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运用效率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财务报表分析总结

财务报表分析总结

财务报表分析总结财务报表分析总结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财务报表分析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财务报表分析总结1一、(资产结构比重分析)1、流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资产总额×100%比率越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也越强,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也越强。

2、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资产总额X100%固定资产基本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

特征:投入资金多,收回时间长,能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变现能力差,风险大;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财务状况影响巨大;使用成本是非付现成本;反映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使用效率高低取决于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情况。

3、非流动资产比率=(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递延及其他资产)/资产总额X100%=(资产总额-流动资产)/资产总额X100%=1-流动资产比率(比率低好)过高的非流动资产比率将导致:1产生巨额固定费用,增大亏损的风险;2.降低资产周转速度,增大了营运资金不足的风险;3.降低了资产弹性,削弱了企业的相关调整能力。

总之,这对于企业的资金的运用资本结构的安全稳定及资产风险回避均有不良影响。

二、(营运能力分析)1总资产周转率(次数)=产品或商品销售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总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总资产周转率(次数)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收入-销售折扣-销售折让-销货退回比率越高,周转次数越多,表明总资产周转速度越快,说明企业的全部资产进行经营利用的效果越好,企业的经营效率越高,进而使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得到增强。

反之,表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差,效率低,最终还将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2、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其中:赊销收入=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快慢与管理效率高低的指标。

公司资产物资情况汇报

公司资产物资情况汇报

公司资产物资情况汇报
根据公司要求,我对公司资产物资情况进行了汇报。

目前,公司资产物资情况
总体良好,但在部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和改进。

首先,公司固定资产方面,办公设备、生产设备和车辆等资产状况良好,保养
维护得当,能够满足公司日常工作需要。

但在固定资产更新方面,部分设备已经使用多年,存在一定的老化问题,需要及时更新和维护,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员工工作安全。

其次,公司流动资产方面,现金、存货和应收账款等资产状况良好,公司资金
周转能力较强。

但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和催收工作,以减少坏账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另外,公司物资采购方面,原材料、办公用品和生产耗材等物资采购情况良好,供应商稳定,价格合理,能够满足公司生产和办公需要。

但在物资库存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库存积压和过期物资问题,需要加强库存管理和定期清理,以降低库存成本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最后,公司资产保险方面,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保险情况良好,能够有效保障
公司资产安全。

但在保险理赔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流程不畅和理赔效率低的问题,需要加强与保险公司的沟通合作,提高理赔效率和降低损失。

综上所述,公司资产物资情况总体良好,但在固定资产更新、应收账款管理、
物资库存管理和保险理赔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和改进。

我将会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制定改进措施,以提高公司资产物资管理水平,保障公司资产安全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项目资源利用效率总结汇报

项目资源利用效率总结汇报

项目资源利用效率总结汇报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团队一直在努力推动项目的进展,同
时也在不断寻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

经过认真的总结和分析,我很高兴地向大家汇报我们在项目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取得的成就。

首先,我们在项目启动阶段就对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规划。

我们明确了项目所需的各类资源,包括人力、物资、资金等,然后
制定了详细的资源利用计划。

通过这一步,我们成功地避免了资源
的浪费和闲置,确保了资源的合理利用。

其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们注重了团队成员之间资源的共
享和协作。

我们建立了一个资源共享平台,团队成员可以在平台上
共享自己的资源,并从中获取其他成员的资源。

这种方式不仅提高
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另外,我们还积极探索了新的资源利用方式。

我们引入了一些
先进的技术和工具,例如项目管理软件、智能设备等,这些工具极
大地提高了我们对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效率。

我们还不断优化资源利
用流程,通过简化流程、减少环节等方式,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
和速度。

最后,我们还对项目资源进行了定期的跟踪和评估。

我们建立了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断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和不懈探索,我们成功地提高了项目资源的利用效率,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资源利用的方式和方法,为项目的成功实施贡献我们的力量。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合作!。

学校财务现状分析报告(3篇)

学校财务现状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财务状况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本报告旨在对学校财务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促进学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学校财务现状概述1. 收入来源学校收入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拨款、学费收入、科研经费、社会捐赠和其他收入。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投入的增加,学校财政拨款逐年增长,学费收入也有所提高。

然而,受经济形势和招生政策的影响,学费收入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2. 支出结构学校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基建经费和其他支出。

人员经费占比较高,主要用于教职工工资、福利和补贴等方面;公用经费主要用于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日常开支;基建经费主要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其他支出包括设备购置、维修等。

3. 资产负债情况学校资产负债率相对稳定,负债主要用于基建项目和设备购置。

学校资产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土地、教学设备等;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著作权等。

