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经济地理
物流经济地理常利平版本知识点

物流经济地理常利平版本知识点物流经济地理是一门研究物流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流动和影响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常利平版本被广泛使用,以帮助解释和理解物流经济地理的相关知识点。
下面是一些常利平版本中的重要知识点。
1. 物流网络: 常利平版本的物流经济地理研究主要关注物流网络的建立和运作。
物流网络包括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如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消费者,以及连接这些节点的各种物流线路和设施。
常利平版本强调物流网络的建设对于经济地理的影响,如物流中心的选择、运输成本的优化和货物的流动。
2. 交通运输: 常利平版本着重研究交通运输在物流经济地理中的作用。
交通运输是物流网络中连接各个节点的重要环节,包括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
常利平版本关注交通运输对于物流成本、运输时间和服务水平的影响,以及交通网络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
3. 区域发展: 常利平版本的物流经济地理研究关注区域发展与物流网络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流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常利平版本通过分析物流网络的空间分布、节点的重要性和运输线路的选择,来研究物流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4. 空间分析: 常利平版本的物流经济地理研究注重空间分析方法的应用。
空间分析可以帮助揭示物流网络的结构和运行规律,以及物流对于地理空间的塑造和影响。
常利平版本中的空间分析方法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统计和空间优化等,用于研究物流的空间布局、运输路径的优化和物流效率的提升。
总之,常利平版本在物流经济地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物流网络的建设和运作,交通运输的作用和影响,区域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关系,以及空间分析方法在物流经济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流经济地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物流经济地理第5章 国内物流分区地理

二、长江中游地区
3.江西省物流发展 江西将加快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建设,依
托南昌打造全国性物流枢纽,依托其他中心城 市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积极发展综合性物流 、专业性物流和特色物流,推进制造业企业物 流业务外包。推动城市公共配送中心和社区物 流网点建设。提高流通领域现代物流运行质量 和效益,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农村现代物流 、冷链物流和绿色物流。
第5章 国内物流 分区地理
第一节 东北地区
一、东北地区概况 二、东北经济区物流发展
一、东北地区概况
东北经济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黑 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
黑龙江省,由境内最大河流黑龙江而 得名,简称“黑”。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北接 黑龙江省,南接辽宁省,西邻内蒙古自 治区。
在2003年区域经济整合的主旋律下, 该区各省市着眼于在区域经济的框架下 发展物流,区域物流中心初步显现,区 域内跨省市物流合作在探索中推进,本 区物流在整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
一、北部沿海地区
2.天津市物流发展 天律的物流发展处于快步发展阶段。天 津已将现代物流作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 ,并提出要把天津建设成为中国北方的 国际性物流中心城市。在国务院发展研 究中心的大京津经济圈总体规划中,天 津市被列为“制造中心和物流中心”。
二、东部沿海
江苏简称“苏”,位于我国大陆东部 沿海中心,跨长江下游两岸,东临黄海 ,有约1 000公里的海岸线,西北连安徽 、山东,有低山丘陵错落,东南与浙江 、上海毗邻。
浙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 南冀,东北与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相邻 ,也是中国岛屿最多的一个省份。
二、东部沿海
(二)东部沿海地区物流发展 物流是上海市新兴产业之一,上海物流产业
物流经济地理第三章 物流空间布局

一、物流基地
(一)物流基地的作用 (二)物流基地的分类
一、物流基地
(一)物流基地的作用
(二)物流基地的分类
(一)物流基地的作用
① 减轻了物流对城市的交通压力; ② 减少了物流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 ③ 提高了物流经营的规模效益; ④ 满足了仓库建设大型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⑤ 满足了货物联运发展的要求
2.物流中心
2)物流中心的特点 ① 物流中心集中了所有的物流功能,成为具
有多种物流功能的流通形式和作业体系; ② 由人力化、机械化仓储作业发展为具有强
大信息功能的自动化、智能化物流中心; ③ 服务内容由原来的商流、物流分离发展到
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机结合; ④ 工商关系由临时、随机的关系发展到长期、
二、产业布局原则
1.全局原则 2.分工协作、因地制宜原则 3.效率优先、协调发展原则 4.可持续发展原则 5.政治和国防安全原则
三、产业布局模式
产业布局主要有三种模式,即增长极(结点)、 点轴(线)开发和网络(域面)开发。
增长极模式
1966 年布德维尔给增长极下了一个简要的定义:增长 极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 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五、产业演进与经济发展
