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新思维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新思维(奥数)之五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新思维(奥数)之五 巧看图 比长短
有一天,小猴和大猴用同样的速度去取苹果,它们沿着不同的路线走,谁先取到苹果呢?请小朋友们猜一猜。
到底谁的猜测成功了呢?其实,这是一个比较复杂难解的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研究。
【例1】小蚂蚁搬粮食回家,下面有两条路线,你认为小蚂蚁走哪条路线最合适?为什么?
A :
B :
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一个路线更短呢?说说你的理由。
你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呢。
说明: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例2】.从A 城到B 城有两条路线(每个小格都是正方形),如图,哪条长?哪条短?
提出问题:将两条路线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怎样比较更好些? 说明:1.将下面的路线向左或向上移动,便于比较。
2.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解:一样长。
A B 小猴
大猴
【例3】.两只猴子在不同地点发现一个苹果,并同时出发,以同样的速度向苹果跑去,哪只猴子先吃到苹果?
小猴
大猴
解:一样长。
基本结论:
(1)当起点和终点都在一起时,斜线、曲线、打折的线都比直线长。
(2)在三角形内,斜边比两条直角边长。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新思维(奥数)之七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新思维(奥数)之七
倍数应用题
老师先找来3个男生,再找几个女同学,找来的女同学是男同学人数的2倍,您知道找来几个女同学吗?你是怎样计算的?
【例1】.小白兔有5只,小灰兔的只数是小白兔的3倍,小灰兔有多少只?
解:5×3=15
小结:线段图很清楚的表示出数量关系,要学会借助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例2】学校进行风筝比赛、第一组做5个风筝,第二组做的是第一组的2倍,两组一共做了多少个风筝?
教学建议: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标出所求的问题。
解:方法一:5×2=10
5+10=15(个)
方法二:5×(2+1)=15(个)
练习:展现自己4—8
【例3】有两袋大米,甲袋9千克,乙袋是甲袋的3倍,要使两袋大米重量相等,还应在甲袋中装入多少千克大米?
提出问题: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指出乙袋比甲袋多的部分。
还应在甲袋中装入多少千克大米,实际上求的是什么?
解:方法一:9×3—9=18
方法二:9×(3—1)=18(个)
基本结论:
倍数应用题的种类很多,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以下三种类型题:
1. 已知1倍数和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几倍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1倍数×倍数=几倍数
2. 已知1倍数和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的和是多少的应用题。
1倍数×倍数=几倍数 1倍数+几倍数=两数和
3. 已知1倍数和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的差是多少的应用题。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两数差。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新思维(奥数)之八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新思维(奥数)之八第八单元排列和搭配出示例1.【例1】小红、小刚、小云三位同学排成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说明:三位同学排成一排,就是有三个位置要求同学们来站。
可以分三步来解决问题,先安排第一个位置,再安排第二个位置,最后安排第三个位置。
教学时先找出三个同学站成一排,按照一定顺序把所有情况排列出来,最后指导学生按照三个步骤写出所有排列情况。
提出问题:你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不妨用三个图形表示三位同学,在本上写出所有不同的排法。
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写。
解:△○◇;△◇○;○△◇;○◇△;◇△○;◇○△。
六种。
【例2】用0、1、2、这三张数字卡片组成一个两位数,一共能组成()个不同的两位数。
解:10,12,20,21.四种【例3】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给下面的两个长方形格子涂色:一个格子涂一种颜色,两个格子涂不同的颜色。
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涂法?说明: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给下面的两个长方形格子涂色:一个格子涂一种颜色,两个格子涂不同的颜色。
就是分两个步骤解决给两个长方形涂色的问题,按照先涂左边的长方形,再涂右边的长方形的顺序,写出所有涂色情况。
解:红黄,红绿,黄红,黄绿,绿红,绿黄。
六种【例4】莉莉有4件衣服。
2条裙子,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说明:莉莉用4件衣服。
2条裙子搭配出不同的穿法,属于搭配问题。
教学时可以用衣服搭配裙子,或用裙子搭配衣服的有序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并写出所有搭配情况。
