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电影中的运用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动画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动画中的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深受人们喜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动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不仅丰富了动画作品的内涵和魅力,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从动画作品中的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动画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动画中得到了各种各样的展现形式,包括故事情节、人物造型、场景设定、音乐配乐等多个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的故事情节中得到了深入的体现。
许多动画作品选取了中国古代的神话、民间传说等经典故事为创作素材,如《大闹天宫》、《白蛇传》等。
这些经典故事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无论是情节发展还是人物塑造,都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人物的造型上得到了体现。
在一些动画作品中,人物的服饰、发型等都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汉服、回纹、水袖等。
这些细节上的处理让人物更加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也让观众更容易联想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场景的设定上得到了体现。
一些动画作品通过绘制古代建筑、山水画等经典场景,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场景的设定不仅丰富了动画的视觉效果,也让观众更容易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音乐配乐上得到了体现。
一些动画作品采用了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以及中国传统音乐的曲调,使得动画的音乐更加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
这样的配乐不仅丰富了动画的音乐氛围,也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动画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照搬传统文化的符号,更重要的是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使得动画作品更加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类型的动画作品充斥着市场,中国动画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表达——以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为例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表达——以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为例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尤其是在文化创意产业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被广泛运用,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进行现代表达,其中包括电影。
本文将以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为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电影中的呈现方式和表达效果。
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形式,动画电影具有奇特的魅力和表达方式。
它可以通过图像、音乐、声效等多种形式来叙述故事,通过绘画风格和创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罗小黑战记》是中国动画电影中的一部优秀作品,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素材,通过动画的形式将传统文化符号注入到故事情节中,向观众传递了一种奇特的文化体验。
在电影中,《罗小黑战记》运用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和意象。
比如,影片中的主角罗小黑是一个黑色猫咪,这一形象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黑猫守护”观点有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猫咪被视为祥瑞之物,能够带来好运和福气。
黑色则象征着玄妙和力气,这与罗小黑为救援故里而奋斗的故事情节相呼应。
此外,电影中还运用了黑猫的小尖耳朵和大眼睛等可爱的形象特点,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动物形象化的连续。
除了角色形象上的传统文化符号,电影中还融入了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元素。
影片中出现了许多神兽、仙人等传统神话中的形象,如龙、凤、神仙等。
这些形象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在电影中呈现出了生动的形象和鲜亮的个性。
通过将这些神话元素与故事情节相结合,电影中的传统文化符号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成为了推动故事进步和表达主题的重要力气。
此外,《罗小黑战记》在艺术形式上也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
在画面的构图上,电影使用了水墨画的效果,这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常见的艺术形式之一。
通过粗犷的线条和柔和的色调,电影成功地创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特有的禅意和美感。
水墨画的运用不仅使电影更具中国风格,更使传统文化符号得以现代表达。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罗小黑战记》这部电影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注入到现代电影中,通过动画的形式进行了现代表达。
从《大鱼海棠》看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

从《大鱼海棠》看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大鱼海棠》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动画电影,该片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
电影以中国神话故事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
在影片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贯穿始终,从艺术风格、故事情节到角色形象等方面,都可以看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和传承。
以下是对电影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的详细分析。
首先,电影的艺术风格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
《大鱼海棠》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如水墨画等,使得整个电影呈现出独特的中国风格。
电影中的场景描绘了山水风景、古老的村庄和城市等,这些场景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
同时,电影还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通过古琴、二胡等乐器的演奏,为电影增添了浓厚的中国特色。
其次,电影的故事情节也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
