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换式IP骨干网解决方案

合集下载

安全运维 融合IPv6——高校骨干网解决方案

安全运维  融合IPv6——高校骨干网解决方案

1前言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校园网已成为教学、科研、办公和生活的重要支撑平台。

国内高校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建设,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校园网基础架构和相对丰富的校园网应用平台。

而核心网络在稳定性、业务兼容性、安全控制和面向下一代IPv6网络等方面变得越来越重要。

2趋势趋势1:拓扑结构复杂,接入业务增多,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

高校网络拓扑结构日趋复杂,内网接入业务越来越多,例如办公网、宿舍区、数据中心等,各个业务部门对网络核心的高可靠性要求很高。

趋势2:不同用户的接入身份和业务访问权限不同,需要在网络层面进行安全控制。

在网络层面上的权责分明,不同部门之间如果网络上根本不可达,那么一旦出现信息泄露问题,首先可以排除“不是网络出了问题”;另一方面,是为“减轻网络管理工作”,权限划分清楚之后,用户无论到校园网的哪里上网都被智能配置了访问权限,从而减少由于用户移动带来的网络设备配置调整工作。

趋势3:全面融合IPv6,可针对各种网络环境支持IPv6扩展。

IPv6是未来校园网建设的发展方向,IPv6解决了校园网中许多IPv4固有的问题,IPv6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和新的机遇。

趋势4:自防御安全体系,设备在任何复杂攻击环境中稳定运行目前部分高校开始倾向将网关上移(从汇聚移到大汇聚),这样路由维护、IPv6升级的工作量明显减少。

带来的问题:例如某学院,但改造后,接入层有很多傻瓜交换机(未改造)无法安全控制,接入用户ARP泛洪严重,送往核心交换机CPU的ARP报文达到了4296pps。

宿舍区大汇聚改造后(4000个用户的网关)不断被攻击,导致瘫痪。

学生投诉不断,学校相关领导关注。

趋势5:各种业务网络融合很多高校内部存在多个子网络(一卡通、财务、安保等),管理、维护和采购等各部门之间业务关系复杂,而且重复投资。

例如某大学财务专网几十个信息点为保证安全单独跨校区租用裸光纤,投资巨大。

而且对于财务、安保监控等网络,信息中心不但没有设备采购选择权,往往还承担了维护工作。

基于SDN 的智能园区交换网络解决方案

基于SDN 的智能园区交换网络解决方案

基于SDN 的智能园区交换网络解决方案作者:张立军泥瑾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22期一、SDN 园区网络建设1.1 背景医院自身的网络主要分为内网、外网,分别采用单独的网络设备,未配备图形化界面,网络问题往往是在业务部门反馈才知道。

考虑同一网段用户之间的干扰,医院根据楼层位置划分若干个网段,内网终端采用静态地址,管理困难且容易出现地址冲突,终端如果要移动,需要人为进行分配地址、调整安全策略等工作,这些工作大都需要通过命令行的方式进行处理,需要大量人力投入的同时,对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比较高。

另外,根据业务需求,医院不同的部门需要与金宏网、卫计专网、社保网互通,并为每张网配置专用的终端、前置机以及网络设备,这些设备需要单独布线,不能随意移动,各系统之间考虑安全需要隔离,而隔离之后又难于实现面向患者的一站式服务。

1.2 建设目标通过园区SDN 解决方案的实施,一方面实现运维的图形化、自动化,减少运维工作量,提升运维效果;另一方面,实现用户接入网络的智能化,不同的用户接入网络后,具备不同的权限,不受限于地址位置的限制。

二、SDN 园区网络实施2.1 方案简介ADcampus 是H3C 研发的一套转发分离的园区网解决方案,转发层面采用VXLAN 技术,控制平面采用EVPN 技术。

ADCampus 的网络架构如下所示:网络由接入,汇聚,核心三层设备组成,配置DHCP 服务器和Director 控制器。

? 接入到汇聚使用vlan 进行互联,在汇聚层设备上,不同vlan 映射到不同Vxlan 进行隔离,同时汇聚和核心设备之间运行Vxlan 构建overlay 网络,构建一个逻辑上的大二层网络,同时采用分布式L3 网关并通过可靠的机制有效地抑制广播风暴。

