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剖宫产手术指征选择与剖宫产率的关系

剖宫产手术指征选择与剖宫产率的关系
摘 要 目的 : 剖 宫 产 术 选择 的 临床 指 征 进 行 分 析 , 讨 降低 剖 宫 产 率 的有 效 途 径 。 方 法 : 对 探 回顾 性 分 析 我 院 20 0 ~ 09—1 07— 1 2 0 2期间 实施剖宫产的病例 资料 。结果 : 单一剖宫产 6 2例 , 占剖宫产原 因 5 . l , 7 4 % 其他 因素剖 宫产 4 6例 , 2 5 % 比例 , 中, 占4 .9 其 骨盆异常 、 阻性 难产居 于第一位 , 梗 头盆不称位位 列 第二 。结论 : 严格控 制和 掌握 相 关 剖 宫 产 的 临床 指 标 , 以很 好 地 对 剖 宫 产 率 进 行控 制 。 可 关键词 剖宫产术; 临床 指征 ; 析 分
50 1
V 12 N . o. 1 04
Ae o p c d cn r s a e Me i i e
A r00 p 1 2
剖 宫产 手 术 指 征 选 择 与 剖 宫 产 率 的关 系
王 锦
( 贵州省贵 阳市云岩区第二人 民医院妇产科 , 贵州 贵 阳 5 00 ) 50 1
能经阴道分娩者 ; 重妊娠 合并症 、 发症 为抢救 孕产妇 严 并 及保证胎儿生命安全 , 才实行 手术 。实施严格 的剖宫产手 术指征 , 拟行剖 宫产 者必须 经两 位医生 检查后 方可 进行 , 其 中一位必须具有 主治 医师资格 , 由主治 医师签发手术 并 通知单 , 次 , 院实 行人 性化 的 产妇 管 理 , 其 我 除助 产 人员 外, 允许家属在 孕妇分 娩过 程 中全 程 陪伴 , 这样有 利于减 轻孕妇心理紧张 , 同时增强 自然分 娩信 心 , 能降低 剖宫产 的发生率。 高剖宫产率不仅 对产妇 、 庭和 社会 有影 响 , 不能 家 也 降低母婴并发症 的产生 , 而且 会带来 手术 风 险, 其死 亡 和 并发症是 自然分娩 的 2~ 4倍 。实践表明 , 将剖宫产率控 制 在 2 % 以下是 完全可能 的, 0 应从 以下几点着 手 : 选择合 ① 适的生育年龄 , 2 2 在 3— 8岁最佳 , 于 3 对 5岁 以上 的高龄产 妇应系统管理 ; ②定 期产 前检查 , 筛选高 危妊娠 , 积极治疗 妊 娠 合并 症 及 并 发 症 , 胎 位 异 常 者 应 予 以 及 早 纠 正 , 对 孕 晚期广泛宣传 阴道分娩之利 与剖宫产手术 之弊 ; 孕妇营 ③ 养要适度 , 适量运动 , 防止母体及 胎儿体 重过重 , 避免巨大 胎儿发生 , 使胎儿体重 控制30 0—32 0g④ 孕 晚期 注意 0 0 ; 个人卫生 , 避免性生活及 增加腹压 运动 , 防止胎膜早破 , 有 助于阴道正常分娩 ; ⑤妊 娠达足月 , 孕周延期 1周 以上 者 , 经超声波诊断确诊胎儿胎盘 成熟 予 以适 当促 宫颈成熟 , 诱 发其临产 , 适时终止妊娠 , 降低过 期妊娠发生 率 ; 临产初 ⑥ 期应 消除孕产 妇 的心 理 紧张情 绪 , 强分 娩信心 , 中要 增 产 严密监护, 出现异常情况 , 应及 时正确处理 ; ⑦提 高产 科的 诊断 、 助产和处理难产 的水 平 , 高试产质量 , 助于效降 提 有 低 剖 宫产 率 。 总之 , 面对妇产科学这样 一门高风 险而又具有 重要意 义的行业 , 作为产科 工作 者除 了具备 精湛 的技术 之外 , 还 应有高 度 的责任 心 和优 良作 风, 力构 建 和谐 的医 患关 努 系 , 产 妇 的 临产 提 供 良好 的 医 疗 环 境 和 心 灵 环 境 。 因 为 为 孕产妇 和新生儿 的安危 关系 到每个 家庭 的幸福 和社会 的 和谐 , 消除不 良因素 的影响是控 制和降低 剖宫产率 的关键 所在 , 也是 产科工作者 的一项职责。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临床分析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临床分析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及指征的变化,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方法对我院2006年-2010年间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发生变化。

