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民用建筑通风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通风)

通风6.1 一般规定6.1.1 建筑物存在大量余热余湿及有害物质,应优先使用通风措施加以消除。
建筑通风应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和工艺等方面采取有效的综合预防和治理措施。
【条文说明】6.1.1 民用建筑通风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大量热、蒸汽或有害物质向人员活动区散发,防止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大量余热余湿及有害物质的控制,应以预防为主,需要各专业协调配合综合治理才能实现。
当采用通风处理余热余湿可以满足要求时,应优先使用通风措施,可以大大降低空气处理的能耗。
6.1.2 对通风过程中不可避免放散的有害或污染环境的物质,在排放前必须采取通风净化措施,并达到国家有关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各种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条文说明】6.1.2 某些民用建筑,如科研和教学试验用房、设备用房等在使用和存储过程中会放散大量的热、蒸汽粉尘甚至有毒气体等,如果不采取治理措施,会直接危害操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还会污染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影响周边居民或办公人员。
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有效的预防、治理和控制措施。
6.1.3 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建筑物,建筑方位的确定应根据主要进风面和建筑物形式,按夏季最多风向布置。
【条文说明】6.1.3 关于建筑物方位的确定。
确定建筑物方位时,本专业应与建筑、工艺等专业配合,使建筑尽量避免或减少东西向的日晒。
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建筑物,在方位选择时,除考虑避免西向外,还应根据建筑物的主要进风面和建筑物的形式,按夏季最多风向布置,即将主要的进风面,置于夏季最多风向的一侧,或按与夏季风向频率最多的两个方向的中心线垂直或接近垂直或与建筑物纵轴线成60º~90º 布置。
建筑物的平面布置不宜采取封闭的庭院式。
如布置成“L”和“Ⅲ”、“Ⅱ”型时,其开口部分应位于夏季最多风向的迎风面,各翼的纵轴应与夏季最多风向平行或呈0º~45º。
6.1.4 设有机械通风系统的房间,人员所需的新风量应满足第3.0.7 条的规定;人员所在房间不设机械通风系统时,应有可开启外窗。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的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在建筑设计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这是因为,一个良好的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可以确保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高效性、健康性和舒适度,同时也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效。
本文将对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一、建筑物的热工性能在确定民用建筑的供暖和空调设计规范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建筑物的热工性能。
建筑物的热工性能包括传热过程、建筑外部表面热辐射和空气对流传热。
建筑物的热防护性能,受到墙体、屋顶、地板的厚度、热导系数和热质点的影响。
因此,为了实现优良的热工性能,需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和选材。
二、采暖方式的选择民用建筑物的采暖方式大致可分为散热型和集中供热型两种。
散热型采暖方式又包括房间采暖和墙体散热采暖,前者要求墙体导热系数较高;后者要求墙面直接受热面积较大。
集中供热型采暖方式包括居民区供热和燃气热风机等。
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采暖方式。
三、通风设计通风设计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其中,机械通风可以细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正压送风、负压排风、正负压混合通风、管道式机械通风等。
通风设计的首要目标是保证室内的新风换气量。
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建筑物对风的影响和立面的气流动态。
同时,通风设计还应考虑空气质量和温度的均匀分布。
四、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空气调节系统应在通风设计符合规定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一般包括空气净化、除湿、加湿和温度控制等方面。
