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99学前游戏论模拟卷(一)【解析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00399学前游戏论【解析】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游戏论试卷(课程代码00399)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1.奠定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基础的是()。
A.张雪门B.陶行知C.张宗麟D.陈鹤琴2.以下几种游戏中,社会性程度最高的游戏是()。
A.单独游戏B.平行游戏C.联合游戏D.合作游戏3.亲子游戏的显著特点是()。
A.规则性B.开放性C.情感性D.目的性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种更加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认为,游戏是()。
A.剩余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B.环境刺激的产物C.儿童的社会性活动D.儿童的主体性活动5.杜威认为,对于儿童而言,特别是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这种观点属于()。
A.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B.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C.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D.游戏的历史性本质观6.包括任务、玩法、规则、结果四个基本因素的游戏称为()。
A.创造性游戏B.有规则游戏C.智力游戏D.体育游戏7.搭积木、插积塑、泥工、折纸、用雪堆雪人等属于()。
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8.被皮亚杰称为感觉运动游戏的是()。
A.角色扮演游戏B.想象游戏C.动作性游戏D.机能游戏9.游戏对学前儿童情感发展产生作用的表现是()。
A.发展了儿童的成就感自信心B.有助于掌握良好的道德品质C.发展了儿童的思维力D.有助于克服幼儿自我中心化10.福禄贝尔将游戏和教学结合,提出了()。
A.适应自然思想B.游戏教学原则C.作业、游戏、工作的概念D.制作恩物玩具11.贯彻教育性原则正确的做法是()。
A.合教育目的B.保证游戏的趣味性C.保证游戏的新颖性D.保证游戏的活动性12.幼儿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应不少于()。
A.3小时B.2小时C.1小时D.半小时13.符合自选游戏特征的是()。
A.作为一种教学手段B.视作学前教育显性课程C.视作学前教育隐性课程D.语言、动作、玩伴的选择有标准14.某教师将美工区的教育目标确定为“培养幼儿美感和动手操作能力”,语言区则为“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你认为这目标()。
(全新整理)1月浙江自考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题课程代码:0039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儿童游戏研究的飞跃发展阶段,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和A.斯宾塞B.格鲁斯C.维果茨基D.霍尔2.福禄培尔设计的恩物主要有()A.12种B.6种C.20种D.15种3.给幼儿提供一些具有发射能力的枪炮、弓箭等玩具,这违背了玩具、材料选择与提供要求中的(A.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B.经济适用C.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D.符合艺术要求4.“你能给老师讲讲你画的是什么吗?”,这属于游戏现场指导中间接的言语方式中的A.评论B.建议C.描述D.询问5.20世纪中叶流行的三种游戏理论分别是()A.剩余精力说、活动论、发泄论B.发泄论、认知发展论、活动论C.认知发展论、生活预备说、觉醒论D.活动论、发泄论、元交际论6.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提出的游戏论点被称为()A.发泄论B.松懈说C.复演说D.剩余精力说7.最早将游戏引进儿童情绪困扰的治疗的心理学家是()A.佩勒B.蒙尼格C.埃里克森D.安娜·弗洛伊德1)))((8.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是()A.欧文C.福禄培尔B.斯宾塞D.蒙台梭利9.和成人游戏相比,儿童的游戏具有的三个特点是()A.地位、主体情况、内容各有例外B.时间、主体情况、内容各有例外C.地位、发展情况、形式各有例外D.时间、发展情况、形式各有例外10.从表情角度区分,可以用来判断儿童不在游戏的一个客观指标是()A.茫然发呆C.夸张变形B.专注认真D.平易松懈11.将儿童的游戏行为按照儿童在游戏中社会行为的例外表现以及参与游戏的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划分为六种的学者是()A.