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室消毒灭菌原始记录单
微生物原始记录(消毒效果监测)

微生物检验原始记录受理编号:检(20 )号第页/共页检验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一、实验器材1.试验菌株:大肠杆菌,菌株号:1022,培养代数代,营养琼脂斜面培养基培养,培养条件:2.试剂及培养基配制、灭菌见《试剂及培养基配制记录C》:第1次;第2次;第3次。
3.恒温培养箱(36±1°C):编号 SCCDC 。
4. 载体:玻片(10mm×10mm).5.样品名称:,批号:。
二、试验方法1.试验步骤: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2.1.5.2红外线消毒碗柜和2.1.5.7臭氧消毒柜消毒效果监测方法进行。
2.培养条件受理编号:检()号第页/共页三、结果阳性对照:接种稀释倍数:平皿生长菌数: cfu/皿菌液浓度: cfu/片。
对数值:阴性对照:菌生长。
阳性对照:接种稀释倍数:平皿生长菌数: cfu/皿菌液浓度: cfu/片。
对数值:阴性对照:菌生长。
阳性对照:接种稀释倍数:平皿生长菌数: cfu/皿菌液浓度: cfu/片。
对数值:阴性对照:菌生长。
受理编号:检()号第页/共页四. 结果处理:三次试验平均结果阳性对照:菌液浓度: cfu/片。
对数值:阴性对照:菌生长。
五.计算公式:(1)接种稀释倍数=V×A×B=5.0×A×1.0=5A式中V为PBS体积(5ml);A为接种前中和管液体稀释倍数;B接种样液体积。
(2)试验组菌片菌数或阳性对照菌片菌数=平皿生长平均菌数×接种稀释倍数(3)杀灭对数值=lg(阳性对照菌片菌数)-lg(试验组菌片菌数)(以下空白)检验者:复核者:。
作业指导书--洁净室(无尘车间)微生物检测指引 含试剂培养基配制实验原始记录表,无尘车间菌量检测报告表

工作指引名称:无尘车间微生物检测指引1 适用范围适用于无尘车间工作台面,工人手,沉降菌,浮游菌和纯化水的微生物检测工作.2 参考文件2.1 GB/T 16293~16294 医疗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附录XIJ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2.3 GB 15980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2.4 COP09 菌量监控程序3 定义3.1 浮游菌:悬浮在空气中的活的微生物粒子,使用专用的仪器,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活数.3.2 沉降菌:空气中的活的微生物粒子,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活数.3.3 CFU: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4 职责4.1 实验工程师:熟悉测试,指导实验员测试,检查测试报告.4.2 实验员:负责按照指引执行微生物采样工作并出具报告.5 指引5.1 试剂/培养基的配制5.1.1 根据采样数量,按规定要求配制好培养基;5.1.2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到三角瓶中密封用白纸包好;将平皿用白纸包好,所有物品经121℃高压蒸气灭菌30min;5.1.3 灭菌结束后将培养基冷却至45~50℃后倾注到无菌平皿中,凝固,倒置,置36±1℃培养18~24小时,不得有菌生长;5.1.4 根据采样数量,用量筒分装0.9%生理盐水10ml至试管中密封用白纸包好,将相应数量的平皿,移液管,试管,带塞三角瓶,棉拭子用白纸包好,所有物品经121℃高压蒸气灭菌30min;5.1.5 灭菌结束后将培养基置于60~70℃的恒温水浴中,生理盐水管待冷却后可到无尘车间进行采样;5.2 实验员每周对生产车间进行微生物检测,采样点的数量如下:5.2.1 无尘车间微生物检测的采样点共27个;工作指引名称:无尘车间微生物检测指引具体采样点为: 沉降菌5个; 浮游菌3个; 工作桌面8个,工人手8个,为工人桌面采样点的相应点; 更衣室1个; 纯化水2个;生产车间采样点的数量仅供参考,可根据生产车间的生产情况进行更改.5.3 工作台面微生物采样按以下步骤进行:5.3.1 先将灭菌生理盐水管标记好测试位置和序号;5.3.2 实验员带上无菌手套,用75%酒精将手,定位架和剪钳进行消毒,必要时用酒精灯烧灼定位架和剪钳,加速酒精挥发;5.3.3 选定采样位置,固定好定位架;5.3.4 取出灭菌棉拭子,打开灭菌生理盐水管塞子,将棉拭子浸入灭菌生理盐中,待棉拭子湿透后,在试管壁上轻压数下,除去过多的水分;5.3.5 