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诺思-脑卒中患者失眠治疗_2015年
思诺思说明书 2013年2月19日

梦游症和相关行为:
在服用唑吡坦且未完全清醒的患者中有报告发生梦游症以及其他相关的行为,例如 “睡眠时驾 驶”、制作食物和进食、打电话或性行为、对事件失忆。使用唑吡坦的同时使用酒精和其他中枢神经 系统(CNS)抑制剂,或者使用唑吡坦的剂量超过推荐的最大剂量,都能够增加这些行为的风险。 考虑到对患者本人和其他人的风险,对有报告过这类行为(如睡眠时驾驶)的患者强烈建议停用唑 吡坦(见【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不良反应】 ) 。
本品属于第二类精神药品管制,请按医师处方服药。
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妊娠 作为一种预防措施,最好避免在妊娠时使用唑吡坦。 唑吡坦在妊娠患者的使用数据,基本上没有或者非常有限。动物研究没有表明在生殖毒性方面 直接的或间接的有害作用。 如果对育龄期女性处方该药,应该警告患者在她计划或者怀疑怀孕时与医师联系讨论有关停药 的事宜。 如果在妊娠的晚期或者分娩时使用唑吡坦,根据产品的药理学作用,预期可能对新生儿产生影 响,例如低体温、张力过低和中度的呼吸抑制。已有报告在妊娠后期与其他CNS抑制剂同时使用唑 吡坦发生严重的新生儿呼吸抑制病例。 此外,母亲在妊娠后期长期使用镇静剂/安眠药后生的婴儿可能产生身体依赖,在产后阶段可能 有发生停药综合征的风险。 哺乳 乳汁中有少量唑吡坦。因此,不建议在母亲哺乳时使用唑吡坦。 【儿童用药】 在18岁以下的患者中尚未确定唑吡坦的安全性和疗效。一项在儿童(6-17岁)失眠症伴有注意 力缺乏/多动症(ADHD)患者中进行的为期8周的研究中,唑吡坦与安慰剂相比,精神病和神经系统 异常是最常见的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头晕(23.5%比1.5%)、头痛(12.5%比9.2%)和幻觉(7.4%比 0%)。 (见【用法用量】) 【老年用药】 老年患者慎服,参考【用法用量】 ) , 【注意事项】或遵医嘱。 老年患者的剂量应减半即为 5mg。
思诺思(半酒石酸唑吡坦片)使用说明

思诺思(半酒石酸唑吡坦片)【用法用量】临睡前服用。
65岁以下患者为1片,65岁以上患者和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为1/2片,每天剂量不超过10mg。
疗程一般不超过7~10天,如果服药超过2~3周时,应对患者进行再评价。
【注意事项】1.失眠原因很多,仅在必要时才服用本品治疗,但不宜长期服用;2.本品起效快,因此服药后应立即睡觉;3.服药期间应禁酒;4.本品有中枢抑制作用,服药后应禁止从事驾驶、高空作业和机器操作等工作;5.肝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重症肌无力和抑郁症患者慎用本品;6.服用安眠药后,如果半夜起床,偶有可能会出现行动迟缓或眩晕,应该注意;7.目前尚不能排除发生药物依赖性的可能,下列因素有助于依赖性的发生:疗程,用量,与其它精神类药物合用,同时饮酒,或有其它药物依赖史。
【不良反应】1.服药后少数患者可能产生以下不适症状:眩晕、嗜睡、恶心、呕吐、头痛、记忆减退、夜寝不安、腹泻、摔倒、麻醉感觉和肌痛。
2.有报道使用镇静/催眠药时可发生一系列思维和行为的异常改变。
可表现抑制力减弱(如:与性格不符的攻击性和外向性),类似于酒精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产生的作用。
报道的其他行为改变包括古怪行为、兴奋、幻觉和人格分裂。
有报道抑郁症患者服用镇静/催眠药后抑郁加重。
【禁忌】以下患者禁用本品:1.18岁以下儿童;2.孕妇;3.哺乳期妇女。
【适应症】用于失眠症的短期治疗。
【药物相互作用】1.本品与丙米嗪联用时除丙米嗪的峰浓度降低20%外无药代动力学的相互作用,但可减少警醒。
2.本品与氯丙嗪合用时也无药代动力学的相互作用,但可减少警醒和影响精神运动的表现。
服用本品时饮酒可影响精神运动的表现。
3.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本品与氟西汀时,两药的药代学和药效学均无显著改变,多次口服本品与氟西汀时本品的半衰期升高17%。
4.本品与舍曲林连用时,本品的Cmax显著升高43%,Tmax显著降低53%,本品对舍曲林和N-去甲舍曲林的药代动力学无影响。
思诺思治疗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的对照研究

思诺思治疗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的对照研究
姚绍敏;李植祥;等
【期刊名称】《河北精神卫生》
【年(卷),期】1999(012)003
【摘要】研究思诺思对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的治疗效果。
