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卒中患者失眠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摘要:睡眠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高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导致病情加重,影响预后,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中医护理在脑卒中睡眠障碍的防治具有特色。
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方法,为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及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脑卒中;睡眠障碍;中医护理脑卒中主要指各类因素导致的脑血管循环障碍,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术后的高发并发症之一,研究显示卒中后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占比20-78%[1]。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对认知、神经功能的恢复造成一定的影响,引发程度不一的负面情绪,血压、血糖波动加大,加重病情。
西医对脑卒中后睡眠的治疗以镇静催眠药物为主,长期用药副作用明显,可产生耐药性和成瘾性。
中医护理遵循辨证施护的原则,具有便捷、经济、安全且疗效理想等优势,如中药贴敷、足浴、耳穴压豆等,临床应用广泛。
本文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病机中医学中并无睡眠障碍这一病名,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将其纳入“目不暝”“不得眠”“不得卧”“不寐”等范畴。
针对其病因病机,历代医家作出诸多论述。
如《景岳全书》云:“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
外邪侵心,统摄肺腑之能下降,进而导致不寐;营主血,血虚则心神失氧,魂不舍守,导致不寐。
《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情志不畅导致病邪侵脾胃,胃气失和,导致不寐。
中医学认为脑卒中后不寐的主要病机为阴阳不调、营卫不和。
对该疾病的治疗遵循调和虚实的原则,通过补虚泻实调理脏腑,促进阴阳恢复平衡,营卫合和[2];同时还要注重安神镇静和情志调节,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2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干预2.1 中医药物干预2.1.1 内服药物中药是治疗睡眠障碍的研究特点,相关研究显示,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卒中后失眠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3]。
老年手术患者睡眠障碍与认知损害研究进展(最全版)

老年手术患者睡眠障碍与认知损害研究进展(最全版)睡眠是人类生长发育、恢复脑力和体力的重要手段,它占去了人1/3的时间,但睡眠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同年龄的人群。
由于生理机能的衰老,慢性疾病、手术或其他医疗干预措施等,老年人的睡眠问题尤为突出。
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30%~40%。
之前我们更多地关注老年人入院前的睡眠问题,入院后需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睡眠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睡眠障碍与认知损害呈显著正>关,短暂或轻度的认知功能损害仅仅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困扰以及日常生活中轻微的不便,但持久、严重的认知功能损害将显著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重视睡眠障碍并积极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
1.入院前睡眠障碍与认知损害正常睡眠由非快动眼睡眠(NREM)与快动眼睡眠(REM)两个不同睡眠时>构成。
NREM分为1、2、3、4期,NREM的3期和4期合称慢波睡眠(SWS)。
在整个睡眠过程中,NREM与REM交替出现。
成人睡眠的正常范围是6~10h,推荐睡眠时间为7~9h,平均为8h。
对健康个体的研究表明,个人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L)、慢波睡眠(SWS)、睡眠后觉醒(WASO)和REM在成年期会减少,60岁以上老年人群睡眠效率迅速下降。
存在睡眠障碍的老年人常表现为昼夜生物节律的紊乱,被打乱的昼夜节律,通过对睡眠、情绪和记忆的影响,间接损害老年人的认知功能。
研究表明痴呆症患者伴睡眠障碍如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可能发生更严重的认知和神经精神症状。
除了在痴呆等认知功能损害患者中普遍存在,睡眠质量差和昼夜节律改变在健康的老年人中也很常见,并损害认知功能。
因此可以说正常人群和认知损害人群都会因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导致认知能力下降或者恶化。
此外,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时间增长、睡眠时间的变化以及日间极度嗜睡都与较差的认知功能和痴呆有关。
总的来说,睡眠时间和认知障碍之间似乎存在u型关系,即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均可导致认知损害。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进展

康 复 , 重 或 诱 发 某 些 躯 体 疾 病 , 威 胁 老 年 人 身 心 健 康 的 重 加 是 要 因素 l。 文 将 近 年 来 老年 人 睡 眠 障 碍 临 床 护 理 方 面 的研 究 2本 J
综述如下 。
25 环境 因素 . 老 年 人 对 环 境 因 素 改 变 较 年 轻 人 更 为 敏 感 。调 查 显 示 l, 7 J 住 院 老 年 患 者 的 失 眠 原 因 与 环 境 因 素 密 切 相 关 ,79 7 .%的 患 者
4 老 年 人 睡 眠 障 碍 的 护 理 41 睡 眠 状 况 评 估 的 内 容 和 方 法 【 . 5 】
王 晶 等 【调 查 发 现 ,47 7 J 8 .%的 老 年 人 因 基 础 疾 病 本 身 的 症 状 和体 征 导 致 睡 眠 障 碍 。 因 躯 体 疾病 引起 的疼 痛 不 适 、 凡 咳嗽 气 喘 、 肤 瘙 痒 、 急 尿 频 、 迫 体 位 、 病 重 或 瘫 痪 而 长 期 卧 床 皮 尿 强 因 等 均 可 导 致 睡 眠 障 碍【 2 0 国 际 睡 眠 基 金 会 的调 查 显 示 , 2 03年 】 。 老 年人 睡 眠 问 题 的 主 要 原 因 是健 康 状 况 差 , 年 人 的健 康 问 题 越 老
附 近 、 房 呼 叫 器 和 电 话 铃 声 、 护 仪 的 报 警 声 、 伴 或 病 友 病 监 睡 的 鼾 声 等 环 境 噪 音 的 不 良刺 激 也 可 影 响 老 年 人 的 睡 眠 质 量 f 。 l o !
26 精 神 疾 病 .
