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透视与空间课件(20201014110114)
透视教学课件-2024鲜版

透视基本原理
解释了透视现象的基本原理,包括视线、视点和视平线等 概念。
透视类型
介绍了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等不同类型的透视 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阐述了透视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包括构图、空间感和深 度感的营造等。
2024/3/28
24
学生作品展示评价
作品展示
选取了学生们的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包括不同类型的透视练习和创作作品。
气候变化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空气湿度、温度、 气压等因素都会影响光线的传播, 从而影响空气透视效果。
12
空气透视在绘画中表现技巧
色彩运用
利用色彩的冷暖、明暗对比来表现空 气透视效果,如远处的山峦用蓝紫色 调,近处的树木用黄绿色调。
笔触处理
层次叠加
通过层次叠加的方式来表现空气透视 效果,如先画出远处的景物,再逐渐 叠加近处的景物,形成前后层次分明 的效果。
20
构图布局技巧指导
2024/3/28
画面层次构建
教授学生如何运用透视原理,合理布局画面中的前景、中景和远 景。
视觉焦点设置
指导学生设置画面中的视觉焦点,引导观者的视线,增强画面的表 现力。
透视辅助线运用
讲解透视辅助线的绘制方法,帮助学生准确表现物体的透视关系。
21
作品欣赏与案例分析
2024/3/28
透视是绘画理论术语,指在平面或 曲面上描绘物体的空间关系的方法 或技术。
透视作用
通过透视可以更加真实地表现三维 空间中的物体,增强画面的空间感 和立体感。
4
透视类型与特点
一点透视
画面只有一个消失点,所有平行线都汇聚于这 一点,形成强烈的空间纵深感。这种透视常用 于表现庄重、稳定的场景。
简析透视基础知识PPT课件

消失点
(6)原线 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都是原线,原线在透视方向和
分段比例上不发生变化,原来是水平看上去仍然是水平; 原来垂直,看去仍然垂直。在透视长度上是越远越短。
(7)变线 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都是变线,相互平行的变线,
都向同一个灭点集中。
原线
变线
原Hale Waihona Puke 变线原线与变线原线与变线
原线与变线
近大远小
近大远小
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
近实远虚
近实远虚
近实远虚
虚实、遮挡、前后、透视是表现画 面空间的主要手段。应遵循亮实暗虚、 近实远需的基本规律。
虚实:虚不是不画,而是处理得 明暗对比弱、层次少,概括地画。而 实的地方则清晰、明确、层次丰富。 用笔方面,比的侧锋虚,中锋实。擦 的效果虚,线条的效果实。
(8) 错误的消 失点
(9) 透视的类型
透视有三种: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散点透视.
1、平行透视: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 线上某一点消失. 2、成角透视:成角透视也叫二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 线上某二点消失. 3、散点透视:散点透视也叫多点透视,即不同物体有 不同的消失点,这种透视法在中国画中比较常见.
透视的起源与发展
透视图
(4) 透视图
► 在平面的画 纸上把物体在空 间中的近大远小 的现象用几何作 图方法准确地表 现出来,称为透 视图。透视学为 我们提供了一种 增加空间纵深感 的方法,能更逼 真地表现物体的 空间体积。
透视图
(5) 中国传 统绘画中的 空间观念
中国有着优 久的绘画历史, 古代的画论中 曾论述过画风 景要注意“远 山无石、远树 无枝、远水无 波、远人无 目”、浓淡虚 实以及“三远 法”等纵深空 间的问题。
七年级美术《透视》课件浙教版