? 策略管理上采用了面向业务的分组模式,将属性或者访问权限相近的用户分到一个安全组中,同时也将服务器侧的资源划分到安全组进行统一管理。

策略定义时,基于矩阵表格的方式简单直观。

利用BGP虚拟下一跳技术实现IP骨干网流量负载均衡

利用BGP虚拟下一跳技术实现IP骨干网流量负载均衡

利用BGP虚拟下一跳技术实现IP骨干网流量负载均衡BGP(边界网关协议)是一种广域网路由协议,常用于实现互联网中的骨干网。

BGP虚拟下一跳技术可以通过将多个BGP路由器的下一跳地址设置为同一个虚拟IP地址,来实现骨干网的流量负载均衡。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利用BGP虚拟下一跳技术实现IP骨干网的流量负载均衡。

1.BGP虚拟下一跳技术概述BGP虚拟下一跳技术旨在解决BGP路由器之间的流量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该技术通过将多个BGP路由器的下一跳地址设置为同一个虚拟IP地址,实现了在BGP路径选择过程中的负载均衡。

当多个具有相同下一跳虚拟IP地址的路由器同时宣告相同的路由时,该路由的流量会被均匀地分布到多个路由器上,从而实现流量负载均衡。

2.实施步骤以下是实施BGP虚拟下一跳技术实现IP骨干网流量负载均衡的基本步骤:步骤1:配置BGP路由器首先,需要在所有参与负载均衡的BGP路由器上进行相关配置。

这包括将所有BGP路由器的下一跳地址设置为同一个虚拟IP地址,并确保所有路由器都宣告相同的路由。

步骤2:配置负载均衡策略在BGP路由器上配置负载均衡策略,以确保在收到多个路由宣告时,能够均匀地分布流量到各个路由器上。

可以通过设置本地优先级(local preference)或使用路由映射(route map)等方式来实现负载均衡策略。

步骤3:验证配置配置完成后,需要进行验证以确保流量能够均匀地分布到多个路由器上。

可以通过监控各个BGP路由器的流量情况、路由表信息等来验证负载均衡的效果。

3.BGP虚拟下一跳技术的优势3.1提高网络性能通过将流量均匀地分布到多个路由器上,可以避免一些路由器负载过重的情况,提高网络性能和吞吐量。

3.2增强网络可靠性当一些BGP路由器发生故障时,由于其他路由器也宣告了相同的路由,流量可以无缝地切换到其他正常的路由器,从而增强了网络的可靠性和容错性。

3.3简化网络管理BGP虚拟下一跳技术可以使网络管理员更加灵活地管理网络拓扑。

宽带IP城域骨干网主要技术及应用

宽带IP城域骨干网主要技术及应用

宽带IP城域骨干网主要技术及应用关键词:IP城域骨干网;MPLS;应用一、前言随着用户对带宽的需求不断提高,电信运营商纷纷启动了宽带IP城域网的建设。

宽带IP城域网一般由高速骨干网、宽带接入网和业务应用平台组成。

其中,宽带接入网主要是使用户通过各种方式(ADSL,LAN,LMDS,APON以及传统的DDN,FR等)接入到宽带IP城域骨干网,而业务应用平台则除了提供原有传统业务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多媒体业务、各种托管业务和VPN业务。

文章对宽带IP城域骨干网主要技术及应用进行了论述,以供同仁参考。

二、目前宽带IP城域骨干网主要技术分析(1)基于SDH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基于SDH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产品。

为了适应城域网多业务的需求,SDH从单纯支持2Mbit/s、155Mbit/s等话音业务接口向包括以太网和ATM等多业务接口演进,将多种不同业务通过VC或VC级联方式映射入SDH时隙进行处理。

MSTP的出发点是将2层或3层的功能作为SDH附加功能来支持完成的,其对2层或ATM层处理都是与SDH处理相分离的,但都可以映射到SDH的VC时隙进行重组成交叉到群路接口。

从功能上看,MSTP除了具有SDH功能外,还具有2层MAC层功能和ATM功能。

MSTP比较适合于已经敷设大量SDH网的运营公司,它可以方便有效地支持分组数据业务,实现从电路交换网到分组网的过渡,适合支持混合型业务量特别是以TDM业务量为主的混合型业务量,同时可以保证网络管理的统一性。

