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养鸡场的综合消毒

合集下载

养鸡场生物安全措施之消毒篇

养鸡场生物安全措施之消毒篇

养鸡场生物安全措施之消毒篇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更加重视,养殖业的生物安全也受到了更多关注。

养鸡场作为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物安全措施尤为重要。

在养鸡场的生产过程中,消毒是确保生物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从养鸡场消毒的必要性、消毒方法、消毒剂的选择等方面探讨养鸡场生物安全措施之消毒篇。

一、消毒的必要性养鸡场是家禽密集场所,家禽的粪便、尿液、死亡家禽等都可能成为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潜在来源。

这些病原体对家禽的健康构成威胁,也可能通过鸡蛋、鸡肉等产品传播给人类,因此在养鸡场中进行定期的消毒是非常必要的。

消毒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杀死、控制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减少疾病的传播;二是净化环境,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在养鸡场中,采取适当的消毒措施对于维护鸡群的健康、提高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消毒方法养鸡场中的消毒主要包括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两种方法。

1. 物理消毒:物理消毒主要通过高温、紫外线等方式对鸡舍、饮水设施等进行消毒。

高温消毒是利用高温蒸汽或者火焰等对设施进行杀菌,能够有效地减少病原体的数量,但对于一些耐热的病原体可能效果不佳。

紫外线消毒则是通过紫外线的辐射来杀灭细菌、病毒等,需要较长时间的照射才能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

2.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是利用化学药剂对设施、设备、饲料、饮水等进行消毒。

化学消毒具有操作简便、消毒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在养鸡场中较为常用。

常见的化学消毒剂包括漂白粉、过氧乙酸、石灰、高锰酸钾等。

三、消毒剂的选择根据养鸡场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是非常重要的。

在选择消毒剂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杀菌广谱性:消毒剂应能够杀灭多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2. 残留期短:消毒剂在使用后应能够迅速分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安全性:消毒剂对鸡只、人员和环境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不会对生物体造成伤害。

4. 稳定性:消毒剂应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保持稳定,确保消毒效果。

现代化养鸡场消毒参考

现代化养鸡场消毒参考

现代化养鸡场消毒参考1.环境消毒这是鸡场综合防治措施的第一步骤,是控制病原传染的第一道防线。

以规模化鸡场为核心,对环境消毒主要是指鸡场外环境及鸡场内道路、场地的消毒。

(1)车辆消毒。

在场门口设消毒池。

内加5%的烧碱溶液,2-3天更换一次,水深以车轮轮胎浸入二分之一为宜,并能使车轮通过两周的长度为佳。

运雏、运料车每次用5%的过氧乙酸高压喷洒消毒。

(2)道路消毒。

场区内及道路每周打扫一次;常内净道每两周用5%烧碱打扫一次,脏道每月喷洒消毒一次,鸡舍周围的道路每天打扫一次,并用烧碱溶液喷洒消毒。

需要注意的是,工作人员在场内穿行时,要走铺就的水泥道路,以防随泥土携带病原。

(3)场地消毒。

垃圾、杂草、鸡粪等废弃物及时清除,运出场外作无害化处理,堆放过的场地用烧碱喷洒。

养鸡场180217/1-1P621222544245.jpg" />2.工作人员消毒工作人员是将病毒带入场内的主要媒介,必须严格消毒。

(1)大门口设工作人员进出消毒池,内加0.3%-0.5%的菌毒敌或其他消毒液,每天更换一次,进出场的人员必须脚踏消毒池严格消毒。

(2)进人生产区的工作人员先洗澡,更换已消毒好的衣、帽、鞋,然后沿净道到鸡舍。

在每栋鸡舍门口设消毒盆(池),内盛0.2%-0.3%甲醛溶液,进出鸡舍时要脚踩消毒盆(池)。

(3)进入鸡舍操作间,先用0.1%百毒杀或其他表面活性剂类消毒液洗手,再用清水冲净。

3.用具消毒所以设备用具都有定期冲洗,彻底消毒后方可使用。

4.鸡舍消毒(1)清理冲洗:鸡群转出(或淘汰)后,将鸡粪、垫料等清除干净舍内外地面、墙壁、屋顶、屋架及鸡笼,隔网、料盘、水槽等设备喷水浸泡,随后用高压水冲洗干净;不能用水冲洗的设备、用具必须擦拭干净。

