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神奇的升力教学设计
9.4神奇的升力教案

9.4 神奇的升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会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⑵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⑶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⑷通过实验现象和对比,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通过观察“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的一些神奇的现象,并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领略到科学的奥妙,从而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现象,间接分析总结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展示]:展示飞机模型,让学生观察机翼的特点。
然后猜想飞机为什么会飞。
二、新课教学(一)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讲述]:水、空气等都具有流动性,它们统称为流体。
流体运动时,在流速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一种奇妙的特性。
[学生活动]:A、倔强的纸片;B、不听话的乒乓球;C做个简易喷雾器。
学生感受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提醒学生从对比流速和对比压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并尝试解释这些现象。
[总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二)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活动]:认识升力。
取一个飞机翼模型装在支架上,把电风扇置于模型的正前方,当电风扇通电运转时,观察飞机模型的变化。
[讲解]:机翼的上方呈弧形,当气流从机翼经过时,上方的流速比下方大,根据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机翼上方的空气压强比下方处小,于是就产生了使机翼上升的力。
这就是升力。
多媒体动画展示升力产生的原因。
[学生看图]:观察图9-27,分析鸟类展开双翅,即使不扑打,也能在空中滑翔而不会跌下来的原因。
三、经典例题:[出示]:火车的安全线,龙卷风吹翻屋顶,赛车呈流线型。
流水“吸住”乒乓球。
[讨论]:火车的安全线的作用,龙卷风吹翻屋顶的原因,气流偏导器的作用是什么?流水“吸住”乒乓球的原因?[阅读与思考]:阅读P100。
“奥林匹克”号与“豪克”号相撞;航行中的水翼船。
神奇的升力教学设计

9.4神奇的升力教材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有:通过实验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一些现象。
上一章所学的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知识是流体在静止状态下的一些现象和规律,前面学生又学习了浮力,这里学习升力,既有利于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也便于学生比较两者的区别。
总之本节内容与浮力、液体的压强及大气压强有关,可使学生初步认识流体力学的一些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会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3、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4、通过分析推理探究飞机的升力是这样产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通过观察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一些神奇的现象,并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领略到科学的奥妙,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由于学生看不见气体的流动,所以,通过实验现象间接分析总结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对学生来讲比较困难。
教学准备:纸条、乒乓球、漏斗、塑料吸管、水、电吹风、机翼模型。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检查复习提问:什么叫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回答,集体点评。
三、探究新知1、引入新课播放飞机翱翔蓝天的图片。
师:使飞机飞上蓝天的力是浮力吗?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分析飞机静止在地面上和飞翔在天空的浮力情况。
)学生:不是浮力。
师:不是浮力,因为静止在地面和飞翔在蓝天浮力一样的,如果是浮力的话,飞机就不能静止在地面上,那么到底是什么神奇的力使飞机升空呢?下面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2、问题设计一〉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师:水、空气等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
流体运动时在流速不同的地方会出现一种神奇的特性,下面请同学们完成活动1 奇妙的实验。
学生完成活动1 奇妙的实验a倔强的纸片,b不听话的乒乓球,c简易喷雾器。
9.4神奇的升力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教案:9.4 神奇的升力学年:20232024学年年级:八年级科目:物理教材版本:沪粤版一、教学内容1. 升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升力的定义,即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升力的产生:讲解升力产生的原因,包括伯努利原理和流体动力学原理。
3. 升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升力在飞机、无人机、鸟类等生物身上的应用。
4. 实验探究:安排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升力的产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升力的概念,了解升力产生的原因及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升力产生的原因,如何用流体动力学原理解释升力。
2. 教学重点:升力的概念,升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纸飞机、水槽、吹风机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飞行物体,如飞机、无人机、鸟类等,思考它们能飞行的原因。
2. 概念讲解:介绍升力的定义,讲解升力产生的原因,包括伯努利原理和流体动力学原理。
3. 实验探究:安排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升力的产生。
实验步骤如下:a. 准备实验器材,将纸飞机放入水槽中。
b. 用吹风机对纸飞机吹气,观察纸飞机的状态。
c. 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升力的产生。
4. 例题讲解: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飞机的升力大小。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升力的问题,让学生当场解答。
七、板书设计1. 升力的概念2. 升力产生的原因:伯努利原理、流体动力学原理3. 升力在生活中的应用4. 实验探究:观察升力的产生八、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飞机的升力大小。
已知:飞机的翼面积为S,飞行速度为v,空气密度为ρ。
求:飞机的升力F。
2. 答案: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飞机的升力F等于翼面积S、飞行速度v和空气密度ρ的乘积,即F=ρSv。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4《神奇的升力》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4《神奇的升力》教学设计在设计本节课“神奇的升力”时,我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升力的概念,并探究其产生的原因。
我希望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升力,并理解其产生的原因。
