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生物等效性研究报告主体
生物等效性试验方法及规程

生物等效性试验方法及规程生物等效性主要包括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仿制药的研究开发与临床药品应用的替换,其基本要求都是不同制剂间具有生物等效性。
所以,生物等效性试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对于试验方法,很多都不知道,下面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吧生物等效性试验方法一般包括体内和体外两种方法,下面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1.药代动力学法:测量生物样本如全血,血浆,血清,或其他生物样本中药物的活性成份,或其代谢产物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体外法:此种方法具有已确立好的体内外相关关系,可用于预测人体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数据.2.人体体内法:测量尿样样本中药物的活性成份,或其代谢产物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3.药效法:测量药物的活性成份,或其代谢产物的即时药效与时间的关系。
4.临床试验法:通过设计良好的临床比较试验以综合的疗效终点指标来确立生物等效性。
5.体外方法通常为体外溶出度测定法:能够确保体内生物利用度。
6.FDA认可的任何其它用于测量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方法。
以上是我为大家介绍的一些方法,现在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实验前应准备那些:1.材料1.1药政部门同意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批文,同一批号的药检部门的检验报告书。
1.2同类制剂的临床文献,应有疗效分析,不良反应及药代动力学的内容。
1.3受试药的临床前药理和毒理试验的报告及生物等效性试验的计划。
1.4受试药制剂及少量纯品(供作标准曲线用),参比药制剂。
2.受试者为了减少个体误差并保障受试者的安全,应注意以下几点:2.1选男性青年:年龄相差不超过10岁。
身长以160一180cm为宜。
体重应在标准体重土10%范围内。
我国标准体重可按下式估算:标准体重kg二0.7火(身高cm一8的。
特殊药物可选用妇女、儿童、肿瘤病人,不受上述限制。
2.2受试前检查:心电图、血压、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应正常,记录既往病史和既往用药史。
注意过敏体质及有药物过敏史者切勿入选。
受试2wk前未用其他药物。
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试行)

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试行)生物制品是指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起始原材料,用生物学技术制成,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人类疾病的制剂,如疫苗、血液制品、生物技术药物、微生态制剂、免疫调节剂、诊断制品等。
为便于生物制品注册申报和管理,将生物制品分为预防性生物制品和治疗性生物制品两类。
预防用生物制品是指用于传染病或其他疾病预防的细菌性疫苗、病毒性疫苗、类毒素等人用生物制品。
治疗用生物制品是指采用不同表达系统的工程细胞(如细菌、酵母、昆虫、植物和哺乳动物细胞)所制备的蛋白质、多肽及其衍生物,包括细胞因子、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因子、重组血浆因子、生长因子、融合蛋白、酶、受体、激素和单克隆抗体等;也包括从人或者动物组织提取的单组分的内源性蛋白;以及基因治疗产品、变态反应原制品、由人或动物的组织或者体液提取或者通过发酵制备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组份制品、微生态制品等生物制品。
申请人欲将细胞治疗类产品按药品进行注册上市的,可按治疗用生物制品相应类别要求进行申报。
按照药品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包括用于血源筛查的体外诊断试剂和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体外诊断试剂。
申请人欲将细胞治疗类产品按药品进行注册上市的,可按治疗用生物制品相应类别要求进行申报。
对于治疗用疫苗产品,申请人可根据产品主要用途自行选择按预防用或治疗用生物制品进行申报。
审评部门将依据申请人的申请,按照相应类别的技术要求进行技术审评。
第一部分预防用生物制品一、注册分类按照产品成熟度不同,将治疗用生物制品分为以下五个类别:1类:新型疫苗:指境内外均未上市的创新疫苗。
在境内外已上市制品基础上制备的新的结合疫苗或者联合疫苗,与境内外已上市疫苗对应的抗原群或者型别不同的疫苗,境内外已上市疫苗保护性抗原谱不同的重组疫苗,更换其他未经批准使用过的表达体系或者细胞基质生产的疫苗,DNA疫苗,应当按照注册分类1类申报。
2类:改良型疫苗:指对境内已上市疫苗产品进行改良创新,使新产品具有重大技术进步和/或具有显著临床优势,或者对制品的安全性、质量控制方面有显著改进的疫苗。
国家开放大学《药事管理与法规》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药事管理与法规》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一、单选题(15题,每题4分,共60分)1.我国《药品管理法》中的药品特指()。
A.以上都包括B.农药C.人用药品D.兽用药2.()是《药品管理法》最根本的目的。
