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
应届2020毕业季护理综述论文题目大全

护理综述论文题目大全护理综述是作者就有关护理问题阅读大量文献后,针对某一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的工作、现状和发展方向等进行分析整理、综合编写而成的文章,也叫文献综述。
以下是护理综述论文题目大全,供大家参考。
护理综述论文题目一:1、产后抑郁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研究进展2、下肢静脉性溃疡伤口护理研究进展3、门诊输液渗漏的预防策略及护理研究进展4、我国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及效果研究进展5、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中医护理技术应用进展6、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素养现状分析7、情志护理结合中医疗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8、创伤性脑出血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9、癌症病人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研究进展10、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护理进展11、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进展12、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13、基础护理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14、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中的研究进展15、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16、PDCA循环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研究1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延续护理研究进展18、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综述)19、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综述)20、犬咬伤急诊护理进展21、基于循证的概括综述及其方法学简介22、妇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管理体会23、三腔喂养管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24、1,2-戊二醇的合成及在个人护理品中的应用进展25、痔病辨证辨体质治疗与护理研究现状26、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进展27、妊娠糖尿病孕妇的护理干预措施及研究进展28、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现状29、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应用研究进展30、流程再造理念在我国临床护理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31、我国麻醉护理发展现状与展望32、护理管理者非权力影响力的研究进展33、联动式健康教育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护理的研究进展34、延续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研究35、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与预防护理研究进展36、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防治和护理的研究进展护理综述论文题目二:37、机械通气患者吸痰致低氧血症的护理进展38、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39、护理不良事件的研究现状及对策40、舒适护理在小儿烧伤手术中的应用41、新生儿心脏直视手术常见护理难点及措施探讨42、冠心病的护理研究进展4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治疗的护理研究进展44、我国护理质量评价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45、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进展46、肝癌病人射波刀治疗后的中医膏方应用及护理现状47、高压氧治疗并发耳气压伤的护理研究进展48、浅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49、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50、阻生牙拔除术患者焦虑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51、新型管路固定夹在管路护理中的应用52、繁殖期母竹鼠和仔鼠的护理53、产后抑郁发病现状及预防性护理研究进展54、信息技术在结直肠癌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进展55、康复护理在我国社区慢病管理中的应用分析56、我国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的研究现状及启示57、食管癌术后鼻部压疮防治与护理的研究进展58、我国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资质及培训现状59、国外老年人髋部骨折护理相关模式研究进展60、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61、双心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62、现代信息技术在肠造口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概况63、胃肠道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研究进展64、留置气管导管堵管技术的临床运用研究65、灾害护理能力及其评价工具研究进展66、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进展67、护士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68、跨文化护理理论的研究进展69、PDCA循环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综述70、移动健康领域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分析及对护理的启示71、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护理中的应用进展72、鼻咽癌放疗护理干预研究进展护理综述论文题目三:73、社会网络分析在护理学中的应用进展74、护理人员灵性照护教育研究进展75、关键绩效指标在护理绩效管理中的应用进展76、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指标的研究现状77、混合痔术后熏洗护理的进展78、舒适护理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79、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研究进展80、系统综述标准化病人在护理职业教育中的应用81、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82、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诊断的护理综述83、新生儿黄疸中西医预防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84、经桡动脉行PCI术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护理进展85、国外早产儿连续护理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86、探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87、糖尿病患者血糖黎明现象研究进展88、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89、肠造口粪水性皮炎病人的护理研究进展90、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91、老年全麻手术患者复苏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进展92、品管