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标准与法规绪论

合集下载

食品标准与法规在线作业1讲解

食品标准与法规在线作业1讲解

食品标准与法规_在线作业_1交卷时间:2016-04-21 23:20:19一、单选题1.(5分)国家未制定卫生标准的食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A. 其他卫生标准B. 地方卫生标准C. 行业卫生标准D. 企业卫生标准知识点:3 食品添加剂的卫生2.(5分)()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管辖范围内行使食品卫生监督职责。

A. 市B. 乡C. 镇D. 县知识点:3 食品添加剂的卫生二、多选题1.(5分)以下属于绿色食品标准的有()。

A.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B. 绿色食品检验标准C. 绿色食品产品标准D.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知识点:2.11 其他食品相关标准2.(5分)以下()不是《食品卫生法中》规定的食品卫生监督职责。

A. 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巡回监督检查;B. 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进行设计;C. 协助培训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监督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健康检查;D. 对企业生产的每批食品进行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合格证明;知识点:1 绪论3.(5分)以下属于管理标准的有()。

A. 技术管理标准B. 管理设备标准C. 生产经营管理标准D. 管理基础标准知识点:2.1 食品包装与标签标准4.(5分)下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八条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必须符合的卫生要求。

A. 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应当合理,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B. 用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C. 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它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措施,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规定的距离D.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生产、销售食品时,必须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知识点:1 绪论5.(5分)标准的特点包括:非强制性、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制定目的不同还包括:()。

1.食品标准与法律法规 绪论

1.食品标准与法律法规 绪论

2.3 食品法律法规的定义及特性(P4)
3)食品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食品法律法规的制定是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 权限和程序,制定、认可、修改、补充或废 止规范性食品相关法律文件的活动。 食品法律法规的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食品 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 动。包括食品法律法规的遵守和食品法律法 规的适用两种方式。
食品标准与食品法规的关系;
食品法律法规定义及特性;
食品安全法律责任。
第一节 课程内容、意义与特点
1 2 3
课程内容 课程意义 课程特点
1.1 课程内容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研究 与食品的生产、加工、贮运 和销售等全过程质量安全相 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市场 准入的一门综合性管理学科, 它涉及食品与农畜产品生产 和流通的全过程,即“从农 田到餐桌”。
2.3 食品法律法规的定义及特性(P4)
4)食品法律法规的效力范围 食品法律法规的效力范围指食品法律法规的生效 范围或适用范围,即食品法律法规在什么时 间、什么地方和对什么人适用,包括食品法 律法规的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 三个方面。
2.3 食品法律法规的定义及特性(P4)
时间效力是指食品法律法规何时生效、何时 失效,以及对食品法律法规生效前所发生的 行为和事件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 空间效力是指食品法律法规生效的地域范围 ,即食品法律法规在哪些地方具有约束力。 对人的效力是指食品法律法规对哪些人具有 约束力。
国际标准分类法
国际标准分类法即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for Standard,ICS。
定义:ICS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编制的,主要 用于国际标准、区域性标准和国家标准以及其他 标准文献的分类。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24 学时、1.5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规基本概念,食品标准与法规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掌握食品质量卫生法规、标准的地位与作用,熟悉法规、标准与市场经济和食品安全体系的关系,并学会制定食品标准和食品卫生许可证、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GMP、SSOP、HACCP和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和体系文件编制。

二、课程教学要求培养学生能够从事食品企业标准、法规、食品安全方面的工作;能够编制相关的标准和体系文件,并对各类食品企业运行的相关体系进行审核等。

三、先修课程食品原料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工艺学等。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教学重点:食品标准化原理,中国现行食品标准,中国现行食品法律。

课程教学难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性都较强,概念性知识较多,因此应在教学中应重视大量实例,结合实际问题。

主要采用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学时)1.教学内容(1)标准与法规概述;(2)标准与法规的关系;(3)标准与法规作用;(4)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规发展趋势。

2.重、难点提示(1)重点是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概念、相互关系;(1)难点是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标准化与标准的制定(3学时)1.教学内容(1)标准与标准化;(2)标准分类与食品标准内容要求;(3)食品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2.重、难点提示(1)重点是GB/T1.1的结构、层次、格式与食品标准的编制;(2)难点是标准的制定原则和程序。