在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33例患者给予思诺思10mg每晚口服,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给予佳静安定0.8mg每晚口服,评定工具选用睡眠状况问卷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十天、二十天各评定一次,结果显示思诺思与佳静安定对改善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无差异。
结论:思诺思可用于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睡眠障碍。
【总页数】2页(P157-158)
【作者】姚绍敏;李植祥;等
【作者单位】张家口市沙岭子医院,075131;张家口市沙岭子医院,07513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3
【相关文献】
1.舒眠胶囊与氯硝西畔治疗住院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的对照研究 [J], 孟彬;王跃升;龚毅;林涛;杨建华;何艳
2.右旋佐匹克隆与阿普唑仑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对照研究 [J], 王刚平;颉瑞;裴根祥;杜鹤宇;李宏
3.思诺思治疗合并睡眠障碍的主观性耳鸣疗效分析 [J], 韩艳艳;布荣霞;李芳
4.思诺思治疗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15例 [J], 南振国;林瑞明
5.右佐匹克隆与劳拉西泮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对照研究 [J], 黄燕;吴志雄;陈桂权;朱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唑吡坦镇静催眠应用进展

唑吡坦镇静催眠应用进展摘要】目的讨论唑吡坦镇静催眠应用进展。
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结论本品为一非BDZ类催眠剂,通过选择性地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苯二氮卓受体—— GABAA受体的一部分,以增加GABA的传递,产生药理作用。
【关键词】唑吡坦镇静催眠唑吡坦是首先面市的新一代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属咪唑吡啶类药物,化学名N,N,6-三甲基-2-(4-甲基苯基)-咪唑并[1,2-α]吡啶-3-乙酰胺酒石酸盐。
本品主要成分是酒石酸唑吡坦。
是一种白色或黄白色结晶粉,微溶于水、酒精和丙二醇,分子量为764.88。
唑吡坦由法国sanofi-sythelabo公司研制开发,1988年在法国上市,商品名思诺思。
先后在美、英、德、瑞士、西班牙等国广泛使用,我国1995年开始进口。
药理作用本品为一非BDZ类催眠剂,通过选择性地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苯二氮卓受体——GABAA受体的一部分,以增加GABA的传递,产生药理作用。
当唑吡坦和ω1受体亚型结合后,增加GABA对GABAA结合位点亲和性,从而导致氯离子通道开放,使氯离子流入神经细胞内,引起细胞膜超极化而抑制神经元激动。
体内、体外实验均证实,本品只作用于苯二氮卓ω1受体亚型,而对ω2的亲和性很低,对外周苯二氮卓受体亚型无亲和力,而苯二氮卓类药物则无此选择性。
ω1,ω2亚型在中枢神经系统分布有特异性,小脑主要为ω1亚型,大脑皮质两种亚型共存,而脊髓只有ω2亚型。
因此唑吡坦对ω1亚型受体特异的亲和性尽管不是绝对的,但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有轻微的抗焦虑、肌松和抗癫痫作用。
本品可保持正常的睡眠结构。
有些试验比较了本品和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睡眠多导仪记录。
有10项研究均为安慰剂对照,双盲交叉设计,观察1~8天不等。
结果:①慢波睡眠不受影响(8/10);②REM睡眠时间不受影响(9/10);③l,2期睡眠大部分不变,仅3项试验中有临界改变;④入睡时间不受影响(4/9);⑤总睡眠时间不受影响或延长;⑥夜醒次数不受影响(7/8)。
右佐匹克隆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症的临床价值研究

108中国处方药 第16卷 第11期·疗效评价·脑卒中患者中,约15%人群会出现脑卒中后失眠症状[1],对患者生活质量、日间情绪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引发多种身心疾病,延迟言语和肢体功能康复,甚至会让神经缺损症状有所加重。
因此,及时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症,对恢复其神经功能有利,可促进疾病康复。
以往对于脑卒中后失眠症状多给予阿普唑仑药物治疗,但疗效不尽人意。
