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考地图知识.doc
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根据历年高考失分比较多的科目,为考生总结了一些答题注意细节及经验,请考生一定注意,以免丢分不该丢失的分数而追悔莫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一、经纬网图的判读及应用1.常用经纬网图的判读类型侧视图俯视图常见演变简图截取一段纬线,在其上标注经度截取一段经线,在其上标注纬度截取极地投影图中的一部分判读要领横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纬线,由南向北增大为北纬度,反之为南纬度竖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经线,由西向东增大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纬)线之间经(纬)度差一般是相等的关注经纬线的表现形式:纬线为圆弧线,经线则是从圆心出发的射线。
判断圆心是北极点还是南极点,确定纬线是南纬度还是北纬度依据自转方向及经线经度值的变化特征,确定经线是西经度还是东经度。
2.经纬网的应用定方向(1)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 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 ,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 ,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定距离(1)任一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约是 111 千米。
(2)任一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11 千米·cos θ ( θ为该经线的纬度数)(3)不同经线和纬线上:计算两点间距离时可进行估算。
一是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计算出两点间距离定范围(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特别提醒: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地图专题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地图专题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图专题是高考地理必备的重点内容,地图在地理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地图,可以方便地了解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形、气候、人口、文化等等。
因此,对于高考地理考生来说,地图专题的掌握程度至关重要。
下面就是一些地图专题必备的考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 地图的基本构成要素地图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比例尺、图例、方位、投影、坐标系等。
比例尺是指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可以帮助我们测量地图上的距离和角度;图例则是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的解释;方位是指地图上各个方向的标示,常用的有真北方向和磁北方向;投影则是将地球的曲面展开成平面的方法,不同的投影方式会对地图的形状和大小产生影响;坐标系则是地图上的一组坐标系统,可以用来标示地球上任意一个点的位置。
高考地理考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要素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2. 地图的分类及制图技巧地图主要分为物理地图、政治地图、经济地图、气候地图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地图都有其特点和制作技巧。
例如,制作物理地图需要注意地形的变化和高度差异,经济地图需要反映土地、水资源和农林业等方面的信息。
制图技巧方面,则需要掌握图式、比例、颜色、密度和符号等方面的知识,以制作出清晰、准确的地图。
3. 区域地图及其分析方法区域地图主要是通过绘制某一特定区域的地图来分析该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情况。
在制作区域地图时,需要注意各种地形、气候、生态和人口等方面的标示,可以采用大比例尺、带有高程线等方法来展示地形信息;在经济方面则需要标出各种资源的分布以及经济活动的热点区域;在社会方面则需要反映人口密度、文化等信息。
考生需要掌握这些区域地图的绘制方法和分析技巧,从而更好地理解所研究的区域的特点。
4. 地图与实地考察地图与实地考察是高考地理的必考内容,考生需要掌握利用地图及实地考察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查阅地图寻找某种资源的分布情况或者寻找某个地区的规划、设计方案等。
地理背诵知识点总结图表

地理背诵知识点总结图表这是一篇地理背诵知识点总结,主要内容包括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要素的组成、地理区划、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等内容。
通过背诵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知识。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1. 地理学的定义: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上的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3. 地理坐标和经纬度:地理坐标是指地球表面上各地点的位置标志,经度是指东西方向的角度,纬度是指南北方向的角度。
4. 地球的四季和气候:地球的四季是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引起的,不同地区的气候受到纬度、海拔、地形和气候要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理要素的组成1. 自然要素:包括地形、水文、气候、植被和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
2. 人文要素:包括人口、聚落、交通、工业和农业等人类活动要素。
3. 经济地理要素:包括资源、产业、交通和城市等经济地理环境要素。
地理区划1. 地理区划的定义:地理区划是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和地理现象的特征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的过程。
2. 国际地理区划:根据国家的政治疆界和地理要素的分布,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各个国家和地区。
3. 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的行政区划包括省、市、县等行政区划单位,以及市、镇、乡等地方行政单位。
4. 区域地理: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和地理现象的特征,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如自然地理区域和人文地理区域等。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 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重大影响,包括资源分布、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人口迁移等方面。
2. 区域发展差异: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不同,导致了各地区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状况的差异。
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地球环境的持续恶化引起了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地球环境。
4.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来采集、保存、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地图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图必背知识点高考地理科目中,地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
掌握地图知识点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解答地理题目,还能够为我们对地理现象的理解提供直观的参考。
下面是一些必备的高考地图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备考有所帮助。
气候带分布图气候带分布图主要用来表示地球各地不同气候带的分布情况。
在这幅地图上,一般分为五个气候带:热带、副热带、温带、副温带和寒带。
我们需要记住哪些地区属于哪个气候带,并能根据地理位置等信息进行判断。
例如,位于赤道附近的地区属于热带气候带,而靠近两极的地区则属于寒带气候带。
地形图地形图是地图的一种,它主要用来表示地面的起伏和地势高低。
在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山脉、河流、湖泊等地理特征。
这些地形特征对于我们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貌和地理环境非常重要。
比如,江南地区地势较为平坦,而长江则是中国最长的河流。
人口分布图人口分布图是用来显示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的地图。
通过学习人口分布图,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规律。
例如,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较为密集,而西部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交通网络图交通网络图主要用来表示一个地区的交通路线和交通网络。
我们可以通过交通网络图了解一个地区的交通状况,包括铁路、公路、航线、管道等。
交通网络图对于我们了解一个地区的交通便利程度、交通拥堵情况等都非常有帮助。
地震分布图地震分布图用来记录地震活动的地理位置和频率。
通过学习地震分布图,我们可以了解到地震常发生在哪些地区,从而了解这些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震灾害的风险程度。
比如,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震频繁的地区。
