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通业及分行业统计表

中国流通业及分行业统计表
中国流通业及分行业统计表

附件1

相关行业统计报表调整说明

一、商贸流通业汇总表

1.规模划分类型调整:规模类指标采用全口径统计,不再进行限额以上、限额以下的规模类型划分。效益类指标统计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业以及其他服务业数据。

2.统计指标调整:效益类指标删除流动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合计、累计折旧和所有者权益合计四项,增加主营业务利润指标。

3.计量单位调整:法人企业数量计量单位由万个变为个,企业从业人员计量单位由万人变为人,资产负债、损益及分配类指标计量单位由亿元变为万元。

二、批发业统计表

1.规模划分类型调整:由限额以上、限额以下变更为大、中、小微型企业。

2.行业(业态)划分类型调整:由“农畜产品批发、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批发、贸易经纪与

代理、其他批发”等9个行业小类,变更为“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文体用品批发、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批发、通讯及广播电视设备批发、家用电器批发、贸易经纪与代理”等7个行业小类。

3.统计指标调整:增加效益类中主营业务利润指标,删除贡献度中增加值指标,纳税额指标名称调整为应交税金。

4.计量单位调整:法人企业数量计量单位由万个变为个,法人企业从业人员计量单位由万人变为人,购进额、销售额以及效益、现代化程度、贡献度指标计量单位由亿元变为万元。

三、零售业统计表

1.规模划分类型调整:由限额以上、限额以下变更为大、中、小微型企业。

2.行业(业态)划分类型调整:法人企业数量、法人企业从业人员由按行业划类设置调整为按业态划类设置,包括“大型超市、超市、百货店、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等6个小类。

3.统计指标调整:增加效益类中主营业务利润指标,删除贡献度中增加值指标,纳税额指标名称调整为应交税金。

4.计量单位调整:法人企业数量计量单位由万个变为个,法人企业从业人员计量单位由万人变为人,购进额、销售额以及效益、现代化程度、贡献度指标计量单位由亿元变为万元。

四、住宿业统计表

1.规模划分类型调整:由限额以上、限额以下变更为大、

中、小微型企业。

2.行业(业态)划分类型调整:法人企业数量、法人企业从业人员、法人企业营业收入由按行业划类设置调整为按业态划类设置,包括“高档饭店、中档饭店、经济型连锁饭店、其他旅店”等4个小类。

3.统计指标调整:增加规模类中法人企业营业收入、法人企业营业面积、效益类中主营业务利润、贡献度中工资总额指标,删除贡献度中增加值指标,纳税额指标名称调整为应交税金。

4.计量单位调整:法人企业数量计量单位由万个变为个,法人企业从业人员计量单位由万人变为人,营业收入以及效益、现代化程度、贡献度指标计量单位由亿元变为万元。

五、餐饮业统计表

1.规模划分类型调整:由限额以上、限额以下变更为大、中、小微型企业。

2.统计指标调整:增加规模类中法人企业营业收入、法人企业营业面积、效益类中主营业务利润、贡献度中工资总额指标,删除贡献度中增加值指标,纳税额指标名称调整为应交税金。

3.计量单位调整:法人企业数量计量单位由万个变为个,法人企业从业人员计量单位由万人变为人,营业收入以及效益、现代化程度、贡献度指标计量单位由亿元变为万元。

六、家庭服务业统计表

1.规模划分类型调整:规模划分为规模以上、规模以下两类。

2.统计指标调整:增加规模类中法人企业营业面积、效益类中资产总计、负债合计、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三项费用合计、营业利润、利润总额、贡献度中工资总额指标,纳税额指标名称调整为应交税金。

3.计量单位调整:法人企业数量计量单位由万个变为个,法人企业从业人员计量单位由万人变为人。

七、沐浴业统计表

1.规模划分类型调整:规模划分为规模以上、规模以下两类。

2.行业(业态)划分类型调整:删除“大众浴池”业态。

3.统计指标调整:增加规模类中法人企业营业面积、效益类中资产总计、负债合计、其他业务收入、三项费用合计、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指标、贡献度中工资总额指标,纳税额指标名称调整为应交税金。

4.计量单位调整:法人企业数量计量单位由万个变为个,法人企业从业人员计量单位由万人变为人,营业收入以及效益、现代化程度、贡献度指标计量单位由亿元变为万元。

八、洗染业统计表

1.规模划分类型调整:规模划分为规模以上、规模以下两

类。

2.统计指标调整:增加规模类中法人企业营业面积、效益类中资产总计、负债合计、其他业务收入、三项费用合计、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指标、贡献度中工资总额指标,纳税额指标名称调整为应交税金。

3.计量单位调整:法人企业数量计量单位由万个变为个,法人企业从业人员计量单位由万人变为人。

九、家电维修服务业统计表

1.规模划分类型调整:规模划分为规模以上、规模以下两类。

2.统计指标调整:增加规模类中法人企业营业面积、效益类中资产总计、负债合计、其他业务收入、三项费用合计、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指标、贡献度中工资总额指标,纳税额指标名称调整为应交税金。

