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最容易用错的八个成语(完美整理版)
言语理解常被误用的80的成语

言语理解常被误用的80的成语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成语1.: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2.: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
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3.: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4.念”。
5.:“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常误用为形它文章写得不好。
6.: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
7.: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易误用为“不值得当做数训”。
8.: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易误用“为冲在最前面”。
9.: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易误用在悲惨场景。
10.:三人谎传市上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比喻流言惑众,容易误假为真。
易误用为“团结力量大”。
11.: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古代易误用为“不能指削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
刊登的言论”。
12.七月流火:“流火”指火星西沉。
是天气转凉之意。
易误用为“天气炎热”。
13.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易误用为“未到来的事物”。
14.别无长物:除了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很贫,易误用为“自己没什么长处”。
15.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易误用为“连续不断”。
16.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易误用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二、容易出现语义重复的成语1、感激涕零:涕,泪,零,落。
感激得流下了眼泪。
形容非常感激。
不能用作“~得流下了眼泪”。
2、耿耿于怀:耿耿,心里有事,很不安宁的样子。
心里老是想着,不能忘怀。
不能用作“心里一直~”。
3、历历在目:历历,一个一个清楚分明。
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
不能用作“往事~地出现在眼前”。
4、无地自容:容,容下。
没有地方可以藏身。
也指处境窘迫,无栖身之处。
5、任重道远:任,负担。
负担沉重,路程遥远。
比响既担负着重大而艰巨的责任,又必须经历长期的艰苦奋斗。
不能用作”任重道远的责任。
8个常用错的成语及其正确含义

8个常用错的成语及其正确含义
8个常用错的成语及其正确含义
1、韬光养晦:隐藏自己的才能、锋芒,不使外露。
(正:隐藏;误:韬略)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蹊:小路。
桃树、李树不必向人打招呼,树下自然走成一条道。
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3、醍醐灌顶:佛教比喻以智慧灌输于人,使人彻底醒悟。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
4、天马行空:天马:神马。
马的奔腾如同腾空飞行。
多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5、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
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话。
6、投桃报李:报答他人的好处,除非特意幽默,不表示报复。
7、投鼠忌器:想扔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东西。
比喻欲除恶而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8、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
曾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还有人说“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最容易用错的成语(完美整理版)

最容易用错的成语基础知识0804 1544:最容易用错的成语2014高考语文大纲“表达应用D”之“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要求: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作用词语(包括熟语)等。
其中不仅有词语(包括熟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这些年,全国卷的考查形式主要是成语使用正误判断的单项选择式。
设题陷阱主要是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失当、谦敬不分、前后矛盾、语意重复等。
笔者多年来收集了一些最容易用错的成语,供考生参考(恕我不再一一解释,不明白的词语请考生自已查)。
下面这些成语极易混淆,我用数学不等式列出:不可理喻≠不可理解、不可思议不以为然≠不以为意半斤八两≠伯仲之间、各有千秋不负众望≠不负众望曾几何时≠很久以前、曾经骇人听闻≠耸人听闻望尘莫及≠鞭长莫及震耳欲聋≠振聋发聩差强人意≠不如人意、强人所难处心积虑≠殚精竭虑登堂入室≠进入居室入室操戈≠同室操戈首当其冲≠首要问题、首先凤毛麟角≠寥寥无几无所不至(为)≠无微不至无可厚非≠无可非议置之度外≠置之不理绘声绘色≠有声有色一挥而就≠一蹴而就视而不见≠熟视无睹身无长物≠身无所长、没有特长死得其所≠死有余辜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死灰复燃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另眼相看≠刮目相看良莠不齐≠参差不齐不容置喙≠不容置疑不胜其烦≠不厌其烦感同身受≠能够感受目无全牛≠没有全局侃侃而谈≠夸夸其谈、滔滔不绝目光如炬≠目光如豆不易之论、不刊之论≠不经之谈、无稽之谈为虎傅翼≠如虎添翼身临其境≠设身处地下列成语误用率也很高,请注意括号内标明的误用情况(也不再一一解释,请考生自已查询)。
如履薄冰(是小心谨慎的意思,常误用为危险方面)三人成虎(误用为团结合作力量大)鬼斧神工(误用为自然景物)不瘟不火(误用为商品销售)空穴来风(误用为毫无根据)明日黄花(误用为昨日黄花,其实根本没“昨日黄花”这个词语)不足为训(误用“训”为教训)万人空巷(误用为人们都在家里)高山景行(误用为景物方面)沧海横流(误用为水流汹涌)久假不归(误用为长期请假不回)不忍卒读(误用为写得差读不下去)洛阳纸贵(误用为物价上涨)鲍鱼之肆(误用为鱼市)浩如烟海(误用为商品繁多)汗牛充栋(误用为人、事例很多)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资料】成语集锦(完美整理版)

