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有关思维导图的研究报告

有关思维导图的研究报告

有关思维导图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题目:思维导图的应用与效果研究一、研究背景:思维导图是一种用来表达思维和概念的图像工具,广泛应用于知识管理、创造性思维、学习和教育等领域。

本研究旨在探讨思维导图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及其效果,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思维导图提供实证依据。

二、研究目的:1. 分析和总结思维导图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2. 评估思维导图在知识管理、创造性思维、学习和教育等领域中的效果。

3. 探讨思维导图的优势和局限性。

4. 提出推广和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梳理思维导图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2. 实证研究:通过实验、访谈或问卷等方式,收集和分析思维导图的应用案例,了解其在不同领域中的效果和意见。

四、研究内容:1. 梳理思维导图的定义、原理和工具。

2. 探究思维导图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包括知识整理、信息呈现和共享。

3. 研究思维导图在创造性思维中的应用,分析其对创意生成和创新能力的影响。

4. 调查思维导图在学习和教育中的应用情况,研究其对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影响。

5. 分析思维导图的优势,如可视化、整合与联想能力的提升等。

6. 探讨思维导图的局限性,如使用门槛高、复杂关系的表示等问题。

五、预期结果:1. 思维导图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的综合概述。

2. 对思维导图在知识管理、创造性思维、学习和教育等领域的评估和分析。

3. 思维导图的优势和局限性的总结和探讨。

4. 推广和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和建议。

六、参考文献:(列举几篇与思维导图相关的研究文献)。

有关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综述 (4)

有关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综述 (4)

有关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综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视觉化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快速的整理、记忆和理解信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是其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如何通过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起到多种作用。

以下将从整理数学知识、概念讲解、例题解答、思维拓展等方面探讨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整理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很多知识点需要记忆和掌握。

而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一些繁琐的知识点整理为一个简洁的形式,使得学生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地找到所需的信息。

例如,在初学两个数相除的时候,可以用思维导图列出相关的概念和公式,如下图所示:这样,学生就能够把相关的知识点和公式依照逻辑和结构进行组织,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2. 概念讲解思维导图还可以通过图形化的方式来阐述一些抽象的概念,使得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它们。

例如,在学习面积计算时,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说明面积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如下所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更好地掌握面积的相关知识。

3. 例题解答思维导图在例题解答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时,学生需要掌握各种运算法则及其运用方法。

而在解题时,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帮助自己逻辑化地分析问题、列举运算步骤、确定思路和答案,如下所示: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和有序地解出问题,提高解题效率和正确率。

4. 思维拓展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小学生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时,学生可以通过在思维导图上添加扩展节点,了解分数运算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如下图所示:这样,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分数运算的应用,并发现不同的解决方案,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综述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综述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首先介绍了思维导图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分析了思维导图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以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案例。

同时探讨了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以及存在的问题。

结论部分总结了文章内容,展望了未来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发展,并提出了一些小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挑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综述、应用、影响、实践案例、融合、问题、总结、展望、小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学生学习语文不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成为了当今语文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关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本文将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整合和归纳知识,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创造能力,从而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将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形成逻辑性强的思维框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跳跃和联想,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