3.计量单位调整:法人企业数量计量单位由万个变为个,法人企业从业人员计量单位由万人变为人。

十、美容美发业统计表

1.规模划分类型调整:规模划分为规模以上、规模以下两类。

2.行业(业态)划分类型调整:由“生产和销售企业维修服务、特约维修服务”两类业态调整为“生产企业维修服务、销售企业维修服务、特约维修服务”三类业态。

3.统计指标调整:增加规模类中法人企业营业面积、效益类中资产总计、负债合计、其他业务收入、三项费用合计、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指标、贡献度中工资总额指标,纳税额指标名称调整为应交税金。

4.计量单位调整:法人企业数量、活动单位数量计量单位由万个变为个,法人企业从业人数计量单位由万人变为人。

十一、人像摄影业统计表

1.规模划分类型调整:规模划分为规模以上、规模以下两类。

2.行业(业态)划分类型调整:增加“综合类”业态。

3.统计指标调整:增加规模类中法人企业营业面积、效益类中资产总计、负债合计、其他业务收入、三项费用合计、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指标、贡献度中工资总额指标,纳税额指标名称调整为应交税金。

十二、会展业统计表

1.规模划分类型调整:规模划分为规模以上、规模以下两类。

2.统计指标调整:增加贡献度中工资总额指标。

十三、直销行业统计表

报送周期调整:由年报调整为月报。

十四、生产资料批发业统计表

1.规模划分类型调整:由限额以上、限额以下变更为大中、

小微型企业。

2.统计指标调整:增加效益类中主营业务利润指标,删除贡献度中的增加值指标。

3.计量单位调整:法人企业数量计量单位由万个变为个,法人企业从业人数计量单位由万人变为人,销售额以及效益、现代化程度、贡献度指标计量单位由亿元变为万元。

十五、药品流通行业统计表

1.报送周期调整:法人企业数量、法人企业从业人数两项指标报送周期由月报调整为年报。

2.统计指标调整:纳税额指标名称调整为应交税金。

3.计量单位调整:法人企业从业人数计量单位由万人变为人,购进额、销售额、库存额以及效益、现代化程度、贡献度指标计量单位由亿元变为万元。

十六、仓储业统计表

1.规模划分标准调整:由限额以上、限额以下变更为大、中、小微型企业。

2.统计指标调整:增加仓储设施、仓库租金、仓库利用率三类指标,删除贡献度中的增加值指标,纳税额指标名称调整为应交税金。

3.计量单位变动:法人企业从业人数计量单位由万人变为人。

十七、再生资源回收统计表

统计指标调整:删除报废机动车、报废船舶两类指标。

十八、茧丝绸行业统计表

调整部分指标解释。

十九、生猪屠宰行业统计表

报送周期调整:由年报调整为月报。

二十、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表

1.统计内容调整:对农产品流通企业部分暂不统计。

2.统计报表名称调整:由农产品流通企业及批发市场基本情况表变更为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表。

3.统计指标调整:增加基础设施、农产品交易情况两类指标。

二十一、散装水泥统计表

暂不由地方商务部门承担,由各省级散装水泥管理办公室负责报送。

二十二、汽车销售行业统计表

暂不由地方商务部门承担。

(完整版)人口的数量变化测试题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 1.读“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公元1770~1905年 B.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50年以后 C.世界人口增长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 D.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自然条件的优劣 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 率,回答2~4题。 2.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 高低”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为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4.能代表目前非洲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2006年年末广东、广西、新疆、湖南四省区的人口资料,完成5~6题。 省(区) 广东广西新疆湖南 出生率11.78‰14.44‰15.79‰11.90‰ 死亡率 4.49‰ 6.10‰ 5.03‰ 6.75‰ 0-14岁20.5% 22.64% 23.5% 18.70% 15-64岁72.1% 68.21% 70% 72.03% 65岁及以上人口7.4% 9.15% 6.55% 9.27%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省区是 A.广西B.广东C.新疆D.湖南 6.广东省65岁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较小的原因是 A.教育水平高 B.气候条件好 C.迁入人口多 D.经济水平高 年份出生率( ‰) 死亡率( ‰) 年份出生率( ‰) 死亡率( ‰) 1953 37 14 1990 21.06 6.67 1964 30.68 11.5 2000 14.03 6.45 1982 22.28 6.60 2010 11.90 7.11 7.表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统计分析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中国总人口达13.397亿人 10年增加7390万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今日发布。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所谓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就是规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在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及其各种特征都是反映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根据上述规定,不管普查员在哪天进行入户登记,普查对象所申报的都应该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情况。通过这个标准时间,所有普查员普查登记完成后,经过汇总就可以得到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的总数和各种人口状况的数据。 以下是数据详情: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中国各省面积人口数量GDP排名及世界各国面积人口排名