A.加强药品管理B.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C.保障人体用药安全D.保证药品质量3.从药品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角度分类,我们将药品分为()。
A.处方药与非处方药B.新药、仿制药、进口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C.中药和民族药D.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储备药品、特殊管理药品等4.()负责制定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监管制度,负责对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的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进行监督管理。
A.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B.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D.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5.()是指因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
A.行政补偿B.行政赔偿C.行政复议D.行政诉讼6.以下关于非处方药给的管理要求描述有误的是()。
A.非处方药的包装必须印有国家指定的非处方药专有标识B.非处方药的标签和说明书必须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用语要科学、易懂,便于消费者自行判断、选择和使用C.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图案分为绿色和红色,绿色专有标识用于甲类非处方药品,红色专有标识用于乙类非处方药品和用作指南性标志D.非处方药可以在大众媒介上进行广告宣传,但广告内容必须经过审查、批准,不能任意夸大或篡改,以正确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地进行自我药疗7.新药是指()。
A.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药品B.未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C.未在中国境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D.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药品8.甲类非处方药,标识为()。
A.红底白字B.绿底白字C.白底红字D.白底绿字9.药事管理的概念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去理解,微观上,()。
A.是指与药品的安全、有效有关的药品研发、生产、流通、营销、使用、监管等活动。
生物等效性试验总结报告撰写模板

CSR模板说明:CSR模板按照CFDA关于BE研究总结报告CTD格式要求撰写。
字体:中文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摘要字号及段落设置:5号,1.5倍行距正文字号及段落设置:小四,1.5倍行距表格根据需要不小于5号字。
撰写指导说明或需要调整的建议文本以宋体,斜体,蓝色字体标注。
16.1(5.2)临床试验项目汇总表2试验报告版本:XXX 试验报告日期:XXX16.2(5.3) [产品名称]生物等效性试验报告标题:XXX生物等效性试验研究编号:药物名称、规格:申请人:申请人地址、联系方式:合同研究组织:合同研究组织地址:合同研究组织联系方式:汇总报告撰写人:“16.2(5.3)”项下空腹和餐后生物等效性试验部分,应以下级目录形式分别提交(如“16.2.1(5.3.1.2.1)空腹生物等效性试验”;“16.2.1(5.3.1.2.2)餐后生物等效性试验”)。
共用内容集中填写于首个试验项目中,其余项目的相同内容可以参见首个试验报告的相应位置,但需注明引用的报告编号和标题号。
1.标题页报告版本修订历史、日期及修订内容:正文1 [产品名称]生物等效性试验报告1.1 研究质量声明-申办方我方遵循现行的ICH GCP、CFDA GCP、《赫尔辛基宣言》等法规及指导原则及试验方案中关于申办者义务和责任要求,并对本试验的最终质量负责。
本报告所呈现之内容、数据和结果真实,忠于原始数据。
我方已审阅并同意此报告内容。
申办方签字1.2 研究质量声明-临床试验本报告所呈现之内容、数据和结果真实,忠于原始数据。
试验过程遵循CFDA 的相关指导原则以及[申办方名称]和/或[CRO名称,如北京博纳西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并符合CFDA GCP及相关指导原则和伦理要求。
本研究进行了试验过程中和试验后质控。
质量保证人员对试验进行了可实施性的稽查。
临床试验主要研究人员及质量保证人员签字1.3 研究质量声明-生物样本分析本报告所呈现之内容、数据和结果真实,忠于原始数据。
临床数据核查要点

2.4.3CRF中偏离和/或违背方案相关记录和处理与实际发生例数(门诊/住院病历)及总结报告一致;核实并记录漏填的例数。
2.4.4*CRF中发生的SAE处理和报告记录,与原始病历(住院病历、门诊/研究病历)、总结报告一致;核实并记录瞒填的例数。
4.其他
4.1*
出现下列情况,视为拒绝或逃避检查:
4.1.1拖延、限制、拒绝检查人员进入被检查场所或者区域的,或者限制检查时间的;
4.1.2无正当理由不提供或者规定时间内未提供与检查相关的文件、记录、票据、凭证、电子数据等材料的;
4.1.3以声称相关人员不在,故意停止经营等方式欺骗、误导、逃避检查的;
5.1.2*遵循《药物I期临床试验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2011年12月2日以后的试验项目须开启源计算机(采集原始数据的计算机)和工作站的稽查系统。