结论社会因素是引起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开展产前教育,加强孕期保健,提高助产术,严格剖宫产指征,可以适当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剖宫产;剖宫产指征;社会因素剖宫产是孕妇难产时一种急救手术。

随着麻醉技术、外科手术和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安全性已经大大提高,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孕妇及家庭的首先选择。

国内近10年剖宫产率显著提高,有些城市甚至高达70%左右[1]。

目前剖宫产术中术后及远期并发症已经引起医学界的关注,降低剖宫产率已成为产科医生和社会的共识。

希望通过分析近5年来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现将2006年-2010年在我院分娩的3482例中1193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6年-2010年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妇共3482例。

其中初产妇2206例,经产妇.1276例,孕周35-43周;年龄最小19岁,最大42岁。

剖宫产1193例。

1.2 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比5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

本资料仅统计第一指征①胎儿因素:包括胎儿窘迫、胎位异常、多胎、脐带绕颈、巨大儿等;②头盆因素:骨盆狭窄、相对头盆不称;③社会因素:无任何手术指征。

④母亲因素:包括妊娠并发症及各种合并症,如妊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盆腔肿瘤等。

⑤其他因素:宫缩乏力、异常分娩史、软产道畸形等。

2 结果2.1 2006-2010年剖宫产率的变化,见表1。

表1 剖宫产率变化年度分娩总数(例)剖宫产数(例)剖宫产率(%)2006年 782 191 24.422007年 746 202 27.082008年 698 234 33.522009年 654 268 40.982010年 602 298 49.502.2 剖宫产指征变化,见表2。

影响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因素探析

影响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因素探析
1资 料 与方 法 1 . 1一 般 资 料
不 良影 响 , 决 绝 进 一步 的顺 产操 作 ; 产 妇 在 生 产 过 程 中 存 在 羊 水 早 破等潜在性危 险, 所 以产 妇 拒 绝 试 产 ; 部 分 孕 妇 存 在 特 殊 性 情
本 次 进行 研究 的对 象 为我院 在2 0 0 7 —2 O l 1 年 期 间 收 治 住 况 , 例 如 试 管 婴儿 、 独苗, 所 以均 选 择 剖 宫 产 分娩 方 式 。 同 时 在 对 所 以很 多 院治 疗 的剖宫 产产妇 , 5 年 期 间 我 院 产 科 一 共 接 受 产 科 分 娩 患 产 妇 进 行 阴道 分 娩 的 过 程 中经 常 会 出现 一 些 意 外 状 况 , 者1 0 9 3 4 例, ; 调 查 发 现 这 些 产 妇 的年 龄 均 在 2 2 ~ 4 3 岁之 间 , 平 均 产 科 医 师 为了避 免可 能 出现 的 医 疗 纠 纷 情 况 , 开始 倾 向 于 选 择 剖 年龄 为 ( 2 8 . 6 7 ± 5 . 4 5) 岁; 产 妇 的 孕 周 均 超 过 了3 5 N, 平 均 孕 周 为 宫 产。 由此 来 看 剖 宫 产 术 的 选 择 发 挥 的 作 用 是 值 得 肯 定 的 , 但 是 ( 3 8 . 9 8 ± 3 . 5 6 ) 周; 产妇 中包 含 经 产 妇 7 8 9 8 例、 初 产妇 为9 0 3 6 例。
l v l E uJ _ L 一 _ 、 LL
■■—■—●—●—— ———■■■_
u H
I u H Y
L — J _ NL
孚: 1 笠与 亚
—■ ——■■—■—●■————●●■ ■■■—●■—■— ——●——■—●■■—●●●■■ —■■—●■■■■ —● I