三、学校财务现状分析1. 收入分析(1)财政拨款增长较快,但受政策影响较大。

(2)学费收入增长放缓,受宏观经济形势和招生政策影响。

(3)科研经费收入不稳定,受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的影响。

2. 支出分析(1)人员经费占比较高,支出压力较大。

(2)公用经费支出增长较快,但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3)基建经费支出主要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但部分项目存在超支现象。

3. 资产负债分析(1)资产负债率相对稳定,但负债主要用于基建项目,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

(2)资产结构较为合理,但部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四、存在问题1. 收入增长乏力受国家政策、经济形势和招生政策等因素影响,学校收入增长乏力,财务压力较大。

2. 支出结构不合理人员经费占比较高,支出压力较大;公用经费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3. 负债风险基建项目负债较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

同仁堂(资产运用效力分析)

同仁堂(资产运用效力分析)

同仁堂(资产运⽤效⼒分析)同仁堂(600085)2008⾄2010年度财务报表分析——资产运⽤效率分析通过对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2010年财务报表的偿债能⼒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具备了较强的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在同⾏业之中的也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

同仁堂采⽤保守财务策略,企业整体的财务风险很低,使得债权⼈的利益受到较好的保护。

现在我们将继续通过分析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来学习资产运⽤效率这个课题。

资产运⽤效率(Assets utilization)是指是指资产利⽤的有效性和充分性。

有效性是指使⽤的后果,是⼀种产出的概念;充分性则是指使⽤的进⾏,是⼀种投⼊概念。

其指标不仅综合了各项资产的运⾏效率和管理效果,且对投资报酬有着重要影响。

资产利⽤的有效性需要⽤资产所创造的收⼊来衡量。

资产的运⽤效率可以⽤它们直接或间接创造的收⼊来衡量,即收⼊和资产的⽐例关系来衡量。

假设收⼊是资产的函数,单位资产创造的收⼊越多,资产运⽤的效率就越⾼,因此最能反映资产利⽤⽔平的是资产所⽣产的收⼊。

资产的运⽤效率评价的财务⽐率是资产周转率,其⼀般公式为:资产周转率=周转额/资产资产周转率可以分为总资产周转率,分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及单项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三类。

资产运⽤效率分析(Analysis of Asset Utilization/Assets utilization analysis)1.有助于股东判断企业财务安全性及资产的收益能⼒,以进⾏投资决策2.有助于债权⼈判明其债权的物质保障程度或其安全性,从⽽进⾏信贷决策3.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发现闲置资产和利⽤不充分的资产,改善经营管理4.有助于政府部及相关管理部门判明企业经营是否稳定、财务状况是否良好。

资产运⽤效率的分析⼀⽅⾯要结合指标的变动趋势,动态的加以判断;另⼀⽅⾯要与同⾏业相⽐较,横向结合其影响罂粟,分析判断企业资产运⽤效率⽔平⾼低的原因,扬长避短,不断改善和提⾼资产运⽤效率。

如何通过财务分析评估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

如何通过财务分析评估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

如何通过财务分析评估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企业的财务分析是确保企业成功的关键。

评估资产运用效率就是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如何通过财务分析来评估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

一、确定各种资产首要任务是确定企业拥有哪些资产以及每种资产的价值。

不同的企业可能会拥有不同类型的资产,例如,一些企业可能主要依靠固定资产,而另一些可能更多地依赖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然而,有些类型的资产是相对普遍的,包括现金、证券、存货、以及房屋和设备等固定资产。

二、计算企业的资产周转率资产周转率是计算企业利用其资产的效率的指标。

它衡量了企业每年销售额与其资产总额的比率。

较高的资产周转率表明企业更有效地利用其资产来生产销售额。

计算资产周转率,需要先计算企业的销售额和资产总额。

然后将销售额除以资产总额,得出资产周转率。

应该每年继续计算资产周转率,以便评估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是否有提高或下降。

三、评估不同资产的周转率资产周转率还可以分别计算某些企业资产的周转率。

例如,企业的存货周转率衡量了企业送货周期的效率,这通常是通过将企业的成本除以平均库存来计算的。

同样,可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评估账款收回效率。

四、考虑利润率如果企业的资产周转率很高,但毛利率较低,则企业仍然可能简单地扩大销售量或规模来导致资产周转率的提高。

因此,在评估资产利用效率时,也要考虑企业的利润率。

将毛利除以销售额,计算出企业的毛利率。

五、使用其他财务分析指标资产周转率和利润率不是唯一的财务指标,还有其他一些可以使用的指标。

例如,企业的现金流量比率,度量企业的现金流是否足够,高于平均值通常被认为是良好的。

六、比较多家企业的数据对于同一行业的企业,比较不同企业的资产周转率和财务指标很有帮助。

这些数据可以在公开的公司报告或各种财务数据库中找到。

最后,需要明确,各种资产、周转率和其他财务指标的确定和分析需要细致认真。

这需要财务专业人员或专业顾问的协助。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关键是选择正确的专业人员来帮助评估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并且根据评估结果找到改进的方向。

