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煤厂工艺流程的选择和计算ppt
合集下载
选煤厂设计.ppt

排 精煤磁选尾矿 出 中矸磁选尾矿
合计
差额
G 158.18
/ / / / 0.794 158.794 0.216 0.121 0.037 150.991 7.446 158.794 0
Gc 158.18
/ / / / 0.04 158.22 0.087 0.0335 0.0056 150.538 7.392 158.220 0
② 数质量的计算
数质量计算的目的是为各工艺设备的选型提供依据,为 投资概算提供分析的资料,为投产后的生产管理提供参 考。需要计算的数据有:煤的绝对数量Q、煤的相对数 量γ 、煤的灰分A
介质系统平衡表
项目
原煤带入煤泥水
脱介用循环水
脱介用清介质
合计
精煤带走水
中煤带走水
矸石带走水
2 原煤煤质资料的分析
本设计中采用分选密度±0.1 含量法 : 根据原煤的筛分 浮沉实验对煤质进行分 析,画出50-0.5mm可选性曲线。分析 可选性曲线,判定其为难选煤。
50-0.5mm浮沉实验综合表
原煤可选性曲线
3 选煤方法的确定
由可选性的分析得出该煤为极难选 煤,初步选定采用重介质选为主, 煤泥浮选的方案。为了保证在经济 和效率上最优、设计合理科学,我 将两种选煤方法对比择优。
两种选煤方法比较
产品名 称
精煤
中煤
矸石 小计
重介质选
γ本
Ad%
53.65 9.35
28.75 21.14
17.60 100.00
79.74 25.13
跳汰选 γ本 Ad (%) 52.93 9.74 30.28 22.42 16.79 78.55 100.00 25.13
重介质产品设计平衡表
选煤厂设计--第四章工艺流程的计算

73
第二节、分选作业计算
二. 计算中p和I(E)的选取
P83 表 4-5 理论与实际分选密度差值
0.1 含量 <=10
10.1-20 20.1-30
可选性
易选
中等可选 稍难选
差值
0-0.04
0-0.05
0-0.06
3.1-40 难选
0.02-0.08
≥40 极难选 0.04-0.10
注: 1).理论与实际分选密度的关系: 中煤段: p=i-(0.05-0.1) (减少污染) 矸石段: p=i+(0.1-0.2) (减少损失) 其中: p--实际分选密度;i--理论分选密度.
产品预测 预测是根据历史资料、现有的
生产水平和技术的发展方向,运用 科学方法和手段,对事物的发展趋 势做出估计和评价。
产品预测是根据原煤资料、分选 作业水平,预计出产品的结构和质 量。
64
第二节、分选作业计算
一、产品预测
预测的思想:
原煤
密度
产率
灰分
1.3
...
+1.8
..
精煤
产率
灰分
中煤
产率
灰分
矸石
25
关于煤泥
26
第二节 四、次生煤泥参考表
27
名称
占本级
精煤
38.98
中煤
50.34
洗矸
10.68
小计
100
占浮沉入料 95.53
浮沉煤泥 4.47
合计
100
占全样
85.05
原生煤泥 7.95
次生煤泥 7
合计
100
占全样 31.81 41.08 8.72 81.61 81.25 3.80 85.05 85.05 7.95 7 100
第二节、分选作业计算
二. 计算中p和I(E)的选取
P83 表 4-5 理论与实际分选密度差值
0.1 含量 <=10
10.1-20 20.1-30
可选性
易选
中等可选 稍难选
差值
0-0.04
0-0.05
0-0.06
3.1-40 难选
0.02-0.08
≥40 极难选 0.04-0.10
注: 1).理论与实际分选密度的关系: 中煤段: p=i-(0.05-0.1) (减少污染) 矸石段: p=i+(0.1-0.2) (减少损失) 其中: p--实际分选密度;i--理论分选密度.
产品预测 预测是根据历史资料、现有的
生产水平和技术的发展方向,运用 科学方法和手段,对事物的发展趋 势做出估计和评价。
产品预测是根据原煤资料、分选 作业水平,预计出产品的结构和质 量。
64
第二节、分选作业计算
一、产品预测
预测的思想:
原煤
密度
产率
灰分
1.3
...
+1.8
..