七年级美术《透视》课件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七年级美术教材中关于《透视》的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三章《空间与透视》,详细内容包括透视的基本概念、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的原理及其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透视的概念,掌握不同类型透视的绘画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力,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透视原理创作具有立体感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的绘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透视模型。
学具:铅笔、橡皮、画纸、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强烈透视效果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透视现象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主题。
2. 知识讲解:a. 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解释近大远小、近长远短等现象。
b. 演示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的绘画方法。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实例,详细讲解透视绘画步骤和技巧。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完成一幅透视绘画作品。
5. 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透视》2. 主要内容:a. 透视概念b. 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c. 透视绘画步骤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透视原理,创作一幅具有立体感的美术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需展现透视效果,构图合理,线条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提高绘画表现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美术流派中的透视运用,拓宽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讲解和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的要求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运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和难点解析: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核心,特别是对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的绘画方法的掌握。
透视图基本知识课件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原理
画面,指模型上的玻璃板,即研究透视的假设画面。 看景物时可扩展成很大的画面。
视圈,又称视域,即在画法上以60°视角发射的视线 转360°,在画面形成假设的视圈,是眼前看得最清 楚的范围。人距离画面远则视圈大,距离画面近则视 圈小。在透视作图时,应把图形画在视圈之内,超出 视圈所画的图形要变形。
这些形式不同的透视图,他们的使用情况以及 所采用的作图方法都不尽相同。
习惯上,可按透视图上灭点的多少来分类和命 名,也可根据画面、视点和形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来分类和命名。
不管怎么样分类和命名,透视图都分为三类: 即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
2.1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向) 与画面平行,宽度 方向的直线垂直于 画面所作的透视图 只有一个灭点,称 为一点透视(平行 透视)。
天点,是近低远高向上倾斜线段的消失点,在视平线上方 的直立灭线上。
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 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透视作图框架的形成
视向的划分及其属性
视距与视角
视距越远,视角越小, 视距越近,视角越大。
原线、变线和灭点
第一节 透视图基本知识
二、透视图的分类
当视点、画面和物体的相对位置不同时,物体 的透视形象将呈现不同的形状,从而产生了各种 形式的透视图。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
足点,指画者的立足点。 基面,指放置物体的水平面,画风景时即地面
。 基线,指画面与基面相交之平线。 视点,指画者的眼睛位置。 视距,画面与画者之间的距离。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
视平线,是在画面上假设的一条平线,它是通 过心点所作的一条水平线,因与眼睛等高,所 以称为视平线,它又是画面上下的分界线,眼 面垂直。俯视透视,如站在大楼顶上低头画画 的透视,称为俯视透视。假设的画面倾斜,视 心线必须与画面垂直。
透视图基本知识ppt课件

三点透视具有三个灭点,能够 表现物体的多个角度和高度, 适用于表现俯视或仰视的场景 。
透视图具有立体感强、形象逼 真、易于理解等特点,能够有 效地传达三维空间信息。同时 ,透视图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透视变形、透视缩短等问 题需要注意。Βιβλιοθήκη 02透视图的绘制原理
Chapter
透视投影的基本原理
透视投影是利用中心投影法将三维物体投影到二维平面 上的一种绘图方法。
绘制透视线
从各个角点出发,分别向两个消失点绘制透 视线。
细化物体轮廓
根据透视原理,细化物体的轮廓和内部结构 ,注意两个消失点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三点透视图的绘制方法
确定视平线、主消失点和两个次消失点
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的位置,选择一个主消失点和两个次消失点。
绘制透视线
从各个角点出发,分别向三个消失点绘制透视线。
06
透视图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Chapter
透视图中常见的错误类型
01
02
03
透视不准确
由于绘制者没有正确掌握 透视原理,导致透视图中 的物体比例、角度、距离 等出现错误。
消失点设置不当
消失点是透视图中非常重 要的元素,如果设置不当 ,会导致整个透视图的比 例和视觉效果出现问题。
线条不直
在绘制透视图时,线条应 该保持笔直,否则会影响 透视效果,使图像看起来 失真。
现代透视图技术
现代透视图技术借助计算机图形学 技术,能够实现更为精确和复杂的 透视图绘制,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 、动画制作等领域。
透视图的种类与特点
一点透视
两点透视
三点透视
透视图特点
一点透视是最基本的透视图形 式,所有物体都消失于一个灭 点,适用于表现正面平行的场 景。
2透视的课件(第二章---三视图)

•Leabharlann 三视图是运用平行投影的方法获得物体的平面图、正面图和侧面图等三个外 平面图、正面图和侧面图 平面图 形图。三视图能准确量出物体三个外形图的正确尺寸。
• • • • •
三视图制作方法: 三视图制作方法 先确定正面图的位置。 在正前方投影得正面图(可量出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从正面图上方往下投影得平面图(可量出物体的宽度和长度) 。 从正面图任选一侧投影得侧面图(可量出物体的宽度和高度)。
三、应用三视图基本规律画图看图
㈠画三视图的方法步骤 1、首先要画出三视图,现根据这些视图画 出透视图。 画物体的三视图时,最好是把反映物体形状 反映物体形状 特征的那个方向选为主视图。然后才能确定 特征的那个方向选为主视图 其余视图的投影方向。画图时要注意分析物 体上各个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平行、垂 直或倾斜)和它们的投影性质,所画的三视 图都应符合“三等”对应关系。 2、基本作图方法 (1)应用三视图联系规律, 作出图2-15 (a)的三视图。
• • • •
二、多面正投影图 ㈠基本视图 基本视图 1、视图----用正投影法,物体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 2、基本投影面----假设将物体放入一只立方体的玻璃空盆内,这个立方 体的六个面。
3、基本视图----从物体的各个面向各基本投影面 投影,就获得了六个正投影图。 如图2-4,图2-5到图2-6就是得出六个基本视 图的过程,一个举例。
三视图及其透视、 第二章 三视图及其透视、轴测图
正 面 图
面 图
平面图
一、投影的基本知识 ㈠透视三要素 1、物体----作透视图首先必须明确画什 么物体,这物体的形状结构如何,大小尺 寸怎样,如何安放等等。 • 2、视点----必须决定视点的位置,即必 须确定视点的高度,视心线的方向,以及 视点到物体的距离。 • 3、画面----作透视图之前必须决定画面 的位置。 • • • • • ㈡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 1、中心投影法 中心投影法----如图2--1,投影线都 中心投影法 通过投影中心S。透视图就是利用中心投 影法获得。
透视图基本知识ppt课件