(2)消毒:待鸡舍干燥后,用5%烧碱水溶液等喷洒地面、墙壁,不耐烧碱的用具、没备,也应用其他方法彻底消毒。

干燥后,关闭门窗,用28毫升,立方米的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24-48小时,然后通风,排除甲醛气味。

养鸡场生物安全措施之消毒篇

养鸡场生物安全措施之消毒篇

养鸡场生物安全措施之消毒篇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养鸡产业发展迅速,但也伴随着一些疾病问题。

因此,做好养鸡场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养鸡场的生产稳定和规范,是十分重要的。

其中,消毒是生物安全管理的重点,对保障鸡群的生命安全、保证鸡肉质量及病原体传播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消毒的目的和意义消毒是指对有害的病原体、病菌、病毒及其它微生物进行杀灭、控制或排除的一种措施。

其主要目的是保障生产环境和鸡群健康、提高养殖效益,为提高鸡群生产力、保障鸡肉质量和鸡蛋卫生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二、消毒原则1. 全面性原则:消毒不仅要求在鸡舍、设备、水源、饮水器、喂食器等方面进行全面消毒,同时也应考虑控制疾病的传播源,做好病害防治。

2. 适宜性原则:消毒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不同的消毒对象选用适宜的消毒剂,不同的消毒剂对病原体的杀灭能力有所差异,应根据不同批次养殖的病害类型及病原体繁殖策略进行选择。

3. 安全性原则: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环保标准,选用安全、无毒、低致敏的消毒剂,以免在消毒过程中对鸡群、人员、作业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 经济性原则:消毒剂应经济、易操作、容易获取,最大限度降低投入成本。

三、消毒方法1. 物理消毒:将某些物理力量作用于消毒对象,对病原体进行杀灭或致死。

常见的物理消毒手段有:高温灭菌、烟熏灭菌、紫外线灭菌等。

2. 化学消毒:使用化学消毒剂杀死病原体或控制其繁殖。

常见的消毒剂有:高锰酸钾,次氯酸钠,过氧化氢,乙醛等。

四、消毒步骤1. 准备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消毒器具、消毒方法,制定相应的消毒方案,准备好所需消毒器具和消毒剂。

2. 清洗鸡舍和设备:消毒前应先进行压力清洗,把原有的脏污物、过多的空气和水分清除干净。

3. 实施消毒:用适量的消毒剂,按照应用说明添加适量的清水进行消毒,按照相应的消毒剂使用方法和浓度对鸡舍、设备及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4. 清水漂洗:把消毒剂残留物和消毒污染物等清洗干净,对消毒过程中留下的消毒剂进行彻底清除。

养殖技术-畜禽饲养场所的消毒

养殖技术-畜禽饲养场所的消毒

养殖技术-畜禽饲养场所的消毒
畜禽饲养场所的消毒
养殖场消毒的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

养殖场应建立切实可行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畜禽舍地面土壤、粪便、污水、皮毛等进行消毒。

一、入场消毒
养殖场大门入口处设立消毒池(池宽同大门,长为机动车轮一周半),内放2%氢氧化钠液,每半月更换1次。

大门入口处设消毒室,室内两侧、顶壁设紫外线灯,一切人员皆要在此用漫射紫外线照射5~10分钟,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场区工作服、工作鞋,通过消毒池进入自己的工作区域,严禁相互串舍(圈)。

不准带入可能染疫的畜产品或物品。

二、畜禽舍环境消毒
畜禽舍除保持干燥、通风、冬暖、夏凉以外,平时还应做好消毒。

一般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先进行机械清扫;第二步用消毒液。

畜舍及运动场应每天打扫,保持清洁卫生,料槽、水槽干净,每周消毒一次,圈舍内可用过氧乙酸做带畜消毒,0.3%~0.5%做舍内环境和物品的喷洒消毒或加热做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2~5mL)。