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

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

经把思维导 图作为 国民 中小学 的必修 课程 , 新加 坡 、 国、 韩
日本 、 国、 国等 国家的教育教学机构也 已经开始对该课 德 美 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出现却说明 , 图” “ 不是 人类 逻辑思 维的倒 退 , 而是 对人 类
逻辑思维的有力补充 , 有效 地利用 图形 , 可以系统 、 深化 人 类 知识 , 不断创新 , 推动社会前进 。 本文 通过统计 分析相关 的文献 , 对思维 导 图在 中国的 发展状况做 了一个 简单 的梳理 , 以期 引起更多人对 该领域 的关 注 , 促进其发展 。
上的不足 , 阅读成 为一 种创造 性 的思 维 活动 , “ ” 使 使 书 与 “ 的对立统一于“ 图” 思维导 图” 体现 了语 言、 , 文字 、 图像三
者之 间密切的关系 内容 。人们普遍认为 , 言关乎逻辑 , 语 文 字关乎语言 , 图画 则关乎 意义 , “ 而 对 图” 的过度推 崇会 削 弱对语言文字的观照 , 而削弱逻辑思 维能力 , 进 思维导图的
第 2 2 第 5期 V 5卷 0 5 1 .
J U N LO IH A O L院学报 D C TO O R A FSC 四川教育学E EO U A I N U N C L G FE
20 09年 5月
Ma 2 9 y. 00
我 国 思 维 导 图研 究 综 述
刘 晓 宁
( 中国海洋大学 外国语 学院, 山东 青岛 26 7 ) 6 0 1

要 :通过统计 18 - 20 9 5 0 7年 间我 国学者在 思维导图研 究方面所发 表 的论 文 , 归纳思维 导图在我 国研究
的现状 , 出国内思维导图研 究的特点和不足 以及在读 图时代进 一步研 究的价值和 意义。 指 关键词 :思维导图; 本体研 究; 教育 ; 学 教

思维导图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综述

思维导图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综述

/ \、
f ’


+ 曩 士


l 谰 一


+ 姐
札 } / 、 J
,k ~ 一
.——■_ 、 .
一 、 引 言 思 维 导 图 是 2O世 纪 60年 代 由 英 国学 者 东 尼 ·博 赞 提 出 来 的 。它 是 指学 习者 对 特 定 主 题 建 构 知 识结 构 的一 种 视 觉 化 表 征 ,是 语 义 网络 化 的 表示方法 。(Warwick,P&Kershner,R.,2006)。它通过绘 制图的方法 , 有组织 、分层次地放射和互 相关联地展现人认知知识 、解决 问题 和创 新 想象 的思路 、途径 ,是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 的有机整合 (东尼 -博 赞 , 1999)。它的核 心思想就是 把逻辑 思维 和形象 思维 相结合 ,让人 的左 、 右半脑 同时运作 ,最终将思维痕迹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 的结构 画在 纸上 ,呈 现 一 个 容 易 记 忆 的 顺应 大 脑发 散 性 思 维 的 自然 表 达 过 程 。 近些年 ,我 国关于思维导图的应用 和探索 日益增多 ,思维 导图已经 成 为我 国教 育 领 域 研 究 的 热 点 问 题 。 本 文 从 整 体 上 把 握 其 发 展 的 趋 势 , 以期 为 思维 导 罔在 我 国教 育 领 域 中 更广 泛 、更 高 效 的研 究 和 应 用 提 供 一 些依 据 。 二 、我 国教 育 领 域 关 于 思 维 导 图研 究 的几 个 发 展 阶段 思 维导 图在 我 国教 育 领 域 的 发 展经 历 了 以下 三 个 阶 段 的 发 展 : (一 ) 个 体 化 应 用 初 期 阶段 。 这 个 阶段 主要 是 推 广 思 维 导 图 在 教 育 中 的应 用 , 以期 思 维 导 图 积 极 影 响 教 育教 学 的发 展 。在 我 国 比较 典 型 的代 表 有 :上 海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齐 伟的博 客、教育技术专业群体博客中黎加厚老师 的东行 一记 等等。这些 先行 者 们积 极 关注 和 探 讨 思 维 导 图 的应 用 与研 究 。 (二 ) 集体 培 训 应 用初 期 阶段 。 这 个 阶 段 主要 是 一 些 专 家 学 者 通 过 集 中 培 训 ,让 更 多 的 一 线 教 师 了 解 、认识和使 用思维导 图。如黎加厚老师在上海等地方举 办了教育技术 研 究 型 教 师 培训 班 ,使 一 线 教 师 将 思 维 导 图应 用 于 日常 教 学 中。 但 是 由 于 思 维 导 图 在 我 国 教育 中 的应 用 还 处 于 尝 试 期 ,在 学科 教 学 中 的应 用 刚 刚起步 ,只有少部分教师 了解并使用思维导图。因此 ,教师只在感性上 对思维导图有了初 步认识 ,但这也为思维导图更广泛地 应用到一线教学 中提 供 了 可能 。 (三 ) 日常教 学发 展 阶 段 。 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发展 ,思维导 图研究有 了很大 的发展 ,有更 多 的教 师 认 识 和 使 用 了 思 维 导 图 。在 一 些 大 城 市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教 学 中 , 思 维导 图已经 由实验逐渐进入 常规教学 。如兰州铁 四中开展新课标下思 维 导 图软 件 在 初 中 课 堂 教学 中 的应 用 研 究 ;上 海 向明 中 学 在 学 生 的科 技 创 新训练 中运用思维导图等等。实践证实 ,思维导图对提高学生 的学 习成 绩 和创 新 能 力 起 到 了积 极 作 用 。 三 、我 国教 育 领 域 中 思 维 导 图研 究 的 文献 统 计 与 分 析 (一 ) 我 国思 维 导 图教 育应 用 研 究的 论 文 发 表 情 况 通 过 中 国期 刊 网 (CNKI),笔 者 以 “思 维 导 图 ” 为 题 名 ,对 1997 — 2011年 的期 刊论 文 、硕 博 士 论 文 进 行 检 索 ,共 检 索 到 252篇 相 关 文 献 。其 中,期刊论文 213篇 ,硕士论文 35篇 ,博士论 文 0篇 ,会议 论 文 4篇。1999年 以前为 0篇 ,2000和 2001年 各有 1篇 。2002、2003年 为 0篇 ,从 2005年 有 关 思 维 导 图论 文 逐 年增 加 ,2010年 和 2011年 到 达 高峰期 。思维导 图文章按发表年份统计 如图 1所示 。 根据不 同年份发表的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文献 的数量 统计图 l可 以看 出 :思 维 导 图研 究 在 2004—2007年 随 时 间 呈 现 一 种 快 速递 增 趋 势 , 2010—2011年达 到高 峰期。2004年共 发表论 文 2篇 ,分 别是 赵 国庆 、 陆志坚的 “ ‘概念图 ’与 ‘思维导图 ’辨析” 和 韩振 同的 “宏 观着眼 微观人手——利用 思维 导图 上好复 习课 ”,前者 试 图对 “概 念 图” 和 “思维导 图”两个概念进行 辨析,并 首次探讨结合使 用二者 ;后者 结合 自己的教学实践 阐述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习和知识 系统化 的重要意义。

