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教育理论研究综述
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

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布鲁纳是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是西方当代认知心理学著名代表人物之一。
由于他强调发现法在学与教中的重要作用,所以他的理论被称为认知——发现说。
布鲁纳认为: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而应指人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从教学的角度看,如果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概括出原理或法则,他们就会因自己的发现去学习,去概括出原理或法则,他们就会因自己发现所感到愉快和成就感的满足而使学习具有强大的动力,所得知识也会深刻而不易遗忘,并能广泛应用于实际,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因此,他甚至要求小学生也都要能利用教师或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去成为一个“发现者”。
1.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布鲁纳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其结构—发现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
(1) 学习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基本结构。
(2) 任何学科都能用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3) 要学习好,必须采用发现法。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成赋予一定意义的结构。
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
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各学科的知识结构。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最终目的是掌握这门学科的结构,以富有意义联系的方式去理解许多其他的相关事物。
知识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它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编码系统或结构体系表达出来。
按照布鲁纳的观点,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
这种知识结构是由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组成的。
布鲁纳强调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注重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但不是现成的答案,倡导知识的发现学习。
布鲁纳所说的发现,并不限于发现人类尚未发现的事物,而是指让学生自己独立阅读思考,去发现教材的结构、结论和规律的过程。
这种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布鲁纳最著名的观点也是引起争议最多的论点:“任何学科的基本结构都可以用适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
布鲁纳总结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

布鲁纳总结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心理特点,优化教学方法和教育环境,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布鲁纳(Jerome S. Bruner)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对教育心理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总结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布鲁纳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启发式教学、构建主义学习和教育、课程设计的核心概念等方面。
首先,启发式教学是布鲁纳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强调通过引导学习者发现和探索的方式来促进学习。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自主思考和实践来建构知识。
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构建主义学习和教育是布鲁纳的另一个重要观点。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主动探索和交互来建构知识。
布鲁纳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通过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和情境来促进他们的学习。
他强调学习应该与学生的经验、兴趣和背景相结合,从而使学习更加有意义和有效。
布鲁纳还提出了课程设计的核心概念。
他认为,课程设计应当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目标的达成。
他主张将课程设计为探究性学习的过程,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建构知识。
布鲁纳的研究成果对教育心理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启发式教学和构建主义学习观点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范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这些观点对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布鲁纳对课程设计的核心概念的提出,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指导和思考的方向,帮助他们设计出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课程。
布鲁纳总结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包括启发式教学、构建主义学习和教育、课程设计的核心概念等方面。
这些成果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对于改进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将继续深入,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简评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简评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布鲁纳是著名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家,他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出发,简要评述其理论观点、特点和意义,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布鲁纳(Bruner)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其研究和学术工作涉及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领域。
他在教学理论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可以概括为“发现主义教学”,其核心观点是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和发现来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注重个体认知结构的建构。
布鲁纳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所建构而成的,而非简单地接受外部信息。
教学应当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自主探究和发现,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
这种基于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理解。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注重教学内容的概念层次和结构组织。
布鲁纳主张教学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智力层次,能够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概念逐步升华到复杂的结构,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建构知识。
他还强调了教学内容的结构组织,即要求教师将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和呈现,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注重教学过程的引导和激发。