(三)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
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是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 的变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技术水平低。其具体表 现是:第一产业中的农业尚未根本改变“靠天吃饭”的 局面,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不高;第二产业技术含量低, 缺乏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能力;第三产业受各种因素影 响,尽管传统生活服务业有了较大发展,但现代服务业 尤其是生产服务业发展缓慢。
物流经济地理课件PPT课件

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仓储设施 安全的威胁。
仓储设施规划与建设
设施布局
根据物品特性、运输需求等因素 合理规划设施布局。
设备配置
选用适当的存储设备、搬运设备 等,提高仓储效率。
信息技术应用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仓 储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
05 配送中心与地理环境
配送中心选址及影响因素
特点
综合性、地域性、动态性、社会 性。
物流经济地理研究内容
物流布局研究
包括物流网络布局、物流节点 布局、物流通道布局等。
物流条件评价
包括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技 术条件、社会条件等对物流活 动的影响评价。
物流与经济关系研究
包括物流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 用、物流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等 。
物流区域规划研究
包括物流区域划分、物流区域 发展战略制定等。
02 物流布局与地理环境
物流布局原则及影响因素
物流布局原则
合理性、经济性、可持续发展性
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分布、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消费水平和结构、交通运输条件、物 流技术
地理环境对物流布局影响
01
02
03
自然地理环境
地形、气候、水文、土壤、 植被等
经济地理环境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 生产力布局、市场供需等
政治法律环境
包括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国际关系等,对国际物流的政策环境、风 险防控等产生影响。
国际物流网络优化策略
节点优化
合理规划物流节点布局,提高节点间的连接性和 通达性,降低运输成本。
运输方式优化
根据不同货物特性和运输需求,选择合适的运输 方式组合,实现多式联运和无缝衔接。
ABCD
物流经济地理

1. 物流经济地理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综合的一门学科,同许多相邻的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包括物流学、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是介于社会经济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2. 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表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学科。
3. 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研究各国、各地区生产力布局形成,发展条件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4. 生产力布局生产力布局亦成生产力配置,指生产力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和配置即在一定范围内(国家、地区、城市)生产力系统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生产力布局是一个由点、线、面、网组成的多层次、多侧面、纵横交织的网络系统。
生产力布局包括工业生产布局、农业布局和交通布局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业5.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生产力布局的条件包括影响生产力布局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条件、人力资源条件等。
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的条件是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
6.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a) 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b) 类型多,区域差异显著c) 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7. 我国人力资源的条件1)人口数量2)人口素质3)人口结构4)人口分布8. 我国物流布局的概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已基本形成,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以中国内陆腹地的物流布局,以大城市为中心,以铁路为纽带形成的物流结,但我国的物流业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较低,物流的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物流横向联合薄弱。
9. 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和要求a) 计划化原则b) 直达化原则c) 短距化原则d) 钟摆化原则e) 集中化原则f) 社会化原则g) 服务化原则h) 标准化原则10.交通运输业的特点1)交通运输业不能产生新的产品2)交通运输业的产品具有同一性3)交通运输业的资产构成的特殊性4)交通运输业产品不能储存5)运输生产的安全性11.铁路运输的特点1)运输能力较大2)运输速度较快3)受气候影响小4) 运输成本低12.。