近十年来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

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线条上 面的关键词构成 ,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 以分支形式表现 出来 ,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 ; ( 4 ) 各个分支形成一个 连接的节点结构 ,因此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 的。 ”思维导图 呈现的是一个思维 的过程 , 是信息组织与共享的关键环节 ,学习者能够 借助思维导 图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 理清思维的脉络,供 自己或他人 回顾 整个 思维过程 , 加深理解 ,强化记 } 乙 。
究不能摆脱教学理论 的局限 ,都是在教育教学理论 的研究框架下进行 的
教学评价性研究 。
( 四 )缺 少 评价 比 较研 究
教学中思维导图与教育教学理论 、心理学理论相结合 ,以此促进教学的
从检索到的论文看 ,我 国对思维导 图的评价研究较少 ,仅有几篇 , 比较鲜见 。再者 ,国内思维导图的研究缺乏 比较 , 特别是与西方思维导
为主。
参考文献
[ 1 】 刘 晓 宁 .我 国 思 维 导 图 研 究 综 述 [ J 】 .四 川 教 育 学 院 学
思维导 图的导学设计 , 应用效果分析评价,最终得出应用思维导 图的优 势和作用 ,阐述思维导图用于研究的意义。多数论文涉及到思维导 图的 本体研究 , 思维导图的本体研究 主要是指对其性质 、定义 、分类及理论 基 础等方面的研究 。但各研究都 以描述 f 生 为主 ,鲜有深入研究者 。
英 国已经把思维导 图作为国民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撕 加坡 、韩 国、日本 、 德 国、 美国等国家的教育教学机构也 已经开始对该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

