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通货膨胀与失业

中级宏观经济学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与失业是宏观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经济现象。本文将从宏

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

经济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与原因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增加,导致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经

济现象。其主要原因包括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剩等。

1.1 货币供应过多

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时,人们手中的货币增多,导致消费和投

资的需求上升,从而推动物价上涨。

1.2 需求过剩

当经济处于高就业水平和强大的消费力的时候,企业的生产能力会

出现不足,导致物价上涨。

二、失业的定义与类型

失业是指劳动力供大于求,有能力工作但不能找到工作的经济现象。根据原因和性质划分,失业可以分为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

性失业。

2.1 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供需结构不匹配引起的失业现象。例如,

劳动力技能不符合市场需求,导致部分人员无法找到适合的工作。

2.2 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在转职或者寻找新的就业机会时的短期失

业现象。这种失业通常是暂时性的,随着信息传递和资源配置的改善,很快会得到解决。

2.3 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由经济周期性波动引起的失业现象。当经济处于经济

衰退期时,企业生产能力下降,需求减少,导致大量员工失业。

三、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传统上,人们普遍认为通货

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一种权衡关系,也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3.1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曲线描述了通货

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当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较低;反之,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

3.2 曲线的解释与批评

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主要有两种观点:供给派和需求派。供给派认

为通货膨胀是由于物价上涨导致的工资增长,从而导致企业减少雇佣

人员。需求派则认为通货膨胀会刺激经济增长,从而降低失业率。

然而,近年来,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复杂性,菲利普

斯曲线的可靠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一些经济学家指出,通货膨

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负相关,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等。

四、通货膨胀与失业对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和失业对经济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1 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会削弱货币的购买力,导致物价上涨,降低人们的消费能力。此外,通货膨胀还会扭曲资源配置,使得企业对于正常经营决策

产生困扰,从而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4.2 失业的影响

失业会导致个人收入下降,降低消费能力,进而影响整体经济需求。此外,长期失业还会导致社会稳定性的下降,增加社会治安等问题。

五、政府的应对措施

面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5.1 对通货膨胀的应对

政府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加强监管等手段来遏制通货膨胀的

发展。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以达

到稳定物价的目标。

5.2 对失业的应对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就业培训、鼓励创业和拓宽就业渠道等手段来促进就业。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从而减少失业人口。

六、结论

通货膨胀和失业作为宏观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现象,对经济产生深远影响。通过政府的合理干预和调控,可以实现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双重目标,维护经济的平稳发展。同时,经济学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应对经济的挑战。

宏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十五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十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1.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东南大学考研) 解答: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问题更严重。因为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工作,所以增强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增加就业信息、协助劳动者迁移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而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造成的失业,是劳动市场失衡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训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2.能否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 解答:不能这么说。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则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另外一些经济学家还认为,如果空缺总额恰好等于寻业人员的总额,经济社会也算充分就业,所以充分就业不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 3.什么是自然失业率?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研) 解答:自然失业率就是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也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是指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生产力的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决定自然失业率及引起自然失业率变动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1)劳动者结构的变化。一般来说,青年与妇女的自然失业率高,这些人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2)政府政策的影响。如失业救济制度使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增加失业人数;最低工资法使企业尽量少雇用人,尤其是技术水平差的工人,同时也加强了用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3)技术进步因素。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必然要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较多失业;同时,技术进步使一些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而被淘汰。(4)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如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完整性与迅速性,职业介绍与指导的完善与否,都会影响到自然失业率的变化。(5)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别性的增大会提高自然失业率。厂商、行业和地区会兴起和衰落,而劳动者和厂商需要时间与之相适应与配合,这些无疑会引起劳动者的大量流动,增大结构性失业。 4.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多校考研) 解答: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的替换关系。其政策含义是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是可以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的,换句话说,调节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是有效的。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指从长期来看,工人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对价格水平的预期,使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一致,这时工人会要求改变名义工资,以使实际工资不变,导致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不再存在替代关系。在长期,经济社会能够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社会的失业率将处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为垂直于潜在国民收入的一条垂线。其政策含义是政府应用扩张性政策不但不能降低失业率,还会使通货膨胀不断上升。

