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的针灸治疗
中医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应用

中医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应用月经不调在女性中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因为人们工作习惯和饮食习惯,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月经不调症状已经成为了困扰女性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
月经周期和经量的异常是月经不调的具体表现,西医临床多采用雌、孕激素,促排卵药物等治疗,治疗效果并不是尽如人意,而且西医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也比较大。
中医针灸治疗妇科疾病的历史悠久,且临床疗效十分显著,现代医学中医针灸在临床上应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被越来越多的女性所接受,临床应用也比较广泛。
1.病名由来中医最早关于妇女疾病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直到《皇帝内经》中有了对月经病的记载和认识,由最早的症状记载到病名的确定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更改到现代的统一,汉代《金匮要略》提到“经水不利”,晋代《脉经》则使用“月使不调”做记载,到了隋代《诸病源候论》中论述了“月水不调”,而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妇人方下·月经不调第四》中最早使用了“月经不调”之名,这一病名在现代使用的比较普遍,已经被作为月经异常的一类疾病的专用名词并得到了公认沿用至今。
2.病因病机月经不调分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等,是由脏腑的功能失常、或气血失调、或冲任损伤而导致的肾-天葵-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失控所致。
月经周期的任何症状的异常,都有可能导致月经不调,寒邪侵袭被认为是形成月经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冲任阻滞是寒凝血瘀证的重要病机。
追本溯源,治疗月经不调的治疗重点则在温经散寒化瘀,行气活血化瘀的同时,注意对冲任二脉的功能调节。
3.中医对月经不调的认识月经病在中医被称为“月经不调”,治疗该病则被称为“调经”,治疗月经病的原则重在治本调经,而调经之法则重在补肾,疏肝,健脾,调理冲任、气血。
中医又将月经不调分为四证九型,包括寒症、热证、虚证、实证,其中寒症又分为实寒型、虚寒型,热证又有实热型、虚热型之分,虚证囊括了气虚型、血虚型、肝肾亏虚性,实证则有气滞型、血瘀型。
倪海厦医师讲常见妇科病的针灸

倪海厦医师讲常有妇科病的针灸中医的观点是这样子,正常人的心脏按月把胸腔的奶水沿着冲脉、任脉、胃经,下到腹腔的卵巢子宫。
奶水下来是白的,小肠的火去烧,白的碰到火去烧,一蒸热,变红的。
就排出来是月经。
中医的观点以为,女子二七十四,天癸至,七七四十九天癸竭。
这是一般的年纪,此刻的女孩子在十光阴经就来了。
为何,由于营养太甚了。
所以你的女儿月经提早来你就要注意了。
十四岁是标准,此刻因食品获得特别方便,不需太多劳力就能够获得营养,营养很剩余,太营养了就早熟,月经就来了。
所以,此刻提早是很广泛的现象,其实是不正常的,太早熟了。
所以太营养也不好。
我经常跟人讲,你假如有钱,我宁愿你去买好衣服穿。
但吃要简单,吃是一种享受啊,但一点点就能够,口腹之欲要控制,营养剩余,反而影响健康。
七分饱最好,吃到不饿就停了,吃到撑就不好。
所以吃的东西要简单,不要造成身体的负担,这是中医的观点。
你假如太早熟,结果月经就早来了。
一般说来,早熟的女孩子会比较胖一点。
有这个观点此后,比方此刻有个女人,他乳房有硬块,一个小硬块,这是最早期。
可在天应上隔着生姜灸,同时因心脏在管这个,我们把心阳壮起来,也把阳气壮起来,所以下心俞。
当乳房硬块下来后会进入我们的子宫卵巢。
奶水块积在乳房太久,会造成乳癌。
要每个月排出来才算是正常。
当奶水进来在子宫卵巢里面待太久,就形成子宫瘤、卵巢瘤了。
那怎样让他一呵而就,排的干洁净净,不留在身体里面呢 ?这是我们要学的。
只若是女孩子的脚是热的,就代表小肠生化奶水机能是正常的。
每二十八天会排下来。
假如是提早来,比方病人每个月提早两个星期来月经,都属于热症。
有人恰好相反是延此后,人家周围来,我六周才来,或三十天、三十二天才来,这就是寒症。
寒症的时候,月经会延后,热症的时候会提早。
中医要辨寒热,假如是寒,我们用灸的。
灸合谷、三阴交、中极、关元,这是很好的穴道。
那下针自然也能够。
假如说我们中医在针灸里面,希望帮助女孩子怀胎。
当夫妇两个人来,没有小孩,西医把男的捉去验,把女的也捉去验。
原发性痛经的针灸作用机制概况