比勒C.戴伊B.帕登D.萨顿·史密斯12.我国学前教育界,习惯把幼儿园游戏分为()A.经验、模仿、练习等三种游戏B.接受、想象、机能、制作等四种游戏C.角色、结构、表演、体育、智力、音乐等六种游戏D.角色、结构、表演、体育、智力、音乐、娱乐等七种游戏13.我国学前教育界认为,游戏是幼儿的()A.基本活动C.生活活动B.学习活动D.娱乐活动14.激发儿童探究性动机的主要是()A.智力游戏C.合作性游戏B.象征性游戏D.运动性游戏15.心理学家辛格夫妇研究认为,能提供一个新的刺激场,使儿童改变受挫的情绪状态,从而间接实现对行为的控制是()A.练习游戏的主要优点C.规则游戏的主要优点B.运动游戏的主要优点D.想象游戏的主要优点16.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儿童使用装束打扮用的材料、玩具小汽车和其他大型运输工具时,则更多玩()A.社会性假装的游戏B.社会性建构游戏2C.非社会性游戏D.技能性游戏17.有学者研究发现,相比传统游戏场地,在创造性的游戏场所,经常可以看到()A.象征性游戏C.练习性游戏B.机能性游戏D.规则性游戏18.亲子游戏包括两种性质例外的游戏,即嬉戏性游戏和教学性游戏,下面不属于嬉戏性游戏的是()A.藏和找B.挠痒痒C.猜谜D.举高19.亲子游戏的基本特点包括发展性和()A.教育性B.随机性C.长期性D.情感性20.家庭内成人(父母等)与儿童之间发生的游戏是()A.亲子游戏B.教学游戏C.智力游戏D.体育游戏21.早期的理论研究中,一直深刻影响后来人们对游戏的理解的观点是(A.非自觉性理解B.社会性本质观C.生物性本质观D.生物-社会性理解22.游戏性体验可以分为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胜任感/成就感体验以及(A.幽默感和信任感B.幽默感和驱力欢愉C.安全感和驱力欢愉D.安全感和信任感23.我国的游戏理论研究,长期受到前苏联的影响,也坚持认为这样的观点(A.游戏是儿童的自觉性活动B.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C.游戏是儿童的自发性活动D.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24.从材料角度区分,能判断儿童是否正在游戏的一个指标是()A.在玩逼真性程度高的玩具B.有许多玩具C.有无玩具D.在玩玩具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5.觉醒理论26.规则游戏的规则27.专门化玩具28.游戏的教育化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3)))29.皮亚杰游戏理论对游戏本质的理解及其局限。
00399学前游戏论押题试卷(一) 【解析】

00399学前游戏论押题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1.在游戏治疗中,首先采用了“娃娃游戏”技术的是()。
A.认知发展学派B.精神分析学派C.元交际理论D.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答案】B【解析】在游戏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员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叫“娃娃游戏”的研究式样。
2.儿童游戏活动出现了所谓的“仪式化”现象,这一阶段是()。
A.初级循环反应阶段B.二级图式的协调阶段C.二级循环反应阶段D.三级循环反应阶段【答案】B【解析】初级循环反应阶段出现了游戏。
二级图式的协调阶段出现了“仪式化”现象。
三级循环反应阶段能够把一些原有的、互不相关的动作图式构成新的组合进行游戏。
3.游戏复演说的提出者是()。
A.拜敦代克B.艾里康宁C.霍尔D.斯宾塞【答案】C【解析】游戏复演说的提出者是霍尔;拜敦代克提出了“成熟说”;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的代表人物为艾里康宁;斯宾塞提出了“剩余精力说”。
4.“女孩子玩过家家,是为将来做妻子、做母亲、养育子女做准备”,这一观点反映的游戏理论是()。
A.剩余精力说B.成熟说C.复演说D.生活预备说【答案】D【解析】生活预备说也叫前练习说。
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格鲁斯,认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他列举女孩子玩过家家,是为将来做妻子、养育子女做准备;男孩子喜欢玩争斗、打仗、开车也是为了将来的尽责做准备的。
5.游戏的概念直接反映人们对游戏本质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认为()。
A.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B.游戏是儿童的嬉戏活动C.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D.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答案】A【解析】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
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
主体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