用棉拭子在定位架内来回涂抹10次;5.3.6 将棉拭子与手接触的部份剪去,棉拭子头放入灭菌生理盐水管中送检;5.3.7 每对一个采样点采样结束后,应用75%酒精对手,定位架和剪钳进行消毒.5.4 工人手微生物采样按以下步骤进行:5.4.1 将灭菌生理盐水管作好标记,与工作台面的采样标记相对应;5.4.2 用75%酒精对手进行消毒,取出灭菌棉拭子,打开灭菌生理盐水管塞子,将棉拭子浸入灭菌生理盐中,待棉拭子湿透后,在试管壁上轻压数下,除去过多的水分;5.4.3 要求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右手指曲面,从指尖,甲沟至指端来回涂擦10次;5.4.4 将棉拭子与手接触的部份剪去,棉拭子头放入灭菌生理盐水管中送检;5.4.5 每对一个采样点采样结束后,应用75%酒精对手剪钳进行消毒.5.5 沉降菌采样步骤如下:5.5.1 将培养皿按采样位置作好标记;5.5.2 布置采样点时,应尽量避开尘粒较集中的回风口;5.5.3 将培养皿放置在离地0.8~1.5m左右的工作桌面上,揭开培养皿盖子,使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中采样30min;5.5.4 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盖上并倒置.5.5.5 培养皿在用于检测时,为避免培养皿运输或搬动过程造成的影响,应同时进行阴性对照试验,每次或每个区域取1个对照皿,与采样皿同法操作但不需暴露采样,然后与采样后的培养皿一起放入培养箱内培养,结果应无菌落生长.工作指引名称:无尘车间微生物检测指引5.6 浮游菌采样步骤如下:5.6.1 采样前,先用75%酒精清洗采样器的顶盖,转盘及罩子的内外面;5.6.2 开启浮游菌采样器,使仪器中的残余消毒剂蒸发,时间不少于5min,并检查流量并根据采样量调整设定采样时间,每个采样点采样500L;5.6.3 布置采样点时,采样点位置应离地0.8~1.5m左右,送风口测点位置应离开送风面30cm左右;5.6.4 用75%酒精对手进行消毒后,将培养皿放入转盘内,盖上多孔取样头盖子,揭开保护盖,开启浮游菌采样器进行采样;5.6.5 采样结束后,对已采样的培养皿作上标记;5.6.6 全部采样结束后,用75%酒精轻轻喷射仪器内罩子的内壁和转盘;5.6.7 培养皿在用于检测时,为避免培养皿运输或搬动过程造成的影响,应同时进行阴性对照试验,每次或每个区域取1个对照皿,与采样皿同法操作但不需暴露采样,然后与采样后的培养皿一起放入培养箱内培养,结果应无菌落生长.5.7 纯化水采样步骤如下:5.7.1 打开水龙头,让水自流10min后,用已灭菌的带塞三角瓶取样100ml,作样品1;5.7.2 同法操作,作样品2;5.7.3 采样结束后,将瓶口密封,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5.8 采样后的微生物检测5.8.1 以培养皿采样的,将培养皿倒置,于36±1℃培养24~48小时,计数;5.8.2 以采样管采样的,将采样管在调速振荡器上振打30min, 混匀后在洁净工作台上稀释成10-1或10-2的倍数浓度;用已灭菌的移液管吸取1ml各稀释度溶液注入无菌平皿中,立即倾注培养基,混匀,凝固,置36±1℃培养24~48小时,计数;5.8.3 纯化水中微生物的检测步骤如下:5.8.3.1 取供试品10ml,用PH7.0无菌气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稀释成1:10,1:102,1:103等稀释级的供试液;5.8.3.2 取相应稀释级的供试液1ml置无菌平皿中,立即倾注培养基,混匀,凝固,倒置培养,每稀释级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2个平皿;5.8.3.3 另取试验用的稀释液1ml置无菌平皿中,注入培养基,混匀,凝固,倒置培养,作阴性对照,每种计数用的培养基各制备2个平皿,均不得有菌生长;5.8.3.4 除另有规定外,细菌培养3天,霉菌,酵母菌培养5天,逐日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必要时,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到7天进行菌落计数并报告;工作指引名称:无尘车间微生物检测指引5.8.3.5 细菌,酵母菌宜选取平均菌落数小于300cfu, 霉菌宜选取平均菌落数小于100cfu的稀释级,作为菌数报告(取两位有效数字)的依据.