【资料】成语集锦基础知识0104 0612:成语集锦文恬武嬉:指文武官吏一味贪图享乐,不关心国事的腐败现象。
屋上架屋:喻机构或结构重叠,也喻不必要的重复。
污泥浊水:喻落后、腐朽、反动的东西。
顽石点头:形容道理讲得透彻,使人心服。
推襟送抱:喻推诚相见。
(襟、抱,指心意。
)not投怀送抱。
推波助澜:多指坏的事物。
兔起鹘(hú)落:喻动作敏捷,也喻作画、写字、文章等下笔迅速,没有停顿。
投鞭断流: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类性质的事物互相感应,形容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调嘴学舌:背地里说人长短,搬弄是非。
水磨(mó)工夫:喻细致精密的工夫。
水米无交:喻彼此毫无来往,特指居官清廉,跟百姓没有经济上的来往。
蜀犬吠日:喻少见多怪。
石破天惊: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监督的人很多,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瞒不住。
狮子搏兔:喻对小的事情也拿出全部的力量,不轻视。
生吞活剥: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
生花之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
深文周纳:泛指不根据事实而牵强附会地妄加罪名。
深藏若虚:喻人有知识才能但不爱在人前表现。
山高水低:喻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指死亡)。
桑榆晚景:喻老年的时光。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散兵游勇:喻失去统属的士兵。
也喻没有组织到某项活动中而独自行动的人。
三一三十一:常指按三份平均分配。
入主出奴:喻学术上持门户之见。
入国问禁:进入别国,先问清禁令。
如臂使指:喻指挥如意。
日就月将:每天都有成就,每月都有进步。
形容积少成多。
只争朝夕: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不为己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对簿(bù)公堂:公堂上受审。
N ot公堂上对质。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对某些事情,大多数人的感受和想法大致相同。
容易用错的成语

容易用错的成语1.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首先受到灾难。
也作“身当其冲”误解:第一个做某事的人。
2.万人空巷:人多聚集在一起,使街巷都空了。
形容某些事物把所有人吸引来的胜况。
误解:形容人少冷清。
3.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
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误解:无端的流言,完全用反了。
4. 七月流火:比喻天气逐渐转凉。
(出自《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星名,又称大火,即心宿。
每年夏历5、6月黄昏出现在正南方向,方向最正,位置最高,以后就开始偏西并开始下降。
误解:形容天气炎热。
5. 可圈可点:形容文章写得极其精妙令人叹服。
误解:文章写得差,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6.下里巴人:古代的一种曲调,常用来指庸俗的作品。
与阳春白雪相对(注意:不能用来形容人。
误解:形容人的成语。
如:这个人穿得土里土气,简直是个下里巴人7.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
误解:常误用为不放在心上。
(不以为意是不放在心上的意思)8.不刊之论:比喻非常妙的文章。
误解:不能刊登的文章。
9.危言危行:正直的话和正直的行为。
误解:危险的的言行。
10.不忍卒读:形容文章写得极佳,不忍心一口气看完。
误解:文章写得太差,不愿意看。
11.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学习的准则或榜样。
误解:不值得教训。
12.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修建得精美宏伟。
误解:漂亮。
13.不胜其烦:指事物杂乱,不能忍受。
贬义词。
误解:把不胜其烦当成了不厌其烦。
14.不肖子孙:不像父辈的不贤子孙。
指不能继承先人事业的后辈。
误解:不肖等于不孝。
15.文不加点:形容文章一气呵成,文笔流畅。
误解:理解成文章不加标点符号。
16.名噪一时:指在当地很有名气。
误解:一时出名。
这个词语乱用程度堪比首当其冲。
17.差强人意:勉强能使人满意。
误解:使人不满意。
18.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19.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
误解:脾气差或天气多变。
20.三人成虎:谣言或流言一传再传使人信以为真。
误解:团结力量大。
高考语文易混成语

高考语文易混成语成语是语文考试公认的难点之一,高考考生在复习时需要重点关注容易混淆的成语,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易混成语,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易混成语1.爱财如命·一毛不拔都形容极其吝啬。
异:“爱财如命”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意重;“一毛不拔”偏重行为上的自私,语意轻一些。
2.安分(fèn)守已·循(xún)规蹈矩(jǔ)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
异:“安分守己”偏重于拘守本分,不胡来:“循规蹈矩”偏重于拘守成规,不敢变易。
3.安之若素·随遇而安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不在意的意思。
异:“安之若素”多指处于困境,仍能跟往常一样(素:平日,往常);“随遇而安”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
4.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都有遵循一定程序的意思。
异:“按部就班”强调按一定步骤和规矩(部、班:门类,次序。
就:遵照);“循序渐进”强调逐渐深入或提高。
5.暗箭伤人·含沙射影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
“暗箭伤人”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动,程度比“含沙射影”重;“含沙射影”手段只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某事的意思。
6.八面玲珑·面面俱到都有对各方面应付得很周到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
异:“八面玲珑”多含贬义,偏重于处事手腕圆滑;“面面俱到”是中性词,偏重于应付得十分周到。
7.跋(bá)山涉(shè)水·风尘仆仆·风餐露宿都有旅途辛苦之意。
异:“跋山涉水”重在远行艰辛,“风尘仆仆”重在长途奔波忙碌,“风餐露宿”重在强调野外食宿艰难。
8.百依百顺·唯命是从都有怎么说就怎么做的意思。
异:“百依百顺”含有由于感情上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唯命是从”有贬义,多用于上下级之间。
9.半斤八两·势均力敌都有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之意。
异:“半斤八两”强调水平相当,“势均力敌”偏重力量相当。
高考中常见的八种容易出错的成语