精煤
产率
灰分
中煤
产率
灰分
矸石
25
关于煤泥
26
第二节 四、次生煤泥参考表
27
名称
占本级
精煤
38.98
中煤
50.34
洗矸
10.68
小计
100
占浮沉入料 95.53
浮沉煤泥 4.47
合计
100
占全样
85.05
原生煤泥 7.95
次生煤泥 7
合计
100
占全样 31.81 41.08 8.72 81.61 81.25 3.80 85.05 85.05 7.95 7 100
选煤厂工艺流程图

选煤厂工艺流程图
入洗原煤
重介旋流器
补加循环水补加循环水
+精煤弧形筛--中煤弧形筛+补加循环水-矸石弧形筛+
精煤脱介筛中煤脱介筛矸石脱介筛
+- -+ - +
块精煤刮板机中块精煤皮带末精煤刮板
中煤磁选机末中煤离心机矸石磁选机矸石转载皮带
- +
块精煤皮带中块精煤末精煤离心机
落地中煤泥桶尾煤泥桶矸石仓上皮带
- +
型煤皮带除尘系统
截粗器+-
-+补循环水
地沟合介桶型煤场回浓缩池
卧式沉降过滤离心机
+-
中煤转载皮带
中煤转载皮带
精煤磁选机
块精煤仓末精煤转载刮板中煤泥振动弧形筛尾煤泥振动弧形筛
- +中煤仓上皮带- +矸石仓
末精煤皮带机
精煤泥桶中煤仓
末精煤仓上刮板
精煤泥振动弧形筛二段浓缩池
+ -补加循环水- +
末精煤仓
精煤泥离心机循环水池压滤机
- +
煤泥刮板机
一段浓缩池闭路循环用水煤泥落地
+ -
截粗振动弧形筛滚筒干燥机
入洗原煤
重介旋流器
补加循环水补加循环水
+精煤弧形筛--中煤弧形筛+补加循环水-矸石弧形筛+
精煤脱介筛中煤脱介筛矸石脱介筛
+- -+ - +
块精煤刮板机中块精煤皮带末精煤刮板
中煤磁选机末中煤离心机矸石磁选机矸石转载皮带
- +
块精煤皮带中块精煤末精煤离心机
落地中煤泥桶尾煤泥桶矸石仓上皮带
- +
型煤皮带除尘系统
截粗器+-
-+补循环水
地沟合介桶型煤场回浓缩池
卧式沉降过滤离心机
+-
中煤转载皮带
中煤转载皮带
精煤磁选机
块精煤仓末精煤转载刮板中煤泥振动弧形筛尾煤泥振动弧形筛
- +中煤仓上皮带- +矸石仓
末精煤皮带机
精煤泥桶中煤仓
末精煤仓上刮板
精煤泥振动弧形筛二段浓缩池
+ -补加循环水- +
末精煤仓
精煤泥离心机循环水池压滤机
- +
煤泥刮板机
一段浓缩池闭路循环用水煤泥落地
+ -
截粗振动弧形筛滚筒干燥机
动力煤选煤厂的选煤工艺设计

动力煤选煤厂的选 煤工艺设计
2023-11-10
contents
目录
• 选煤工艺设计概述 • 原煤准备和入选方式 • 选煤工艺流程 • 选煤设备选择和配置 • 工艺流程控制和自动化 • 环境影响和绿色选煤技术 • 工程实例和分析
01
选煤工艺设计概述
选煤的意义和重要性
提高煤炭质量
选煤能够去除原煤中的杂质, 提高煤炭的质量和热值,满足
未来选煤工艺设计的方向和挑战
智能化
采用先进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提 高选煤效率和精度,降低人工成本和 操作失误率。
高效化
研发更加高效的选煤工艺和技术,提 高选煤效率和产率,减少能源消耗和 环境污染。
绿色化
加强绿色选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实 现选煤过程的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
多元化
开展多种选煤工艺的研发和应用,满 足不同原料煤特性和产品需求的要求 。
浮选机设备选择和配置
浮选机型号选择
01
根据原煤性质、处理量、分选精度等要求,选择合适的浮选机
型号。
浮选机台数确定
02
根据工艺流程、生产能力及原煤入选条件等因素,确定需要的
浮选机台数。
浮选机布置
03
考虑厂房结构、设备维护及操作等因素,合理安排浮选机的布
置。
其他选煤设备选择和配置
给料机设备选择和配置
不同规模选煤厂工艺 设计的比较
大型选煤厂和小型选煤厂在生产规模 、资金投入、市场需求等方面存在差 异,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艺 设计。大型选煤厂可以采用先进的全 重介选煤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小型选煤厂则可以采用简单易 操作的跳汰选煤工艺,降低成本和提 高竞争力。
分析结论
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的动力煤选 煤厂,需要采取不同的工艺设计策略 ,以适应实际情况并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对于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的动 力煤选煤厂,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 索和改进工艺设计,以适应市场的变 化和需求的变化。
2023-11-10
contents
目录
• 选煤工艺设计概述 • 原煤准备和入选方式 • 选煤工艺流程 • 选煤设备选择和配置 • 工艺流程控制和自动化 • 环境影响和绿色选煤技术 • 工程实例和分析
01
选煤工艺设计概述
选煤的意义和重要性
提高煤炭质量
选煤能够去除原煤中的杂质, 提高煤炭的质量和热值,满足
未来选煤工艺设计的方向和挑战
智能化
采用先进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提 高选煤效率和精度,降低人工成本和 操作失误率。
高效化
研发更加高效的选煤工艺和技术,提 高选煤效率和产率,减少能源消耗和 环境污染。
绿色化
加强绿色选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实 现选煤过程的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
多元化
开展多种选煤工艺的研发和应用,满 足不同原料煤特性和产品需求的要求 。
浮选机设备选择和配置
浮选机型号选择
01
根据原煤性质、处理量、分选精度等要求,选择合适的浮选机
型号。
浮选机台数确定
02
根据工艺流程、生产能力及原煤入选条件等因素,确定需要的
浮选机台数。
浮选机布置
03
考虑厂房结构、设备维护及操作等因素,合理安排浮选机的布
置。
其他选煤设备选择和配置
给料机设备选择和配置
不同规模选煤厂工艺 设计的比较
大型选煤厂和小型选煤厂在生产规模 、资金投入、市场需求等方面存在差 异,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艺 设计。大型选煤厂可以采用先进的全 重介选煤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小型选煤厂则可以采用简单易 操作的跳汰选煤工艺,降低成本和提 高竞争力。
分析结论
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的动力煤选 煤厂,需要采取不同的工艺设计策略 ,以适应实际情况并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对于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的动 力煤选煤厂,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 索和改进工艺设计,以适应市场的变 化和需求的变化。
选煤厂工艺流程的选择和计算PPT课件

❖ Ad0————筛分资料综合前煤样的总灰分% ❖ Ad1————筛分资料综合后各粒级的综合灰分% ❖ 在综合后筛分资料的各粒级的灰分上加或减Δ值,即可得
各粒级校正后的灰分。
❖ 煤泥小筛分资料灰分的校正方法同上。
.