以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的值报告1ml供试品中所含的菌数.5.9 结果判定5.9.1 工作台面菌量应≦250cfu/cm2;5.9.2 工人手菌量应≦300 cfu/hand;5.9.3 沉降菌数10 000级应≦3个/皿,100 000级应≦10个/皿;5.9.4 浮游菌浓度10 000级应≦100个/m3,100 000级应≦500个/m3;5.9.5 纯化水菌量应≦100cfu/ml;5.10 如以上的检测结果有菌量超标时,实验员应立即通报相关部门并按COP14.03的要求发出内部纠正行动要求表作出跟踪及纠正改善行动.5.11 注意事项5.11.1 所有样品采样结束后应于1小时内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当天采样的样品必须在当天完成检测;5.11.2 如样品不能立即检测,必须放入冰箱内冷藏(约4℃).5.12 检测报告编号规则M-FF-XXX-YYYYFF: 设备编号XXX: 测试报告流水号YYYY: 年份6 文件保存期限:相关检测报告保存五年.7 附录7.1 试剂/培养基配制实验原始记录7.2 无尘车间菌量检测报告工作指引名称:无尘车间微生物检测指引附录7.1试剂/培养基配制实验原始记录工作指引名称:无尘车间微生物检测指引附录7.2 无尘车间菌量检测报告(英文)工作指引名称:无尘车间微生物检测指引附录7.2 无尘车间菌量检测报告(中文)工作指引名称:无尘车间微生物检测指引修订履历。
生产用水水质微生物检验原始记录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检验原始记录编号:002 品名:取样日期:取样量:一、菌落总数(实验仪器:SP-02型生化培养箱,LX-01型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1.检测设备: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温度:℃,压强:Mpa ,灭菌时间:min2.检测条件:温度:℃,湿度:%检测方法:GB4789.2-2016用刻度吸管吸取样品液1ml注入9ml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混匀,制成1:10的样品均液。
按上述操作,制成10倍系列稀释样品均液。
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3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分别吸取1ml样品稀释均液加入2个平皿内,同时分别吸取1ml无菌生理盐水加入2个无菌平皿做空白对照。
倾注15ml-20ml 46 ℃左右的PCA培养基,静置冷却,倒置于36±1℃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2h。
二、大肠菌群(实验仪器:SP-02型生化培养箱,LX-01型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1.检测设备: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温度:℃,压强:Mpa ,灭菌时间:min2.检测条件:温度:℃,湿度:%培养开始:年月日时,培养结束:年月日时,培养时间:h检测方法:GB/T 4789.3-2003用刻度吸管吸取样品液1ml注入9ml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混匀,制成1:10的样品均液。
按上述操作,制成10倍系列稀释样品均液。
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3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中,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置于36±1℃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2h ,如果所有乳糖胆盐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则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接种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于36±1℃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h±2h,然后取出观察菌落形态,并做革兰氏染色和证实试验。
医疗机构污水微生物检测原始记录表

受理编号:
实验编号:
样品名称:医院污水
受检单位:格瑞尔医院
受检日期:
检验日期:
检验项目:粪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志贺氏菌