一、常见的望文生义的成语匪夷所思:匪:不是;夷:平常。
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间不容发:间:空隙。
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
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
形容风调雨顺。
大快人心:快:痛快。
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久假不归:假:借;归:归还。
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差强人意:差:尚,略;强:振奋。
勉强使人满意。
万人空巷: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
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
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危言危行:危:正直。
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
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城下之盟: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罪不容诛:诛:把罪人杀死。
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奇文共赏: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吊民伐罪:吊:慰问;伐:讨伐。
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
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善刀而藏: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
将刀擦净,收藏起来。
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贫穷。
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
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侧目而视:侧:斜着。
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不赞一词:一句话也不说。
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七月流火: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二、常见的张冠李戴的成语(范围和对象)汗牛充栋:栋:栋宇,屋子。
高考易考且易误用的成语.

高考易考且易误用的成语2019-02-011.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
易理解为相反的意思。
2.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
与此类似的还有“泰然自若”。
3.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
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4.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
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5.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6.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
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7.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
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8.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9.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常混用为“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
10.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常被人误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
11.不刊之论:指不能删简的言论。
常误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
12.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
常误用为贬义词。
13.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14.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
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5.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6.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
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17.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常误用为贬义词。
18.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
常误用为贬义词。
19.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用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20.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
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21.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
常滥用于一切倡导人。
22.身无长物:指人贫困。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23.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容易用错的八个成语
基础知识
0408 1635
最容易用错的八个成语
中国成语,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人们难免望文生义,生吞活剥,结果,弄得这些词汇大大背离了原始意义,甚至驴唇不对马嘴,乃至出现成群结队的“拦路典故”、“傻瓜成语”。
长期的、集体的以讹传讹,逐渐掩盖了成语的本来面目。
姑且挑选八个最常见的“拦路成语”,以飨亲爱的博友。
(1)七月流火
(本指“天气转凉”;后人竟望文生义,愣说成“盛夏时节,天上下火”——为啥天太热?原来“太有柴”了。
)
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指夏历的七月,比现在日历早两个月,即现在的九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
“大火星”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
夏历的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
由此可见,“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豳风》里这两句话说:“天气越来越凉了,该做棉衣服了。
”
(2)娑婆世界
(佛教名词,常被生吞活剥地改装成“婆娑世界”)
根据佛教的说法,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教主即释迦牟尼佛。
“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
共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业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另一层意思,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3)空穴来风
(原指有根有据的事儿,结果被篡改成了捕风捉影的意思——真是“瞪眼说瞎话”。
)
这个成语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
此语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师屈原的话:因为枳树(枳)弯曲(句),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呢。
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
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
所以,以“空穴来风”比喻不存在和没影儿的事,是不够妥当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确有来头,则比较恰当。
(4)床笫之私
床笫,是个迷人双眼的“马甲”,很容易误作“床第”。
床,好解释;笫(读作“子”),指“垫在床上的竹席”。
“床笫”也就是床铺。
引申为夫妻之间的语言或房事。
但换上“床第”这套“马甲”,就什么“讲儿”也没有了。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七所》:“床笫之言不逾阈。
”秦·孔鲋《孔丛子·答问》:“凡若晋侯骊姬床笫之私,房中之事,不得掩焉。
”
(5)明日黄花
指“过时之物”,常被篡改成了“昨日黄花”。
这个成语的出处,源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黄花,也就是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6)美轮美奂
这个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晋文子赵武家里新落成一所房屋,晋国大夫张老去祝贺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轮,是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
这个成语指高大的意思,专门形容房建筑屋高大华丽。
现在?连唱歌跳舞、喝酒吃饭都“美轮美奂”了。
(7)振聋发聩
这个成语的出处在清代大才子袁枚那里,他写过《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中有句话:“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聩,耳聋。
“振聋发聩”,即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8)始作俑者
(原指做坏事,引领歪风邪气的“第一人”,现在,居然摇身一变,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
出处在《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这是理所当然的“贬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