精品
25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
视角,指眼睛看物视线所成的角,以60°视角为视物最清楚的角 度。
变线,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均称变线,此种线段必定消失。 原线,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均称原线。此种线段在视圈内永不
消失。 灭线,又称消失线,画面种景物变线与消失点连接的线段称灭线
。
精品
26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
。 基线,指画面与基面相交之平线。 视点,指画者的眼睛位置。 视距,画面与画者之间的距离。
精品
24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
视平线,是在画面上假设的一条平线,它是通 过心点所作的一条水平线,因与眼睛等高,所 以称为视平线,它又是画面上下的分界线,眼 面垂直。俯视透视,如站在大楼顶上低头画画 的透视,称为俯视透视。假设的画面倾斜,视 心线必须与画面垂直。
称为消逝透视。
精品
20
透视的三种类型
3.线透视 泛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向远处延伸的平行线,会随着距离的
推远越聚越拢并最终集于一点的现象,称为直线透视,又称 线透视。 由于线是一切物体存在的基础,所以常把线透视称之为透视。
精品
21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原理
画面,指模型上的玻璃板,即研究透视的假设画面。 看景物时可扩展成很大的画面。
透视投影过程
精品
15
透视图基本知识
一、透视图的形成
有了光我们才得以看到自然界中的一切。
这个过程就是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并通过眼球内水 晶体把光线反射到我们眼内视网膜上而形成图像。 我们把光线在眼球水晶体的折射焦点叫做视点,视 网膜上所呈现的图像称为画面。只是人脑通过自身 的机能处理将倒过来的图像转换成正立图像。
精品
27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
三透视与空间演示文稿

第54页,共56页。
B、找出明暗交接线:在球体上明暗交接线是一个弧形,同样用短直线相衔接来表现这一弧形明暗交接线.(注意:明暗交接线在球体上的 表现并非是截然的明暗分界,而是一个较模糊的,并且受反光影响,明暗交接线在色度上也并非一成不变,在表现上就更应注意观察,避免画
死和概念化.) C、施加明暗:在施加明暗时,最好把处於暗部的包括明暗交接线、暗面、反光和投影一块儿统一起来画.先统一为一体,然后再在"明暗交接线"等地方逐步
面中树立调子的整体感,即画面黑、白、灰的关系,运用好这几大调子来统一画面,表现画面的整体效果。
第36页,共56页。
高光是光线投射在物体表面上最亮的部分。 灰光位于高光的两侧,一侧渐为形体的边沿,一侧 与明暗交界线相衔接。
明暗交界线位于亮面与暗面的交界处,它是暗面 中最黑暗的层次。它不是一条线,而是一部分层次
第47页,共56页。
第48页,共56页。
1.起形
2.找出明暗交界线与投影
第49页,共56页。
3.画出大体明暗与背景
第50页,共56页。
第51页,共56页。
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
目的和意义
• 几何形体是任何复杂形体的基础,它可以概括 所有客观物象的形体。
• 白色石膏几何体更有利于我们观察和认识形体的
(2)、线的画法是落笔轻,中间重,收笔轻,整个动作一
1
气呵成,形成两头虚中间实的线.这样画出的线容易衔接,
在整个画的过程中也容易把握整体的效果.
(3)、带钩的线和两头齐的线在素描当中都是忌讳的,这
2
样的线在衔接上会造成明显的接口,也容易造成线条的杂乱.
(4)、排线是初学画画应特别注意的.虽说画无定法,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