13
❖ 浮沉资料灰分的校正
❖ 浮沉资料灰分的校正,是以浮沉前筛分资料综合表中参加浮沉 的各粒级加权平均灰分法浮沉煤泥(因煤泥不参加灰分校正) 灰分的灰分值为准来校核浮沉后各密度加权平均总的灰分,一 般有两种校正方法。
❖ 自然级和破碎级煤尘小筛分试验资料综合
❖ (2)浮沉资料的综合 ❖ 入厂原煤各层煤自然级浮沉资料综合 ❖ 入厂原煤各层煤破碎级浮沉资料综合 ❖ 入厂原煤各层煤自然级+破碎级浮沉资料综合
.
12
❖ (2)资料综合结果的校正
❖ 筛分资料灰分的校正
❖ 计算灰分校正系数。
❖ Δ=Ad0-Ad1 ❖ Δ----灰分校正系数%
5 14.5 43.66 79.47 32.1 16.74 45.82 77.62 32.95 27.36 24.24
23 18.81 17.51 16.78 25.18
6 17.41 0.00 0.12 17.53 9.76 0.05 0.40 10.21 12.30 8.02 14.03 15.59 11.32 11.00 100.00
❖ 目前我国是根据煤的可燃基挥发分(VDAF)及最大胶质层厚度 (Y)两项指标将煤炭分为10大类,即无烟煤、贫煤、瘦煤、焦
煤、肥煤、气煤、弱粘煤、长焰. 煤、褐煤。
3
❖ (2)煤的可选性评定
❖ 目前通用的方法有两种: ❖ 全量中煤法见下表
全量中煤法
中煤含量(%)
可选性等级
各粒级校正后的灰分。
❖ 煤泥小筛分资料灰分的校正方法同上。
.
13
❖ 浮沉资料灰分的校正
❖ 浮沉资料灰分的校正,是以浮沉前筛分资料综合表中参加浮沉 的各粒级加权平均灰分法浮沉煤泥(因煤泥不参加灰分校正) 灰分的灰分值为准来校核浮沉后各密度加权平均总的灰分,一 般有两种校正方法。
❖ 自然级和破碎级煤尘小筛分试验资料综合
❖ (2)浮沉资料的综合 ❖ 入厂原煤各层煤自然级浮沉资料综合 ❖ 入厂原煤各层煤破碎级浮沉资料综合 ❖ 入厂原煤各层煤自然级+破碎级浮沉资料综合
.
12
❖ (2)资料综合结果的校正
❖ 筛分资料灰分的校正
❖ 计算灰分校正系数。
❖ Δ=Ad0-Ad1 ❖ Δ----灰分校正系数%
5 14.5 43.66 79.47 32.1 16.74 45.82 77.62 32.95 27.36 24.24
23 18.81 17.51 16.78 25.18
6 17.41 0.00 0.12 17.53 9.76 0.05 0.40 10.21 12.30 8.02 14.03 15.59 11.32 11.00 100.00
❖ 目前我国是根据煤的可燃基挥发分(VDAF)及最大胶质层厚度 (Y)两项指标将煤炭分为10大类,即无烟煤、贫煤、瘦煤、焦
煤、肥煤、气煤、弱粘煤、长焰. 煤、褐煤。
3
❖ (2)煤的可选性评定
❖ 目前通用的方法有两种: ❖ 全量中煤法见下表
全量中煤法
中煤含量(%)
可选性等级
选煤工艺流程ppt课件

21
(3)按选煤厂的位置及其与煤矿的关系分为五种类型: 矿井型选煤厂——厂址位于煤矿工业场地内,只 选该矿所产毛煤或原煤的选煤厂。 群矿型选煤厂——厂址位于某一煤矿的工业场地
内,可同时选该矿及附近煤矿所产毛(原)煤的
选煤厂。 矿区型选煤厂——在煤矿矿区范围内,厂址设在
单独的工业场地上,入选外来煤的选煤厂。
煤是不均质的混合物,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两部分组成: 有机物质主要由C、H、O、N、S、P六种元素组成,可
以燃烧,所以也叫可燃体。
无机物质主要是各种矿物质,通常不能燃烧,也叫灰分
2. 煤的性质
煤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工艺性能和燃烧性能
等:
物理性质:煤岩组成、颜色、光泽、密度、硬度、导电性、
导热性、耐热性、磁性、粒度组成、泥化程度等。
6
工艺性能:煤的工艺性能与用途有关,包括粘结性、发热量、化
学活性、热稳定性、可磨性、成浆性等。 煤的粘结性:指煤粒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一定温度后,
能够熔融、粘结成焦块的性能;(炼焦) 发热量:每单位质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用
MJ/kg表示;(燃烧) 煤的可磨性、成浆性确定煤被磨成粉状的难易程度和制成水煤
>100,100-50,50-25,25-13,13-6,6-3,3- 0.5,以及<0.5mm各级。
小筛分一般将煤分为以下等级:
>0.500,0.500-0.250,0.250-0.125,0.125-0.075, 0.075-0.045,以及<0.045mm各级。
14
分析煤的粒度组成的意义:
1. 各种分选设备都有其特定的分选粒度范围;