提出问题:每一种穿法都要什么?(一件衣服和一件裙子)不妨写出各种不同的穿法。
你将怎样写出不同的穿法?(给上衣和裙子起个名称)解:A1B1,A1B2,A2B1,A2B2 ,A3B1,A3B2,A4B1,A4B28种小结:这个问题与前面的问题有什么不同之处?无论是什么问题都是按照有序思考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A1B1 和B1 A1是同一种搭配,与位置无关,只要把它们分成一组就可以,不是排列问题,属于搭配问题或组合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教案模板

二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教案模板课堂教学改革,怎样改,从哪里着手改,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惜时增效课题探究的深化开展,笔者认为传统的编写教案必需改,也到了非改不行的地步。
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才智、动机、经历、特性和教学艺术的综合表达。
今日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二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教案20xx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教案20xx模板1教学目标:1、使学生驾驭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各局部的名称,理解各局部表示的含义。
2、能够比拟熟识的笔算有余数的除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实力。
3、让学生逐步养成书写工整,计算细致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竖式各局部的含义,以及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各局部的含义,以及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教学打算:老师打算课件,学生打算直尺。
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用竖式计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中应当留意些什么?20÷430÷624÷635÷7留意:(1)被除数、除数和商在竖式中的位置;(2)除法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3)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必需标准。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第六页情境图)请同学们细致视察,看看图中的小挚友们野营时都做了些什么?在他们分工合作支配晚餐和搭帐篷的活动中,你能发觉哪些数学信息?结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收集数学信息以及提出问题。
(1)假如每个人分4条鱼,那么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2)我采了48个野果,平均分给我们小组的9个人,每人能得到几个?老师提议:我们就从第一个问题起先解决吧!三、你问我说,合作探究。
1、请同学把第一个问题完整的看一遍,思索题目意思和解题方法,并列出算式。
学生汇报状况预设。
题目意思和解题方法:就是要看22里面包含了多少个4?用除法解决。
列出算式:22÷42、请学生想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陈杰二年级数学思维

二年级上册数学思维
教师姓名陈杰
2017年秋
课程简介在“学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数感。
初步形成运算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培养学生“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熟练口算表内乘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课程预期
效果1.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2、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学生评价方式过程评价:探索过程能否积极提问、思考、参与。
结果评价:可以通过口算等看看准确率与每分钟的计算能力
课程展示
方式
交流-比较-总结
目录
1.探寻乘号的足迹
2.九九歌
3.手指计算器
4.生活中的乘法
5.神奇的除法
6.充满魅力的线段
7.密码锁的奥秘
8.动物的聚会
9.折纸的小秘密
了解除法的来历,感受数学的魅力。
最新新思维数学二年级期末复习汇总

“三段六步”
第一段,两步应用题教学的初期
第一步,学完“求总数”、“求剩余”两类基本
应用题后,出现这两类基本应用题复合的两步应用题。
第二步,学完“求两数相差多少”以后,出现求 总数和求两数相差复合以及求剩余和求两数相差复合
的两步应用题。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本复合
关系的结构,分清基本数量之间的主体数量关系和从属
基础——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载体
•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学习基础知识、习得基本技能,以及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感悟基本思想方法。
基本概念 1: 位值 54 +37 91
不同的数位不同的数值
不同的数位相同的结构
十位
个位
5+3
4+7
分:简化 合:拓展
余数要比除数小
可以整除的
●+●+●+●=20 ▲+▲+▲=27 分析 ●+▲=?
●+●+●+●=20 ▲+▲+▲+▲=16 ●+▲=? 联系 “1”:1个——1份
●+▲=12 ▲+★=15 ★+●=13 ●=?▲=?★=?