资源分布图资源分布图用来表示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分布情况。
通过学习资源分布图,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资源丰富程度和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例如,石油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而煤炭则主要分布在中国和美国。
以上这些地图知识点是高考地理科目中的必背内容。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回答地理问题。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1.自然地理知识点:(1)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图的制作与使用;(2)自然灾害与防治:如地震、火山、沙尘暴、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方法;(3)气候与气象:气候带分布、气象要素、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等;(4)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的分布、利用与保护、水循环的过程与影响;(5)土壤与植被:土壤的类型、形成与利用、植被的分布与影响;(6)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与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实践。
2.人文地理知识点:(1)人口与城市:人口问题与发展、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2)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城市与区域经济;(3)交通运输与通信: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网络与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的作用;(4)资源与能源:资源类型与分布、资源开发与利用、能源问题与发展;(5)区域地理:不同地域的特点、地域差异与区域发展。
3.地理观念和地理方法:(1)地理思维: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地理思维方式;(2)地理研究方法:地理研究的观察、实验、调查、推理等方法;(3)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4)地理视野拓展:全球化与地方化、城乡关系、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在准备高中地理的高考过程中,可以根据以上的必考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总结。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查阅教材、参考书籍、地理实地考察等多种途径进行学习和了解。
此外,还可以通过做试题、模拟考试等方式进行练习和考察自己的掌握情况。
通过不断的复习和练习,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高考地理地图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地图知识点总结随着高考的临近,很多同学对地理科目感到头疼。
尤其是地理的地图知识,由于涉及到大量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具体的知识点,记忆起来非常困难。
因此,在此总结了一些高考地理地图知识点,以供同学们参考。
1.世界地图知识点世界地图是地理学的基础,掌握世界地图的主要知识点对于高考来说非常重要。
首先,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构造。
世界地图可以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
同时,经线0°是格林尼治子午线,将地球划分为东西两个半球;纬线0°是赤道线,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其次,了解世界地图上的主要洲际和大洋。
主要洲际有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南极洲;主要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
2.中国地图知识点中国地图同样是高考地理中的重要内容。
了解中国地图上的主要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是必要的。
首先,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东亚地区,东濒太平洋,南濒南海,西南与南亚次大陆接壤,西北与中亚接壤,北晒北冰洋。
其次,了解中国地形特征。
中国地势高低起伏,东部地势相对平坦,主要有河流平原和海岸平原;西部地势复杂,主要有高山和高原。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也有世界上最大的河流——长江。
3.亚洲地图知识点亚洲地图对于地理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并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首先,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
亚洲位于东北半球,东临太平洋,西界欧洲与非洲相连。
其次,了解亚洲地形特征。
亚洲高低起伏,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和乌拉尔山脉;亚洲还有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和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戈壁沙漠。
4.非洲地图知识点非洲地图是地理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非洲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大洲,并且有着独特的地理特征。
首先,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
非洲位于东半球,大部分位于赤道以南,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
其次,了解非洲地形特征。
非洲地形多样,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和塔曼拉塞特河;非洲还有世界上第二大的淡水湖——维多利亚湖。
新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大总结

新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大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特征的缩略表示。
比例尺、图例、方向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3. 地图的类型: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专题地图等。
4.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通过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识别图例,了解地图所表达的信息。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结构。
- 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
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文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洋流的类型与分布:寒流、暖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貌类型:山脉、平原、盆地等。
-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
4. 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地震、火山爆发。
- 气象灾害:洪水、干旱、台风。
- 灾害预防与减灾措施。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分布与迁移。
-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经济地理:- 农业地理:农业类型、农业布局。
- 工业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布局。
- 交通运输地理:交通网络、物流分布。
3.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污染、生态破坏。
- 可持续发展策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基本概念、功能与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与在地理中的应用。
五、地理实践1. 地理实验:- 气象观测、土壤分析等。
2. 地理调查:- 社区调查、环境评估等。
3. 地理研究:- 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与解释。
六、地理学科思想方法1. 地理空间思维:- 空间分析、地理模式识别。
2. 地理综合分析:- 自然与人文因素的综合考量。
3. 地理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比较研究、案例研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必考地图知识
高考地理必考地图知识(一)
1.地图: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2.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3.比例尺:
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
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技巧1:比例尺与地图关系:
a比例尺越大,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b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c比例尺大小与地形坡度、风力大小的关系
(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2)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或等压差)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技巧2:比例尺缩放:
(1)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2)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
(3)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技巧3:判断方向:
地图上:(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一般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自然界:(1)太阳定向法
(2)树冠和树年轮定向法
(3)地形和地物定向法:山地草木生长状况(一般阳坡好,阴坡潮湿有青苔),河流北坡光照好,房屋门朝南开。
(北半球)。
(4)北极星定向法
4.图例和注记:
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5.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绝对高度: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又叫海拔。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6.等高线:假想连结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投影在基准水平面而成的封闭曲线
技巧4:等高线数值特点
①同线等高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即同图等距)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示坡线表示与等高线垂直相交,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也叫降坡线
⑤相邻等高线,数值相差0个或1个等高距
⑥两等高线间的闭合曲线,则闭合曲线内值的范围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⑦相对高度H计算:(n+1) 等高距H (n-1) 等高距
技巧5:等高线的组合形态
①密集陡坡,稀疏缓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上疏下密为凸坡;上密下疏为凹坡。
②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表示陡崖。
③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
④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
⑤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⑥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即凸低为高)
⑦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即凸高为低)
⑧峡谷:中间低,两侧高,且两侧等高线密集的地方(一对山脊线相对的地方)
7.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
技巧6: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1)判断五大类地形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且平直,广阔平坦
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密集,顶部(内部)明显稀疏
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间,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坡度比较和缓)
山地: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弯曲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
盆地:海拔无标准,中间低,四周高,内部地势起伏较小,等高线较稀疏,边缘地势陡峻,等高线较密集
(2)判断坡度的陡缓
1.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2.图幅大小相同的比较规律:
a.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疏密一致,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
b.等高线疏密一致,比例尺相同,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
(3)判断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根据等高线的特性即标高为海拔、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判断图示地形区:
最大海拔:H高H大
最小海拔:H低d
相对高度:H高H低H相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 1) d H (n+1) d(重合的等高线条数有n 条.等高距为d) p=
(4)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a水系形状: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判断河流流向: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平行山地中形成平行水系(山河相间)。
山脊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
b流向: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时,流向与地下水位线凸出方向一致。
c流域面积: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流域面积。
d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可能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及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
e河流外力作用: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
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以下蚀(切割)作用为主,河谷多成V 形,沉积物多体积大,重量大,河床多卵石为主;河流中下游落差小,流速慢,以旁蚀作用为主,河谷多成U 形,沉积物多体积小,重量轻,河床多沙土或粘土。
(5)识别一些特殊地形
新月形沙丘、火山、梯田等。
技巧7: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1)选点。
①修水库
a坝址:口袋形( 口小坝身较短,利于建坝,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
) 盆地、洼地的出口
(河流峡谷处),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区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或渗漏)
b坝高:依等高线数值定
c坝长:依水平距离定
d占地搬迁: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e河流水量:支流多,集水面积大,降水丰富,水量充足
②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③疗养地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阳坡、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④港口:陆域部分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利,腹地经济发达且市场大,土地租金低,水域部分港阔水深不淤不冻避风。
(2)选线。
①公路、铁路线:
a.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充分考虑路线的长短、坡度,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b.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②引水线:线路短,地质条件较好,使水流从地势高处向低处流。
③输油管道:路程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大山、大河等。
(3)选面。
①工业区:地形较为平坦开阔的地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能源、原料)丰富。
②居民区:a.依山傍水,靠近水源;b地势平坦开阔的向阳
地带;c.交通便利d远离污染源等。
③农业: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的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坡度25 ,不宜开辟为梯田,投资大收益小,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等自然灾害。
)
(4)判断气候
①气候特点分析: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迎风坡与背风坡,阳坡与阴坡,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②气候差异:
a海拔高气温低。
垂直递减率为0.60C/100m。
b盆地不易散热,气温偏高,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c平原高原因地形较平坦而风速大
d垭口因狭管效应而风速大,山地盆地风速小。
e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气压与沸点成正比,山顶气压低,沸点低。
f迎风坡降水量多、背风坡降水量少。
阳坡光照强,阴坡光照弱。
高考地理必考地图知识(二)
1、地图的判读:
(1)、比例尺:也叫缩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①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
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
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
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②比例尺的缩放:
A、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2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000,比例尺变大。
B、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
(分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