6.人们常常用来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一项外部指标是()。
A.动作B.表情C.言语D.玩具【答案】B【解析】表情是人们常常用来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一项外部指标。
00399学前游戏论提分试卷(一)【解析】

00399学前游戏论提分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1.奠定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基础的是()。
A.卢乐山B.陶行知C.张雪门D.陈鹤琴【答案】D【解析】陈鹤琴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去考察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游戏的发展变化,陈鹤琴的思想与研究,奠定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基础。
所以选D。
2.女孩子玩过家家,是为将来做妻子、做母亲养育子女做准备;男孩子喜欢争斗、打仗也是为了将来的尽责做准备,这体现了的游戏理论。
()A.生活预备说B.剩余精力说C.成熟说D.松弛说【答案】A【解析】剩余精力说主要强调的是游戏是剩余精力的发泄,所以排除B。
成熟说主要强调人有内部力量来推动心理的发展,不需要游戏做准备,所以排除C。
松弛说主要强调游戏是为了恢复精力,所以排除D。
生活预备说则强调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游戏是准备生活阶段儿童练习本能的一种手段。
3.是现代西方心理学流派中最重视游戏问题的派别。
()A.社会文化历史学派B.认知发展学派C.精神分析学派D.经典派【答案】C【解析】在西方心理学流派中,精神分析学派是最重视游戏问题的一个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以及后来的追随者们,都论述了儿童的游戏问题,所以选C。
4.皮亚杰认为“仪式化”现象是在游戏的发生的。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答案】D【解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中有两个重要考点,一是在第二阶段(初级循环反应阶段)发生了游戏;二是在第四阶段(二级图式的协调阶段)的游戏活动中出现了所谓的“仪式化”现象,所以选D。
5.第一次以抽象的思辨方式,充分肯定了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的观点是()。
A.生物性本质观B.社会性本质观C.主体性本质观D.历史性本质观【答案】A【解析】游戏的本能论及其生物性的游戏本质观,第一次以抽象的思辨方式,充分肯定了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关注了游戏对于个体的生物学意义和价值,所以选A。
2020年10月自考00399学前游戏论(全国)

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考试学前游戏论(课程代码00399)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将儿童对游戏的爱好和参与理解为生进化复演规律的被动适应的学者是()A.斯宾塞B.霍尔C.格鲁斯D.拜敦代克2.从游戏开始到结束时“不增加任何生产的物质或任何新因素,除去物品在游戏者之间的转移和变化”是指游戏活动哪方面的特点()A.自由B.松散C.非生产性D.虚构的3.游戏内部主观心理因素是指()A.动机与体验B.游戏与快乐C.选择与自由D.探索与象征4.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在学前游戏的分类中属于()A.创造性游戏B.有规则游戏C.练习性游戏D.经验性游戏5.象征性游戏的基本构成因素包括()A.情景转变、以物代物、以人代人B.情景转变、以物代人、以人代人C.情景转变、以物代人、以人代物D.创设场景、以物代物、以人代人6.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深深地体验着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在竞赛性游戏中,幼儿经历着紧张,体会着紧张后的放松,这些体现了游戏哪方面的作用()A.情感发展B.社会性发展C.智力发展D.动作发展7.拼图、拼板、镶嵌板、魔方、套塔、套碗、棋类玩具、纸牌等,这类玩具属于()A.形象玩具B.智力玩具C.结构造型玩具D.娱乐玩具8.备有各种积木、插板、木钉板、智力玩具、结构材料、手工材料、建造材料、电动玩具等,培养幼儿操作兴趣和手眼协调的能力,发展注意力广度、记忆力和语言技能及合作精神,是()A.科学区B.积木区C.美术区D.益智操作区9.下列不属于...维列鲁学派代表人物的是()A.维果茨基B.列昂节夫C.鲁宾斯坦D.格鲁斯10.以下不属于...塑料制结构材料的是()A.圆轮B.胶粒C.雪花片D.积塑片11.幼儿游戏的社会化水平发展的最高表现是()A.独自游戏B.平行游戏C.合作游戏D.联合游戏12.以下积木建构技能中,由简单到复杂排列正确的是()A.平铺——堆高——架空——围合B.平铺——堆高——围合——架空C.围合——架空——平铺——堆高D.架空——平铺——堆高——围合13.角色游戏的中心是()A.角色B.