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整理》word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1职能不同:管主要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只能,属于经营型会计;财履行反应和监督职能,属于报账型会计2服务对象不同:财的对象是外部信息使用者,包括国家、投资者、债权人与潜在的投资人等,是对外报告会计;管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是对内报告会计3约束条件不同:财必须遵守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的规范要求,而管理会计则根据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4报告期间不同:管不受固定期间的限制,报告形式也比较自由;财按照公认的会计准则的要求,以一定的期间(年,月,日)来编制,报告的形式较为固定5会计主体不同:管主要以企业内部各层次的责任单位为主体,同时兼顾企业主体;而财往往只以整个企业为会计主体

2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1起源相同:源于传统会计,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会计系统的有机整体2目标相同:企业利润最大化,提高经济效益3基本信息同源:管理会计基本信息源于财务会计4服务对象交叉:一些情况下,管的会计信息可以为外部利益集团利用,财的会计信息对企业内部决策也至关重要5某些概念相同:管实用的某些概念,如收入、利润等与财务会计相同

3固定成本:1定义: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2特征:固的总额虽不受业务总量变动的影响,但若站在单位业务量所负担固定成本多少的角度来看,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固定成本与产量成反比关系,反之亦然3分类:按其支出额是否在一定期间内改变而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4约束性固定成本: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主要属于经营能力成本,是一种提供和维持生产经营所需设施、机构而支出的成本。特征:其支出额的大小取决于生产经营能力的规模和质量、预算期通常较长5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额的固定成本,为完成特定活动而支出的成本。特征:发生额的大小取决于高层领导根据企业经营方针而作出的判断、预算期较短,通常为一年

4变动成本:1定义:指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2特征:变动成本的总量随业务量的变化成正比例变动关系,而单位业务量中的变动成本则是一个定量3分类:酌量型变动成本和技术型变动成本

5半变动成本:1特征:发生额虽受产量变动的影响,但其变动幅度并不同产量的变动保持严格的比例关系2种类:基本式、阶梯式、延伸变动式、曲线成本

6变动成本法定义: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被视为期间成本而从相应期间的收入中全部扣除

7变动成本计算法与完全成本计算法的比较:1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完全成本法将所有成本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两大类,将制造成本完全计入产品成本,而将非制造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全额计入当期损益;变动成本法则是先将制造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类,再将变动性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与非制造费用成本一起列为期间成本。由于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处理为期间成本,所以单位产品成本较之完全成本法更低,当然,变动成本法下的期间成本较之完全成本法下就高了2存货估价不同:由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构成内容的不同,当然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的成本构成内容也就不同了。采用变动成本法,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均只包括制造成本中的变动部分,期末存货计价也只是这一部分。显然,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必然小与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3分期损益不同:当产量等于销量时,两种成本法下计算的损益完全相同。当产量大于销量时,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小于按完全成本法所计算的损益。这是因为固定性制造费用在变动成本法下被如数列做了当年的成本;而在完全成本法下,相应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被列做了当年的资产。当产量小于销量时,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大于按完全成本法所计算的损益

8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1优点:能够提供各种有意的会计信息,有利于正确的进行短期决策和加强经营控制。能够使管理当局更加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便于正确进行不同期间的业绩评价。可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也可以避免固定性制造费用分摊中的主观随意性2缺点: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不能适应对外报送财务报表的需要。在新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将失去实际意义。按成本性态划分成本是一种假设。

9盈亏临界点加权平均模型:s1计算全部产品的销售总额s2计算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s3计算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s4计算盈亏临界点销售额s5计算各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及销售额

盈亏临界点的基本计算模型:1贡献毛益=v*(sp-vc)