三、饲养用具的消毒
饲养用具包括食槽、饮水器、料车、添料锹等,所用饲养用具定期进行消毒。

清扫(清洗)饲养用具如饲槽应及时清理剩料,然后用清水进行清洗。

可分别采用浸泡、喷洒、熏蒸等方法进行消毒。

饲养器具用途不同,应选择的不同消毒药,如笼舍消毒可选用福尔马林进行熏蒸,而食槽或饮水器一般选用过氧乙酸、高锰酸钾等进行消毒;金属器具也可选用火焰消毒。

四、地面土壤的消毒
地面用2-3%的烧碱消毒,且每周更换一次消毒液。

场区人流物流通道用石灰铺撒消毒,每十天更换一次石灰。

(责任发布:乔六花(实习))。

家禽生产复习资料 养殖场的综合消毒

家禽生产复习资料  养殖场的综合消毒

一、车辆消毒有许多病原微生物是经进入鸡场的拉雏车、拉料车、毛鸡车等车辆带入的,因此做好进入鸡场和鸡舍车辆的消毒,对预防鸡场传染病效果非常明显。

鸡场入口设置消毒池,其长度为进出车辆车轮2个周长以上,消毒池深度为30至-50厘米。

消毒池上方最好建顶棚。

①常用2-4%的氢氧化钠溶液,每周更换2次。

②也可用3~5%的过氧乙酸消毒轮胎。

二、生产人员消毒鸡场生产人员是将病原带入鸡场和鸡舍的重要媒介,因此,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坚持“三踩一更”。

场区、生产区及鸡舍出入口----靴鞋底消毒①场区、生产区、鸡舍门口设消毒槽,槽内放消毒垫(海绵、麻袋片、饲料袋等),冬季用生石灰,其他季节用3%火碱溶液。

②饲养管理人员进入生产区前,必须在消毒室消毒、沐浴、更换消毒过的工作衣帽、鞋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三、用具消毒(饲喂用具及其他器具)先洗刷干净,再用0.2-0.5%过氧乙酸、0.1%的新洁尔灭或含氯消毒剂浸泡60分钟以上或喷洒消毒。

不便于浸泡的用具,洗刷后,放入熏蒸室熏蒸12小时以上。

四、鸡舍消毒鸡舍残留的病原微生物越多,鸡群就越易发病。

只有空舍消毒工作做好了,使每批鸡都有一个清洁的开端,才能杜绝各种疾病的循环传播。

鸡舍全面消毒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预备消毒清扫火焰消毒鸡舍排空冲洗干燥消毒鸡舍消毒和熏蒸后空置2-3周。

五、饮水消毒水的质量好坏与鸡的健康密切相关,饮水消毒的目的是净化水质、杀死水中的致病微生物、控制大肠杆菌等条件性致病菌等,同时对饮水器及饮水管中的微生物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饮水消毒时,应选择对鸡只的肠道无腐蚀、无刺激、无毒性、无副作用的消毒药。

一般常选卤素类,常用的有次氯酸钠、漂白粉、二氧化氯等。

预先在容器内稀释后,放在饮水器或饮水槽内让鸡饮用。

在对家禽进行弱毒活苗接种前后两天应停止饮水消毒。

六、带鸡喷雾消毒带鸡喷雾消毒优点:①杀灭微生物 A.杀灭隐藏于鸡舍内和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有效防止新城疫、法氏囊、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痢等病的发生。

养鸡场卫生消毒制度

养鸡场卫生消毒制度

养鸡场卫生消毒制度养鸡场卫生消毒制度为确保土鸡基地生产安全顺利地进行,根据《动物防疫法》及有关防疫规程,结合本场实际,特作如下规定:一、消毒隔离制度为了加强太湖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特指定本制度并严格执行。

一、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畜禽防疫卫生条例。

二、阻断病源的传入和传播1、鸡场出入口,设消毒池,池内保持有效消毒液(使用:2%烧碱)。

保证进出人员及车辆消毒工作。

2、外来人员未经负责人或兽医部门同意不得进入生产区。

3、任何其它禽及其禽产品不得带入生产区。

4、饲养员每天要保持环境清洁卫生,不得在不同鸡群间串门。

5、生产区一周消毒一次,工作区和周围环境两周彻底消毒一次。

6、任何外来人员在得到批准后方可进入生产区,进入前必须更-衣、消毒,紫外线下照射10分钟,穿全封闭一次行工作服在技术员的陪同下进入。

7、场内兽医人员不得对外诊疗鸡只及其他动物的疾病。

8、生产人员不得随意离开生产区,在生产区穿工作服和胶靴,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三、严格淘汰1、饲养员每天观察鸡群,每天早晨放牧后到鸡舍角落及其它偏僻处查看有无离群独居、精神不好的鸡,发现后立即淘汰。

