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载物的小故事
厚德载物议论文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寻·宽容古人云:“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意思是说,必定要有容纳的雅量,道德才会广大;一定要能忍辱,事情才能办好。
千百年来,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就被众人熟知。
蔺相如的宽宏大量,感化了廉颇,也感动了我们。
什么是宽容?蔺相如就是宽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
蒋琬有一个属下叫杨戏,他性格孤僻、讷于言语。
蒋琬每每与他谈话,他也是只应不答。
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指责杨戏的不是。
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
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
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
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
”所以才会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典故。
什么是宽容?蒋琬就是宽容。
故明代思想家薛瑄有云:“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品·诚信古人云:“人无信而不立。
”意思是说,人要是没有信誉,就不能树立自己的威严。
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淳厚。
早在三国时期,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就已广为流传。
刘备临死前,把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希望能好好辅佐他,将其辅佐成一代明君。
可惜阿斗不争气,可怜孔明出师未捷身先死,但他还是履行了诺言。
正如《出师表》中所言:“深追先帝之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什么是诚信?诸葛亮就是诚信。
诚实守信,能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也是道德建设的根本,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素质。
我国素有“一诺千金”之说,赞扬汉人季布信守承诺的高尚品格,因而汉代初年有传“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话。
什么是诚信?季布就是诚信。
故诗仙李白有云:“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悟·无欲古人云:“有容德乃大,无欲心自宽。
”意思是说,有容纳的雅量,道德才会广大;没有利欲熏心,心自然就会宽敞。
清代林则徐家中挂有一幅对联,上面写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故事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从古代故事中汲取力量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也是许多人追求成功和成长的基石。
这两个概念源于《易经》,其中“自强不息”意为自我努力,不断进取;“厚德载物”则指人的品德应该像大地一样厚重,能够包容万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古代故事中汲取力量,将这两个概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实现自我提升和成功。
我们可以从《左传》中的故事中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
其中,有一个叫做申生的人,他是一个天生的聋哑人,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而是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商人和政治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面临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们还可以从《论语》中的故事中学习厚德载物的精神。
其中,有一个叫做子路的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非常聪明,但却经常骄傲自满。
孔子告诉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谦虚的态度,不要自以为是,要尊重他人的意见,才能更好地包容万物。
最后,我们可以从《列女传》中的故事中学习如何将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结合起来。
其中,有一个叫做孟光的女人,她的丈夫是一个非常懒惰的人,但她并没有放弃他,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让丈夫受到了感动,也开始努力工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具备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还要有厚德载物的胸怀,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总结起来,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是每个人追求成功和成长的基石。
厚德载物的小故事

