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疫苗研究历程
艾滋病疫苗最新研究进展

艾滋病疫苗最新研究进展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病毒感染,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虽然现有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可以有效地控制HIV感染,但仍然没有可行的治愈手段。
因此,疫苗的研发一直被视为解决艾滋病问题的关键。
近年来,针对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基于抗体和基因工程的疫苗策略。
抗体疫苗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重点。
最近的研究表明,一种名为VRC01的单克隆抗体能够中和多种HIV毒株。
由此,研究人员尝试将这种抗体转化为疫苗以预防HIV感染。
他们通过对VRC01的基因进行改造,使其能够诱导人体产生大量的这种抗体。
早期的人体试验结果显示,这种疫苗对HIV感染具有保护作用。
虽然仍然存在一些挑战,但这一疫苗策略在阻止HIV传播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除了抗体疫苗,基因工程策略也取得了一些突破。
目前已经有一些基于基因工程的疫苗候选物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种名为Ad26/Mosaic的疫苗,它由一种腺病毒载体和多种HIV的融合蛋白构成。
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多轮免疫接种,这种疫苗在阻止HIV感染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效果。
尽管目前的研究结果还不完全确定,但这一疫苗策略为在全球范围内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一些新兴的技术也为艾滋病疫苗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
例如,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被用于改变HIV的基因组,从而使其失去致病性。
这一策略在实验室中取得了初步成功,并在人体试验中逐渐展现出潜力。
然而,CRISPR-Cas9技术仍然面临许多安全性和效益方面的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总结起来,艾滋病疫苗的研究正取得积极的进展,从抗体疫苗到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都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防治艾滋病的可能性。
然而,面对这一全球性流行病,我们仍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来推动疫苗的研发和临床应用。
通过不断的合作和创新,相信未来我们能够找到有效的疫苗,并最终战胜这场全球性的健康挑战。
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研究进展

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研究进展1. Hiv病毒的传播途径HIV主要通过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播。
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主要集中在预防这些传播途径。
针对不同的传播途径,科学家们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比如推广使用安全套、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了解、加强艾滋病毒筛查和预防母婴传播等措施,以降低HIV的传播率。
2.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ART是目前治疗HIV感染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通过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抑制HIV病毒的复制,减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ART治疗方案得到了不断改进,新型药物不断问世,极大地改善了HIV感染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ART还可以有效降低HIV感染者的传播风险,对阻止疫情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3.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为了预防母婴传播,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
在孕前和孕期进行HIV筛查,对HIV感染者进行ART治疗,避免母婴直接接触血液和体液等措施。
这些措施的实施大大减少了母婴传播的发生率,有效保护了新生儿免受HIV感染。
4. 艾滋病疫苗研发艾滋病疫苗的研发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研究人员针对HIV病毒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些前期疫苗试验表明,疫苗可能对HIV感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虽然目前尚未研制出100%有效的艾滋病疫苗,但这方面的研究仍在进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找到有效的艾滋病疫苗。