宏观经济学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失业的描述 1.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有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失业率常常用来反映就业或者失业状况。 2.宏观经济学中失业往往分为三类: (1)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也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3)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者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3.自然失业率:由于摩擦性失业具有不可避免性,因此定义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它是劳动力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造成通货紧缩的状态。 二、失业的影响和奥肯定律 1.失业的影响:既有社会影响也有经济影响。 2.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它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如果政府想让失业率降下来,那么,该经济社会的实际GDP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 三、通货膨胀的描述 1.通胀的衡量: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究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①宏观经济学中用价格指数来描述整个经济中各种上平和劳务价格的总体平均数。 ②宏观经济学中经常涉及到得价格指数包括GDP平减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③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④有了价格水平,通货膨胀率就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 分比,用公式表示为: 11 -- -= t t t t p p p π 2.通货膨胀的分类 1)按照价格上升速度进行分类 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0%以内。 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到100%之间。 超级的通货膨胀:指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2)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 平衡的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率上升。 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3)按照人们的预期程度加以区分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价格的上升速度超过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

中级宏观经济学通货膨胀与失业

中级宏观经济学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与失业是宏观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经济现象。本文将从宏 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 经济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与原因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增加,导致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经 济现象。其主要原因包括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剩等。 1.1 货币供应过多 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时,人们手中的货币增多,导致消费和投 资的需求上升,从而推动物价上涨。 1.2 需求过剩 当经济处于高就业水平和强大的消费力的时候,企业的生产能力会 出现不足,导致物价上涨。 二、失业的定义与类型 失业是指劳动力供大于求,有能力工作但不能找到工作的经济现象。根据原因和性质划分,失业可以分为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 性失业。 2.1 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供需结构不匹配引起的失业现象。例如, 劳动力技能不符合市场需求,导致部分人员无法找到适合的工作。 2.2 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在转职或者寻找新的就业机会时的短期失 业现象。这种失业通常是暂时性的,随着信息传递和资源配置的改善,很快会得到解决。 2.3 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由经济周期性波动引起的失业现象。当经济处于经济 衰退期时,企业生产能力下降,需求减少,导致大量员工失业。 三、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传统上,人们普遍认为通货 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一种权衡关系,也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3.1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曲线描述了通货 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当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较低;反之,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 3.2 曲线的解释与批评 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主要有两种观点:供给派和需求派。供给派认 为通货膨胀是由于物价上涨导致的工资增长,从而导致企业减少雇佣 人员。需求派则认为通货膨胀会刺激经济增长,从而降低失业率。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通货膨胀及失业理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九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1.价格指数 宏观经济学中常涉及到的价格指数主要有GDP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其中,k代表产品的个体价格指数;W为权数。 2.通货膨胀及其类型 定义: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就是: 式中,πt为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 t和P t-1分别为t时期和(t-1)时期的价格水平。 分类: (1)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进行分类 ①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 ②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和100%以内; ⑧超级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2)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

①平衡的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率上升; ②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3)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进行分类 ①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涨; ②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具有自我维持的特点,又称为惯性的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般地,按照通货膨胀的起因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三类: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定义: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又称为超额需求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原因:在总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会增加一部分,但供给的增加会遇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的不足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上升;或者当产量达到最大,即为充分就业时的产量,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也不会增加,总需求增加只会引起价格的上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来自政府的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通货膨胀;需求方面的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改变、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 引起需求扩大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的扩大,政府支出的增加、减税,净出口增加等(通过IS曲线右移),它们都会导致总需求的增加,需求曲线右移,称为实际因素。另一类是货币因素,即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或实际货币需求量的减少(通过LM曲线右移),导致总需求增加。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定义: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又称为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可以分为工资