圈活动在护理领域中的研究进展93、急危重症护理职业防护中的危险因素与对策94、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治疗的护理研究新进展95、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手术室麻醉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96、临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分析与对策97、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和护理对策98、慢性病病人自我感受负担护理干预研究进展99、家庭护理现状和思考100、对心肌梗死康复期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101、思维导图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进展102、医疗改革体制下全科护理的研究进展103、胃管液囊空肠导管肠内营养在术后胃瘫治疗中的护理进展104、品管圈在提升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105、触摸及其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106、手术室安全护理研究进展107、长期卧床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108、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护理现状护理综述论文题目四:109、肝病科护理带教存在的问题与带教方法研究进展110、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围手术期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111、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护理应用的研究进展112、综合重症监护室非计划性气管拔管的研究进展113、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手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及活动中的护理进展114、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的应用进展115、长期护理保险的家庭溢出效应研究综述及对我国的启示116、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117、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118、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栓塞的研究进展119、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手术室质量管理中的运用120、痴呆老人护理模式及照料资源的新进展121、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22、慢性病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现状123、异位妊娠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进展综述124、基于分布式传感阵列的智能护理床系统研究125、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急救护理进展126、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进展127、奥马哈系统在我国护理领域中的应用进展128、癌症疼痛病人家庭护理的研究进展129、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研究进展130、人性照护理论在我国产后护理中的应用131、从管理角度看护理人员针刺伤的相关因素132、FOCUS-PDCA程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133、脑卒中预防及护理的现状与展望134、PICC护理质量管理进展135、喉癌患者围术期的呼吸道护理现状136、影响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疼痛的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137、关节镜下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护理新进展138、Orem自护理论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139、剖宫产新生儿低血糖早期护理干预综述浅谈140、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综述141、对口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文献综述142、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慢性病护理中制定跨专业护理计划的范围综述143、我国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服务模式研究现状144、重症监护室管路滑脱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护理综述论文题目五:145、国内医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研究综述146、湿疹的病因及护理现状综述147、精神科护理查房的新进展和体会148、小儿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进展149、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护理模式的运用现状及进展150、建立适合中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综述151、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护理进展152、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研究进展153、中等职业院校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研究154、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的护理管理干预综述155、中医综合护理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干预进展156、颅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下的护理研究进展157、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跨文化护理研究综述158、护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进展159、高龄手术患者围术期相关护理问题及干预措施的综述160、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进展161、循证护理发展历史及教学效果评价研究162、护理同理心的概念及其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163、妇科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癌性疼痛护理综述164、超声技术在重症护理领域中的应用进展165、胶质瘤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护理现状166、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现状及展望167、融合声纹识别的护理床语音控制系统研发168、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综述169、正压接头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研究进展170、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171、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理论基础的文献综述17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173、浅谈更年期综合症的中医护理174、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气道护理研究综述175、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进展176、护理层级管理中层级划分的研究进展177、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方法综述178、