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证券市场流动性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综述

证券市场流动性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综述

市场 流 动性 的评估 ,防范 流动 性 风 险 ,适 时运用 市 场手 段增 加 市 场 流动性 具 有重 要 理论 意 义
和现 实 意义 。
二 、证 券 市 场 流 动性 研 究 的现 状
近年 来 ,越 来越 多 的学 者 开 始注 意 到证券 市 场 的流 动性 对 证券 市 场 的稳定 性 和投 资 者 收
种 、证 券 市场 参 与者 构成 、交易 场 所构 成 以及 参 与 者行 为所 遵循 的 交 易 制 度结 构 等 。Pgn aao M 和 R e (9 6 的研 究 认 为 ,加 强对 已完 成交 易 的有 关信 息 的披露 可 以减 少信 息 不 对称 olA 19 ) l 性 ,降低 流动 性 交易 者 的交 易 成 本 ,进 而提 高市 场 的 流动 性 。 C o d r hw h y和 N n a ( 9 1 的 ad 19 ) 研 究认 为 ,做 市 商 主动披 露 有关 交 易信 息 可 以减少 他 的交 易对 手 中知情 交 易者 的 比例 ,降低
认 为 流动 性 是一 笔交 易 的影 响力 。Bak (9 1 l c 17 )指 出流动 的 市场 是指 买 卖价 差 相 当小 ,小 额 交易 可 以被 立 即执行 而 对价 格 产生 较小 的影 响 。Bak (9 8 l c 19 )定 义市 场 深 度是 价格 对 交 易量
的一 阶偏 导 数 ,E g 和 l g (0 1 nl e a e 20 )提 出 了一 种 市 场 深 度 的动 态 预 测 模 型 ,文献 [3 又 n 1]
益 的影 响 ,注重 研究证 券 市 场 流动 性 的度 量方 法 和探 索影 响 证 券市 场 流动 性 的本 质 因素 。其
-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07 0 1 7 133 )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综述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综述
维普资讯
- 一
g■0溪
论夯投 资组合理沦 综述
蒲 玮
摘 要: 证券投 资组合理论或 简称 为投 资组合理论主要是研 究人们在预期收 入受到 多种不确 定因素影响 的・ 隋况下 ,如何
进 行 分 散 化投 资 来规 避 投 资 中 的 系统 ・ 险和 非 系统 风 险, 现投 资 收 益 的 最 大化 。 陛风 实 该理 论 产 生 的 标 志 是 马克 维 茨撰 写 的 《 投 资 组 合 的 选择 》一 文 的 发 表 。半 个 多世 纪之 以来 , 普 等人 在 马克 维 茨研 究的 基 础 上 不 断 进 行 深 入探 索 , 出 了资 本资 产 定价 夏 提
模 型 ,随后 罗斯 又提 出 套利 定价 模 型 进 一 步发 展 了资 本 资 产 定价 模 型 。 三 大理 论 构成 现 代投 资理 论 的 基 本 内 容 。本 文主 要 这 是 对 这 三 大 理 论进 行 简要 的评 述 。
关键词 : 值—— 方差模 型 资本资产定价模 型 套利 定价模 型 均
样对投资者偏好做 出较 强的假定 ( 如将
投 资 者 假 定 为 风 险 规 避 者 ) 无需 像 资 也
表 了 资本资产价格: 险条件下 的市 风 场均衡理论》 一文 , 他通过在马克维茨 的模 型中加入一 个在任何 时间资产价
下所 有收益最高 的资产组 合的集合或 在给 定收益率水平 下风 险最小的资产
组 合的 集 合 ) 方 法 。 由于 马 克 维 茨 的 的
般 的角度研究 了风险资 产的定价 问
可能高的 回报率 , 或者 在保证一定回报 率下追求最小风险 。 据此 , 马克维茨提 出均值——方差模型 , 这个模型是从单