5.2
生物样本检测实验过程记录的真实完整性:
5.2.1生物样本检测实验须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包括实验单位、人员、日期、条件及实验结果等);核实记录的完整和原始性。
5.4.3*核查未知样本、方法学验证样本及随行标准曲线、QC样本的图谱,并在源计算机溯源,核对其与工作站电子图谱的一致性;记录检查数量以及不一致和不可溯源的数量。
5.4.4*核查未知样本、随行标曲、QC样本图谱其进样/采集时间与文件编码顺序、试验时间顺序的对应一致性;追踪和记录所有不一致的数据。
5.4.5*纸质图谱数据与总结报告一致性,记录不一致数量。
1.4
申办者/合同研究组织(CRO)按照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原则、方案及合同承担相应职责的文件和记录(如合同或方案中规定的项目质量管理责任及监查、稽查相关记录等)。
生物等效性研究及其评价方法

生物等效性研究及其评价方法生物等效性试验是指用生物利用度研究的方法,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指标,比较同一种药物的相同或者不同剂型的制剂,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其活性成分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的人体试验。
生物等效性实验在新药开发和新药评价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可比较已开发上市药物的新剂型与原剂型是否生物等效,对仿制药物与创新药物是否具有同等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受试药品与参比药品药动学参数的等同性等。
其研究的目标,是证实等量同种药物的两种制剂生物利用度完全相同,最终使得在替换使用相关的两种制剂时,具有相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当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国内外普遍采用双处理、两周期随机交叉实验设计的方法,即以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峰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为参数,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双单侧t-检验和计算90%可信区间来评价药物的生物等效性。
但随着不断实践,发现沿用多年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存在着许多问题,直接影响着对结果的判断。
因此,目前不少学者对此提出了改革的新观点。
■新的生物等效性参数生物等效性参数研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许多研究者都在探索更合适的评价生物等效性的参数。
在生物等效性评价过程中,人们普遍认为,用auc代表药物吸收的程度,不仅适用于单剂量和多剂量研究,而且适用于速释和控释制剂。
但对选择用于反映吸收速度的药动学参数,则存在较多争议。
在多数国家药政管理部门的指南中,仍将cmax和tmax 作为反映吸收速度的考核指标。
美国basson认为,cmax测定的是药物的最终吸收,而tmax能够反映药物的吸收速度,因此他提出在预计的吸收相内以等时间间隔采点来确定tmax,使其构成一个计数过程,这就为比较两种或多种处方的吸收速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他还建议将cmax的作用限制为考察“突释效应”,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
考虑到不同药物体内过程的复杂性及缓控释制剂的吸收代谢特性,俞凤池教授和吴畏硕士认为,在评价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时,除考察auc、cmax和tmax之外,还应考虑半衰期(t1/2)、最小滞留时间(mrt)等其他药动学参数。
生物等效性研究.ppt

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
xxx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19-8-13
谢谢观赏
每周期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第0.5、1、1.5、2、 3、4、6、8、10、12、16、24小时采集静脉血测 定血浆中A的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判定 两种制剂是否生物等效。
2019-8-13
谢谢观赏
34
入选标准
年龄在18~40周岁之间健康男性, 且同一批入 组受试者年龄相差不超过10岁;
落记录及原因; (7)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结果分析以及讨论; (8)参考文献。
2019-8-13
谢谢观赏
30
主要参考文献
化学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 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二○○五年三月)
2019-8-13
谢谢观赏
31
举例:A片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XXX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与YYY制药有限公司 生产A片剂的开放、随机、交叉研究
2019-8-13
谢谢观赏
16
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的设计
如何确定给药剂量?
