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通业及分行业统计表
中国社会物流总额统计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社会物流总额统计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社会物流总额的统计情况和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因此,了解和统计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对于评估国家发展水平、制定政策和提高物流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物流总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物流活动所创造的总价值。
这些物流活动包括物流服务的提供、货物的运输、仓储、信息流等各个环节。
统计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各个行业的物流数据来实现,如工业、商业、农业等。
中国社会物流总额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它是评估一个国家物流效率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物流活动的高效与否直接影响到商品的流通速度、成本以及供应链的稳定性。
通过统计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可以了解国家整体物流水平的变化和提升空间,为优化物流业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统计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对于政府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通过了解不同行业物流总额的构成和变化趋势,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物流政策,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
同时,统计数据还能帮助政府预测物流需求,以及合理规划物流资源,提高国家整体物流效率。
最后,统计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对于物流企业的管理和竞争力提升也有重要意义。
企业可以通过了解行业整体物流总额以及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并提高自身物流效益和竞争力。
此外,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物流总额的统计还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市场机会和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统计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在国家发展、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分析物流总额数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并为提升物流效率和推动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以全面介绍中国社会物流总额的统计表。
具体的内容安排如下:引言部分将对文章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概述。
首先,介绍社会物流的概念,说明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的范围。
流通产业数据统计的现状、问题及改进建议

流通产业数据统计的现状、问题及改进建议张昊【摘要】流通领域的数据统计对于产业自身发展和宏观经济预测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目前,我国流通统计指标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其数据内容、来源及发布方式等仍有改进的必要。
应当以接轨国际标准的行业分类为基础,在“大流通”视野中确定流通产业的行业范围,进而建立由共性指标、个性指标构成的有机统一的指标体系。
同时,有必要梳理、协调政府及相关机构目前发布的数据内容,通过“云技术”实现统筹与整合。
并且,要明晰数据的来源渠道、采集方式,将重复矛盾转变为差异互补。
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经济普查数据的利用价值,发挥非官方机构的补充作用,使流通统计更加全面、透明,为问题导向的分析研究提供更好的支撑。
%Statistics in distribution area is of great importance bo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macroeconomic forecasts. Currently,the statistical indicator system has been basically formed,but improvement is still needed for its data contents,sources and publication methods.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the industry scope of‘enlarged distribution system’should be determined,and based on industry classification,an organically consolidated indicator system which includes both common and special indicators should be built. Meanwhile,it is necessary to rearrange and coordinate the contents of the data currently published by government and related organizations,and an integration could be achieved by using the"cloud tech". The source and collection method of data should also be made clear,so as to change the situation of data publication from repeated or contradictory into differentiated andcomplementary. In this process,the value of economic census data should be cherished and the NGOs can also play a supplementary role,so that the statistics can be mad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transparent,thus providing better support for the problem-oriented analysis.【期刊名称】《中国流通经济》【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6页(P25-30)【关键词】流通产业;统计数据;指标体系;经济普查【作者】张昊【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北京市1008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22.1流通产业引导生产、促进消费,在时间上优化国民经济流程,在空间上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现代流通业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基于中国30个省际数据的比较分析

现代流通业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基于中国30个省际数据的比较分析孙金秀【摘要】提高现代流通业的效率,有利于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城乡一体、竞争有序、统一开放、安全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有利于加快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国民经济质量和效益.文章首先从投入、产出方面构建了现代流通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我国30个省市流通数据,运用GRA-DEA(灰色关联-数据包络)混合模型对我国现代流通业效率进行测度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流通业从业人员、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货运量、公路里程、铁路里程、R&D经费是现代流通业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2010-2012年我国现代流通业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呈现先降后升趋势,规模效率逐年上升;北京、天津、上海等省市现代流通业的投入产出结构相对合理,已达到效率最优状态,辽宁、浙江等省市流通资源配置没有实现最优组合,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期刊名称】《商业经济与管理》【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8页(P14-21)【关键词】现代流通业;GRA-DEA混合模型;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作者】孙金秀【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浙江绍兴 312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4.7效率低下一直是困扰我国现代流通业健康发展的顽症。