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综述179、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综述180、基于时间-动作观察法的移动护理工作模式对比研究赠送:86个行政法、行政诉讼法论文题目参考1、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论行政主体3、行政组织法在行政法中的地位4、关于行政行为概念的探讨5、论行政行为的效力6、论行政立法7、关于行政立法程序的思考8、析行政许可标准和范围9、论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改革10、行政处罚问题研究11、论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12、行政强制措施研究13、论行政强制执行14、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关系之探讨15、论行政程序原则和制度16、关于行政复议范围的思考17、完善行政复议程序的设想18、论行政诉讼的功能19、关于行政诉讼范围的思考20、试析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制度21、行政判决之研究22、浅析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23、国家赔偿构成要件之研究24、完善国家赔偿制度的几点思考25、论行政法的理论基础26、论行政立法体制27、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法的功能28、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29、行政处罚程序研究30、论行政强制31、行政赔偿制度研究32、行政指导研究33、论行政许可34、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35、行政越权与滥用权力研究36、论中国司法审查制度37、行政诉讼第三人研究38、行政侵权责任探讨39、论显失公正行为40、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41、行政诉讼的撤销判决与变更判决42、行政判决、裁定的执行43、论行政法治原则44、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45、论行政立法以外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地位46、论行政行为的条件与后果47、行政合同研究48、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49、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50、行政执法研究51、行政法上的权利救济制度研究52、论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53、中国加入WTO与行政法制改革54、论行政复议的范围与复议程序55、“双学位”的合法性探析56、媒体对食品安全监督作用的法律规范57、欧美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及启示58、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完善路径59、行政罚款关乎执法公平正义60、试论公务员奖励规范的立法与完善61、兽药饲料监督执法文书制作问题的浅析62、浅析淘宝网络刷单中的“水军”现象63、行政决策的实质性正当程序之规制64、“报假警”行为的定性及其规制65、医疗纠纷行政调解:意义、问题及完善66、检察权的职能拓展与行政立法审查制度的完善67、建设食品药品监管法治政府部门的思考68、浅谈《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对招标工作的影响69、新闻评论监督司法的权利与限度70、论悔捐行为的无责理由、责任要件与风险防范71、论网规的软法属性72、我国大学规章制定权的法律规制研究73、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74、医事仲裁制度调查分析75、论开放社会中行政参与的合理界限76、论宪法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77、刍议权力清单制度建设78、医患关系法律性质分析及纠纷应对策略研究79、个人低碳消费行政法义务确立的正当性检视80、论骨髓捐献者撤销权的行使边界81、中国网络安全形势及对策研究82、弱势群体公法保护视野下的社会帮扶问题83、中国宗法财产制度的道德性84、泔水饲喂畜禽违法现象的行政处罚难点85、我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86、论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诊疗新进展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诊疗新进展王一斯;王莹;赵红【摘要】卒中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PSSD)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卒中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恢复,而且可能增加卒中复发危险性,甚至可能加重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等原有病情,对卒中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PSSD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多种类型睡眠障碍常同时出现,西药无法统一处理,而中医可应用多种治疗方法如中药、针刺等通过辨证论治、调理气血阴阳同时治疗多种类型睡眠障碍,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就近几年PSSD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以期为PSSD的诊疗提供参考.【期刊名称】《河北中医》【年(卷),期】2016(038)008【总页数】6页(P1271-1276)【关键词】睡眠障碍;治疗;中医;综述;卒中;并发症【作者】王一斯;王莹;赵红【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天津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天津3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05;R743.306;R749.71;R-05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不正常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
睡眠障碍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1],属中医学不寐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失眠、过度睡眠和睡眠周期紊乱,缺血性卒中以失眠为主,出血性卒中以失眠和过度睡眠2种类型为主[2]。
有研究发现,约89%的卒中患者存在睡眠障碍[3],其发生与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神经损伤程度及既往病史等多种因素有关,不同研究结论略有差别[4-8]。
研究表明,卒中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PSSD)不仅会增加卒中复发率,还会加重原有基础病情[9]。
关于PSSD的治疗,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前提下,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目前有关PSSD的临床疗法研究众多,其中中医疗法形式多样,效果显著,副作用少。
卒中后睡眠障碍中医治疗现状

卒中后睡眠障碍中医治疗现状标签:失眠;中风;中医疗法;综述睡眠障碍是卒中常见并发症,属中医学“不寐”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失眠、过度睡眠、异相睡眠等。
睡眠障碍会明显减低神经功能康复,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也增加了脑卒中危险因素[1],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甚至诱发脑梗死或脑出血的再度发生。
有学者认为,正气虚衰,阳不入阴,或劳倦内伤,五脏受损,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五志所伤,七情过极,或外感邪气,营卫失和,不仅是脑卒中的关键因素,也是导致卒中后不得眠的病因病机[2]。
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不能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近年来,中医对本病治疗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满意效果。