2013中国各省面积/人口数量/ GDP排名及世界各国面积人口排名中国各省面积排名: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千米); 2、西藏自治区面积122.8万平方千米); 3、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 4、青海省面积72.23万平方千米; 5、四川省面积48.14万平方千米; 6、黑龙江省面积45.48万平方千米; 7、甘肃省面积45.44万平方千米; 8、云南省面积38.33万平方千米; 9、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23.6万平方千米; 10、湖南省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 11、陕西省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 12、河北省面积18.77万平方千米; 13、吉林省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 14、湖北省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 15、广东省面积18万平方千米; 16、贵州省面积17.6万平方千米; 17、江西省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18、河南省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19、山西省面积15.63万平方千米; 20、山东省面积15.38万平方千米; 21、辽宁省面积14.59万平方千米; 22、安徽省面积13.97万平方千米; 23、福建省面积12.13万平方千米; 24、江苏省面积10.26万平方千米; 25、浙江省面积10.2万平方千米; 26、重庆市面积8.23万平方千米; 27、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6.64万平方千米; 28、台湾省面积3.6万平方千米; 29、海南省面答3.4万平方千米; 30、北京市面积1.68万平方千米; 31、天津市面积1.13万平方千米; 32、上海市面积0.63万平方千米; 33、香港特别行政区面积1101平方千米; 34、澳门特别行政区面积25.4平方千米。 中国内地各省人口数量 GDP排名 人口排名省区市人口数量 GDP GDP( 亿元) 人均G(元)人均排名排名 1 河南省 9613万人 5 14234 15056 16 2 山东省 9082万人 2 25326 27148 7 3 四川省 8673万人 9 9657 11708 25 4 广东省 7859万人 1 29863 32142 6 5 江苏省 7381万人 3 24738 32985 5 6 河北省 6735万人 6 1338 7 19363 11 7 湖南省 6629万人 13 8366 13123 20 8 安徽省 6338万人 15 6906 11180 28 9 湖北省 5988万人 11 8451 14733 17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 4822万人 18 5386 11417 27 11 浙江省 4647万人 4 17633 35730 4 12 云南省 4333万人 23 4260 9459 30 13 江西省 4222万人 19 5323 12204 24 14 辽宁省 4203万人 8 10418 24645 9 15 贵州省 3837万人 26 2543 6742 31 16 黑龙江省 3813万人 14 7081 18463 12 17 陕西省 3674万人 21 4806 12843 21

中国历年GDP数据分析

中国历年GDP数据分析 1.调查项目概述 1.1 项目名称和目标 项目名称:中国历年GDP数据分析 项目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中国历年GDP数据,来了解中国在这些年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1.2 项目时间 开始时间:2010年6月14日 结束时间:2010年6月14日 2. 调查数据

3. 调查分析 从数字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如下变化: 1)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较之1977年,有很大幅度增长。增幅大大高于GDP,这可以理解为一些工作从过去的混乱,开始步入正轨的一个表现。不过值得关注的是: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例高达31.24%,这个数字非常惊人。可以把这理解为公有制计划经济的特点 2)1979-1982年,连续四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9.96%,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1.73%,CPI平均值3.8%。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不仅远低于GDP增长,也低于CPI增长,实际负增长。显示当时的财政政策,是黄老之术,让人民休养生息,培养民力。而对于通过改革而释放出来的个体经济活力和财富,政府没有进行任何征收;对于同步逐渐恢复的国有企业和经济,税收的负担也实际上下降。 3)1983-1985年,连续3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19.31%,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18.32%,CPI平均值4.87%。国家财政收入和GDP增长,大致保持相当。显示当时财政开始从活力恢复的国民经济中抽钱,可能是为了来应对当时政府启动城市改革所需资金。 4)1986-1988年,连续3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18.62%,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5.56%,CPI平均值10.60%。又回到了1978-1982年的状况,国家财政收入增长,远远低于GDP增长,甚至没有跑过物价水平,为实质负增长。显示再度回到黄老道路,藏富于民。 5)1988、1989两年,连续两年出现严重通胀,1989年GDP实际上负增长,国家财政收入亦然。 6)1990-1992,连续3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16.49%,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9 .35%,CPI平均值3.47%。经济增长从89年的衰退中走出,开始加快;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也同步上升,但增长幅度仍大幅低于GDP增长。 7)1993-1995年,连续3年,借1992年1月小/平南巡的东风,中国经济迅速升温。出现连续3年的2位百分数的CPI上涨,CPI上涨年平均值高达16.30%。名义货币计算,GDP增长平均速度达到30.03%,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21.49%,经济全面过热。但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仍大幅度低于GDP增长超过8个百分点。 8)1996-2007年,连续12年,在CPI保持低位、11年中有6年为实际下降的情况下,CPI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80%的前提下,国家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速高达19.27%。远远高于GDP平均增速13.02%。 在1820-1952年期间世界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中国由于技术落后、内乱和外国列强入侵,人均GDP反而从600美元下降到538美元,中国占世界GDP的份额从1/3下降到1/20. 中国在1952-1978年期间实行了新的国家治理模式,经济增长明显加速,GDP增长率3倍;不过人均收入只增长了80%,年增长率只有2.3%,慢于世界平均2.6%的水平。屡屡发生的政治运动和种种体制缺陷导致了生产率下降。而1978年以来的30年改革时期中国经历了高速增长。在世界GDP的份额从5%增长到15%。全要素生产率每年增长接近3%,人均收入增长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 中国在改革期间的经济表现相当卓越。分析人士总结8条原因:1)农业改革先行;2)保持了国家完整统一;3)海外华人的投资;4)起点低的后发优势;5)计划生育控制了人口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 市数据统计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成都市: 全市常住人口:人 户籍人口:人 常住人口家庭户:4547109户 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户人口:人 学历: 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约:2341572人 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约:2353250人 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约:4946832人 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约:3407433人 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年龄(全市常住人口中): 0~14岁人口约:1536850人,占% 15~64岁人口约:人,占%