2、经技术员同意后饲养员方可对淘汰鸡进行无害处理,即离饲养基地3公里以外定点深埋。

四、传染病应激措施1、当鸡群发生疑似传染病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同时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并尽快加以确诊。

2、当场内或附近出现烈性传染病或疑似烈性传染病病例时,立即采取隔离封锁,并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

3、如场内发生传染病后,如实填报疾病报表,该次传染终结后,提出专题总结报告留档并报上级主管部门。

4、决不调出或出售传染病患鸡和隔离封锁解除之前的健康鸡。

五、防疫保健1、技术员组织制定基地防疫计划的实施。

免疫计划以技术员发的程序为准:2、对场内职工及其家属进行兽医防疫规程宣传教育。

3、定期检查饮水卫生及饲料的加工、贮运是否符合卫生防疫要求。

4、定期检查鸡舍、用具、隔离舍和鸡场环境卫生和消毒情况。

鸡舍的消与卫生管理

鸡舍的消与卫生管理

鸡舍的消与卫生管理鸡舍的消毒与卫生管理鸡舍作为养殖禽类的重要场所,其卫生管理对禽类的健康和养殖效益都起着关键作用。

合理的消毒和卫生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禽类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保障禽类健康成长。

本文将针对鸡舍的消毒与卫生管理,介绍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一、鸡舍消毒技术(一)物理消毒物理消毒是通过物理手段来杀灭或去除鸡舍内的病原微生物。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物理消毒方式:1. 热水清洗:使用高温热水对鸡舍进行清洗,可以有效杀灭大部分病原微生物。

2. 高温熏蒸:使用高温蒸汽对鸡舍进行蒸煮,可迅速杀死各种微生物。

3. 紫外线消毒:使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能杀灭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

(二)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是使用化学药剂来杀灭或抑制鸡舍内的病原微生物。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化学消毒药剂:1. 氧化剂:如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具有广谱杀菌作用,但对环境有一定的刺激性。

2. 碘酊溶液: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但使用过量可能对禽类产生毒性作用。

3. 杀菌酮:适用于对抗多种病原微生物,但需要注意浓度控制,过量可能对禽类产生危害。

二、鸡舍卫生管理(一)清洁管理保持鸡舍的清洁十分重要,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繁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清洁管理措施:1. 定期清理鸡舍内的鸡粪、尘埃和垃圾,保持鸡舍的干燥整洁。

2. 清洗和消毒饮水器、喂料器等饲养设施,防止细菌滋生。

3. 定期更换鸡舍内的垫料,避免垫料潮湿和异味。

(二)通风管理良好的通风系统有助于鸡舍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空气的进入,减少湿度和异味,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以下是几种通风管理的方法:1. 安装通风设备,如排风扇、通风窗等,保持鸡舍内空气的流通。

2. 控制通风口的开启和关闭,以保持适当的通风量,避免过大或过小。

(三)疫情监测定期进行疫情监测是防控禽类疾病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几个疫情监测的要点:1. 随时观察鸡群的行为和精神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2. 定期对鸡舍和鸡群进行体检,检测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存在情况。

养鸡场生物安全措施之消毒篇

养鸡场生物安全措施之消毒篇

养鸡场生物安全措施之消毒篇在养鸡场中,消毒是生物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

消毒的目的是杀灭或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数量,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鸡舍消毒方法和注意事项。

鸡舍的消毒可以使用化学消毒剂或物理消毒方法。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漂白粉、氯化钠、过氧化氢等。