( 三 )依 赖 性
思维导 图关于教育方 面的论文 ,或是软件应用方面的论文 ,几乎都
没有摆脱传统概念图的影响。对思维导图的研究大都在概念 图启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

关于小学数学思维导图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小学数学思维导图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小学数学思维导图研究的文献综述作者:葛恒丽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8年第24期摘要:本文通过对2009—2018上半年期间思维导图及其教育应用在我国的研究情况的梳理,总结了小学数学思维导图的研究现状,为课题《指向学习力提升的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实践研究》确定了研究方向与路径。

同时为教育实践者进行小学数学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4-032-2一、引言上个世纪6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发明了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够促进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的工具,它具有可视化和非线性的特点。

“利用思维导图,你可以有效地提高记笔记的效率,提升你的记忆力,增强你的创造力,并使你做事充满乐趣。

”(博赞语)[1]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教学辅助工具,思维导图已经引起我国教育同行们的广泛关注。

学者们已由探索思维导图的定义、性质、内涵、分类等本体研究,更多地转向将其应用于不同学科教学实践的研究。

本文旨在梳理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现状,探究近十年(2009—2018上半年)来,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应用研究重点关注的主题以及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为江苏省教学研究第十二期重点资助课题《指向学习力提升的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实践研究》(编号2017JK12ZA14)确定研究方向与路径。

同时也为教育实践者进行小学数学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论文抽样的选取遵循以下三个标准:(1)发表时间在2009—2018上半年;(2)选自权威的学术数据库;(3)论文检索基于论文关键词进行。

论文全部从CNKI上检索获得。

在论文的选取时,优先考虑教育核心期刊、参考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和被下载次数,以保证所取样本的代表性与典型性。

三、小学数学思维导图的应用现状思维导图自上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很多爱好者开始在各领域进行尝试应用,其中教育领域也有不少应用及研究。

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研究涉及到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思维导图在知识点整合与梳理中的应用: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

2. 思维导图在知识记忆和复习中的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化学知识以图形的方式展示,通过视觉化的形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 思维导图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中的应用: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整理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国外的研究也展示了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潜力:
1. 思维导图在概念理解和概念关系建立中的应用: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更清晰地理解化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形成概念的层次结构。

2. 思维导图在学生参与和互动中的应用: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过程中,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共同建构化学知识。

3. 思维导图在解决复杂问题中的应用:化学中存在一些复杂的问题,通过思维导图的建立,学生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天台县坦头镇中心小学课题组[摘要] 通过统计 1985—2011年间我国学者在思维导图研究方面所发表的论文,归纳思维导图在我国研究的现状,指出国内思维导图研究的特点和不足以及在读图时代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思维导图;本体研究;教育;教学思维导图(MindMap)是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学者托尼·布赞(Tony Buzan)基于对脑神经生理科学的研究,类比自然万物放射性性状,在分析了人们的笔迹习惯,以及在训练“学习障碍者”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关于放射性思维及其图形表达的研究成果。

1971年,这些成果被结集成书,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学习、商业决策等领域。

如今英国已经把思维导图作为国民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新加坡、韩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的教育教学机构也已经开始对该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在我国,思维导图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图”的使用使我们能大量快速地汲取信息,但同时它的魅影也遮蔽了我们对本真世界的深度认知,对“读书”还是“读图”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思维导图的出现,不仅是作为一种教学或认识手段,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知识和对象的新的存在方式,它衍生于对文本、思维想象的形象解读,反过来又影响着人们对文本、思维想象的再认识,弥合了文与图各自表达上的不足,使阅读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使“书”与“图”的对立统一于“思维导图”,体现了语言、文字、图像三者之间密切的关系内容。