应确保室内空气的洁净,并调节室内环境,使其达到人们的舒适标准。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室内外温度、空气湿度和质量等因素进行计算和分析,以确定空气调节系统的类型和参数。
五、施工与维护为确保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有效运行,必须进行规范的施工和定期的维护保养。
施工阶段应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确保工程质量,减少设备和人员对环境的污染。
在正式使用之前,应进行设备的试运行和调试。
第二章-民用建筑-第一节: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分类、组成和构造(三)资料讲解

(四)楼板与地面主要由楼板结构层、楼面面层、板底天棚三个部分组成。
1.楼板的类型(了解)2.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主要分为板式、梁板式、井字形密肋式、无梁式四种。
(1)板式楼板分为单向板、双向板和悬挑板(根部不小于80mm)。
房屋中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厨房、厕所、贮藏室、走廊)及雨篷、遮阳等常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板。
(2)梁板式肋形楼板1)梁板式肋形楼板由主梁、次梁(肋)、板组成。
它具有传力线路明确、受力合理的特点。
当房屋的开间、进深较大,楼面承受的弯矩较大,常采用这种楼板。
梁板式肋形楼板的主梁沿房屋的短跨方向布置,其经济跨度为5~8m。
2)板搁置在墙上,板的搁置长度不小于120mm。
3)梁搁置在墙上,次梁搁置长度为240mm,主梁的搁置长度为370mm。
(3)井字形肋楼板1)肋与肋间的跨离较小,通常只有1. 5~3.Om,肋高也只有180~250mm,肋宽120~200mm。
2)当房间的平面形状近似正方形,跨度在10m以内时,常采用这种楼板。
井字形密肋楼板具有天棚整齐美观,有利于提高房屋的净空高度等优点,常用于门厅、会议厅等处。
无梁楼板【2009真题】.某宾馆门厅9mx9m,为了提高净空高度,宜优先选用( )。
A.普通板式楼板B.梁板式肋形楼板C.井字形密肋楼板D.普通无梁楼板【答案】C【解析】井字形密肋楼板具有天棚整齐美观,有利于提高房屋的净空高度等优点,常用于门厅、会议厅等处。
【例题】无梁楼板的柱网以()较为经济。
A.矩形柱网B.菱形柱网C.三角形柱网D.方形柱网【答案】D【解析】无梁楼板的柱网一般布置成方形或矩形,以方形柱网较为经济,跨度一般不超过6m,板厚通常不小于120mm。
3.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1)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类型。
1)实心平板预应力构件,跨度可达2.7m。
2)槽形板当肋在板下时,称为正槽板。
正槽板的受力较合理。
当肋在板上时,称为反槽板。
3)空心板空心楼板具有自重小、用料少、强度高、经济等优点。
建筑概论(第二版)课件-第2章精选全文

(二)楼梯
主要根据人流量和建筑防火安全疏散的规定来确定 民用建筑楼梯按其使用性质分为主要楼梯、次要楼 梯、消防楼梯等。 楼梯的宽度和数量主要根据使用性质、使用人数和 防火规范来确定。 一般民用建筑楼梯的梯段净宽不小于1100mm,住宅 内部楼梯为850~900mm。所有楼梯梯段净宽的总和 应满足防火规范。
应用:剧院、体育馆等。
图3-13 大厅式组合建筑平面
4. 单元式组合
特点:将关系密切的房间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相对 独立的单元,用水平或垂直交通联系各个单元。
应用:住宅、学校、医院等。
图3-14 住宅单元式组合平面示例
5. 混合式组合
特点:以一种组合形式为主,两种或多种类型的 混合式组合形式。
(2)房间的高度(层高)
① 人体活动及家具设备的要求 一般房间净高应不低于2.2m。 卧室使用人数少、面积不大,常取2.7~3.0m;
教室使用人数多,一般取3. 3~3. 6m
② 采光、通风要求
当房间采用单侧采光时,通常窗户上沿离地的 高度,应大于房间进深的1/2。当房间允许两侧开 窗时,房间的净高不小于总深度的1/4。
配及使用要求 (3)总投资和单方造价,土建费用以及道路等室外设施费用
的分配明细 (4)建设基地状况,大小、地形、原有建筑及道路等,附地
形测量图 (5)供水、供电、采暖、空调等设备方面要求,附水源,电
源的接用许可文件 (6)设计期限及项目进度安排等
2. 收集必要的设计原始资料和数据
(1)气象资料
温度、湿度、日照、风雪、风向和风速,冻土深度等。
通风系统、民用建筑及空调系统的分类、组成及原理

7 通风与空调系统基础知识
7.1 通风系统的分类、组成及原理
图7-3 局部机械排风系统
7 通风与空调系统基础知识
Back
7.1 通风系统的分类、组成及原理
图7-4 局部送风系统
7 通风与空调系统基础知识
Back
7.1 通风系统的分类、组成及原理
图7-5 全面机械排风系统
7 通风与空调系统基础知识
Back
7.1 通风系统的分类、组成及原理
图7-6 全面机械送风系统
根据压差形成的机理,可以分为热压作用下的自然 通风、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以及热压和风压共同作用 下的自然通风。
7 通风与空调系统基础知识
7.1 通风系统的分类、组成及原理
(1)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压是由于室内外空气温度不同而形成的重力压差。