厚德载物的小故事【篇一:厚德载物的小故事】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在北大演讲时,讲过两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
厚德载物,就是你人生成功的开始......【篇二:厚德载物的小故事】《小故事,大道理》一个小男孩玩一只贵重的花瓶,他把手伸进去竟拔不出来。
父亲费劲力气也不行,决定打破花瓶。
在此之前,他决心再试一次: 孩子,你张开手掌,伸直手指,像我这样,看能不能拉出来。
小男孩却说: 爸,我不能松手,那样我会失去一分钱。
很多时候我们应该放掉那...【篇三:厚德载物的小故事】拾孝朴已经好几夜没合眼了。
为了让父亲能够在弥留之际安然地睡上几觉,他竟然把瘫痪在床的父亲戗起在自己怀里坐着。
用上身顶着父亲,让老人家的头靠在他的肩膀上。
然后问父亲,:“这样行吧,舒服点吗?”等父亲点点头说:“好点。
”这才接着说:“好点,你就睡一会吧。
” 父亲在他的怀里睡着了,他却不敢打盹。
怕的是稍微一动,惊醒了因浑身疼彻夜难眠的老父亲。
而坐在一旁似睡非睡的哥哥们却什么都干不了。
按理说弟兄仨要不着这么辛苦,分好工每人一天轮流守护老人就行了,何必非要摽在一起,大家都捞不到休息。
可老大老二都伺候不了老人家,一是兄弟俩没那耐心;二是他们在单位大小都是个头,坐办公室坐惯了,粗活脏活不会干也干不了了;三是让他们当值,老人不吃不喝也不拉,甚至嘴里还老骂骂嚼嚼的。
再说老三也不放心他们,唯恐父亲受委屈和不高兴。
既然孝朴答应把照顾老人的事全包下来,那么哥俩不正中下怀了么?不行,老三不放心他们,他们其实也不放心老三。
这哥俩前段时间听父亲话里隐隐约约露出家有两件宝贝和一点存款什么的。
如果他们不在跟前守候着,等老人家一蹬腿,一乜眼,东西和钱岂不都让老三落下了。
有了这些想法,二人才日夜陪守着。
还美其名曰:“临终守候,儿女有责!”可没撑两天,他们就受不了了。
于是二人在私下又商量着哥俩之间轮值,每人跟一天。
这下就把老三给凉起来了,唯独他连轴转,夜以继日。
老人叫拾忠义,是一名环卫工人。
厚德载物的人物故事

厚德载物的人物故事
“厚德载物”这个观念在中华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底蕴,它强调的是人的品德和修养的重要性。
在古代,有许多人物故事都体现了这一思想。
其中,勾践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君主,他卧薪尝胆、刻苦自励的故事就是厚德载物的一个例子。
他在国家遭遇困难时,不屈不挠,坚韧不拔,最终实现了国家的复兴。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具备了坚韧不拔的品质,才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另外,司马光也是厚德载物的一个代表人物。
他在圆木警枕写资治通鉴的故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毅力,完成了这部重要的历史著作。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和坚持,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故事也体现了厚德载物的思想,比如孙康在雪地映光读书的故事、车胤捉萤火虫当灯读书的故事等。
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只有具备了坚韧不拔、努力不懈的品质,才能够取得成功。
总之,厚德载物的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强调的是人的品德和修养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这些人物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思想,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加以实践和应用。
厚德载物的典故故事

厚德载物的典故故事在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则著名的典故故事,讲述了一个古老而崇高的价值观念——厚德载物。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分裂和混乱的时期。
故事的主人公是孔子的学生曾子。
曾子是孔子非常崇拜的学生之一,他一直以来都自认为是个聪明、有才华的人。
有一天,曾子在路上遇到一个老人,老人看上去非常虚弱,正好要走上一座高山。
曾子看到老人的样子,心生一计,他想利用老人的虚弱来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于是他走上前去,说:“老人,请问您需要帮助吗?我可以替您背上山。
”老人看着曾子,微笑着说:“年轻人,你的善意我感激不尽。
但是我一直以来都是靠自己的双脚走过山路的,虽然困难,但我从来都没有放弃过。
”曾子听了老人的话,感到非常气愤。
他认为自己的善意被老人轻视了,于是他冷笑道:“老人,你这是自找的。
既然你不需要我的帮助,那我就继续我的旅程。
”曾子恶意地迈开了步子,离开了老人。
但是他没走多远,就感到背后一阵刺痛,一块巨石砸在了他的背上。
曾子痛得无法忍受,他跌倒在地上,满脸惊愕地看着老人。
老人走过来,看着曾子,淡淡地说:“年轻人,你以为你的聪明才智就足够了吗?你忘记了,一个人只有真正拥有厚德,才能真正地去帮助他人。
”曾子愣住了,他突然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他从地上爬起来,恳求老人给予他一次机会,他想要真正地去帮助他人。
老人看了看曾子,点了点头。
从那天起,曾子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
他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任何有需要的人,不计较个人得失。
他学会了怀有感恩之心,尊重他人。
他在行善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厚德载物的崇高境界。
多年后,曾子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学者和教育家。