第三章食品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2学时)1.教学内容(1)食品法律法规概述;(2)法律法规的分类;(3)食品法律法规的制定。

《食品安全学》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学》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食品科学、生物教育、化学教育、园艺技术总学时数:54 学分:3理论学时:54 实践学时:0执笔者:生命科学系寇灿任课教师:寇灿、兰玉倩、吕俊梅编制时间:2012年5月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食品安全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专业必修课(生命科学系食品科学课群限选课).课程地位:《食品安全学》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生物教育专业、园艺专业、化学教育专业的理论基础课.课程任务: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比较牢固地掌握食品学基本概念及方法,同时还应得到鉴定方法能力的培养。

这种训练和培养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掌握怎样鉴别食品安全。

二、总体教学目标本课程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

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食品安全的理论知识,以及食品安全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毕业后能够具备从事食品安全的理论及动手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食品学知识基础和能力.《食品安全学》作为食品生物技术学生的后续课程,为以后他们从事食品检验和制作做好理论准备,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以食品科学的历史、现状、发展中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教材:钟耀广主编。

食品安全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主要参考资料:1.孟凡桥主编.食品安全性。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2.杨洁彬等主编.食品安全性。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3.许牡丹、毛跟年编著.食品安全性与分析检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五、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掌握商品安全学的概念,熟悉其研究内容和方法,了解商品安全学的发展及研究进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食品安全学的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区别第二节食品加工中的危害因素分析一、生物性危害二、化学性危害三、物理性危害第三节国内外食品安全概况一、国外食品质量概况二、国内食品质量概况三、国际上食品安全事件四、我国食品安全事件五、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第四节食品安全展望(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食品安全学的基本概念。

《食品安全》课程课程标准

《食品安全》课程课程标准

《食品安全》课程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食品安全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一、课程的性质课程主要针对中专学校三年制烹调专业学生而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对于从事餐饮行业的烹饪专业学生,更应该掌握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及食品安全处理方法,保证入口食品的安全性。

本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是烹饪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本专业学生的应知应会为导向,结合现今的食品安全案例,同时,按照岗位工作任务的操作要求,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通过课程的改革,改变以往营养与卫生一本教材的教学方式,探索性地结合专业需求和社会发展,餐饮业对食品卫生安全的严格要求,把《食品安全》课程独立起来。

建议本课程课时为36课时。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饮食行业的食品卫生安全的基础理论、基本制度和基本要求,严守法规,科学操作。

更能让学生识法、守法、科学操作。

使学生能熟悉行业的卫生法规和操作要领,从而丰富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制作适合卫生要求的产品,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四、课程内容与能力培养目标:第一章食品污染与食品安全[讲授内容]第一节食品污染概述一、食品污染分类二、污染的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第二节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一、自然界中细菌的分布二、食品中细菌污染的来源三、食品微生物卫生指标四、霉菌及其毒素的污染五、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六、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第三节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一、农药污染食品及其预防二、有毒金属污染食品及其预防三、化学致癌物的污染及其预防第四节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污染第五节食品添加剂一、食品添加剂定义及分类二、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管理及使用原则三、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和禁止使用的添加剂四、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安全现状[基本要求]1.了解食品卫生学概念及食品污染的分类。

2.了解常见的食品细菌,掌握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食品卫生学意义。

3.了解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其化学过程,掌握其鉴定指标。

4.掌握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5.掌握常见农药、有毒金属、N—亚硝基化合物及多环芳烃化合物对食品的污染6.了解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卫生问题。

食品标准与法规

食品标准与法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课程质量标准KC/10011-2014食品标准与法规Food Standard and Regulation(课程编号:10011)2014-xx-xx发布2014-xx-xx实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发布前言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规范课程教学关键质量环节,强化课程过程管理,形成一批以学生为本,以知识重构、能力培养为重点,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课程,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特制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课程质量标准。

课程质量标准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全面考虑课程在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养成方面的作用,教学过程质量与关键环节的控制,教学方式方法及技巧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实践作用。

本课程名称:食品标准与法规本课程英文名称:Standard and Regulation in Food课程编号:KC10011本课程学时/学分:32/2本课程先修课程:食品化学、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工程原理本课程类型及性质:专业课、必修(选修)本标准依据GB/规定的规则编制。