(2)基于弹性分组环(RPR)技术正在由IEEE 802.17工作组制定的RPR技术,吸收了吉比特以太网的经济性、SDH系统50ms环保护特性。

RPR采用类似以太网的帧格式,结合MPLS标记,基于MAC高速交换,简化IP前传。

RPR技术可以支持更细致的带宽颗粒,网络成本较低,可以承载具有突发件的IP业务,同时支持传统语音传送,有比较好的带宽公平机制和拥塞控制机制。

中兴通讯IPv6平滑升级方案-IPMPLS骨干网概述

中兴通讯IPv6平滑升级方案-IPMPLS骨干网概述

随着IPv4地址日益耗尽,中兴通讯积极谋划IPv6,根据IPv4网络特征提出下一代互联网过渡方案。

骨干网从边缘到核心逐步升级,并根据网络特征(IP骨干网和MPLS骨干网)执行不同的升级策略。

IP骨干网根据IPv6互联需求进行升级,将IPv6流量所经路径的设备升级双栈,或者部署IPv6 over IPv4 隧道,随着IPv6规模扩大最终升级全网设备支持双栈;MPLS骨干网根据IPv6互联需求,升级业务接入层设备PE支持双栈,部署6PE和6vPE以提供IPv6公众互联和IPv6 VPN业务,最终完成全网PE升级,而P设备不做升级,保持IPv4单栈。

城域网从核心到边缘逐步升级,核心出口路由器升级双栈以支持IPv6转发。

BRAS升级双栈,部署PPPoEv6和IPoEv6以实现纯IPv6用户接入;部署PPPv6 over L2TP以实现远端纯IPv6用户接入;部署PPPoE/ IPoE+DS-Lite,为用户配置私有IPv4地址和公有IPv6地址,节省IPv4公有地址,并实现双栈用户接入;部署NAT64/DNS64,实现纯IPv6用户访问IPv4业务。

SR升级双栈,部署6vPE为大客户提供IPv6 VPN业务。

宽带接入网交换机/xPON/DSLAM二层透传IPv6流量,后续根据业务需求新建或者升级现有设备,部署IPv6 组播/安全等功能。

中兴通讯IPv6升级方案,不影响现网业务,并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实现了网络平滑演进。

∙清晰的网络架构IP/MPLS骨干网采用扁平化分层网络结构,当前分为核心层和汇聚层。

骨干核心P路由器采用全网状连接,汇聚PE路由器采用双节点双链路结构,避免单点故障从而网络健壮性。

根据带宽需求,可采用10G/40G/100G链路互联。

∙简明的路由规划IP/MPLS骨干网IGP采用IS-IS路由协议,基于管理方便性、路由收敛速度、后续扩展以及对TE Tunnel特性支持等方面的考虑,所有节点不分层,所有路由器置于Level 2中。

下一代IP骨干网的扩展性和生存性探讨

下一代IP骨干网的扩展性和生存性探讨
进一步的扩容方案。
口容量。另外, 网络中还内置了附加可靠性, 即一条链路的一个 路由器发生故障后, 业务可以改选路由经过其他平面。 运营商可 以根据业务量需要增加更多的网络平面来满足容量需求, 而以前 安装的 设备仍然可以继续使用。 然而, 这种扩容方案有两个重要缺
求, 而且可以简化网络结构及其相关的规划设计和运维。 目前实
际商用系统的单机箱可用端1总容量仅 60Gis 3 4 b/。显然, t 路由
维普资讯

堕鱼垄壁延堡
解决扩展性的第二种方法是采用多网络平面方式l这是目 1 I ,
行的交换矩阵,从而扩大了系统总容量或增加了系统的冗余能
器的容量无法赶上 I业务量的增长速度。 P 这种扩展性的限制意
味着很短的服务寿命, I 现有 P网络基础设施每隔2 3 - 年左右就
需要全面升级换代一次, I P网络运营商已无法忍受这样频繁的
网 络升级换代, 要求开发可持 续发展的 新一代高性能超大容量
路由器。可见, 路由器的扩展性已经成为未来 I P核心网可持续
然而, 随着I业务逐渐成为电 P 信网络的主导业务量( 我国
骨干网I业务流量已经高达9%1上) 作为主要业务承载层 P 0 ; , 2 的互联网的一系列固有缺陷开始凸现并影响到下一步的发展。 就骨干网而言, 网络扩展性和生存性是目前的两个主要缺陷, 因 而也是下一代 l骨干网域的主要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案和关键技术进行探讨。
出现稳定性问题。
霜Ei
2 网络 的 扩展 , 陛
21 网络的扩展性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_
由于I业务量的增长是指数式的, P 要求网络容量具备很好 的扩展性。 大容量路由器、 高速链路 、 大型网络负载分担技术、 大 规模路由 技术是当前保证网络扩展性的主要技术,其中最关键 的是大容量路由器技术,这不仅关系到能否适应业务发展的需