如图7-1所示。这种以室内外温度差引起的压力差为动力 的自然通风,称为热压差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它们是效果叠加的。设有一建筑,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 度。当只有热压作用时,室内空气流动如图7-1所示。 当 热压和风压共同作用时,在下层迎风侧进风量增加了, 下层的背风侧进风量减少了,甚至可能出现排风;上层 的迎风侧排风量减少了,甚至可能出现进风,上层的背 风侧排风量加大了;在中和面附近迎风面进风、背风面 排风。
热压作用产生的通风效应又称为“烟囱效应”。 “烟囱效应”的强度与建筑高度和室内外温差有关。一 般情况下,建筑物愈高,室内外温差越大,“烟囱效应” 愈强烈。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1 总则1.0.1 为了在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合理利用资源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先进技术应用,保证健康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的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不适用于有特殊用途、特殊净化与防护要求的建筑物以及临时性建筑物的设计。
1.0.3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方案,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与功能、使用要求、冷热负荷特点、环境条件以及能源状况等,结合国家有关安全、节能、环保、卫生等政策、方针,通过经济技术比较确定。
在设计中应优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1.0.4 在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中,对有可能造成人体伤害的设备及管道,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1.0.5 在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中,应设有设备、管道及配件所必需的安装、操作和维修的空间,或在建筑设计时预留安装维修用的孔洞。
对于大型设备及管道应提供运输和吊装的条件或设置运输通道和起吊设施。
1.0.6 在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中,应根据现有国家抗震设防等级要求,考虑防震或其他防护措施。
1.0.7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应考虑施工、调试及验收的要求。
当设计对施工、调试及验收有特殊要求时,应在设计文件中加以说明。
1.0.8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PMV) predicted mean votePMV指数是以人体热平衡的基本方程式以及心理生理学主观热感觉的等级为出发点,考虑了人体热舒适感诸多有关因素的全面评价指标。
PMV指数表明群体对于(+3~-3)七个等级热感觉投票的平均指数。
2.0.2 预计不满意者的百分数(PPD) predicted percent of dissatisfied PPD指数为预计处于热环境中的群体对于热环境不满意的投票平均值。
gb 50011-2023 建筑通风设计规范

gb 50011-2023 建筑通风设计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建筑通风设计,确保建筑物内外空气的流通和质量,保障建筑使用者的健康与舒适。
根据国家标准 GB -2023,本规范为建筑通风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指导和要求。
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等建筑物的通风设计。
通风设计应在设计、施工、验收和使用阶段得到充分考虑,并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特点进行相应的设计计算和控制。
3. 通风设计原则通风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布局、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遵循以下原则:- 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和质量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室内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应保持在舒适范围内,满足使用者需求;- 高效节能是通风设计的基本要求;- 各功能区域的通风分区应合理划分;- 通风系统的运营和维护应方便、可靠。
4. 通风设计要求4.1 空气污染排放控制:建筑通风设计应考虑室内空气污染源的排放控制,采取适当的排风措施,确保室内空气质量不受污染源影响。
4.2 室内外气体交换:建筑通风设计应保证室内外空气的交换,通过合理设置通风口、排风口、空气净化设备等,确保室内空气新鲜。