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研究观点综述

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研究观点综述

非对称 , 使不 同的市 场参 与 者获 得信 息 量不 同 ; 二 是 信 息在 时 间上 分 布 的差异 ,使 不 同参 与者得 到
信 息 的 时间也 存 在 差异 。 因为受 到 信息 披 露 的程
序 限制 , 息 传播 不 可能 是 即时 的 , 么证 券市 场 信 那 信息 传 递 的时 滞 就将 产生 信 息 的非 对称 ;三是 获
的经 营状 况 ; 息时 间不对 称 , 些较 早 获得 信息 信 那 的投 资者 在交 易 中通 常处 于 优势 ,而 较迟 获 得信 息 的投 资者 则往 往 处于 劣势 ; 息数量 不 对 称 , 信 一 些交 易者 能够 比另 一些交 易 者获 取更 多 的公 司信
论 界对 证 券市 场 中信息 不 对 称 问题 的探 讨 , 仅 不 有助 于将信 息 对称 的有 效 市场理 论研 究 推广 到更
空 间上 分布 的差异 。造 成 了证 券市 场 信息 流 向 的
之 间 。赵 振全 和宋 玉 g(o 3认 为 . 构投 资 者与  ̄2o) 机 发行 人相 互 联 系隐藏 、 断信 息 。 垄 甚至 向市 场 提供 虚假 信息 ,联 手操 纵 股价 。我 国股 市现 在 的结 构 是 机 构 和中小 散户 投 资者 之 间的博 弈 。() 2在证券 市 场运 行层 面 ,我 国证 券 市场 信息 不对 称表 现为
学术 界从 以下 三个 层 面分 析称 的表 现 : )在 证 券 市 场 参 与 者层 面 , ( 1 信 息 不 对 称大 量 地 发生 在 政 府 与 上 市公 司之 间 、 上 市 公 司 与股 东 之 间 、 票 市场 交 易 中的 机构 投 股 资者 和个人 投 资者 之间 以及 经纪 人 和个 人投 资者

我国证券市场股利分配研究的文献综述

我国证券市场股利分配研究的文献综述

票股利超额 收益 ; 俞乔 、 程滢 (0 1研 究发现 , 20 ) 公告 日 当天及 公告 日后一天 股价都会 出现超额 收益 ;陈伟 、 刘星 、 杨源 新 (9 9 根据股 利政策在 宣告 日前 后均会 19) 产生异 常报 酬率这一 现象 , 明了股利政策 的信息传 证 递效应确 实存在 , 纯送股 、 单 配股 、 派现三类 事件 引起 的角度证 明了市场对 不 同的分配 方案反应程度 不 同;
直接影 响到公司股东 的切身利 益 。 期进行 的股 利分 定
者和股东两 个不 同的利 益主体 出发 , 形成 了股利政 策 研 究 的不 同视 角 : 一是 从上 市公 司 角度 , 分析 其股 利 政策 的现状 、 动机及其 影响 因素 ; 二是从投 资者角 度 , 分析市场对 于股 利公 告的反应 ; 是从上市 公 司和 投 三 资者 互动 的角度 , 分析上 市公司管理 层是否 具有迎 合
我 国上 市公 司的经营环 境处于转 轨 时期 , 优胜 劣 企业转 制而成 , 占控股地位 的 国有股 不能上 市流通 。 在这种特 殊 的背 景下 , 李长 青 (9 9 对 我 国上市公 司 19 ) 分配 的公司逐年 增 多; 利形 式不 断推 陈 出新 ; 股 股利 政策波 动多变 , 缺乏 连续性 ; 利分配 行为不太规 范 。 股
效应 , 也发现现金股 利 、 但 股票股 利、 混合股 利对未来
我 国上 市公司股利 政策 的动 因是 多方面 的: 刚 魏 (0 0 从代 理理论 的角度 指 出, 利支付 是上 市公 司 20) 股
大股 东减 少代理成 本 的一种 途径 ; 信 (0 2 通 过 比 王 20) 较 A股与 H股上市 公司在派现 比例上 的差异 , 为我 认

证券行业2022年年报综述:市场波动冲击券商盈利,看好23年业绩修复

证券行业2022年年报综述:市场波动冲击券商盈利,看好23年业绩修复

平安证券研究所非银金融&金融科技研究团队市场波动冲击券商盈利,看好23年业绩修复——证券行业2022年年报综述2023年4月5日行业评级证券强大于市(维持)王维逸S1060520040001(证券投资咨询)李冰婷S1060520040002(证券投资咨询)韦霁雯S1060122070023(一般证券业务)要点总结⏹全年市场交投活跃度下滑,券商业绩持续承压。

2022年以来受国际关系、疫情冲击等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影响,全年权益市场主要指数均震荡下行,叠加上年高基数效应影响,全年日均成交额10149亿元(YoY-10.5%)。

据中证协口径,2022年140家证券公司实现营收3949.7亿元(YoY-21.4%)、净利1423.0亿元(YoY-25.5%),合计平均ROE约5.3%(YoY-2.5pct)。

收入结构变动较大,目前已披露年报的23家上市券商合计经纪/投行/资管/信用/自营净收入占比分别为22%/12%/10%/11%/17%。

其中,自营收入占比同比-8pct,降幅最大;投行收入占比同比+2pct,增幅最大。

⏹头部券商业绩凸显韧性,自营与投行业务为业绩胜负手。

23家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券商中,归母净利CR5、CR10分别55.1%、85.1%,分别同比+6.8pct、+5.7pct 。