2.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升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难点: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升力现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升力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一个有趣的升力现象视频(如纸飞机飞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升力吗?它是什么原因产生的?”二、探究升力的产生原因(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电脑,进行升力实验。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升力产生的原因。
三、应用升力知识(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升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每组选出一个生活中的升力现象,进行展示。
3. 学生互相提问,共同探讨升力的应用。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活动重难点:重点:升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难点: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升力现象。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掌握了升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但在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升力现象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拓展延伸:1. 邀请民航飞行员或飞机设计师,为学生讲解飞机升力的原理和设计。
2. 组织学生参观飞机制造厂,了解飞机升力在生产中的应用。
3. 开展“升力现象观察”活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记录升力现象。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

3.教师强调升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升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升力知识,观察并分析生活中至少三种不同的升力现象,如飞机、热气球、鸟类的飞行等,撰写一篇观察报告,要求详细描述现象,并解释其升力产生原理。
1.学生对升力概念的理解:由于升力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教师应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升力的直观认识。
2.学生对流体力学原理的掌握:流体力学原理较为复杂,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以及伯努利定理。
5.结合所学升力知识,思考并撰写一篇小论文,探讨未来飞行器设计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2.设计一个简单的飞行器模型,如纸飞机、小型的竹筏等,并运用升力知识对其设计进行优化,尝试提高其升空效果。要求学生记录设计过程、实验方法和结果,形成一份实验报告。
3.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升力的相关习题,巩固对升力概念、产生原理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种飞行器,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资料,分析其升力设计和优化的历程,制作成PPT并进行课堂分享,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资料整理能力。
5.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形象地展示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伯努利定理。
6.创设情境,如设计一个飞行器模型,让学生运用升力知识进行优化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7.加强课堂小结,通过提问、练习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9.4神奇的升力学案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9.4神奇的升力学案一、教学内容1. 升力的概念:介绍升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机翼的形状:分析机翼形状对升力的影响,以图片和实物为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机翼的设计原理。
3.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讲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4. 升力公式:介绍升力公式及其应用,让学生掌握计算升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知道机翼设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数据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3. 引导学生运用升力公式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升力公式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升力的概念、机翼设计原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机翼模型、风扇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飞机起飞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飞机产生的升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升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及机翼设计的重要性。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结论。
4. 应用:讲解升力公式及其应用,让学生进行实例计算。
5.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升力的概念2. 机翼的形状与升力3.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4. 升力公式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机翼产生的升力。
已知条件:机翼面积S=2平方米,流体密度ρ=1.2千克/立方米,流速v=30米/秒。
求:升力F。
2. 答案:F = 0.5 ρ S v^2 = 0.5 1.2 2 30^2 = 108牛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升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掌握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4.神奇的升力_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4. 神奇的升力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四节“神奇的升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飞机的升力产生的原因、机翼的设计以及升力在飞行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飞机的机翼形状和空气流动关系,掌握升力产生的原因。
2. 掌握流线型物体和空气阻力的概念,了解减小空气阻力的方法。
3. 了解飞机的各种飞行状态,如起飞、降落、巡航等,并掌握其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飞机的升力产生原因,掌握流线型物体和空气阻力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2. 通过观察模型飞机的飞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3. 通过对飞机升力原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飞机的升力产生原因,流线型物体和空气阻力的概念。
难点:飞机各种飞行状态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模型飞机、风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展示一段飞机飞行的视频,让学生观察飞机飞行时机翼的形状和空气流动情况,引导学生思考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2. 知识讲解:(1) 讲解飞机的机翼形状和空气流动关系,阐述升力产生的原因。
(2) 介绍流线型物体和空气阻力的概念,解释减小空气阻力的方法。