4.3 通风系统设计:- 通风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气候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 通风系统应具备稳定、可靠的运行性能,且噪音低。
- 通风系统的风量、风速和压力降应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
4.4 室内温湿度控制:通风设计应考虑室内温湿度控制要求,通过通风系统、空调系统等手段,保持室内温湿度在舒适范围内。
4.5 防火防爆设计:通风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防火防爆要求,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措施,确保通风安全。
4.6 节能设计:通风设计应注重节能,采用高效的通风设备、自然通风等方式,合理控制通风能耗。
5. 通风设计计算通风设计应根据具体的建筑布局、使用情况和气候条件进行计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通风口的数量、位置和面积计算;- 通风系统的风量和风速计算;- 通风系统的压力降计算;- 通风能耗的计算。
通风与空调工程第二版 习题答案第1-2章

习题和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空气污染物及室内空气品质1.答:病态建筑综合症是指长期生活和工作在现代化建筑物内的人们出现的一些明显病态反应,如眼睛发红、流鼻涕、嗓子痛、头痛、恶心、头晕、困倦嗜睡和皮肤骚痒等。
2.答: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物主要有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氡、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 PM)等。
3.答:按照污染物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
按照污染物在空气中存在的状态可以分为悬浮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两大类。
4.答: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少部分是来源于室外空气污染,而大部分是由室内装饰、装修材料释放的空气污染物所致。
5.答: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
室内含量为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浓度再高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
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 引起胎儿畸形、新生儿体质降低甚至引起鼻咽癌。
6.答: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空调房间内绝大多数人(80%或更多)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的浓度。
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
7.答: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要因素有:建筑外环境、建筑设计、暖通空调系统、建筑装饰材料及设备、在室人员及其活动等。
8.答:暖通空调系统对室内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室外新风品质下降,新风过滤不足。
(2)新风处理设备、送风管道潮湿,滋生细菌。
(3)气流组织不合理。
气流组织形式选择不合理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送风方式不合理。
2) 排风口或回风口设置不合理。
(4)空调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不健全,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相对较少且水平有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民用建筑通风
1 2
通风的分类 自然通风 局部通风 全面通风 置换通风
3 4 3 5 3
§2.1 通风的分类
排风:把室内的污浊空气直接或 经净化后排至室外。
通风
送风:把新鲜空气补充进来,从 而保持室内的空气条件,以保证 卫生标准和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按通风系统动力的不同,可分为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两类; 按通风系统作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通风与局部通风; 按通风系统特征的不同,可分为送风与排风。
图2-26 卧式风幕
§2.4 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也称稀释通风,它主要是对整个房间进行 通风换气。 要使全面通风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 不仅需要有足够的通风量,而且还要对 注 意 气流进行合理的组织。
比较下图中的两个个方案,哪个更好些?为什么?