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发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不应该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扮演起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注重学习环境的优化和创设。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布鲁纳强调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来设计和改善学习环境,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
布鲁纳理论总结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布鲁纳强调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最为知名的一本书是1960年出版的《教学过程》。
一、认知表征理论表征或表征系统,是人们知觉和认识世界的一套规则。
布鲁纳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经历了三种表征系统的阶段。
(一)动作性表征(又称表演式再现表象)这一阶段大致相当于皮亚杰的感觉运动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作用于事物而学习表征它们。
以后能通过合适的动作反应再现过去的事物。
动作将从内部再得到再现(这就是所谓再现表象的意思)。
(二)映象性表征(又称肖像式再现表象)。
这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早期,儿童开始形成图象或表象,去表现他们的世界中所发生的事物,在这点上,他们能记住过去发生了的事件并能根据可能再发生的事的想象力(远见)去想象。
这些表象之对于所却觉的事物,很像照片与现实。
因为照片是与现实的经验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三)符号性表征(又称象征性再现表象)。
这个阶段大体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后期以及一直到以后的年代。
这时儿童能够通过符号再现他们的世界。
这里最重要的是语言。
这些符号既不是直接的事物,也不必是现实世界的复制,而可以是抽象的、有间接性和任意性的。
由于这些抽象的符号,人们最终能假设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有关人、地方、事情以及可能性。
在这三个系统的发展中,语言是很重要的。
因为,当一个年轻人达到布鲁纳所称的第三阶段时,并不意味着认知发展就停止了,它只是意味着这个人具备了进一步理解世界所需要的基本的工具。
这个基本工具就是语言。
对教师来讲,也许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最重要的,还在于他相信当人们达到符号性再现表象阶段时,仍然极大地利用动作性和映像性再现表象,特别是当他们研究某种新事物时。
对教师来讲,这样的信息是十分明显的:主动和视觉的再现表象,在课堂中研究某些新东西时是十分有帮助的。
二、认知结构理论布鲁纳认为,人类世界是由大量的可辨别的不同的物体、事件和人物组成的。
人类是由于具有归类的能力,才不被周围环境的复杂性所压垮。
简评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简评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摘要】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习者的思维结构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至关重要,认为知识构建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上。
其核心观点包括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知识的建构性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实践中,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和情境学习,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知识建构。
与其他教学理论相比,布鲁纳结构主义理论注重个体认知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建构性,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
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意义在于引导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机制,提高教学效果。
展望未来,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有望进一步融合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概述、核心观点、实践应用、比较、意义、展望1. 引言1.1 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概述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提出的,它是一种关于学习和教学的理论体系。
布鲁纳认为,人类的认知结构是通过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和交流不断建构和重构的。
在他看来,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是被文化和社会环境所塑造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
教学应该注重对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文化背景的理解,帮助他们建立起符合自身认知结构的知识体系。
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建构。
他提倡通过激发学习者的探究欲望和对知识的渴望,来促进他们的学习。
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应该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参与者,而不是passively 接受知识。
教学应该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习者探索和发现知识。
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而非仅仅关注学习的结果和成绩。
通过理解和应用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建立起符合自身认知结构和文化背景的知识体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成长。
2. 正文2.1 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核心观点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体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
布鲁纳对教学实践的启示(3篇)

第1篇一、引言布鲁纳(Jerome S. Bruner)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被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家之一。
他的教育理论对全球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布鲁纳的教学实践启示主要体现在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发现学习理论以及学科基本结构理论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阐述布鲁纳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二、认知发展理论1. 认知发展理论概述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个体的认知过程,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有序的过程。
他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 对教学实践的启示(1)关注个体认知发展阶段,实施分层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采用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2)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布鲁纳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发现学习理论1. 发现学习理论概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从而获得知识。
2. 对教学实践的启示(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发现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四、学科基本结构理论1. 学科基本结构理论概述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理论强调,学科知识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和联系,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
2. 对教学实践的启示(1)关注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
简评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简评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布鲁纳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在教育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对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进行简评,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及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关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
