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级标准
食品生产经营者分级标准

食品生产经营者分级标准
(来源:食安委发〔2022〕7号文件)
A级主体原则上包括:特殊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企业,大型食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餐饮企业,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用餐人数3000人以上的学校食堂,用餐人数500人以上的幼儿园食堂等。
B级主体原则上包括: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中型食品销售企业、餐饮企业,用餐人数500人以上3000人以下的学校食堂,用餐人数300人以上500人以下的幼儿园食堂等。
C级主体原则上包括:微型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小型食品销售企业、餐饮企业,用餐人数200人以上500人以下的学校食堂,用餐人数100人以上300人以下的幼儿园食堂等。
D级主体原则上包括:微型食品销售企业、餐饮企业,用餐人数200人以下的学校食堂用餐人数100人以下的幼儿园食堂,以及其他食品生产经营者。
备注: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国家食品等级划分

国家食品等级划分
国家食品等级划分主要有以下几个级别:
一、普通食品:无特殊要求,只需要符合国家规定的一般食品的营养和卫生标准。
二、绿色食品:无公害、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需要经过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绿色食品不仅要符合国家规定的一般食品的营养和卫生标准,还必须符合对生态环境的要求。
三、有机食品:最高端的食品等级,需要经过有机认证,并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的标准生产。
有机食品严禁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具有最天然、最纯净的特点。
无公害食品:是指按照相应生产技术标准生产的、符合通用卫生标准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安全食品。
四、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五、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转基因生物技术获得的转基因生物品系,并以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
六、婴幼儿配方食品:是指以乳类及乳制品、蛋类、植物蛋白类等为主要原料,适当添加营养素或其他辅料,供婴幼儿(0-36个月)食用的产品。
七、辐照食品:是指经过放射线照射,可以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寄生虫等,从而延长食品保存时间的食品。
八、酒类:是指酒精度含量在0.5%以上的酒精饮料。
这些食品等级和标准都是根据不同的生产过程和质量要求来划分的,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来选择相应的食品。
绿色食品的分级标准

绿色食品的分级标准
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制造、加工、包装、储存、运输过程中,遵循环保、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原则,不含或含极小量农药、化肥、激素等对人体有害物质,且符合食品卫生安全要求的食品。
为了更好地保障消费者健康,绿色食品需要进
行分级管理。
目前,绿色食品的分级标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国家标准,另一种是地方标准。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标准。
目前,国家标准将绿色食品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一级、二级、三级。
其中,一级绿色食品是指生产过程中未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不使用生长调节剂和催熟剂,符合有机食品生产标准的食品;二级绿色食品是指使用农业生产过程中极少量的化学合成农药、化肥,不使用生长调节剂和催熟剂的食品;三级绿色食品是指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但使用量小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标准的食品。
地方标准是指各个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的绿色食品分级标准。
目前,各地标准的差异较大,但一般都是参照国家标准进行制定的。
消费者在购买绿色食品时,应该注意查看产品的绿色食品标识以及标示的等级,以确保购买的绿
色食品符合自己的需求。
食品安全分层分级标准

食品安全分层分级标准
食品安全分层分级标准是指将食品按照其安全等级进行分类,以便消费者和生产者在购买和销售食品时能够了解其安全性。
以下是常见的食品安全分层分级标准:
1. A级:符合国家标准,无任何食品安全问题,是最高安全等级的食品。
2. B级:符合国家标准,但存在轻微的食品安全问题,如存在微量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
3. C级: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问题,如存在较高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
4. D级: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如存在大量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或者存在其他严重的质量问题。
除了上述标准外,还有一些特定的食品安全分层分级标准,如:
1. 有机食品:指采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生产的食品,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
2. 绿色食品:指采用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生产的食品,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同时符合国家标准。
3. 无公害食品:指在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均符合国家标准,无任何污染和残留物的食品。
以上标准都是为了保证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食品安全而
制定的,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食品时应该注意查看标签上的相关信息,选择符合标准的食品。
食堂管理制度量化分级