给药剂量一般应与临床单次用药剂量一致,不 得超过临床推荐的单次最大剂量或已经证明的 安全剂量。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一般应服用相等剂量。
需要使用不相等剂量时,应说明理由并提供所 用剂量范围内的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依据,结 果可以剂量校正方式计算生物利用度。
1
生物等效性(BE)的概念
生物等效性试验是指用生物利用度研究的方法, 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指标,比较同一种药物的相同或 者不同剂型的制剂,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其活性成 分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的人体试验。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核查指导原则

附件 3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核查指导原则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国办发〔2016〕8号),进一步规范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以下简称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核查要求,保证药品检查质量,制定本指导原则。
一、目的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核查的主要目的是对生物等效性试验和临床有效性试验等临床研究数据开展核查,确认其真实性、规范性和完整性。
二、组织(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核查的统筹和监督管理。
(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以下简称核查中心)负责指导全国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工作,负责组织对国内仿制药品的临床试验数据进行抽查;负责组织对进口仿制药品的国内临床试验数据进行核查;负责组织对进口仿制药品的国外临床试验数据进行抽查;负责对一致性评价办公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在技术评审过程中发现的临床试验数据问题开展有因核查。
(三)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所受理的国内仿制药品的临床试验数据进行核查。
三、程序(一)国内仿制药品1.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一致性评价资料和补充申请资料进行接收、受理和形式审查。
一般在形式审查后30日内组织临床试验数据核查。
2.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结合申请人提交的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核查申报表》(附1)制定核查方案,选派核查组。
核查组一般由2~4名核查员组成,核查组按照核查方案开展核查,并完成《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现场核查发现问题》(附2)、《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现场核查报告》(附3)。
3.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现场核查报告》进行审核。
4.核查中心依据各省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现场核查进展情况,定期制定抽查计划,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1.空腹生物等效性研究报告主体文件1.0标题页试验编号试验标题受试制剂;参比制剂:报告版本及制定日期:研究方案版本及制定日期:1.1研究质量声明研究过程声明如下事项:-报告内容真实,忠于原始数据-试验过程符合方案设计-试验过程符合伦理要求-试验过程遵照GCP原则-样品检测过程严格执行SOP,符合GLP要求各阶段主要研究人员签字:质控声明如下:-本研究进行了试验过程中(包括给药过程是否符合随机表顺序)和试验后质控-研究过程完全符合方案要求和SOP-报告内容准确真实地描述了试验方法、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各阶段质控人员签字:--要求各阶段均有质控人员签字,例如临床试验阶段、样品检测阶段、数据分析阶段、报告撰写阶段等。
