 万吨 线”
交通 要道
示意图
位置
沿岸 气候
重要性
波斯湾通往阿
备注
密度流: 表层海水 从阿拉伯 海流向波
伊朗与阿拉 霍尔木 兹海峡
伯半岛(阿
曼)之间;
热带
沙漠
拉伯海的喉, 波斯湾沿岸石 油出口的道,
沟通波斯湾 气候
与阿拉伯海
世界著名的
温线在北美大陆西岸向低纬度弯曲。第(2)题,据题意知喀什
为东五区,区时为6月10日8∶00,甲地为西八区,区时为6 月9日19∶00,此时为夕阳西下。第(3)题,乙地位于 40°N~60°N大陆西岸,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分 布最广的大洲是欧洲。 [答案] (1)A (2)C (3)C
考点二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本考点的考查综合性较强,联系知识较多。
从全球看,世界经济的
核心地区首先出现在西 家输出产品、 欧,通过对外掠夺和殖 资本和技术 民进行扩散,使核心地 主要向发达 区扩散到北美、日、澳
方”),主要分布在亚洲、
非洲和拉丁美洲
国家提供原 等地,拉美、非洲和亚
料和燃料 洲变成边缘地区
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科技进步(缩短世界距离,加强了全球联系),跨国公司
透。
4.人文地理复杂。例如,种族隔离政策曾使南非长期动荡;
巴尔干半岛多民族聚居和杂居,历来就是欧洲的“火药
桶”;中东是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并分化出许多派系, 矛盾错综复杂,战乱丛生。 5.地缘战略位置重要。例如,中东是前苏联南下路线与西方 集团维持东西联系路线的战略冲突区;中美洲是美国的
“后院”,它坚决地排斥了前苏联的渗透并与古巴敌对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Ⅰ.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⑴政治地图是表现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

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

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国家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

⑵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1914~1918):①大战原因: 后起的美、德、日等国要求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

②大战结果: 协约国(英法俄)胜利;同盟国(德奥意)战败;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崩溃;匈牙利、芬兰、波兰等国家出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出现;英法衰落;美国兴起。

⑶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战果:德日意结成轴心集团----战败;苏、美、中、英、法组成反法西斯同盟----获得胜利。

战后: 美国和苏联强大,英法严重削弱,德国分裂,日本成为美国附庸,欧洲政治上分裂,东部国家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美国和苏联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形成。

亚非拉殖民体系瓦解,发展中国家获得独立,成为新兴政治力量。

Ⅱ.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⑴.社会主义阵营从50年代未出现分裂,到60年代未解体。

⑵.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减弱。

⑶.80年代末开始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一分二)、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分裂(一分六)、苏联解体(一分十五)。

⑷.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是:除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外,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经济力量中心。

(一超多强格局)。

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①二战后总体是和平局面,局部不稳定,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和平和发展是当代国际政治的主题,合作和冲突是国家关系的两种表现形式。

②地缘合作——区域国际组织的建立: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③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冲突案例----阿以冲突】⑴冲突原因:内部---民族和宗教矛盾、领土和资源纠纷。

初中地理世界经济与政 治格局知识点

初中地理世界经济与政 治格局知识点

初中地理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知识点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部分。

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现象和趋势。

首先,我们来谈谈世界经济格局。

世界经济格局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化。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欧洲尤其是西欧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得益于他们率先开展的工业革命,使得生产技术大幅提高,商品生产能力迅速增强。

英国在这一时期成为了“世界工厂”,其制造业产品畅销全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逐渐崛起。

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凭借其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国内市场以及不断创新的技术,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

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经济上的优势更加明显,美元成为了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货币。

到了 20 世纪后期,日本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也取得了快速发展。

日本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注重教育和研发,在汽车、电子等领域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

如今,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

除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传统经济强体外,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大国。

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和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自然资源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拥有丰富的石油、矿产等资源的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仅仅依靠资源并不能保证长期的经济繁荣,技术创新和教育水平同样关键。

一个国家如果能够不断推出新的技术和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有利地位。

政治格局是指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各个国家和政治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

二战结束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这两个超级大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和对抗。

冷战期间,世界被划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与发展趋势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与发展趋势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与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各国之间政治地理角力的不断演变,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当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主要特点,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当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传统的国际体系中,以美国为核心的单极时代正在被挑战和取代。

新兴大国和地区性强国的崛起,如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正在重塑全球力量对比。

这些国家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加强经济合作,逐渐在全球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地缘政治竞争的加剧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稀缺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地缘政治的竞争愈加激烈。

某些地区的地缘政治矛盾和冲突,如中东地区的乱局和南海争端等,成为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中的热点问题。

各国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和资源,积极参与地缘政治的角力,以争夺地区的控制权和影响力。