财务各部门数据分析报告(3篇)

财务各部门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数据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公司财务状况,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本报告对财务各部门的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

报告内容包括财务部、成本会计部、资金管理部、税务部等部门的财务数据,旨在为公司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二、财务部数据分析1. 资产状况分析(1)流动资产:分析公司流动资产的结构,如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评估其周转速度和风险程度。

(2)非流动资产:分析公司非流动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评估其使用效率和价值。

2. 负债状况分析(1)流动负债:分析公司流动负债,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评估其偿还能力和风险。

(2)非流动负债:分析公司非流动负债,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评估其偿还期限和风险。

3. 所有者权益分析分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结构,如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评估其稳定性和增长潜力。

4. 盈利能力分析(1)毛利率:分析公司产品或服务的毛利率,评估其盈利能力。

(2)净利率:分析公司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例,评估其盈利水平。

(3)净资产收益率:分析公司净利润与净资产的比率,评估其盈利能力。

5. 偿债能力分析(1)流动比率:分析公司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评估其短期偿债能力。

(2)速动比率:分析公司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评估其短期偿债能力。

(3)资产负债率:分析公司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评估其长期偿债能力。

三、成本会计部数据分析1. 直接成本分析分析公司直接成本,如原材料、人工等,评估其合理性和控制效果。

2. 间接成本分析分析公司间接成本,如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评估其合理性和控制效果。

3. 成本结构分析分析公司成本结构,如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比率,评估其成本控制策略。

四、资金管理部数据分析1. 资金筹集分析分析公司资金筹集渠道,如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等,评估其合理性和风险。

2. 资金运用分析分析公司资金运用情况,如投资、经营、偿还债务等,评估其效率和风险。

资金使用效率分析报告

资金使用效率分析报告

资金使用效率分析报告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资金使用效率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有效的资金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加盈利能力,而低效率的资金使用则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本报告旨在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深入分析,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资金运作情况,并为改进提供依据。

一、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性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它的流动和运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高效的资金使用能够使企业在有限的资金资源下,实现更多的业务目标,如扩大生产规模、研发新产品、开拓市场等。

同时,它还能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在面对市场波动和经济不稳定时保持稳定的经营。

相反,如果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企业可能会面临资金短缺、成本增加、投资机会错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金使用效率的衡量指标1、资金周转率资金周转率是衡量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金的周转次数。

常见的资金周转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等。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收账速度快,平均收账期短,资产流动性强。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存货周转速度快,存货管理水平高。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它体现了企业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

2、资金利润率资金利润率反映了企业资金的盈利能力。

常见的资金利润率指标有总资产利润率和净资产利润率。

总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资产利用效果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净资产利润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 100%。

它反映了自有资金的获利能力。

3、现金流量指标现金流量指标能够更直接地反映企业的资金状况。

如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自由现金流量等。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是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差额,正数表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了现金净流入,具备一定的资金自给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公司概况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1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

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

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大活络丸、乌鸡白凤丸、感冒清热冲剂、牛黄解毒片等在市场上有较高的占有率和知名度。

截至2008年12月31日,同仁堂合并总资产为45.50亿元。

2008年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39亿元,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50亿元。

公司主要产品增长较为平缓,其中六味地黄丸系列实现销售收入.3.25 亿元,安宫牛黄丸、牛黄解毒片等产品比上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成为销售增长的主要来源。

