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六大并发症
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

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文章目录*一、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二、生活中怎样预防糖尿病*三、糖尿病的发病病因有哪些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1、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1.1、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好发于1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可出现高血糖、脱水、呼吸深而快,呼出气体带有烂苹果味,血压降低,严重者会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1.2、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致死率较高,主要表现为严重的高血糖、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而无明显的酮症酸中毒,伴有意识障碍或昏迷。
1.3、低血糖: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降糖药物剂量过大,用药与进餐时间不匹配可发生低血糖,不及时治疗可产生严重后果。
2、糖尿病需要做哪些检查2.1、尿糖。
正常人从肾小管滤出的葡萄糖几乎被肾小管完全吸收,每天仅从尿中排出微量葡萄糖(32~90mg),一般葡萄糖定性试验不能检出。
糖尿通常指每天尿中排出葡萄糖150mg。
正常人血糖超过8.9~10mmol/L(160~180mg/dl)时即可查出尿糖,这一血糖水平称为肾糖阈值。
老年人及患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升高,血糖超过10mmol/L,甚至13.9~16.7mmol/L时可以无糖尿;相反,妊娠期妇女及一些肾小管或肾间质病变时,肾糖阈降低,血糖正常时亦可出现糖尿。
2.2、尿酮。
体测定提供了胰岛素缺乏的指标,警告糖尿病患者即将或可能已存在酮症酸中毒,提示需进一步行血酮体测定和血气分析。
尿酮体的测定采用硝酸钠与乙酰乙酸反应,形成了一种紫色物质,提示尿酮体阳性。
3、糖尿病带来哪些危害3.1、肾脏的危害,由于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促进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
早期表现为蛋白尿、浮肿,晚期发生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3.2、心脑血管的危害,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并发症。
主要表现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1糖尿病急性并发症(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DKA是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代谢严重紊乱综合征,临床以高血糖、高血清酮体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是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尤其高发于1型和严重阶段的2型糖尿病患者。
临床表现:在DKA发病前数天可有多尿、烦渴多饮和乏力症状的加重,失代偿阶段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常伴头痛、烦躁、嗜睡等症状,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丙酮气味);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现象,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干燥、眼球下陷,脉快而弱,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到晚期,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终至昏迷。
(2)高血糖高渗状态(HHS)HHS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以严重高血糖而无明显酮症酸中毒、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脱水和意识障碍为特征。
HHS起病隐匿,一般从开始发病到出现意识障碍需要1~2周,偶尔急性起病,约30%~40%无糖尿病病史。
临床表现:常先出现口渴、多尿和乏力等糖尿病症状,或原有症状进一步加重,多食不明显,有时甚至厌食。
病情逐渐加重出现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脱水和神经系统两组症状和体征。
通常患者的血浆渗透压>320 mosm/L时,即可以出现精神症状,如淡漠、嗜睡等;当血浆渗透压>350 mosm/L时,可出现定向力障碍、幻觉、上肢拍击样粗震颤、癫痫样发作、偏瘫、偏盲、失语、视觉障碍、昏迷和阳性病理征。
(3)低血糖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2.77mmol/L(50mg/dl),是糖尿病患者服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常见并发症。
临床表现:低血糖早期症状以植物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表现为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等,较严重的低血糖常有中枢神经系统缺糖的表现,如意识模糊、精神失常、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昏睡、昏迷等。
2糖尿病慢性并发症(1)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CKD) 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
糖尿病主要并发症小结

1. 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是儿童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
一方面与胰岛素的绝对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与胰岛素拮抗激素的相对或绝对增加有关。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嗜睡、昏迷、呼吸急促深大、口唇樱红、呼气有烂苹果味等.2. 糖尿病肾病病程长,起病早的儿童,可伴有糖尿病肾病,发生率与病程有关. 病变以肾小球轻度增生为主,引起弥漫性及结节性肾小球硬化。
机制:(1)血流动力学改变:表现有GFR明显增多,这种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常伴有肾血流量(RPF)增加和肾体积增大。
这种早期改变可能与随后发生糖尿病性肾病有关,因为GFR和滤过分数(FF)的增加,伴随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滤过压和通透性的增加而引起形态学损害。
(2)蛋白非酶糖化在糖尿病性肾病发生中的作用:糖尿病性肾病的病理改变特点即GBM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加。
这一方面是由于GBM胶原合成的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GBM糖化胶原蛋白的降解减少。
(3)多元醇通道活性增加。
(4)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改变,等等。
3. 视网膜病变及白内障视网膜病变与血糖控制不佳有密切关系。
视网膜病变的特征性改变是微血管病及新生血管形成。
眼底可见水肿,渗出,絮状斑,微动脉病及出血,也可有黄褐病变。
视网膜病变与视网膜内多元醇代谢亢进,造成山梨醇蓄积,使毛细胞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