十大券商(归母净资产排名前10 )业绩同比降幅略窄于行业,主要系自营、投行两大业务净收入的同比增速领先行业;十大券商合计杠杆倍数4.3倍(YoY-0.2倍)、ROE约7.1%(YoY-3.8pct),均高于上市券商整体。

⏹Q4自营表现环比改善,投行收入高基数下同比下滑。

1)经纪:成交额与佣金率均承压,23家上市券商合计证券经纪净收入同比-19%;新发基金份额大幅下滑,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同比-25%。

2)投行:IPO承销规模同比+8%、再创新高,23家上市券商合计投行净收入同比-5%。

3)自营:Q4单季度23家上市券商自营收入环比+34%,全年自营收入仍同比-47%;头部券商非方向性转型领先、投资规模与能力占优,自营业绩更为稳健,自营收入前10上市券商收入份额同比+14pct。

《上市公司市盈率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700字》

《上市公司市盈率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700字》

上市公司市盈率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文献综述国外有关市盈率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已经相对比较完善和全面,国外学者从各个方面对市盈率进行了相关的理论或者实证分析。

最早提出市盈率概念的是“现代证券分析奠基人”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早在1934年,他与大卫·多德合著的《证券分析》一书中首次对市盈率作了表述,在他们看来,股票的价值是其当期收益的一定倍数,而这个倍数由两个方面决定,一部分由当时的人气决定,也就是投资者预期;另一部分由企业的性质和记录决定,即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模式等特点决定,而这个一定倍数正是表示市盈率的大小【1】。

在市盈率的内在含义方面,Fairfield(1994)从经济含义的角度分析了市盈率和市净率,认为市盈率是未来盈利能力预期变化函数,市净率是未来盈利能力预期水平函数。

而且,通过利用美国1970-1984 年的数据建立模型发现,从账面价值角度看,市净率与预期回报呈正相关关系,对未来超额盈余的增长率有正面的影响,市净率与市盈率合在一起对未来股价有比较强的预测能力,此外,根据市盈率与市净率进行分组的不同的组合对未来的盈利能力也会不同【2】。

Kane, Marcus 和Noh(1996)认为市盈率是十分易变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波动增加百分之一能够引起市盈率1.8%的降低,因此,任何对于市场价值的评估,如果不考虑市盈率的变动将犯根本上的错误【3】。

Sujata Behera(2020)通过对大中小盘236 家公司的股票市值,进行了相关信息含量分析。

结果表明,在正常市场收益率变化的情况下,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估值模型优于需求收益率不变的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估值模型【5】。

Adil Pasha等(2019)通过对13 个行业的70 家非金融类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10 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经济增加值与股票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6】。

证券投资策略相关研究综述

证券投资策略相关研究综述

Business and Globalization 商业全球化, 2014, 2, 31-38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4 in Hans. /journal/bglo/10.12677/bglo.2014.23006Relevant Research Review of SecuritiesInvestment StrategyChenggang Li*, Yaping Fu, Shaodong Ma, Ji LuoFaculty of Finance,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Email: *lichenggang603@Received: Jul. 23rd, 2014; revised: Aug. 1st, 2014; accepted: Aug. 8th, 2014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Securities investment strategy is very important for investors, and it’s one of the issues that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focus on. Since Markowitz proposed securities portfolio theory,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carried out extensive and deep discussion on securities invest-ment strategy. From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strategy, securities in-vestment strategy based on behavioral finance, portfolio insurance strategies and securities in-vestment strategies based on financial market microstructure theor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ines and review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points out some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KeywordsSecurities Investment Strategy, Behavioral Finance, Portfolio Insurance Strategies, FinancialMarket Microstructure证券投资策略相关研究综述李成刚*,傅亚平,马绍东,罗洎贵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贵阳Email: *lichenggang603@收稿日期:2014年7月23日;修回日期:2014年8月1日;录用日期:2014年8月8日*通讯作者。

《融资租赁行业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融资租赁行业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融资租赁行业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资产证券化(ABS)是由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住房抵押证券(MBS)演变而来的,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蓬勃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亚洲市场逐渐引入资产证券化。

这也使得外国对资产证券化的分析研究远远领先于中国。

Jobst(1975)认为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新的融资方式,通过证券化,融资方的资产信用可以直接提供给资本市场,而不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融资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Thomas(1999)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即对于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通过债权进行证券化融资是一种不错的手段,同时也可以降低从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