材料C.情节D.经验14.前儿童游戏按人际交往的对象划分,最早出现的是()A.亲子游戏B.同伴游戏C.师生游戏D.师幼游戏15.认为“儿童应进行体操与游戏,不仅对身体健康重要,而且也让儿童试验自己的能力,知道他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教育家是()A.昆体良B.夸美纽斯C.欧文D.洛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全新整理)10月浙江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卷及答案解析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题课程代码:0039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觉醒理论代表人物是()A.亚杰B.贝特森C.弗洛伊德D.伯莱因2.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是德国思想家()A.拉察鲁斯B.格鲁斯C.席勒D.阿普利登3.佩勒的游戏的基本观点是()A.角色动机说 B.精神分析学C.宣泄说D.掌握理论4.游戏是儿童的()A.主体活动 B.社会活动C.本能活动D.教育活动5.提出游戏特征的“三内说”,即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内部动机。
这位研究者是()A.克拉思诺 B.纽曼C.加维D.鲁宾6.这是一种为外界刺激物所捕捉和占据的体验,是一种情不自禁地被卷入,被吸引的心理状态。
这种游戏体验是属于()A.兴趣性体验B.自主性体验C.胜任感体验D.幽默感7.下棋、打牌、拔河等属于()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18.儿童富于想像地建造房子、城市、集合场所等,以此作为游戏目的,并伴随着角色扮演或社会角色。
这种游戏属于()A.模仿游戏B.探索游戏C.检验游戏D.造型游戏9.儿童当一种游戏玩腻时,又去玩另一种新的游戏,这在游戏时间的角度分类上属于() A.未分化型游戏 B.累积型游戏C.连续型游戏D.分节型游戏10.主要源于身体活动需要和最佳觉醒水平需要的双重驱动。
这一动机属于()A.活动性动机B.探索性动机C.成就性动机D.亲合性动机11.最初象征性游戏开始发生在()A.1—1.5岁B.3岁C.4岁D.5—6岁12.拼图、拼板、魔方、棋类玩具、纸牌等属于()A.结构造型玩具B.体育玩具C.音乐玩具D.智力玩具13.从结构特征上看,户外游戏场地可分为传统游戏场地和()A.创造性游戏场地B.户内场地C.大型开放区D.户外场地14.我国教育目的在价值取向上正发生着从以知识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移与变化。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00399学前游戏论【解析】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游戏论试卷(课程代码00399)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1.人们常常用来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一项外部指标是()。
A.表情B.动作C.言语D.玩具2.以下以社会性为主线的游戏发展阶段中,社会性程度最高的阶段是()。
A.独自游戏阶段B.平行游戏阶段C.合作游戏阶段D.联合游戏阶段3.提出对于儿童而言,特别是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斯宾塞C.席勒D.格鲁斯4.儿童之间进行的诸如下棋、打牌、拔河等活动,我们称之为()。
A.感觉运动游戏B.规则性游戏C.结构性游戏D.象征性游戏5.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应当是()。
A.学习B.作业C.保育D.游戏6.下列较为适合2岁以内婴儿的玩具是()。
A.镶嵌板、图片接龙、拼图等B.娃娃玩具、秋千、转椅等C.积木、皮球、电动玩具等D.摇鼓、音乐盒、小熊打鼓等7.教师通过模仿学前儿童的游戏来对学前儿童游戏施加影响,这种游戏指导方式是()。
A.平行游戏指导B.共同游戏指导C.旁观者指导D.评论者指导8.游戏计划制定的首要任务是()。
A.确定指导教师B.选择游戏内容C.确定游戏目标D.选择游戏玩具9.婴儿游戏的认知水平主要处于()。
A.感知运动水平B.象征性水平C.逻辑运算水平D.具体运算水平10.学前游戏计划的拟定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下列哪种游戏计划的拟定()。
A.集体游戏B.教学游戏C.幼儿园规定的游戏D.儿童自选游戏11.婴儿的随意注意发展还不完善,且身体也易疲劳,因此婴儿每次游戏活动的适宜时间为()。
A.不超过15分钟B.20分钟左右C.30分钟左右D.1个小时左右12.亲子游戏的基本特点包括发展性和()。
A.教育性B.随机性C.长期性D.情感性13.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介绍和引进西方游戏理论的基础上,我国开始了儿童游戏研究的工作,主要代表人物是()。
1月全国自考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题课程代码:00399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5分)1.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人是()。