人 群 中 ,8 8 %存 在 入 睡 困 难 、 醒 次 数 多 和 早 醒 f 2 0 觉 3 0 2年 国 际 】 。 精 神 卫 生 和 神 经 学 基 金 会 ( M ) 查 显 示 f, 国 人 群 中 有 I HN 调 F 4我 J 4 .%存 在 睡 眠 问 题 , 中 老 年 人 占 5 .%。 国 内 外 研 究 一 致 55 其 67 发 现 , 年 人 睡 眠 障 碍 的 发 生 率 女 性 高 于 男 性 , 随 着 年 龄 老 且 的增长 , 眠障碍发生率呈增 长趋势 。 睡
老年人睡眠障碍原因进展

;老年人睡眠障碍原因分析进展王敬兰(天津市南开医院心身疾病科,天津300100)〔关键词〕老年人;睡眠障碍〔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1-0212-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1.105第一作者:王敬兰(1958-),女,博士,医师,主要从事临床心理学及精神卫生疾病研究。
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其生理重要性仅次于呼吸和心跳〔1〕。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改变等多因素的影响,睡眠不足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据报道〔2〕,我国约有1/2的人都曾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老年人占较大比率。
老年人需每日睡眠时间保持在7 8h 以满足自身机体需要,然而实际生活中多数老年人睡眠时间不足5h 。
轻度睡眠障碍可使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持续进展易引起人体免疫功能下降,进而诱发一系列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3〕。
本文对影响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做一综述。
1睡眠障碍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发达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者为老年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者为老年人。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每年以3.2%的速度增长,2000年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超过10%,预计到2050年将达4亿,占总人口的25%。
具备以下特征之一者可诊断为睡眠障碍〔4〕:①入睡困难,从要入睡到实际入睡所需时间超过1h ;②睡眠不稳,有轻微声响刺激便会醒来;③早醒,早晨觉醒时间比以往正常时间提前2h 以上,醒后不能再度入睡;④睡眠时间少于5h 。
2老年人睡眠障碍原因2.1原发性原发性睡眠障碍与老年人体内褪黑素分泌逐渐减少关系密切。
褪黑素是由哺乳类动物松果体分泌的一种吲哚类激素,是导致睡眠的主要因素,具有改善睡眠质量、促进深睡眠、调节时差等多项生理功能。
由于老年人的各系统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减退,因此褪黑素的分泌较正常量不足,继而使深睡眠时间缩短,引起睡眠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王晓松【摘要】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而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增长,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也迅速增加.老年痴呆除了能够导致记忆力、定向力等认知功能障碍外,还可引起睡眠障碍.睡眠障碍的发生,会使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也可能是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痴呆的主要类型,该文从AD睡眠障碍的流行概况、特点、发生机制、治疗等方面对AD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In recent years, aging is a prominent issue, and the incidence of senile dementia increases rapidly with the growth of number of the elderly. In addition to memory deficit, disorientation and other cognitive impairments, senile dementia can also cause sleep disorders. Cognitive impairments will be further aggravated by sleep disorders, and sleep disorders may be one of the risk factors of dementia. Alzheimer disease ( AD ) is the main type of senile dementia, and 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leep disorders in AD patients from aspects of epidemiology, characteristics , pathogenesis , and therapy of AD.【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019)008【总页数】3页(P1438-1440)【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睡眠障碍【作者】王晓松【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护理学院,长沙,4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1人类的平均寿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年增加,而老年痴呆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指数型增长[1]。
卒中后睡眠障碍

症状量表
•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s,PSQI)由精神科医生Buysse于1989年编 制,评定患者0~3分4级评定,总分值21分,高于 5分提示睡眠质量差,得分越高病情越重。 • 该量表与多导睡眠脑电图测试结果有较高的相关 性,广泛用于一般人群及各种疾病的睡眠质量的 综合评价。
睡眠与神经递质
• • • • 去甲肾上腺素NE:与REM睡眠及觉醒的维持有关 五羟色胺5-HT:与NREM睡眠有关, 乙酰胆碱Ach:主要与REM睡眠的维持有关 γ氨基丁酸GABA:有镇静作用
• 卒中患者上述解剖结构受损可打破稳态,引起睡 眠-觉醒紊乱,产生睡眠障碍,如睡眠维持区域 (如下丘脑视前核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及觉醒 维持区域(如下丘脑背外侧增食素能神经元)受 损时,两者之间的功能失衡可导致失眠
PSSD的流行病学
• 发作性睡病见于0.5%的患者,而国内未见相关报 道。 • 可见约半数的卒中患者伴发睡眠障碍,明显高于 临床明确诊断的病例数。因此,临床医师对PSSD 的诊断应引起重视。
Sandberg O, Franklin KA, Bucht G, et al. Sleep apnea,delirium, depressed mood, cognition, and ADL abilityafter stroke[J]. J Am Geriatr Soc, 2001, 49:391-397.
