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目的论与旅游翻译实践

合集下载

从目的论视角看旅游文本的翻译——以西安旅游文本英译为例

从目的论视角看旅游文本的翻译——以西安旅游文本英译为例

239学术探讨文_王加宇摘要:社会进步带动着各项经济建设的步伐,随着旅游新时代的到来,不论是休闲旅游还是体验旅游都呈现出强势发展态势,伴随着旅游业的不断扩张,旅游文化的英译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旅游文本英译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文化习惯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也将存在差异,在我国旅游文本翻译中经常出现类似于生搬硬套的现象,这些翻译文本不仅不会被外国友人所接受,更会拉低景区整体文化素养水平。

而本文则以西安旅游文本英译为例,从目的论视角分析旅游文本翻译,探究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目的论视角;旅游文本翻译;西安旅游文本;翻译策略前言:我国地大物博,风光旖旎以及绚丽多彩的文化吸引着众多国外友人纷纷前来观赏与体验。

而旅游文本的英译作为连接国外友人及我国旅游业发展之间的桥梁,其地位也越发突出。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靠渭河,南邻秦岭,自古西安多帝王,由此西安也被称之为帝王之都,西安作为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承载着古人智慧的结晶。

宫殿的高大雄伟,咸阳宫的壮丽巍峨,兵马俑的壮阔景观,无不令人折服。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始点,西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游玩。

而旅游文本翻译设置的目的则是为外国友人更加清晰地介绍西安众多旅游资源,在介绍风景文化的同时,也大大传扬着中华优秀文化。

一、目的论视角下的旅游文本翻译目的论隶属于哲学范畴,其致力于探索事物本身的根源,追根溯源探索事物的本质[1]。

运用目的论的视角分析旅游本文翻译,则是以目的为行为表达方式,探索翻译理论。

整体翻译行为是翻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从目的论视角探索译本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有助于中华文化的弘扬,但在翻译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方式,尽量降低由于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概念混淆,最终达到可以清晰明确地表达源语文本意义的目的,同时还能促进文化传播。

二、旅游文本英译中存在的问题1、生拉硬套的方式令人难以接受中国式英语是当前翻译文本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也存在于旅游文本英译之中。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文本翻译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文本翻译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文本翻译一、引言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下,国际间交流日益频繁。

科技交流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旅游业也迈进全球化时代。

很多外国游客渴望通过旅游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经济发展的情况,因而汉语旅游文献的翻译已成为我国对外宣传、吸引国外游客的重要途径。

根据Reiss的文本类型理论和Vermeer的目的论,原文本的类型不同,其翻译目的也会有所不同,翻译不同类型的文本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从文本的角度探讨旅游资料的翻译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二、目的论功能翻译理论家凯瑟琳娜·赖斯在1971 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中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思想的雏形。

而后,汉斯·威密尔在与赖斯合著的《翻译理论基础概述》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功能目的论”这一概念,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人类活动,并强调翻译并非简单的由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转换的活动。

之后,克里斯汀娜·诺德对功能派理论进行全面总结,使其更加系统、完善。

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行为的目的,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的预期功能为目的,使译者拥有更大的自由。

目的论指出,所有翻译活动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译文读者是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译文读者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阅历,每一种类型的翻译都有特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语篇”。

所以,在目的论下进行旅游文本翻译,需要充分考虑旅游文本和景点的特点的同时,并高度重视译文的交际功能和社会功能,以提高译文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接受性。

三、旅游文本的特点和翻译目的旅游文本包括经典介绍、广告标语、告示标牌、民俗风情画册、古迹楹联解说等内容,是一种对外宣传资料(方梦之,毛忠明;2005)。

旅游文本是一种大众化的通俗读物,其目的是帮助游客了解相关的自然、地理、文化方面的知识。

就其问题功能而言,传递信息和诱导行动是旅游资料的两个主要功能,因而其语言表达必须准确、通俗、简洁,能雅俗共赏,利于不同层面读者理解和接受(贾文波,2004)。

目的论视角下的旅游翻译分析

目的论视角下的旅游翻译分析

目的论视角下的旅游翻译分析旅游翻译是一种在不同的语言和社会心理特征下的跨文化交流。

本文以Hans Vermeer的目的论为指导,从目的论的三个原则出发,以宁波旅游翻译为具体文本,简要探讨旅游翻译的一些策略,以期更好地实现旅游文本的功能。

标签:目的论旅游翻译翻译原则一、引言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旅游也成为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载体。