一、总则为保障食堂食品安全,提高食堂管理水平,确保广大师生员工的饮食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食品安全法规、国家标准和学校实际情况,对食堂管理制度进行量化分级。
二、量化分级标准1. 食品安全量化分级(1)食品安全管理:A级(优秀)、B级(良好)、C级(合格)、D级(不合格)(2)食品安全量化指标:A级: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为0;B级: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基本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低于0.5%;C级: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存在一定问题,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在0.5%至1%之间;D级: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超过1%。
2. 食堂卫生量化分级(1)食堂卫生管理:A级(优秀)、B级(良好)、C级(合格)、D级(不合格)(2)食堂卫生量化指标:A级:食堂卫生状况良好,无卫生死角,无蚊蝇孳生地;B级:食堂卫生状况一般,有少量卫生死角,蚊蝇孳生地较少;C级:食堂卫生状况较差,有较多卫生死角,蚊蝇孳生地较多;D级:食堂卫生状况极差,卫生死角多,蚊蝇孳生地严重。
3. 食堂服务量化分级(1)食堂服务质量:A级(优秀)、B级(良好)、C级(合格)、D级(不合格)(2)食堂服务质量量化指标:A级:食堂服务态度热情,服务质量高,师生员工满意度达到95%以上;B级:食堂服务态度较好,服务质量较高,师生员工满意度在90%至95%之间;C级:食堂服务态度一般,服务质量一般,师生员工满意度在80%至90%之间;D级:食堂服务态度差,服务质量低,师生员工满意度低于80%。
三、管理制度实施1. 食堂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各项量化指标达到要求。
2. 食堂工作人员要定期接受食品安全、卫生服务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3. 食堂要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学校将定期对食堂进行监督检查,对量化分级结果进行公示。
5. 对量化分级不合格的食堂,学校将采取相应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责令整改、降低补贴、暂停经营等。
中国营养分级

中国营养分级中国的健康和饮食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食物摄入和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指导公众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和饮食方式,中国营养学会制定了“中国营养分级”标准。
本文将介绍中国营养分级的背景、标准和意义。
一、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了许多健康问题的爆发,例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
因此,为了提倡健康饮食,中国营养学会决定制定一套营养分级标准。
二、标准中国营养分级标准主要基于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对健康的影响,将食物分为五个等级:推荐、适度推荐、限制、不推荐和禁止。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等级的标准和具体表现。
1. 推荐推荐级食物在饮食中应该优先选择,其特点是富含多种营养素且对人体健康有益。
例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富含维生素的植物油等都属于推荐级。
这些食物可以提供足够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必需的营养素。
2. 适度推荐适度推荐级食物在饮食中可以适量选择,但不宜过度摄入。
这些食物通常含有某种特定的营养素,例如乳制品和瘦肉等。
适度推荐级的食物可以提供一定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但过量摄入可能对健康有不利影响。
3. 限制限制级食物在饮食中应该控制摄入量,过量摄入可能对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这些食物通常含有较高的脂肪、糖和盐。
例如,糕点、糖果、油炸食品等都属于限制级。
建议人们减少对这些食物的依赖,以减少肥胖和慢性病的风险。
4. 不推荐不推荐级食物对健康不利,在饮食中应该尽量避免。
这些食物通常含有高糖、高脂肪、高盐等成分,例如饮料、糖果饮品、罐头食品等。
过量摄入这些食物会增加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
5. 禁止禁止级食物对健康非常有害,应该彻底禁止摄入。
这些食物通常含有大量的添加剂、致癌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例如违规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含铅大米等。
这些食物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应该坚决杜绝。
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等级

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等级
(原创版)
目录
1.引言: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等级的定义和目的
3.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等级的具体内容
4.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等级的实施和效果
5.结论: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等级的意义和未来发展
正文
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等级是当今社会十分重要的一项管理措施,它的出现和实施,使得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有效。
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等级,简单来说,就是根据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食品安全风险等级,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实施不同程度的监管。
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防止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等级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企业的食品安全风险等级,将其分为 A、B、C 三个等级;二是根据不同等级,设定不同的监管频次和监管措施;三是对监管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便持续优化监管策略。
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等级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大降低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同时,这一制度也有助于推动食品企业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等级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一大创新,它的实施和效果,不仅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也为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绿色食品的分级标准