PSSD主要表现形式
• 失眠:即睡眠起始和维持困难、早醒、睡眠质量 低并引起白天不适(无力、疲劳、精神不集中、 情绪不稳定、易怒); • 嗜睡:夜间睡眠时间延长或常见日间过度睡眠。 • 睡眠呼吸障碍: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呼吸事件, 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中枢 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SAHS)、睡眠低通气综合征。
最新: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

最新: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睡眠科学分会,中国卒中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卒中在我国发病率高,超过半数的卒中患者存在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troke-related sleep disorders , SSD ) o SSD 危害严重,甚至增加卒中后患者残疾、卒中复发及死亡风险,但在临床诊疗中,SSD易被忽视。
规范评估与管理SSD ,对于患者卒中的预防和结局的改善至关重要。
2019 年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联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及相关领域专家制定并发表了《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2019版〃共识〃。
2019版〃共识”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近期,北京神经内科学会汇集各方意见和建议,结合卒中与睡眠领域新临床研究成果,对2019版〃共识〃进行更新,形成《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以下简称为2023版〃共识〃。
2023版〃共识〃主要聚焦有循证医学证据的SSD评估及治疗方法的新进展。
2023版〃共识〃在遵循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循证证据较少的睡眠障碍亚型诊断及治疗方面的专家推荐意见,更具有临床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可以有效指导临床医师规范诊疗SSD ,从而提高卒中诊疗质量及患者生活质量。
1、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的定义和分类SSD指卒中后首次出现或卒中前已有的睡眠障碍在卒中后持续存在或加重,并达到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根据卒中与睡眠障碍出现的时间顺序,SSD分为两种类型:卒中后睡眠障碍和卒中伴随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类型主要包括失眠、睡眠呼吸障碍(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 SDB )、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 RBD )、日间思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 EDS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 , RLS ) / 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periodic limb movements of sleep , PLMS )、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circadian rhythm sleep-wake disorders , CRSWDs ) o2、证据级别和推荐强度分类本共识的推荐意见和证据等级采用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College of Cardiology , ACC ) /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 , AHA )的循证医学推荐分类及证据级别(表1 )。
卒中后睡眠障碍

㊃专题㊃通信作者:薛蓉,E m a i l :x u e r o n g1403@126.c o m 卒中后睡眠障碍张 轩,薛 蓉(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天津300052) 摘 要:睡眠障碍是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日间嗜睡㊁失眠㊁异态睡眠㊁发作性睡病㊁昼夜节律紊乱㊁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及睡眠呼吸障碍㊂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神经生物学因素及社会心理学因素㊂本文就卒中后睡眠结构变化㊁睡眠障碍的表现形式㊁流行病学及其病理生理机制做一综述㊂关键词:睡眠障碍;卒中;睡眠障碍,昼夜节律性中图分类号:R 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6)12-1291-04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6.12.004S l e e p d i s o r d e r f o l l o w i n g st r o k e Z h a n g X u a n ,X u eR o n gD e p a r t m e n t o f N e u r o l o g y ,T i a n j i n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G e n e r a lH o s p i t a l ,T i a n j i n 300052,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X u eR o n g ,E m a i l :x u e r o n g1403@126.c o m .300052A B S T R A C T :S l e e p d i s o r d e ri so n eo ft h ec o mm o n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f o l l o w i n g s t r o k e ,w h i c hi n c l u d e se x c e s s i v e d a y t i m e s l e e p i n e s s ,i n s o m n i a ,p a r a s o m n i a ,n a r c o l e p s y ,c i r c a d i a nr h y t h m d i s o r d e r ,s l e e p r e l a t e d m o v e m e n td i s o r d e r s a n d s l e e p -d i s o d e r e db r e a t h i n g .V a r i o u s f a c t o r s c o n t r i b u t e t o t h e p o s t -s t r o k e s l e e p d i s o r d e r ,s u c ha s n e u r o b i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s y c h o s o c i a l f a c t o r s .I n t h i s a r t i c l e ,w e b r i e f l y r e v i e wt h e c h a n g e o f p o s t -s t r o k e s l e e p s t r u c t u r e a sw e l l a s e p i d e m i o l o g y a n d 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m e c h a n i s mo f p o s t -s t r o k e s l e e p d i s o r d e r .K E Y W O R D S :s l e e p d i s o r d e r s ;s t r o k e ;s l e e p d i s o r d e r s ,c i r c a d i a n r h yt hm 