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生死与爱情的故事,情节充满了哲思和禅意。
影片中的鱼族居住在一个叫海棠的海底城市,代表着江湖。
主人公张明鱼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挣扎,最终通过爱情和友情的力量得到了救赎。
这个故事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命运观和道德观相契合,强调了情感的力量和对生命的尊重。
第三,电影中的角色形象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主人公张明鱼是一个懂得感恩和勇敢面对困难的人。
他虽然经历了种种磨难,但是在面临生死抉择时,他选择了牺牲自己来拯救自己的朋友。
这种对友情的牺牲精神和对人性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道德的精神。
最后,电影中的意象和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电影中的大鱼、海棠等元素都有着深刻的寓意。
大鱼象征着张明鱼的保护者和守护者,而海棠则象征着爱情的纯洁与美丽。
通过这些意象和象征的使用,电影中传递出了对爱情和友情的思考和追求。
总的来说,《大鱼海棠》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
从艺术风格、故事情节到角色形象和意象,电影中贯穿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和传承。
通过这部电影,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画面和动人的故事,还可以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影视剧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影视剧艺术创作中的作用跟随时代的脚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备受关注。
尤其在影视方面,越来越多的影视创作人开始注重文化的投入和历史的还原,这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加迅猛的发展并且同时也为影视领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一、传统色彩在影视剧艺术中的作用从人类到大自然,从环境到事物,我们的周围充满着不同的色彩。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色彩,则是其中最辉煌的一部分,它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色彩,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古老气息。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古装剧破土而出却反响平平,但《延禧攻略》却脱颖而出,吸引了大众的目光,这其中的缘由不仅仅是因为它完美的剧情设计,更是因为它色彩恰当的运用而让观众耳目一新。
在影视的后期创作中,制作者会通过对色彩的处理,使画面达到他们所期待的样子。
色彩对于整部影视剧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古装影视剧《延禧攻略》中,通过中国传统色彩霜色、靛青、杏黄等莫兰迪色系制作的衣服,营造出鲜明的历史氛围,顺利的把观众的情感带到剧情中,高度的還原了清朝时期的人文历史。
在后期制作中,制作者对其画面的颜色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在画面的色调创意中加入了麦色底色,再以其为基础开始叠加每一层颜色,逐层把不同的颜色随着想法融入进去,随后根据不同人物、不同场合做出相应的调整,最终形成了我们所观看到的效果,使整个画面有了一种古画底色的感觉,使整部古装剧在符合当代色彩审美的基础上,不脱离历史背景。
色彩完美还原的不仅仅是剧中涉及到的历史,同时也进一步赋予了整部古装剧灵魂,使之在符合史料的基础上更加生动。
二、传统戏曲元素在影视剧中的影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另一个凭借其独特且富有魅力的特色在影视剧中脱颖而出的文化元素就是戏曲。
戏曲起源于宋代,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除传承至今较为有名的京剧外,还有各类诸如越剧、黄梅戏、豫剧等地方戏。
在我国影视剧艺术中,戏曲元素同样常常出现于古装剧的制作中。
首先戏曲的服装是古装剧戏服制作的依据,古装影视剧之所以被称为古装剧就是因为他的“古”,为了烘托氛围,演员所穿的戏服是不同于其他影视戏服的,它需要单独制作,这时候戏曲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新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影视作品中的运用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积淀了其深厚的精神和物质资源。
这种资源可以是体现智慧与信仰的精神和思想,例如儒家学说、老子哲学、《周易》思想、《孙子兵法》;也可以是体现创造力的建筑与符号,例如充满诗意的汉字、影响文明进程的四大发明以及威严的长城和紫禁城;也可以是充满美感的艺术,如飞舞的书法、千古绝唱的唐诗、无声而庄严的兵马俑、韵味独特的京剧;还可以是体现民俗与风情的中国美食、东方服饰、少林功夫、智慧围棋……其实这一切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共有的文化资源。
多年来,中国的影视艺术创作一直将传统文化元素纳入视野,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着开掘和运用,并呈现一批内容有含量、形式有创意的精品佳作。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与流传已足以证明它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血脉关系。
因此,把它引入当代影视作品毫无疑问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要知道传统文化元素首先要知道传统文化,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针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中国文化的渊源和传承下来的客观存在的文化遗产。
而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出有代表性的东西我们就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有它独有的特点:首先它具有多样性,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
传统文化元素自然也包罗很广,以下罗列了小部分元素: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秦砖汉瓦、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漆器、汉代竹简、甲骨文、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如意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彩陶、紫砂壶、中国瓷器、国画、敦煌壁画、石狮、唐装、筷子、汉字、金元宝、如意、八卦等。
其次它具有历史性,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形成了渊源流长的文化知识,流传久远。
分析电影中的文化遗产

分析电影中的文化遗产电影是一种表达文化的重要媒介之一,其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遗产。
本文将分析电影中的文化遗产,探讨电影如何传承和展示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电影中的历史文化遗产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许多电影作品通过再现历史场景、展现传统文化活动等方式,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例如,中国电影《甲午风云》通过再现甲午战争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向观众展示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节点,传达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同时,电影还通过复原历史细节,展示了当时的服饰、建筑、习俗等,让观众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
二、电影中的传统文化遗产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有的文化资源,而电影作为一种传媒方式,能够将传统文化传递给更广大的受众。