三、区域一体化与合作的加强尽管世界政治格局的竞争与冲突依然存在,但区域一体化和合作的趋势也在上升。

欧盟作为最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不断推动欧洲国家间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此外,亚洲国家也积极构建亚洲一体化的机制,如东盟、亚太经合组织等。

区域一体化和合作为各国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合作空间。

四、非国家力量的崛起除了传统的国家力量之外,非国家力量的崛起也给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带来了新的影响因素。

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等非国家实体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这些实体通过跨越国家界限的合作和活动,推动着全球化的进程,并对各国的政治地理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技术发展与网络安全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已成为影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更加迅速和广泛。

然而,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各国之间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信息主权,频繁发生网络攻击和信息战。

综上所述,当前的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呈现多极化、地缘政治竞争加剧、区域一体化与合作加强、非国家力量崛起和技术发展与网络安全挑战等特点。

高考地理专题知识点梳理: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高考地理专题知识点梳理: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高考地理专题知识点梳理: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政治经济地理格局小专题:1.我国(发展中国家)如何吸引外来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①持续的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商;②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③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口素质;④争取国内、国际稳定的政治局势。

2.中国为什么要加入WTO?①当前世界国家、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②可增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改善出口商品构成;③利于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提高我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

3.解决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起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4.跨国公司:国外组织生产的原则(跨国公司采取全球化战略):①在资本过剩的国家筹集资金;②在原材料和劳动力低廉的国家加工产品;③在物资短缺的国家销售产品。

跨国公司进军我国的利与弊:利:引进资本和技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利于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接轨。

弊:对我国传统工业造成冲击。

5.西亚地区倍受西方列强关注,原因:①西亚石油资源丰富,是西方列强主要的能源供应地;②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交通、战略位置重要。

港口的建设:上海、纽约、天津等。

(1)荷兰的鹿特丹的区位因素: 自然区位:①位于莱茵河口,河海联运便利; ②港阔水深,不淤不冻; ③地形平坦,有利于建港口。

社会经济因素:①经济腹地广阔; ②位于第二条欧亚大陆桥的终点,连接欧亚大陆两岸; ③以鹿特丹为依托。

(2)上海港的区位因素不利方面: 三角洲地形坡度缓,水流慢,泥沙容易淤积,影响通航。

世界的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的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的政治地理格局1.政治地理格局的概念:政治地理格局是指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政治边界、政治力量分布、国际关系等方面的总体状况。

2.政治地理格局的分类:根据各国政治制度的不同,可以将政治地理格局分为民主政治格局、集权政治格局、君主专制政治格局等。

3.政治地理格局的变化:随着历史的发展,世界的政治地理格局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如古代的希腊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制度、近代的民族国家兴起、现代的全球化进程等。

4.两极格局:冷战时期,世界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两极格局。

5.一超多强格局: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一超多强的政治地理格局。

6.多极化趋势: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如中国、印度、巴西等,推动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7.地区冲突和热点问题:当代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中,地区冲突和热点问题层出不穷,如中东问题、朝鲜半岛问题、乌克兰危机等。

三、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对国际政治的影响1.国家利益与外交政策:不同政治地理格局下,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有所不同,如冷战时期的对立和联盟,当代的一超多强格局下的合作与竞争。

2.国际组织与多边合作:政治地理格局的变化,对国际组织的作用和国际多边合作产生影响,如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等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3.全球化进程:政治地理格局的变化,推动全球化进程,如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等。

四、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发展趋势1.多极化加速: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使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向多极化加速发展。

2.地区热点问题缓解:随着国际政治力量的调整,一些地区热点问题有望得到缓解,如中东和平进程、朝鲜半岛无核化等。

3.国际合作与竞争并存:在多极化格局下,各国间的国际合作与竞争将更加激烈,如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