薛蓉,女,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㊂临床研究方向为睡眠障碍与脑血管病㊂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学组专业委员㊁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㊁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多种社会学术兼职,参加并主持多项国家级及天津市重点科研攻关课题㊂睡眠障碍可以发生在所有年龄段,并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㊂第三版睡眠障碍国际分类[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S l e e p Di s o r d e r s (I C S D -3)]将睡眠障碍分为八类,包括失眠障碍㊁睡眠相关呼吸障碍㊁中枢性过度嗜睡障碍㊁睡眠-觉醒昼夜节律障碍㊁异态睡眠㊁睡眠相关运动障碍㊁其他睡眠障碍㊂近年来睡眠障碍与脑血管病的相互关系成为研究热点㊂卒中急性期睡眠呼吸障碍很常见,并且影响卒中的预后㊂卒中后非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日间嗜睡㊁失眠㊁异态睡眠㊁发作性睡病㊁昼夜节律紊乱㊁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并未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非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尤其是日间嗜睡㊁失眠也影响卒中的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㊂1 卒中急性期的睡眠结构对卒中患者睡眠结构特征的m e t a 分析显示卒中患者睡眠效率下降,总睡眠时间减少,入睡后觉醒时间增加,N 1睡眠增多,N 2及慢波睡眠减少,未发现快速眼球运动(r a p i de yem o v e m e n t s ,R E M )睡眠的变化[1]㊂另有研究显示,R E M 潜伏期与脑卒中3个月后功能结局呈正相关,与预后较好的卒中患者相比,预后较差者R E M 潜伏期明显降低[2]㊂丘脑卒中急性期的患者睡眠结构紊乱,表现为睡眠效率下降㊁睡眠潜伏期增加㊁N 2及慢波睡眠减少[3]㊂卒中急性期患者的睡眠结构改变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是神经组织的损伤(与睡眠觉醒周期的产生和维持相关结构的直接损伤)及水肿;二是卒中后的肢体活动受限㊁疼痛等;三是医院的环境因素如持续的光照和噪音㊂正常睡眠结构的产生和维持在保持体内平衡㊁巩固学习和记忆方面(包括运动技能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4],这对卒中急性期后运动技能的恢复起着关键作用[5]㊂动物实验研究证实了睡眠对神经的保护作用[6],有研究提出睡眠诱导是增强卒中患者功㊃1921㊃‘临床荟萃“ 2016年12月5日第31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D e c e m b e r 5,2016,V o l 31,N o .12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能恢复的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7]㊂2卒中急性期后的睡眠结构多数研究显示卒中急性期过后,患者的睡眠结构紊乱会有所好转㊂对卒中康复单元的96例患者多导睡眠图研究显示,患者的总卧床时间㊁总睡眠时间㊁睡眠效率㊁R E 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 o n-r a p i d e y em o v e m e n t s,N R E M)睡眠比例与无卒中史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患者的睡眠潜伏期较长[8]㊂另一项对20例卒中患者调查的研究显示,45%的患者虽然总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正常,但是睡眠潜伏期增加[9]㊂大脑半球卒中后5~24个月的患者多导睡眠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10]㊂但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34%的患者有严重的睡眠问题,对其中20例严重睡眠障碍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研究显示,75%的患者睡眠片段化,35%的患者睡眠潜伏期增加,55%的患者睡眠效率降低,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1]㊂3日间嗜睡嗜睡是指日间的睡眠需求增多或过度睡眠,对200例的急性卒中患者调查研究显示,49.5%的卒中患者存在至少中度的日间嗜睡[12]㊂卒中后嗜睡患者的预后更差[13]㊂卒中后嗜睡的发病机制,目前有两种:一种是与卒中部位相关,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维持人的觉醒状态,由于网状上行纤维在双侧丘脑㊁中脑,脑桥上部㊁脑桥延髓中部区域集中,上述区域的损伤可能致嗜睡㊂皮层或皮层下的梗死(除外丘脑)很少累及网状上行激活系统,但大面积脑梗死致脑水肿会影响上位脑干,从而引起嗜睡症状㊂丘脑旁正中部位梗死所致的过度嗜睡较为严重,同时伴有注意力和记忆力受损,过度嗜睡可能在脑梗死后12个月有所改善,而认知损害依然持续存在[14]㊂使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对1例后交通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室出血室外引流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患者嗜睡症状改善的同时,受损的网状上行激活系统也在恢复[15]㊂另一种是继发于睡眠呼吸障碍,由于夜间低通气患者睡眠期间频繁觉醒或处于缺氧状态,早晨醒后依然自觉乏力和不清醒,因而出现日间睡眠增多[16]㊂4发作性睡病发作性睡病可能在局部病灶或弥散性损伤的卒中后出现㊂P a s i c等[12]研究发现,卒中患者中发作性睡病的流行率为0.5%㊂卒中后发作性睡病患者损伤的脑区是下丘脑㊁中脑,这些受损位置能解释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脑脊液食欲肽水平下降[17]㊂脑桥腹侧损伤也可以引起与发作性睡病相同的临床症状,但是患者的食欲肽水平并不降低[18]㊂5失眠失眠是指入睡困难㊁睡眠维持困难或早醒,可导致日间疲劳㊁注意力受损㊁易激惹㊂国内报道脑卒中后3~4个月时失眠的发生率为57.9%,55.6%在卒中前就存在失眠,44.4%为卒中后新发失眠[19];国外报道卒中后3~4个月的患者,56.7%有失眠的主诉,37.5%符合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D S M)-4的诊断标准,38.6%在卒中前就存在失眠症状或失眠,18.1%是继发于卒中,脑卒中后残疾程度越重,失眠的发生率越高[20]㊂卒中后失眠常与卒中的合并症有关,卒中的合并症如睡眠呼吸障碍㊁心力衰竭㊁焦虑㊁抑郁㊁疼痛以及环境因素(声音㊁灯光㊁监测设备)等多种因素在失眠的发生中起作用[21]㊂精神药物的使用㊁痴呆㊁卒中的严重程度也是卒中后失眠的危险因素[20];额叶梗死㊁老年抑郁是卒中3个月时发生失眠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㊁老年抑郁是失眠伴日间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22]㊂皮层下区㊁丘脑㊁丘脑-中脑及脑桥被盖部的卒中患者,可能出现睡眠觉醒周期紊乱所致的夜间躁动和日间过度睡眠[23]㊂1例闭锁综合征的卒中患者多导睡眠监测证实其失眠持续超过1个月[24];双侧丘脑旁正中部位卒中后患者容易出现嗜睡甚至昏迷,患者的睡眠结构遭到严重破坏,N R E M 的I期增多,Ⅲ期不同程度减少,R E M显著减少,可能是由于双侧丘脑板内核的组成部分旁中央核受损,使得丘脑-皮层激活系统受到短暂破坏,从而导致意识障碍[25]㊂6异态睡眠异态睡眠是指在睡眠期间出现异常行为,异态睡眠包括梦魇㊁睡惊症㊁睡行症㊁梦语症㊁错乱觉醒㊁磨牙㊁睡瘫症㊁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 E M s l e e p b e h a v i o r d i s o r d e r,R B D)㊂除了R B D外,尚并未见文献报道有卒中导致的异态睡眠㊂研究报道1例继发于脑桥损伤的R B D 患者伴有猝倒,而不伴有发作性睡病的其他症状[26],另外有2例脑桥旁正中梗塞所致的R B D患者[27-28]㊂这与R E M期肌张力降低相关的通路包括蓝斑核附近的结构的损伤有关㊂7睡眠相关运动障碍第三版国际睡眠障碍分类列出了8类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其中两类与脑卒中相关:不宁腿综合征(r