(3) 讲解飞机的各种飞行状态,如起飞、降落、巡航等,以及其原理。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飞机升力问题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关于飞机升力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飞机升力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飞机升力产生原因、流线型物体、空气阻力、飞机飞行状态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2. 简述流线型物体和空气阻力的概念。
3. 描述飞机的各种飞行状态,并解释其原理。
(新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4神奇的升力教学设计

1.采用导入式教学法,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升力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利用实验、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分享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实践操作,实验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机翼模型实验,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观察、记录升力的变化。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不同形状机翼产生的升力大小,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4.小组讨论,交流分享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升力与流体压强、流速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对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5.总结提升,拓展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升力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同时,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升力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分析不同形状机翼产生的升力大小,讲解影响升力的因素,如机翼的迎角、形状、面积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升力现象,探讨升力与流体压强、流速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4 神奇的升力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太白第一中学胡晓菲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2、了解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法、探究实验法等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通过分析推理法探究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流速与压强关系”这一自然规律的应用兴趣,引发他们好奇的心理和创造的愿望;
2、了解科学历史,加深人文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三、教学设备
【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展示台、升降台、多媒体课件等。
【仪器材料】硬纸、塑料吸管、烧杯、玻璃杯、水、漏斗、乒乓球、纸条、裁纸刀等。
四、主要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启发式
五、主要教学过程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新课引入[情景激趣][小游戏引入] 取一只饮水玻璃杯,将一个兵乓
球放入玻璃杯内。
不用手,也不借助任何其他器
具和物体,在不损坏玻璃杯的情况下,看谁能将
乒乓球取出。
[教师提示并演示]在乒乓球的上方用力吹一口
气,出乎学生的意料,乒乓球从玻璃杯底部快速
地“跳”了出来。
[提出问题] 为什么在乒乓球上方吹气,乒乓球
就会往上方运动?是不是空气流动后压强会发
生变化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展示课题]9.4 神奇的升力
[尝试] 学生自告奋勇地上前来
尝试,经过多次尝试均未成功。
[观察思考]
[实验] 请学生上台来演示感
受,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
趣,产生好奇心。
[思考讨论]
方法:如图
做法:从水平管口向里吹气
现象:水往高处流,并从管子弯折处的洞口呈雾状喷出。
[PPT展示]Flash动画演示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教师引导]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引导。
[教师引导并提问]运用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尝试解释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引导归纳]以活动1(a)为例,引导学生解释现象。
[动手制作]看哪一组同学制作的
喷雾器效果最好。
[交流]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现象。
[观察思考]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思考回答] 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思考回答]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学生尝试回答,对活动1、2、3的现象进行解释。
(二)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启发引入]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莱特兄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PPT展示]一架大型客机
[引导提问] 飞机为什么能上天?
猜想:1.可能是受空气的浮力作用;
2.飞机滑行到一定的速度时才会腾飞,可见,使飞机升空的力一定与飞机的运动有关。
[PPT视频演示]机翼模型的上升(探究活动:认识升力)[观察]引导学生关注与思考。
[学生猜想]
[学生观看]通过观看视频:机翼模型的演示实验,认识升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分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
[讨论]机翼模型上升的原因。
[PPT播放] 机翼上下方流速不同的演示视频。
[引导提问]1、在相同时间内,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与下方的是否相等? 2、机翼上方气流的速度与下方气流的速度是否相同?
[Flash动画演示]分析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引导提问]机翼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PPT展示] 鸟儿的翅膀
[引导提问]鸟儿飞行时,靠的是浮力还是升力?
[PPT展示]
[提出问题]你知道跑车尾部安装的气流偏导器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得出结论:机翼模型获得了升力。
[观看思考]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机翼上下方的流速不同。
[分组讨论]通过思考讨论,使学生更客观地理解机翼上下方流速的不同。
[观看思考]机翼的特点:上凸下平,呈流线型。
[结论]气流在机翼上下表面由于流速不同产生压强差,从而形成向上的升力。
[观察思考]鸟的翅膀的特点:上凸下平,呈流线型。
[分组讨论]鸟儿飞行时依靠的是升力,飞机的机翼是模仿鸟的翅膀设计出来的。
[观察思考]
[分组讨论]跑车的尾翼是上平下凸的,称之为气流偏导器。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作用在气流偏导器上的压强越大,车子的稳定性越好。
(三)生活中关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事例[PPT]
(1)两船并行——不靠近;(2)火车站台——安全线。
(3)汽车疾驶——叶随迁;学生交流、解释、然后朗读,加深印象,体验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
六、板书设计
9.4 神奇的升力
一、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水与空气等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
2、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二、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三、生活中关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事例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