现综述如下。
1 五脏辨治1.1 从心论治《医效秘传·不得眠》云:“心藏神,大汗后则阳气虚,故不眠;心主血,大下后则阴气弱,故不眠。
”说明心血亏虚、阴虚火炎、心神失养等是不寐发生的重要原因。
《太平圣惠方》认为“五脏虚邪干淫于心”致“胆虚不眠”,强调心疾在失眠病中的地位。
杨氏[3]认为,不寐与五脏生克有关,但“心”是关键,脏腑扰心,神明不安,是不寐产生的主要原因。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有“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表明心血不足,则心神不安,故虚烦不得眠。
据此,关氏[4]选用酸枣仁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失眠2周,总有效率为93.3%。
褚氏[5]认为,失眠主要病机为阴虚火旺,病位以心为主,故用黄连阿胶汤加减辅以耳穴贴敷治疗卒中后失眠症42例,痊愈20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47%,疗效优于地西泮片对照组,且阿森斯失眠量表疗效评分变化明显(P<0.05)。
韩氏等[6]认为,中风易出现心神失养或心神被扰,而致失眠,以天王补心丸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用于治疗卒中后失眠60例,结果1周后有效率为21.7%(P<0.05),1个月后有效率为81.7%。
周氏等[7]以自拟养心方(麦冬,熟地黄,炒地龙,石菖蒲,制半夏,竹茹,茯神,合欢花,制五味子)养心通络、滋阴化痰为主随症加减,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60例,治疗4周后,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安眠药物用量、日间功能和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研究还显示,治疗组作用平和,虽起效较安定组慢,但临床疗效确切,远期疗效优于安定组,且无药物依赖性,不良反应较少。
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中西医治疗概述

10• 文献综述 •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中西医治疗概述张文砚*(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北京 100039)【摘要】脑卒中后睡眠倒错是脑卒中急性期及恢复早期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以白天睡眠、夜间清醒为特点。
目前对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中医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将其纳入“不寐”、“嗜睡”的范畴。
本文归纳总结了该病的中西医治疗现状,提出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关键词】脑卒中后睡眠倒错;西医治疗;中医治疗;综述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9)27-0010-03Summary on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Sleep Reversal in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ZHANG Wen-yan(Beiji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Beijing 100039, China)[Abstract]Post-stroke sleep reversal is a common kind of sleep disorder in acute stage and early recovery stage of strok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daytime sleepiness and insomnia at night. The cause of disease and pathogenesis of post-stroke sleep reversal are not clear .Chinese medicine classified it as insomnia and hypersomnia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he paper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clinic through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reatment in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present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Key words]Post-stroke sleep reversal; Treatment of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TCM; Review卒中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PSSD)是脑卒中后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但未引起足够重视。
脑卒中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

医学创新研究2008年8月第5卷第23期M ED I C I N E I N N O V A TI O N R E SE A R C H髫季黪豸爹露黪磐旁孽镬黪彰荔雾彰季黪辔绔嚣豢垂蠡辔菇籀黪旁诱螽雾稽爹磐爹雾黪缮露毵莓爹鳞辔彩髫凌参髫蚕蓼缓爹f护理园地脑卒中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秦卫英丁海军辽宁省血栓病中西医医疗中心(辽宁沈阳l10101)【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821(2008)23—0139—02【摘要】目的笔者对42例脑卒中患者的睡眠状况及失眠的原因进行调查,探讨减少脑卒中患者失眠的有效护理措施。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患者睡眠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筛查。
结果入睡困难和早醒是失眠最常见的症状。
引起失眠的原因依次为抑郁、肢体痛、睡眠环境、病理生理因素和药物因素等。
结论对脑卒中伴失眠惠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应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采用个体化的综合方法,可减少镇静催眠药的使用,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入睡和睡眠障碍护理失眠是指入睡障碍和睡眠维持障碍。
…急性脑卒中患者因残存各种功能障碍(偏瘫、失语及情感障碍等)。
易产生躯体和心理的不适而致失眠。
睡眠质量的好坏对确保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B o 整日卧床的脑卒中患者机体免疫多低下,若睡眠质量差,极易并发呼吸道感染,严重影响机体的修复和运动功能康复的速度。
为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笔者对我科2000年4月一2001年4月期间42例住院脑卒中患者失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探索减少失眠产生的有效护理措施,为专科临床护理1二作提供指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28例,女“例,年龄42—87岁。
脑梗死30例,脑出血i2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病情稳定,无昏迷。
1.2方法1.2.1采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患者睡眠情况调查表”对患者及陪护员进行问卷筛查。
脑卒中睡眠障碍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研究现状

理 、 知、 认 中医护理等方 面, 出针 对性 改善和解决脑卒 中患者 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方法 , 提 为切 实有效地 改善脑卒 中患者 的睡 眠情 况 提供参考 。
关 键 词 : 卒 中 ; 眠 障碍 ; 响 因素 ; 脑 睡 影 护理 干预 中图 分 类 号 : 4 3 R 7.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6 6 1 (0 11— 0 5 0 10 — 4 12 1 )0 0 0— 4
( )7 ~ 1 3 :9 8.