绿色食品的分级标准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等化学物质,不使用转基因技术,不使用放射线、臭氧等物质,符合环保、健康、安全、营养等要求的食品。
那么,绿色食品的分级标准是什么呢?一、绿色食品的基本要求绿色食品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等化学物质;2.不使用转基因技术;3.不使用放射线、臭氧等物质;4.符合环保、健康、安全、营养等要求。
二、绿色食品的分级标准根据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环保、健康、安全、营养等要求,绿色食品可以分为三个等级:1.一级绿色食品一级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完全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等化学物质,不使用转基因技术,不使用放射线、臭氧等物质,符合环保、健康、安全、营养等要求的食品。
一级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必须采用有机肥料、生物防治、绿色种植等环保、健康、安全的生产方式。
2.二级绿色食品二级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等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数量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不使用转基因技术,不使用放射线、臭氧等物质,符合环保、健康、安全、营养等要求的食品。
二级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必须采用绿色种植、生物防治等环保、健康、安全的生产方式。
3.三级绿色食品三级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等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数量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不使用转基因技术,不使用放射线、臭氧等物质,符合环保、健康、安全、营养等要求的食品。
三级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必须采用绿色种植、生物防治等环保、健康、安全的生产方式,并且必须通过绿色认证机构的认证。
三、总结绿色食品的分级标准是根据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环保、健康、安全、营养等要求制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分级标准(一)绿色食品标准构成绿色食品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规程。
产品标准。
包装标准。
储藏和运输标准及其它相关标准,构成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农业初级产品或食品的主要原料,其生长区域内没有工业企业的直接污染,水域上游、上风口没有污染源对该区域构成污染威胁,使该区域内的大气、地壤质量及灌溉用水。
养殖用水质量均符合绿色食品大气标准、绿色食品土壤标准、绿色食品水质标准,并有一套保证措施,确保该区域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环境质量不下降。
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包括种植业。
畜牧业、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各个环节必须遵循的规范程序,以及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使用原则。
绿色食品产品标准参照有关国际、国家、部门、行业标准制定,通常高于或等同现行标准,有些还增,。
了检测项目。
绿色食品产品标准包括质量和卫生标准两部分,其中卫生标准包括农药残留。
有害重金属污染和有害微生物污染。
绿色食品产品的包装。
装磺应符合《绿色食品标志设计标准手册》的要求。
取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资格的单位,应将绿色食品标志用于产品的内外包装。
“绿色食品标志设计标准手册》叉j绿色食品标志的标准图形。
标准字体。
图形与字体的规范组合、标准色。
广告用语及用于食品系歹”化包装的标准图形。
编号规范均作了严格规定,同时例举了应用示例。
在参照国外与绿色食品相类似的有关食品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我衍:将绿色食品分为两类,即AA 级绿色食品和A级绿色食品。
(二)AA级绿色食品标准1.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大气环境质量评价,采用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中所列的一级标准,农田灌溉用水评价,采用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养殖用水评价采用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工用水评价采用生活饮用水质标准GB5749-85;畜禽饮用水评价采用国家地面水质标准GB3838-88中所列三类标准;土壤评价采用该土壤类型背景值(详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中国土壤环境背景值》)的算术平均值加2倍标准差。
AA级绿色食品产地的各项环境监测数据均不得超过有关标准。
2.生产操作规程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肥料、化学农药及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
其评价标准采用《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及有关地区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的相应条款。
3.产品标准AA级绿色食品中各种化学合成农药及合成食品添加剂均不得检出,其它指标应读到农业部A级绿色食品产品行业标准(NY/T268一95至NY/T292-95)。
4.包装标准AA级绿色食品包装评价采用有关包装材料的国家标准、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7718-94及农业部发布的《绿色食品标志设计标准手册》及其它有关规定。
绿色食品标志与标准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
(三)A级绿色食品标准1.环境质量标准A级绿色食品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与AA级绿色食品相同,但其评价方法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绿色食品产地的大气、土壤和水等各项环境监测指标的综合污染指数均不得超过1。
2.生产操作规程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其评价标准采用《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及有关地区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的相应条款。
3.产品标准采用农业部A级绿色食品产品行业标准(NY/T268-95至NY/T292-95)。
4.包装标准网址:http://www.xvke.c A级绿色食品包装评价采用有关包装材料国家标准。
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7718-94及农业部发布的绿色食品标志设计标准手册及其他有关规定。
绿色食品标志与标准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产业标准NY5000-2001品质优良品种;耕作制度方面,尽可能采用生态学原理,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减少化学物质的投入。
(二)畜牧业生产操作规程畜牧业的生产操作规程系指在畜禽选种。
饲养。
防治疾病等环节的具体操作规定,其主要内容是:选择饲养适应当地生长条件的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饲料原料应主要来源于元公害区域内的草场和种植基地;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生产绿色食品的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畜禽房舍消毒用药及畜禽疾病防治用药,必须符合《生产绿色食品的兽药使用准则》。