本标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系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建新、于修烛。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质量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教学目标,选用教材及参考资料,总体要求,课程内容、课时分配与教学要求,学生学习策略,课程组教师信息和课程考核要求及教学质量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方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学籍管理办法(校教发【2013】36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试命题实施细则(校教发【2006】80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教材选用管理办法(校教发【2005】175号)3 课程简介中文简介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必修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选修课。

食品安全法规教案二:了解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食品安全法规教案二:了解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食品安全的标准制定与实施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问题。

食品安全标准是指对食品的质量、安全以及有关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

本文将讲解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以及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1.食品安全标准的重要性食品安全事关公众的健康、生命,属于公共利益。

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是为了维护公众的卫生健康和维护食品生产企业的商业声誉。

同时,这也是国家掌握食品安全管理权力的基础,是推动我国食品安全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

2.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机构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主要由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化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

其中,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化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技术规范和检验方法等方面的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制定和执行食品标准的监督管理工作。

3.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程序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程序按照一般的标准化程序进行制订,主要包括标准提案、标准制定及修订、标准公布等环节。

标准提案可以由生产企业、研究机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向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化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提出。

标准制订和修订主要由标准研制组织和标准工作组完成,由专家进行审核。

标准公布后,就可以进行生产、加工、检验等方面的实施。

二、食品安全标准的实施1.食品安全标准的实施方式食品全标准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宣传教育、科技支撑、执法监管等方面。

其中,宣传教育是食品安全的基础。

科技支撑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

而执法监督则是坚决维护食品安全的保障。

2.食品安全标准的监督机制食品安全标准的监督机制主要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在监管食品生产企业的过程中,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及时检查,发现问题立即通报企业,并责令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整改。

对于严重违法者,应严格进行处罚,并公开通报。

同时,还应建立消费者投诉、举报机制,支持消费者维权。

三、食品安全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是促进食品安全提高的重要手段。

食品标准与法规教材

食品标准与法规教材

食品标准与法规教材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食品行业的生命线。

食品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学习和了解食品标准与法规成为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必备知识。

首先,食品标准是指为了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而制定的强制性技术规范。

食品标准的制定需要严格遵循科学性、公正性、公开性、民主性的原则,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食品标准的执行,可以有效地规范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的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其次,食品法规是指国家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维护市场秩序,通过立法形式制定的法律法规。