选煤工艺选煤工艺重介质分选重介质分选分类特征分类特征分选机类型两产品分选机三产品分选机水平液流分选机垂直液流分选机垂直液流分选机复合液流分选机深槽分选机浅槽分选机提升轮分选机斜轮立轮刮板分选机圆筒分选机空气提升式分选机空气提升式分选机分选后产品品种分选后产品品种悬浮夜流动方向悬浮夜流动方向分选机类型两产品分选机三产品分选机水平液流分选机分选槽形式分选槽形式排矸装置形式排矸装置形式复合液流分选机深槽分选机浅槽分选机提升轮分选机斜轮立轮刮板分选机圆筒分选机入料精煤矸石悬浮液液矸石入料悬浮液精煤悬浮液a块煤重介原理b末煤重介原理三洗选部分一选煤用块煤重介分选机斜轮重介质分选机立轮重介质分选机jl型立轮重介质分选机滴萨型disa立轮重介质分选机太司卡型teska重介质分选机圆筒型重介质分选机一斜轮重介质分选机一斜轮重介质分选机1分选槽
(3)按选煤厂的位置及其与煤矿的关系分为五种类型: 矿井型选煤厂——厂址位于煤矿工业场地内,只 选该矿所产毛煤或原煤的选煤厂。 群矿型选煤厂——厂址位于某一煤矿的工业场地
内,可同时选该矿及附近煤矿所产毛(原)煤的
选煤厂。 矿区型选煤厂——在煤矿矿区范围内,厂址设在
单独的工业场地上,入选外来煤的选煤厂。
煤是不均质的混合物,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两部分组成: 有机物质主要由C、H、O、N、S、P六种元素组成,可
以燃烧,所以也叫可燃体。
无机物质主要是各种矿物质,通常不能燃烧,也叫灰分
2. 煤的性质
煤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工艺性能和燃烧性能
等:
物理性质:煤岩组成、颜色、光泽、密度、硬度、导电性、
导热性、耐热性、磁性、粒度组成、泥化程度等。
6
工艺性能:煤的工艺性能与用途有关,包括粘结性、发热量、化
学活性、热稳定性、可磨性、成浆性等。 煤的粘结性:指煤粒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一定温度后,
能够熔融、粘结成焦块的性能;(炼焦) 发热量:每单位质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用
MJ/kg表示;(燃烧) 煤的可磨性、成浆性确定煤被磨成粉状的难易程度和制成水煤
>100,100-50,50-25,25-13,13-6,6-3,3- 0.5,以及<0.5mm各级。
小筛分一般将煤分为以下等级:
>0.500,0.500-0.250,0.250-0.125,0.125-0.075, 0.075-0.045,以及<0.045mm各级。
14
分析煤的粒度组成的意义:
1. 各种分选设备都有其特定的分选粒度范围;
选煤工艺选煤工艺重介质分选重介质分选分类特征分类特征分选机类型两产品分选机三产品分选机水平液流分选机垂直液流分选机垂直液流分选机复合液流分选机深槽分选机浅槽分选机提升轮分选机斜轮立轮刮板分选机圆筒分选机空气提升式分选机空气提升式分选机分选后产品品种分选后产品品种悬浮夜流动方向悬浮夜流动方向分选机类型两产品分选机三产品分选机水平液流分选机分选槽形式分选槽形式排矸装置形式排矸装置形式复合液流分选机深槽分选机浅槽分选机提升轮分选机斜轮立轮刮板分选机圆筒分选机入料精煤矸石悬浮液液矸石入料悬浮液精煤悬浮液a块煤重介原理b末煤重介原理三洗选部分一选煤用块煤重介分选机斜轮重介质分选机立轮重介质分选机jl型立轮重介质分选机滴萨型disa立轮重介质分选机太司卡型teska重介质分选机圆筒型重介质分选机一斜轮重介质分选机一斜轮重介质分选机1分选槽
选煤厂工艺流程的选择和计算[业界精制]
![选煤厂工艺流程的选择和计算[业界精制]](https://img.taocdn.com/s3/m/585ae6a54431b90d6c85c7f0.png)
❖ 可采用邻近矿井或小煤窑中煤质相同或相近的煤样(或用已有 的煤质资料代替)。煤样的代表性除符合上述的各项要求外还 需将所采煤样的矿井和小煤窑的采煤、地质情况同将来供给选 煤厂原煤的生产矿机械、顶底板管理方法、运输 及井下检矸等情况。
❖ 煤质方面应对比煤层厚度、家矸层及顶底板情况。
谷风书苑
2
❖ 6.1.3 煤质资料的精确性
❖ (1)按国家标准GB478-64的规定,浮沉试验后煤样灰分的差值 应符合下述标准:
❖ 煤样灰分小于15%时,相对误差不应该超过10%。
❖ 煤样灰分大于15%时,绝对误差不应超过1.5%。
❖ 浮沉试验和筛分试验前后,煤样总重量(空气干燥状态的差值 不超过2%)。
不同牌号的原煤应尽量分组或轮换入选,但究竟采用单系统轮换 洗选还是采用双系统洗选应作技术经济比较。
同牌号不同煤层的煤,如可选性相差悬殊,按最大回收率原则分 组入选,有明显收益时,应对分组与混合入选两种方法进行技术 经济比较。
谷风书苑
9
❖ (4) 主再洗的设置
❖ 是否设置再洗流程,应根据中煤情况具体分析,若中煤灰分较低, 可设再洗,回收精煤。
种产品。动力煤或化工用煤一般选出精、尾两种产品。 ❖ 矿井能开采分运的不同牌号、不同可选性或净煤硫分相差悬殊