(三)水产养殖业生产操作规程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绿色食品操作规程,其主要内容是:养殖用水必须达到绿色食品要求的水质标准;选择饲养适应当地生长条件的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鲜活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的原料应主要来源于元公害生产区域;采用生态防病及其它无公害技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人工配合饲料的添加剂使用必须符合《生产绿色食品的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疾病防治用药必须符合《生产绿色食品的水产养殖用药使用准则》。
1.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1)农家肥料系指含有大量生物物质、动植物残体。
排泄物。
生物废物等物质的肥料。
施用农家肥料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以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生产绿色食品的主要养分来源。
①堆肥。
以各类秸秆、落叶、山青、湖草。
人畜粪便为原料,与少量泥土混合堆积而成的一种有机肥料。
②沤肥。
沤肥所用物料与堆肥基本相同,只是在淹水条件下(嫌气性)进行发酵而成。
③厩肥。
系指猪。
牛、马,羊、鸡,鸭等畜禽的粪尿与秸秆垫料堆制成的肥料。
④沼气肥。
在密封的沼气池中,有机物在嫌气条件下腐解产生沼气后的副产物。
包括沼气液和残渣。
⑤绿肥。
利用栽培或野生的绿色植物体作肥料。
主要分为豆科和非豆科两大类。
豆科有绿豆、蚕豆、草木框。
沙打旺、田青。
首猎。
桂麻。
紫云英。
曹子等。
非豆科绿肥,最常用的有禾本科,如黑麦草;十字花科,如肥田萝h菊科,如肿炳菊、小葵子;满江红科,如满江红;雨久花科,如水葫芦;克科,如水花生等。
⑥作物秸秆。
农作物的秸秆是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作物秸秆含有相当数量的为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氮、磷、钾。
钙。
硫等)。
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这些元素经过矿化再回到土壤中,为作物吸收利用。
⑦泥肥。
未经污染的河泥、塘泥、沟泥、港泥,湖泥等。
⑧饼肥。
菜籽饼、棉籽饼。
豆饼、芝麻饼、花生饼、蓖麻饼。
茶籽饼等。
⑤秸秆还田:同“2.(1)③”条款,还允许用少量氮素化肥调节碳氮比。
③其他使用准则,同生产AA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2.(1)④~2.(1)⑧”。
3.其他规定(1)秸秆烧灰还田方法只有在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地块采用较为适宜。
应当尽量避免盲目放火烧灰的做法。
n/xvke_article/92/282$2.html (2)生产绿色食品的农家肥料无论采用何种原料(包括人畜禽粪尿、桔秆。
杂草。
泥炭等)制作堆肥,必须高温发酵,以杀灭各种寄生虫卵和病原菌。
杂草种子,去除有害有机酸和有害气体,使之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
农家肥料,原则上就地生产就地使用。
外来农家肥料应确认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
商品肥料及新型肥料必须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登记认证及生产许可。
(3)因施肥,造成土壤。
水源污染、或影响农作物生长。
农产品达不到卫生标准时,要停止施用这些肥料,并向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及省绿色食品办公室报告。
用其生产的食品也不能继续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准则规定了AA级绿色食品及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使用的农药种类、毒性分级,卫生标准和使用准则。
本准则适用于在我国取得登记的生物源农药(biogenic pesticides)、矿物源农药(pesticideof fossil origin)和有机合成农药(synthetic organic pesticides)。
2.术语2.1绿色食品系指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元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
2.2 A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2.3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
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农药种类3.1生物源农药,指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胜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作为防治病虫草害的农药。
3.1.1微生物源农药3.1.1.1农用抗生素防治真菌病害:灭瘟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多氧霉素),井岗霉素,农抗120。
防治螨类:沏阳霉素,华光霉素。
3.1.1.2活体微生物农药真菌剂:绿僵菌,鲁保卫号。
细菌剂:苏云金杆菌,乳状芽抱杆菌。
颌抗菌剂:“五四O六”,菜丰宁B1。
线虫:昆虫病原线虫。
病虫:微抱子原虫。
病毒:核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
3.1.2动物源农药昆虫信息素(或昆虫外激素):如性信息素。
活体制剂:寄生性。
捕食性的天敌动物。
3.1.3植物源农药杀虫剂:除虫菊素,鱼藤酮。
烟碱。
植物油乳剂。
杀菌剂:大蒜素。
拒避剂:印掠素、苦掠,川掠素。
增效剂:芝麻素。
3.2矿物源农药有效成分起源于矿物的无机化合物和石油类农药。
3.2.1元机杀螨杀菌剂硫制剂:硫悬浮剂,可湿性硫,石硫合剂。
铜制剂:硫酸铜,王铜,氢氧化铜,波尔多液。
3.2.2矿物油乳剂3.3有机合成农药由人工研制合成,并由有机化学工业生产的商品化的一类农药,包括杀虫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可在A 级绿色食品生产上限量使用。
4.使用准则绿色食品生产应从作物一病虫草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孽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所造成的损失。
优先采用农业措施,通过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非化学药剂种子处理,培育壮茵,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上,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问作套种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虫的作用。
还应尽量利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捕捉害虫,机械和人工除草等措施,防治病虫草害。
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农药时,应遵守以下准则:4.1生产AA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4.1.1允许使用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拒避剂和增效剂。
如除虫菊素、鱼藤根、烟草水、大蒜素,苦梯、川株,印惊、芝麻素等。
4.1.2允许释放寄生性捕食性天敌动物,如赤眼蜂、瓢虫、捕食螨、各类天敌蜘蛛卫昆虫病原线虫等。
4.1.3允许在害虫捕捉器中使用昆虫外激素如性信息素或其他动植物源引诱剂。
4.1.4允许使用矿物油乳剂和植物油乳剂。
4.1.5允许使用矿物源农药中硫制剂,铜制剂。
4.1.6允许有限度地使用活体微生物农药,如真菌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