中国的旅游业正日新月异地蓬勃发展着,旅游资料包含了丰富的文化背景。

本文将从目的论视角,结合宁波旅游翻译实例,探讨如何运用正确的翻译策略,达到传递信息、加强交流的目的。

二、目的论简介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

最初,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e)把“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

莱斯以等值理论为基础,提出理想的翻译应该使译文和原文在概念内容(conceptual content)、语言形式(linguistic form)和交际功能(communication function)上实现对等。

莱斯的功能翻译论是以原文为中心的。

莱斯的学生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于1978年出版了《普通翻译理论框架》(Framework for a General Translation Theory),成为目的论(Skopos Theory)的基础。

1984年,弗米尔和莱斯撰写了《翻译理论基础概述》,翻译目的论成型。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首位。

翻译目的论的中心思想是,行为皆有目的,行为者参照实际环境选择一种他认为最合适的方式,以求达到预期目标。

既然翻译也是一种行为,所以译者也会在翻译目的的指引下,尽量考虑一切可能有关的因素,从而决定最合适的行为方式,译文应对预定的受话者发挥预期的功能(Vermeer,1989)。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翻译——以《湖北旅游》节选为例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翻译——以《湖北旅游》节选为例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翻译——以《湖北旅游》节选为例摘要: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增长迅速,全球化趋势不断向各个领域拓展,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旅游消费需求的增加。

因此,国内游,境外游,纷纷“热”了起来。

在这个大环境下,国内游客走出去,境外游客走进来,对于旅游翻译的需求也逐渐大了起来。

然而,现实是,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的旅游翻译起步较晚,专业程度较浅。

笔者选取《湖北旅游》中的部分内容,借用目的论来指导翻译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望为旅游翻译提供一些拙见。

关键词:国内游;境外游;专业程度;旅游翻译;目的论1.文本介绍湖北古属荆楚,素有“白云黄鹤”、“九省通衢”的美誉。

这里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且具常有的地方特色。

《湖北旅游》图文并茂,对湖北的精华景点进行了较翔实的介绍,为读者的休闲旅游提供了多样选择。

该书不仅介绍了湖北省各地旅游资源,风土人情的旅游书籍,它还系统地介绍了湖北旅游业所涉及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方方面面,条理清楚、内容丰富。

该书由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和湖北旅游图书合作翻译,最终由武汉出版社出版。

受制于篇幅限制,笔者选取了书中一些城市的旅游景点以及风土人情翻译。

2.翻译目的论简介(1)翻译目的论定义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由著名功能派学者H.J.Vermeer和Christiane Nord等人于上世纪中期提出。

他们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它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Nord,2001)。

根据翻译目的论的基本观点,在目标文本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忠实”、“对等”理论中所规定的原文,也不是原文在原文读者身上产生的效果或原作者赋予原文的功能,而是目标文本的功能,这个功能即目的(谭载喜,2004)。

(2)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目的论对翻译活动和审校评估具有理论指导的作用。

根据Vermeer认为目的论在指导翻译行为、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中具备三条原则,可以概括为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

从翻译目的论看汉语旅游语篇的翻译

从翻译目的论看汉语旅游语篇的翻译

从翻译目的论看汉语旅游语篇的翻译摘要:翻译目的论强调译文在目标语环境中的功能及根据不同的文本功能所采取的翻译策略。

本文将根据目的论的“翻译目的/文本功能决定策略”原则,分析旅游文本类型、功能及其翻译策略。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功能翻译;文本类型;旅游文本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273-02一、引言在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旅游语篇汉英翻译的质量对提升我国旅游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起着关键的作用。