原发性痛经的针灸作用机制概况目录一、内容简述 (3)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二、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理论基础 (6)1. 中医理论体系 (7)经络学说 (8)气血运行与调和 (8)2. 西医理论体系 (9)子宫内膜异位症 (10)生殖内分泌失调 (10)三、针灸治疗方法与技术 (11)1. 针灸种类 (12)2. 针刺手法 (13)常用补泻手法 (14)针刺角度与深度 (15)四、针灸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5)1. 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16)促进神经生长因子释放 (18)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 (19)2. 改善血液循环 (20)扩张血管 (21)增加血流量 (21)3. 调节免疫功能 (22)增强免疫细胞活性 (23)调节炎症反应 (23)4. 调节代谢与营养吸收 (24)促进营养物质吸收 (26)调节能量代谢 (26)五、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应用 (28)1. 疗效评价 (29)2. 治疗方案优化 (30)3. 个体化治疗方案 (31)4. 随访研究与复发预防 (32)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33)1. 研究局限性与不足 (35)2. 未来研究方向 (36)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37)多学科交叉合作 (38)3. 临床应用推广与规范 (39)七、结论 (40)1. 针灸在原发性痛经治疗中的作用与地位 (41)2.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与展望 (42)一、内容简述神经调节:针灸可以刺激穴位,通过神经系统传递信号,调节脑内疼痛调节物质的释放,如内啡肽等,从而起到镇痛作用。
荷尔蒙调节:针灸可以调节体内荷尔蒙水平,如血清素、前列腺素等,这些荷尔蒙与痛经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调节这些荷尔蒙的水平,可以有效缓解痛经症状。
血液循环改善:针灸能够促进盆腔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从而缓解子宫肌肉的紧张和疼痛。
心理学效应:针灸还具有缓解压力、舒缓情绪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因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引发的痛经。
针刺中极穴取热配合四关穴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

( 南 省 开 封 市 中 医院 ,7 0 0 河 4 50 )
常、 反复 、 持久 以及 大量 过 大 的屈 伸 使其 伸 肌 群 造 成 慢 性损 伤 。肱骨 外上髁 炎 病程 比较 缓慢 , 没有 明显 急性 扭 伤史 , 逐渐 出现肘关 节外 侧痛 , 向前臂 放 射 , 持物 无 并 手 力, 握拳 拧毛 巾疼 痛 加重 , 臂伸 肌 牵 拉 试 验 阳性 。笔 前 者近 年来 采用 针刺 曲池 穴加 TD P照射 治疗 肱 骨外 上髁
除精 神病 患者 、 继发 性痛 经 , 除合 并心 、 、 、 排 脑 肝 肾和造
曲池 穴取 穴 : 屈肘 , 在肘 横纹 桡侧 端 凹陷处 取穴 ( 约 当尺泽 与肱骨 外上 髁连 接之 中点 ) 。
患者 取仰 卧位 , 手位 于身 体旁并 伸 直 。穴 位 常规 患
消毒 用 4 0mm 长毫 针 , 切 式进 针 向肱 骨外 上 髁 方 向 爪 刺 3 0mm 左 右 , 用 平 补 平 泻 手 法 , 患 者 有 酸 、 、 采 当 胀 麻 、 等 感 觉 , 止 运 针 , 1 n运 针 1次 , 针 重 停 每 0 mi 留
凉、 热效 应 , 是治 疗 热 证 和寒 证 的重 要方 法 。我们 针 刺
中极 穴 取 热 配 合 四 关 穴 治 疗 寒 凝 血 瘀 型 痛 经 , 道 报
如下 。
般 资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例病 例来 自门诊患 者 , 3 , 2例 ; 龄 2 ~ 男 例 女 年 O 4 0岁 。多数 患者 是手 工操 作 者 。
为 8 。 0 体 会
进行 治 疗 前 后 评 价 , 表 分 三 部 分 : 疼 痛 分 级 指 数 量 ① ( R ) 1 个 感 觉 性 词 与 4个 情 绪 性 词 , 度 分 无 、 P I含 1 程 轻 、 、 度 ,分别 以 0 1 2 3分 表 示 。② 目测 类 比定 中 重 、、、
针刺董氏奇穴治疗月经不调30例