此外,高血糖所致的非酶糖基化反应使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管壁细胞损伤,形成视网膜病变的特征性改变。
4.神经病变儿童糖尿病的神经损害主要是与周围神经和周围神经的脱髓鞘病变有关,这种脱髓鞘改变与周围神经髓磷脂经非酶糖基化作用,引起免疫球蛋白的沉积及糖化终产物的形成(ages)有关。
表现为肢体麻木,刺痛,烧灼感。
病程长者,可伴有胃肠功能紊乱及排尿障碍等自主神经病变,中枢神经也可受累如脑萎缩等。
5.骨关节病骨关节病变的主要表现为骨矿物盐减少,骨密度减低,掌骨x线皮质变薄,其原因不明。
高血糖时肾小管钙和磷的重吸收减少,可能是骨矿物质减少的原因之一。
糖尿病的并发症都有那些

糖尿病的并发症都有那些?糖尿病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最可怕的是知晓率低、管理率低、达标率低;患病率高、糖尿病并发症高、死亡率高。
(1)急性并发症:包括各种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昏迷、低血糖症以及糖尿病乳酸酸中毒。
这些急性并发症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会在较短的时问内导致患者严重的果,甚至是生命危险。
(2)慢性并发症: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肾脏病变、眼部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及中枢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皮肤改变、性功能障碍、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这些并发症虽不如急性并发症那样危急,可由于慢性并发症导致的后果一般是不可逆的,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让患者痛不欲生。
如果不能控制其发展,最终多数会致残或致死。
胃转流手术——告别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糖尿病手术就是一种代谢纠正性手术,专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来干预糖及脂肪的代谢,使发生紊乱的糖代谢得到纠正的手术。
因为它主要是通过改变食物在胃肠道的流经途径来实现的,所以又称“胃转流术”。
济南糖尿病医院为省内唯一一家开展该手术的医院,由陶世强主任亲自主刀,手术时间只需1个小时,对手术快速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采用腹腔镜技术开展微创手术,手术快捷,术后康复快。
患者术后3天就可以进食,一个星期就可以出院。
术后饮食、营养吸收不受任何影响。
术后患者摆脱了终身服药打针,无需控制饮食,避免了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相关并发症逐渐康复,寿命大大延长。
(由济南糖尿病医院供稿)。
糖尿病的并发症与风险评估

糖尿病的并发症与风险评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患者血糖浓度过高导致内分泌、神经、心血管等多个系统功能异常。
如果不及时控制血糖水平,患者可能会发展出多种严重的并发症。
为了更好地评估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并阐述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一、糖尿病的并发症1. 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损害体内微血管,导致多种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主要致盲因素之一,糖尿病肾病是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
2. 心血管并发症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高血糖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还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进一步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神经系统并发症高血糖损害神经系统,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多种神经系统并发症。
最常见的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感觉异常、肌力减退和肌肉萎缩等症状。
另外,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胃轻瘫、性功能障碍等。
4. 其他并发症糖尿病患者还有可能出现多种其他并发症,如糖尿病足、感染、胰腺炎等。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引起的下肢溃疡、感染和坏疽,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与健康。
二、风险评估的重要性糖尿病的并发症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及早发现高危人群,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确定高风险人群风险评估可以通过患者的年龄、病龄、家族史、生活方式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他们是否属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高风险人群。
这有助于医生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早期干预和治疗高风险人群一旦确定,应及时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
例如,对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进行监控和调节,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等手段维持这些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引言: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
尽管糖尿病本身并不致命,但长期高血糖状态下,糖尿病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
本文是《糖尿病能引起哪些并发症(二)》的延续,将继续探讨糖尿病可能引起的其他常见并发症。
正文内容:I.微血管病变1.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会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这是由于高血糖导致眼底毛细血管病变,使视网膜供血受阻,进而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2.肾脏疾病: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病理过程涉及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肾小管病变等,最终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
3.神经病变:高血糖状态下,神经细胞受损,引发多种神经病变,如多发性神经病、自主神经病变等。
II.大血管病变1.冠心病:高血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使冠状动脉血流不畅,容易引发心肌缺血、心绞痛等冠心病症状。
2.脑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病变的风险明显增加,可能引发脑梗死、脑溢血等严重后果。
3.下肢动脉疾病:高血糖条件下,下肢动脉易受损,导致下肢缺血、坏疽等严重后果。
III.免疫病变1.感染:糖尿病患者因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各类病原菌,如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