的原煤,如产品有不同用途或不同要求,应分别入选。
❖ 选易选煤的中小型选煤厂可考虑不设再选。
❖
谷风书苑
8
(2)手选 根据矸石性质,含量和建厂地区来考虑手选。如矸石含量多入选 上限低应选出矸石以减轻破碎机的磨损。如矸石较硬、不易泥化, 可以不设手选。一般设检查性手选,拣出煤中的木块、铁器,大 块矸石、黄铁矿和其他杂物。也可用重介选或破碎选法代替。 (3) 入选方式 在一定情况下,分组或分级入选能使生产符合最大回收率原则, 但是作业系统复杂,给生产带来了困难。
❖ 煤质方面应对比煤层厚度、家矸层及顶底板情况。
谷风书苑
2
❖ 6.1.3 煤质资料的精确性
❖ (1)按国家标准GB478-64的规定,浮沉试验后煤样灰分的差值 应符合下述标准:
❖ 煤样灰分小于15%时,相对误差不应该超过10%。
❖ 煤样灰分大于15%时,绝对误差不应超过1.5%。
❖ 浮沉试验和筛分试验前后,煤样总重量(空气干燥状态的差值 不超过2%)。
不同牌号的原煤应尽量分组或轮换入选,但究竟采用单系统轮换 洗选还是采用双系统洗选应作技术经济比较。
同牌号不同煤层的煤,如可选性相差悬殊,按最大回收率原则分 组入选,有明显收益时,应对分组与混合入选两种方法进行技术 经济比较。
谷风书苑
9
❖ (4) 主再洗的设置
❖ 是否设置再洗流程,应根据中煤情况具体分析,若中煤灰分较低, 可设再洗,回收精煤。
种产品。动力煤或化工用煤一般选出精、尾两种产品。 ❖ 矿井能开采分运的不同牌号、不同可选性或净煤硫分相差悬殊
的原煤,如产品有不同用途或不同要求,应分别入选。
❖ 选易选煤的中小型选煤厂可考虑不设再选。
❖
谷风书苑
8
(2)手选 根据矸石性质,含量和建厂地区来考虑手选。如矸石含量多入选 上限低应选出矸石以减轻破碎机的磨损。如矸石较硬、不易泥化, 可以不设手选。一般设检查性手选,拣出煤中的木块、铁器,大 块矸石、黄铁矿和其他杂物。也可用重介选或破碎选法代替。 (3) 入选方式 在一定情况下,分组或分级入选能使生产符合最大回收率原则, 但是作业系统复杂,给生产带来了困难。
选煤工艺流程ppt课件

2022年3月23日星期三
选煤概述
耐磨技术部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
1
主要内容
◇煤炭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煤的组成与性质 ◇选煤意义、方法及选煤厂 ◇选煤工艺
2
煤炭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 煤炭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的主要能源 我国煤炭资源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占70%左右。
2. 煤炭是工业的粮食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国内电力燃料的76%; 钢铁能源的70%; 民用燃料的80%;
混合跳汰:50(60)-0.5mm 块煤重介:300-50(13)mm
混合重介:50-0.5mm
末煤重介:13-0.5mm
浮选: 0.5-0mm
2. 市场对煤炭粒度有一定的要求:
粒度,mm 命名
+100 特大块
100-50 大块
50-25 中块
25-13 小块
13-6 粒煤
6-0 粉煤
50-0 混煤
20
S
4.选 煤 厂
4.1 定义:选煤厂是对煤进行分选,生产出不同质量、 规 格产品的加工厂。 4.2 分类:分类方法有三种: (1)按用户不同分类:炼焦煤选煤厂、动力煤选煤厂或 两者兼有的选煤厂; (2)按照选煤厂处理能力分为三类:大型、中型和小型。
大型——处理能力 ≥ 1.20Mt/a 中型——处理能力 ≤ 0.45<1.20Mt/a 小型——处理能力 < 0.45Mt/a
矸石创造条件; (4)除煤中黄铁矿,减少燃煤对大气的污染,同时为回
收硫提供条件。 1.2 用户对煤炭加工质量要求
要求的指标主要有:粒度、灰分、水分、硫分、挥发分、 发热量等。
17
➢ 灰分
煤炭质量主要评价指标
灰分对煤的加工利用极为不利。灰分越高,热效率越低;燃烧时, 熔化的灰分还会在炉内结成炉渣,影响煤的气化和燃烧,同时造 成排渣困难;炼焦时,全部转入焦炭降低了焦炭强度,严重影响 焦炭质量。
选煤概述
耐磨技术部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
1
主要内容
◇煤炭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煤的组成与性质 ◇选煤意义、方法及选煤厂 ◇选煤工艺
2