近年来,应用右佐匹克隆药物治疗的频率日益增高,但对其所获得的疗效仍然说法不一。
为此,本研究纳入105例脑卒中后失眠症患者进行探讨分析。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5例脑卒中后失眠症患者,依据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2例患者接受阿普唑仑治疗,研究组53例患者接受右佐匹克隆治疗。
对照组,男25例,女27例,年龄38~76岁,平均(63.5±10.2)岁;疾病类型:18例脑出血,34例脑梗死。
研究组,男26例,女27例,年龄38~75岁,平均(63.6±10.1)岁;疾病类型:19例脑出血,34例脑梗死。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入选标准:①病程时间均为脑卒中<1个月患者;②均满足《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③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7分;④患者和其家属均知晓此次诊治方案。
排除标准:①脑卒中后存在认知功能、意识障碍者;②已接受其他方式治疗者;③期间正在接受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影响的药物治疗者;④合并肝肾、心肺等功能异常者;⑤对本研究中所使用的药物存在过敏史或禁忌证者。
1.2 方法研究前1周停用相应镇静催眠类药物。
均给予健康教育。
对照组接受阿普唑仑药物治疗,0.4 mg/次,每晚睡前0.5 h口服,持续服用3 d后按照其睡眠状况调整给药剂量,控制最高给药剂量:1.2 mg/d。
思诺思的副作用

思诺思
思诺思的副作用 思诺思(酒石酸唑吡坦片),适应症为本品限用于下列情况下严重睡眠障碍的治疗:·偶 发性失眠症·暂时性失眠症。 适应症 本品限用于下列情况下严重睡眠障碍的治疗: ·偶发性失眠症 ·暂时性失眠症
用法用量 一般人群 应用本品治疗通常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不得超过最大治疗剂量。 成人常用剂量:10mg/片/日。 本品应在临睡前或上床后服用。 应建议患者按下列方法接受治疗: ·对偶发性失眠(例如旅行期间),治疗 2-5 天。 ·对暂时性失眠(例如烦恼期间),治疗 2-3 周。 很短期治疗的患者无需逐渐停药。 某些患者的服药时间可能需要超过 4 周,但必须首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谨慎和认真的评 估后再做决定。
怎么摆脱思诺思毒副作用 我失眠七八年,思诺思从半片加到二片,大概二三个小时才能入睡,整晚能睡三四个小 时,西药的副作用特别大,但想停还停不下来,后来听说百艺舒中药可以逐渐减停西药,我 就试了一下,先共同吃段时间,当睡眠达到七个小时,睡眠质量满意后,再将思诺思一次停 1/4 片,半个月为一个周期逐渐减停,方法很科学,很轻松的就将吃了几年的思诺思停掉了, 睡眠也一直很好。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如何使用艾司唑仑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如何使用艾司唑仑艾司唑仑又称舒乐安定,是快速吸收和半衰期中等的苯二氮草安定类催眠药物,其镇静催眠作用比硝西泮强2.4~4倍。
临床研究报道,晚上服用后其作用可持续6小时,可有效治疗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
由于半衰期比较长,出现反跳性失眠比较少。
成人睡前口服艾司唑仑,一次1~2毫克。
艾司唑仑常见的不良反应:口干、嗜睡、头晕、乏力等,1~2小时后可自行消失,大剂量可有共济失调、震颤。
罕见的有皮疹、白细胞减少。
个别患者发生兴奋,多语,睡眠障碍,甚至幻觉。
停药后,上述症状很快消失。
艾司唑仑有依赖性,但较轻,长期应用后,停药可能发生撤药症状,表现为激动或抑郁。
个别患者偶有疲乏、无力、嗜睡等不良反应,1~2小时后可自行消失。
服用艾司唑仑期间不宜饮酒。
对其他苯二氮草药物过敏者,可能对本药过敏。
青光眼、重症肌无力患者应禁用艾司唑仑。
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的急性乙醇中毒、急性或易于发生的闭角型青光眼、老年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严重慢性阻塞性肺部病变的患者应慎用艾司唑仑。
艾司唑仑与中枢抑制药合用可增加呼吸抑制作用。
艾司唑仑与易成瘾和其他可能成瘾药合用时,成瘾的危险性增加。
艾司唑仑与酒及全麻药、可乐定、镇痛药、吩噻嗪类、单胺氧化酶A型抑制药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时,可彼此增效,应调整用量。
艾司唑仑与抗高血压药和利尿降压药合用,可使降压作用增强。
艾司唑仑与西咪替丁、普萘洛尔合用,使本药清除减慢,血浆半衰期延长。
艾司唑仑与扑米酮合用时,由于减慢后者代谢,需调整扑米酮的用量。
艾司唑仑与左旋多巴合用时,可降低后者的疗效。