人们普遍认为,语言关乎逻辑,文字关乎语言,而图画则关乎意义,对“图”的过度推崇会削弱对语言文字的观照,进而削弱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导图的出现却说明,“图”不是人类逻辑思维的倒退,而是对人类逻辑思维的有力补充,有效地利用图形,可以系统、深化人类知识,不断创新,推动社会前进。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相关的文献,对思维导图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

1985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期刊论文 1 2 1 2 1 3 5 2 6 5 6 4 9 11 14 30 41 28 21 42 46 69 58 67 98 29 硕士论文 6 17 29 16 11 14 16 12 4 6 3 1 博士论文 5 7 6 3 3 3 2 2 3 5 1 会议论文 1 3 2 1 2 11985-2011年论文数量图204060801001201985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份数量期刊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会议论文一、国内思维导图的研究现状本文利用Noteexpress 中文文献编辑工具对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会议论文数据库和硕博论文数据库进行了搜索,在主题词为”思维导图”的搜索条件下,共搜索到600篇期刊论文, 170篇学位论文和10篇会议论文,共780篇相关论文(如图1)。

我们发现,国内思维导图的研究整体上呈增长趋势。

但是,1999年以前搜索到的论文,思维导图被理解为一种“导读图鉴”[1],一种“导游图”[2],一种教学“板图”[3],是通过相关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训练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能力的教学手段。

[4]这个时期的论文不能算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思维导图”,而是一种在“纲要信号学教学法”(1)指导下进行的[5]以图解文的教学方法。

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思维导图,最早应出现在《学习革命》一书中,而后1999年“BBC 托尼·巴赞智力丛书”[6]的出版,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思维导图的制作与应用。

同年,中国也引进了诺瓦克教授的概念图理论,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国人对思维导图的认知,抑制了对思维导图研究的热情,而转投概念图研究,但这并不能阻止思维导图在中国的发展。

2000年王功玲第一次在《黑龙江科技信息》上介绍了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和制作程序,并将导图的笔记方法应用于教案编写,以及课堂教学。

[7]2001年徐亮第一次通过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式理论,对思维导图的创造原则进行了理论上的梳理,指出“思维的放射性结构打破了语言信息逻辑的线性化模式,更为直观自然地反映了关键概念间的合适联系,通过刺激平衡的手段来达到功能平衡的效果,从而成为语言习得者内部信息加工程序的鲜明、重要的外化形式。

”[8]2004年,赵国庆和陆志坚从产生渊源、应用领域、整合的可能性等角度对思维导图与概念图进行了对比分析[9],进一步明确了思维导图的概念意义,标志着中国思维导图研究的真正开始。

从2005开始到2011年,我们从中精选了99篇期刊论文和硕士论文,通过分析,我们根据研究范畴的不同将这些论文分为:思维导图的本体研究,教学应用研究和软件研究三类论文(如表1)。

表1 2005—2010思维导图研究范畴及其论文数目本体研究教学应用研究软件研究期刊论文17 47 16硕士论文 4 13 2总计21 60 181.思维导图的本体研究思维导图的本体研究主要是指对其性质,定义,分类,理论研究基础等方面的研究。

本体研究中,导图的性质有“图形”和“工具”两种界定,即将思维导图看作是一种可视“图”和一种表达“工具”的说法。

齐伟、裴光刚认为,思维导图首先是一种“图形”,一种带有回放功能的直观形象“图”[10],是一种相对于抽象逻辑语言的直观形象思维“图”[11],而其他人则都将思维导图视作一种“工具”,一种“笔记工具”、“思维工具”。

在思维导图的定义上大家的意见比较统一,认为“思维导图是人类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要求将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各个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12]而赵国庆和陆志坚通过对比分析,认为思维导图有广狭之分:狭义的导图不展现作者创作导图的逻辑顺序,而广义的导图则通过顺序编号,展示作者思维过程,具有对话性[9],从而对导图的定义作了进一步的界定。