运动发育方 面的评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 ( < . )说 明早产儿发育 P 00 , 5
支持模式 能促进其 神经 行为的发 育。 许多研究显示 , 发育支持护 理模式对早产儿 的智能运动发育有促 进作用 , enc等[ R si 7 k 1 调查发
当代 护士 2 1年 1 月下旬 刊 ( 科版 ) 01 0 专
・ ・ 5
※ 综 述
脑卒 中睡眠 障碍 中西 医结合护理的研究现状
王艳桥 蒋运 兰 胡 燕 郭秋 月 曾 婧
摘要 综述近年来脑卒 中患者睡眠 障碍 的中西医结合 护理干预方 面取得 的进展 , 总结卒 中后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影响 因素 , 并从 心
脑卒 中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 、 发病 。 多 脑卒 中患者 睡眠障 碍在 临床上很常见 ,据报道约9 %脑卒中患者伴有失眠和睡眠结 5 构紊乱『 睡眠障碍根据《 l 】 。 临床睡眠障碍学》 的诊断标准r 睡眠障 习 , 工作单位 :. 10 2 成都 1 60 7 成都 中医药大学附属 医院
模 式下 , 给予早 产儿抚触 、 触摸 , 同时用温 柔的语言 与早 产儿 沟 通、 交流 , 减少刺激 、 保证睡眠 , 可促进大脑皮 层的反应 , 加快脑 神
脑病科中医特色疗法及护理新进展

• 三、选穴: • 耳穴压豆的关键是选准穴位,根据耳穴在耳 廓上的分布,结合中医基础知识、前人经验以及 耳廓上的反应点作为压豆穴位。寻找反应点的方 法有两种:一是直接观察法,观察耳廓有无脱屑、 水泡、丘疹、充血、硬结、疣赘、色素沉着等, 出现以上变形、变色点的相应脏腑器官往往患有 不同程度的疾病,可以用耳穴贴压治疗;二是压 痛点探查法,用前端圆滑的金属探棒或火柴棍, 以近似相等的压力,探查耳廓上出现压痛点,这 些压痛点大多是压豆刺激所应选用的穴位。
(1)中风病痉挛性偏瘫
• 穴位:风府,风池,天柱,大椎,曲池,血海, 阳陵泉,足三里,天枢,外陵,中脘,关元。除 风府,大椎,中脘,关元外其余穴位均双侧取穴。
• 方法:每穴灸治30 min,每天取4个穴位进行治疗, 以上各穴交替使用,施灸时先灸背部,再灸腹部、 四肢,14 d为1个疗程。始终保持被灸的穴位处于 有温热感觉而无烧灼感,以皮肤稍有红晕为度, 随时注意温度变化防止烫伤。
拔罐法
•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 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 部瘀血现象的一种技术操作。 • 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 排脓等作用。
• 一、适应症 • 中风后遗症期腰背、肢体疼痛不适者。
拔罐法
• 拔罐疗法(俗称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 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 罐吸附于体表特定 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 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而达到防病 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拔火罐” 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 “吸筒”。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 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 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 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 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 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针灸治疗进展

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针灸治疗进展通过整理和总结国内近年来针灸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治疗方法的相关文献,较系统了解针灸对该病的影响。
分别从中西医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两方面对各家的特点和经验进行总结,探讨针灸及相应治疗相结合方法对于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评价方法和治疗效果,同时指出今后应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基础研究加强研究。
脑卒中(Stroke),指因各种诱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颅内血液循环障碍的一类疾病,常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1]。
研究表明,70%的脑卒中生存者多有运动、感觉、记忆等多种功能障碍,平衡功能障碍便是其中最常见的功能问题之一[2-4]。
因此,开展脑卒中后平衡功能的研究,探寻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临床医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等领域需要认真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平衡功能(Balance Function)是指身体处在一种姿态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5]。
现代医学认为,脑卒中后高级中枢功能减退或丧失,而失去对低级中枢的控制[6],引起与平衡相关的三个环节障碍,其中包括感觉输入、中枢整合、动作执行[7]。
