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计算机专业培养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咱这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啊,就是要培养出一群超级厉害的小伙伴。
这些小伙伴呢,要能在计算机这个超级复杂又超级有趣的世界里畅游,不管是开发超酷的软件,还是让那些复杂的计算机网络乖乖听话,他们都得行。
简单来说呢,就是要把大家培养成既懂计算机硬件的那些小秘密,又能玩转软件的多面手。
出去之后,不管是到那些高大上的互联网公司,还是自己搞点小创新,都能搞得风生水起。
二、课程设置。
1. 基础课程。
首先就是计算机基础啦,这就好比学武功先扎马步一样重要。
从最基本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开始,你得知道电脑这家伙到底是怎么个构造,就像知道一个机器人是由哪些零件组成的一样。
还有数据结构,这就像是给你一堆积木,你得知道怎么搭才能搭出最棒的形状来存储和处理数据。
算法分析也不能少,这就像是武功里的招式秘籍,怎么用最巧妙的方法让计算机快速解决问题。
数学也是我们的好伙伴。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头疼?但其实它们就像给你的大脑注入能量的魔法药水。
数学好,在计算机里那可就是如鱼得水,很多算法优化、建模什么的都离不开这些数学知识。
2. 专业核心课程。
编程语言是我们的武器。
C、C++、Java这些就像不同风格的宝剑,各有各的厉害之处。
C就像一把古朴而锋利的宝剑,能让你深入底层去控制计算机;C++则像是宝剑的升级版,有更多炫酷的功能;Java呢,就像是一把万能钥匙,在很多平台上都能轻松打开大门。
操作系统也是重中之重。
不管是Windows、Linux还是其他的操作系统,你得了解它的运行机制,就像了解一个城市的交通规则一样。
这样你才能在这个操作系统的世界里自由穿梭,开发出适合它的软件。
数据库管理就像管理一个超级大的图书馆。
你得知道怎么把数据有序地放进去,怎么快速地找到你想要的那本书(数据)。
像MySQL、Oracle这些数据库系统,都是我们要深入学习的对象。
3. 选修课程。
为了让大家能有自己的小特色,我们还有一堆选修课程呢。
东北大学计算机硕博连读培养方案

东北大学计算机硕博连读培养方案一、培养方式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期限一般为五年,特殊情况下,经有关审批程序批准,培养年限最长可延长至六年。
其中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进行课程学习,三年半至四年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和博士学位论文工作。
硕博及本博连读研究生不进行独立的硕士学位论文工作,不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和学位证。
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习的总学分应不少于39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程≥9学分,学科学位课≥12学分,选修课≥10学分,专题及实践≥3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各类课程的具体学分分配如下:(1)公共学位课①思想政治理论课3学分;②第一外国语2学分,硕士生基础外语部分免修,博士生外语为2学分;③硕士生数学基础课或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学分(按学术型设置)。
(2)学科学位课①硕士生学科基础课4~6学分;②硕士生学科专业课4~6学分;③博士生学科学位课≥2学分。
硕士生学科基础课和学科专业课合计不少于10学分,博士生学科学位课不少于2学分。
(3)选修课①硕士生选修课6~8学分;②博士生选修课≥4学分。
注意关于博士课程:如若在硕士阶段修过博士培养方案中所列课程,可以选修本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其他重要学位课作为学位课,可以选修全校范围内开设的与学科有关的研究生课程作为选修课。
(4)专题及实践专题及实践课3~6学分。
(5)必修环节①综合考评1学分②开题报告1学分③中期检查1学分④学术活动或社会实践1学分对实行培养模式改革学科的硕博连读生所修的硕士基础理论课学分应满足相应学科学术研究型培养方案的要求。
对跨一级学科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学生,进行硕博、本博连读时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学科的部分本科课程。
补修课程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对不能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硕博连读生按硕士生培养方案执行。
对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与我校对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相同。
二、硕博连读研究生综合考评硕博连读生在第二学年结束时参加各院(系)组织的博士生综合考评,考评方式和内容按我校博士生综合考评的有关要求进行。
202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202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本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软件开发、计算机系统维护和管理等技术能力,具备较强的科
学研究能力,能适应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复杂新需求,能胜任计算机科学技
术及其相关领域的高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中层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内容
1、基础科学学科
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如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系统、网络编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
与项目管理、计算机系统结构、网络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嵌
入式系统开发等。
2、专业实践学科
专业实践学科的内容以计算机科学专业专业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主,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计算机图形学实验、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计
算机软件工程实验、计算机结构实验等,以及公共课程的实践技能和创新
能力实践。
3、公共基础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指标点 1-4: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具备信息系统开发、设计与维护的能力; 指标点 1-5:掌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相关领域进行工程设计、技术创新 的能力;
169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 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 2-1:能够针对实际问题设计针对性的技术方案,并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 论和技术手段分析解决;