检验方法依据:GB18466-2005 、 GB15982-2012 、 WS/T367-2012
一、样品前处理:按GB18466-2005附录A、B、C执行。
二、检测结果:
1、粪大肠菌群 培养温度: 44℃ 培养箱号:水渗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接种量
(ml)
乳糖胆盐培养基初发酵
EMB菌落特征、染色
37℃ 24W
乳糖蛋白胨培养基复发酵
阳性(产气)
阴性(不产气)
10ml X 5管
0
- 5
无菌落生长
0
1ml X 5管
0
- 5
无菌落生长
0
0.1ml X 5管
0
- 5
无菌落生长
0
结果100ML MPN:0
2、致病菌 培养温度:37℃ 培养箱号: 77
增菌 时间:
分离 时间:
菌落特征与染色
TSI 结果
沙门氏菌
SF 6.12
SS. BS 6.13
无可疑菌落
-/-
志贺氏菌
GN 6.12
SS. EMB 6.13
无可疑菌落
-/-
生化反应:
血清学试验:
检验结果:未检出沙门氏菌;未检出志贺氏菌。
检验者: 复核者:
实验室原始记录注意事项

四、不记载实验的年份和时间
• 请将年份记载于实验记录上,因为转眼就 是一年。有人总认为,一年的时间足够长, 实验记录上除首页外,仅记录月日,尤其 对可能需长期存放的试管也仅记录月、日, 殊不知当回顾性分析某些实验结果时,非 常依赖准确的时间。
• 另外,很多人不习惯记录实验的具体时间 (尤其身边无可提供准确时间的钟表), 从而可能造成实验的实际发生时间与记录 不符,有时直接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 实验室要制订用于定性测试的样品的重量允许波动范围, 一般情况下,用于定性的样品重量不超过其规定重量的 ±5%是可接受的。
• 用于定量分析的样品必须用分析天平称量,并将完整的 实际称量值记录下来。原始记录中应清晰地记下供试品 的稀释度,包括溶剂体积和溶液的移取体积。
七、标准品制备记录
• 在原始记录中应注明标准品的名称、来源、批 号、有效期、纯度和储存条件、前处理条件。 如配制好的标准液被储备,应记下相应的储存 条件和有效期。
• 实验者常期望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多做一些实验,往往将实验数据简 单整理,甚至不整理,即匆匆进入下一轮实验操作,结果可能导致某 些实验错误持续性存在,或重复某些无意义、无价值的实验,或使应 该深入的线索不能及时被发现,或导致长时间都在实验失败的痛苦中 挣扎。
• 所以在实验中,有时快即是慢,慢也可能即是快。养成实验后及时整
十、培养基
• 清晰地记录培养基的配制批号、用于试验中的 培养基名称、供应商名称、有效期和批号。实 验室培养基的配制记录包括干物质的称量重量、 体积和溶剂的类型、灭菌工艺参数、质量检查 记录(无菌试验和灵敏度试验)。
• 当培养基用于试验时,在试验结果评价前应完 成并通过该批培养基的无菌检查试验和灵敏度 试验。
节后复工前/后厂区消毒杀菌记录表

节后复工前/后厂区消毒杀菌记录表节后复工前/后厂区消毒杀菌记录表日期:XXXX年XX月XX日地点:厂区名称责任人:XXX项目:节后复工前/后厂区消毒杀菌为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经过XXXX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综合安排和相关标准要求,特进行节后复工前/后厂区的消毒杀菌工作,现将具体操作记录如下:1. 消毒杀菌日期:XXXX年XX月XX日操作人员:XXXX消毒剂使用情况:消毒剂名称:XXXX消毒剂用量:XX升使用方法:根据产品说明书的指导,将消毒剂稀释至标准浓度后,使用喷雾器或拖把进行喷洒或擦拭。
消毒范围:XX区域,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办公区域、餐厅、更衣室、洗手间等。
消毒时间:XX时XX分至XX时XX分备注:记录消毒剂使用情况、使用方法和范围,以及消毒操作所涉及的时间。
2. 消毒杀菌日期:XXXX年XX月XX日操作人员:XXXX消毒剂使用情况:消毒剂名称:XXXX消毒剂用量:XX升使用方法:根据产品说明书的指导,将消毒剂稀释至标准浓度后,使用喷雾器或拖把进行喷洒或擦拭。
消毒范围:XX区域,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办公区域、餐厅、更衣室、洗手间等。
消毒时间:XX时XX分至XX时XX分备注:记录消毒剂使用情况、使用方法和范围,以及消毒操作所涉及的时间。
3. 消毒杀菌日期:XXXX年XX月XX日操作人员:XXXX消毒剂使用情况:消毒剂名称:XXXX消毒剂用量:XX升使用方法:根据产品说明书的指导,将消毒剂稀释至标准浓度后,使用喷雾器或拖把进行喷洒或擦拭。