三个环节中无论哪个环节障碍,都最终引起人体不能充分快速地完成左右前后的重心转换、坐位或站位姿势代偿等运动控制或动作执行困难等,导致平衡功能障碍。
目前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多采用运动想象疗法、Bobath技术、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感觉运动训练等方法,这些方法在不同阶段均有一定作用。
而在近年来的临床观察中,针灸作为中国传统的治疗方式,常与现代康复治疗相结合,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起到了优于单独康复治疗的效果。
1 针灸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作用机理1.1 中医传统理论研究目前认为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属于中医“筋病”范畴。
从解剖上看:《说文解字》:“筋,肉之力也,从肉,从力,从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
摘要:睡眠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高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导致
病情加重,影响预后,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中医护理在脑卒中睡眠障碍的防治具
有特色。
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方法,为
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及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脑卒中;睡眠障碍;中医护理
脑卒中主要指各类因素导致的脑血管循环障碍,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具有较
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
术后的高发并发症之一,研究显示卒中后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占比20-78%[1]。
脑
卒中后睡眠障碍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对认知、神经功能的恢复造成
一定的影响,引发程度不一的负面情绪,血压、血糖波动加大,加重病情。
西医
对脑卒中后睡眠的治疗以镇静催眠药物为主,长期用药副作用明显,可产生耐药
性和成瘾性。
中医护理遵循辨证施护的原则,具有便捷、经济、安全且疗效理想
等优势,如中药贴敷、足浴、耳穴压豆等,临床应用广泛。
本文对脑卒中后睡眠
障碍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病机
中医学中并无睡眠障碍这一病名,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将其纳入“目不
暝”“不得眠”“不得卧”“不寐”等范畴。
针对其病因病机,历代医家作出诸
多论述。
如《景岳全书》云:“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
外邪侵心,统摄肺腑之能下降,进而导致不寐;营主血,血虚则心神失氧,魂不舍守,导致
不寐。
《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情志不畅导致病邪侵脾胃,
胃气失和,导致不寐。
中医学认为脑卒中后不寐的主要病机为阴阳不调、营卫不和。
对该疾病的治疗遵循调和虚实的原则,通过补虚泻实调理脏腑,促进阴阳恢
复平衡,营卫合和[2];同时还要注重安神镇静和情志调节,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2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干预
2.1 中医药物干预
2.1.1 内服药物
中药是治疗睡眠障碍的研究特点,相关研究显示,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卒中后失眠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3]。
另外,相关研究显示,活血安神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效果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焦虑、抑郁等症状[4]。
2.1.2 外治药物
头部是阳经汇集之地,六阳经及督脉走行于头颈部,穴位经脉密集分布,睡眠时药枕内药物成分和头颈部接触,缓慢发出药气,对头颈部穴位有刺激作用,具有活血通经的功效,进而改善睡眠。
药枕的作用机制包括呼吸道吸收、皮肤渗透及经络穴位刺激等,是常用外治疗法。
相关研究显示,安神药枕治疗睡眠障碍效果确切[5]。
除了药枕外,中药外治还可以采用艾灸、穴位敷贴等方法,治疗睡眠障碍均具有良好效果,例如足部中药泡洗能够促进血液运行,药物成分循经入络,达到安心助眠的功效;艾灸则具有温经通络、固本培元的功效,能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2.2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也被称作“耳穴埋籽”,主要将王不留行籽的种子或磁珠固定于患者耳部的相关穴位,通过刺激穴位达到治疗效果,是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
耳部有人体脏腑器官的代表区,在各耳穴上规律分布,通过刺激相应耳穴,具有调节脏腑和经脉气血的作用,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不寐的治疗主要选择神门、交感、内分泌等穴位,肝、脾、胃、心等作为配穴。