指标点 2-2:能够有效分析和处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操作系统,数 据库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问题;
三、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源自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相关问题。
指标点 1-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复 杂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中;
指标点 1-2:掌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等专业知识, 具备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程序的能力;
指标点 2-3: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了解和追踪相关技术 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 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 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 3-1:具备本专业所需的设计/开发技能,能够设计针对复杂计算机工程问 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
17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 > >
和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 应承担的责任。
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

(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具体安排如下:
1.计算机编程实践:第1-6学期;
2.项目实训:第6学期;
3.毕业论文与设计:第7-8学期。
五、质量保障与评价
为确保培养质量,实施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2.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技能;
3.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前沿和动态;
4.了解国家有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法律、法规。
(二)能力要求
1.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编程和程序设计能力;
2.具备计算机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能力;
3.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及软件开发能力;
4.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素质要求
(一)理论教学
1.通识教育课程:第1-4学期;
2.专业基础课程:第1-4学期;
3.专业核心课程:第3-6学期;
4.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第4-8学期。
(二)实践教学
1.计算机编程实践:第1-6学期;
2.项目实训:第6学期;
3.毕业论文与设计:第7-8学期。
五、质量保障与评价
1.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过程的质量;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备计算机系统设计、软件开发、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3.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课程体系
(一)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2024年计算机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2024年计算机学院本科专业培养以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能在大数据与物联网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及管理
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
和能力,能够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计算机应用领域取得创新成果,同时,具备一定的经济思维和创新创业的能力,有能力在计算机技术方面
给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二、主要课程
1、信息学科类:编程语言(C/C++/Java/Python等)、操作系统、
软件工程、数据库、网络原理及应用、计算机安全、信息系统等。
2、大数据类:大数据技术概论、分布式存储、大数据分析、大数据
安全、云计算原理及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大数据管理技术等。
3、物联网类:物联网技术概论、物联网信号与系统、物联网互联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系统安全、物联网应用技术等。
4、软科学类:智能计算机系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智能计算
机软件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理论及应用、增强现
实技术等。
东北大学2012版-08060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计划

2012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一、统编序号:1305二、专业代码:080605三、学位、学制:工学学士学位,学制为4年四、专业简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制造和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控制等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和应用系统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并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高层次、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除了学习基础知识之外,计算机专业主要学习电子技术、程序设计方法和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研究与开发、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开发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理论、人工智能等。