e s t l e s s l e g s y n d r o m e,R L S)及周期性肢动(p e r i o d i c l i m bm o v e m e n t s,P L M s)㊂R L S表现为静息状态下尤其是夜间双下肢难以形容的感觉异常和㊃2921㊃‘临床荟萃“2016年12月5日第31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D e c e m b e r5,2016,V o l31,N o.1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不适,有活动双腿的强烈愿望;P L M s指多导睡眠仪监测的睡眠期间胫骨前肌4次或以上的重复收缩,收缩持续0.5~10秒并且每5~90秒出现1次㊂P L M s致夜间觉醒和日间疲倦㊂在80%~90%的患者中,P L M s与R L S同时存在㊂仅有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卒中后1个月时R L S 的流行率为12.4%,卒中后R L S患者脑梗死区域涉及脑桥㊁丘脑㊁内囊㊁基底节区㊁放射冠,75%患者的症状是双侧的,在单侧症状的患者中,受影响的是病灶对侧的肢体[29]㊂对30例脑干卒中患者调查研究显示,2例患者卒中加重了先前的R L S症状,1例患者新出现R L S症状,但是很短暂[30]㊂S c h u i l i n g 等[11]研究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25%的患者有R L S或P L M s㊂R u p p e r t等[31]首次报道1例以R L S为首发表现的脑桥右侧腹内侧梗塞患者,病灶累及皮质脊髓束㊁脑桥神经核及脑桥小脑纤维㊂1例被多导睡眠图确诊的单侧P L M s,放射冠梗塞后其原有的症状加重[32]㊂目前研究发现皮质下结构如基底节㊁脑干㊁丘脑外侧部损伤的患者存在与脑卒中相关P L M s或R L S[30,33-35],这些部位与运动和睡眠觉醒周期密切相关,皮层对基底节通路抑制的缺失解释了卒中后P L M s或R L S的机制[36]㊂8睡眠呼吸障碍睡眠呼吸障碍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 b s t r u c t i v e s l e e p a p n e a s y n d r o m e,O S A S)㊁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㊁睡眠低通气综合征㊂卒中急性期的异常呼吸很常见,可能是卒中前就存在,也可能是由卒中部位诱发的,存在意识障碍患者的呼吸异常更常见㊂卒中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生率为62%,睡眠呼吸障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增加其并发症和死亡率[37]㊂脑血管病的发生影响睡眠呼吸障碍的严重程度,使其在5年内恶化[38]㊂缺血性脑卒中合并O S A S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使用持续正压通气(c o n t i n u o u s p o s i t i v e a i r w a yp r e s s u r e, C P A P)治疗后,能够降低这些患者的死亡风险[39]㊂2014年美国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指出,建议对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 A)患者进行睡眠检测,对于有缺血性卒中/T I A史伴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可给予C P A P治疗,以改善临床预后(Ⅱb级推荐,B类证据)[40]㊂无论是大脑半球梗死或脑干梗死,只要梗死部位累及呼吸相关的肌肉(上气道㊁肋间肌㊁膈肌),都可能导致呼吸改变㊂额叶㊁基底节㊁内囊卒中可能导致呼吸失用,脑干卒中可能导致多种呼吸形式,如神经性换气过度(中脑或脑桥)㊁深吸气性呼吸㊁比奥呼吸㊁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及通气不足(延髓和延髓上部)[37]㊂脑卒中通过脑干呼吸中枢及口咽部肌肉受累加重睡眠呼吸障碍,但是在大多数患者中,睡眠呼吸障碍发生于脑卒中之前[41]㊂对161例脑卒中患者随访研究发现,超过2/3的患者在急性期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 p n e a-h y p o p n e a i n d e x,A H I)超过了10次/h,3个月后的A H I和中枢性呼吸暂停指数(c e n t r a l a p n e a i n d e x,C A I)都较急性期有明显下降,而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未有变化[42]㊂总之,卒中后睡眠障碍很常见㊂睡眠障碍可在卒中前存在,卒中后加重,也可能在卒中后首次发生,卒中后睡眠障碍可能由脑损伤部位引起,也可能与卒中后的情绪状态㊁环境等社会心理学因素有关㊂已有大量研究证据表明日间嗜睡㊁失眠㊁睡眠呼吸障碍等影响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㊂临床医生应早期识别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类型,积极寻找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原因,并进行合理干预,以改善卒中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㊂参考文献:[1] B a g l i o n i C,N i s s e nC,S c h w e i n o c hA,e t a l.P o l y s o m n o g r a p h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s l e e p i n s t r o k e:a 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 a n dm e t a-a n a l y s i s[J].P L o SO n e,2016,11(3):1-23.[2] T e r z o u d i A,V o r v o l a k o s T,H e l i o p o u l o s I,e t a l.S l e e pa r c h i t e c t u r e i ns t r o k e a n d r e l a t i o n t oo u t c o m e[J].E u rN e u r o l,2009,61(1):16-22.[3] W u W,C u i L,F uY,e t a l.S l e e p a n dc o g n i t i v ea b n o r m a l i t i e si na c u t em i n o r t h a l a m i c i n f a r c t i o n[J].N e u r o s c iB u l l,2016,32(4):341-348.[4] D j o n l a g i c I,S a b o i s k y J,C a r u s o n a A,e ta l.I n c r e a s e ds l e e pf r ag m e n t a t i o n l e a d s t o i m p a i r e do f f-l i n e 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o fm o t o rm e m o r i e s i nh u m a n s[J].P L o SO n e,2012,7(3):1-8. [5]S i e n g s u k o nC F,B o y dL A.S l e e p e n h a n c e s i m p l i c i tm o t o r s k i l ll e a r n i n g i ni n d i v i d u a l s p o s t s t r o k e[J].T o p S t r o k e R e h a b i l, 2008,15(1):1-12.[6] G a oB,K i l i cE,B a u m a n nC R,e t a l.G a mm a-h y d r o x y b u t y r a t ea c c e l e r a t e sf u n c t i o n a lr e c o v e r y a f t e rf o c a lc e r eb r a li sc h e m i a[J].C e r e b r o v a s cD i s,2008,26(4):413-419.[7] C h a r l e sM S,Z h a n g J H.S l e e p at h e r a p e u t i ct a r g e t f o rs t r o k e[J].E x p N e u r o l,2012,234(1):1-4.