影响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因素的临床分析

影响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因素的临床分析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 比较 .
内 固定 组肺部 感染 3例 ( 用 应
抗生素后感染控制) 骶 骨处皮肤 缺损 1例 , , 尿路 感染 3例 。
有 1 D S术后 发 生 髋 内翻 下 肢 缩 短 畸 形 ; 体 置 换 组 无肺 例 H 假 部 感染 病 例 , 明 显 并 发症 发 生 。 无
3 讨 论
患侧髋关节功能恢复快 , 以采用骨水 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 所 术治疗效果是较好 减少松动 , 降低骨折 的失败风 险, 年龄 6 5 7 5岁之 间 , 康状 况 良好 , 健 宜行 人工全髋 关节置换术 口 。 ]
3 1 临床特点 .
骨质疏松性骨折有如下特点 : 1 绝大 多数 ()
松而减弱内固定 物的支 持性 , 故成功率 明显 降低 , 股骨粗 隆 问骨折内固定失败易发生髋 内翻及肢体缩短 畸形 , 常会导 通 致严重功能障碍和疼痛 。 3 3 疗效评价 对于 高龄骨质疏 松患者 , . 依靠内 固定达到
2 3 两组术后情况 比较 .
假体 置换术组 患者 术后平均 2 d
1 王秋根 , 陆晴友. 骨质疏松性骨折 的外科 治疗 进展[ ] 中华骨科 J.
杂 志 ,04,4 1):7 2 0 2 ( 1 6 8—62 8.
骨折 , 有一定的抗旋 转移位 和滑动加 压作 用 , 利于骨 折愈 有
合 ,H D S内固定成功的患者 骨质疏松 状态 不如失败 者 明显 , 股骨近端髓 内钉负重力臂 较短 , 内钉贴近 中轴线 ; 髓 重建 钉 有附加旋 转螺钉 , 近端 2枚螺钉 平行进人 股骨 颈 , 具有抗 拉 力、 滑动和 防旋转三重功能 , 目前 应用 日益增多 … , 适用 于股 骨转子 间稳 定型骨折 , 反转子 间及 转子下 骨折 , 上述 2种 内 固定能否满意与术 中能否达到解 剖学复位密切 有关 , 术后负 重时问取决于骨折类型骨质量、 固定 的质量 和老年人体能恢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因素的分析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因素的分析

关键词
0 .5 70 8
剖 宫产 率
指 征 变化 因 素
di1 . 9 9 j i n 10 o : 0 3 6 / . s . 0 7—6 4 . 0 9 s 1x 20 .
剖宫产 而发生死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后对脐绕颈的病 故 例 大多选择 剖宫产。20 0 4年后社会 因素 进入前 四位 , 胎儿窘 迫一直位于剖宫产指 征的首位 , 5年 来 亦 没有 明显 下 降 的趋
因素;0 4年各指 征 中位 于前 4位顺 位 20 的为 : 胎儿窘迫 、 头位 难产 、 脐带 绕颈 、 社 会 因素 ;0 5年各 指 征 中位 于前 4位 顺 20 位 的为 : 胎儿窘迫 、 位难产 、 带绕颈 、 头 脐 高龄产妇 、 社会因素。 20 0 3年脐带绕颈跃居前 4位排列 第 2 20 20 ,0 2~ 0 3年脐绕 颈 的剖 宫产 比率 明 显升高 , 仔细翻阅病 例 , 发现于 20 0 2年有 2例脐带绕颈的新 生儿死亡 病例 , 均发生
剖 宫产 率 及剖 宫产 指征 变化 因素 的分 析
贺 秀芬 殷 毓 琪
20 年各 指征中位于前 4位顺 位的 01 为: 胎儿窘迫 、 位难 产、 位 、 头 臀 妊娠合 并 症;0 2 2年各 指征 中位 于前 4位顺 位 的 0 为: 胎儿窘迫 、 贵儿 、 珍 头位 难产 、 妊娠 合 并症;0 3年各指 征 中位 于前 4位顺 位 20
化不大 , 以上 变化 因素分析 , 从 存在 主观 因素的指征 的病例数在逐年增加 , 这主要 有以下几 方面的因素 : 自2 ① O世纪 9 O年 代以色列 sk术式的广泛开展 , t r 剖宫产技 术简单 化 , 掌握此术式的医务人员 队伍扩 大, 以及手术时间短 , 出血少 , 医学美容缝