耳穴压豆可通过末梢神经传导至大脑皮层区域,导致大脑网状结构的激活与抑制,逐渐推动病理性睡眠向正常生理性睡眠的转化。
相关研究显示,耳穴压豆能够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相关指标及睡眠质量[6]。
2.3 刮痧
刮痧是目前十分常用的一种中医护理技术,针对不寐的治疗,主要选择背俞、安眠、督脉等穴位进行刮拭。
该护理方法遵循实则泻之的原则,采用刮痧板薄边
刮拭体表相应的穴位和经脉,形成刺激,皮下产生痧斑,进而达到调和阴阳、通
络的功效。
相关研究显示,对心脾两虚脑卒中失眠患者采用头部刮痧联合耳穴埋
豆能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负面情绪[7]。
2.4 推拿按摩
中医治疗不寐的推拿按摩护理方法主要指“引阳入阴”穴位推拿,结合传统
中医的病机理论及经络腧穴理论,对头目部任督二脉穴位进行推拿,能够使二脉
之气协调、平衡阴阳气血,进而达到引阳入阴、调和阴、,改善睡眠的效果。
该
方法没有任何副作用,通过刺激人体头部及颈背部的经络穴位,可发挥平衡阴阳、疏通气血等功效,达到安神的目的。
相关研究显示,引阳入阴穴位推拿联合耳穴
埋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失眠情况,且能够缓解患者负面情绪[8]。
2.5 八段锦
八段锦是中国传统养生操,其动作舒展优美、编排精致。
护理人员可指导脑
卒中后睡眠患者练习八段锦,例如通过吐纳调节气息,逐渐产生形神相和的自然
状态,有助于调场情志,减轻负面情绪,同时八段锦中不同的招式对机体经络腧
穴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具有通经活络、改善睡眠的功效。
相关研究显示,指导
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练习八段锦有助于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效果确切[9]。
2.6 其他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除了上述护理方法外,还可以选择子午流注法、穴位埋线、五音疗法等方法
作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具备扎实的理论依据和确切的干预效果,通常情况下需要联合其他中医护理技术,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
3 小结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是脑卒中的高发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病情恢复和预后,也是导致卒中复发的主要因素。
随着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中医护理
优势明显,效果确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利于进一步推广应用。
但是结合现
状分析,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穴位经络的配伍效应尚无完全阐明,选穴与配穴依赖于经验,多项护理技术的应用生成混杂因素,重复验证难度较大。
除此之外,关于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研究以单中心、小样本为主,或者为疗效评估、经验总结等,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研究。
因此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未来仍需要全面收集、整合相关资源,规范中医护理技术标准,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王稚,潘习,徐岚.急性轻型脑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9,29(1):116-119.
[2]邓良彬.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碍与卒中位置、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J].黑龙江医药,2022,35(5):1158-1160.
[3]孙晗.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伴失眠的疗效及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J].海峡药学,2021,33(10):129-131.
[4]陈艳.活血安神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瘀血内阻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8):1298-1299.
[5]黄冬梅,温志玲,梁秋金,等.安神药枕联合耳穴压豆干预对全身麻醉下脊柱术后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2,36(10):77-79.
[6]乔敏.不同手法耳穴压豆联合归脾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18):3401-3404.
[7]刘才丹,余艳兰,罗焕文.头部刮痧联合耳穴埋豆在心脾两虚脑卒中失眠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27):3779-3783.
[8]金金,徐东娥,陈紫君,等. 引阳入阴推拿联合耳穴埋豆对脑卒中后失眠、焦虑及抑郁的干预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168-171.
[9]柳丽萍,董晓露,邵其遐,等.八段锦联合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22,34(9):1150-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