[8] A r z t M,Y o u n g T,P e p p a r d P E,e t a l.D i s s o c i a t i o n o fo b s t r u c t i v e s l e e p a p n e af r o m h y p e r s o m n o l e n c ea n do b e s i t y i np a t i e n t sw i t h s t r o k e[J].S t r o k e,2010,41(3):129-134. [9]S t e r rA,H e r r o n K,D i j k D J,e ta l.T i m et o w a k e-u p:s l e e pp r o b l e m s a n dd a y t i m e s l e e p i n e s s i n l o n g-t e r ms t r o k e s u r v i v o r s[J].B r a i n I n j,2008,22(7-8):575-579.[10] V o c k J,A c h e r m a n nP,B i s c h o f M,e ta l.E v o l u t i o no fs l e e pa n d s l e e p E E Ga f t e r h e m i s p h e r i c s t r o k e[J].J S l e e p R e s,2002,11(4):331-338.[11]S c h u i l i n g W J,R i n k e lG J,W a l c h e n b a c hR,e t a l.D i s o r d e r so fs l e e p a n dw a k e i n p a t i e n t s a f t e r s u b a r a c h n o i dh e m o r r h a g e[J].㊃3921㊃‘临床荟萃“2016年12月5日第31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D e c e m b e r5,2016,V o l31,N o.1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S t r o k e,2005,36(3):578-582.[12] P a s i cZ,S m a j l o v i cD,D o s t o v i c Z,e t a l.I n c i d e n c e a n d t y p e s o fs l e e p d i s o r d e r s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s t r o k e[J].M e dA r h,2011,65(4):225-227.[13] H a r r i sA L,E l d e r J,S c h i f fN D,e t a l.P o s t-s t r o k ea p a t h y a n dh y p e r s o m n i a l e a d t ow o r s eo u t c o m e s f r o ma c u t e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J].T r a n s l S t r o k eR e s,2014,5(2):292-300.[14] H e r m a n n D M,S i c c o l i M,B r u g g e r P,e ta l.E v o l u t i o n o fn e u r o l o g i c a l,n e u r o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a n ds l e e p-w a k ed i s t u r b a n c e sa f t e r p a r a m e d i a n t h a l a m i c s t r o k e[J].S t r o k e,2008,39(1):62-68.[15]J a n g S H,L e eH D,C h a n g C H,e t a l.R e c o v e r y o f h y p e r s o m n i ac o n c u r r e n t w i t h r e c o v e r y o fa ni n j u r ed a s ce n d i n g r e t i c u l a ra c t i v a t i n g s y s t e m i n a s t r o k e p a t i e n t:a c a s e r e p o r t[J].M e d i c i n e(B a l t i m o r e),2016,95(2):1-3.[16]S f o r z a E,C e l l e S,S a i n t-M a r t i n M,e t a l.H i p p o c a m p u sv o l u m ea n ds u b j e c t i v es l e e p i n e s si no l d e r p e o p l e w i t hs l e e p-d i s o r de r e db r e a t h i n g:a p r e l i m i n a r y r e p o r t[J].JS l e e p R e s,2016,25(2):190-193.[17]S i e g e l J M.T h e n e u r o b i o l o g y o f s l e e p[J].S e m i nN e u r o l,2009,29(4):277-296.[18] R i v e r aVM,M e y e rJ S,H a t a T,e ta l.N a r c o l e p s y f o l l o w i n gc e r e b r a l h y p o x i c i s c h e m i a[J].A n n N e u r o l,1986,19(5):505-508.[19]张晓玲,官俏兵.脑卒中患者的失眠问题调查[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5):324-325.[20] L e p p a v u o r iA,P o h j a s v a a r a T,V a t a j a R,e ta l.I n s o m n i ai n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 p a t i e n t s[J].C e r e b r o v a s cD i s,2002,14(2):90-97.[21] V i c o-R o m e r oJ,C a b r e-R o u r e M,M o n t e i s-C a h i s R,e ta l.P r e v a l e n c e o f s l e e p d i s o r d e r s a n d a s s o c i a t e d f a c t o r s i n i n p a t i e n t[J].E n f e r m C l i n,2014,24(5):276-282.[22] C h e n Y K,L u J Y,M o k V C,e ta l.C l i n i c a la n dr a d i o l o g i cc o r r e l a t e so f i n s o m n i as y m p t o m si n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 p a t i e n t s[J].I n t JG e r i a t rP s y c h i a t r y,2011,26(5):451-457. [23] M a y e rG,J e n n u m P,R i e m a n n D,e ta l.I n s o m n i a i nc e n t r a ln e u r o l o g i cd i s e a s e s--o c c u r r e n c e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J].S l e e pM e dR e v,2011,15(6):369-378.[24] F r e e m o nF R,S a l i n a s-G a r c i aR F,W a r d J W.S l e e p p a t t e r n s i n ap a t i e n tw i t h a b r a i n s t e mi n f a r c t i o n i n v o l v i n g t h e r a p h e n u c l e u s[J].E l e c t r o e n c e p h a l o g rC l i n N e u r o p h y s i o l,1974,36(6):657-660.