A.弗洛伊德B.柏拉图C.福禄培尔D.欧文2.最早的游戏理论是()。
A.柏拉图的游戏理论B.精神分析的游戏理论C.卢梭的游戏理论D.经典的游戏理论3.儿童在游戏中,把冰棍棒当注射器或拿椅子当汽车开;把自己假装成另外一个人,如当医生或布娃娃的妈妈等,这种游戏属于()。
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4.角色扮演最基本的成分,也是最早出现的成分是什么?()A.角色行为B.扮演意识C.角色认识D.角色感情5.社会性程度最高的游戏是()。
A.平行游戏B.联合游戏C.本体性游戏D.合作游戏6.当儿童问题行为出现时,必须想办法通过游戏消除累积的能量,抒发情绪加以纠正,这种治疗方法称为()。
A.关系性游戏治疗B.非指导性游戏治疗C.分析性游戏治疗D.发泄性游戏治疗7.按照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下列三种游戏水平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B.练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象征性游戏C.象征性游戏、练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D.规则性游戏、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8.提出“游戏是生活准备阶段儿童练习本能的一种手段”的观点是()。
A.剩余精力说B.生活预备说C.成熟说D.本能说9.游戏觉醒理论又称为()。
A.内驱力理论B.外驱力理论C.活动理论D.情绪理论10.一个孩子在他的认知图式中已有了狗的概念,以后他把大狗、小狗、黄狗统统纳入他1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属于()。
A.冲突B.顺应C.同化D.平衡11.儿童游戏的前提和基础是()。
A.基本生存的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B.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C.身体活动需要的满足D.社会交往需要的满足12.在运动性游戏和重复性游戏中,主导性动机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399学前游戏论模拟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1.心理学研究领域儿童游戏研究的初步兴起阶段的代表人物是()。
A.皮亚杰B.霍尔C.弗洛伊德D.陈鹤琴【答案】B【解析】心理学研究领域儿童游戏研究的初步兴起阶段的代表人物是霍尔;皮亚杰属于飞跃发展阶段;弗洛伊德属于缓慢发展阶段。
2.“女孩子玩过家家,是为将来做妻子、做母亲、养育子女做准备”,这一观点反映的游戏理论是()。
A.剩余精力说B.成熟说C.生活预备说D.复演说【答案】C【解析】“女孩子玩过家家,是为将来做妻子、做母亲、养育子女做准备”这体现了“预备”,正是生活预备说。
3.依据佩勒的角色动机说,儿童可能不喜欢扮演的角色是()。
A.大灰狼B.解放军C.孩子D.妈妈【答案】C【解析】依据佩勒的角色动机说,儿童在角色游戏中选择游戏角色可能是基于感情因素,如羡慕、喜爱、恐惧等。
由此可见,孩子可能会出于喜爱扮演妈妈、解放军,出于恐惧扮演大灰狼。
4.儿童游戏活动出现了所谓的“仪式化”现象,这一阶段是()。
A.初级循环反应阶段B.二级图式的协调阶段C.二级循环反应阶段D.三级循环反应阶段【答案】B【解析】二级图式的协调阶段出现了所谓的“仪式化”现象,牢记“双式”口诀。
5.按照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下列三种游戏水平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B.练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象征性游戏C.象征性游戏、练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D.规则性游戏、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答案】A【解析】按照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下列三种游戏水平由低到高排列是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6.游戏的概念直接反映人们对游戏本质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认为()。
A.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B.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C.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D.游戏是儿童的嬉戏活动【答案】A【解析】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的关键词是“本能”,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认为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