由于文化的差异,英汉旅游语篇不论在内容和语言形式都存在着较大差异。

所以,合适的翻译策略对译者构建出符合英语读者审美期待的旅游语篇尤为重要。

翻译目的论以“目的/文本功能决定手段”为原则,不同于之前的“对等论”,不强调保留原文信息,而是强调译者应从译文读者角度出发,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及译文功能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

翻译的目的论以对实用英语翻译具有宏观指导作用。

本文将依据翻译目的论,分析旅游文本的类型、功能及其翻译策略。

二、简述德国功能派的翻译目的论德国功能学派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以布勒的语言功能理论为基础,将语言功能理论、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相结合的宏观功能翻译理论。

在此理论成为主流之前,风行于德国翻译界的是以对等为基础的语言学派,对等论以原文为中心,倾向于保持原文所有信息。

人们在从事非文学翻译,尤其是翻译一些实用英语文本时,发现这一理论的局限性,于是渴望一种新的更具解释力的翻译理论。

在这种情况下,以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注重原文和译文功能对等的功能翻译学派应运而生。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派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具体翻译方法,翻译的结果是译文,译者必须清楚地了解翻译的目的和译文功能,并根据翻译目的与译文功能对原文做出调整,才能做好翻译工作,产生出理想译作[1]197。

翻译的目的论是德国功能翻译派中的核心理论。

功能派的翻译目的论主要由德国两位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弗米尔和莱思创立,包括三个原则:一是目的原则,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过程。

从目的论角度浅析旅游文本的翻译

从目的论角度浅析旅游文本的翻译

862014年2月下半月刊旅游管理研究旅游文本的功能是在于通过对旅游景点的介绍,激发人们旅游参观的兴趣。

因此,翻译旅游文本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传递信息来吸引游客。

本文先从目的论出发,对目的论做了简要介绍,并以此为指导原则进行旅游文本的翻译。

一、目的论简介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欲达目的不择手段”。

(Shuttleworth & Cowie ,2004:156)。

在这一原则下,源文本只起到提供信息的作用,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在译入语环境中,所需要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的需求。

旅游文本属于呼吁性文本,其中包括旅游景点的介绍,旅游宣传广告,旅游景点名称,旅游广告标牌,古迹楹联等等。

旅游文本的翻译,在语言上,应该注意与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习惯相贴近,达到以语言的魅力吸引游客的目的。

二、英汉旅游文本语言特点及风格差异1.中文旅游文本的特点(1)语言渗透主观感受。

所谓“三分像,七分想”,就是在指中国人喜爱抒发内心的感情,尤其是在描述自然景观的时候,将自身的想象与现实景色相结合。

例如:南溪山,双峰并列,峭拔挺立,烟翠凌空,山形似马鞍。

每逢空山新雨,阳光映照,可见石色洁白如玉,恰似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丹青。

这种富有人文色彩的结合,将人的主观情感根植于描述的语言之中,同时,佐以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让语言产生动人的魅力,是其他效果所不能比拟的。

(2)用词典雅,简约华美。

中文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注重意合,将句子前后的语意相关联,辅以形容词的变幻多端,给人典雅的感受,同时,汉语的表达,通常会运用大量的对偶平行句子,以追求文章的对仗工整,声律和谐,以期达到音形意皆美的完美表现。

简单的三言两语,简约概括的表达原作者的意思。

所谓形散而神不散,就完整的概括了中文的语言特点,旅游文本亦是如此。

(3)古诗词的引用。

在中国,各地的旅游景点都有着诉不尽的历史渊源,更不乏历代文人墨客的吟诵诗词。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一、“目的论”视角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意义“目的论”是指翻译的目的和翻译的功能。

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游客,让他们对目的地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增加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旅游文本的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更要注重传达原文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和情感。

二、旅游文本翻译的策略和方法1. 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避免出现生硬、呆板的译文。

如果原文是充满诗意的描述,译文也要通过词语的精美和句式的优美来传达原文的意境;如果原文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译文也要具有同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通过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可以更好地吸引游客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达到翻译的目的。

2. 强化目的地的文化和特色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注重强化目的地的文化和特色。