联系:比较
“1”:1个——1份
不能整除的
34÷4=8(组)……2(盏)
每种颜色的灯各需买几盏?
应用的方向
今天是1月10日星期四,请你算一算, 考试那天1月23日,是星期几? 13÷7=1(组)……6(天)
不能整除的
形式化的方向:算式各部分的关系
公因数
公倍数
——中国剩余定理
二年级数学思维教案

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并利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2.能够灵活运用数学思维进行数学推理。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白板。
2.教学实物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0分钟)1.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解决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讨论。
Step 2:数学思维训练(30分钟)1.教师出示一组数字,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找出规律。
2.学生进行思考并找出规律,然后与同伴分享。
3.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的想法进行对比和讨论。
4.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规律,并与同伴进行讨论和比较。
Step 3:数学推理训练(30分钟)1.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个数学推理问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数学思维进行分析和推理。
2.学生进行思考并写下自己的推理过程。
3.学生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推理过程,并进行讨论和比较。
4.学生讨论并给出最终的解决方案。
Step 4:综合应用(20分钟)1.教师给学生出示一道综合应用题,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解决问题。
2.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思考并解决问题,并写下自己的思考过程。
3.学生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和思考过程,并进行讨论和比较。
4.学生讨论并给出最终的解决方案。
Step 5:归纳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进行总结。
2.教师强调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五、课堂延伸:1.布置相关的数学思维作业,让学生在家继续锻炼。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思维进行观察和分析,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数学思维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并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思维解决问题,并且在与同伴的讨论中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小学《数学思维》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小学《数学思维》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一、教学计划1.1 教学目标《数学思维》二年级上册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 理解数的概念,能够进行数的分和合。
- 培养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加减法运算: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片,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 数的分和合: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能够进行数的分和合。
- 观察、比较、推理:通过图片和故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比较和推理。
1.3 教学安排本学期共16周,每周2课时,共计32课时。
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 第1-4周:加减法运算- 第5-8周:数的分和合- 第9-12周:观察、比较、推理二、全册教案2.1 加减法运算第1周:加法概念-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片,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第2周:减法概念-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片,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第3周:加减法计算-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片,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第4周:加减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故事,让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2 数的分和合第5周:数的分成-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数的分成,能够进行数的分成。
- 教学内容: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理解数的分成,能够进行数的分成。
第6周:数的合-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数的合,能够进行数的合。
- 教学内容: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理解数的合,能够进行数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新思维(奥数)之一
找规律数图形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和我们一起上这节课。
它就是来自科
技王国的“吉米”。
在吉米的身上,你们都发现了哪些图形?(角、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单一的图形,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会数了。
那么像吉米身上由多个的三角形,多个的长方形……拼在一起的组合图形,我们要想每次都能既快又准确地数出来,其实并不简单。
因为各种图形千变万化。
因此要想准确地数出组合图形中所包含的图形个数,关键是仔细观察、分析比较,有条理、有次序地把图形数出来,并在数的过程中找到数图形的好方法。
今天,我们就让我们走进“图形王国”来数一数角、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例1】数一数,每幅图中各有多少个角?
解:(1)1+2=3
(2)1+2+3=6
(3)1+2+3+4=10
【例2】数一数,每幅图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解:
(1)1+2=3
(2)1+2+3=6
【例3】数一数,每幅图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提出问题:例3与例2有什么不同?(底边多了,增长成为2层或2层以上的三角形)。
又有什么相同?(每层的个数、排列都是一样的。
)
解:(1)(1+2)×2=6
(2)(1+2+3)×2=12
(3)(1+2)×3=9
小结:可以在例2数法的基础之上,有几层就乘几。
【例4】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多少个正方形?
解:(1)2×2+1=5(个)
(2)5×2+4×1=14(个)
【例5】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解:1+2+3=6(个)
例6.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由一个基本图形组成的长方形:3个
由两个基本图形组成的长方形:1个
由三个基本图形组成的长方形:1个共:3+1+1=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