5. 提高艾滋病防控意识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不仅仅取决于科学技术和药物,还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意识提高。
政府和各种机构积极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了解,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HIV感染的风险。
通过这些宣传教育工作,人们的艾滋病防控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6. 社会支持与关爱艾滋病患者常常面临着严重的歧视和排斥,而这种现象反而加剧了艾滋病的传播。
HIV的研究及进展

HIV的研究及进展摘要: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掌握了HIV病毒的结构及作用机理有了很明确的了解。
有效的HIV疫苗也在研究和寻找当中。
市场上出现的各种治疗HIV的药物大大地延长了HIV病患的生命。
尽管如此,还没有有效的方式来预防HIV。
本文就HIV的结构特点及目前研究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HIV CD4+T细胞疫苗1.HIV简单介绍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导致机体不能对外来入侵病毒进行抵御。
HIV病毒属反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中的灵长类免疫缺陷病毒亚属,该病毒主要有两种,即HIV-1和HIV-2,其中HIV-1是最致病和最致命的品系。
世界上有关HIV的研究主要是针对HIV-1进行的。
比较少见的HIV-2型集中在西非,在其他地方极其少见。
HIV属于Lentivirus,也就是所说的“慢病毒”,顾名思义,就是他们会进入到宿主细胞内,并在宿主体内,存留很长的一段时间。
它们有一种特性,不仅能将自身遗传信息插入到宿主细胞的DNA 上,而且具有在未分化细胞中复制的能力。
因为这种特质,他们被视为最有效的基因递送载体[1]。
HIV感染免疫系统细胞,如CD4+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2].CD4+细胞在保卫免疫系统的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感染之后,HIV利用CD4+细胞作为宿主进行复制和感染其他细胞,这导致体内CD4+细胞数量的减少以及免疫系统的崩溃。
从艾滋病病毒到艾滋病的发展是由CD4+细胞的数量快速下滑检查出来的[3]。
2.HIV的结构HIV的鉴定导致分子病毒学领域的集中活动。
HIV在结构上与其他的逆转录病毒在结构上有很大区别。
它的外观大概是一个球体,直径约120nm[4,5].它有3种结构和6种基因能够编码至少15种病毒蛋白,并且控制着HIV感染病毒的能力[6]。
HIV由两个正单链RNA的副本组成。
RNA与核衣壳蛋白和病毒粒子密切相关,还有所必须酶的合成,如逆转录酶,蛋白酶,核糖核酸酶和整合酶[7]。
关于国内外艾滋病研究进展的综述

关于国内外艾滋病研究进展的综述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工10-1班朱峰燕 10114110113摘要: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以人体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为特征的传染病,被称为“超级癌症”,己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本文收集了近期以来的一些文献进行整理,对治疗艾滋病的症状、特点、传播途径、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
Abstract: AIDS is caused by HIV to the human immune system collapsecharacterized by infectious disease, known as the" super cancer" in the global scope, has become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and social problems.Since some of the literature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collected for sorting, in treating the sympto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V/AIDS, route of transmission and treatment are reviewed.关键词:艾滋病HIV 传播途径治疗方法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攻击人类免疫系统引起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特征的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迅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艾滋病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艾滋病的疫苗研发进展