提高现代流通业的效率,有助于改变我国现代流通业长期存在的企业多、规模小、效益差、秩序乱的现状,增强我国现代流通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城乡一体、竞争有序、统一开放、安全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
如何科学的重新审视和准确估计现代流通业的效率,已成为推进流通业改革发展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现代流通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RA-DEA(灰色关联—数据包络)混合模型对我国流通业效率进行定量分析,系统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我国流通业发展状况,并对流通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我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

一、我国流通产业组织的现状(一)我国流通产业的市场结构现状。
市场结构指某个产业的市场垄断或竞争程度。
度量市场的垄断程度,主要看市场集中度,而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有产品差异、规模经济、进入障碍、产品差别化等。
我们从产业集中、规模经济、进入壁垒三个方面来考察当前中国流通产业的市场结构状况。
1、流通产业集中度稳定增长。
市场集中度的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指标是集中率,它是指某个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如产量、销售额、职工人数、资本额等)占整个市场的份额,也称市场占有率,它反映产业中若干个最大企业在市场上的支配程度。
例如,CR4即该产业前4家最大企业的市场份额。
针对流通产业的具体特征,我们采用CR100即流通产业前100家最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来度量流通产业的市场集中度。
2004年中国零售企业前100家实现销售收入5 517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升至9.2%。
2005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达到7 076亿元,连锁百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首次突破10%,提高到10.5%。
2005年百强中,外资企业18家,比2004年增加6家。
销售规模总额1 439亿元,占百强总销售规模的20%。
如包括境外上市、国外资金注入内资企业等则上榜企业27家,销售总额2 619亿元,占连锁百强总销售规模的37%。
外资企业主要集中在目前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卖场业态。
百家快速消费品零售企业中,以大卖场为主的10家外资企业店铺数为475家,占总店数的1.6%,但实现销售额937亿元,占总销售额的23%。
2006年全国商业企业百强榜销售规模达7 685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11.4%。
从对我国零售百强的集中度分析,可看出我国流通产业目前属于竞争型市场,产业的集中度呈稳定增长态势,从2000年4%增长到2006年的11.4%,增长速度较快。
2、流通企业规模经济分析。
规模经济是指所有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所带来的平均成本的下降。
中国流通产业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流通产业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一、现状分析1.1产业规模中国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包括批发零售、物流运输、仓储配送等各环节。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零售业总额约达到40万亿元人民币,物流业总额约达到28000亿元人民币,产业规模巨大。
1.2结构性问题尽管规模庞大,但中国流通产业仍然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零售市场集中度较低,社区便利店等小型零售商的数量庞大,但规模和效率与大型超市相比不具备竞争优势。
其次,物流业存在低效率、高成本的问题,特别是城市快件配送的压力大,快递包裹量增长迅速,但配送效率提升较慢。
最后,部分传统零售商难以适应新零售的发展趋势,存在转型困难和压力大的问题。
1.3技术创新近年来,中国流通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技术创新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零售领域,新零售模式的兴起为传统零售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数据驱动的经营模式,提高了消费者体验和经营效率。
在物流领域,无人驾驶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的应用,提升了物流配送的效率和准确度。
1.4消费升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已经成为中国流通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只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对于产品质量、服务体验、品牌认知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对零售商和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二、未来发展趋势2.1大数据驱动未来,中国流通产业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大数据驱动。
零售商将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需求,个性化推荐商品和服务,提升购物体验。
物流企业也将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路线规划、降低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而政府部门也将大力推动大数据在流通产业中的应用,提升整个流通产业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2.2供应链升级未来,供应链升级将成为中国流通产业的重要方向。
通过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等的应用,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化、智能化,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反应速度,降低库存成本、缩短交付周期。
我国批发零售业基本情况介绍

我国批发零售业基本情况介绍第一节行业范围界定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标准,批发零售业包括F51和F52大类,指商品在流通环节中的批发活动和零售活动。
第二节行业细分领域批发零售业的细分领域包括批发行业和零售行业。
一、批发业(一)批发业定义批发业指向其他批发或零售单位(含个体经营者)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批量销售生活用品、生产资料的活动,以及从事进出口贸易和贸易经纪与代理的活动,包括拥有货物所有权,并以本单位(公司)的名义进行交易活动,也包括不拥有货物的所有权,收取佣金的商品代理、商品代售活动;本类还包括各类商品批发市场中固定摊位的批发活动,以及以销售为目的的收购活动。
批发业细分方面,主要可以分为食品、饮料、烟草和家庭日用品批发业,能源、材料和机械电子设备批发业和其他批发业三大类别,其中每个类别下又细分为若干个类别。
(二)批发业特点1、交易批量大一般来说,批发商业的交易批量还大于零售商业的交易批量。
当然,这里所说的交易批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的交易批量,即每笔交易所完成的销售量,而不是一定时期内的交易总量。
批发业一般需要达到一定的交易规模才能进行,通常都有最低的交易量规定。
批发业平均每笔交易量要大得多,而且批发交易的价格往往与交易量成反比。
2、交易范围或市场范围广泛随着交通或通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很多批发用户根本不用“来店”购买,而可以通过远程、无纸化方式进行交易,批发商业的交易范围或市场范围要远远大于零售商业的交易范围或市场范围,即批发商业的商圈要远远大于零售商业的商圈。
3、交易关系稳定由于批发商业的交易对象是企业或事业单位,而这些批发用户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或其他事业的持续进行,就必须按着生产经营上的技术要求持续、稳定地进行重置购买。
4、交易更加理性因批发的销售对象具有明显的组织化特征,组织购买商品都由采购部门来完成,要经过科学的决策程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属于专家购买类型,更加具有理性化特征。
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增长率 ( ) %
3 . 57
109 0 .