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O c t.2017,V o l.25N o.10针刺董氏奇穴治疗月经不调30例刘洪兰刘芳(解放军第285医院康复理疗中心,河北邯郸056001)ʌ关键词ɔ董氏奇穴;月经不调;针刺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㊁经量㊁经色发生异常,临床上称月经提前为经早,月经延后为经迟,月经先后不定期为经乱㊂中医学认为月经不调的发生多因气血不和㊁机体正气不足㊁多产㊁流产㊁久病㊁病后及产后失养,以及外感六淫㊁七情内伤㊁房劳过度㊁饮食不节㊁营养不良㊁环境改变㊁药物影响等因素,引起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二脉损伤㊂笔者采用针刺董氏奇穴治疗月经不调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㊂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 2016年5月解放军第285医院康复理疗中心收治的30例患者,其中年龄17~3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年;月经前期10例,月经后期10例,月经先后不定期10例㊂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月经不调(月经先期㊁月经后期㊁月经先后无定期)的诊断标准[1]㊂排除经检查为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如子宫肌瘤㊁子宫腺肌瘤㊁垂体瘤等)引起的月经不调者㊂治疗方法1.取穴㊂①妇科穴[2]:拇指指甲向上,在拇指背第一节之外侧赤白肉际处计两穴,取穴采取三分点法㊂②还巢穴:手心向下,在无名指中节外侧(靠近小指侧)正中央㊂③凤巢穴:手心向下,在无名指中节内侧正中央靠近桡侧㊂④灵骨穴:在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结合处,拳头取穴㊂⑤大白穴:在手背面,拇指与食指叉骨间凹陷中,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中间之凹处㊂2.操作方法㊂患者取坐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0.25m mˑ25m m毫针,于妇科穴㊁还巢穴㊁凤巢穴贴骨缘下针,直刺8~13m m;灵骨㊁大白用0.25m mˑ40m m毫针,贴骨缘直刺16~30m m,用补法㊂留针45~60m i n,期间无需行针,每日1次,左右手交替(即第一日针左手穴位,第二日针右手穴位),20d为1个疗程㊂治疗结果1.疗效标准[3]㊂治愈:月经周期㊁经量㊁经期恢复正常,其他症状消失㊂显效:月经周期恢复,月经过多者经量较治疗前减少,经期恢复在7d以内,其他症状消失或减轻㊂有效:治疗后月经周期㊁经量㊁经期较治疗前改善,其他症状较治疗前减轻㊂无效:治疗后月经周期㊁经量㊁经期无明显改善㊂2.结果㊂本组30例患者中,治愈18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㊂讨论近年来,由于生活压力增大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原因,月经不调患者逐年增多,且呈年轻化趋势㊂由于西药的各种不良反应和药物的依赖性,选择中医中药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中医针灸的治疗优势已得到认可㊂但对于不同证型的月经失调,针刺手法没有明显细分,缺乏针对性,疗效也有待提高㊂本病与肾虚㊁肝郁有关,治疗上以补肾㊁疏肝解郁为主㊂中药治疗本病有一定的效果,但疗程较长,且一部分人难以接受中药味,针灸弥补了这些不足,不仅疗效较好,且疗程较短㊂董氏奇穴是有别于十四正经的针灸体系,有特效的奇穴及特殊的针法,取穴方便㊂本次治疗采用妇科穴㊁还巢穴㊁风巢穴㊁灵骨穴㊁大白穴,并用其 倒马针法 (妇科穴二针并用)㊂妇科穴为治疗月经不调之主穴,不论先期㊁后期都有效;取灵骨㊁大白补气血,两穴并用为董师补气血之要穴,调气温阳作用较强,亦非其他穴位所能比拟㊂大白位置与三间相等,系大肠经腧穴,灵骨在合谷后叉骨前,大白主上焦,灵骨主下焦,又灵骨㊁大白皆宜深针为主,深透上中下三焦㊂还巢穴位于无名指,与三焦经有关,通过理三焦㊁疏肝胆之作用,治疗妇科病变㊁月经不调㊁子宫肌瘤等病;配妇科穴,左右交替,主治月经不调㊁经量过少㊁过多㊁不孕等㊂针刺在治疗月经不调方面,有见效快㊁疗效持久㊁无毒副作用㊁简便易操作等优点,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且疗效满意㊂参考文献[1]刘敏如,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2-285.[2]杨维杰.董氏奇穴针灸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2:30.[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收稿日期2016-12-19)02中国民间疗法2017年10月第25卷第10期. All Rights Reserved.。
痛经月经量少可以用针灸治疗有效果吗?月经量少吃什么去根