Schwarcz(2002)提出在证券化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参考资产差异特征,区分不同种类,分离流动性较低的资产,其形成的现金流在资本市场上融入资金,融资成本通常小于股权融资。

在租赁资产证券化角度,Sudhir P.amemba(2000)分析研究了融资租赁市场的发展,论述了融资租赁业对社会经济的宏观效应。

Charles W.calomiris和Joseph R.Mason(2004)通过对资产证券化的深入研究,对融资租赁业证券化提出了建设性构想。

通关开展对融资租赁业资产证券化的系统分析,建立操作模型。

外国对资产证券化行业领域的分析从含义、原理与交易结构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探索研究到更为细微的层面,对资产支持证券化的研究更为细致,这也表明国外资产证券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更加成熟。

在资产证券化的动机方面,Charles W.calomiris(2004)发现企业通过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拓宽融资渠道。

Shawn D Halladay(2005)提出融资租赁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缓解融资压力,从而缓解自身融资困难。

在信用增级方面,Fabozzi&kothari(2011)认为企业可以通过设计资产证券化产品,提高产品的信用评级,减少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首先从四个方面对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通过与国外证券设计理论研究的比较,对我国证券设计理论研究作了一个简要评价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证券设计;契约;融资
证券设计理论(secu rity design theory)起源于资本结构理论。

是近年来金融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前沿之一。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货币与金融大辞典》中Franklin Allen为证券设计理论撰写的条目以及Aflen和Winton(1995)的解释,所谓的证券设计,就是对证券结构的基本决定因素进行研究,从而设计出最优的金融契约,以克服代理人之间的各种摩擦。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外学者就开始了对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Allen和Winton于1995年对国外有关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综述;相对地,国内对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我国学者很少就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现状
尽管国内对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比较少,但笔者认为可以将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描述性研究
张鹏(2001),汪兴隆(2003),黄励岗、陈溪华(2003),兰春华(2006),田增瑞、司春林(2006),杨介棒(2007)等论述了证券设计理论的起源、定义和研究内容。

他们将证券设计理论分为下列四个模型:代理关系模型、信号传递模型、控制权市场模型和产品市场理论模型。

同时,指出了现有证券设计理论的几个研究缺陷:一是研究范围过于狭窄,只局限于研究公司融资证券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未对各种证券的内部结构及其具体形式进行探讨;二是忽视了外部环境对证券设计的影响;三是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被忽视。

此外,兰春华(2006)还对证券设计理论作了一个系统的定义,认为证券设计理论是以金融契约为形式,以融资工具为手段,以公司价值及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以公司控制权及现金流的优化配置为核心。

以代理成本、非对称信息、流动性、不同产品市场等为契机,全面地研究公司证券的最优系统集成。

他认为,证券设计的研究内容包括金融契约、融资工具、公司价值,证券设计理论研究的契机包括代理成本、非对称信息、流动性以及不同产品市场等。

(二)债务契约研究
江乾坤(2005)运用内生性证券设计理论系统地研究了企业的多层次债务融资问题。

他首先分析了正式债务融资工具(包括银行贷款和公司债券)与非正式债务融资工具(商业信用、可转债和国际项目债券)的融资功能。

接着,通过数学模
型事前设计企业最优的债务融资工具及其偿债保障机制。

在此基础上,把我国上市公司分成四类,运用最新的财务数据对各种债务融资工具及其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它们大体上呈正相关,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在各种债务融资工具中,长期借款更有利于国有控股企业;短期借款则对民营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大;而已发行公司债券的企业,其核心竞争力并不强。

因此,他建议各类企业应合理调整银行贷款期限结构,净化彼此间的商业信用环境;而政府应该改革现行的公司债券审批体制,更快地推进“国退民进”战略。

同时指出,债务融资工具可能并不适合中小企业融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板块的股权融资功能很有必要。

(三)风险投资研究
田增瑞、司春林(2006)运用证券设计理论研究风险投资,将其与创业企业的价值评估联系起来。

他们认为,创业企业最恰当的证券选择应该是结合了债权和股权双重特性的复合证券——期权化的衍生证券,即可转换优先股。

创业投资家代表投资方持有可转换优先股,管理层和创业者持有普通股。

在状态差时,创业投资家偏好债权特性,因为债权特性使他们拥有企业整个资产的索取权,即当企业经营失败进行清算时。

创业投资家可优先获得清偿,这有效保护了他们的利益;相反,在状态好时,创业投资家则偏好股权特性,因为股权特性使他们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分享创业企业价值增长所带来的好处。

即:企业盈利越高,投资者的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的比例越少,创业者拥有的股份就越多,也就在绝对额上获得较高的资本收益;相反,企业盈利越低,投资者的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的比例越高,普通股价值下降,创业者获得的收益就越少。