艾滋病的疫苗研发进展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的爆发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威胁,因此寻求有效的疫苗一直是科学家们的追求目标。
本文将介绍目前艾滋病疫苗研发的进展与挑战。
一、疫苗研发的重要性疫苗在预防传染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激活免疫系统,疫苗可以帮助人体产生免疫机制,从而在人体遭受病原体入侵时能够迅速作出应对。
对于像艾滋病这样没有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疫苗的研发更显重要,它可以预防人们感染病毒,减少患者的发病率。
二、疫苗研发进展目前,艾滋病疫苗研发主要分为两个方向: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
1. 预防性疫苗预防性疫苗的目标是在人体免疫系统遭受HIV感染前提供保护。
研发预防性疫苗的首要挑战在于HIV的高度变异性,这使得疫苗的设计和病毒的保持步伐需要保持同步。
迄今为止,已经有多个预防性疫苗在实验室和临床试验中进行研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RV144疫苗,该疫苗在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部分有效性。
然而,该疫苗的保护力仅为31%,远低于预期,因此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近年来的研究突破包括使用抗体来预防HIV感染。
一项名为VRC01的抗体在实验中成功地中和了多个HIV株系,取得了重要突破。
此外,科学家们还探索了使用其他类型的抗体,以及设计免疫原来激活更广泛的抗体反应。
2. 治疗性疫苗治疗性疫苗的目标是在人体免疫系统已经感染HIV后,通过增强免疫反应帮助控制病毒复制。
然而,治疗性疫苗的研发面临更大的困难,因为HIV已经对免疫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目前,一种被称为“温艾”疫苗的治疗性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该疫苗通过激活免疫细胞,促使它们迅速地发现和破坏感染的HIV细胞。
尽管温艾疫苗在早期试验中显示出一定的效果,但其疗效仍需进一步验证。
了解“超级瘟疫”的前世今生

间传播。
虽然每个人对HIV有相同的易感性,但是每个人感染的危险性并不一样。
在性传播中,一个人是否有感染的危险与很多因素有关,例如,性伴侣多少、性伴侣安全性高低、性行为方式不同、安全套使用与否、是否患性病等。
人们也知道了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研究发现,HIV离开人体后,抵抗力较弱。
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等不会传播,蚊虫叮咬、咳嗽和打喷嚏也不传播,所以,拥抱和礼节性亲吻、共同进餐、共用厕所和浴室、办公用品、办公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不会感染。
HIV在体外生存能力极差,不耐高温,存在于细胞内的病毒与细胞共存亡,离开人体不易生存。
常温下,在体外的血液中只可存活数小时。
对热敏感,在56℃条件下10分钟即失去活性。
对常用的消毒剂都非常敏感,如50%的酒精、35%的异丙醇、0.1%的漂白粉液、0.5%的甲醛等,作用2~10分钟曾经,艾滋病神秘而可怕,被冠以“超级瘟疫”的名号,人们闻之而色变、谈之而心惊,因不了解而害怕,因害怕而产生羞辱和歧视。
其实,大家没必要谈“艾”色变。
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我们带大家了解一下艾滋病。
艾滋病的“前世今生”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洛杉矶的一些医生就发现在一些特定群体中出现卡氏肺囊虫肺炎和卡波氏肉瘤等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等症状。
1981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这种能通过性传播的疾病首次向全世界报道。
研究发现,艾滋病是一种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缺陷综合征。
这种病毒就是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这种综合征被称为艾滋病。
病毒会缓慢破坏人的免疫系统,若不坚持规范治疗,发病后病情进展迅速。
了解“超级瘟疫”的前世今生文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徐鹏HIV感染者发病后会出现一些症状:皮肤、黏膜感染;单纯疱疹、带状疱疹、血疱、淤血斑等;持续性发热;肺炎、肺结核、咳嗽、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
这个时期,若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存活期通常不超过2年。
我国自行研制的艾滋病疫苗进入Ⅰ期临床

单位来从事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工作,也仅仅有2 个疫苗进入了三期临床,其他也在一期临床阶段。 据了解,国际上第一个进入一期临床试验的艾滋 病疫苗是美国瓦克斯根公司19
98年研制的,该疫苗先后在美国和泰国开展了二 期和三期临床试验。有7000多例志愿者接种该疫 苗,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疫苗不能有效阻止人体 感染艾滋病病毒,所以已于去年