他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了许多人,使他们明白了真正的意义。
他的故事也被传颂至今,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这个典故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并不是衡量他的价值的唯一标准。
只有具备厚德的人,才能真正地去帮助他人,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厚德载物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境界,它代表着高尚的品格和崇高的人生价值。
厚德载物的故事

厚德载物的故事尧帝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在位七十年,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决定从民间选用贤良之才。
尧问四方诸侯首领:“谁能担负起天子的重任?”四方诸侯首领说:“虞舜。
”于是,尧微服私访,来到舜居住的历山一带。
看见一个青年,他身材魁伟、体阔神敏,正聚精会神地耕地,犁前驾着一头黑牛、一头黄牛。
奇怪的是,这个青年从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辕上挂一个簸箕,隔一会儿,敲一下簸箕,吆喝一声,这个人就是舜。
尧等舜犁到地头,便问:“耕夫都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舜见有老人问,拱手以揖答道:“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就都卖力拉犁了。
”尧一听,觉得这个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对牛尚如此,对百姓就更有爱心。
尧与舜在田间谈了一些治理天下的问题,舜的谈论明事理,晓大义,非一般凡人之见。
尧又走访了方圆百里,都夸舜是一个贤良之才。
尧便决定试一试舜。
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两个女儿观其德;把九个男儿安排在舜周围,让九个男儿观其行。
把舜放进深山之中,虎豹毒蛇都被他驯服。
舜头脑清醒,方向明确,深山之中不迷失,很快就走了出来。
后母和弟弟象见舜得到房屋和粮食,又是美慕,又是妒忌,和舜的父亲普叟一起用计,几次三番想暗害舜,但每次舜都会化险为夷。
有一回,普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
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普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
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
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
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
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伤也没受。
舜通过了尧的考验,尧又让舜主管人伦教化,舜使天下的人都知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道理。
尧又让舜主管外交,使四方八面来的诸侯都乐于进贡,且有美德可称。
尧又让舜与百官相处,舜不仅事事都办得好好的,而且与大家都相处得很好。
所以,《尚书·舜典》说:“慎微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
李承远厚德载物内容概述

李承远厚德载物内容概述
"李承远厚德载物"是中国古代故事中的一个典故,来源于《史记·孔子世家》。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李承远的高尚品德和宽广胸怀,以及他对待人物的包容和善意。
以下是对这个故事内容的概述:
在春秋时期,李承远是一个被推崇为有德行的人物。
有一次,有人向他诬告一位名叫公羊高的人,说他有罪。
李承远没有轻信谣言,而是去调查此事。
他发现公羊高实际上是一位有德行的人,对村里的百姓也十分关心。
因此,李承远并没有责备公羊高,而是对诬告者说:“你这样的举报会害人,要以后慎重。
”并且对公羊高表示了感激之情。
李承远的行为展示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善意,他没有被诬告所蒙蔽,而是用宽容和善良的态度对待了此事,体现了他的“厚德载物”的精神。
这个故事也被后人引为典范,以示人们在待人接物时应该持有宽容、公正和善意的态度。
厚德载物的故事

厚德载物的故事
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管仲的贤臣。
管仲年轻时曾是一个贫穷的小商人,但他却有着一颗仁德之心和对国家的忠诚。
他常说,“厚德载物,以德服人。
”他认为一个人要有厚德之人,才能成就大事,而一个国家也需要有道德高尚的人来治理国家。
管仲在齐国的相国公孙鞅手下做官,他一心为国家谋福利,励精图治。
管仲不
但自己勤勉治国,还积极推行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主张,如“尊王攘夷”、“贵贱有序”、“上下同欲”等,使齐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管仲的政绩在当时是非常显著的,他被誉为“春秋五霸”之一。
管仲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厚德载物的品质,这种品质包括仁爱、诚信、忠诚、勤奋等。
一个人如果没有厚德,就很难成就大事。
同样,一个国家也需要有这样的人来治理国家,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
厚德载物的故事,不仅仅是中国古代的故事,它也是对我们当代人的启示。
在