7.两岁前的婴幼儿主要进行的游戏是()。
A.规则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游戏D.感觉运动游戏【答案】D【解析】两岁前的婴幼儿主要进行的游戏是感觉运动游戏。
8.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冲突阶段及各阶段的游戏主题的不同来进行游戏分类的游戏理论代表人物是()。
A.帕登B.佩勒C.戴依D.加维【答案】B【解析】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冲突阶段及各阶段的游戏主题的不同来进行游戏分类的游戏理论代表人物是佩勒,牢记“主题冲突了(勒)”。
9.和同伴一起做游戏,谈论共同的活动,且时常发生许多借还玩具行为,但没有围绕具体目标进行组织,也没有建立起集体的共同目标。
这类游戏活动属于()。
A.单独游戏B.平行游戏C.联合的游戏D.合作游戏【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谈论共同活动”、“没有建立起集体的共同目标”都是联合游戏的特征。
10.孩子玩的“老鹰捉小鸡”,“石头、剪子、布”,下棋等属于下列哪一类游戏?()。
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答案】D【解析】“老鹰捉小鸡”,“石头、剪子、布”,下棋等属于规则游戏。
11.源于尊敬和认可需要,并以社会性交往需要为基础,驱动合作性游戏,在集体中获得自尊和自信。
这一发动儿童游戏的动机是()。
A.活动性动机B.探究性动机C.成就性动机D.亲合性动机【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关键词“自尊和自信”指向了“亲合性动机”。
12.研究发现:年龄阶段小的孩子喜欢的游戏玩具是()。
A.专门化玩具B.非专门化玩具C.废旧物品D.天然材料【答案】A【解析】年龄阶段小的孩子喜欢的游戏玩具是专门化玩具。
因为年龄阶段小的孩子想象力不够丰富,需要专门化玩具为他们框定主题,提供游戏主题。
13.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在寄宿制幼儿园儿童每日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
A.45分钟B.1小时C.2小时D.3小时【答案】D【解析】普通幼儿儿童每日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儿童每日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3小时。
14.培养婴儿各种基本动作的操作技能,促进婴儿眼手协调能力的发展的游戏是()。
A.活动性游戏B.发展语言的游戏C.智力游戏D.音乐及娱乐游戏【答案】A【解析】培养婴儿各种基本动作的操作技能,促进婴儿眼手协调能力发展的游戏是活动性游戏。
15.创设儿童游戏场地的第一基本原则是()。
A.促进儿童的发展B.培养儿童的自信心C.确保儿童身心安全D.满足儿童的好奇心【答案】C【解析】创设儿童游戏场地的第一基本原则是确保儿童身心安全。
16.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为游戏中心,有达到目标的方法,活动有严格的组织,小组里有分工,常有较明显的组织者或领导者,这种游戏是()。
A.单独游戏B.平行游戏C.联合游戏D.合作游戏【答案】D【解析】题干中提到“有分工”、“有明显的组织者或领导者”,这是合作游戏的特征。
17.幼儿园游戏的实施从教育者的立场看应遵循教育性原则,从幼儿的立场看应遵循的原则是()。
A.科学性原则B.愉悦性原则C.社会性原则D.主体性原则【答案】D【解析】幼儿园游戏的实施从教育者的立场看应遵循教育性原则,从幼儿的立场看应遵循的原则是主体性原则。
18.亲子游戏的基本特点包括发展性和()。
A.教育性B.情感性C.随机性D.长期性【答案】B【解析】亲子游戏的基本特点包括发展性和情感性。
19.发展幼儿角色游戏的基础是()。
A.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B.提供适合的游戏场所C.选择合适的游戏材料D.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答案】A【解析】发展幼儿角色游戏的基础是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0.幼儿在游戏中往往成为主角,游戏能力较强,爱玩社会性装扮游戏。
这类孩子父母的育儿方式可能是()。
A.敏感型B.冷漠型C.温和型D.专制型【答案】C【解析】温和型育儿方式培养出来的幼儿在游戏中往往成为主角,游戏能力较强,爱玩社会性装扮游戏。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4分,共20分)21.主体性答: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与发展起来的功能特征,包括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等。
22.象征性游戏答:象征性游戏是儿童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形式。