疫苗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途径。 据悉,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政府开始立项进行 艾滋病疫苗的研究。邵一鸣(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 滋病防治中心病毒免疫室主任)直接参与
了中国最早的“新型艾滋病疫苗研究项目”,并 组建了中国第一支科研队伍。1993年,邵一鸣等 人研制的中国首支抗艾疫苗紧随美国之后诞生, 但未进入临床研究。 随着中国
出现异常。 据了解,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从去年七月开始, 将艾滋病疫苗项目纳入了“药品审评快速通道”, 加快了疫苗进入临床试验的进度。 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注
册司司长曹文庄也强调,一期临床是探索药物的 安全性,并不意味着艾滋病疫苗已经成功,可以 用到病患者身上,还必须要经过长期的严格临床 试验,它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
由我国科研人员自行研制的复合型艾滋病疫苗, 25日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Ⅰ 期临床研究。这是我国首次开展艾滋病疫苗的临 床研究,标志着我国在艾滋病疫苗研究
领域已与国际同步。记者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局了解到,复合型艾滋病疫苗由DNA疫苗及 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组成。从1996 由我国科研人员自行研制的复合型艾滋病疫苗
底宣布失败。 人类研制艾滋病疫苗历程 第一阶段科研人员采用亚基疫苗的方式,也就是 用艾滋病病毒外壳的蛋白作为疫苗以诱导中和抗 体,由于艾滋病病毒蛋白的多变性,这
种形式的疫苗难以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科研人员开始研究用重组 病毒载体疫苗来诱导细胞免疫,由于重组病毒载 体疫苗难以进行多次加强免疫,所以在动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病毒感染疾病。
自从上世纪80年代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已经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
尽管有疫苗和治疗药物的出现,但艾滋病仍然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已经在提供患者生存质量和寿命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并成为艾滋病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原理是通过使用药物来抑制HIV的繁殖和复制过程。
目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三类药物: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和蛋白酶抑制剂(PIs)。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毒复制,减少病毒载量,从而延缓疾病的进展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HIV的高度变异性和易感性,以及长期使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可能引发的耐药性问题,目前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因此,针对艾滋病的研究一直在不断进行,以寻找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和药物。
近年来,科研人员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
一个重要的进展是引入了单剂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传统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需要患者每天使用多种药物,但单剂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以通过使用一种药物来简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一项在2019年进行的研究表明,单剂治疗的效果与传统方案相当,这为更简便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疫苗的开发。
虽然目前尚未有可用的艾滋病疫苗,但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努力寻找有效的疫苗。
一种新型疫苗的研究重点是针对HIV外膜糖蛋白(Env)的抗体。
Env是HIV感染人体细胞的关键蛋白,因此研发能够产生对Env具有高度中和活性的抗体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一些前期研究显示,这类抗体可以显著降低HIV感染的风险,为艾滋病疫苗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也是近年来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领域引起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滋病病毒疫苗研究历程2015212374 世祺摘要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高、传播围广的传染性疾病。