当今社会,我们也需要有厚德载物的品质,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需要以诚信、勤奋、守法等品质来面对生活和工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一番事业,也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因此,我们应该铭记厚德载物的故事,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
感的人,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和改变周围的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也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厚德载物的小故事
【篇一:厚德载物的小故事】
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在北大演讲时,讲过两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
厚德载物,就是你人生成功的开始......
【篇二:厚德载物的小故事】
《小故事,大道理》一个小男孩玩一只贵重的花瓶,他把手伸进去
竟拔不出来。
父亲费劲力气也不行,决定打破花瓶。
在此之前,他
决心再试一次: 孩子,你张开手掌,伸直手指,像我这样,看能不能
拉出来。
小男孩却说: 爸,我不能松手,那样我会失去一分钱。
很多时候我们应该放掉那...
【篇三:厚德载物的小故事】
拾孝朴已经好几夜没合眼了。
为了让父亲能够在弥留之际安然地睡
上几觉,他竟然把瘫痪在床的父亲戗起在自己怀里坐着。
用上身顶
着父亲,让老人家的头靠在他的肩膀上。
然后问父亲,:“这样行吧,舒服点吗?”等父亲点点头说:“好点。
”这才接着说:“好点,你就
睡一会吧。
” 父亲在他的怀里睡着了,他却不敢打盹。
怕的是稍微一动,惊醒了因浑身疼彻夜难眠的老父亲。
而坐在一旁似睡非睡的哥
哥们却什么都干不了。
按理说弟兄仨要不着这么辛苦,分好工每人一天轮流守护老人就行了,何必非要摽在一起,大家都捞不到休息。
可老大老二都伺候不
了老人家,一是兄弟俩没那耐心;二是他们在单位大小都是个头,
坐办公室坐惯了,粗活脏活不会干也干不了了;三是让他们当值,
老人不吃不喝也不拉,甚至嘴里还老骂骂嚼嚼的。
再说老三也不放
心他们,唯恐父亲受委屈和不高兴。
既然孝朴答应把照顾老人的事全包下来,那么哥俩不正中下怀了么?不行,老三不放心他们,他们其实也不放心老三。
这哥俩前段时间
听父亲话里隐隐约约露出家有两件宝贝和一点存款什么的。
如果他
们不在跟前守候着,等老人家一蹬腿,一乜眼,东西和钱岂不都让
老三落下了。
有了这些想法,二人才日夜陪守着。
还美其名曰:“临终守候,儿女
有责!”可没撑两天,他们就受不了了。
于是二人在私下又商量着哥俩之间轮值,每人跟一天。
这下就把老
三给凉起来了,唯独他连轴转,夜以继日。
老人叫拾忠义,是一名环卫工人。
老伴早亡,带着三个孩子,又是
拾大粪的出身,妻亡后就未能再娶。
老人家不容易,六七十年代时,古城还没有水冲厕所,居民区和大街小巷的公共厕所都是旱厕。
老
人那时就背着粪箕子,手里拿着粪耙子,沿街遛巷在自己的包干区
域一天两遍地掏粪。
老谢头离世前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一个物件连同自己积攒的五十斤全
国粮票都留给了拾忠义。
忠义原先说啥不愿要,老人说:“你就别推
辞了,这个物件是个老件。
好好保存,权当是俺给你留的个念想。
粮票留你补贴家用,你家还有三个狼猴子饿的嗷嗷叫呢。
我无儿无
女的,这么多年全靠你的照顾,就是亲儿子也不过至此。
忠义啊,
东西不多,可它是俺的心意。
这会你就别再别棱了。
再这样我可生
气了。
”忠义见老人家话说到这个份上,才将东西恭恭敬敬地收下了。
回家后细看,那物件是个容器,有嘴有把,似壶非壶。
像个老虎的头,张着大嘴。
一个识不上几个大字的掏粪工人,哪懂得那么多,
觉得既然是老人留下的就做个纪念吧。
然后顺手把它放在了大桌子上。
再后来他当上劳模后,单位过节时派人去他家探望。
听工会干
事说,那物件可能是个尿壶,弄不好还是个宝贝。
等人走后他才从
桌子上将其撤了下来。
闹了笑话,工友再与他一起喝酒的时候,用
这件事作比,训他的酒量有限,就说:“你是大桌子摆的夜壶,不是
盛酒的家伙。
” 再后来红卫兵反“四旧”反得厉害,拾忠义觉得无论如
何物件都是老人家留给他的。
不能在自己手里轻易给毁了。
就左思
右想,笨脑筋居然也让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
放又不好放,
藏又不好藏,干脆拿来用。
做尿壶用了,上面沾满了尿骚味后,谁
还会再去动它。
一件北宋的耀州窑民谣精品虎子就这样幸存下来了。
拾忠义老人以后的岁月又当娘又当爹地把哥仨养活大。
政府照顾劳模,相继给老大老二安排了工作,老三参了军。
孝朴在部队上锻炼
了三年,复员后接了父亲的班,在环卫处开清洁车。
后来老人将单
位照顾劳模分的一套三居室房子换成两小套,给老大老二做了婚房。
自己和孝朴仍然住在单位宿舍的老房子里。
父亲快不行了,尽管孝朴伺候的条条是道,不断嘘寒问暖,擦洗按摩,递茶倒水,端屎端尿,床前床后的忙个不停。
有时还得从城东
跑到城西给老人家去买他好的那一口。
老人真的应该满意了,老三
的孝道足可以和八德故事里的任何一人相比肩。
但老人还想看看德
厚的老三是不是有那个福分。
一天,他让老大把他们弟几个的娘舅
和表弟找来。
然后当着大伙的面让老三从上了锁的箱子里拿出了两
件东西。
一件是老伴出嫁时娘家陪送的一个青花缠枝牡丹纹将军罐和一张有
一万元款子的存折;另外又从床底下拉出个尿迹斑斑的夜壶。
父亲
守着妻弟和表侄的面对他们弟兄仨说:“儿啊,我就要走了。
你们都
知道恁爹是拾大粪出身,一辈子没啥出息,废了好大的劲才把你们
抬侍大,眼下也都成家立业了。
恁娘临终交给我的事我已完成,看
来我也该走了。
爹一生清贫,也没啥东西留给你们,只有这三件,
好孬都是爹的心意。
今天让你们的舅舅和表弟做个见证。
谁也别争,谁也别抢,从大至小,长幼有序。
你们挨着拿,谁拿着什么是什么,不许反悔。
这样可能对老三不公平,可我觉得三子不会在意的,这
一点我心里还是清楚的。
”老大老二交换着眼色,老三却在那里泣不
成声地说:“爹,我啥都不要,我啥都不要啊!我只想要你好好地活着。
” 在两个老人和表弟的眼皮子底下,老大当仁不让地拿走了青花
罐(其实是民国仿前朝的物件);老二看看那尿迹斑斑的夜壶,连
啃都没打,就捏起了存折。
只有老三还跪在父亲的床前哭个不停。
当晚老人驾鹤西去。
后事自不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