剖宫产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剖宫产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社 会 、 生行 政 部 门、 院 和 产 妇 及 其 家 卫 医
男 女 出生 比率 及 产妇 年 龄情 况 : 年 近 来男孩的 出生 比率 略高 于女孩。产妇 的
般资 料 :0 6—2 1 20 0 0年对 住 院分
年龄分布在 1 4 6~ 7岁 , 通过数 据分 析发 现, 产妇年龄 大多集 中在 1 8~2 1岁和 3 3
ca f t sa m jrat ehg e i a o r a a c rnt i e— l cr e of oi h h
s r a s c in ae n h sa e,wi t a e n e to rt i t e tt t he h wo k o o i t te he lh a h rte ho p — r fs cey,h at uto is, s i i
般 资料 :0 6~2 1 20 0 0年 分 娩总 数 共43 16例 , 中行 剖宫 产 32 其 0 8例 , 占分 娩 总数 7 . % , 32 孕期 3 4 7— 0周 , 孕妇年龄

论 总体分析 : 我院住院分娩人 数在逐年 ( 下转第 2 6页) 0
h s i ld l e y i 0 6 ~2 1 e u t i o p t ei r n 2 0 a v 0 0 rs l n s

娩产妇和进行剖 宫产者 患者信 息统计 的 相应报表等相关 资料 进行 统计 。 方法 : 20 以 0 6年数据为基数 , 用定 采 基 比统计法 , 统计分析和 回顾 5年内分娩 产妇 中行剖宫产手术者的临床 资料 。
结 果

4 0岁 。见 表 2 。 剖宫产指征情况 : 排列在剖宫产指征
论 著 ・腧 床
论 坛

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临床研究

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临床研究
剖宫产术在高危妊娠处理 中确实起 到 了一定 的作用 ,但是 剖宫产术对母 儿也 不是绝对安全 的分娩方式 ,~方面可能 给产 妇带来手术痛苦 ,带来某些并发症 和后遗症 ,还增加 了经 济负 担 ; 一方面剖 宫产儿未经产 道挤压 , 另 使肺 液潴 留, 肺部并发 症
高于 阴道 分 娩 儿 。
应用 S S I .进行统计 。 P S O0
2 结 果
本院剖宫 产率 高达 3 . %,明显高于 WHO提 出的不大于 33 4 1%的标准 , 5 也在多数 医院报道 的 3 % ~ 0 0 4 %之间。剖宫产原因 以羊水过少为指征的居剖宫产第 l ,社会 因素 为指 征的居剖 位 宫产第 2位 , 儿宫内窘 迫为指征 的居 剖宫 产第 3位 , 胎 且这三者 在本院呈逐渐 上升趋势 。

临床 探 讨 ・
. . . _ . . .
20 0 9年 2月第 4 卷第 6期 7
剖宫产 率与剖 宫产指 征的I 研究 临 床
董 玉 兰 ( 龙 江 省 大庆 市 龙 凤 区人 民医 院 妇 产科 , 龙 江 大 庆 1 3 1 ) 黑 黑 6 7 1
【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指征的异 同及其原 因。方法 对剖宫产指征进行 回顾性分析 。结果 前 6位剖宫产指征是 : 社会 因 素、 羊水过少 、 臀位 、 瘢痕子宫 、 胎膜早破和胎头位置异常。结论 剖宫产的主要指征构成基本相同 , 排位不同 , 与孕妇对剖宫
部分头盆不称标准掌握不够严禁 , 宫缩乏力时 , 对产妇过度疲劳未 给予纠正, 枕后位、 枕横位和产程异常 , 试产时间不足, 未严密观察
【】B o iet E , n u i J D c ame M, t 1 E c c f u cs n 2 rul t T Ma o ka J , u h r e . f ay o f f ao e l e n a i i l

近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近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作者单位 :0 0 9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10 3
中国 临 床实 用 医学 20 0 9年 1 第 3卷 第 1期 月
C iaCi rcMe ,ad 0 , o. , o 1 hn l Pa d Jr0 9 V 13 N . n

6 ・ 7
3 讨论
了剖宫产手术从而导致 了剖宫产率的增加 。

6 ・ 6
中 国 临床 实 用 医 学 2 o 09年 1月 第 3卷 第 1期
C iaCi Pa e ,a2 0 , o. N . hn l rcM dJn0 9 V 13,o 1 n