全世界许多国家对病毒疫苗的研制都很成功,但艾滋病疫苗研究却一直没有成功,这主要与HIV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目前没有针对HIV的特效治疗方法。
曾经由大卫·巴尔迪摩领导研发的整合酶抑制剂的疫苗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研究,然而这项耗时经年、耗资过亿的实验最终仍然宣告了失败。
整合酶抑制剂的疫苗实验失败了之后,艾滋病研究领域一时充满了悲观的声音,但更多的观点认为,目前艾滋病研究只是误入歧途。
目前DNA疫苗成为了比较有希望的研究新方向,然而仍然有许多专家报以谨慎观望态度。
随着对HIV的深入研究,HIV流行特点、流行株的克隆、测序和重配等基础工作的完成,以及HIV病毒本身生物学特性的阐明,我们依然有理由乐观的相信,人类将不断开发出新的更有效的疫苗,最终实现预防和治疗艾滋病感染。
一、为什么至今未能研制出HIV疫苗全世界许多国家对病毒疫苗的研制都很成功,但艾滋病疫苗研究却一直没有成功,这主要与HIV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高度变异性是HIV及其他反转录病毒所具有的显著特征。
HIV外壳蛋白的抗原性很低,而且存在不同型1。
HIV可以分为主型M(main genotype)及A~I亚型,不同的亚型之间的差异可达30%以上,而且不同分化体之间还会产生重组体。
HIV感染者虽然可以产生各种中和性抗体,但是这些抗体通常是病毒株特异的而不能交叉中和。
艾滋病病毒的变异非常“聪明”。
它们在复制的过程中错误率至少比人类高一千到一万倍。
艾滋病病毒复制高错误率的代价就是一些变异后代的死亡,但是它的优势也很明显,就是药物对旧病毒有抑制作用的时候,它立刻就会有新的病毒出现,避开药物的侵害。
1BurtonDR,WilliamsenPA,PattenPW,el:a1.Antibodyandvirus:bindingandneutralization.Virology,2000,270:1以一部分病毒的死,赢得另一部分的生存,这是艾滋病病毒的生存策略。
更为重要的是艾滋病病毒不仅仅在不同地区、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而且在同一个个体也具有多样性。
这就使免疫系统很难对机体所有的艾滋病病毒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疫苗试验必须在众多国家展开,其难度可想而知。
在病毒侵入的过程中,HIV表面糖蛋白9041和gp120的构象会发生改变,这使得抗体难以接近抗原决定基,表面蛋白的糖基化也隐藏了一些重要的抗原决定基,使得抗体不能与之结合。
在自然感染的过程中,对外壳蛋白有很强的抗体反应,但是该反应不能有效地中和成熟的病毒体。
在病毒与CD4结合前,gp120中的保守位点也一直隐藏着,这样,HIV就能够有效地躲避抗体的进攻。
有些研究表明仅有抗体是不能对HIV提供很好的预防性或治疗性作用的2。
感染HIV后的2~4周为急性期,突发病毒血症,此后由于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病毒血症和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进入平均8~10年的无症状期。
现已阐明,可以通过测定对HIV中不同抗原决定基的CTL反应的特性,来确定特定HLA 类型影响向艾滋病发展的机率。
HLA-B27和HLA—B57向艾滋病发展的进程是缓慢的,而HLA-B*35和Cw*04则可以增加对HIV的过敏性3。
CD8+T细胞活性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有人认为可能是CD8+T细胞进攻了病毒蛋白部相当保守的区域,它们通过被感染了的细胞表面的HLAⅠ类蛋白特异性地辨认存在的抗原决定基,从而引起细胞裂解。
此外,HIV特异的CTL分泌其他具有限制病毒活性的细胞和化学因子。
在急性感染时,虽然HIV特异的CD8+T细胞的数量会激增,但是HIV仍然可以逃避被根除的命运。
Kelleher等4认为HIV通过变异抗原决定基中的关键氨基酸使CTL不能辨认它们,这样就使生产具有广泛意义的疫苗变得相当困难。
HIV 还可以通过Nef的活动来下调HLAⅠ类。
此外,在HlV的慢性感染中,CD8+T细胞不能很好地起作用,它们有不成熟的表型,从而导致低水平的穿孔素(perforin)。
这种不成熟的原因还不很清楚,2CoxJH,GarnerRP,RedfieldRR,etal.Antibody—dependentcellularcytotoxicityinHIVtype1-infectedpatientsreceivingVaxSyn.arecombinantgp160envelopevaccine.AIDSResHumRetroviruses,1999,15:8473CavfingtonM,NelsonGW,MartinMP,eta1.I-ILAandHIV一1:bet·erozygoteadvantageandB*35一Cw*04disadvantage.Science,1999,283:17484KelleherAD,KelhherAD,LongC,etal.ClusteredmutationsinH1V-1gagamconsistentlyrequiredforescapefromHLA-B27-resmetedcy-toto_,dcTlymphocyteresponses.JExpMed,2001,193:375Kalarns等5认为可能是由于缺少CIM+的帮助而引起的。
在其他的慢性病毒感染中,CD4+T细胞通过巨噬细胞辨认存在的抗原,保持CD8+的记忆和成熟,而在HIV 感染中,CD4+T细胞因在早期被攻击而不能发挥帮助作用。
HIV“隐藏”在淋巴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和被感染的静息CD4+T细胞中,在这些部位它不表达病毒蛋白,所以杀伤性T细胞不能发现它。