在选择消毒剂时,应注意剂量的控制和配比的准确。

消毒剂的浓度过高可能对鸡只和饲料造成不良影响,而浓度过低则无法达到有效杀菌的效果。

应选择具有广谱杀菌能力的消毒剂,能够有效灭活病毒、细菌和真菌。

消毒剂的使用方法也需要注意。

在消毒前,应先将鸡舍进行清洁,清除鸟粪和垃圾等杂物,确保消毒剂能够直接接触到鸡舍表面。

清洁后,将消毒剂稀释到适当的浓度,使用喷雾器或喷洒器均匀地喷洒到鸡舍的各个角落。

消毒剂应避免直接喷到鸡只身上,以免对其造成伤害。

消毒剂使用后,应将鸡舍密封一段时间,以便消毒剂充分发挥杀菌作用。

然后打开通风设备将鸡舍内的异味排出,等待鸡舍彻底干燥后,方可放入新的鸡只。

除了化学消毒剂,物理消毒方法也是常用的消毒方式之一。

物理消毒方法主要包括高温烘烤、紫外线消毒和蒸汽消毒。

高温烘烤可以通过烧火或燃气热风炉对鸡舍的表面进行加热,达到杀菌的效果。

紫外线消毒可以使用紫外线灯对鸡舍进行照射,杀灭细菌和病毒。

蒸汽消毒可以使用蒸汽喷雾器或蒸汽洗净机对鸡舍进行蒸汽喷洒,通过高温和湿热的作用消灭病原微生物。

消毒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和环保。

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戴上防护手套、口罩和护目镜,避免接触和吸入消毒剂。

鸡舍清洁和消毒的废水要进行正确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消毒剂的包装物也应妥善处置,以防止二次污染。

养鸡场的生物安全措施之一是消毒。

消毒可以使用化学消毒剂或物理消毒方法,如漂白粉、高温烘烤、紫外线消毒和蒸汽消毒。

在消毒过程中,注意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和剂量,正确使用消毒剂,确保消毒剂充分接触到鸡舍表面,同时确保鸡只的安全。

消毒后,应注意处理废水和包装物,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辆的轮胎进行消毒。
• 鸡场入口设置消毒池,其长度为进出车辆车轮2个周长以上,
消毒池深度为30至-50厘米。消毒池上方最好建顶棚。
• 消毒池常用的消毒液有3%~5%煤酚皂液(来苏儿), 或10%~20%石灰乳,或2%-4%烧碱溶液等,每周更换2次。 北方冬季严寒,可用石灰粉代替。
有条件的还要在鸡场的大门、人行通道安装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 4.火焰消毒 鸡舍清扫后用火焰喷灯对鸡舍墙壁、 地面、笼具等进行火焰消毒,特别是墙缝、地缝等处 残存的羽毛、皮屑、粪便等。 • 5.冲洗 用高压水枪由上到下、由内向外冲洗干净。 对较脏的地方,可先进行人工刮除,要注意对角落、缝 隙、设施背面的冲洗,做到不留死角。 • 6.干燥 将在室外冲洗干净的器具搬入冲洗干净的鸡 舍内,对器具进行整修、维护。待地面水干后,方可 消毒。
十、粪便消毒
首先每天应及时清除禽粪,并及时通过运粪车运至场外粪场。 • 清除的垫料和粪便应集中堆放,如无传染病可疑时,可用生物热消毒 法。如确认某种传染病时,应将全部垫料和粪便深埋、焚烧或化学消 毒处理。
• 1.无传染病粪便---生物热消毒
• 禽粪堆积封闭后产生的热量使粪堆内温度高达60℃左右,从而杀死病 原微生物和寄生虫虫卵。堆沤1一3月即可肥田。 • A.发酵池法: 在距离舍30米以外的下风头处挖一个发酵池,将每天清除的粪便 倒入发酵池内,彻底发酵。 B.堆积法: 不具备挖池的鸡舍,鸡粪应该及时运走,远离鸡舍做堆积发酵。
六、饮水消毒
• 饮水消毒的目的是净化水质、杀死水中的致病微 生物,同时对饮水器及饮水管中的微生物也有很 好的控制作用。 • 饮水消毒时,应选择对鸡只的肠道无腐蚀、 无刺激、无毒性、无副作用的消毒药。 • 一般常选卤素类,常用的有次氯酸钠、漂白 粉、二氧化氯等。