2.白内障:高血糖引起晶状体蛋白糖基化、氧化等损伤,导致白内障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3.蜂窝织炎:糖尿病患者皮肤易受细菌感染,常表现为油脂溢出、毛发堵塞等。
IV.代谢紊乱1.高血糖危象:极度高血糖状态下,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表现为呼吸深快、意识障碍等症状。
2.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包括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高尿酸血症:糖尿病患者尿酸排泄减少,易导致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生。
V.其他并发症1.心脏病: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2.骨质疏松:高血糖可导致骨骼微环境改变,引发骨质疏松,增加骨折的风险。
3.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患者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糖尿病不可怕 并发症很危险

糖尿病不可怕并发症很危险糖尿病在富贵病排名中呈“年年高”趋势,全球目前糖尿病患者大约为2.46亿人,每10秒钟就有2人患上此疾病,每10秒钟则有1人死于此疾病,但是人们却还没意识到糖尿病并发症带来的严重后果。
目前,糖尿病并发症共有六大类,160余种。
其中八年糖尿病患者中,每天有6500条腿和脚趾被迫截肢;有五年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中,每天会有3000只眼睛出现失明;有着10年以上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中,每天就要坏掉七千个肾!据调查80%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各种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表现,您有吗?以下为并发症配图:1、尿多,皮肤干燥,多食消瘦,脱水者2、口渴多饮,有极度口渴感觉者3、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肠不适者4、多食,体重减轻,虚弱无力者5、血糖忽高忽低,靠打胰岛素维持者6、心跳快速,呼吸缓而深,心慌气短、多汗颤抖7、糖尿病脑血管粥样硬化,头晕乏力8、视物模糊,眼底出血、视物漂浮物或黑斑9、生殖感染,尿频尿疼、阳痿、性欲减退10、下肢酸困浮肿、麻木,足部感染、溃疡11、糖尿病口腔病,牙龈萎缩,对冷热刺激敏感12、骨质增生、关节周围炎、骨性关节炎糖尿病巧化糖血糖稳稳的!“不吃西药不打针,三清三降恒诺纯天然提取感觉真好!”时下,很多群众面对宣传介绍时发出了惊喜的慨叹,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半个越来,据恒诺官网统计又新增2630名糖尿病患者开始服用恒诺胶囊,更为重要的是,恒诺胶囊“五脏通调化糖疗法”让更多糖尿病患者树立了信心,了解到糖尿病可以防治,这比减停西药本身的意义更为深远。
专家提醒:人体的化糖本能不是一天两天丧失的,调理也需要一个过程,根据全国683286例病例显示,要想彻底恢复身体化糖本能起码需要三周期以上,从而达到长期稳定血糖的效果,对于曾经服用过降糖西药的患者或者糖尿病史5年以上,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糖友而言,更是需要再巩固1—2周期时间彻底置换出体内的西药残留,最终恢复其自身化糖功能。
糖尿病的并发症及预防

糖尿病的并发症及预防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使用不足引起的高血糖症。
如果糖尿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或管理,就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并提供预防和管理这些并发症的方法。
一、糖尿病的并发症1. 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会损害神经系统,导致一系列神经病变。
最常见的是外周神经病变,患者可能会出现麻木、刺痛、疼痛和肌无力等症状。
此外,糖尿病还可引发自主神经病变,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尿路感染和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2. 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和中风。
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壁,导致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糖尿病还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和心力衰竭的风险。
3. 眼科并发症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眼科并发症之一。
高血糖损害了视网膜血管,导致视网膜病变进而引起视力障碍。
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失明。
4. 肾脏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肾脏并发症。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肾小球,使其逐渐失去滤过功能,导致蛋白尿和肾衰竭。
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进行尿液和血液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肾脏病变的迹象。
5. 糖尿病足病糖尿病引发的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使足部易受伤且难以愈合。
长期高血糖还可能引发足部溃疡、感染和坏疽,甚至需要截肢。
二、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1. 控制血糖水平糖尿病的最重要的管理措施之一就是控制血糖水平。
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合理饮食,避免高脂高糖的食物。
2. 维护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至关重要。
患者应戒烟限酒,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适当的体重,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和骑自行车等。
3. 定期体检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包括心血管检查、眼科检查、肾功能检查等,以便及早发现并控制可能的并发症。
4. 管理血压和血脂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测血压和血脂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控。
保持正常的血压和血脂水平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朋友都很熟悉糖尿病的五大慢性并发症,即心、脑、肾、眼、足的血管疾病,至于第六并发症,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现在认为,牙周组织也是易受高血糖损害的靶器官之一,故牙周病被称为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
有学者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中,牙龈炎、牙周病的发病可发生在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阶段,先于其他几种并发症出现。
2型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骨质疏松,并常局限于牙槽骨,更容易出现牙周骨质破坏。
鉴于此,有学者建议将牙周病列为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
什么是牙周病?