思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局部送风
(1)系统式局部送风: 空气淋浴 送出的空气预先经过冷却、 净化等处理,然后经过一个 特制的“喷头”将空气以一 定速度送到室内人员身体上 部,在高温区造成一个范围 不大的凉爽区域。
§2.3 局部通风
二、局部送风
(2)分布式局部送风 1)普通风扇 适用范围:适用于辐射强度小,空气温度tn≤35℃的房间。 种类:吊扇、台扇、落地式风扇、墙壁式风扇等。 特点:构造简单、价格便宜、调节控制方便。 2)空气幕 原理:利用特制的空气分布器喷出一定温度和速度的幕状 气流,用来封堵门洞。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经常出入的商场、剧院等公共建筑需 经常开启的大门。
一、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 1.自然通风
定义:是依靠室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室内外空气温度差所造成 的热压使空气流动,以达到交换室内外空气的目的。
(1)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2)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源
1.自然通风
(3)热压和风压同时作用下的 自然通风 一般来说,热压作 用的变化较小,风压 作用的变化较大。
§2.2 自然通风
一、自然通风的作用原理 如果建筑物外墙上的门窗孔洞由于热 压和风压造成压力差,则压力较高一侧的 空气必定会通过窗孔流到压力较低的一侧。
通过窗孔的空气量为:
自 然 通 风 量 的 确 定
L = vF = µF
2∆P
ρ
m3 / s
G = Lρ = µF 2∆P ⋅ ρ kg / s
§2.4 全面通风
一、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 3.设计原则: 3.设计原则:
(1)送风口应尽量靠近操作地点。 (2)排风口应尽量靠近有害物源或有害物浓度高的地 区。 (3)进风系统气流分布均匀,避免在房间局部地区出 现涡流,使有害物聚积。 (4)合理布置机械送风系统室外进风口。 (5)正确选用机械送风系统的送风方式。 (6)合理分配风量。
ρ≈
353 T
(4)计算各窗孔的内外压差。 各窗孔内外压差用式(2-7)和式(2-8)来计算。
二、自然通风的设计计算
3、设计计算步骤 、
(5)分配各窗孔的进、排风量,计算各窗孔的面积。 进风窗孔
Fa = Ga
µ a 2 ∆Pa ρ w
Gb
排风窗孔
Fb =
µ b 2 ∆Pb ρ p
二、自然通风的设计计算
按送出气流温度的不同
热空气幕 等温空气幕
冷空气幕 贯流式空气幕 按风机形式不同 离心式空气幕 轴流式空气幕 侧送式 下送式 上送式 单吹式 按吹风方向不同 吹吸式
空 气 幕
按吹风方向不同
图2-23 上送式空气幕 图2-22 侧送式空气幕
图2-24 下送式空气幕
图2-25 立式风幕 1-风机 2-盘管 3-条缝喷口
1、已知条件 余热量Q、有效热量系数m、室内工作区设计温度tn、室 外空气温度tw、房间内热源的几何尺寸及分布情况。 2、任务 根据已确定的工艺条件和要求的工作区温度,计算所必 需达到的通风换气量,确定进排风窗口的位置和面积。
二、自然通风的设计计算
3、设计计算步骤 、
(1)计算消除余热所需的全面通风量
)
Pf = k
2 ρ w vw
2
Pa
图2-7 建筑物四周的风压分布
三 风 压 和 热 压 同 时 作 用 下 的 自 然 通 风
( )
当热压、风压同时作用于某一窗孔时,窗 孔的总压差则为热压差和风压差的代数和, 即窗孔的余压和室外风压之和。 ∆Pz=∆Py+∆Pf
§2.2 自然通风
二、自然通风的设计计算
例 题
【例2-1】已知某房间的余热量Q=300 kW,m=0.6,室 t 30 t 38 外空气温度tw=30℃,室内工作区温度tn=38℃。房间 如图2-9。µ1=µ3=0.5,µ2=µ4=0.55,若不考虑风压 作用,计算所需的各窗孔面积。
§2.2 自然通风
三、自然通风系统的应用与设计 1.自然通风系统的应用
方案1
方案2
图2-28 气流组织方案比较
§2.4 全面通风
一、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 气流组织 1.定义:气流组织就是合理地选择和 1.定义:
布置送、排风口的形式、数量和位置, 合理地分配各风口的风量,使送风和排 风能以最短的流程进入工作区或排出, 从而以最小的风量获得最佳的效果。