煤炭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 煤炭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的主要能源 我国煤炭资源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占70%左右。
2. 煤炭是工业的粮食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国内电力燃料的76%; 钢铁能源的70%; 民用燃料的80%;
混合跳汰:50(60)-0.5mm 块煤重介:300-50(13)mm
混合重介:50-0.5mm
末煤重介:13-0.5mm
浮选: 0.5-0mm
2. 市场对煤炭粒度有一定的要求:
粒度,mm 命名
+100 特大块
100-50 大块
50-25 中块
25-13 小块
13-6 粒煤
6-0 粉煤
50-0 混煤
20
S
4.选 煤 厂
4.1 定义:选煤厂是对煤进行分选,生产出不同质量、 规 格产品的加工厂。 4.2 分类:分类方法有三种: (1)按用户不同分类:炼焦煤选煤厂、动力煤选煤厂或 两者兼有的选煤厂; (2)按照选煤厂处理能力分为三类:大型、中型和小型。
大型——处理能力 ≥ 1.20Mt/a 中型——处理能力 ≤ 0.45<1.20Mt/a 小型——处理能力 < 0.45Mt/a
矸石创造条件; (4)除煤中黄铁矿,减少燃煤对大气的污染,同时为回
收硫提供条件。 1.2 用户对煤炭加工质量要求
要求的指标主要有:粒度、灰分、水分、硫分、挥发分、 发热量等。
17
➢ 灰分
煤炭质量主要评价指标
灰分对煤的加工利用极为不利。灰分越高,热效率越低;燃烧时, 熔化的灰分还会在炉内结成炉渣,影响煤的气化和燃烧,同时造 成排渣困难;炼焦时,全部转入焦炭降低了焦炭强度,严重影响 焦炭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摇床选 槽选 浮选
粒度上限(mm) 100 300 25 13 100 0.5 -
粒度下限(mm) 0.5 6 0.5 0.2 6 0
❖ 6.2.2 工艺流程的制定 ❖ 选煤工艺流程结构一般由选前准备作业流程、分选作业流程和
产品脱水及煤泥水处理作业流程等组成。 ❖ (1)确定选煤方法和选煤作业系统 ❖ 选煤方法的确定根据上述所讲原则。 ❖ 选煤作业系统确定如下: ❖ 易选煤只选出精煤和尾煤两种产品;难选煤应选出精、中、尾三
❖ 选煤厂易选煤和中等可选煤常用跳汰选;极难选煤、快 煤中含矸量大的煤和较缺的煤种,最好采用重介选;含 黄铁矿多的较缺的煤种其末煤可用摇床选;易选的非炼 焦煤可用槽选,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考虑风选(缺水)。
-
❖ (2)选择选煤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
❖ 煤的牌号、可选性、原煤的粒度特性和各级别的灰分、硫分、 水分、颗粒形状等。
的煤质资料代替)。煤样的代表性除符合上述的各项要求外还 需将所采煤样的矿井和小煤窑的采煤、地质情况同将来供给选 煤厂原煤的生产矿井情况进行对比。 ❖ 采煤方面应对比采煤方法、采煤机械、顶底板管理方法、运输 及井下检矸等情况。
❖ 煤质方面应对比煤层厚度、家矸层及顶底板情况。 -
❖ 6.1.3 煤质资料的精确性 ❖ (1)按国家标准GB478-64的规定,浮沉试验后煤样灰分的差值
-
❖❖ (1)有生产矿井时采取的生产煤样 ❖ 煤层和夹矸层的厚度和性质应稳定正常。 ❖ 顶底板岩石性质及管理工作应正常。 ❖ 采煤方法和开采顺序应正常。 ❖ (2)没有生产矿井时采取的生产煤样 ❖ 可采用邻近矿井或小煤窑中煤质相同或相近的煤样(或用已有
❖ 产品的用户及用户对质量的要求等。
❖ 我国目前选煤设备的设计、制造、分选效率和选煤厂生产管理 水平。
❖ 水源、气候、交通运输及建厂地区的经济状况等。
❖ 对比基建投资、生产费用、产品价值、劳动效率等。
❖ 各种选煤方法处理粒度上、下限。见下表。
各种选煤方法处理粒度上、下限
跳汰选 块煤重介选 块煤重介选
-
❖ (4) 主再洗的设置 ❖ 是否设置再洗流程,应根据中煤情况具体分析,若中煤灰分较低,
可设再洗,回收精煤。 ❖ (5) 煤泥的精选方法 ❖ 目前常用浮选法来精选煤泥,一般只出精煤和尾煤两种产品,选
前应除去粗粒煤泥。
❖ (6) 脱水作业及分级作业形成。
❖ (7)浮选尾煤脱水。 ❖ (8)煤泥水的浓缩。 ❖ (9)末精煤及浮选精脱水
-
❖ 6.3 煤质资料综合
❖ 煤质资料综合,要根据工艺流程的特点进行,目的是借此来评定 煤的可选性,绘制可选性曲线和进行工艺流程计算。
❖ 6.3.1 煤质资料的综合方法 ❖ (1)筛分资料的综合 ❖ 入厂混合原煤筛分资料的综合 ❖ 首先确定各层煤在入厂混合原煤中所占的百分数,然后将各层粒
-