多ISP出口网络技术解决方案

多ISP出口网络技术解决方案

多ISP出口网络技术解决方案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是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公司或组织。

ISP出口是指ISP与其他网络提供商之间的网络连接点,主要用于实现互联网流量的交换和传输。

ISP出口网络技术解决方案涉及到多种技术和设备的组合,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解决方案。

1.BGP路由选择协议BGP(边界网关协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ISP出口网络的路由选择协议。

ISP通过使用BGP与其他ISP建立对等关系和路由器之间的连接,通过交换路由信息,确定最佳的网络路由来传输互联网流量。

BGP协议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根据不同的路由策略来优化流量传输,确保流量的最优路径选择。

3.优化带宽利用的负载均衡技术ISP出口网络通常需要处理大量的互联网流量,为了提高带宽利用率和保障用户的网络体验,可以采用负载均衡技术。

负载均衡通过将流量分散到多个网络链接上,从而实现带宽的有效利用和流量的均衡分配。

常见的负载均衡技术包括基于硬件的负载均衡器和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可以根据实际网络状况和业务需求进行灵活配置和调整。

4.防御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的安全解决方案作为ISP,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保护自己和用户免受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的影响。

DDoS攻击可能导致网络服务的中断和流量拥塞,影响ISP出口网络的正常运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SP可以采用多种安全解决方案,包括入侵检测和预防系统(IDS/IPS)、流量过滤和清洗、分布式流量攻击防御等。

5.IPv6技术支持随着IPv4地址的枯竭,IPv6成为了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ISP出口网络需要具备IPv6技术支持能力,以适应IPv6地址和协议的传输需求。

ISP可以通过实施IPv6转换和映射技术,实现IPv4到IPv6的无缝过渡,并保证双栈(IPv4和IPv6)网络的正常运行。

总结起来,ISP出口网络技术解决方案包括BGP路由选择协议、MPLS网络、负载均衡技术、安全解决方案和IPv6技术支持等。

IPRAN原理简介--详细原理介绍

IPRAN原理简介--详细原理介绍

基站回传
软交换
电信依托IP网城域网进行IP RAN建设,建网速度快,同时可节省海量站点配套成本(电源、光缆、机房); 有二平面的本地网可利旧优先利旧二平面,但是要IPTV的试点城市才可建设二平面; 分组网络必须具备综合承载能力
PTN的设计理念
Ethernet
分组汇聚 多播 支持传统业务 “Packet” 分 组特性 灵活性 可扩展性 面向未来
城域网逻辑架构
传送网
干线传送网 城域传送网 核心层 WDM
IP承载网
IP专网
A网/B网
IP骨干网
WDM/ SDH/MSTP
分组化城域 传送网 分组化城域 传送网 分组化城域 传送网
IP/MPLS
IP城域网
城域传送网 汇聚层 城域传送网 接入层
SDH/MSTP
PON/WLAN
SDH/MSTP
接入网
接入网
可扩展性
IP RAN具有不弱于PTN的可扩展性 接入方式灵活,协议可扩展支持传统业务和多种以太网业务 除提供二层业务外可以广泛提供IP/VPN业务
IP RAN定义
IP RAN是针对基站回应用场景 进行优化定制的路由器/交换机整 体解决方案,具备电路仿真、同步 等能力,提高了OAM和保护能力。 IP RAN承载方案指在城域网内 汇聚/核心层采用IP/MPLS技术, 接入层主要采用增强以太技术与 IP/MPLS技术结合的方案。 设备形态
SGSN
Iu-Ps Iur
MGW
Iu-Cs
>>
RAN
S-GW
S-GW
RAN
RNC
RNC
S1-U Iub
S1-MME
取消了之前定义的RNC,eNB (Evolved NodeB)直接接入 EPC,从而降低用户可感知的时 延,大幅提升用户的移动通信 体验 引入了两个接口 X2是相邻eNB间的分布式接口, 主要用于用户移动性管理;S1 Flex是从eNB到EPC的动态接 口,主要用于提高网络冗余性 以及实现负载均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交换式IP骨干网解决方案摘要:很明显,网络的设计要求建造一个高速ip交换主干,这个网络主干所应具有的功能可以引用欧洲网络试验室主任robertmandeville对交换式ip主干的看法关键词:网络设计网络结构ip交换主干一、网络需求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园区网,主节点由六栋楼组成,网络用户的分布、各个楼之间的位置和距离见下图1。