2.形式:上送下排、上送上排、下送下排、中间送上下排等。 2.形式:
§2.4 全面通风
二、全面通风量的确定 定义:是指为了使房间内的空气环境符合规范允许的卫生
标准,用于稀释通风房间的有害物浓度或排除房间内的余热、 余湿所需的通风换气量。 1.为稀释有害物所需的通风量 2.为消除余热所需的通风量
G=
L=
kx y p − ys
L= Q cρ (t p − t s )
Q c(t p − t s )
全面送风 全面通风
(按系统特征不同)
全面排风 全面送、排风 稀释通风(混合通风)
全面通风
(按作用机理不同)
置换通风
二、全面通风与局部通风 2.局部通风
定义:局部通风就是利用局部气流,使局部地点 不受有害物的污染,造成良好的空气环境。 局 部 通 风 局部送风
局部排风
三、送风与排风
1.送风 向房间内送入新鲜空气或经过净化处理的空 气。 2.排风 将房间内的污浊空气直接排出或经过处理达 到排放标准后排出。
二、全面通风与局部通风 1.全面通风
定义:全面通风是在房间内全面进行通风换气的 一种通风方式。 思考:什么时候应使用全面通风? 答:在有条件限制、污染源分散或不确定、室内 人员较多且较分散、房间面积较大,采用局部 通风方式难以保证卫生标准时,应采用全面通 风。
二、全面通风与局部通风 1.全面通风
3.为消除余湿所需的通风量 G =
W d p − ds
L=
W ρ (d p − d s )
§2.4 全面通风
二、全面通风量的确定
全面通风量包括消除有害物、余热、 余湿所需的通风量,取其中最大值。 当通风房间有多种有害物时,应分别 计算,取其中最大值。 当房间内同时散发数种溶剂(苯及其同系物、醇、醋酸酯类) 的蒸气,或数种刺激性气体(三氧化硫、二氧化硫、氯化氢、 氟化氢、氮氧化合物及一氧化碳)时,全面通风量按分别所需 空气量总和计算。
计算原则
§2.4 全面通风
二、全面通风量的确定
换气次数法
换气次数n:是指通风量L(m3/h)与通风房间体积V(m3)的比值, 即: n=L/V (次/h) 因此全面通风量为:L=nV (m3/h) 思考题:某车间面积为500m2,层高5m,取n=12次/h,求全 面通风量。
§2.4 全面通风
二、全面通风量的确定
例
题
【例2-2】某居住区房间内同时散发苯和甲醛,散发量分 别为5 mg/s、0.6 mg/s,求所需的全面通风量。 【例2-3】已知某房间散发的余热量为120 kW,一氧化碳 散发量为12 mg/s,苯散发量为8 mg/s,当地通风室外计 算温度为31℃。如果要求室内温度不超过35℃,试确定 该房间所需要的全面通风量。
余压沿高度的变化
二 风 压 作 用 下 的 自 然 通 风
(
1、风压:由于风的作用所造成的静压的升高或降低。 迎风面静压升高,风压为正,形成正压;侧面和背面静 压降低,风压为负,形成负压。 风压为负值的区域称为空气动力阴影区。 2、风压分布 与该建筑物的几何形状以及室 外的风向有关。 3、风压值的计算
夏季
冬季
图2-15 季节组合式通风
图用与设计 3.自然通风系统应用的限制性条件 (1)室内得热量的限制。 (2)建筑环境的限制。 (3)建筑条件的限制。 (4)室外空气湿度的限制。
§2.3 局部通风
一、局部排风 1.定义
局部排风就是在局部地点把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污浊空 气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至室外,以改善局部空间的 空气环境。
§2.4 全面通风
三、热平衡与空气平衡 1.热平衡 热平衡指室内的总得热量和总失热量相等。 ΣQd=ΣQs,单位:kW 对于某一具体房间 ,热平衡方程式为:
Q1 + cLzj ρ w t w + cL jj ρ jj t jj = Q2 + cLzp ρ zp t zp + cL jp ρ n t n
1.当已知窗孔两侧的压力差、窗孔面积和窗的构造 时,即可求出通过该窗孔的流量。 2.实现自然通风的条件是窗孔两侧存在压差,它是 影响自然通风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3.tn>tw,下进上排;tn<tw,上进下排。
一 热 压 作 用 下 的 自 然 通 风
1、下进上排房间的自然通风 ∆Pb+(-∆Pa)=∆Pb+|∆Pa|=gh(ρw- ρpj) 可见,进风窗孔和排风窗孔两侧压差的绝对值之和与 室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及两窗孔的中心距成正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