65岁及以上人口约:1364348人,占%高新区: 常住人口:553425人 户籍人口:327193人 常住人口家庭:47938户 家庭户人口:395147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人 青羊区: 常住人口:828140 人 户籍人口:561471人 常住人口家庭:268822户 家庭户人口:68402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人 武侯区: 常住人口:1083806人

户籍人口:812114人 常住人口家庭:304162户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人锦江区: 常住人口:690422人 户籍人口:420705人 常住人口家庭:224578户家庭户人口:58871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人金牛区: 常住人口:1200776人 户籍人口:710030人 常住人口家庭:409518户家庭户人口:1052506人

中国姓氏人口排名

中国姓氏人口排名表,看看你的姓排第几 中国最新百家姓氏人口数目排名1中国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列出了前100名。李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中,比例仅在4%左右。002、王姓:约占汉族人口的7.41%,人口众多。003、张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7.07%。尤以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省为最多。004、刘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5.38%。北方地区的河北、内蒙古、辽宁、京津地区中刘姓比率较高,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以上。005、陈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南方地区多陈姓。在台湾、广东二省,陈姓约占本省人口10%以上,为省内第一大姓。006、杨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在全国分布极广,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多杨姓。007、赵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29%。008、黄姓: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23%。黄姓在要集中于工江以南地区,广东省的黄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等省黄姓人口也比较多,以上五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56%。009、周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2.12%。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占比例相对其他地区要高。010、吴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05%。江南各省吴姓均占省人口总数的2%以上,尤以福建为高,约占该省人口5%,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江南大姓。011、徐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1.73%。尤以河南、山东、浙江最多!012、孙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52%,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尤以福建、广东、湖南最多!013、胡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014、朱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26%,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尤以安徽、江苏、山东最多。015、高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21%,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尤以江苏、福建、广东、江西、云南等地为多。016、林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8%,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尤以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多此姓,三省林姓约占全国汉族林姓人口60%。017、何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以四川、广东、湖南三省多此姓。018、郭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5%,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氏之一,。万以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多此姓。019、马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1.05%,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回族大姓。020、罗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86%。其主要分布在四川、广东、湖南、江西、贵州、湖北等省,六省罗姓约占全国汉族罗姓的70%。021、梁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84%。尤以广东多此姓,约占省人口4.7%,全国汉族梁姓人口35%在广东。022、宋姓:023、郑姓:024、谢姓:025、韩姓:026、唐姓:027、冯姓:约占汉族人口的0.64%。尤以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山东、云南等省多此姓。028、于姓:029、董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61%。尤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30、萧姓:031、程姓:总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7%。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湖南、四川、山东等省,这五个省的程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程姓人口的60%。032、曹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7%。尤以四川、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多此姓。033、袁姓:034、邓姓:035、许姓:036、傅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1%。主要分布在山东、湖南等省。037、沈姓: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0.50%,历代多以江南为其主要的分布地区。038、曾姓:039、彭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9%。尤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多此姓。040、吕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尤以山东、河南二省多此姓。041、苏姓:042、卢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043、蒋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在我国历史上蒋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尤以四川、江苏、湖南、浙江等省多此姓。044、蔡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6%。尤以广东、浙江、江苏、四川等省多此姓,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汇总

各省各市都有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中国总人口达13.397亿人 10年增加7390万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今日发布。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所谓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就是规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在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及其各种特征都是反映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根据上述规定,不管普查员在哪天进行入户登记,普查对象所申报的都应该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情况。通过这个标准时间,所有普查员普查登记完成后,经过汇总就可以得到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的总数和各种人口状况的数据。 以下是数据详情: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中国足球人口总数世界第一