2.0摘要3.0目录1.0标题页 (2)2.0摘要 (5)3.0目录 (7)4.0缩略语对照表 (8)5.0伦理审批 (8)6.0研究人员及研究单位 (9)7.0背景介绍 (10)8.0研究目的 (10)9.0临床研究过程 (10)10.0受试者 (15)11.0药代数据及统计分析 (16)12.0安全性评价 (19)13.0讨论及结论 (21)14.0图表 (22)15.0备案情况列表 (22)16.0附件 (22)4.0缩略语对照表5.0伦理审批5.1 独立伦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名称:-说明递交伦理委员会讨论审批的文件名称、版本号、版本日期、递交时间和批准时间(例如方案、知情同意书样本等)-注明伦理委员会批件及组成成员文件的标题号(例如:附件16-1-3)5.2 伦理审批过程-声明本研究的伦理审批过程是否符合ICH GCP、赫尔辛基宣言及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5.3 受试者知情同意-声明试验开始前,研究者是否进行了受试者教育,所有受试者是否了解了试验过程和风险,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提交所有受试者已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复印件(附件16-3-4)6.0研究人员及研究单位-提交方案设计、研究协调、稽查、临床监查、样品分析、药代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报告撰写、质控等各项职责负责人的信息研究人员信息表-提交表中所列人员的简历(附件16-1-4)-提交主要研究者的签字样章(附件16-1-5)各研究单位的职责7.0背景介绍-简要描述该项生物等效性试验的背景、研究概况、以及与其他相关研究的相互关系。
-须按时间顺序提交所进行的历次生物等效性试验的简要描述。
8.0研究目的-简述本项生物等效性试验的研究目的。
9.0临床研究过程9.1研究概况-概括描述试验目的、试验设计、随机方法、随机表、受试者入选条件、筛查指标、受试者试验前教育内容与要求、试验过程、清洗期、试验后安全性评价指标及结果。
9.2 试验设计依据-概括说明各项指标的设计依据9.3 受试者选择9.3.1 受试者入选情况9.3.2 受试者排除情况9.3.3 受试者剔除情况-记录剔除/退出原因,详见附件16-2-19.4 试验过程9.4.1 给药-描述受试者自入住试验中心至完成临床采样过程(详细给药时间和给药顺序详见9.4.5)-记录方案执行情况,包括受试者退出试验的情况9.4.2 试验制剂信息-受试制剂:剂型、规格、生产厂家、批号、含量、生产日期、有效期、给药方法等-参比制剂:剂型、规格、生产厂家、批号、含量、生产日期、有效期、给药方法等-提供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质检报告9.4.2.1 试验制剂接收、发放和保管-说明试验制剂保存的温度、湿度、光线等储存条件-说明药物发放情况-说明试验后试验制剂的保存情况9.4.3 受试者给药方法-描述受试者随机化方法,及每组给药顺序9.4.4 研究给药剂量-概括说明给药剂量及确定的依据9.4.5 每位受试者给药时间-说明受试者服药的依从性,以及是否有脱落情况9.4.6 设盲-说明受试者服药信息是否对临床试验人员和检测人员设盲9.4.7 试验前和试验过程中的其他治疗药物-说明受试者在试验前和试验过程中是否有同期使用的其他治疗药物9.4.8 服药依从性-说明是否检查受试者受试者的服药依从性及检查结果。
9.5 药代参数和安全性评价指标9.5.1 用于评价的药代参数和安全性评价指标-说明试验中评价的药代参数和安全性指标-报告试验的流程图9.5.2 样品采集与储存-说明生物样品的种类、来源-说明样品采集拟采用样品管的抗凝剂-说明样品管的标识字样(包括备份样品)-说明样品储存方法9.5.3 主要药代参数-说明试验评价的主要药代参数9.5.4 药物浓度检测-说明样品采集时间点设置、采集样品量等信息-说明样品采集后的预处理方法和运输、保存条件-说明受试者样本储存(自取样至进行分析测试)的最长时间,以及样本制备提取后的储存条件和最长时间。
说明储存过程是否符合方法学验证中样本稳定性的条件。
-简述样品的分析方法、线性范围、最低定量限、以及未知样品测定过程中的质控情况-完整的分析方法的操作流程、方法学验证和样品分析报告及图谱详见附件16.5。
9.6 质量保证-说明如何进行试验过程及试验后的质控工作-说明临床试验过程的质控时间、内容和结果-说明样品检测过程的质控时间、内容和结果-说明数据转移、计算和报告过程的质控时间、内容和结果9.7 统计方法及样本量确定9.7.1 数据统计分析-简要说明采用的药代参数计算的软件及版本、药代参数及计算方法-说明统计分析软件及版本、参与统计分析的参数及统计方法、生物等效性计算过程及判断标准9.7.2 样本量的确定-说明试验的样本量及相应的试验把握度-说明最终入选的受试者数量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指标9.8 试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说明试验过程中是否出现计划外的异常情况。
10.0受试者10.1 受试者试验过程-说明入选的受试者人口学特征-说明受试者是否试验前即了解试验过程和风险,以及知情同意书签署情况10.2 特殊情况说明10.2.1 样品采集10.2.2 其他特殊情况-简要说明其他不符合方案的情况,详细情况见16-2-2。
11.0药代数据及统计分析11.1 数据结构-说明完成各阶段试验及样品检测的受试者/样品数量。