二、同仁堂2008年资产运用效率指标的计算根据同仁堂公司资料,该公司连续三年的主要资产及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数据如下表:项目2008年2007年2006年2005年应收账款330,891,674.76 575,504,370.00 348,731,479.03 335,105,339.95存货1,780,483,653.92 1,501,477,547.58 1,381,330,720.37 1,409,118,556.67流动资产3,401,031,369.24 3,007,190,421.08 2,574,163,371.62 2,481,093,657.19 固定资产986,603,644.10 1,072,326,840.50 1,132,405,290.45 1,097,353,514.36 长期投资48,176,699.49 49,571,450.02 23,284,291.53 51,052,826.25其他资产114,260,773.30 65,587,846.56 92,172,485.96 150,180,134.04总资产4,550,072,456.13 4,194,676,558.16 3,822,025,439.56 3,779,680,131.84 主营业务收入2,939,049,511.33 2,702,850,939.13 2,409,060,204.552,613,553,821.77主营业务成本1,721,837,973.25 1,613,257,135.37 1,430,146,518.561,438,488,233.181、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总资产平均余额=(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22008年总资产周转率=2939049511.33÷〔(4194676558.16+4550072456.13)÷2〕=0.6722(次)2007总资产周转率=2702850939.13÷〔(3822025439.56+4194676558.16)÷2〕=0.6743(次)2006年总资产周转率=2409060204.55÷〔(3779680131.84+3822025439.56)÷2〕=0.6338(次)总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总资产周转率2008年总资产周转天数=360÷0.6722=536(天)2007年总资产周转天数=360÷0.6743=534(天)2006年总资产周转天数=360÷0.6338=568(天)2、分类资产周转率(1)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2008年流动资产周转率=2939049511.33÷〔(3007190421.08+3401031369.24)÷2〕=0.9173(次)2007年流动资产周转率=2702850939.13÷〔(2574163371.62+3007190421.08)÷2〕=0.9685(次)2006年流动资产周转率=2409060204.55÷〔(2481093657.19+2574163371.62)÷2〕=0.9531(次)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2008年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0÷0.9173=392(天)2007年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0÷0.9685=372(天)2006年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0÷0.9531=378(天)(2)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平均余额2008年固定资产周转率=2939049511.33÷〔(1072326840.5+986603644.10)÷2〕=2.8549(次)2007年固定资产周转率=2702850939.13÷〔(1132405290.45+1072326840.5)÷2〕=2.4519(次)2006年固定资产周转率=2409060204.55÷〔(1097353514.36+1132405290.45)÷2〕=2.1608(次)固定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固定资产周转率2008年固定资产周转天数=360÷2.8549=126(天)2007年固定资产周转天数=360÷2.4519=147(天)2006年固定资产周转天数=360÷2.1608=167(天)(3)长期投资周转率长期投资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长期投资平均余额2008年长期投资周转率=2939049511.33÷〔(49571450.02+48176699.49)÷2〕=60.1351(次)2007年长期投资周转率=2702850939.13÷〔(23284291.53+49571450.02)÷2〕=74.1973(次)2006年长期投资周转率=2409060204.55÷〔(51052826.25+23284291.53)÷2〕=64.8145(次)长期投资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长期投资周转率2008年长期投资周转天数=360÷60.1351=6(天)2007年长期投资周转天数=360÷74.1973=5(天)2006年长期投资周转天数=360÷64.8145=6(天)(4)其他资产周转率其他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其他资产平均余额2008年其他资产周转率=2939049511.33÷〔(65587846.56+114260773.30)÷2〕=32.6835(次)2007年其他资产周转率=2702850939.13÷〔(92172485.96+65587846.56)÷2〕=34.2653(次)2006年其他资产周转率=2409060204.55÷〔(150180134.04+92172485.96)÷2〕=19.8806(次)其他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其他资产周转率2008年其他资产周转天数=360÷32.6835=11(天)2007年其他资产周转天数=360÷34.2653=11(天)2006年其他资产周转天数=360÷19.8806=18(天)3、单项资产周转率(1)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2008年应收账款周转率=2939049511.33÷〔(575504370+330891674.76)÷2〕=6.4851(次)2007年应收账款周转率=2702850939.13÷〔(348731479.03+575504370)÷2〕=5.8488(次)2006年应收账款周转率=2409060204.55÷〔(335105339.95+348731479.03)÷2〕=7.0457(次)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率2008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6.4851=56(天)2007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5.8488=62(天)2006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7.0457=51(天)(2)成本基础的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净额2008年成本基础的存货周转率=1721837973.25÷〔(1501477547.58+1780483653.92)÷2〕=1.0493(次)2007年成本基础的存货周转率=1613257135.37÷〔(1381330720.37+1501477547.58)÷2〕=1.1192(次)2006年成本基础的存货周转率=1430146518.56÷〔(1409118556.67+1381330720.37)÷2〕=1.0250(次)成本基础的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率2008年成本基础的存货周转天数=360÷1.0493=343(天)2007年成本基础的存货周转天数=360÷1.1192=322(天)2006年成本基础的存货周转天数=360÷1.0250=351(天)(3)收入基础的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存货平均净额2008年收入基础的存货周转率=2939049511.33÷〔(1501477547.58+1780483653.92)÷2〕=1.7910(次)2007年收入基础的存货周转率=2702850939.13÷〔(1381330720.37+1501477547.58)÷2〕=1.8752(次)2006年收入基础的存货周转率=2409060204.55÷〔(1409118556.67+1381330720.37)÷2〕=1.7266(次)收入基础的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率2008年收入基础的存货周转天数=360÷1.7910=201(天)2007年收入基础的存货周转天数=360÷1.8752=192(天)2006年收入基础的存货周转天数=360÷1.7266=208(天)三、同仁堂2008年资产运用效率的分析及评价(一)根据同仁堂连续三年的资料,进行历史比较分析,该企业各指标如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