以印度电影为例,印度传统文化非常丰富多样,包括宗教、语言、服饰等方面。
印度电影在创作中广泛地融入这些传统元素,节日庆典、民俗习惯等都可以在电影中看到。
比如《巴霍巴利王》这部史诗巨制,不仅再现了古代印度王国的壮丽景象,还表现了印度人民坚韧不拔、顽强向上的精神。
三、电影中的地方文化遗产电影作品往往以特定的地域为背景,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独特的地方文化遗产。
比如法国电影《阿黛尔的生活》通过对法国南部阿城市的描绘,展示了当地丰富的美食文化、建筑风格和艺术氛围。
观众通过电影,可以领略到法国南部地区的独特魅力,了解当地的文化特点。
四、电影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非物质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资源,如传统舞蹈、古老乐器、传统戏曲等。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地再现出来。
例如,中国电影《卧虎藏龙》通过展现中国武术的精髓,将中国古老的武术文化传递给了全球观众。
电影中的武打场面、演员的表演方式等都体现了中国武术的独特风格,让观众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总结:电影作为一个强大的媒介方式,将文化遗产融入其中,传递和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再现历史、传承传统、表现地域、展示非物质文化等方式,电影向观众呈现了一个个独特的文化画卷。
解读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运用

解读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运用近年来,好莱坞电影中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成为了热门话题。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好莱坞电影制作方纷纷将目光转向中国,并开始在电影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以吸引更多的中国观众。
中国文化元素在好莱坞电影中的运用,不仅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情调,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真实和生动的体验。
接下来,我们将从电影角度解读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运用。
中国文化元素在好莱坞电影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角色、布景、服饰和故事情节。
角色是最为直观的体现。
在一些好莱坞电影中,中国元素的角色通常是中国人物或者具有中国背景的角色。
在迪士尼的电影《花木兰》中,主角花木兰就是一个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角色,她在电影中穿着中国传统的服装,使用中国的武器,展现了中国式的自信和勇敢。
在另一部知名的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中,主角是一个充满中国元素的“功夫熊猫”,电影中展现了中国功夫、中国美食和中国传统文化。
这些角色的设计,不仅让观众更容易地接受这些中国元素,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上的投入。
在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运用中,布景和服饰也是至关重要的部分。
很多好莱坞电影会选择在中国的历史名胜或者风景如画的城市进行取景,比如在《变形金刚4》中就有一部分场景是在中国的五粮液景区取景拍摄。
这些美丽的中国风景,给电影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情调,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中国观众。
好莱坞电影中对中国服饰的运用也是相当普遍的,比如电影《功夫瑜伽》中,主角成龙就穿着中国传统的功夫服饰,这样的服饰设计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给电影增添了更多的华夏情怀。
好莱坞电影中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也体现在故事情节上。
很多好莱坞电影都会选取中国的传统传说或者故事情节作为电影的背景,比如电影《功夫熊猫》就是以中国的“龙战记”为故事背景创作而成,而《英雄》则是以中国的古代战国时期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历史武侠片。
这样的故事背景设计,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也使得好莱坞电影在故事情节上更显得丰富和具有独特的特色。
中国元素在迪士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中的运用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元素在迪士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中的运用引言迪士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于2020年上映,该电影改编自1998年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中国现代电影,表面之下隐藏着表达中国传统特色的
象征指代,这是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而中国传统的文化
元素也是国外不可模仿的。
中国电影的明天也会因为电影
本身增加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而更加辉煌。
电影是一种具有世界性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舶来品,又是文化融合的产物。
现代
电影作为各国文化的传播载体,将不同民族的文化传播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这种文
化的传播本身也镶嵌着现代文化和传统知识体系的融合,所以有人认为根本不存在什
么所谓“电影文化民族化的问题”,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个性可以在反映整体。
我个人认为,这也许在其他某些个案中是成立的,就现代电影艺术而言,这个理论是
不成立的。
尤其是中国电影的发展,我们的电影如果要在世界电影之林中站稳脚跟,
它就需要我们自己独特的文化理念在里面,更需要我们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在里面,
而这种符号最好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元素。
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
电影的运用上,中国的导演表现出色,中国的现代电影中也出现了一大批好的具有极
强“中国特色”的现代电影,如《菊豆》、《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甲方乙方》、《花样年华》、《三峡好人》、《无极》、《黄土地》等,这些电影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或直接或间接,或从色彩,或从场景,或从传
统理念,或从声音,或从民俗仪式,都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光与色中的流露
1.1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色彩中的感情流露色彩作为现代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
艺术表现方式,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对人物场景空间的色彩布局和构成、与观众的
交流、色彩的不断转变给观众的感受有时甚至超出某种故事情节之外的内容。
色彩在
电影作品中或隐或现地透露出来,给观众留下深深的印记。
比如中国传统中的红色,
它是中国喜庆和灵魂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红的依恋是五千年文化中的经典。
红
色在中国现代电影中的出现,已经成为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视觉符号化的元素,在现
代中国电影中导演们又赋予红新的意义:《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红灯笼代表着封建社会中女人的不幸,《秋菊打官司》中成串的红辣椒代表着中国农村妇女的泼辣,《甲
方乙方》中的红棉袍表现出中国传统意识的禁锢思想,《黄河绝恋》中的红五星代表
着八路军顽强的精神.