11.2 人口学及其他基线值-简要说明入选的受试者人口学特征,详见附表16-2-4-简述受试者入组前筛查项目和结果-简述受试者入组前滥用药物筛查项目和结果11.3 用药依从性-简述核查受试者用药依从性的方法和结果11.4 受试者个体药代研究数据和表格11.4.1 药代和统计分析11.4.1.1 生物样品浓度-简述入组情况和样品采集情况-简述受试者脱落情况-简述受试者个体血药浓度用于药代参数计算的情况。
药代参数及统计详见表16-2-5。
11.4.1.2 药代参数-简述使用的药代软件及版本11.4.1.3 药代参数的统计分析-说明药代参数统计分析所用软件及版本-说明数据转换、计算过程药代参数统计表各因素的显著性统计表11.4.2 统计分析异常情况-说明原始试验数据在取值、转移、统计计算中是否存在特殊处理的情况11.4.2.1 协变量11.4.2.2 缺失值及处理方法11.4.2.3 中期分析及数据监察11.4.2.4 多中心研究的相关情况11.4.3 受试者个体浓度数据-列表汇总个体浓度数据及统计结果,详见附件16-2-5。
11.4.4 药效评价11.4.5 药物相互作用和疾病影响因素分析11.4.6 患者疾病因素对数据分析的影响11.4.7 药代参数分析结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相比,是否符合生物等效性评价标准。
12.0安全性评价12.1 受试者参加试验总体情况-简要说明筛选、入组、脱落、完成试验的人数12.2 不良事件12.2.1 不良事件小结表12.2.2 不良事件详情12.2.3 不良事件分析-简述安全性评价内容和结果分析。
详见附件16-2-7 12.3 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12.3.1 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小结12.3.2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详细过程12.3.3 对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的分析12.4 临床实验室评价12.4.1 按受试者编号报告临床实验室检查异常值-临床实验室检查异常值结果详见附件16-2-812.4.2 实验室检测指标的评价-简述实验室检测指标的评价过程和评价标准12.5 与安全性评价相关的生命体征-说明安全性评价指标12.6 安全性评价结论-说明受试者权益和安全保障措施及实施情况-简要总结安全性评价的结果13.0讨论及结论13.1 讨论-对试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汇总分析13.2 结论13.2.1 安全性和耐受性13.2.2 吸收速度13.2.2.1 Cmax-总结Cmax相关试验结果,说明相关数据来源文件的标题编号。
13.2.2.2 Tmax-总结Tmax相关试验结果,说明相关数据来源文件的标题编号。
13.2.3 吸收程度13.2.3.1 AUC0-t-总结AUC0-t相关试验结果,说明相关数据来源文件的标题编号。
13.2.3.2 AUCinf-总结AUCinf相关试验结果,说明相关数据来源文件的标题编号。
14.0图表14.1 人口学信息汇总(附件16-2-4)14.2 药代数据汇总(附件16-2-5和16-2-6)14.3 安全性信息汇总(附件16-2-7,附件16.2.8)15.0备案情况列表-依照时间顺序提交备案情况说明,阐明历次试验较前次的变更内容。
16.0附件16-1 基本信息16-1-1研究方案及其修订16-1-2病例报告表(CRF)样表16-1-3伦理委员会批件16-1-4研究单位资质证明及研究人员信息列表16-1-5研究人员签名样式16-1-6患者编号列表(含入组时间信息)16-1-7随机研究方案16-1-8稽查/检查/现场核查报告(包括临床试验和样品检测部分)16-1-9数据统计方法及中期分析计划16-1-10实验室室间质评16-1-11基于该研究发表的文献16-2 受试者信息16-2-1中途退出的受试者情况列表16-2-2偏离方案的情况说明16-2-3未参与药动学数据分析的受试者列表16-2-4受试者人口学信息列表16-2-5 试验依从性及药物浓度数据16-2-6 受试者药时曲线16-2-7-不良事件列表16-2-8-受试者实验室体检结果列表16-3 原始数据、病例报告表及安全性数据16-3-1严重不良事件(SAE)详情16-3-2 受试者筛选记录16-3-3每位受试者的病例报告表(CRF)电子版(每个受试者提供一个完整的单独PDF文档格式的病例报告表)16-3-4 每位受试者知情同意书复印件16-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16-4-1格式化药代参数数据16-4-2格式化生物样品中药物浓度数据(含实际采血时间与计划时间偏差统计表)16-4-3数据代码定义的说明文件16-4-4 数据统计分析报告16-5 生物样品分析及方法学验证报告16-5-1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质检报告16-5-2样品测定操作流程16-5-3生物样品分析计划16-5-4方法学验证报告16-5-5生物样品分析报告16-5-6全部样品的进样序列表(依进样时间顺序)16-5-7图谱:要求提交方法学验证和生物样品分析100%图谱16-6 预试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