HIV的Nef,Tat和Vpu蛋白可以下调MHCⅠ型和CD4的表达,从而有效地减少细胞的免疫反应。
最近已经注意到HIV进化中抗原性的转变,而且这个过程发展得很快,给不同病毒菌株(分化体)之间的重组提供了新的机会,这就给HIV疫苗的发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大多数经典疫苗的作用在于防止病原感染,而非病原进入,但HIV不同,即使很小量HIV都会导致艾滋病的发生,所以要求疫苗能够产生高效价的中和抗体并有效地记忆,以清除所有进入的病毒。
疫苗研究进展缓慢或许有多种原因,但至少有一部分应归结于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人体中天然的HIV病毒抗体本身不够大,难以有效地中和病毒。
二、艾滋病疫苗现状目前没有针对HIV的特效治疗方法,虽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的治疗方法已经在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寿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用于治疗HIV感染的药物只能控制病毒复制,不能彻底清除病毒。
而且抗HIV药物价格昂贵,具有较严重的副作用,药物使用不当,也会诱发耐药株的产生。
因此,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控制HIV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HIV易感者通过接种艾滋病疫苗,发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对疾病的特异抵抗力,提高免疫水平,达到预防、治疗HIV 的目的。
大多数经典疫苗的作用在于防止病原感染,而不在于防止病原进入,但HIV 不同,因为即使很小量的感染都会导致艾滋病的产生,所以要求疫苗能产生高效价的中和抗体并有效地记忆,以清除所有进入的病毒。
以下几种现象表明艾滋病疫苗是可行的。
首先,HIV病毒株大多是单一型,这就为疫苗诱导免疫反应提供5KalamsSA,WalkerBD.ThecriticalneedforCD4helpinmaintainingelfectivecytotoxicTlymphocyteresponses.JEXPMed,1998,188:2199了机会。
另外,病毒有限制性结构和基因特征,从而可进一步改善保护免疫力的识别机制。
来源于高暴露但未感染者和长期无进展的免疫反应显示了HIV疫苗的可行性。
在灵长类动物模型中,有慢病毒感染受被动保护的例子同样证明HIV疫苗是可行的。
6理想的HIV疫苗应满足五点要求:1)能够诱导产生广谱的中和抗体反应,即体液免疫反应,2)能够诱导较强烈的细胞免疫反应;3)能够刺激粘膜免疫反应——肠道粘膜组织是HIV进入和病毒早期复制的主要位点,因此通过诱导粘膜免疫反应来控制HIV的传播十分关键;4)能够激发机体的天然免疫反应——有科学家认为天然免疫在HIV传播早期起关键作用。
5)候选疫苗必须安全7。
三、最有希望的宣告破产大卫·巴尔迪摩,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生物学教授。
1975年。
他因发现了一种酶获当年诺贝尔医学奖,他发现的酶后来被证明是艾滋病病毒复制生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巴尔迪摩因此成为世界艾滋病病毒研究领域领军人物,从1986年起就带领一个专家组着手艾滋病疫苗的研究。
被艾滋病研究专家们寄予厚望的疫苗,是由美国默克制药公司组织开发的一种被称为“HIV-1”的整合酶抑制剂,这种整合酶抑制剂能够抑制HIV病毒复制过程中所必需的两种酶,蛋白酶和逆转录酶(而HIV病毒复制过程总共只需要三种酶)。
这是一种通过遏制HIV病毒生存环境而控制其本身生长的全新治疗思路,在对猴子的试验中获得明显的成功。
2004年。
默克公司联手其它一些研究所和团体开展了实验。
1500名志愿者参加了这项实验,他们的年龄介于18岁到45岁之间。
实验前。
这些志愿者都尚未感染HIV病毒,但他们都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包括性工作者和交际圈混乱的同性恋者。
志愿者被分为两组,一组被注射带有整合酶抑制剂的疫苗,另一组注射了毫无实际作用的安慰剂。
当两组志愿者再次被召回时,专家对这两组人员做了详细的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被注射疫苗的那一组志愿者中,共有24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而另一组,6《科学之友》-2009年31期白白7贺薇.目前艾滋病疫苗的研究方向.当代医学,2009.3共有21人感染,两组实验者体的病毒载昔水平并没有什么区别。
紧接着的跟踪测试表明,注射有整合酶抑制剂疫苗的志愿者甚至更容易感染上HIV病毒。
虽然研究专家们还无法在理论上找到出现问题的症结,但事实无可辩驳。
于是这项耗时经年、耗资过亿的实验被喊停。
整合酶抑制剂的疫苗实验失败了之后,艾滋病研究领域一时充满了悲观的声音,甚至有一部分科学家开始认为寻找艾滋病疫苗根本就是无路可走的绝境。
但是对艾滋病就是人类终极顽症的看法,很多专家不能赞同。
更多的观点认为,目前艾滋病研究只是误入歧途。
许多科学家开始寻找新的路径。
有些人说:“也许我们仍会失败,但我们的每一次失败都确认了一条错误的路,所以无论如何,我们在一步步接近成功。
”8四、艰难的路迄今为止,其他所有人体感染的微生物都有自愈的先例,即人体免疫系统自己消灭这些微生物的先例。
但是HIV例外,在全世界30,000,000例HIV病患中,人们完全找不到人体免疫系统战胜病毒,自我治愈的先例。
有些人有特殊基因,能够抑制病毒的大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