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知识表格
2020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考点总汇 (全册)

2020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复习提纲(全册1—26课)(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四条基本线索:屈辱史: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列强侵华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抗争史 :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鸦片战争中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关天培虎门抗英;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大战黄海;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发展史: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严重侵华罪行:英法火烧圆明园p7八国洗劫北京p19、日军旅顺大屠杀p14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背景 1. 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
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3.时间:1839年6月3日—25日(国际禁毒日:6月26日),4.地点:广州虎门。
(●★记:P3 虎门销烟图)5.人物:林则徐(清朝道光皇帝时)。
林则徐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6.鸦片的危害:P3①、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
②、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
③、削弱军队战斗力。
④、严重摧残人们体质。
启示:是远离毒品,珍爱生命★7历史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0—1842年8月)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背景(原因):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②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和自给自足经济的危机;③禁烟运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经过:①●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进行武装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一核心考点汇总第二知识总结表格版第三知识点梳理第四重点问题梳理第一核心考点汇总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时代特征】1949年10月至195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
1.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2.巩固:⑴政治上:西藏和平解放;⑵军事上:抗美援朝;⑶经济上:土地改革。
【核心考点】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站起来了”的含义:人民当家做主。
)3.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会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
5.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6.抗美援朝战争时间:1950—1953年;目的: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英雄人物:邱少云、黄继光等。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7.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8.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9.建国初的土地改革开始:1950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完成: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10.土地改革的意义: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巩固了人民政权。
④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发展。
⑤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知识总结表格版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考纲要求】过渡时期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识记)。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1一、侵略与反抗(侵略史和抗争史)(一)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1、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直接原因: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2、知道《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通商:自南向北分别为广州、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位于福建省)、福州、宁波、上海;(4)协定关税: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1)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简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2、简述俄国强占我国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费一兵一卒,却得到了最大的好处)(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
(1)黄海海战:(时间:1894年、地点:黄海大东沟、民族英雄:邓世昌)(2)辽东战役(暴行:旅顺大屠杀)(3)威海卫战役(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2、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并说明其影响。
(1)签订:1895年4月,李鸿章和伊藤博文;(2)内容:①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②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工厂: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最早在中国取得办厂权))④通商:增辟通商口岸等。
(3)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1、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八年级整册历史知识梳理

八年级整册历史知识梳理一、古代文明的崛起1. 夏、商、西周的兴起: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西周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奴隶制王朝。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封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的封建社会。
3. 古代东方文明的辉煌:古代东方文明以中国文明为代表,还包括印度、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区的文明。
二、中世纪欧洲的变革1. 罗马帝国的衰落: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在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下,逐渐走向衰落和解体。
2. 封建社会的兴起:中世纪欧洲,在罗马帝国后,封建社会开始兴起,以封建主义为基础的社会制度逐渐形成。
3. 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由马丁·路德发起,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起了宗教教派的分裂和国家政权的重组。
三、近代科技与文化的进步1.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是一场名家辈出、艺术创新的运动,使欧洲从黑暗时代走向了文化和科技的复苏。
2. 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革命是指从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方式转变的历史阶段,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现代工业文明。
3. 信息科技的崛起:信息科技的普及和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全球化。
四、当代世界的演变1. 世界两次大战的发生: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害,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2. 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是指二战后东西方两个阵营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世界进入了美苏两极格局的时代。
3. 全球化与多极世界:全球化是指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世界正在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总结:八年级历史知识梳理包括古代文明的崛起、中世纪欧洲的变革、近代科技与文化的进步以及当代世界的演变。
了解这些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的变迁和发展,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历史是一面镜子,尽管不能预测未来,但我们可以通过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应对挑战,迎接未来。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 禁鸦片。
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 海滩当众销毁。
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鸦片带来的危害:1.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2.削弱军队的战斗力;3.腐蚀清朝的通知机构;4.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 原料。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时间:1842年6月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战争中牺牲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 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
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参与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结束:1860年10月,奕䜣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事人类文明史上 的一次浩劫。
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 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条约》。
俄国是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中,获利 最大的国家。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1)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 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 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3)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战斗中 打死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历史八年级知识点归纳

历史八年级知识点归纳:第1课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虎门销烟原因:①鸦片不断输入,白银大量外流,威胁到清朝的财政,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②由于吸食鸦片的人越来越多,人们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官吏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2.经过:时间1839年6月地点:虎门海滩3.虎门销烟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
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二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1.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2.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②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3.经过:1840年6月,英国侵入中国广东海面,战争正式爆发。
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4.中国军民的抵抗:军:关天培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牺牲;民:三元里人民抗英。
5.结果:中国战败,1842年8月签订中英《南京条约》6.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④协税——中国须同英国协定关税;注:①香港岛并非香港地区。
今天的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和新界;②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7.补充条约:①1843年中英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力。
②1844年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华权益。
8.《南京条约》的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9.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10.鸦片战争的启示:①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
②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③不忘国耻,奋发图强。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八年级上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结构