物流经济地理——第九章 中部地区物流

(二)湖南省
近两年,湖南省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其地理区 位优势日渐凸现,从而带动了流通领域连锁经营的 迅猛发展,到目前已涉及汽车、医药、成品油、房 地产、副食、生鲜食品、粮油、餐饮、酒店和图书 等十多个行业,拥有连锁超市门店1000多家,销售 额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去年,该省销售 额在500万元以上的连锁商业企业就有30家,零售额 达20亿元,比上年增长2.4倍。
四、贸易
河南与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家客户建立了较 稳定的经贸关系,已经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河南投资。 2001年,湖南省受世界经济增长放慢的影响,对外贸易增 速有所下降。 受国际经济增长放缓的不利因素影响,2001年湖北省外贸 出口有所下降。 2001年,安徽省全年进出口总额3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8.2%。 江西出口商品有58个大类1193个品种,出口国家和地区扩 展到153个。
二、人口
本区人口约占全国的1/4,在7个区域中位居第一, 河南、湖南、安徽和湖北都是中国位于前10名之列 的人口大省。区内人口以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平 原、南阳-襄阳盆地、江南丘陵的河谷盆地最为稠密, 而南部和西部山区人口密度较小。
三、资源情况
(一)水资源 (二)矿产资源
第二节 产业
一、农业 二、工业 三、交通运输业 四、贸易
物经济地理
章中部地区物流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产业 第三节 中部地区物流发展
第一节 概况
一、地理位置
本区位于中国内地偏东南,与沿海地区相邻,属“浅内陆地区”。气 候总体上温暖湿润,光热水条件好,四季分明,属典型的季风气候。 本区气候具有南北过渡的特点,秦岭淮河线既是本区,同时也是全国 的南北气候重要分界线。此线以北基本上可称为“北方”,此线以南 大体上可称为“南方”。本区大部分位于秦淮线以南,属亚热带湿润 季风气候,夏季酷热,盛行水田农业;另有小部分位于秦淮线以北,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盛行旱地农业。本区降水年际变率较大, 常导致旱涝灾害发生,秦淮线以北和江南丘陵地区旱灾较频繁,长江 中下游平原及淮河流域则是中国水患较重的地区。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标准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性质、地位、设计思路1. 课程性质、地位《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它是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物流地理中各种运输方式的布局及经济效用;物流地理在公路、水路、铁路和农业、工业的区域布局;物流地理在各个经济区域的经济效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技能。
《物流经济地理》的前导课程为物流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物流市场营销、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物流仓储与配送实务等,这些前导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为开展本课程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后续课程主要有供应链管理、保税物流、物流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实训、综合实训等,这些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流管理中所使用的设施设备的认识,提升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
2. 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物流管理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以物流运输方式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以现代物流流程或功能为主线,同时充分开发学习资源,利用实训室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物流管理岗位应具有的综合业务技能,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物流实践,解决物流行业出现的有关问题。
物流经济地理说课ppt课件

✓ ①了解中国的物流环境和物流布局情况; ✓ ②掌握中国物流经济分区地理; ✓ ③掌握中国农业物流地理分布,包括种植业、林业、
畜牧业、水产业、土特产物流地理;
✓ ④掌握中国工业物流地理分布,包括重工业和轻工 业物流地理;
✓ ⑤掌握中国商业物流地理内容,包括商业布局的原 则和我国大宗商品的基本流向、中国商业中心分布、 中国对外贸易等内容;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教学反思
教学 手段
教学 方法
教学 内容
反思
学生 活动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反思一
教学内容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
Product
教学必须摆脱传统地理学窠臼,不可拘泥 讲 于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知识的介绍,而应 授 紧紧结合国家物流和区域物流经济发展的
Product现实,借助对物流经济活动所涉及的流体、 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和流效的 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我国 物流产业布局现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反思二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Pro、duc重t 视师生互动平台的建设。 如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因势利导,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二、案例库和习题库积极建设中。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