1.2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光与色的搭配中的流露银幕上的光与色是最易穿透人物的表层空间直达人物内心世界的造型因素,它将人物的心灵和灵魂通过银幕展示给观者。
光影与色调是一个可感性的充满快乐与哀愁、温馨与幸福、阴险与狡猾、聪明与智慧、狂热与宁静的多义的无形的语言世界。
电影《甲方乙方》中的“白素贞”的出场,以剪影的形式透漏出女主角的妩媚;《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刺目的红灯笼,用强烈的色彩来组织空间造型,同时又体现着这种封建习俗的落后性和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妇女强烈的毒害性。
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电影音响音乐中的表现
音响音乐具有天生的艺术表现性,音乐也是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影音乐中,我们同样可以体会出主人公的心情和整部电影的基调。
电影的配乐的独到之处在于可以用音乐来解释画面、抒情,更可以用来造势。
电影《红高粱》中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调子采用民歌,歌词直白而又充满真情的写法创作,坚强的硬汉与勇敢女人直爽、泼辣的民族性格;《有话好好说》中的京韵大鼓则用另一种独白的形式表达出小市民的别样无奈。
中国传统的音乐形式在现代电影中所诠释出的氛围将中国电影也推向了一个叫高的层次,“古为今用”的例子数不胜数,将古曲填上新词,不但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电影很好的融合,而且将中国传统的文化通过新的载体继续传承下去。
3、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电影意境中的升华
意境是在中国国画中所必须表达的内容,它讲究如情景交融、韵外之味、天人合一等等,在现代电影中,中国的导演将这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体现的淋漓尽致,使中国现代电影借助这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恢弘、大气而更具有表现力度。
在电影《英雄》中,我们因以华美壮观的视觉效果、盖世绝伦的中华武功而对电影留下深刻的“画面”记忆,其中的种种意象传达着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无限的意境。
如影片中的“悟”:从琴声悟枪法、剑法,残剑长年潜心苦志静以练字,并从无名变幻迅疾的舞剑中悟出了“剑”字的精义,终于悟出了“天下”二字的真义,通过战争的情和景、人物语言隐含的“天下”之道理,形成动静、虚实、有无的相生相映,为观众开拓出无限的审美想象空间,产生丰富的意境,给人含蓄、意犹未尽的心灵触动;同样,在电影《功夫》中,周星弛将邪神的暗器变成一朵漂亮的莲花,将中国功夫的境界提升到了高境界。
现代电影中,通过将主题思想和环境场景的结合,通过带有不同指向的符号性的镜头组合和蒙太奇的艺术处理烘托出单一意象所表达不出的整体性的的意境将现代电影与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合二为一。
4、电影场景中独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在这里所讲到的独特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指在现代电影中出现的传统民俗仪式、
民风等等。
这种仪式性的东西在现代电影中出现的很多,在香港电影中尤为常见的关
公像和拜神。
类似的还有电影《自梳》中的自梳仪式,结婚仪式;《大红灯笼高高挂》点灯、封灯、锤脚;《红高粱》开头的“颠轿”、“野合”、“祭酒神”也是很有气魄的民俗仪式;《天下无贼》中藏族的叩礼;《菊豆》中的“跑—跪—挡”与众不同的送
葬场面;《喜宴》中表现出的那种落后的封建观念在这种“礼”的高度来控制的局面等等,这些都是中国特有的。
现代电影中的这些直接的运用,有些是按照原意表现,有
些则是通过这种传统元素来诠释一种新的理念或事件。
电影总是以某种颜色、某个物件、某种意境及它们的象征意蕴深深的渗透在观众
的心灵与想象中。
这些刻意而为出现的色彩、场景、物件、决不仅仅为了画面的鲜活。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出现也不过是为了使这些表达形式手段增强画面的表意功能,成
为表现主题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现代电影,表面之下隐藏着表达中国传统特色的象
征指代,这是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而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也是国外不可模仿的。
中
国电影的明天也会因为电影本身增加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而更加辉煌。
陕西科技
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朱虹詹秦川耿大乐影视评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电影
中的运用分析[摘要] 中国现代电影,表面之下隐藏着表达中国传统特色的象征指代,这是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而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也是国外不可模仿的。
中国电影的
明天也会因为电影本身增加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而更加辉煌。
[关键词] 电影传统文化元素参考文献[1]颜纯钧中国电影比较研究[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2]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3]周晓明中国现代电影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3月第一版[4]刘成汉电影赋比兴集[M],(台湾)远流股份事业有限公司,1992年9月出版,[5]余秋雨
论谢晋电影[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10月版作者简介朱虹,陕西科技大学设计
与艺术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