第一单元知识结构:一、四次侵华战争(屈辱史)四次侵华战争(屈辱史)战争名称第一次鸦片战争战争爆发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大门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工业原料。
②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中国和英法联军交战双方中英起止标志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
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9 世纪中期到20 世纪初)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重大事件结果中国战败。
不平等条约①割地: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赔款2100 万元。
③开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协定关税: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①开始的标志:1840 年6 月,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1839 年6 月的虎门销烟震惊世界,它维护了民族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和决心。
②1842 年8 月,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②结束的标志:1842 年8 月,地半封建社会。
①开始的标志:1856 年10 月,①1860 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炮轰广州城。
中国和英法联军签订《北京条约》。
②1860 年10 月,咸丰帝逃奔热河。
订《北京条约》。
④沙俄采用武力威胁和政治讹诈的手段侵占我国东北、西北15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瑷珲条约》是最多的。
()⑤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860 年8 月,青浦之战,华尔受伤;1862 年,太仓之战;1862 年,慈溪之战,华尔死。
⑥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捍卫了民族尊严。
(左宗棠民族英雄)②结束的标志:1860 年11 月,③1858 年,中国和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1860 年,中国与英法签中国战败。
甲午中日战争①根本原因: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把侵略扩张作为基本国策。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至20课全部)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第二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八课辛亥革命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1.(1)民族主义:革命纲领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推翻以满洲贵族为首的腐朽卖国的清政府(2)民权主义:革命纲领即“创立民国”,就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民生主义:革命纲领即“平均地权”,就是核定地价,按价收税,将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加收归国有。
2.影响:扩大了革命影响,振奋了全国人心,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二.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1.时间:1911年10月10日地点:湖北武昌结果:武汉三镇取得胜利,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18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知识补充】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统退位清历程(1644年--1912年2月12日共268年)1.意义:延续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终于结束2.君主专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创立君主专制---1912年共2132年3.不久,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使用武力和政治手腕,取代孙中山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4.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进步性: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6.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它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第九课袁世凯独裁统治与军阀混战一.袁世凯专权1.1913年春,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刺杀了宋教仁二.复辟帝制1.措施:(1)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后,又立即解散国会(2)1914年5月,他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行《中华民国约法》(3)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4)为了换取日本对复辟帝制的支持,袁世凯竟部分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二十一条具体内容见历史书P45页最后一段小字)2.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帝制,自封“中华帝国”皇帝,宣布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3.1916年3月22日,众叛亲离的袁世凯当了83天皇帝后宣布取消帝制4.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亡三.军阀混战1.袁世凯死后,势力强大的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系第十课新文化运动旧文化:中国的封建文化新文化: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陈独秀创办《新青年》1.新文化兴起的背景(原因):(1)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求就过的新出路(2)西方民主思想,科学文化传入中国;(3)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5)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使人们期待与追求的民主共和思想一再化为泡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资产阶级维新派
宣传
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和组织强学会
高
潮
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光绪皇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京师大学堂――新式学堂(北京大学)
结
果
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发动政变,镇压了变法运动。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康广仁、杨锐杨、深秀)
性质
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
共
的
成
立
条件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陈独秀在上海成立第一个)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标志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到嘉兴南湖)
一大
内容
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名称和奋斗目标)
确定中心工作: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意义
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国
民
革
命
运
动
条件
1924年,国民党“一大”确定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准备
1924年6月黄埔军校在广州建立(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3、1876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4、黄海战役中,邓世昌为国捐躯。
5、义和团战士和部分清军在廊坊、老龙头、紫竹林等地抗击八国联军。(张德成、聂士成)
第二学习主题 近代化的起步
洋
务
运
动
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代表
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失败
没有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新
文
化
运
动
原因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标志
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阵地
《新青年》;北京大学。 口号(或旗帜):民主、科学
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主要
内容
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赔偿白银4.5亿两(最多)
2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对列 强的活动;
3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铁路沿线;4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
影
响
危
害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一步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
1、1839年林则徐虎门硝烟,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2、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南京;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862年慈溪大战,击毙华尔。
1856-1860
1894-1895
1900
侵者
英国
英、法
日本
奥俄德美法意英日八国
重要
事件
《南京条约》附件: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权利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黄海大战(邓世昌)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慈禧太后逃往西安。
签订
条约
1842年
《南京条约》
1895年
《马关条约》
1901年
《辛丑条约》
条
评
价
性质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政治运动。
作用
影响
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辛
亥
革
命
兴
起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年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在日本东京成立,创办机关刊物《民报》。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指导
思想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高
潮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民国与公元的换算公式:± 1911
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正式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民国元年:1912
颁布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评
价
性质
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成功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爆发
1919年5月4日北京爱国学生游行、罢课
口号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转折
上海工人罢工(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
初步
胜利
释放爱国学生,撤消曹汝霖、陆宗舆、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约
内
容
1割香港岛
2赔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4关税协商
(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起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割地最多的条约《瑷珲条约》
1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2赔白银2亿两
3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4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日本第一个取得在中国开厂特权
新阶段
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
地位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评
价
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条件,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第三学习主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
四
爱
国
运
动
原因
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中国的科技人才,吸引了一部分私人资本投身近代民用工业,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同时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戊
戌
变
法
序幕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要求拒和、迁都、变法)
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列强侵华战争表
根本
原因
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原料市场,维护扩大侵略权益。
战争
名称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直接
原因
借口林则徐
虎门销烟
英"亚罗号"事件
法"马神甫"事件
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
起止
时间
1840-1842
主
要
内
容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新式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新式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才。(同文馆)
创建新式海军――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评
价
局限性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
极
意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