牙周病指的是牙齿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及牙槽骨的慢性破坏性、进行性疾病。
先有血管改变、组织缺氧,加上细菌感染,引起牙龈充血、水肿、出血、牙龈沟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此为牙龈炎;牙龈炎深入发展,波及牙周膜及牙槽骨,形成深的牙周袋,袋内脓液淤积,根面牙石附着,牙齿不同程度松动、摇摆、甚至脱落,局部胀痛、龈缘溢脓、口臭、咀嚼乏力、或有消化不良,此为牙周炎;部分患者,尤其是女性,牙齿不但松动,还移位、伸长、倾斜,门牙呈扇形向外突出,此为牙周变性;牙龈退缩,牙根暴露,出现牙本质过敏,牙槽骨吸收,口唇接着内收而凹陷,此为牙周萎缩。
牙周病既危害健康、降低生活质量,又可能丑化口型、扭曲正常容貌。
糖尿病患者为何好发牙周病?
糖尿病患者伴发牙周病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3倍。
糖尿病病程越长、血糖控制越差,牙周病的发病率越高,有人统计,超过四分之三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合并牙周病。
而牙周病经基础治疗后,又可反过来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糖尿病患者好发牙周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血流迟缓,容易出现微循环障碍,从而造成牙周组织缺氧,有利于细菌及毒素的侵袭。
(2)糖尿病患者口腔水分减少,自洁效率下降,唾液、龈沟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易致病菌生长繁殖。
(3)糖尿病患者免疫防御功能降低,不能及时清除病原微生物、修复受损组织。
(4)高血糖抑制牙周组织中成骨细胞活性,使骨质疏松发生率增高、口腔骨密度降低。
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更易合并牙周病,未罹患者必须积极预防,已罹患者应该认真治疗。
怎样防治牙周病?
防治牙周病的方法为:
(1)重视口腔卫生,早晚正确刷牙、餐后彻底漱口;患牙周病迁延不愈的中青年人群,应筛查是否存在糖尿病,早查早治。
(2)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应每3~6个月去医院做口腔保健一次,清除菌斑、牙石,修复缺牙,调整咬合关系,处理食物嵌塞等。
(3)糖尿病患者不能放松饮食治疗,提倡多吃蔬菜、粗杂粮等高纤维素食物,加工时要尽量切细、磨碎、烧熟、煮透,减轻口腔和其他消化器官负担。
(4)血糖长久不稳定且无明显诱因的糖尿病患者,需请口腔科医师会诊,警惕有无隐性牙周感染。
(5)糖尿病合并牙周病的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在严格控制血糖与抗炎基础上努力治疗牙周病。
治疗结束仍须坚持口腔保洁和锻炼,如叩齿、牙龈按摩等,以改善咀嚼肌咬合力、刺激牙根及牙糟骨,增加其骨密度。
尽管牙周病原本是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然而我们的多数患者和家属对此不理解,就连不少医务人员亦关注不够。
为此,我们呼吁大众提高认识,火速行动起来,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心、脑、肾、眼、足并发症的同时,也将牙周病的防治工作切实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