临床 研 究 ・
近 5年 剖 宫产 率 及 剖 宫产 指 征 变化 的 临床分 析
张 雪英 高雅
断加强 , 定期产前检查 逐渐走上正轨 , 2 孕 8周后 发现的臀位 孕 妇经及时纠正 , 大部 分转 为头位 而 自然分娩 , 因而臀 位剖 宫产率 出现下降趋 势。 3 34 本 资料显示 20 .. 0 4年 一 07年我 院疤痕子 宫孕妇 的 20 剖 宫产 率呈 上升趋势 。由于近年来 国 内剖宫产率普 遍上升 ,
认同; 不断改进的产前监护方法能及时 发现胎儿异 常情况而 选择 剖宫产 ; 术后镇痛 水平 的提 高解 除了患 者痛苦 , 些均 这 使剖 宫产率呈逐年上升 。 32 2 剖宫产手术指征掌握不 严 .. 我们对 胎儿 窘迫 5 2例 0 的术 后 回顾 性分 析 显示 , A组 、 其 B组 的诊 断 符 合率 仅 为 4 .5 、0 9 % , 3 1% 1.6 存在明显的诊 断过 度情 况 , 可能 与医护 这 人员 的主观性有关 , 如对胎儿预后不 良可能 导致 的医患纠纷 心存疑虑而被迫放宽手术指征 。 32 3 社会及其他 因素 .. 部分孕妇 及家属错误 地认 为剖宫 产对胎儿安全 , 为孩子选 定 良辰吉 E后要 求手 术 ; 前检 查 t 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近年来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及剖宫产指征的合理性,为降低剖宫产率依据。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10年间住院的足月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产钳、胎吸助产数明显下降。

相对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胎位不正、瘢痕子宫、社会心理因素、胎膜早破、脐带绕颈为主要剖宫产指征,且单一因素指征剖腹产率上升。

结论高剖宫产率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

标签:剖宫产;剖宫产率;足月分娩
剖宫产是处理产科难产、保障母婴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选择剖宫产指征即可控制剖宫产率,又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及围生儿病死率。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人们观念的变化及医疗行为中多种因素的介入,使得剖宫产率逐年上升[1,2],剖宫产指征也相应变化。

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10年来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控制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

1临床资料
选择2000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足月分娩产妇,对上述病例进行年分娩总数、剖宫产数、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各项指征掌握标准的回顾性分析,探讨高剖宫产率的原因。

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比较。

2结果
2.110年间剖宫产数及剖宫产率的变化10年间笔者所在医院共住院分娩9147例,其中剖宫产4417例。

剖宫产率32.7%~64.8%,平均剖宫产率48.3%。

2000~2004年,平均剖宫产率38.4%,2005~2009年,平均剖宫产率57.8%。

2005年后剖宫产率显著上升,阴道助产率(胎吸、产钳)明显下降。

2.2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比及变化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主要包括:相对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臀位、瘢痕子宫、胎膜早破、羊水过少、社会心理因素、过期妊娠、胆汁淤积综合征、脐带绕颈、妊娠高血压疾病、产程延长、珍贵儿等。

各年度手术指征构成比及序位有所不同。

十年间,相对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胎位不正、瘢痕子宫一直是主要手术指征。

2000~2004年,以珍贵儿为指征的剖宫产逐渐被2005年后以社会心理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所取代,且比例逐年上升,变化显著(P<0.05)。

瘢痕子宫指征剖宫产比例明显上升(P<0.05),产程延长指征剖宫产比例明显下降(P<0.05)。

2005~2009年,社会心理因素指征剖宫产的顺序由第6位跃至第3位甚至第2位,见表1和表2。

3讨论
从本文的回顾性资料中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平均
剖宫产率48.3%。

远远高于我国爱婴医院提出的不大于15%的标准。

而胎吸、产钳、臀牵引等阴道助产手术明显下降。

这其中有医学技术进步的一面,也有社会人文因素的影响。

由于剖宫产手术方法不断创新、手术技术不断提高、各种现代监护方法的应用,剖宫产已成为挽救母儿生命、解决难产的有效方法。

剖宫产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病死率。

但当剖宫产率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围生儿病死率并不降低,且剖宫产仍有许多不安全因素。