艾司唑仑与利福平合用时,可增加艾司唑仑的消除,血药浓度降低。
艾司唑仑与地高辛合用,可增加地高辛血药浓度而致中毒。
异烟肼抑制艾司唑仑的消除,致血药浓度升高。
酒石酸唑吡坦片说明书

核准日期:2007年3月12日修改日期:2007年9月19日2009年4月17日2009年11月10日2009年12月13日2010年12月27日2011年6月22日2011年7月4日2011年8月10日2012年1月6日2012年9月5日2013年2月19日2014年2月5日2015年5月21日2016年5月13日2017年5月5日2019年4月25日2020年6月22日2020年10月16日酒石酸唑吡坦片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警示语:复杂睡眠行为在服用本品后可能发生复杂睡眠行为,包括睡行、睡眠驾驶和在未完全清醒的情况下从事其他活动。
其中一些事件可能导致严重伤害,包括死亡。
如果患者出现了复杂睡眠行为,立即停止使用本品。
(详见【禁忌】和【注意事项】)。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酒石酸唑吡坦片商品名称:思诺思® Stilnox®英文名称:Zolpidem Tartrate Tablets汉语拼音:Jiushisuan Zuobitan Pian【成份】化学名称:双[N,N-二甲基-2-[6-甲基-2-(4-甲基苯基)咪唑并[1,2-α]吡啶-3基]-乙酰胺](2R,3R)-2,3-二羟丁二酸盐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19H21N3O)2. C4H6O6分子量:765【性状】本品为薄膜衣刻痕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本品仅适用于下列情况下严重睡眠障碍的短期治疗:-偶发性失眠症-暂时性失眠症【规格】 10mg【用法用量】口服给药剂量一般人群应用本品治疗通常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不得超过10mg。
成人常用剂量:每日1次,每次10mg。
本品应在临睡前服药或上床后服用。
一晚只服用一次,不得多次服用。
特殊人群老年人老年患者或体弱的患者对唑吡坦类药物特别敏感:剂量应减半即为5mg。
每日剂量不得超过10mg。
儿童由于缺乏相应的临床研究资料,本品不应用于18岁以下的患者。
肝功能受损因为在肝损伤患者中唑吡坦的清除和代谢降低,所以这些患者应该从5 mg剂量开始用药,尤其应当慎用于老年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患者的失眠: 当复杂病因邂逅复杂症状
• 人人都可能失眠:宽泛定义下的简单疾病 • 种种“罪证”:卒中患者苦不堪言的失眠症状 • 失眠:卒中患者病灶和心情变化的风向标
失眠:影响你的日夜表现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 时间和(或)质量不满 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
的一种主观体验。1
中国睡眠 障碍学组
存在睡眠障碍的卒中患者 ,日常生活能力更低,神经功能缺损更明显。
Abdulrakeeb Abdu Saeed Alhakimy.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31(5):681-4,96.
按需使用镇静安眠药 可有效改善卒中患者的睡眠质量
3
p<0.01
2.31
2
p<0.01 2.49
PSQI
得 分
1
0.28
0.22
0 观察组(n=39)
对照组(n=37)
用药前 用药后
一项纳入80名卒中失眠患者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两组均给予镇静安眠药,观察组按需给予,对照组为 连续给药,治疗4周。采用PSQI评估睡眠质量,同时记录睡眠潜伏期、睡眠总时长及睡眠中觉醒次数。 相比基线,观察组及对照组的睡眠潜伏期显著减少,睡眠总时长显著延长,睡眠中觉醒次数显著减少, 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使用镇静安眠药按需治疗及连续使用均能显著改善睡眠质量。
脑卒中患者的失眠治疗
目录
• 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你还未注意到的危险杀手
I
• 脑卒中患者的失眠:当复杂病因邂逅复杂症状
II
• 病史、量表、仪器——主观症状的客观评估及诊断
III
• 脑卒中患者的失眠治疗:等待摸索的新课题
IV
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 你还未注意到的危险杀手
卒中患者睡眠障碍高发, 严重影响预后,而失眠是 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症状, 还未得到足够重视
谌剑飞.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7(11):1292-5.