国际足联公布数据: 中国足球人口2600万世界第一 国际足联官方网站日前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的足球人口有2600余万人,排名世界第一;注册球员的数量有71万多人,排名世界第12位。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和如此高的世界排名,无论是中国足协的官员还是地方足协的负责人,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国际足联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上述统计结果的。据中国足协一位负责球员注册工作的官员说,他看到这些数字之后有点儿吃惊,根据足协方面的统计以及通过常识判断,中国的足球人口和注册球员的数量,远远达不到国际足联公布的数字。 根据国际足联公布的数字,中国的足球人口是26166335人,注册球员有711235人,俱乐部有2221家。足球人口排在中国之后的依次是美国、印度、德国和巴西等国。注册球员方面,西班牙、阿根廷等足球强国也没有中国多。在俱乐部数量的统计上,足球活动开展良好的近邻日本有2000家俱乐部,排名也没有中国高。 谈到足球人口和注册球员两个概念,足球界比较认可的说法是,足球人口广义上指的是每周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足球活动的人数,注册球员指的是加入专业或业余俱乐部,并在国家足协和地方足协注册登记的球员。前不久在京举行的一次足球论坛上,某体育发展公司从中国足协得到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的注册球员只有5万人左右,俱乐部只有100家左右,远远不及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足球强国,和日本、韩国相比也有较明显的差距。至于中国的足球人口,中国足协及任何一家机构从来没有调查和统计过,也谈不上得出一个较为明确的数字。 据中国足协一位官员介绍,由于中国国土面积和人口总量都很庞大,所以关于足球人口的调查统计工作非常复杂,目前任何一家组织机构都很难落实此事。至于国际足联如何得出2600余万这一数字,很可能是根据人口总量推测而来,中国目前人口超过13.7亿,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有一个人常参与足球活动即可被认定为足球人口。无独有偶,在足球人口世界排名中居前列的美国、印度,同样都是人口大国。 至于注册球员数量的问题,中国的情况是,职业球员在中国足协注册,业余球员在地方足协注册。目前,在中国足协注册的中超、中甲俱乐部的一队及梯队球员数量约为1700人,如果算上各年龄段的专业女足运动员,也就是两千多人。另外,由于地方足协不重视,或者统计工作有难度,因此在业余球员统计上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尽管如此,足协官员还是用肯定的语气表示,中国的注册球员数量不可能达到70多万。 虽然无法得到科学而准确的数字,但中国足球今年的惨淡成绩及足球从业者的感受却是实实在在的,反映了足球人口逐渐萎缩的残酷现实。拿U19国青队举例,原主教练宿茂臻去年组队时,只能从全国几百名1991年出生的青年球员中选材。另外,在日前刚刚结束的亚洲16岁以下女足锦标赛中,虽然中国队成功晋级世少赛,但主教练范学伟指出,当初他组队时是从275名队员中选择了29名队员,也就是说不到10个人里就要选出一个人,选才面极窄。

中国历年GDP数据

中国历年GDP数据 历年主要GDP指标(基于现价;GDP:百万元;人均GDP:元) 年份GDP(本币) GDP(美元) 增长率(%) 人均GDP(本币)人均GDP(美元) 人均GDP增长率(%) 2010 39,798,315 5,879,063 10.3 29,748 4,394 (N) 2009 34,090,281 4,990,526 9.2 25,605 3,748 8.6 2008 31,404,543 4,521,827 9.6 23,708 3,414 9.1 2007 26,581,031 3,495,664 14.2 20,169 2,652 13.6 2006 21,631,443 2,713,495 12.7 16,500 2,070 12.0 2005 18,493,737 2,257,619 11.3 14,185 1,732 10.7 2004 15,987,834 1,931,644 10.1 12,336 1,490 9.4 2003 13,582,276 1,640,966 10.0 10,542 1,274 9.3 2002 12,033,269 1,453,820 9.1 9,398 1,135 8.4 2001 10,965,517 1,324,818 8.3 8,622 1,042 7.5 2000 9,921,455 1,198,475 8.4 7,858 949 7.6 1999 8,967,705 1,083,279 7.6 7,159 865 6.7 1998 8,440,228 1,019,462 7.8 6,796 821 6.8 1997 7,897,304 952,653 9.3 6,420 774 8.2 1996 7,117,659 856,085 10.0 5,846 703 8.9 1995 6,079,373 727,981 10.9 5,046 604 9.7 1994 4,819,786 559,224 13.1 4,044 469 11.8 1993 3,533,392 613,223 14.0 2,998 520 12.7 1992 2,692,348 488,222 14.2 2,311 419 12.8 1991 2,178,150 409,173 9.2 1,893 356 7.7 1990 1,866,782 390,279 3.8 1,644 344 2.3