5.物流业发展环境逐步改善。省委、省政府出台 了《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和《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 见》、《湖南省物流业振兴与实施规划(20092011)》等文件,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协 调机制,大力推广现代物流理念,物流业发展的 环境逐步改善。
湖南省现有通航河流373条,全省通航里程达到1.19万公里,约占中 国内河通航里程的十分之一,居中国第3位,次于江苏、浙江。
航空
湖南拥有长沙黄花、张家界荷花2个国际机场和 常德桃花源、永州零陵、怀化芷江3个国内机场。 在建衡阳南岳机场、邵阳武冈机场,并且规划了 岳阳机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现已开通定期航线 80条,包机航线4条,可通往中国56个(包括台 湾、香港)大中城市和日本、泰国、韩国、新加 坡、越南等地,成为湖南对外开放的主要门户和 中国民用航空干线的重要枢纽。长沙黄花国际机 场客运量2009年达1280万人次,是中部6省首个 过千万人次的机场。
对外开放
截至2012年底,湖南省实现进出口总额251.6亿 美元,增长14.7%。其中,出口148.2亿美元,增 长17.6%;进口103.4亿美元,增长10.7%。出口 产品中,机电产品增长13.4%,高新技术产品增 长20%;加工贸易产品增长17.4%,占出口的比 重为30.4%。湖南省新批利用外资项目572个,新 签外资合同76.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7亿美元, 增长19.6%,同比加快1.2个百分点。湖南省新批 省外境内引资项目5136个,实际到位资金2883.9 亿元,增长17%
湖南省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
1.物流业规模快速扩张。初步测算,2010年末, 全省社会物流总额27066亿元;实现增加值 946.03亿元,比2005年的498.47亿元增加了 447.56亿元,增长89.79%,年均增长13.67%; 社会物流总费用2962亿元,增长1.42倍;完成货 运周转量2958亿吨公里,增长78.1%;港口完成 货物吞吐量26267.16万吨,增长3.97倍;物流行 业从业人员135万人,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 产业之一。
综合实力
截至2012年底,湖南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7.3%,占 规模工业的比重为9%;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23.2%, 所占比重达13.1%;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35.5%。 1—11月,湖南省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739 亿元,增长12.7%;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270亿元,增长 15.8%,同比加快8.1个百分点。全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 能耗下降有望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四是财税质量得到提高。 湖南省公共财政收入3307.3亿元,增长12.6%;地方财政 收入2023.6亿元,增长13.5%。税收收入增长13.9%,占 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8.1%,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工业发展状况
截至2012年底,2013年,湖南省工业实力增 强,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规模工业主营 业务收入超过3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 模工业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电子信息、新材料、 汽车等优势产业加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 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7%;盈亏相抵后实现利 润1585.06亿元,增长19.2%,增幅比1-11月高3.4 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1.70 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01%,比1-11月高 0.43个百分点,同比提升0.23个百分点。
湖南省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
2.综合运输体系初具规模。到2010年末,全省公 路总里程227998公里,高速公路在建和通车总里 程6450公里,其中已通车里程2386公里;公路密 度105.8公里/百平方公里,增长1.82倍;铁路通 车里程4893公里,增长1.74倍;内河通航里程达 11968公里,居全国第3位,千吨级航道达到607 公里,建成千吨级泊位87个;形成了以长沙黄花 国际机场为中心、5个机场相互配合、辐射全国的 航空运输网络。
贸易
截至2012年底,湖南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8381.4亿元,增长26.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 28.1%,生态环境投资增长44.9%;基础设施投 资增长25.6%,同比加快9.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 增长29.9%,占湖南省投资的比重达62.4%,同 比提高0.8个百分点。湖南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8940.6亿元,增长13.8%。
公路
截至2011年底,湖南省已有公路总里程232199公里,有国道15条、 国家高速公路8条、省道152条。至2013年12月底,湖南高速公路通 车里程已达到5084公里[19] 。省会长沙与湖南省13个市州全部实现 高速公路相连,洞庭湖区国省道主要渡口一律改渡为桥,形成了以长 株潭、衡阳、岳阳、常德、怀化等地为中心,联络湖南省各地99%以 上的乡镇公路网。 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长株潭、衡阳、邵阳、岳阳,常德、郴州、 怀化