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关系分析及对策

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关系分析及对策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它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而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一定时期全部就业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 一、西方失业理论与通货膨胀理论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关系有着直观表述的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当通货膨胀率较高时,失业率便会下降;而当通货膨胀率较低时,失业率会上升。1960年,萨缪尔森和索罗,提出了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修正,他们把货币工资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修正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的“滞胀”使菲利普斯曲线不能解释这样的现实。于是,弗里德曼提出了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又一次修正,即短期内存在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长期中这种关系并不存在。 而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到底是否会影响失业率呢?这种相关关系对中国的经济又有何影响?本文将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二、中国的失业和通胀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现象为通货膨胀。按照这一说明,如果仅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这不是通货膨胀,只有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上升才是通货膨胀。宏观经济学运用价格指数来描述整个经济中的各种商品和劳务的总体平均数,也就是经济中的价格水平。国际上通常使用CPI(ConsumerPriceindex),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过多次通货膨胀,分别发生在1980年、1984-1985年、1987-1989年、1993-1995年,2010年至今。 1980年的通货膨胀发生在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宏观上经济增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第13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 第13章 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总供给模型 (1)长期总供给模型 在长期,价格具有弹性,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总需求的移动影响物价水平,经济的产出始终保持在其自然率水平上,如图13-1所示。 图13-1 长期的总供给曲线 (2)三种短期总供给模型 三种短期总供给模型都认为市场的某种不完善性使经济的产出背离其自然率水平,结果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而不是垂直的,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引起产出水平暂时背离其自然率。得出了相同的短期总供给方程式: (),0e Y Y P P αα=+-> 其中,Y 为产出,Y 为自然产出,P 为物价水平,e P 为预期的物价水平,参数α表示产出对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变动的反应程度,1/α是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这个方程式说明,当物价水平背离预期的物价水平时,产出背离其自然率水平。 ①黏性工资模型 在黏性工资模型中,在短期内假设劳动市场失灵,名义工资具有黏性,不能随劳动的供求状况立即调整。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上涨不会立即影响名义工资,则实际工资(/W P )下降,更低的实际工资使企业雇佣更多劳动力,从而导致产出增加。如图13-2所示,图(a )表示劳动需求曲线。由于名义工资W 是黏住不变的,当物价水平从1P 上升到2P 时,实际工 资从(1W P /)下降到(2/W P ) ,较低的实际工资使劳动需求量从1L 上升到2L 。图(b )表示生产函数,当劳动量从1L 上升到2L 时,产出从1Y 增加到2Y 。图(c )中的总供给曲线概括 了物价水平与产出之间的这种关系,物价水平从1P 上升到2P ,产出则从1Y 增加到2Y 。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通货膨胀、失业)