2单位贡献毛益=sp-vc 3贡献毛益率=(sp-vc) /sp

4变动成本率=vc/sp 5盈亏临界点的销量=fc/(sp-vc)=fc/单位贡献毛益 6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fc*sp/(sp-vc)=fc/贡献毛益率 7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现有销售量 8利润=安全边际销售数量*单位贡献毛益=安全边际销售数量/销量*单位贡献毛益/单价9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 10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企业正常的销量 11贡献毛益率+变动成本率=1;盈亏临界点作用率+安全边际率=1 12实现税前目标利润的销量=(目标利润+固定成本)/单位贡献毛益 13实现税前目标利润的销售额=(目标利润+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

10有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1销售价格:反比例2变动成本:正比3固定成本:正比4品种结构:当产品品种结构发生变化时,盈亏临界点的变动方向取决于以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比例为权数的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的变化情况。当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提高时,盈亏临界点会相应降低,反之亦然5产销不平衡

11敏感系数=目标值变动百分比/因素值变动百分比1固定成本敏感系数=—固定成本/利润2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利润3销售价格的敏感系数=销售价格*销量/利润;销售量的敏感系数=(售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利润

敏感分析的结论:1关于敏感系数的符号。某一因素的敏感系数为负号,表明该因素的变动与利润的变动为反向关系;正号为同向关系2关于敏感系数的大小。由于各因素敏感系数的分母为“p”,所以其相互间的大小关系直接决定于其各分子数值的大小3单价敏感系数—单位变动成本敏感系数=销量敏感系数4销量敏感系数—固定成本敏感系数=1

12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1销售收入与销售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2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3固定成本不变假设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5产销平衡假设6会计数据可靠性假设

13非线性关系本—量—利分析:y=a+bx+cx*x

14差别成本:指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根据不同备选方案计算出来的成本差异。

15边际成本:就是业务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成本变动。

16机会成本: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必须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而放弃另外的方案。被放弃的优选方案所可能获得的潜在利益就称为已选中的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

17沉没成本:指过去已经发生了并无法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改变的成本。

18重置成本:按照现行市场价格购买功能与目前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相似的类似资产所需要支付的成本。19付现成本:由未来的某项决策所引起的需要在目前或将来动用现金支付的成本。要点:1付现成本提现了现金流量在企业中的重要性2在决策过程中,对付现成本的考虑重于对总成本的考虑,并且通常会选择付现成本较低而总成本较高的方案3付现成本对于企业采取一次付款方式还是分期付款方式的决策有指导意义

20可避免成本:指通过企业管理当局的某项决策可以改变其发生数额的成本。

21可延缓成本:在企业受到资源稀缺的约束条件下,对已经选定的某方案如果推迟执行,不至于对企业的全局产生重要影响,与此方案相关的成本。

22专属成本:是与特定的产品或部门相联系的特定成本。

23联合成本:为多种产品的生产或为多个部门的设置而发生的,应由这些产品或这些部门共同负担的成本。24现金预算:一般有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多余或不足,以及资金的筹集与运用等四个部分构成。基本关系式: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收入=当期筹资可供使用现金合计-现金支出=现金短缺+资金的筹集=期末现金金额

25固定预算:又称静态预算,是指根据预算期内正常的可能实现的某一业务活动水平而编制的预算。

26弹性预算:是根据可预见的不同业务活动水平,分别规定相应目标和任务的预算。

27滚动预算:又称永续预算或连续预算,是一种经常保持一定期限的预算。

28成本中心:指有权发生并控制成本的单位。成本中心的工作成果不会形成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收入,或其工作成果不便于或不必进行货币计量,仅计量和考核发生的成本。

29利润中心:指既能控制成本又能控制销售收入的责任单位。他不但要对成本、收入负责,也要对收入与成本的差额即利润负责。

30天然利润中心:这种利润中心虽然是企业内部的一个责任单位,但它既可向企业内部其他单位提供产品或劳务又可想一个独立经营的企业那样直接向外界市场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

31利润中心业绩的评价与考核:主要是通过一定期间实际实现的利润同责任预算所确定的预计利润数进行比较,并进而对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和责任进行具体剖析,通常以贡献毛益作为业绩评价指标,但是根据责任单位的全力不同,也可采用可控毛益,部门毛利等业绩指标来计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