中国古代人口管理

一.中国古代人口管理概况 中国有文字记载历史的年代,已进入了奴隶制时代。约公元前21世纪前夏王朝建立的时候,中国的人口管理就已经产生并开始形成制度。夏朝留下的部分人口数字和井田农作制资料表明,当时已有人口统计和人口调配活动。到了殷商,人口管理已“有典有册”了。据史书记载,商朝统治者要求“多子孙甲”,明显反映出增加人口的愿望。周朝取代商朝后,人口管理法律化。周朝设有较完备的户籍管理和人口统计制度。中央专门设置了管理人口的“司民官”,定期向周王禀报人口。地方官负责日常的人口管理和统计上报事务。为了增加人口,周朝还专门设置了“媒官”,掌管并促进男婚女嫁。当时规定“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到此年龄不嫁娶者“官罚”,并禁止同姓为婚,采取“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等措施,以增加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春秋战国时,一些诸侯国已产生了专门管理人口的法律。秦国推行“连坐法”加强人口管理。魏国颁布了《户律》和控制人口逃亡的《奔命律》。一些国君为了吸引移民,专门颁布了横徕民令》。秦统一中国后,继续坚持“连坐法”,各种奖励生育和提高人口质量的措施都在实施。汉朝代替秦朝后,实行“与民生息”政策,人口管理更加法制化,有关人口的法律条文纳入著名的汉《九章律》之中。到了唐代,统治者已能熟练地运用一系列管理措施调整人口,把人口管理活动与其他社会管理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按人口授田、赋税、治安、决定官僚升降、设置城镇等。宋、元、明时期,基本上沿袭了唐代的人口管理制度。但人口太多时,常常依靠自然灾荒和战争自发调节。尽管一些学者竭力敲响人口警钟,并未引起统治者的重视,以致中国古代一直缺少从减少人口方面规范生育行为的管理措施。中国古代人口管理总体上反映出了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特有的人口规律。人口管理的很多重要方面及其对中国人口变动和人口发展产生的明显效果在世界各国堪称领先水平。尤为值得重视的方面是户口管理、婚育管理和迁移管理。 二、以统计、赋税、治安为动因的户口管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设有户口登记的国家。国外有专家认为,中国自古相传的户籍登记制度,是远东人口统计传统中的中心要素。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户口登记,把它作为巩固本阶级统治的一个重要手段,制订专门法令,设有专门机构,配有专职人员从事该项管理活动。夏殷时,就开始了户!口的登记和管理。司马迁《史记》中关于“禹平水土、定九州、计民数”,“抚有民千三百五十五万”的记载,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户口登记数字,也是世界最古老的人口登记数字之一。周朝设有专管户籍的“司民”之官,建立了比较严密的户籍登记和管理制度。我国现在所能见到的有关人口调查的最早历史记载,就是约公元前800年周宣王所进行的“料民”,即登记户口。分定赋税、徭役,划定行政区域,都以户口为依据。春秋战国时,户口制度有了很大发展。春秋时的鲁、齐、卫、吴、越诸国先后采用的25家为一社,“社之户口,书于版图”的“书社”制度,就是当时的户口制度。战国时韩、赵、魏、秦推行的“上计”制度,也包含了户口管理的重要内容。所谓“上计”,即地方官吏年初将所辖区的居民户数、钱、粮、赋税等,写在“卷”上送呈国君收存,年终再将本年度人口增减的实数和赋税结算的文册送上报请核实。这既是统治阶级对人民剥削的需要,也是为兼并战争筹集兵员物资的需要。自秦献公时,对户口制度进行了改革,采取“户籍相伍”的办法,把五家人口编为一伍,十家人口编为一什来管理。商鞅在此基础上推行了“连坐”法,其作用是要族亲、邻里之间互相监视,防止人民对秦国苛政不满而串联造反。商鞅还第一次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周密、经常的人口统计,开创了人口出生和死亡的动态登记,并注重按人口性别、年龄、社会成分和职业的分类统计。刘邦创建西汉王朝后,曾颁发了“编户齐民”这项历史上有名的立国兴邦之策。西汉制订的法律章程《九章律》,其中一项就是“户律”。按照户律,朝廷通过编制户籍(类似户口薄)掌管全国人口。官府征收租赋、徭役和兵役,完全按户籍办事。民户一律按户籍固定居住,不得随意搬迁。凡被户籍固定的民户叫做“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如果丢掉户籍流亡他乡,就成为“流民”,一经抓获就罚作奴隶。由于户籍是当时的主要册籍,土地情况也作为附带项目登入户籍薄中,所以户籍又起到地籍和税册的作用。正是由于西汉有这样一套比较完备的户口管理制度,所以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户口统计数得到了历代史学家的基本认可。东汉基本上全面承袭西汉的户籍管理制度。魏晋南北朝时,废两汉按人计算的租赋制,实行以户计算的户调制,即以户为单位征收赋税。所以,当时封建王朝非常重视“户”的登记调查,忽视“口”的统计,致使当时的人口统计史料只有户数而没有人数。隋朝时,

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一)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1949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179.56亿美元(50年国家外汇储备:1.57亿美元)人口5.42亿 195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276亿美元[679亿](外汇储备:1.08亿美元)人口5.75亿 196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467亿美元[1149.3亿](外汇储备:0.81亿美元)人口6.73亿 197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3位:916亿美元[2252.7亿](外汇储备:0.88亿美元)人口8.30亿 1978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5位:2683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67亿美元)人口9.63亿 198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3332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2.96亿美元)人口9.87亿 199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0位:363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10.93亿美元)人口11.43亿 1995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6913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735.97亿美元)人口12.11亿 200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0801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655.74亿美元)人口12.67亿