消毒范围:XX区域,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办公区域、餐厅、更衣室、洗手间等。
消毒时间:XX时XX分至XX时XX分备注:记录消毒剂使用情况、使用方法和范围,以及消毒操作所涉及的时间。
4. 消毒杀菌日期:XXXX年XX月XX日操作人员:XXXX消毒剂使用情况:消毒剂名称:XXXX消毒剂用量:XX升使用方法:根据产品说明书的指导,将消毒剂稀释至标准浓度后,使用喷雾器或拖把进行喷洒或擦拭。
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的原始记录

水质类卫生细菌学检测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 第 页,共 页 样品名称: 样品状态: □正常 □异常 实验室温度: ℃ 湿度: % 仪器名称: 电热恒温培养箱 仪器型号: 360型 仪器编号:
检测依据: GB/T 5750.12-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微生物指标
检测程序及结果:
总大肠菌群(滤膜法):取100mL 水样经微孔滤膜抽滤,将滤膜贴于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37℃ 24±2h
耐热大肠菌群:取100mL 水样经微孔滤膜抽滤,将滤膜贴于MFC 培养基上,隔水式培养箱内44.5℃ 24
检测起止时间 年 月 日 时 起 年 月 日 时止
检测者: 复核者:
检测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副本、样品检测流转单等合并归档保存。
沉降菌测试原始记录

微生物检验室沉降菌测试原始记录评定标准十万级w 10CFU 皿;万级w 3CFU 皿;百级w 1CFU 皿RSB60-00°C采样点图示 见附图:报告日期 _________结 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者 ____________ 复核者 ___________________RSB64-00固体制剂车间沉降菌测试原始记录(2)编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试依据SPG108-01环境温度________________ °C培养基批号__________________ 测试单位 ______________ 测试状态 ______________ 相对湿度% _____________培养温度 ______________采样点图示 见附图:评定标准:十万级w 10CFU皿;万级w 3CFU皿;百级w 1CFU皿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者_________________ 复核者______________RSB63-00 固体制剂车间沉降菌测试原始记录(1 )评定标准: 十万级w 10CFU/皿; 万级w 3CFU/皿; 百级w 1CFU/皿 结 论 检验者 复核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RSB61-00原料车间沉降菌测试原始记录编 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试单位 ________________ 测试依据SPG108-01 测试状态 _______________环境温度 _______________ ° C 相对湿度% ______________ 培养基批号 _________________ 培养温度 _________________ °C 静压差 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 报告采样点图示 见附图:日期评定标准:十万级w 10CFU/皿;万级w 3CFU/皿;百级w 1CFU/皿检验者复核者RSB62-00 原料车间沉降菌测试原始记录评定标准:十万级w 10CFU皿;万级w 3CFU皿;百级w 1CFU皿结论检验者复核者____________________RSB61-01 原料车间沉降菌测试原始记录编号测试单位测试依据SPG108-01 测试状态环境温度°C相对湿度% 培养基批号培养温度静压差检测日期采样点图示见附图:报告日期 _________评定标准:十万级w 10CFU/皿;万级w 3CFU/皿;百级w 1CFU/皿结论________________ 检验_______________ 复核者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