[25] L u i g e t t i M,D i L a z z a r o V,B r o c c o l i n i A,e t a l.B i l a t e r a lt h a l a m i c s t r o k e t r a n s i e n t l y r e d u c e sa r o u s a l sa n d N R E M s l e e pi n s t a b i l i t y[J].JN e u r o l S c i,2011,300(1-2):151-154.[26] R e y n o l d s T Q,R o y A.I s o l a t e d c a t a p l e x y a n d R E M s l e e pb e h a v i o rd i s o r d e ra f t e r p o n t i n es t r o k e[J].JC l i nS l e e p M e d,2011,7(2):211-213.[27] K i m u r aK,T a c h i b a n aN,K o h y a m a J,e t a l.Ad i s c r e t e p o n t i n ei s c h e m i c l e s i o n c o u l dc a u s eR E M s l e e p b e h a v i o rd i s o r d e r[J].N e u r o l o g y,2000,55(6):894-895.[28] X i Z,L u n i n g W.R E Ms l e e p b e h a v i o r d i s o r d e r i n a p a t i e n tw i t hp o n t i n e s t r o k e[J].S l e e p M e d,2009,10(1):143-146. [29] L e e S J,K i m J S,S o n g I U,e ta l.P o s t s t r o k er e s t l e s sl e g ss y n d r o m ea n dl e s i o nl o c a t i o n:a n a t o m i c a l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s[J].M o vD i s o r d,2009,24(1):77-84.[30] R u p p e r tE,K i l i c-H u c k U,W o l f fV,e ta l.B r a i n s t e ms t r o k e-r e l a t e d r e s t l e s s l e g s s y n d r o m e:f r e q u e n c y a n d a n a t o m i c a lc o n s ide r a t i o n s[J].E u rN e u r o l,2015,73(1-2):113-118.[31] R u p p e r tE,K i l i c-H u c k U,W o l f f V,e t a l.R e s t l e s sl e g ss y n d r o m e a saf i r s t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o fa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J].JC l i nS l e e p M e d,2014,10(9):1037-1038.[32] K a n g S Y,S o h n Y H,L e eI K,e ta l.U n i l a t e r a l p e r i o d i c l i m bm o v e m e n t i n s l e e p a f t e r s u p r a t e n t o r i a l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J].P a r k i n s o n i s m R e l a tD i s o r d,2004,10(7):429-431.[33]S e c h iG,A g n e t t iV,G a l i s t uP,e t a l.R e s t l e s s l e g ss y n d r o m ea n d p e r i o d i c l i m bm o v e m e n t s a f t e r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 i n t h e r i g h tl e n t i c u l o s t r i a t e r e g i o n[J].P a r k i n s o n i s m R e l a tD i s o r d,2008,14(2):157-160.[34] K i mJ S,L e eS B,P a r k S K,e ta l.P e r i o d i cl i m b m o v e m e n td u r i n g s le e p d e v e l o p e daf t e r p o n t i n el e s i o n[J].M o v D i s o r d,2003,18(11):1403-1405.[35] U n r a t h A,K a s s u b e kJ.S y m p t o m a t i cr e s t l e s sl e g s y n d r o m ea f t e r l a c u n a r s t r o k e:a l e s i o ns t u d y[J].M o vD i s o r d,2006,21(11):2027-2028.[36] W e t t e r T C,E i s e n s e h r I,T r e n k w a l d e r C.F u n c t i o n a ln e u r o i m a g i n g s t u d i e s i n r e s t l e s s l e g s s y n d r o m e[J].S l e e p M e d, 2004,5(4):401-406.[37] F e r r eA,R i b oM,R o d r i g u e z-L u n aD,e t a l.S t r o k e s a n d t h e i r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 i t hs l e e p a n ds l e e p d i s o r d e r s[J].N e u r o l o g i a, 2013,28(2):103-118.[38] M u n o zR,D u r a n-C a n t o l l aJ,M a r t i n e z-V i l aE,e ta l.C e n t r a ls l e e p a p n e a i s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i n c r e a s e d r i s ko f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i n t h e e l d e r l y[J].A c t aN e u r o l S c a n d,2012,126(3):183-188.[39] M a r t i n e z-G a r c i a MA,S o l e r-C a t a l u n aJ,E j a r q u e M a r t i n e z L,e ta l.C o n t i n u o u s p o s i t i v e a i r w a y p r e s s u r e t r e a t m e n t r e d u c e sm o r t a l i t y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 a n do b s t r u c t i v e s l e e pa p n e a:a5y e a rf o l l o w-u p s t u d y[J].A m J R e s p i rC r i tC a r eM e d,2009,180(1):36-41.[40] K e r n a n WN,O v b i a g e l e B,B l a c kH R,e t a l.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p r e v e n t i o no fs t r o k e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t r o k e a n d t r a n s i e n ti s c h e m i c a t t a c k:a g u i d e l i n e f o rh e a l t h c a r e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f r o mt h eA m e r i c a nH e a r tA s s o c i a t i o n/A m e r i c a nS t r o k eA s s o c i a t i o n[J].S t r o k e,2014,45(7):2160-2236.