他认为,学习者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主动的参与和建构过程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布鲁纳看来,学习者是一个复杂的认知系统,他们的认知活动不仅受到外部刺激的影响,更受到内部认知结构的制约和引导。
教学应该注重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并通过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促进认知发展。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颠覆和挑战,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潜能,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应该结合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和认知特点,引导学习者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建构,促使他们形成扎实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模式。
除了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外,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也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发展产生了影响。
他的认知结构概念对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认知心理学与教育教学的接触与交流。
布鲁纳提出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理论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范式,丰富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他的理论较为抽象和理论化,与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有一定的距离。
教师和学生如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贯彻布鲁纳的理论思想,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更多地侧重于个体的认知活动和认知结构,忽视了社会文化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
简评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简评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布鲁纳(Bruner)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布鲁纳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他提出了“发现学习”、“启发式教学”等重要理论,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他认为,学生不是空白的容器,而是有自己的思维结构和认知模式。
教学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建构新的知识。
布鲁纳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探索性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发现来建构知识,而不是被 passively 接受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引导和激发学生思维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是他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核心。
他认为,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来获得深刻的理解和知识。
这种发现的知识更加牢固和深刻,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
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尝试、思考、发现,并从中获得新的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此布鲁纳还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理论。
在这个教学理论中,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同时也要求老师有一定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培养出更加扎实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还在教育改革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不同的学科和教学环境中,结构主义教学理论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发现建构数学知识;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鲁纳教育理论的研究综述[摘要] 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是认知学习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建构了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教学论思想。
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是旨在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理论,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获得发现的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尽量掌握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尤其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更要强调对于人们的信息选择、接受,以及信息编码、储存、提取与使用过程的研究。
本文旨在对布鲁纳的教育理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论,知识结构论,动机强化论,发现学习论和教学理论进行综述,以发掘其目前的研究研究特点,为我们以后的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布鲁纳;儿童智力发展阶段论;知识结构论;动机强化论;发现学习论一、布鲁纳生平简介杰罗姆﹒西摩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 1915-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生于美国纽约。
1937年,布鲁纳杜克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随即在杜克大学注册成为心理学研究生,第二年转到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在著名实验心理学家拉什力(shleg)指导下,于1941 年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
第二世界大战期间,他应征入伍,先后在美国战争情报署和同盟远征军最高统帅部心理战部门工作,主要是研究公众态度和纳粹德国的宣传技术。
1945年,布鲁纳返回哈佛大学担任心理学讲师,1948年任副教授,1952年任教授。
1960 年,他与米勒(G﹒Miller)一起创办了“哈佛认知研究中心”,1961年起任该中心主任直至1972年。
(影响新中国教育的外国教育家)并在1962 年,布鲁纳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5 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72-1980 年任英国牛津大学心理学教授。
1980 年以后回美国任纽约大学的人文学科新学院院长之职,并从事文化心理、民族心理、语言心理和法律心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布鲁纳主要著作布鲁纳是美国认知心理学的先驱,是致力于将心理学原理实践于教育的典型代表,也是被誉为杜威之后对美国教育影响的最大的人。
他一生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论著,直到八十多岁高龄仍笔耕不辍,思路敏捷。
他虽然作为一名心理学家,但是他十分注重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力图改变历来教育心理学家把教育心理学视为普通心理学的应用,停留于单纯地解释教学现象倾向。
他主张直接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如他对“直觉思维”、“发现学习”、“内部动机”等展开了讨论。