故对创业者而言,压力和动力并存可激发创业者的努力,减少代理成本,使创业企业价值最大化。

赵巧艳(2006)研究了风险投资过程中风险企业的控制权分配问题,得出了可转换债券、可转换优先股等复合性融资契约是实现风险企业控制权分配的理想工具的结论。

(四)融资决策研究
潘敏(2002)运用证券设计理论的分析方法,探讨了企业融资行为选择中自有资本的约束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际情况,对我国股份制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融资效率低下、公司治理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合理分析。

刘萍(2007)以证券设计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融资决策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行为、相互影响及最终所达到的均衡状态来研究融资方式的选择过程。

她认为,经理人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不只是股权——债权比的选择,实质上是控制权相机转移的选择,这使得股权人、债权人、经理人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冲突。

为缓解该冲突,就必须设计一定比例的债券和股票证券组合。

她通过构建融资决策模型,确定最佳的融资方式。

最后得出以下结论:当公司产出低于应付债券面值时,公司将破产,此时债权人执行清算权;而当公司产出高于债券面值时,股权人和债权人按各自计算收益的方式共享产出,这时控制权由经理人和股权人学控。

羊群效应影响股东财富波动,但不影响融资方式选择。

马晓军(2004)结合证券设计理论对融资工具创新问题进行了研究。

他在证券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对股、债两种基本融资工具以及混合证券的契约属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合研究,揭示了两种基本融资工具的约束条件。

他认为,在我国目前监督机制薄弱、监督成本较高,同时又存在非效率清算的条件下,发展优先股融资具有效率的优越性。

同时,他还研究了期权在融资过程中的契约属性以及在减少信息不对称方面的重要作用,论证了现阶段在我国发展可转换证券以及其他期权类融资工具的必要性。

二、我国证券设计理论研究的简要评价
(一)缺点
1.没有形成自己独创的研究成果。

无论是在对证券设计理论的定义、研究内容还是在研究方法上。

国内学者都只是引进和介绍其理论成果,动态跟踪证券设计理论研究的进展,并没有形成自己独创的研究成果;
2.国内学者未能对次级债务(subordinated debt)和更加复杂的证券的存在做出理论上的解释。

比如,国外学者通过各种信号传递、激励机制等模型解释了期权机制等在证券中的合理存在,而国内学者尚未对这方面展开研究;
3.对证券设计理论的实证检验不足。

由于我国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方式较少,即使是上市公司,其可用于研究的融资数据也不全面,因此国内学者对证券设计理论的实证研究很少。

(二)构建中国特色理论的初步尝试
尽管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较少。

但学者们仍然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证券设计理论的中国化作了初步尝试。

潘敏(2002)围绕国有企业改革中面临的如何建立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一焦点和核心问题,从融资契约的企业所有权配置机制角度出发,探讨了以股权融资作为初始融资方式,建立在股票契约基础之上的国有股份制企业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问题及其公司治理机制特征等。

马晓军(2004)通过比较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贷款期限结构后发现:我国的债务融资期限较短,债务融资面临着较为严峻的非效率清算问题,而优先股融资既可以解决债务融资方式下的非效率清算问题,又可以解决股权融资方式下的监督问题,因此,在我国开拓优先股融资具有重要的意义。

江乾坤(2005)运用证券设计理论的分析方法。

结合我国的实际,探讨了各类上市公司的融资次序问题,得出长期借款有利于国有控股企业,而短期借款更有利于民营企业的结论。

三、我国证券设计理论研究的展望
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从早期的跟踪引进、描述性研究到后期的规范性研究和少量实证研究,无论在研究方法还是在研究内容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但是,相对于国外研究,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只能说是处于起步阶段。

笔者认为,我国证券设计理论的未来研究主要应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中国特色的证券设计理论框架体系的构建
目前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范围过于狭窄,只局限于研究公司融资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结合中国实际,丰富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内涵,构建中国特色的证券设计理论框架。

1.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国内证券设计理论要逐步开展对混合证券等创新融资契约的研究,探讨各类企业如何通过事前融资契约的设计使事后的控制权和现金流效率得到分配,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我国的创业投资已逐渐兴起,如何设计证券融资工具解决创业投资中各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实现创业企业价值最大化,也是今后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研究的方向。

(二)加强对证券设计理论的实证检验
目前,国内对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基本上属于纯理论的规范研究,注重模型的设定、推导及相关内涵的界定,因而在实证检验方面显得不足。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融资方式的不断创新,各种基本和衍生融资工具日益丰富,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必须加强对证券设计理论的实证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