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国家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工作流动站,涵盖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和计算机系统结构三个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国家重点二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辽宁省一级重点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科覆盖“软件工程”和“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两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复杂网络系统安全保障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嵌入式软件”辽宁省工程技术中心,“医学影像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字化装备综合信息处理系统”、“软件系统开发与应用”两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承担着二期“985工程”重点支持“信息化基础结构关键技术”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任务。
开设的主要课程:离散数学、数值分析、电子技术、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工程、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理论、接口技术、人工智能等。
五、培养目标及专业范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和应用系统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并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高层次、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东北大学计算机专业考研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大学物理(工)(二)
64
64
4.0
79
2
大学物理实验(一)
32
理(2)
48
48
3.0
95
4
C++程序设计
64
40
24
4.0
85
5
大学外语(三)
64
64
4.0
82
6
体育(三)
28
28
1.8
98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2
32
2.0
88
8
计算理论
40
40
2.5
63
9
形势与政策
8
8
0.5
3.5
91
3
概率论
40
40
2.5
82
4
中国近代史纲要
24
24
1.5
95
5
形势与政策
8
8
0.5
95
6
大学外语(二)
64
64
4.0
81
7
体育(二)
28
28
1.8
88
8
环境概论
24
24
1.5
75
9
离散数学
88
88
5.5
66
10
大学生健康教育
24
24
1.5
85
合计
16周
本学期课程共计 27.8 学分,至少达到 27.8 学分。(前三周程序实践)
2.5
9
可视化程序设计基础(双语)
40
32
8
2.5
合计
16
76
七
1
文献检索
16
16
1.0
2
大学生就业指导
16
16
1.0
3
运筹学基础
40
40
2.5
4
接口技术
48
32
16
3.0
5
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
40
40
2.5
6
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
40
16
24
2.5
7
普适计算导论
24
24
1.5
8
生物计算导论
24
24
1.5
18
多媒体技术
32
32
2.0
19
智能数据与知识工程
24
24
1.5
20
服务计算概论
16
16
1.0
21
可信计算基础
24
24
1.5
22
数字信号处理(1)(双语)
40
40
2.5
合计
40
20
本学期课程共计 41 学分,至少达到 12 学分。(晚开学一周)
八
1
2
3
本学期课程共计 学分,至少达到 学分。
十六、实践教学安排一览表
合计
324
32
24
四
1
企业经济管理
32
32
2.0
85
2
大学物理实验(二)
24
24
1.5
95
3
大学外语(四)
64
64
4.0
95
4
体育(四)
28
28
1.8
80
5
军事理论
16
16
1.0
85
6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1)
72
56
16
4.5
89
7
数据结构
72
56
16
4.5
86
8
电子技术
88
88
5.5
79
9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
28
36
19周
本学期课程共计 25.5 学分,至少达到 23.0学分。
六
1
计算机体系结构
32
32
2.0
2
计算机网络
48
32
16
3.0
3
语言及程序设计
40
28
12
2.5
4
操作系统
72
56
16
4.5
5
人工智能
40
40
2.5
6
软件工程
48
40
8
3.0
7
网络编程技术
40
24
16
2.5
8
软件建模技术
40
24
16
32
32
2.0
75
合计
340
56
32
19周
本学期课程共计 26.8 学分,至少达到 26.8 学分。
五
1
数值分析
56
48
8
3.5
2
64
64
4.0
3
计算机组成原理
72
56
16
4.5
4
编译原理
64
52
12
4.0
5
数据库原理
72
56
16
4.5
6
算法设计与分析
40
40
2.5
7
数字系统设计
40
28
12
2.5
合计
序号
名称
内容及要求
计划
学时
计划
学期
学分数
1
程序实践
计算机技能强化训练
3
2
课程设计
数字电子技术
1
3
课程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
2
4
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
2
5
生产实习
面向应用的计算机系统开发
4
6
毕业设计(论文)
16
合计
28
64
4.0
92
5
体育(一)
28
28
1.8
96
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6
16
1.0
85
7
工程概论
16
16
1.0
89
8
计算机引论(1)
64
48
16
4.0
66
合计
324
16
16周
本学期课程共计 21.3 学分,至少达到 21.3 学分。
二
1
高等数学(工)(二)
88
88
5.5
77
2
大学物理(工)(一)
56
56
东北大学计算机专业培养计划
十五、理论教学安排一览表
学期
序号
课程编号及名称
课 内学 时
学分数
备 注
(填写内容:课程考试安排时间、具体排课要求等)
共计
讲课
实验
上机
设计
一
1
高等数学(工)(一)
80
80
5.0
67
2
线性代数(1)
40
40
2.5
82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2
32
2.0
85
4
大学外语(一)
64
9
互联网新技术
24
24
1.5
10
微处理器新技术
24
24
1.5
11
信息安全基础
32
32
2.0
12
信息处理与机器翻译
32
32
2.5
13
操作系统实现技术
40
28
12
2.5
14
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技术
40
32
8
2.5
15
数据库新技术
16
16
1.0
16
文本智能处理技术
24
24
1.5
17
计算机图形学
32
32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