[41] W a t s o nN F,V i o l a-S a l t z m a nM.S l e e p a n d c o m o r b i d n e u r o l o g i cd i s o r de r s[J].C o n t i n u u m(M i n n e a p M i n n),2013,19(1):148-169.[42] P a r r a O,A r b o i x A,B e c h i c hS,e ta l.T i m ec o u r s eo f s l e e p-r e l a t e db r e a t h i n g d i s o r d e r si nf i r s t-e v e rs t r o k e o rt r a n s i e n ti s c h e m i c a t t a c k[J].A m JR e s p i rC r i tC a r e M e d,2000,161(2):375-380.收稿日期:2016-11-01编辑:王秋红㊃4921㊃‘临床荟萃“2016年12月5日第31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D e c e m b e r5,2016,V o l31,N o.1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脑卒中患者失眠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
摘要:失眠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主诉之一,影响其身心功能。
本文对脑卒中患
者失眠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关键词:脑卒中;失眠;护理进展
失眠是以入睡或睡眠维持困难所导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
而影响昼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
失眠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
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1 失眠的相关因素
1.1 脑部器质性病变老年脑卒中患者失眠的病理因素主要是脑卒中导致机体
神经递质的失调,5-羟色胺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的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和脑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失眠[2]。
1.2 疼痛脑卒中患者往往存在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血脉淤阻等,由于偏瘫肢
体的过分静止,造成血液循环不良,且在患病的初期,患者缺乏运动,以致关节
囊韧带及肌腱出现筋挛,患者未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运动锻炼,继而扭伤或是关
节脱位而造成疼痛[3]。
1.3 负性情绪,多数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病后都会产生恐惧、焦虑、悲观和自
卑等严重的负性情绪,导致患者失眠现象的发生。
这些负性情绪主要是由于患者
突然由健康的身体成为肢体活动不能的患者,在短时间内思想上不能接受,而延
伸出来的远离亲人的孤独寂寞感,对所患疾病的不认识及恐惧感,背离工作和家
庭的挫折感,对疾病花费的内疚感。
1.4 生活环境因素噪音、陌生环境及医护人员查房或夜间操作是影响患者的
睡眠的主要因素。
患者从家里到医院,从熟悉的环境到陌生的环境,有许多的不
适应。
病室的温湿度、灯的亮度不适也易造成患者失眠。
另外患者由于白天需要
接受治疗和护理而卧床时间过多或是探访人员过多都会引起患者兴奋,而导致失眠。
1.5 生理机体老化由于老年人神经性和体液调节功能下降,消化系统功能减弱,胃部防御能力降低,夜间肾功能低下,再吸收能力下降,导致夜间排尿增加,而老年脑卒中患者多伴有活动障碍,引起睡眠中断,影响睡眠质量。
2 失眠的护理干预措施
2.1 非药物性护理干预措施
2.1.1放松训练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减轻身心紊乱的状况,尽快进入睡眠状态。
放松训练目前运用最多的就是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正念减压疗法及腹式呼吸。
2.1.2 光照治疗的护理由于老年脑卒中患者绝大部分都存在活动无耐力,甚至
存在肢体活动障碍的情况,导致他们常居家中,甚少接受阳光的照射,而光照又
是影响生物节律的重要因素。
采用亮光暴露可减少日间小睡,巩固夜间睡眠,最
终改善患者睡眠觉醒的昼夜节律。
2.1.3 脑卒中并发肢体活动障碍的睡前指导要求肢体摆放在功能位置,防止患
侧肢体受压,如有肢体疼痛可使用止痛药物,使患者能够在身体较舒适的情况下
进行睡眠。
肢体康复尽可能安排在白天进行,睡前可进行肢体按摩,也可以进行
情绪上的调整训练达到诱导睡眠目的。
2.1.4 睡眠习惯行为指导,良好的睡眠行为习惯可有效延长睡眠时间,改善睡
眠质量。
由于老年脑卒中患者昼间需要接受治疗护理,容易长时间卧床。
因此要
严控白天卧床时间,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督促患者去进行适当的康复活动。
睡前
保持愉悦心情,避免不良情绪,促进睡眠。
2.1.5 强化心理疏导,增进正性情感负性情绪持续时间过长或过于激烈,在
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引起人体各个系统功能的失调,导致失眠的发生。
帮助患者走
出负性情绪的关键在于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强化心理疏导。
2.1.6 创造舒适的睡眠条件和环境护士做好病区环境的介绍,加强病区管理,使患者生活起居方便,减少人员探视,利于患者休息,认真倾听患者诉求,及时
调整病室的温度湿度及光照亮度,保持病室内的通风,将治疗护理尽可能放在白
天进行,夜间减少操作,将各种仪器音量调低,争取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
洁的病房。
2.2 药物护理干预措施。
2.2.1 GABAA复合体激动药该类药物种类众多多,可分为苯二氮?类和非苯二氮?类。
苯二氮?类的抗失眠药物以劳拉西泮、咪达唑仑、地西泮、阿普唑仑为主。
不良反应为反跳、宿醉作用、记忆损害及成瘾。
护理过程中,告知患者遵医嘱服
药的重要性,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发生。
非苯二氮?类药物以佐匹克隆、唑吡坦、
扎来普隆等,相较与苯二氮?类药物,它的吸收迅速,无残留,药物依赖性低,
无反跳,记忆损害轻微。
2.2.2 镇静类抗抑郁药物临床常用的有多塞平、曲唑酮、米氮平、阿米替林、
度洛西汀等,其半衰期长,且通过肝肾代谢,使这些药物对于老年人及肝肾功能
障碍患者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明显。
必须选择时,注意遵医嘱给药,必要时停药,以免发生中毒,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
2.2.3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临床常用的有瑞美体昂、雷美替胺、雷美尔通,其吸
收迅速,不易产生依赖性和耐用性,未发现反跳性失眠等不良反应发生,是目前
较理想的治疗昼夜节律失调性失眠的药物。
但其对于脑卒中失眠等继发性睡眠障
碍疗效不大,常作为联合用药使用。
结论
失眠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不仅与疾病有关,还与多种因
素有关,对患者身心功能恢复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今后需结合患者的疾病情况
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增强老年脑卒中患者机体抵抗力,避免
失眠与脑卒中的恶性循环而影响患者的预后,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苏英.中医护理对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
20(6):132-134.
[2]杨辉.急性脑梗死并发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
杂志 2014;17(4):99-100.
[3]蒋运兰,王艳桥,冯玉等.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自我管理项目的构建与评价[J].护理学杂志 2014;2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