4.网络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政治地理格局逐渐形成,对国际政治产生新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盟国
协约国
(德奥意)
(英法俄)
(3)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
(___德___)国缩小,(__奥__匈___)崩溃、(__俄___)革命走上社会 主义道路、(英_____和__法___)衰败、(_美____和__日___)兴起。
一、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3、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1)起因
(2)轴心国及反法西斯同盟
三类证据 第一,萨达姆是暴君。 第二,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第三,萨达姆暗中勾结和支持国际恐怖主义组织 托词一:为了伊拉克人民的福址。 托词二:武力倒萨得到了广泛的国际支持,代表了 正义的呼声。 托词三:为了自由与民主而战。 托词四:和平手段已经用尽。
两大理论 2002年1月的美国总统国情咨文首次明确提出
了“邪恶轴心论”,把伊拉克、朝鲜、伊朗等国称 为对世界和平构成极大威胁的“邪恶轴心国”,而 伊拉克则名列“邪恶轴心”之首。“9·11”事件 之后,美国更想让世人相信,作为“邪恶轴心”之 首的伊拉克不但是中东的动荡之源,是美国国家安 全的重要威胁,同时也是世界和平的重大威胁。
1、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东方、西方内部阵营的分化
2、欧洲政治地图的剧变
——两极格局瓦解
3、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美国、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
80年代末
(_德__)国统一、(南_ 斯__拉_夫_)分裂、(苏__联____) 解体、华约解散、北约东扩;形成_美______、 _西___欧__、 _日__本___、 _俄___罗__斯_、 _中___国__ 、 _印___度__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形成。
海湾战争结局与影响
此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战争,广 泛使用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 备。此战是在国际条件和地理条件特殊、双方实力对比悬 殊情况下进行的,其经验教训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它 是“冷战”结束后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是世界多种矛 盾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轴心国:德、日、意
反法西斯同盟:苏联、美、中国、英国和法国
(3)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_德___)分割、 (__英__和__法___)严重削弱、 (__日__)成为美国的附庸、 (_美___)扩大、
东部依附苏联 欧洲政治上分裂
中西部依附美国
两极格局 形成
亚欧涌现出许多社会主义国家:殖民体系崩溃。
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郴州市一中 杨光慧
思考:世界政治地图与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有何关系?
世界政治地图的概念:
表现全球政治区域划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含义: 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 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地域结构及其表现形态。 特点: 动态性——形成、发展和变革 继承性——新旧之间的联系
1、第一次海湾战争
原因:中东地区战略地位重要,是各国长期争夺的对 象。两伊战争后,伊拉克在陷于经济困境,提出减免 债务等要求未果的情况下,于1990年8月2日出兵占领 科全境,8月8日宣布科为其第19个省。伊拉克的侵略 行径遭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同时也冲击了 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为美出兵海湾提供了借口。伊 侵科当天,美“独立”号航空母舰即奉命驶往海湾。8 月6日,美总统G.布什下令实施“沙漠盾牌”行动,向 海湾部署军队。联合国安理会亦通过要求伊无条件撤 出科威特并对伊实施贸易禁运等决议
多极化趋势
三、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1、地缘合作: 前提: 地域上的联系 目的: 维护和平、发展经济 作用: 维护区域安全、加强团结合作、反对外来 势力干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
区域性国际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联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三、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2、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增多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继续存在 (2)经济摩擦和贸易争端不断加剧 (3)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4)历史积淀的民族、宗教、领土和资源等问
1、第一次海湾战争
经过:1991年1月17日当地时间凌晨2时,在伊拉克 拒不执行安理会第678号决议情况下,多国部队航空 兵空袭伊拉克,发起“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 由此爆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空中战役阶段 (1991.1.17——2.23)和地面战役阶段 (1991.2.24——28)。1991年2月26日,萨达姆宣布 接受停火,伊军迅即崩溃。28日晨8时,多国部队宣 布停止进攻,历时100小时的地面战役至此结束。
一、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1、世界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 国家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
思考:读P86 5-1图,比较一战前后欧洲政治 地图的显著变化。(提示:国界、国名)
2、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1)起因 美、德、日等国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 争夺欧洲霸权
(2)两大对立集团的国家

思考:就你所知,二战结束之后,世界发生过
哪些大的局部战争?这些地区作为世界热点有 哪些共同的地理条件?
二战后世界发生过大的局部战争: 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
当前热点地区: 中东、朝鲜、台湾海峡、巴尔干、克什米 尔、东南亚、高加索、中美洲等 共同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 自然资源丰富 自然环境分隔 人文地理复杂 地缘战略地位重要
三、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3、阿以冲突 影响阿以和平进程的因素——巴勒斯坦问题、 耶路撒冷问题、被占领土问题、水源问题
思考: 美国为什么插手中东事务?是如何插手的? ——中东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美国在中东地区有重要的经济利益。通过支持 以色列,把以色列作为其在中东的代言人,在 阿以之间维持力量平衡。
2、第二次海湾战争 一个中心 美国发动战争的最直接目的是推翻萨达姆政权。在最 后通牒中,美国给予萨达姆避免战争的唯一选择就是 退位流亡。也就是说,整个战争的核心就是推翻萨达 姆政权。而早在布什上台之前,美国政界就有人开始 酝酿这样的目标。1997年,包括美国时任国防部长、 副总统等在内的18位在美国政坛颇有影响的人物就创 立一个致力于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新美国世纪计划” 组织。该组织的主要骨干都已经成为“倒萨内阁”的 骨干。因此,推翻萨达姆政权是美国多年来的夙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