他著有多部在教育和认知研究上具有开创性重大影响的著作,包括《思维之研究》(A Study of Think,1956 与人合作)、《教育过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1961)、《论认识(on Knowing)》(1964)、《教学理论探讨(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1966)、《教育的适合性(The Relevance of Education)》(1971)、《超越所给的信息》(Beyond the InformationGiven,1973)、《儿童的谈话:学会使用语言(Child's Talk :Learning to Use Language)》(1983)、《心的探索》(In Search of Mind,1984)、《教育的文化》(The Culture of Education)(1996),《意义行为》(Acts of Meaning)(1990)。
其中,《教育过程》一书阐述了认知、发展和教育学统一的教育观,曾被一些教育家评论为“最重要的和最有影响的教育著作之一”。
该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曾先后被翻译成23种文字,传入苏联、日本及一些西欧国家。
日本的广冈竟臧教授说道:“战后以后,对现代的日本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人,恐怕就是J。
杜威和布鲁纳了。
”①三、布鲁纳教育思想研究综述(一)儿童智力发展阶段论1. 儿童的智力发展阶段论内容布鲁纳受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影响,也对儿童的智力发展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
他认为,智力乃是人获得知识、保持知识以及将知识转化成他本人的工具的力量。
儿童智力的发展表现为再现模式的变化。
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再现知识经验的方式也就不同。
布鲁纳认为,再现知识的方式有三种,即三种再现模式。
这三种再现模式按其在儿童身上发生和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动作性再现模式",简称为"动作性模式"(en-active model);动作性模式。
实际上,布鲁纳的动作性再现模式相当于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中的"感知运动水平"。
其实两人所描述的都是儿童初级的认知方式或智慧水平,即通过感知动作去认识外界事物,适应外部环境。
只不过皮亚杰描述的是这种认知方式的过程,而布鲁纳描述的是这种认知方式的结果。
他们都说明儿童认识和适应外部环境的初级方式是通过动作获得的,即通过动作去认识和再现外部事物。
2. 儿童的智力发展阶段论的研究现状张立红在《皮亚杰与布鲁纳儿童智力发展学说之比较》(1992)认为,皮亚杰和布鲁纳在儿童智力发展问题上存在分歧和对立。
主要表现为:(1)研究指标不同。
布鲁纳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的主要指标是表征。
而运算则是皮亚杰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的指标。
(2)对儿童智力发展的解释上存在分歧。
在在对发展的动力解释上, 布鲁纳认为智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发展。
而在皮亚杰看来,智力起源于主体的动作,智力的发展更多的是依靠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主体自身的平衡。
(3)在对发展方式的解释上,布鲁纳认为,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完成质变的方式是突变的。
而皮亚杰则认为,智力的发展,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转化过程, 是一个新的阶段特征逐渐积累, 旧的阶段特征①钟启泉、黄志成主编. 美国教育论流派[M]//.霍力岩. 影响新中国教育的外国教育家[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9):203逐渐衰减的过程。
而韩进之在《试论布鲁纳的教育心理学》一文中也说到,“关于儿童智慧发展的理论,布鲁纳的观点基本上是和皮亚杰相同的。
”“布鲁纳是完全赞同皮亚杰的观点的。
皮亚杰把儿童智慧的发展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他们都认为智慧的发展是一种连续的构造过程,各个阶段是紧接的,相继的,在发展中不但有量的变化,而且有质的变化。
”①但是布鲁纳和皮亚杰也有不尽想相同的地方。
皮亚杰曾提出“遗传性图式”的概念,他认为图式是认识结构的核心, 重视智慧发展的遗传因素, 布鲁纳则在承认发展的阶段与年令有关的同时,更重视教育的巨大作用。
(二)知识结构论1. 知识结构理论内容布鲁纳认为知识本身是有结构的,一个学生只有掌握了一个学科的知识结构,才能掌握认识结构,从而形成学习的迁移。
对教师而言:“不论我们选做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学科的基本结构具有三个方面的效能:(1)简约化,使学生易于理解,有助于记忆。
(2)领会基本的原理和观念。
能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3)可缩小“高级知识”和“低级知识”之间的差距。
2.知识结构论的研究现状余文森在《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1992)中认为,布鲁纳的发展认知论,基本上是皮亚杰理论的继承.当然,两者也不完全相同,各个阶段的细节描述有差别。
知识结构论:布鲁纳强调结构的重要性。
教学中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
掌握学科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发现学习论:教学中实施发现教学法必须遵循和采取下列步骤:毋蜘币创设一定的阿题情境,使学生在这情境中产生矛盾,匆教师提出课题并提供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研究课题,提出假设; 学生从理论上或实验上检验假设,如有不同看法可以展开辩论,对问题解决进行总结,作出结论。
显然,要便发现法进行得顺利并取得预期效果,对教师米说,最重要的是必须努力作到:宙根据课题本身的特点创设引人入胜的何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但学生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简单的分析就能对课题加以解决,从而在思维上发现鸿沟,学生的认识活动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必须指导学生理解和领会课题含义和课题结构(特别是条件和问题、现象和实质的关系。
郝海平在《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抢对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1995)则提出,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过去的分科教学并无二致,在相当多的幼儿园现在也仍是分科教学。
即使是整体课程、综合主题活动课程,在编制过程中也不会完全抛开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更何况幼儿在步入小学之后所接受的又完全是分科式的教育。
因此,,布鲁纳强调知识结构的学说对当前学前教育有一定启示的。
张明礼在《布鲁纳结构主义学习观的教育意义》(1998)中认为,“教育目标主要是发展智力,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提倡发现学习,倡导早期教育,重视内部学习动机。
”①而杨丹在《对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再认识》(2008)提出布鲁纳用认知心理学派的理论来指导教育改革工作,并对教学论领域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颇具时代特色和有一定科学性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注重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教学内容,采用发现法教学,重视教和学的统一。
叶绪江在《对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的再认识》(2002)提出,布鲁纳提倡的结构主义课程对教学的启示有:(1)紧跟时代发展,提高课程质量;(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体性教学、发现学习法、学习与探究的态度,改革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手段;(3)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4)强化内部动机,改善评估机制;(5)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武霞在《浅谈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2011)则认为,布鲁纳的结构论“彻底改变了当时的行为主义理论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来解释人的活动,把学校的教育终点转移到培养儿童的智力和能力上来。
”②(三)动机强化论1. 动机强化论的内容内部动机是学习的真正动机学生的学习受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影响。
所谓内部动机是学生在学习本身中发现学习的源泉和报偿。
外部动机是外界因素作用的结果,体现的是“他律性”。
2.动机强化论的研究现状曾英在《浅谈布鲁纳<教育过程>的主要设想》中就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方面进行了论述,她认为“学科设置尽量体现学科的基本结构”并“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学科的基本的结构”③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韩进之在《试论布鲁纳的教育心理学》(2001)中提出,“布鲁纳强调学习过程,重视学习动机的转化,但布鲁纳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仍然不免失之于过偏。
”④而东北师范大学在其硕学论文《布鲁纳学习理论在俄语学习中的应用分析》(2008)中则提出,动机强化论是布鲁纳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