9 . 24
4 . 53
8 . 23
资料来源 :《 中国统计年 鉴 2 0 ) 09 。增长率是依上述数据计算得 到。
2 .市 场集 中程 度不 断上 升 20 00年 以来 ,伴 随 全 国市 场 经 济 的 发 展 ,城 乡消费 品市 场 的集 中 程 度 也 不 断 上 升 。 国 家 统 计 局 的统 计 数 据 显 示 ,近 年 来 全 国 消 费 品市 场 个 数
3 5 36 4 7 56 2 0 7 61 2. 5 45 0 2 8. 5 448 2 1 09 5 0 3 5 .6 07 8 7 37 45
.
社会商品零售 总额 ( 亿元 )
5 01 0 95 . l 487 7 08 .
20 4 钲 0 20 08 正
快速 发展 ( 表 1 。 见 )
收 稿 日期 :2 1 —0 0 1 5—1 8
作者简介 :耿莉 萍 ( 99~) 15 ,女 ,北京人 ,北京 工商 大学经 济学院教授 、硕 士生 导师,研究方 向为国际 贸易
一
、
区域经济 、消费经济 。
8一
J un l f e ig V c t n l o ra o in o a o a B j i
21 0 1年 6月
第2 7卷 第 2期
北京财贸职业学 院学报
我国流通产业 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耿 莉萍
摘 要 :近年 来 国 内流 通产 业快 速 发展 ,并 显 现 出 网络 销 售 迅 猛 增 长 、外 资 零 售 企 业快 速 扩 张 、农 村 流 通
网络建设 加 速 的变化 趋 势 。国 内流通 企 业 应 直 面竞 争 加 速 整 合 ,向 国 内二 三 线 城 市 和农 村 市 场 拓 展 ;传 统 的店 铺销 售模 式在 网络销售 的竞争 下 应 调 整 经 营策 略创 新 营 销 模 式 ;大 型 商 业 与 物 流企 业 ,应 积 极 探 索 “ 出去 ” 的方式 ,努 力在 海外 建立 我们 自己的流通 渠道 ,以提高 中国商 品的 出 口收益 与竞争 力 。 走 关 键词 :流 通产 业 ;网络销售 ;流通产 业竞 争 力 ;流通 渠道
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

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
近年来,药品流通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可谓盛行,受人们的普遍认可。
为了更好地观察这一行业的发展情况,现对其运行统计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首先,药品流通行业目前依然以零售分销为主,其占比超过90%。
其次,近些年来,药品流通行业的规模稳步扩大,产值、销售金额、税收等持续上升,整体运行状况明显好转。
其次,药品流通行业的经营机构也在不断扩张,从2011年的123家扩展到2019年的332家,数量翻倍增长。
同时,目前超过六成机构具有正规营业资质,其中连锁机构更是占据大多数。
此外,药品流通行业的电子商务也在迅猛发展,2019年实现交易额近17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8%,表明各大电商平台都在推动其迅猛发展。
再次,药品流通行业的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例如,快递服务、定制服务、金融服务等,为消费者提供更卓越的服务体验,吸引更多消费者从而推动行业发展。
最后,药品流通行业发展也伴随着政府的不断改善,2019年,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对药品流通行业进行支持,其中上市企业和实体小细分企业分别拿到超过60%和80%的融资支持,有力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药品流通行业在近些年的发展情况非常乐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行业垄断、经营机构缺乏统一标准、
经营规模不足等。
未来,药品流通行业应更加加强管理,以提升服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药品供应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相关行业统计报表调整说明