❖ 6.2 工艺流程的制定方法
❖ 选煤工艺流程的制定,应以煤质资料的审查和分析为 基础。以计划任务书中的厂型及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并能保证产品的最大回收率为前提,同时,应根据建厂 的具体时间、地点及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比较。
❖ 6.2.1 选煤方法的选择 ❖ (1)选煤方法简述
❖ 目前常用的选煤方法主要有跳汰选、重介质选和浮选等。 此外,还有槽选、摇床选和风选。
种产品。动力煤或化工用煤一般选出精、尾两种产品。 ❖ 矿井能开采分运的不同牌号、不同可选性或净煤硫分相差悬殊
的原煤,如产品有不同用途或不同要求,应分别入选。 ❖ 选易选煤的中小型选煤厂可考虑不设再选。
❖
-
(2)手选 根据矸石性质,含量和建厂地区来考虑手选。如矸石含量多入选 上限低应选出矸石以减轻破碎机的磨损。如矸石较硬、不易泥化, 可以不设手选。一般设检查性手选,拣出煤中的木块、铁器,大 块矸石、黄铁矿和其他杂物。也可用重介选或破碎选法代替。 (3) 入选方式 在一定情况下,分组或分级入选能使生产符合最大回收率原则, 但是作业系统复杂,给生产带来了困难。 不同牌号的原煤应尽量分组或轮换入选,但究竟采用单系统轮换 洗选还是采用双系统洗选应作技术经济比较。 同牌号不同煤层的煤,如可选性相差悬殊,按最大回收率原则分 组入选,有明显收益时,应对分组与混合入选两种方法进行技术 经济比较。
的差值不超过2%。
❖ 6.1.4 煤质资料的分析标准 ❖ (1)煤的分类 ❖ 目前我国是根据煤的可燃基挥发分(VDAF)及最大胶质层厚度
(Y)两项指标将煤炭分为10大类,即无烟煤、贫煤、瘦煤、焦 煤、肥煤、气煤、弱粘煤、长焰- 煤、褐煤。
❖ (2)煤的可选性评定
❖ 目前通用的方法有两种: ❖ 全量中煤法见下表
6 选煤厂工艺流程的选择与计算
❖ 6.1 煤质资料和审查分析标准 ❖ 6.1.1 煤质资料的内容 ❖ 通常以生产煤样作为主要的原始资料。生产煤样包括:原煤的特
性及共筛分和浮沉试验资料,大块煤破碎后的筛分和浮沉试验资 料;煤泥和煤尘小筛分试验资料;中等易选和难选煤还应有中煤 (比重1.4~1.8或1.5~1.8)破碎后的筛分和浮沉试验资料。 ❖ 对极难选煤或采用新的选煤方法时3,要有工业性或半工业性试 验资料。 ❖ 新矿区要有煤泥沉降和煤泥水澄清的实验室和试验资料,炼焦煤 要有煤泥和煤尘的浮选试验资料和小浮沉试验资料,褐煤或矸石 易泥化的其他煤种,应有矸石泥化试验资料,此外,还应有煤层 煤样和煤田地质勘探报告等资料。
全量中煤法
中煤含量(%)
可选性等级
<10 10~20 20~30
>30
易选 中等可选
难选 极难选
-
❖ δ±0.1比重级含量法 见表下表。
δ±0.1含量法
δ±0.1比重级含量(%)
<10.00 10.00~20.00 20.00~30.00 30.00~40.00
>40.00
可选性等级
极易选 易选 中等可选 难选 极难选
应符合下述标准: ❖ 煤样灰分小于15%时,相对误差不应该超过10%。 ❖ 煤样灰分大于15%时,绝对误差不应超过1.5%。
❖ 浮沉试验和筛分试验前后,煤样总重量(空气干燥状态的差值 不超过2%)。
❖ (2)筛分资料的准确性也可用上述标准衡量; ❖ (3)浮沉试验和筛分试验前后,煤样总重量(空气干燥状态)
粒度上限(mm) 100 300 25 13 100 0.5 -
粒度下限(mm) 0.5 6 0.5 0.2 6 0
❖ 6.2.2 工艺流程的制定 ❖ 选煤工艺流程结构一般由选前准备作业流程、分选作业流程和
产品脱水及煤泥水处理作业流程等组成。 ❖ (1)确定选煤方法和选煤作业系统 ❖ 选煤方法的确定根据上述所讲原则。 ❖ 选煤作业系统确定如下: ❖ 易选煤只选出精煤和尾煤两种产品;难选煤应选出精、中、尾三
❖ 选煤厂易选煤和中等可选煤常用跳汰选;极难选煤、快 煤中含矸量大的煤和较缺的煤种,最好采用重介选;含 黄铁矿多的较缺的煤种其末煤可用摇床选;易选的非炼 焦煤可用槽选,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考虑风选(缺水)。
-
❖ (2)选择选煤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
❖ 煤的牌号、可选性、原煤的粒度特性和各级别的灰分、硫分、 水分、颗粒形状等。
的煤质资料代替)。煤样的代表性除符合上述的各项要求外还 需将所采煤样的矿井和小煤窑的采煤、地质情况同将来供给选 煤厂原煤的生产矿井情况进行对比。 ❖ 采煤方面应对比采煤方法、采煤机械、顶底板管理方法、运输 及井下检矸等情况。
❖ 煤质方面应对比煤层厚度、家矸层及顶底板情况。 -
❖ 6.1.3 煤质资料的精确性 ❖ (1)按国家标准GB478-64的规定,浮沉试验后煤样灰分的差值
-