(一)水的消毒方法
• 1.物理消毒法 主要是煮沸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超 声波消毒法、磁场消毒法、电子消毒法等,最常用的是 煮沸消毒法。 • • 2.化学消毒法 以含氯消毒剂最为广泛、安全、经 济、便利、效果可靠。
• 3.紫外线照射消毒法
• 入孵前,将蛋盘先置于紫外线灯下照射1—2min,蛋距 灯20cm:然后再把灯置于蛋盘下方向上照射蛋的背面 1—2min。这种方法照射不到的部位没有消毒效果。
九、环境消毒
• 1.平时应做好场区环境的卫生工作,定期便用高压水洗净路 面和其他硬化的场所。清除鸡舍周围的杂草、杂物、垃圾等, 因为杂草、杂物可使昆虫等活的传播媒介数量增多。 • 2.饲养期间,鸡舍周围、道路、环境、地面每周用2%~4% 火碱、0.2 %~ 0.5%过氧乙酸喷洒消毒1~2次。每月对场 区环境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 3.发生疫情时,场区环境每天都要消毒。 • 尤其是人员出入鸡舍的必经之路,每天要用3%的火碱水喷洒 消毒一次。鸡粪每天清理1~2次。
• (二)饮水消毒的注意事项:
1.接种活疫苗前后3天禁用。 2.某些消毒药要现用现配,不能久置,如高锰酸钾等。 3.严格按规定的剂量配置,避免中毒。 4.饮水中只能放1种消毒药,不能多种消毒药同时混合使 用。 5.不能长期使用1种消毒剂,应几种消毒剂交替使用。 6.选用安全有效的消毒剂。
七、带鸡喷雾消毒
带鸡喷雾消毒的注意事项:
• 1、一周内的雏鸡不宜带鸡消毒。 2、活苗接种的前后各3天,禁止带鸡消毒。 3、不可直接对着鸡体喷雾,以距离鸡体上方50厘米喷洒 为宜。 • 4、消毒液温度在30~40℃为宜。 5、消毒顺序是:顶棚、墙壁、网上、地面,不留死角。 • 6、要使用雾化良好的气雾发生器或喷雾器,雾粒大小以 80-120微米为宜,不要小于50μ m。雾粒过大易造成喷雾 不均匀和禽舍太潮湿,且在空中下降速度太快,与空气中的 病原微生物、尘埃接触不充分,起不到消毒空气的作用; 雾粒太小则易被家禽吸入肺泡,诱发呼吸道疾病。。 • 7、冬季喷雾消毒时最好选在气温高的中午。平养鸡则应 选在灯光调暗或关灯后鸡群安静时进行,以防惊吓,引起 鸡群飞扑挤压等现象。
• 1.二氯异氰脲酸钠粉(以含有效氯30%计) 应视水源水质的不 同,添加量应作相应的调整。如井水每吨加2~3克,即添加有效氯 至0.6mg/L~0.9mg/L;地表水(池塘水、河水等)须先经过净化处理, 沉淀、除去杂质后,再消毒,一般以每吨水加入4~15克为宜。 • 2.二氧化氯(以二氧化氯8%计) 每吨井水、自来水添加3~5 克;地表水(池塘水、河水等)以每吨水加入6~15克为宜,ClO2浓度 为1.2mg/L,对中度污染的水源可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八、鸡粪消毒 九、病死鸡消毒
一、出入口消毒
有许多病原微生物是经进入鸡场的车辆和进入鸡舍的
饲养人员的靴鞋带入的。因此做好进入鸡场和鸡舍车辆和
人员的靴鞋的消毒,对预防鸡场传染病效果非常明显。
鸡场出入口消毒----车辆
鸡舍出入口消毒----靴、鞋
• 1、鸡场出入口----车辆消毒
拉雏车、拉料车、毛鸡车是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要对这些车
十一、病死鸡尸体的消毒
• 安全合理地处理病死鸡,对防止传染病发生具有重要意 义。病死鸡的处理常用掩埋法和焚烧法。 掩埋法---在坑底洒漂白粉或生石灰。动物尸体先用 10%漂白粉上清液喷雾,作用2小时,再投入坑内,用40 厘米厚的土层覆盖尸体,再放入干漂白粉20~40克/米2 (2~5厘米厚),然后覆土掩埋,覆盖土层厚度不应少 于1.5米。 焚烧法---焚烧法费钱费力,只有处理烈性传染病尸体 时用。方法有:柴堆焚烧、焚尸炉焚烧等。
生产人员进出生产区消毒室
三、用具、物品消毒
• 将用具、蛋箱、蛋盘、饮水器、运雏箱等搬到室外清洗
• 在阳光下晾晒,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病原微生物 • 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或喷洒消 毒 • 放在密闭的室内用甲醛液(一级浓度)熏蒸10-24小时。
四、设备消毒
• 首先将禽舍内的粪便、污物清除干净 • 用水高压水彻底将禽舍、笼具、食槽、水槽、门窗冲洗干净 • 晾干后,用火焰喷灯将笼具、食槽、水槽火焰消毒一次 • 再用消毒液如0.5%过氧乙酸或0.5%百毒杀喷洒消毒。 地面用2%-5%烧碱消毒 • 鸡舍用福尔马林熏蒸,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25毫升、 高锰酸钾12.5克,关闭门窗,进鸡前2天-3天将门窗打开, 让空气对流,待鸡舍内无刺鼻气味方可进鸡。
• 7.消毒 一般要求鸡舍用2-3种不同类型的消毒 药,进行2-3次消毒。 第1次 -----碱性消毒药。2-4%火碱 第2次-----表面活性剂、卤素类、酚类等 第3次-----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熏蒸。将 网铺搬到舍内铺好,并把料桶、开食盘、饮水 器及日常使用设备一并放到舍内。把窗户封闭 好,进行熏蒸消毒,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 毒,每立方米福尔马林42ml、高锰酸钾21g 。
• 种蛋的消毒方法大体可分为:
气体熏蒸消毒 浸泡或喷洒消毒 紫外线照射消毒
• 1.气体熏蒸消毒
(1)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法: • 按照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溶液42 毫升,高锰酸钾21 克。密闭30分钟后,药味散去后入孵。要求消毒的环境温 度为24—27℃,相对湿度为75%—80%。 • 熏蒸消毒只能对外表清洁的种蛋有效,因此对种蛋中 的脏蛋应挑出后,用湿布擦洗干净,若脏蛋较多,可用 0.1%的新洁而灭溶液浸泡5min后洗去脏物。 • • (2)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法: • 消毒种蛋每立方米用含16%的过氧乙酸溶液40~60 毫升, 加高锰酸钾4~6 克熏蒸15 分钟。
• 2.患有烈性传染病的禽粪:
• 深埋法--挖深坑,并在鸡粪表面撒上石灰,再填 0.5~1米厚的土。 • 焚烧法---禽粪量较少或垫草较多时,可在草上放上 粪便焚烧,可加干草或油类助燃。 • 化学消毒---将粪填入坑内,再加适量化学消毒剂, 如2%来苏尔、20%漂白粉等,搅拌均匀,填土长期 封存。
第六讲 养鸡场的综合消毒