名义GDP也称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产出。 消费函数: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C=c(y)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MPC=ΔC/ΔY。 边际消费是代表的是增加的消费占你增加的收入的百分比。边际消费长期较低会产生流动性过剩的情况。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 非意愿存货是一定时期内产生的无法售出的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实际的产出多于支出,非意愿存货增加;实际的产出少于支出,非意愿存货减少;实际的产出等于支出,存货投资才不变。 经济增长:指一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产品和劳务的增长。即是一种产量的增加,可以用总产量GDP表示,通常用人均GDP的增长率来衡量。 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水平的一种波动(通常以国民收入来代表),它形成一种规律性模式,即先是经济活动的扩展,随后是收缩,接着是进一步扩张。 经济增长:主要是指在长期条件下,社会生产能力提高所带来的国民收入增长,而不是指现存的生产能力(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所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增加(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常规因素:1、投资与资本积累2、人力资本3、自然资源4、开放与国际化。 决定因素——技术进步、制度因素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仰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这要是通过以下三项制度得到发挥。首先是政府的税收的自动变化。其次是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最后是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政府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对宏观经济活动都能起到稳定作用。他们都是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器和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财政政策效果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使IS曲线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货币政策的效果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如果增加货币供给能使国民收入有较大增加,则货币政策效果就大;反之,则小。 引起总需求增加的因素:实际货币增加,利率下降,汇率下降,预期的通胀率上升,预期的未来利润增加,政府支出增加,税收减少,政府转移支付增加,国外收入增加。 引起总供给增加的因素:劳动力增加,货币存量增加,技术进步,税收减少,工资水平降低,国内收入增加,利率降低,气候条件改善,发现了新的原材料来源。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1、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2、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3、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而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宏观经济学-6失业与通货膨胀习题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判断题 1、“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2、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结构性通货膨胀的。 3、失业率是指没有工作又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4、高价格就是高通胀。 5、货币学派认为,长期看来,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替代关系,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降低失业率。答: 1、错。这是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 2、错。对付的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3、错。是劳动力人口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4、错。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的增长率,而不是物价水平本身。 5、错。货币学派的观点是,在长期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不存在替代关系。 二、单选题 1、由于工会垄断力量要求提高工资,导致雇主提高商品售价,最终引发整个社会物价水平上涨,这就是()。 A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B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 结构性通货膨胀 D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2、以下那种现象不伴随通货紧缩发生()。 A 有效需求不足 B 经济衰退 C 失业率下降 D 物价下跌 3、关于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不可以采取()。 A 冻结工资水平 B 增税 C 降低法定准备率 D 增加有效供给 4、关于菲利浦斯曲线的形状,货币主义认为()。 A 向右下倾斜 B 一条水平线 C 一条垂直线 D 短期内由下倾斜,长期内为一垂直线 5、以下关于自然失业率的说法哪种是错误的() A 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 B 等于0 C 大于0 D 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6、通货膨胀会使得下列哪些群体受益() A 债权人 B 债务人 C 工资收入者 D 退休人员 7、根据菲利普斯的研究,在英国,失业率下降,则工资增长率()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8、若发生通货膨胀,则总产出()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9、某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属于下列哪一类型()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自愿失业 D 周期性失业 10、奔腾的通货膨胀,其通货膨胀率为()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关系

金融计量学论文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关系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关系 摘要:最早系统性研究通胀与失业率之间相关性的经济学家,可能是在英国的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他在1958年发表的《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中,根据将近100年的数据,验证了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两者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萨缪尔森用美国的数据,验证了菲利普斯原理,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随后便把菲利普斯曲线改造为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把它作为新古典综合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以解释通货膨胀。提出了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两者呈现的反向对应变动关系,在一个经济周期中当物价上涨时,失业率下降,而物价下降时,失业率上升。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在1962年则提出,在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1986年,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指出了菲利普斯曲线分析的一个严重缺陷,即它忽略了影响工资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越高,名义工资增加越快。由此,弗里德曼等人提出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即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关键词:通货膨胀率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lation Rate and the Unemployment Rate Abstract: The first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rate of economists, may be on the British New Zealand economists phillips. In 1958 he published the "1861-1957 British unemployment and money wag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e of change", according to nearly 100 years of data, verify the unemployment rate and monetary wage rate between present negativ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In 1960, American economists Thoreau and samuelson with America's data to verify the phillips principle to samuelson as a representative of neoclassical synthesis then gave phillips curve reconstruction for unemployment and infl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t it as the new classical comprehensive theory, a part of the explanation for inflation. Puts forward the unemployment rate and price increase rate both present reverse corresponding fluctuation relationship, in an economic cycle when prices are rising, unemployment rate, and deflate, rising unemployment. American economists Mr Ken in 1962 is put forward, in the unemployment rate and economic growth rate has reverse corresponding fluctuation relationship. In 1986,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monetarism, American economist Milton friedman pointed out the phillips curve analysis of a serious defect, namely it ign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wage change an important factors: workers about inflation expectations. People expected inflation rate is high, the nominal wage increase faster. Thus, Milton friedman,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hort-term phillips curve, i.e., the expected inflation rate remains unchanged, said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curve, additional expected phillips curve. Key word: the inflation rate the unemployment rate Phillips Curve