痛经月经量少可以用针灸治疗有效果吗?
月经量少吃什么去根
大家都知道女人经期正常月经的周期就是30天左右,月经期出血时间是一周左右的,但是由于现在的生活节奏非常快,工作压大,就会使女人月经不调,让经期变得不规律,月经量变少,月经颜色淡等症状这些都是女人月经不调的症状,月经不调对女人的危害很大。
那么常年痛经月经量少,可以用针灸治疗吗。
中医学认为,生冷寒凉,喝了冰水或冰饮料,经期淋雨,包括感冒等引起寒凝血淤,都会引起痛经月经量少;天气湿热,吃了湿热的东西,比如虾蟹、芒果和荔枝等热性食物,也会导致气滞血淤,引起痛经月经量少;学习和工作压力过大,心情压抑,同样会痛经月经量少。
针灸是可以打通血脉调理痛经月经量少的,但因其专业性非常强,因此要慎重,这只能起到暂时的缓解症状的效果。
中医认为,女性由于长期劳累后,术后,大病后、失养后等,伤及肾阴。
而肝藏血,肾藏精。
精血同源,月经又以精血为基础,精血不足,血海空虚,经血不得下行,所以当女性肾阴亏虚、气血不足时则月经量少或是月经推迟不来,或痛经的,所以说治疗痛经月经量少是需要及时服用阿胶黄精丸补气养血,滋养肝肾,调节内分泌,活血化瘀从根源调理。
还要注意经期保持愉快和平静的心情,消除紧张情绪,防痛经月经量少加重。
逍遥散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月经不调患者的临床疗效

逍遥散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月经不调患者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分析逍遥散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月经不调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90例肝郁脾虚型月经不调患者进行分组观察,比较逍遥散加减(对照组)与逍遥散+针灸治疗(观察组)的临床效果差异。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78%(44/45),高于对照组88.89%(40/45)。
结论:中医治疗肝郁脾虚型月经不调疾病,采用逍遥散+针灸治疗能缓解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医治疗;月经不调;肝郁脾虚女性月经不调与日常生活不规律、内分泌系统失调等有直接影响,一旦发生月经不调会导致经期、月经量异常。
中医科门诊中月经不调患者,其表现为月经周期、经量呈现不规律变化,并伴有腰酸、小腹隐痛等,严重影响生活与工作[1]。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压力、饮食等外界因素影响,可改变女性机体内部循环出现月经不调情况,致患者两胁不舒、食欲缺乏等[2]。
肝郁脾虚型月经不调患者需要进行中药调理,平时注意保持良好生活作息习惯,该疾病一般病程较长,体质偏向于肝郁多一些,身体多偏瘦,平素情绪波动较为明显,食欲会有所下降、饮食减少。
每当情绪波动时就会引起自身机体不适,中医科临床按照肝郁脾虚型月经不调进行治疗,可以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症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依据2018.3-2019.6期间90例肝郁脾虚型月经不调患者进行分析,对照组45例患者,平均年龄(43. 20±3.57)岁,平均病程(1. 1±0.2)年。
观察组45例患者年龄均值(44.01±1.02)岁,病程均值(1.0±0.7)年。
患者资料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适量给予逍遥散治疗:组方选取柴胡12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薄荷6克。
血虚患者加熟地,肝郁气滞者加郁金、香附、陈皮,肝郁化火者加栀子、丹皮[3]。
温针灸地机穴治疗月经不调疗效观察

温针灸地机穴治疗月经不调疗效观察顾忠平【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地机穴为主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月经不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地机穴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6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地机穴是一种治疗月经不调的有效方法.【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2(031)009【总页数】2页(P662-663)【关键词】针灸疗法;温针疗法;月经不调;穴,地机【作者】顾忠平【作者单位】象山县中医医院,浙江315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3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常伴有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1]。
本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不仅给女性带来生理上的痛苦,还影响女性肌肤,如色素沉着、肌肤萎黄暗淡、痤疮皮炎等。
近期笔者运用针灸疗法治疗月经不调患者31例,并与药物治疗31例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62例患者均为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我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就诊时均进行B 超、妇科检查以及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结果提示未见器质性病变。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
治疗组中年龄最小28岁,最大43岁,平均(32±9)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8年,平均(22.5±18.8)个月。
对照组中年龄最小26岁,最大40岁,平均(30±10)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5年,平均(20.4±16.8)个月。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月经不调(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的诊断标准[2]。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