2001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1592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121.65亿美元)人口12.76亿 200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2371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864.07亿美元)人口12.85亿 2003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14099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4032.51亿美元)人口12.92亿 2004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9787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6099.32亿美元)人口12.99亿 2005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5位:22564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人口13.09亿 2006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4位:2644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人口13.10亿 2007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3位:29330亿美元/预测(汇率按7.8计算)(国家外汇储备:12020亿 (二)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1970——2009世界GDP排名197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1,0255亿美元 02----日本----------2068亿美元 03----西德----------2037亿美元

中国历代人口统计一览表

中国历代人口统计一览表 战国末年: 公元前221年,估计全国总人口2000万。 西汉: 公元2年,汉平帝元始2年,全国有户1223万,总人口5959.4978万。汉书-地理志下 东汉: 公元57年,汉光武帝建武中元2年,全国有户427.9634万,总人口2100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公元75年,汉明帝永平18年,全国有户586.0573万,总人口3412.5021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公元88年,汉章帝章和2年,全国有户745.6784万,总人口4335.6367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公元105年,汉和帝元兴元年,全国有户923.7112万,总人口5325.6029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公元156年,汉桓帝永寿2年,全国有户1067.7960万,总人口5647.6856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三国: 魏:公元263年,魏元帝景元4年,全国有户66.3423万,总人口443。2881万。晋书-地理志 蜀:公元263年,蜀汉后主炎兴元年,全国有户28万,总人口94万。通典-食货七

吴:公元280年,吴主皓天纪4年,全国有户52.3万,总人口200万。晋书-地理志 西晋: 公元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有户245.984万,总人口1616.3863万。晋书-地理志 南北朝: 刘宋:公元464年,宋武帝大明8年,全国有户90.687万,总人口468.5501万。通典-食货七 北魏:公元525年,魏孝武帝正光年,全国有户500万,总人口3200万。通典-食货七 北齐:公元577年,北齐幼主承光元年,全国有户303万,总人口2000万。通典-食货七 南陈:公元589年,陈后主桢明3年,全国有户50万,总人口200万。通典-食货七 隋: 公元609年,隋炀帝大业5年,全国有户890.7536万,总人口4601.9956万。通典-食货七 唐: 公元649年,唐太宗贞观22年,全国有户300万。通典-食货七。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全国有户615.6141万,总人口3714万。资治通鉴-卷208 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全国有户841.2871万,总人口4814.3609

中国各省面积人口数量GDP排名及世界各国面积人口排名

2013中国各省面积/人口数量/ GDP排名 中国各省面积排名: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千米); 2、西藏自治区面积122.8万平方千米); 3、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 4、青海省面积72.23万平方千米; 5、四川省面积48.14万平方千米; 6、黑龙江省面积45.48万平方千米; 7、甘肃省面积45.44万平方千米; 8、云南省面积38.33万平方千米; 9、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23.6万平方千米; 10、湖南省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 11、陕西省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 12、河北省面积18.77万平方千米; 13、吉林省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 14、湖北省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 15、广东省面积18万平方千米; 16、贵州省面积17.6万平方千米; 17、江西省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18、河南省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19、山西省面积15.63万平方千米; 20、山东省面积15.38万平方千米; 21、辽宁省面积14.59万平方千米; 22、安徽省面积13.97万平方千米; 23、福建省面积12.13万平方千米; 24、江苏省面积10.26万平方千米; 25、浙江省面积10.2万平方千米; 26、重庆市面积8.23万平方千米; 27、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6.64万平方千米; 28、台湾省面积3.6万平方千米; 29、海南省面答3.4万平方千米; 30、北京市面积1.68万平方千米; 31、天津市面积1.13万平方千米; 32、上海市面积0.63万平方千米; 33、香港特别行政区面积1101平方千米; 34、澳门特别行政区面积25.4平方千米。中国内地各省人口数量 GDP排名 人口排名省区市人口数量 GDP GDP( 亿元) 人均G(元)人均排名排名 1 河南省 9613万人 5 14234 15056 16 2 山东省 9082万人 2 25326 27148 7 3 四川省 8673万人 9 9657 11708 25 4 广东省 7859万人 1 29863 32142 6 5 江苏省 7381万人 3 24738 32985 5 6 河北省 6735万人 6 1338 7 19363 11 7 湖南省 6629万人 13 8366 13123 20 8 安徽省 6338万人 15 6906 11180 28 9 湖北省 5988万人 11 8451 14733 17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 4822万人 18 5386 11417 27 11 浙江省 4647万人 4 17633 35730 4 12 云南省 4333万人 23 4260 9459 30 13 江西省 4222万人 19 5323 12204 24 14 辽宁省 4203万人 8 10418 24645 9 15 贵州省 3837万人 26 2543 6742 31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成都市: 全市常住人口:14047625人 户籍人口:11426985人 常住人口家庭户:4547109户 家庭户人口:12354454人 平均每户人口:2.72人 学历: 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约:2341572人 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约:2353250人 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约:4946832人 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约:3407433人 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年龄(全市常住人口中): 0~14岁人口约:1536850人,占10.94% 15~64岁人口约:11146427人,占79.35% 65岁及以上人口约:1364348人,占9.71% 高新区: 常住人口:553425人