做好鸡场的消毒管理,杀灭外界环 境、物体上及鸡体表的病原微生物,是 预防养鸡场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一项重 要措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养鸡场消毒根据场所和重点不同,可以 采取不同的消毒方式。
一、出入口消毒 二、生产人员消毒
三、用具消毒
四、鸡舍消毒
鸡场的消毒
五、饮水消毒
六、带鸡消毒
七、环境消毒
• 2、鸡舍出入口----靴鞋底消毒
• ①门口设消毒槽,冬季用生石灰,其他季节用 3%火碱溶液。 • ②消毒槽内放消毒垫,选用海绵、麻袋片、饲 料袋等均可。 • ③每周至少更换2次消毒液或添加消毒液。
二、人员消毒
• 鸡场生产人员是将病原带入鸡场和鸡舍的重要媒介,因此, 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应进行严格的消毒。
五、空舍消毒
空舍消毒顺序:
• 舍内从上到下(从屋顶、墙壁、门窗至地面)喷洒大量消毒液 • 搬出和拆卸用具、设备,并清洗 • 从上到下清扫,清除粪便等污物 • 高压水冲洗→干燥 • 从上到下用消毒药液喷雾→干燥
养禽场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每栋禽舍全群移出后,在进新雏前,必须 对禽舍及用具进行全面彻底的严格消毒,确保新雏群的最佳生长条件。
• 2.浸泡或喷洒消毒法
• (1)新洁而灭浸泡或喷洒法:孵化量少的种蛋 消毒可用这种方法。0.1%的新洁尔灭溶液, 把种蛋故入该溶液中浸泡5min,捞出沥干入孵。 • 还可用0.05%的高锰酸钾或0.1%的碘溶液浸 泡种蛋消毒1min后,取出沥干装盘孵化。 • (2) 二氧化氯喷雾消毒法:用100mg/kg的二 氧化氯微温溶液喷雾种蛋。
• (一)人员消毒制度
• 1、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 • 2、进入生产区的人员,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 3、饲养人员不准在不同区域或栋舍之间相互走动,工具不 得互相借用。 • 4、工作人员在工作结束后,必须经消毒后方可离开,工作 服不准穿出生产区。清洗后的工作服要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或 熏蒸消毒。 • 5、本场外出的人员,必须经过全面消毒后方可回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