失眠仍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症状
• AASM(美国睡眠医学会) 指出:
– 失眠是大众人群中最常见的 睡眠障碍类型。
– 失眠也是医疗实践中最常遇 见的睡眠障碍问题。
Schutte-Rodin S et al. J Clin Sleep Med. 2008 Oct 15;4(5):487-504.
TIA
IRR:发生率比(失眠患者较非失眠者患有卒中的相对风险)
一项纳入21,438名失眠患者和64,314名非失眠者的长达四年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人群数据来源于台湾 健康保险数据库。采用国际医学操作分类(第九次修订) ICD-9-CM定义失眠及卒中,并排除睡眠呼吸 暂停患者。所有试验者试验开始前均未被诊断为卒中、睡眠呼吸暂停和失眠。主要结局指标为第一次 卒中急性发作入院治疗。
杨亚娟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25(1A):16-8.
卒中患者睡眠障碍表现种类繁多
• 失眠 • 日间过度睡眠 • 病态睡眠呼吸紊乱
–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S)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
• 抑郁(PSD)或焦虑(PSA)性睡眠失调 • 疼痛性睡眠异常 • 二便失禁性睡眠紊乱 • 排汗异常性睡眠失调
袁永生等. 中国全科杂志. 2010;23:2574-5.
睡眠改善 即能有效提高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p<0.05
一项纳入70名卒中失眠患者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两组均给予康复训练及安眠药物。教育组增加卒中及 睡眠健康教育,包括安眠药的正确使用方法,睡眠卫生及睡眠行为干预等。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衡量睡眠改善程度,生存治疗评定表(QOL)评价生存质量,巴瑟尔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 教育组睡眠质量显著改善,同时伴随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并显著减少住院天数和住院费 用。积极改善睡眠状态能有效提高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50%以上的卒中患者存在睡眠障碍
卒 中 患 者 睡 眠 障 碍 发
生
率
(%)
Leppävuori et al1 n=277
Pasic et al2 n=200
张晓玲等3 n=522
孙阳等4 n=526
已有大量小样本试验表明卒中患者睡眠障碍高发,远高于一般人群的睡眠不适率(26.2%)5。Pasic及 孙阳的研究综合讨论卒中患者多种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包括失眠、睡眠呼吸暂停、打鼾等; Leppävuori及张晓玲的研究则针对卒中患者的失眠状况。 当前缺乏大样本的流行病学数据,卒中患者的睡眠问题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1。
结果显示:失眠患者的卒中患病风险比非失眠者高54%(IRR=1.85;矫正风险比HR=1.54;95% CI 1.38-1.72)。其中18到34岁组的卒中患病风险最高(IRR=8.06)。
Wu MP et al. Stroke. 2014 May;45(5):1349-54.
睡眠障碍导致卒中预后不良,影响日常 生活能力
1. Leppävuori A et al. Cerebrovasc Dis. 2002;14(2):90-7. 2. Pasic Z et al. Med Arh. 2011;65(4):225-7. 3. 张晓玲等.中 华神经科杂志. 2005;38(5):324-5. 4. 孙阳等. 中国医学会国际行为医学大会论文. 192-5. 5. Ohayon MM et al. Sleep
80
60 评 分 40 值
20
p<0.001 67.1
56.4
p<0.001
18 11.5
0 BI
NIHSS
PSQI<7(n=45) PSQI≥7(n=39)
一项纳入84例急性卒中患者的观察性研究,入选患者卒中发病前无睡眠障碍、焦虑抑郁障碍等精神 病史。对照55例正常者比较睡眠差异。同时比较卒中患者中,按照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 行是否存在睡眠障碍的分组,分别采用NIHSS(NIH卒中量表)和BI(巴瑟尔指数)评价睡眠障碍的 存在对卒中预后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Med. 2012 Jan;13(1):52-7.
失眠患者卒中患病风险比非失眠者高54%
失4 眠 组 3.5 患 卒3 中 入 2.5 院 风2 险
1.5
p<0.0001
p<0.0001
p=0.0268
p=0.0002
p<0.00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RR 95% CI
1
0.5
0
卒中
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其他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