一、商贸流通业汇总表
1.规模划分类型调整:规模类指标采用全口径统计,不再进行限额以上、限额以下的规模类型划分。
效益类指标统计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业以及其他服务业数据。
2.统计指标调整:效益类指标删除流动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合计、累计折旧和所有者权益合计四项,增加主营业务利润指标。
3.计量单位调整:法人企业数量计量单位由万个变为个,企业从业人员计量单位由万人变为人,资产负债、损益及分配类指标计量单位由亿元变为万元。
二、批发业统计表
1.规模划分类型调整:由限额以上、限额以下变更为大、中、小微型企业。
2.行业(业态)划分类型调整:由“农畜产品批发、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批发、贸易经纪与
代理、其他批发”等9个行业小类,变更为“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文体用品批发、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批发、通讯及广播电视设备批发、家用电器批发、贸易经纪与代理”等7个行业小类。
3.统计指标调整:增加效益类中主营业务利润指标,删除贡献度中增加值指标,纳税额指标名称调整为应交税金。
4.计量单位调整:法人企业数量计量单位由万个变为个,法人企业从业人员计量单位由万人变为人,购进额、销售额以及效益、现代化程度、贡献度指标计量单位由亿元变为万元。
三、零售业统计表
1.规模划分类型调整:由限额以上、限额以下变更为大、中、小微型企业。
2.行业(业态)划分类型调整:法人企业数量、法人企业从业人员由按行业划类设置调整为按业态划类设置,包括“大型超市、超市、百货店、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等6个小类。
3.统计指标调整:增加效益类中主营业务利润指标,删除贡献度中增加值指标,纳税额指标名称调整为应交税金。
4.计量单位调整:法人企业数量计量单位由万个变为个,法人企业从业人员计量单位由万人变为人,购进额、销售额以及效益、现代化程度、贡献度指标计量单位由亿元变为万元。
四、住宿业统计表
1.规模划分类型调整:由限额以上、限额以下变更为大、
中、小微型企业。
2.行业(业态)划分类型调整:法人企业数量、法人企业从业人员、法人企业营业收入由按行业划类设置调整为按业态划类设置,包括“高档饭店、中档饭店、经济型连锁饭店、其他旅店”等4个小类。
3.统计指标调整:增加规模类中法人企业营业收入、法人企业营业面积、效益类中主营业务利润、贡献度中工资总额指标,删除贡献度中增加值指标,纳税额指标名称调整为应交税金。
4.计量单位调整:法人企业数量计量单位由万个变为个,法人企业从业人员计量单位由万人变为人,营业收入以及效益、现代化程度、贡献度指标计量单位由亿元变为万元。
五、餐饮业统计表
1.规模划分类型调整:由限额以上、限额以下变更为大、中、小微型企业。
2.统计指标调整:增加规模类中法人企业营业收入、法人企业营业面积、效益类中主营业务利润、贡献度中工资总额指标,删除贡献度中增加值指标,纳税额指标名称调整为应交税金。
3.计量单位调整:法人企业数量计量单位由万个变为个,法人企业从业人员计量单位由万人变为人,营业收入以及效益、现代化程度、贡献度指标计量单位由亿元变为万元。
六、家庭服务业统计表
1.规模划分类型调整:规模划分为规模以上、规模以下两类。
2.统计指标调整:增加规模类中法人企业营业面积、效益类中资产总计、负债合计、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三项费用合计、营业利润、利润总额、贡献度中工资总额指标,纳税额指标名称调整为应交税金。
3.计量单位调整:法人企业数量计量单位由万个变为个,法人企业从业人员计量单位由万人变为人。
七、沐浴业统计表
1.规模划分类型调整:规模划分为规模以上、规模以下两类。
2.行业(业态)划分类型调整:删除“大众浴池”业态。
3.统计指标调整:增加规模类中法人企业营业面积、效益类中资产总计、负债合计、其他业务收入、三项费用合计、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指标、贡献度中工资总额指标,纳税额指标名称调整为应交税金。