----网络的需求主要有:企业网的计算模式由客户/服务器向intra转移,ip 将作为唯一的协议而被采用,但必须考虑如何为话音和视频应用提供足够的服务质量保证。

大幅度提高网络带宽,包括桌面、部门服务器和主干的带宽,显著改善响应时间。

网络能快速有效地传送ip数据包。

容错的网络结构集中的网络管理,特别是对虚拟网的管理必须保证灵活和安全。

网络应支持动态地组建跨部门的项目小组。

较低的费用。

----由于各建筑物之间已铺好足够数量的光纤,且在距离较远的楼之间(如m2和rd2之间)使用单模光纤,距离近的楼之间使用多模光纤,所以,网络主干的拓扑结构没有布线结构上的限制,但主干上的网络设备应能同时提供多模和单模光纤接口。

----因此,楼内的网络结构比较规整,可以由一个数据中心集中连接各配线间,即形成所谓塌陷式主干(collapsedbackbone)。

见右边示意图2。

二、技术解决方案建议----很明显,网络的设计要求建造一个高速ip交换主干,这个网络主干所应具有的功能可以引用欧洲网络试验室主任robertmandeville对交换式ip主干的看法:ip包的转发速度快。

千兆以太网和atm均可达到每秒千兆位级的速度,但还需考虑这两种技术在ip传输效率、服务质量保证、价格和可管理性等方面的因素。

可为不同的应用提供不同级别的服务,并能与inter协同工作。

能支持ip上的话音应用,并透过ip多点组播(ipmulticast)支持视频应用。

适应移动的用户和工作组。

网络可以自动调整配置以保证移动用户的原有身份。

有能力以线速交换第四层的数据流。

----这些看法与本次招标的网络需求是一致的,并对某些需求进一步做了细化。

根据上述的需求分析,以及新一代ip交换主干的特点,本文提出以下技术建议:----1.网络结构----主干的拓扑结构应考虑容错性和多链路上的负载共享,以网状结构为好,但还需根据各楼内的节点数、网络应用的种类及投资等因素进行配置。

主干的拓扑结构见下图3:----楼内的拓扑结构虽说已有定论,但不同厂家的具体方案仍有不同。

右图所示的结构在某些厂商的方案中经常见到,即数据中心由交换机和路由器(或第三层交换机)共同组成,当然数量视具体情况定,比如两台交换机加两台第三层交换机组成数据中心,见图4(b)。

,加了延时;由于使用了成倍数量的交换机,费用也增加不少。

----更好的结构当然是完全由第三层交换机(或称为交换式路由器)组建数据中心,网络中没有通信瓶颈,桌面到服务器仅需2次跳步,而且一台设备取代二台设备,成本大大降低。

如果考虑到数据中心的容错,可以用两台第三层交换机并构成冗余连接。

配线间中布置新一代第2层交换机。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当采用冗余的网络结构时,数据中心交换机需要提供2至3倍于非冗余结构所需的端口数量。

图5.纯l3式数据中心----下表1列出目前在市场上可购买到的第三层交换机的千兆以太网端口密度。

表1.第三层千兆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密度----由于主干交换机是第3、4层交换机,支持ospf协议,所以园区网状的拓扑结构不仅可以实现连接上的冗余,而且运用ospf协议可以实现多链路负载分享。