宏观经济学 9.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答案) 失业与就业 判断题: 1. 没有寻找工作的全日制学生属于失业者。 2. 失业率等于失业总人数除以工作年龄人口总数。 3. 小王失去了原来的工作,他寻找新工作的时间已有8个月了,现在他已放弃了寻找工作的努力。这样,我们可以把他划归为失业者。 4. 失业者中,离职者多于失去工作者。 5. 经济衰退时,失业持续时间通常会增加。 7. 小张原来在纺织厂工作,由于国际竞争导致产业压缩之时,她失去了工作。她属于结构性失业者。 9. 一旦实现了充分就业,就不会存在失业了。 填空题: 1. 在一个拥有2亿工作年龄人口的国家中,有1.3亿人有工作,另有0.1亿为失业者,那么,该国的劳动力总量为:;该国的失业率为:7.14%;其劳动参工率为:。 选择题 1.下面哪一项属于周期性失业?() A 因为国际竞争而失去了工作,通过参加再就业培训又找到了工作; B 一个正在寻找一份离家近一些的工作的人; C 一个炼钢厂工人,下岗后由于找不到工作而停止了求职活动; D 因为经济不景气而失去工作的人。 2. 假设货币工资率为5美元/小时,物价水平为100。若货币工资率上升到10美元/小时,物价水平不变,则实际工资率会() A 上升为原来的两倍; B 上升,但不是原来的两倍; C 不变 D 下降 3.当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不存在()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失业 3. 如果实际GDP增加1%,人口增加了3%,那么( C ) A.人均实际GDP将会增加 B.人均实际GDP保持不变 C.人均实际GDP将会减少 D.人均实际GDP可能会变化,但由于没有更多信息,还不能确定它是增加、减少,还 是保持不变 4. GDP增长率提高的成本之一是()

宏观经济学讲义-通货膨胀与失业

第十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一节失业的描述 参考教材:P606-610 第二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一、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 1958年,在英国任教的新西兰籍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在研究了1861-1957年的英国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的统计资料后,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代 ..关系的曲线,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该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数。如下图所示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e of change of wages and unemployment in the United

Kingdom, 1913-1948 based on data from A W Phillips (1958) “The Relation between Unemployment and the Rate of Change of Money Wage Rat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1861-1957”, Economica , Figure 9 二、新古典综合学派的改造(修正后的菲利普斯曲线) 根据“通货膨胀率 = 货币工资增长率 – 劳动生产增长率”这一关系,若劳动生产率为零,则通货膨胀率就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一致。因此,经改造的菲利普斯曲线就表示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高。若以f u 表示自然失业率,则可以菲利普斯曲线可以表示为:()f u u --=επ,0>ε;即当失业率超过自然失业率(f u u >),价格水平下降,当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水平(f u u <),价格水平上升。如图所示: 菲利普斯曲线所揭示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的替代关系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数据吻合很好,如图所示2:

宏观经济学-失业与通货膨胀_真题-无答案

宏观经济学-失业与通货膨胀 (总分100.5,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 1. 菲利普斯曲线 2. 适应性预期 3.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4.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5. 粘性工资 6. 效率工资理论 7. 内部人—外部人模型 8. 结构性失业 9. 自然失业率 10. 惯性通货膨胀 11. 充分就业 12. 效率工资 13. 人力资本 14. 菜单成本 15. 通货膨胀税 16. 消费价格指数 17. 结构性通货膨胀 18. 费雪效应 19. 奥肯定律 20. 遗憾指数 二、简答题 1. 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 2. 为什么通货膨胀会有惯性? 3. 解释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与供给推动型通货膨胀之间的差别。 4. 在什么情况下降低通货膨胀而不引起衰退是可能的? 5. 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如何不同? 6. 解释通货膨胀预期使菲利普斯曲线移动的能力,如何有助于经济自动地对总供给与总需求冲击做出调整。 7. 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可能会产生哪些成本? 8. 简要解释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 9. 通货膨胀是怎样形成的?对经济活动有什么影响?