户籍人口:327193人 常住人口家庭:47938户 家庭户人口:395147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2.67人 青羊区: 常住人口:828140 人 户籍人口:561471人 常住人口家庭:268822户 家庭户人口:68402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2.54人 武侯区: 常住人口:1083806人 户籍人口:812114人 常住人口家庭:304162户 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8人 锦江区: 常住人口:690422人 户籍人口:420705人

常住人口家庭:224578户 家庭户人口:58871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2人 金牛区: 常住人口:1200776人 户籍人口:710030人 常住人口家庭:409518户 家庭户人口:1052506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57人 成华区: 常住人口:938785人 户籍人口:641275人 常住人口家庭:322754户 家庭户人口:854817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5人

中国历史上各时代全国总人口数据统计表

中国历史上各时代全国总人口数据统计表 公元前220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约20,000,000 公元2年(西汉平帝元始二年) 59,594,978 公元57年(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 21,007,820 公元75年(东汉明帝永平十八年) 34,125,021 公元88年(东汉章帝章和二年) 43,356,367 公元105年(东汉和帝元兴元年) 53,256,029 公元125年(东汉安帝延光四年) 48,690,789 公元140年(东汉顺帝永和五年)约49,150,000 公元144年(东汉顺帝建康元年) 49,730,550 公元145年(东汉冲帝永嘉元年) 49,524,183 公元146年(东汉质帝本初元年) 47,566,772 公元156年(东汉桓帝永寿二年) 56,476,856 公元280年(西晋武帝太康元年) 16,163,863 公元581-600年(隋文帝开皇年间)约44,500,000 公元609年(隋炀帝大业五年) 46,019,956 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约37,140,000 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 41,419,712 公元732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年) 45,431,265 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 48,143,609 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 48,909,800 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52,880,488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 52,919,309 公元760年(唐肃宗乾元三年) 16,993,806 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约16,900,000 公元82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约15,760,000 公元1008年(北宋真宗景德三年) 16,280,254 公元1053年(北宋仁宗皇佑五年) 22,292,861 公元1066年(北宋英宗治平三年) 29,092,185 公元1083年(北宋神宗元丰六年) 24,969,300 公元1122年(北宋徽宗宣和四年) 46,734,784 公元1281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约58,830,000 公元1291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59,848,964 公元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 59,873,305 公元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约60,540,000 公元1403年(明成祖永乐元年) 66,598,337 公元1502年(明孝宗弘治十五年) 50,908,672 公元1504年(明孝宗弘治十七年) 60,105,835 公元1578年(明神宗万历六年) 60,692,856 公元1620年(明光宗泰昌元年) 51,655,459 公元1651年(清世祖顺治八年) 10,633,326 公元1652年(清世祖顺治九年) 14,483,858 公元1682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 19,432,753 公元1685年(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约23,600,000 公元1712年(清圣祖康熙五十一年) 24,621,324 公元1713年(清圣祖康熙五十二年) 23,587,224 公元1724年(清世宗雍正二年)约126,110,000 公元1741年(清高宗乾隆六年) 143,411,559 公元1751年(清高宗乾隆十六年)约181,810,000 公元1764年(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约205,500,000 公元1776年(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 208,095,795 公元1790年(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 301,487,115 公元1795年(清高宗乾隆六十年)约297,000,000 公元1812年(清仁宗嘉庆十七年)约333,710,000 公元1834年(清宣宗道光十四年) 401,008,574 公元1840年(清宣宗道光二十年)约412,810,000 公元1844年(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 419,441,360 公元1845年(清宣宗道光二十五年)约 421,350,000 公元1887年(清德宗光绪十三年) 377,636,000 公元1901年(清德宗光绪二十七年) 426,447,325 公元1910年(清宣统二年)约568,150,000 公元1911年(清宣统三年) 564,423,867 公元1913年(民国二年)约532,000,000 公元1928年(民国十七年)约474,780,000 公元1931年(民国二十年)约421,700,000 公元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约462,150,000 公元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约443,400,000 公元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约431,000,000 公元1949年约421,670,000 公元1954年 562,660,000 公元1964年 704,990,000 公元1969年 806,710,000 公元1974年 908,590,000 公元1981年 1,000,720,000 公元1988年 1,110,260,000 公元1995年 1,200,000,000 公元2000年 1,300,00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