对于思维导图的分类,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介绍,只是将导图的用途———笔记,温习,小组学习,创作,选择,展示,计划等七个方面[10]做了总结。

因为导图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并且具有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10]能静态呈现认知内容和层次,[9]所以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因此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是从认知语言学图式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可视化理论,以及信息技术理论上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8, 13-16]2.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研究思维导图在教学应用方面的论文最多,尤其是近几年,思维导图在教学应用方面的论文所占的比例更高,涉及学科教学设计,教学法探索和知识管理领域等各个方面。

在教学设计领域,利用思维导图会促成师生形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可以根据教学生成的实际需要即时做出具体的合理的调整,但在学科教学设计的论文表述中可以看出一种共同的研究思路:先介绍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包括定义、渊源、特点、制作方法,然后放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并给出相关导图事例,然后得出可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的结论,从而证明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在知识管理领域,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管理信息知识的工具,能有效地组织个人、企业信息,建立形象的知识信息网络,[17]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

在知识获取阶段,如阅读书籍、课堂学习、课前预习等,只要需要接受信息,都可以用思维导图做笔记。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把杂乱的信息有条理地组织起来存储在人脑中,同时也使得抽象的知识以知识网络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变得可视化。

[18-22]在教学法的探索上,由于思维导图主观性强,构图随意,对知识系统的表述能力弱于概念图,加之应用领域广泛,表达丰富等特点,[23]使得它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可以与其它教学手段整合,互通有无,于是出现了思维概念图[24],KM教学法(2) [25]等新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更是致力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既采取互动式的教学过程,又能在这一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做到因材施教。

总体来说,思维导图在教学应用方面的研究,受概念图研究的影响很大,没有独立的教学过程介绍和教学评价方法,对于这几个方面的研究仍在探索阶段,因此与概念图的共生互文在所难免。

3.思维导图的软件研究思维导图最初起源于对线形笔记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融符号、色彩、线条、文字、形象、概念于一体的形象笔记方法。

一幅思维导图就像是一幅艺术品,[23]其创作的过程也是人进行全脑思维的过程,所以说手绘更能体现其价值意义。

但是,电脑网络的发展,使其不可能只停留在最初的手绘阶段,于是出现了众多基于导图原理———放射性思维的思维外化软件。

MindManager就是一款典型的思维导图软件,[26]在国内的相关论文中,主要介绍了该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制作导图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且还将其应用于专题网站的导图系统设计,[27]出现了基于思维导图原理设计的可视化词典[28],建立了信息技术协同感知模型[13]。

[36]近年,进一步探索MindManager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应用。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些论文的论述模式相似,都是先介绍软件的使用方法,理论依据,然后与具体的学科内容相结合制作出电子导图。

Inspiration系列软件是一种典型的概念图绘制工具,但在论文中屡有出现,并指出其可以与思维导图兼容,绘制思维导图图像。

“翠芳”软件更解决了Mindmanager不能打包EXE,上传BBS的瓶颈,使多人在线构图成为可能。

[29]思维导图的软件研究正从个人思维整理软件的研究,向集体思维整合、网络交流共享的研究迈进。

二、思维导图研究的特点与不足随着思维导图在我国的研究发展,表现出针对性强,实践性强,语言性强和表达不自足的特点:首先,针对性,实践性强。

总体看来,各类研究论文拥有统一的研究思路:介绍导图概念,制作导图,导图课程设计,应用效果评价;研究对象涉及语文、数学、化学、地理、政治、英语等众多科目。

[18, 19, 30, 31]其次,语言性强。

即思维导图受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影响,表现出很强的语言学研究价值。

虽然思维导图与语言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符号系统,一个是按空间语法运行,一个则遵循时间的线性规律,但相对成熟的语言学研究方法理论却可以用来指导思维导图的应用教学研究,现在国人已经利用神经语言学、话语交际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思维导图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