10. 政府公开宣布控制通货膨胀预期的意义,通货膨胀如何自我维持。 11. 如何根据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来解释菲利普斯曲线? 12. 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它有哪几种类型,其各自的政策含义是什么? 13. 简述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运行过程。 14.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与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区别与联系。 15. 通货膨胀如何影响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居民应该怎样减少通货膨胀的影响? 16. 关于物价下跌回答:(1)物价下跌导致总需求增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2)物价下跌有几种情况?(3)哪种情况的物价下跌会导致总需求增加? 三、计算题 1. 设某经济某一时期有1.9亿成年人,其中1.2亿人有工作,0.1亿人在寻找工作,0.45亿人没工作但也没在找工作。试求:(1)劳动力人数;(2)劳动力参与率;(3)失业率。 2. 若某一经济体的价格水平在2004年为107.9,2005年为111.5,2006年为114.5。试问2005年和2006年通货膨胀率各为多少?如果人们以前两年通货膨胀率的平均值作为第三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值,计算200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如果2007年的利率为6,计算该年的实际利率。 3. 假定某国某时期有1.9亿工作年龄的人口,其中有1.2亿有工作,1000万人口在寻找工作,1500万放弃寻找工作,4500万人口不要工作。 (1)求劳动力数。 (2)求劳动力参与率。 (3)求官方统计的失业率。 4. 已知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y=850-25r,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y=-500++10r,经济在y=650时达到充分就业。如果名义货币供给M=200,物价水平P=1,试求: (1)是否存在通货膨胀压力? (2)当物价水平为何值时,才能实现宏观经济的一般均衡? (3)如何变动名义货币供给量,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一般均衡? 5. 假设一个经济有以下菲利普斯曲线:π=π-1-0.5(u-0.06) a.自然失业率是多少? b.画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与长期关系。 c.为了使通货膨胀减少5个百分点,必须有多少周期性失业?用奥肯定律计算牺牲率。d.通货膨胀为10%,美联储想把它降到5%。给出两种能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案。 6. 假定经济的菲利普斯曲线是:π=π-1-0.5(u-u*),而且自然失业率是过去两年失业的平均数:u*=0.5(u-1+u-2)。 a.为什么自然失业率会取决于最近的失业(正如在上式中所假设的)? b.假设美联储遵循永久性地降低通货膨胀1%的政策。这种政策对一段时期中的失业率有什么影响? c.这个经济中的牺牲率是多少?请解释。 d.这些方程式对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和长期取舍关系意味着什么? 7. 假设经济中的菲利普斯曲线πt=πt-1-0.5(u-0.06)。

宏观经济学论文—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联系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宏观经济学论文—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联系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相关问题 摘要: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始终存在着一对即是紧密相关又是各自独立的重要经济问题---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是经济发展中最关乎民生的问题,,自从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我国的失业率逐年走高,越来越高的失业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关于它的讨论。同样,在经济危机之后,通货膨胀问题也逐渐突出。人们对于二者联系的认识也越来越多。那么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又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呢,通过学习宏观经济学使我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关键字:失业通货膨胀经济现象…… 在2013~2014学年的对于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部分)的学习让我对于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与互相影响的情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解释同时影响许多家庭、企业和市场的经济变化。 而在我的论文中将阐述有关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相关问题,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所谓的失业和通货膨胀: 一、失业: 对于我们的教材《宏观经济学原理》【中】高鸿业)中第十六章失业中有关失业的解释,书中把失业分为三类1、摩擦性失业:z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但因为摩擦性失业被认为任何时候存在,却对任何个人和家庭来说都是过渡性的,所以摩擦性失业不被认为是严重的经济问题。 2、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需求方。3、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当经济中总需求的减少降低了总产出时,会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较普遍的失业。在本书中,还描述了除上述三种失业类型外的,在宏观经济学中还存在的一种失业的分类,即所谓的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前者指个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35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35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35.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菲利普斯曲线 (1)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取舍关系,高通货膨胀率意味着低失业率,高失业率意味着低通货膨胀率。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使经济沿着菲利普斯曲线移动。货币供给增加、政府支出增加或减税都扩大了总需求,并使经济移动到菲利普斯曲线低失业和高通货膨胀的一点上。货币供给减少,政府支出减少或增税都紧缩了总需求,使经济移动到菲利普斯曲线上低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的一点上。菲利普斯曲线为决策者提供了一个通货膨胀与失业的选择组合,决策者在菲利普斯曲线上选择一个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组合。 (2)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在长期,经济回到古典学派所预言的充分就业状态,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取舍关系,因此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 (3)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①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它的位置完全由自然失业率确定。因而,只有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因素变化才能引起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②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以及供给冲击都会引起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预期通货膨胀率升高和不利的供给冲击使得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上移,决策者面临更不利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权衡取舍;预期通货膨胀率降低和有利的供给冲击使得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下移,决策者面临更加有利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权衡取舍。 2.自然率假说 自然率假说是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是:需求的波动仅仅在短期中影响产出与就业。而在长期中,经济回到古典模型所描述的产出、就业和失业水平。自然率假说使宏观经济学家可以分别研究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发展。它是古典二分法的一种表达方式。 3.牺牲率 牺牲率是指通货膨胀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过程中每年产量损失的百分点数。 适应性预期理论认为通货膨胀引发通货膨胀预期,而通货膨胀预期又引发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因此,降低通货膨胀的成本是巨大的。也就是说牺牲率是很大的。而理性预期学派则认为,如果政府能够可信地承诺降低通货膨胀,公众理解这种承诺,并相应降低通货膨胀预