❖❖ (1)有生产矿井时采取的生产煤样 ❖ 煤层和夹矸层的厚度和性质应稳定正常。 ❖ 顶底板岩石性质及管理工作应正常。 ❖ 采煤方法和开采顺序应正常。 ❖ (2)没有生产矿井时采取的生产煤样 ❖ 可采用邻近矿井或小煤窑中煤质相同或相近的煤样(或用已有
❖ 产品的用户及用户对质量的要求等。
❖ 我国目前选煤设备的设计、制造、分选效率和选煤厂生产管理 水平。
❖ 水源、气候、交通运输及建厂地区的经济状况等。
❖ 对比基建投资、生产费用、产品价值、劳动效率等。
❖ 各种选煤方法处理粒度上、下限。见下表。
各种选煤方法处理粒度上、下限
跳汰选 块煤重介选 块煤重介选
-
❖ (4) 主再洗的设置 ❖ 是否设置再洗流程,应根据中煤情况具体分析,若中煤灰分较低,
可设再洗,回收精煤。 ❖ (5) 煤泥的精选方法 ❖ 目前常用浮选法来精选煤泥,一般只出精煤和尾煤两种产品,选
前应除去粗粒煤泥。
❖ (6) 脱水作业及分级作业形成。
❖ (7)浮选尾煤脱水。 ❖ (8)煤泥水的浓缩。 ❖ (9)末精煤及浮选精脱水
-
❖ 6.3 煤质资料综合
❖ 煤质资料综合,要根据工艺流程的特点进行,目的是借此来评定 煤的可选性,绘制可选性曲线和进行工艺流程计算。
❖ 6.3.1 煤质资料的综合方法 ❖ (1)筛分资料的综合 ❖ 入厂混合原煤筛分资料的综合 ❖ 首先确定各层煤在入厂混合原煤中所占的百分数,然后将各层粒
-
❖ 6.2 工艺流程的制定方法
❖ 选煤工艺流程的制定,应以煤质资料的审查和分析为 基础。以计划任务书中的厂型及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并能保证产品的最大回收率为前提,同时,应根据建厂 的具体时间、地点及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比较。
❖ 6.2.1 选煤方法的选择 ❖ (1)选煤方法简述
❖ 目前常用的选煤方法主要有跳汰选、重介质选和浮选等。 此外,还有槽选、摇床选和风选。
种产品。动力煤或化工用煤一般选出精、尾两种产品。 ❖ 矿井能开采分运的不同牌号、不同可选性或净煤硫分相差悬殊
的原煤,如产品有不同用途或不同要求,应分别入选。 ❖ 选易选煤的中小型选煤厂可考虑不设再选。
❖
-
(2)手选 根据矸石性质,含量和建厂地区来考虑手选。如矸石含量多入选 上限低应选出矸石以减轻破碎机的磨损。如矸石较硬、不易泥化, 可以不设手选。一般设检查性手选,拣出煤中的木块、铁器,大 块矸石、黄铁矿和其他杂物。也可用重介选或破碎选法代替。 (3) 入选方式 在一定情况下,分组或分级入选能使生产符合最大回收率原则, 但是作业系统复杂,给生产带来了困难。 不同牌号的原煤应尽量分组或轮换入选,但究竟采用单系统轮换 洗选还是采用双系统洗选应作技术经济比较。 同牌号不同煤层的煤,如可选性相差悬殊,按最大回收率原则分 组入选,有明显收益时,应对分组与混合入选两种方法进行技术 经济比较。
的差值不超过2%。
❖ 6.1.4 煤质资料的分析标准 ❖ (1)煤的分类 ❖ 目前我国是根据煤的可燃基挥发分(VDAF)及最大胶质层厚度
(Y)两项指标将煤炭分为10大类,即无烟煤、贫煤、瘦煤、焦 煤、肥煤、气煤、弱粘煤、长焰- 煤、褐煤。
❖ (2)煤的可选性评定
❖ 目前通用的方法有两种: ❖ 全量中煤法见下表
6 选煤厂工艺流程的选择与计算
❖ 6.1 煤质资料和审查分析标准 ❖ 6.1.1 煤质资料的内容 ❖ 通常以生产煤样作为主要的原始资料。生产煤样包括:原煤的特
性及共筛分和浮沉试验资料,大块煤破碎后的筛分和浮沉试验资 料;煤泥和煤尘小筛分试验资料;中等易选和难选煤还应有中煤 (比重1.4~1.8或1.5~1.8)破碎后的筛分和浮沉试验资料。 ❖ 对极难选煤或采用新的选煤方法时3,要有工业性或半工业性试 验资料。 ❖ 新矿区要有煤泥沉降和煤泥水澄清的实验室和试验资料,炼焦煤 要有煤泥和煤尘的浮选试验资料和小浮沉试验资料,褐煤或矸石 易泥化的其他煤种,应有矸石泥化试验资料,此外,还应有煤层 煤样和煤田地质勘探报告等资料。
全量中煤法
中煤含量(%)
可选性等级
<10 10~20 20~30
>30
易选 中等可选
难选 极难选
-
❖ δ±0.1比重级含量法 见表下表。
δ±0.1含量法
δ±0.1比重级含量(%)
<10.00 10.00~20.00 20.00~30.00 30.00~40.00
>40.00
可选性等级
极易选 易选 中等可选 难选 极难选
应符合下述标准: ❖ 煤样灰分小于15%时,相对误差不应该超过10%。 ❖ 煤样灰分大于15%时,绝对误差不应超过1.5%。
❖ 浮沉试验和筛分试验前后,煤样总重量(空气干燥状态的差值 不超过2%)。
❖ (2)筛分资料的准确性也可用上述标准衡量; ❖ (3)浮沉试验和筛分试验前后,煤样总重量(空气干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