4.计量单位调整:法人企业数量计量单位由万个变为个,法人企业从业人员计量单位由万人变为人,营业收入以及效益、现代化程度、贡献度指标计量单位由亿元变为万元。
八、洗染业统计表
1.规模划分类型调整:规模划分为规模以上、规模以下两
类。
2.统计指标调整:增加规模类中法人企业营业面积、效益类中资产总计、负债合计、其他业务收入、三项费用合计、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指标、贡献度中工资总额指标,纳税额指标名称调整为应交税金。
3.计量单位调整:法人企业数量计量单位由万个变为个,法人企业从业人员计量单位由万人变为人。
九、家电维修服务业统计表
1.规模划分类型调整:规模划分为规模以上、规模以下两类。
2.统计指标调整:增加规模类中法人企业营业面积、效益类中资产总计、负债合计、其他业务收入、三项费用合计、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指标、贡献度中工资总额指标,纳税额指标名称调整为应交税金。
3.计量单位调整:法人企业数量计量单位由万个变为个,法人企业从业人员计量单位由万人变为人。
十、美容美发业统计表
1.规模划分类型调整:规模划分为规模以上、规模以下两类。
2.行业(业态)划分类型调整:由“生产和销售企业维修服务、特约维修服务”两类业态调整为“生产企业维修服务、销售企业维修服务、特约维修服务”三类业态。
3.统计指标调整:增加规模类中法人企业营业面积、效益类中资产总计、负债合计、其他业务收入、三项费用合计、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指标、贡献度中工资总额指标,纳税额指标名称调整为应交税金。
4.计量单位调整:法人企业数量、活动单位数量计量单位由万个变为个,法人企业从业人数计量单位由万人变为人。
十一、人像摄影业统计表
1.规模划分类型调整:规模划分为规模以上、规模以下两类。
2.行业(业态)划分类型调整:增加“综合类”业态。
3.统计指标调整:增加规模类中法人企业营业面积、效益类中资产总计、负债合计、其他业务收入、三项费用合计、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指标、贡献度中工资总额指标,纳税额指标名称调整为应交税金。
十二、会展业统计表
1.规模划分类型调整:规模划分为规模以上、规模以下两类。
2.统计指标调整:增加贡献度中工资总额指标。
十三、直销行业统计表
报送周期调整:由年报调整为月报。
十四、生产资料批发业统计表
1.规模划分类型调整:由限额以上、限额以下变更为大中、
小微型企业。
2.统计指标调整:增加效益类中主营业务利润指标,删除贡献度中的增加值指标。
3.计量单位调整:法人企业数量计量单位由万个变为个,法人企业从业人数计量单位由万人变为人,销售额以及效益、现代化程度、贡献度指标计量单位由亿元变为万元。
十五、药品流通行业统计表
1.报送周期调整:法人企业数量、法人企业从业人数两项指标报送周期由月报调整为年报。
2.统计指标调整:纳税额指标名称调整为应交税金。
3.计量单位调整:法人企业从业人数计量单位由万人变为人,购进额、销售额、库存额以及效益、现代化程度、贡献度指标计量单位由亿元变为万元。
十六、仓储业统计表
1.规模划分标准调整:由限额以上、限额以下变更为大、中、小微型企业。
2.统计指标调整:增加仓储设施、仓库租金、仓库利用率三类指标,删除贡献度中的增加值指标,纳税额指标名称调整为应交税金。
3.计量单位变动:法人企业从业人数计量单位由万人变为人。
十七、再生资源回收统计表
统计指标调整:删除报废机动车、报废船舶两类指标。
十八、茧丝绸行业统计表
调整部分指标解释。
十九、生猪屠宰行业统计表
报送周期调整:由年报调整为月报。
二十、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表
1.统计内容调整:对农产品流通企业部分暂不统计。
2.统计报表名称调整:由农产品流通企业及批发市场基本情况表变更为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表。
3.统计指标调整:增加基础设施、农产品交易情况两类指标。
二十一、散装水泥统计表
暂不由地方商务部门承担,由各省级散装水泥管理办公室负责报送。
二十二、汽车销售行业统计表
暂不由地方商务部门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