中级宏观经济学

中级宏观经济学 引言 中级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 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关注的不仅是个体或个体市场的行为,而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研究经济问题,例如整个国家的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等。本文将介绍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 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 活动总量的指标。它包括了私人消费、政府支出、投资和 净出口的值。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是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它可以通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来衡量。 3.失业率:失业率表示劳动力市场上未就业人口的比 例。它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活力和劳动力利用率的重要指标。 4.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供应量 和利率,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的政策工具。

中级宏观经济的主要内容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是中级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研究的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在经济增长理论中,我们常见的模型有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克里斯蒂娜·罗默模型等。 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因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它强调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而克里斯蒂娜·罗默模型则强调创新和知识的重要性,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 货币与物价水平 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中级宏观经济学研究货币政策的工具、目标和影响机制。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调整基准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 物价水平的变化会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对消费、投资和资金分配产生影响。以往的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案例,如德国的魏玛共和国时期,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八章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名词解释 1.摩檫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原因形成的短期的、局部失业。如流动性迁移、工作转换等。 2.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 3.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中的萧条或危机时,由于总需求下降而形成的失业,是由整个经济中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4.自然失业:一个社会化在正常情况下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失业,包括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 5.通货膨胀:当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二、选择题 1.某一经济在5年中,货币增长速度为10%,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2%,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这5年期间价格水平将(B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上下波动 2.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D ) A.进口增加B.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 C.出口减少D.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 3.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B )。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4.从成本推动的角度分析,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有(A )。 A.进口原材料或能源价格上涨 B.银行贷款的扩张 C.工资率下降 D.投资率下降 5.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10000亿美元,实际国民收入98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是80%,在增加100亿美元的投资以后,经济将发生(A ) A.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D.需求不足的失业 6.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C )A.银行贷款的扩张B.预算赤字增加 C.市场垄断导致的超额利润D.私人投资增加 7.通货膨胀会(B )。 A.使国民收入提高到超过其正常水平 B.使国民收入提高或者下降,取决于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 C.使国民收入下降到超过其正常水平 D.只有在经济处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才会促进国民收入的增长 8.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的上升在长期会(D )。 A.使总需求曲线右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上 B.使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右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上C.使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左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和产量水平上 D.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和总供给曲线左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水平上而产量不变 9.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指(A )。 A.收入结构变化B.收入普遍上升 C.收入普遍下降D.债权人收入上升 10.抑制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应该(A )。 A.控制货币供应量B.降低工资 C.解除托拉斯组织D.减税 11.下列关于自然失业率的描述哪一个是正确的?(D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