因此,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剖宫产率尤为重要。

3.1 医学技术因素(1)随着麻醉、急救及抗生素的应用发展,使剖宫产的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术式的改良、美容切口的缝合,使剖宫产更能为人们接受。

(2)产前胎儿监测手段不断进步(彩色超声波、胎心电子监护仪等),可以提前了解胎儿宫内状况:胎位不正、脐带绕颈、羊水过少、胎盘功能低下、胎儿偏大等,预示阴道分娩的风险,从而放宽剖宫产指征,选择剖宫产。

另外,胎心监护中出现的假阳性,导致胎儿窘迫的过度诊断,又增加了剖宫产的概率。

本资料中显示的2004年后的剖宫产手术指征中,脐带绕颈、羊水过少比例不断出现。

(3)为减少产伤及困难的阴道助产,目前已逐步废除中、高位产钳及胎头吸引器等助产技术,选择剖宫产。

表1各年度剖宫产数占分娩总数的比例
3.2人文因素
3.2.1孕产妇及胎儿方面(1)无任方面何医学指征,产妇惧怕分娩阵痛而要求剖宫产;选择良辰吉日要求剖宫产;重男轻女要求剖宫产;还因为要行输卵管结扎要求剖宫产;接受助孕技术怀孕要求剖宫产;担心阴道分娩后阴道松弛、阴道壁膨出,影响性生活质量而要求剖宫产。

(2)产程中出现可疑相对性头盆不称或一过性胎心不规则,但完全有可能通过采取治疗措施加以纠正,从而使阴道分娩成功进行,但因产妇或家属担心对婴儿不利而选择剖宫产。

(3)产前B超提示脐带绕颈、羊水偏少、胎儿偏大、胎盘成熟过度等拒绝阴道试产而要求剖宫产。

从本资料中可以看出,2004年前以“珍贵儿”为指征的剖宫产仅占极少数,2004~2009年以“社会心理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数逐年显著增加,比率由 2.6%上升至22.8%。

3.2.2医生方面(1)医疗系统执业环境的逐年恶劣和医疗纠纷的逐年增多给医生带来愈来愈多的困扰。

面对孕产妇及家属提出的剖宫产要求,产科医生采取了尊重的态度,放宽了手术指征。

担心万一拒绝为其剖宫产,坚持阴道分娩,若出现阴道试产失败改行剖宫产或发生新生儿窒息等以外情况,引发医疗纠纷难以承担后果。

社会对孕妇“完美结局”的期望高,与医务人员认为剖宫产是取得“完美母婴结局”手段的想法不谋而合[3]。

本资料中显示的以“产程延长”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从2000年的11.6%下降至2009年的1.2%足以说明医生和孕产妇家属都不愿意承担阴道试产有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2)由于逐年增加的剖宫产率和逐年下降的阴道分娩手术助产率,使得产科医生识别和处理头位难产的机会、阴道助产技术实践机会减少,总体技术水平下降,反过来对剖宫产的依赖性增加,剖宫产率继续上升,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产科的目标是母婴安全。

剖宫产率的上升,标志着医学的进步。

然而剖宫产率的上升又使母婴近、远期病率上升,且剖宫产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孕产妇及围产儿病死率却不能相应下降,反而有所升高[4]。

阴道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在保证母婴安全的情况下,提倡阴道分娩。

控制剖宫产率,即要求医务人员更新服务观点、提高医疗技术、加强责任心,又要得到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开展健康教育,做好围产期保健,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正确引导。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正真发挥剖宫产处理难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薇.贯彻爱母措施前后剖宫产率的变化.淮海医药,2008,18(4):185.
[2]张海萍.剖宫产率增高的有关因素临床分析.黑龙江医药科学,2000,23(6):55.
[3]黄醒华.对剖宫产术的思考.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7):385.
[4]田宝艳,李文艳,李文楠.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0,7(1):21-22.
[5]崔爱香.1021例剖宫产的有关因素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0,7(27):95-96.
[6]于书静.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手术临床体会.中国医学创新,2010,7(27):108-109.
[7]刘庆兰.300例剖宫产产妇的心理护理.中国医学创新,2010,7(27):147-148.
[8]徐昌英.浅谈剖宫产术的围术期管理.中国医学创新,2010,7(1):167-168.
[9]林瑞贞,谭景.引起剖宫产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中国医学创新,2010,7(5):103-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