食品法规的内容涉及到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方方面面,是食品行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食品法规的执行,可以约束食品行业的各个环节,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学习食品标准与法规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以及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食品行业和消费者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需要深入了解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掌握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我们在食品行业的从业水平。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严格遵守食品标准与法规的要求,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对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学习和理解,提高我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为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总之,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是食品行业的生命线。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了解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相关知识,严格遵守食品标准与法规的要求,提高我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为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技术支撑 从全球经济形势看,标准是走向国际市场的
“通行证” 从发展趋势看,标准是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 技术法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更大、更直接,成为最重要的技术性贸易
措施之一。
• 标准可协调,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法规协调难度极大。
• 技术法规作为官方文件是没有版权的,而标准则受到版权保护。
Page ▪ 31 *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作用
从性质上看,标准是规范市场经济客体的“法 律”;(强制性、推荐性)
促进技术创新(更高、更快、更强) 从作用上看,标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
我国出口食品到国外检出问题:
90年输欧冻兔肉因农残超标,被拒之门外,致出口 量从7万吨锐减至2万吨;
88年出口原西德的蜂蜜因杀虫脒超标,2万吨退货, 被索赔100万美元。
89年出口美国蘑菇罐头被检出葡萄球菌肠毒素,同 年10月美国FDA单方面宣布对中国所有规格的蘑菇 罐头实行“自动扣留,不准在美国市场销售;
观和具体
• 法规稳定,标准经常补充修改 • 标准更具民主性 • 标准的强制力源于法规的赋予 • 标准形式上有文字也有实物
技术法规与标准的区别
1. 制定主体不同 2. 法律效力不同 3. 制定目的不同 4. 内容不同
5. 对国际贸易影响不同
6. 可协调性不同 7. 知识产权不同
• 技术法规由国家立法机关、政府部门或其授权的其它机构制定。标
食品安全
Food security Food safety
现代城市化延长食物链
农业生产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生产和加工
PROCESSING & MANUFACTURING
运输和分销
FOOD SERVICE
饮食服务 AND CATERING ESTABLISHEMENT
食品安全(生活品质); 国家公共安全; 出口创汇; 国家稳定(人员就业,农业大国 )。
2011年曝光的八大食品事件
1、真功夫排骨质量有问题。 2、味千拉面骨汤由浓缩液勾兑而成。 3、肯德基、永和豆浆由豆浆粉兑制。 4、雀巢奶粉蜡样芽孢杆菌超标120倍。 5、农夫山泉瓶盖中发现虫卵。 6、麦当劳中吃出蛆虫。 7、雨润袋装北京烤鸭菌落超标12倍。 8、肯德基用油四天才彻底更换一次。
准则是由标准化机构自行或组织制定,由公认机构批准供通用。
• 技术法规是强制性的,是政府控制市场的一种严厉措施。标准是自
愿性的,非强制执行。(强制性标准的强制性由法律赋予)
• 技术法规的制定主要是出于人本主义,标准的制定是出于物本主义。
• 技术法规一般多侧重与规定产品的基本要求,而标准大多规定的是技
术细节。
标准的基本概念
1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 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 一种规范性文件(GB/T 20000.1—2002)。 2 规范性文件,是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导 则或规定特性的文件。(游戏规则)
法规的基本含义
泛指由国家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的总 称,是法律、法令、条例、规则和章程等的 总称。
88年出口到日本的烤鳗因含有恶喹酸(被禁用的抗 生素)受阻,价格由$2万/吨降到$5000/吨;
90年出口日本的冻鸡肉,被检出克球酚残留,上万 吨货在日本被扣留,国内库存上万吨货不能出口。
95年出口到美国的冻虾仁,因被检出沙 门氏菌及腐败等问题,曾被美国“自动 扣留”。出口到欧洲的冻虾仁,曾因检 出霍乱弧菌而被退货,至2001年底,出 口水产品中又被检出氯霉素和其它残留 物等问题,2002年1月25日欧盟以此为 由对中国出口的整个动物源性产品采取 保护性措施,全面禁止进口。
宪法>法律>行政法>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 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本级和下级地方 政府的规章;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国际条约
法规相关概念
法规
由权力机构通过的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是法律、 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的总称。
制定法规的权利机构
法律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行政法规
• 国务院
地方性法规
TRANSPORT & DISTRIBUTION
家庭食品制作
HOUSEHOLD FOOD PREPARATION
STREET FOOD VENDING OPERATIONS
运输和服务 Transport & Serving
CONSUMPTION
消费
街头食品 销售活动
重要的管理手段 ——标准与法规
28类食品审查细则目录
二十、可可及焙炒咖啡产品 二十一、食糖 二十二、水产制品 二十三、淀粉及淀粉制品 二十四、糕点 二十五、豆制品 二十六、蜂产品 二十七、特殊膳食食品 二十八、其它食品
2011年中国食品行业不同类型企业 数量分布图
数据来自中商情报网
涉及到:
28类食品审查细则目录
一、粮食加工品 二、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三、调味品 四、肉制品 五、乳制品 六、饮料 七、方便食品 八、饼干 九、罐头
28类食品审查细则目录
十、冷冻饮品 十一、速冻食品 十二、薯类和膨化食品 十三、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 十四、茶叶及相关制品 十五、酒类 十六、蔬菜制品 十七、水果制品 十八、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 十九、蛋制品
• 地方国家权利机关
民族自治法 规
Page ▪ 29 *
•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三. 标准与法规的关系
相同之处 • 一般性 • 公开性 • 明确性和严肃性 • 权威性 • 约束性和强制性
Page ▪ 30 *
不同之处 • 法规具有基础性和本源性的特点
• 法规涉及各个方面,标准主要涉
及技术领域
• 法规较宏观和原则,标准较微
第一章 绪论
食品工业已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
2011年,பைடு நூலகம்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31735家, 实现现价食品工业总产值78078.32亿元, 同比增长31.6%,高出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速 3.7个百分点,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9.1%。
(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
行业特征:
横向地域空间分布广泛; 纵向食物链条较长; 规模差别显著; 从业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产品种类庞大; 刚性需求特征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