经济发展状况
农业概况
2012年,湖南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04.1亿元,比上年增长3%。 其中,农业产值2651.7亿元,增长2%;林业产值260亿元,增长5%; 牧业产值1488.6亿元,增长4.7%;渔业产值279.9亿元,增长5.5%。 湖南省粮食播种面积490.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6%;棉花种植面 积20.2万公顷,增长5%;糖料种植面积1.4万公顷,下降0.3%;油料 种植面积132.2万公顷,增长2%;蔬菜种植面积123.9万公顷,增长 3.8%。 湖南省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2.3%,棉花产量增长10.5%,油料产 量减少3.5%,茶叶产量增长1.9%,水果产量增长4.7%,蔬菜产量增 长4.3%,烤烟产量增长1.3%。猪、牛、羊肉类产量增长5.1%,禽蛋 产量增长1.8%,牛奶产量增长4.9%,水产品产量增长10%。
铁路
湖南铁路交通较为发达。京广线(2009年12月26日开通)、沪昆线、 湘桂线(2013年12月28日开通)、石长线、洛湛线、焦柳线、渝怀 线等铁路共7大干线,澧茶、资许、韶山等支线,衡茶吉铁路开通货 运列车。包括沪昆客运专线、娄邵铁路扩能改造、石长铁路复线等数 个铁路新项目正加快建设,怀邵衡铁路于2014年上半年动工建设。届 时,湖南的铁路交通将进一步顺畅。 干线贯穿湖南省东西南北,进出省通道8个,境内铁路营运里程 3840.7公里,其中客运专线604公里,铁路复线率51.3%、电气化率 59.1%,路网密度为1.81公里/百平方公里,人均网密度为0.58公里/ 万人 。形成了“三纵二横”铁路运输网,在路网中担负着承东启西、 沟通南北的功能。铁路路网布局的改善,大幅提升了我省运输能力, 充分发挥了铁路作为综合交通主骨架、大通道的功能。已形成了长沙、 株洲、衡阳、怀化4大铁路中心。
物流经济地理
物管1班 组长:李格 组员:邱景 薛霜 杜倩 李文隆
湖南省
湖南省
地理位置
湖南省位于江南,属于长江中游地区,地处东经 108°47′~114°15′,,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 壤。省界极端位置,东为桂东县黄连坪,西至新 晃侗族自治县韭菜塘,南起江华瑶族自治县姑婆 山,北达石门县壶瓶山。东西宽667公里,南北 长774公里。
湖南省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
3.物流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到2010年底,全省 法人物流企业3100多家,注册资本金千万元以上 的170多家,有62家物流企业通过国家A级标准评 估,其中2家5A级企业,15家4A级企业。湖南一 力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湘通物流有限公司、湖南 金霞粮食产业有限公司物流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 亿元,长沙金霞现代物流园被列为全国物流示范 基地
湖南省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
4.物流业集聚化发展趋势明显。从全省看,
交通、物流设施和物流活动呈现向以长沙 为中心的大城市集聚态势;从城市内部看, 物流设施和物流企业出现向物流园区集中 趋势。随着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等交 通网络的逐步完善和长株潭“3+5”城市群 城际交通一体化,物流企业和设施等要素 逐步向长株潭综合交通枢纽汇集的趋势愈 加明显。
经济作物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自古以来就享有“九州粮仓”、“鱼米之乡” 的美誉。 湖南农林特产丰富多彩,盛产湘莲、湘茶、油茶、辣椒、 苎麻、柑桔、湖粉等。湘莲是有3000多年历史的著名特产,产量历来 居中国首位。湖南为中国四大产茶省之一。岳阳是中国黄茶之乡其中 最著名的茶叶品种“君山银针”,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岳阳君山独 产。另有著名的茶中奇珍(贡茶)——三叶虫茶。湖南的主要农产品 在中国占有重要位置,粮食产量居中国第7位,稻谷产量居中国第1位, 苎麻产量居中国第1位,茶叶产量居中国第2位,柑桔产量居中国第3 位。著名土特产有黄花、湘莲、生姜、辣椒等。畜牧业和养殖业产量 也位居中国前列。在家畜家禽中,以宁乡猪、武冈铜鹅、湘东黑山羊、 临武鸭等,最为著名。湖南水产品生产的天然条件较好,鱼类资源共 160种,经济价值较大的水生植物有莲、菱、席草、蒲草和芦苇等。
水运
湖南水资源丰富,内河航道条件优越。水运是湖南省传统的运输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的水运业得到长足发展,通航条件明显改善, 初步形成了以洞庭湖为中心,以长沙、岳阳为湘江枢纽,湘、资、沅、 澧四大干流为主干,沟通湖南省、通达长江及沿海的航道网。通航里 程11968公里,约占中国内河通航里程的十分之一。湖南省有1个吞 吐量1亿吨以上的国际贸易口岸——岳阳港,也是中国内陆省市最大 的国际航运港口,是长江溯流而上最后的一个海运港,省内唯一直航 香港、台湾、日本、韩国的港口;并唯一过亿吨吞吐量、入围全球50 强的港口。岳阳是湖南国际航运中心。长沙、株洲、衡阳、湘潭、益 阳、津市等港口年通过能力均在100万吨以上。
湖南省物流现状分析
湖南省物流业发展起步晚,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物流企业竞争力不强,普遍存在散小弱差的状况,服务功能单 一,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大多数物流企业仅能提供简单的运输 和仓储服务,缺乏流通加工、信息服务、库存管理、成本控制等物流 增值服务能力,低端物流市场恶性竞争,高端物流服务不能满足市场 需求。 二。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企业物流外包比重低,生产、商贸企业 物流服务内部化。据测算,全省企业自营物流占整个物流市场的60% 以上。 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衔接不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起点低、规模小, 公路、铁路、航运等缺乏有效衔接,多式联运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四 是影响物流业发展的税收、收费、融资等方面问题比较突出,支持物 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