23.领导游戏策略答:领导游戏策略是由教师提议或事先设计一个游戏,并在指导游戏时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至少部分控制游戏的进程。
24.活动性游戏答:活动性游戏就是婴儿的“体育游戏”,侧重于培养婴儿各种基本动作的操作技能,促进婴儿眼手协调能力的发展,是婴儿游戏活动的最基本表现形式。
25.智力游戏答:智力游戏是成人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而设计的有规则游戏。
它也是一种教学形式,将教学因素和游戏形式紧密结合起来,使儿童在活泼、愉快的情绪中,轻松地进行学习。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6分。
共30分)26.简述杜威对学前教育游戏实践的贡献。
答:(1)杜威的经验主义教育哲学观,为儿童游戏的运用指出了新的方向;(1分)(2)强调游戏是幼年期主要的活动方式,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经验,形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理解;(1分)(3)强调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就有价值,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1分)(4)强调儿童的自发性与主动的探索活动受到鼓励;(1分)(5)肯定角色游戏的价值的;(1分)(6)强调教师在幼儿园教室创设能够激发儿童游戏兴趣的自然的游戏环境,尽可能避免对儿童游戏的不必要的直接干预。
(1分)27.简述学前儿童游戏的形式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1)动作的渐次连贯;(1分)(2)游戏语言由重复发声到简单的只言片语,最后发展到连贯准确的语言表述;(2分)(3)持续时间的推延;(1分)(4)规则的明朗化;(1分)(5)游戏活动的社会化。
(1分)28.简述亲子关系对儿童游戏的影响。
答:(1)母亲是儿童游戏中的中心人物,通过母亲与婴儿之间带有嬉戏性的交流活动,母亲为孩子提供了游戏的范式;(2分)(2)母子之间的社会性关系不仅影响着游戏中社会性因素的发展,而且也制约着儿童与物之间的非社会性关系的建立;(2分)(3)母亲对儿童游戏的影响还表现在她为孩子探索和游戏提供了安全感及其强化的作用。
(2分)29.简述幼儿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的评价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1)引导游戏的进程;(1.5分)(2)教师自身与幼儿的相互作用;(1.5分)(3)教师指导的对象与范围;(1分)(4)探索和运用多样化的指导游戏的方法;(1分)(5)激励式指导方式或类型。
(1分)30.简述指导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时的注意事项。
答:(1)玩具的种类少,同种玩具多些,角色游戏的主题尽量鲜明,丰富游戏情节,提高幼儿角色扮演的创造性和主题的稳定性;(1.5分)(2)教师应更多地参与游戏过程,以平行游戏法与合作游戏法的指导方式,通过角色之间的语言交流来指导幼儿选择自己的角色;(1.5分)(3)教师应在游戏指导过程中,及时协调角色关系与现实关系,尽量减少现实关系的冲突对角色扮演及情节发展的干扰;(1.5分)(4)角色游戏结束宜采用情感式讲评,以情感激发为主,尽量保持幼儿游戏兴趣,充分发挥游戏的娱乐功能。
带幼儿整理场地,收拾材料,逐步使幼儿养成良好游戏习惯。
(1.5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l小题。
共l5分)31.联系实际,试述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答:(1)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儿童社会交往的能力;(2分)(2)游戏有助于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2分)(3)游戏有助于儿童社会角色的学习,增强社会角色扮演的能力;(2分)(4)游戏有助于儿童行为规范的掌握,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2分)(5)游戏有助于儿童自制力的增强,锻炼儿童意志;(2分)【评分参考】联系实际说明,酌情给5分。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32.教师A观察后,想了解“爸爸”为何忙碌,并进行鼓励。
教师A指导言行:教师:(敲门)有人在家吗?爸爸:什么人?(并未放下手中橡皮泥)教师:我是你家隔壁邻居,兰兰妈妈。
爸爸:噢,你有什么事?我正忙呢。
教师:我想向你家借个水桶,你忙什么呢?爸爸:马上有人要来装有线电视,我要赶快把电线修好接上。
教师:噢,那不着急,我下午再来借,打扰了。
(未进娃娃家门,转身走开。
稍后,见爸爸已将电线装好,再前去借水桶,并欣赏电视)教师:有线电视的节目真多,比原来更好看啦!爸爸:你们家也去装一个吧!要我帮你们接电线吗?教师B未观察或观察不细致,以为“爸爸”无所事事或“不务正业”,想把儿童引入活动。
教师B指导言行:教师:(敲门)有人在家吗?爸爸:什么人?(未放下手中活)教师:我是你们家客人,快开门。
(没有身份,自称客人不合情理)爸爸:我很忙,你等会儿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