这就要求译文中充分体现出目的地的历史、风土人情、地标建筑、美食特色等方面的信息,让游客在阅读译文时就能感受到目的地的魅力和独特性。

在翻译介绍北京的旅游文本时,要注重体现北京的悠久历史、丰富文化和特色小吃,而在翻译介绍上海的旅游文本时,要突出上海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特色。

3. 照顾游客的文化背景和习惯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照顾游客的文化背景和习惯。

这就要求译文中不仅要传达目的地的文化信息,还要根据游客的文化背景和习惯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翻译旅游指南时,要注意将目的地的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信息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说明,以便游客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文化环境。

4. 增加互动性和体验性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增加互动性和体验性。

这就要求译文中不仅要传达信息,还要引导游客参与到目的地的文化体验中来,让他们在阅读译文时就能感受到目的地的魅力和独特性。

在翻译景点介绍时,可以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引人入胜的叙述,让游客仿佛置身其中;在翻译美食介绍时,可以适当增加口味、刺激味蕾,让游客愿意品尝当地特色食品。

5. 注重语言的生动和形象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注重语言的生动和形象。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一、目的论简介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由德国学者赫尔德·费雷尔-霍尔兹(Hans J. Vermeer)和其合作者所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

该理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策略和方法,翻译的质量应该以目的是否达到为评判标准。

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翻译不再仅仅是语言对语言的转换,而是一个更加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尊重源文本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译文的接受对象和使用场景,从而制定合适的翻译策略。

二、目的论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意义旅游文本是指引人们选择旅游目的地、了解旅游景点、规划行程的一种重要文本类型。

在旅游文本翻译中,传达准确的信息并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愉悦感是至关重要的。

而目的论恰恰提供了一种以翻译目的为导向的翻译视角,为旅游文本的翻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目的论提醒翻译者要充分了解译文的使用环境和受众特点。

在旅游文本翻译中,译文可能面向不同的读者群体,比如外国游客、本地居民或者旅行社工作人员。

针对不同的受众,翻译者可以灵活调整词语、句式以及行文结构,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和可读性。

目的论指导翻译者要注重译文的实际效果。

在旅游文本翻译中,译文的目的通常是引导读者进行旅行选择、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或者享受阅读乐趣。

翻译者应当注重译文的实际效果,通过精准的用词和生动的表达,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其产生积极的行动意愿。

目的论要求翻译者要权衡源文本与译文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适的翻译策略。

在旅游文本翻译中,一些地名、景点名称、民俗风情等文化特色的翻译常常需要考虑到源文本和译文之间的差异,翻译者需要灵活运用目的论的指导原则,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实现源文本和译文之间的文化传播和意义表达。

1. 注重读者导向。

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翻译者需要充分考虑译文的受众特点,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如果译文面向外国游客,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介绍,以增强译文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目的论与旅游翻译实践
天津职业大学张磊
摘要: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本文以功能学派翻译目的论的原理为理论框架,通过对译例的分析探讨了旅游翻译实践中的翻译策略,以实现旅游文本的功能,达到推动中国旅游行业发展的目的。

翻译目的论;旅游翻译;翻译策略
F590A 1005-5800(2012)06(a)-198-02
天津市2010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际旅游翻
译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TJYW10-1-626)。

张磊(1976-),女,天津市人,天津职业大学基础课部,
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及英语教学
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翻译目的论与旅游翻译实践
作者:张磊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大学
刊名:
中国商贸
英文刊名:China Business & Trade
年,卷(期):2012(16)
1.文军;邓春信息与可接受度的统一--对当前旅游翻译的一项调查与分析 2002(01)
2.Vermeer;Hans J What does it Mean to Translate 1987
3.Nord;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2001
4.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 2004
5.程尽能;吕和发旅游翻译理论与实务 2008
6.丁小凤翻译目的论视域中的旅游翻译 2008(01)
7.仇全菊旅游翻译中巧用变译理论 2009(03)
8.刘杰辉;董秀丽旅游翻译中的变译策略 2009(03)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onggsm201216076.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