----2.园区网络主干的技术选择----毫无疑问,目前可行的选择技术只有2种,即622mbpsatm和千兆以太网。

下面对这2种技术在与ip相关的多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千兆以太网(以帧方式传输)atm(以信元方式传输),atm的站点和边缘交换机支持abr未被普遍采用实现上的难易程度交换机需要高速背板的支持需要新的硬件控制器第三层交换不要求对原网络进行彻底更新需要有系统的方法设计和维护atm网需要新的硬件以支持mpoa客户用户需重新培训是否能保证网络的平滑升级新的帧格式向后兼容第三层交换不要求对原网络进行彻底更新利用mpoa在ip主机之间建立捷径式路经,mpoa要求硬件支持虚拟网用建立基于端口的vlanintra要求建立基于子网的vlan某些交换机支持基于策略的虚拟网atm的强项vlan与lane和mpoa集成在一起每个端口可属于多个vlanipmulticast第2、3层交换机使用igmpsnooping技术自动设置ipmulticast 小组某些第3层交换机还支持dvmrp路由协议可以建立点到多点的虚连接第4层数据流的控制asic硬件可辨认tcp的端口号交换机可将qos/cos/tos参数应用于交换的数据流上对ip应用区分优先级无----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建设交换式ip园区骨干网所需的功能用千兆以太网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这主要是由于支持千兆以太网的第3/4层交换机的出现大大地增强了千兆以太网在园区的地位,原来认为的以太网的一些不足,如对多媒体应用的支持、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和多链路负载分享、基于标准的虚拟网等,已被新的技术和标准所解决。

某些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如smartswitchrouter交换式路由器)在单模光纤上传输距离可达75公里,同时还支持ipoversdh/so,使得这种技术能从园区扩展到城域网。

----atm技术将继续在一定时期内在广域网领域发挥作用;对于那些要求有严格的服务质量保证(例如利用atm 的线路仿真技术提供高质量的话音通讯)的用户来说,atm技术仍是值得考虑的选择。

----本文针对此建议需求书的要求,采用千兆以太网和第3/4层交换机作为解决方案的核心。

下面看看这些需求在技术上是如何被满足的:----(1)支持向intra转移----intra与传统企业网的最大不同是信息流模式的转变,即所谓20/80规则的倒转。

在传统企业网中,80%的流量发生在ip子网内部,20%的流量发生在ip子网之间;而在intra中,由于各部门均可设置自己的web服务器,用户也不关心所访问的服务器的物理位置,他们访问这些服务器时,80%的流量是跨子网的,只有20%的流量是在本部门内发生的。

intra的这种流量模式要求网络的ip路由速度有大幅度的提升,这是传统路由器所无法胜任的。

交换式路由器采用专用集成电路实现线速ip,路由性能,并可实施第4层的控制,如为各种应用保留带宽、设置防火墙、以及为不同的应用区分不同的优先级别等。

交换式路由器是建造intra的最理想的骨干设备。

----(2)支持话音和视频应用----话音和视频应用要求网络能够保证服务质量,服务质量可以由以下因素来判断:-----延时-----可获得的带宽-----延时的抖动-----丢包率----本方案主要利用4个技术来保证服务质量:高速度和高带宽。

采用千兆以太网作为骨干、桌面直接采用交换的10/100mbps,且骨干采用多链路冗余、网络的带宽远超过一般多媒体应用所需的带宽。

流量优先化处理。

为以太网帧定义了8个优先级别,不同类别的应用被赋予不同的优先级别,支持的交换机在每个端口都设置多个输入/输出队列,这些队列的优先级别是不同的,网络管理员根据各种网络应用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为这些应用制定基于的优先级别。

交换式路由器与第2层交换机相比,除了能辨认数据包中的位,而且能够辨认出各种应用的信息流,并根据网管人员制定的有关服务质量的策略将这些信息流送入不同级别的队列中。

交换式路由器通过复杂的队列管理机制来保证对时间敏感的应用(其数据流一般也是高优先级别的)优先被转发出目的端口,好的队列管理机制也可进行流量控制和流量整形(trafficshaping),以保证数据流不会拥塞交换机,以及获得平稳的数据流输出,这对话音和视频会议这样的多媒体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带宽预留。

透过rsvp(资源保留协议),交换式路由器可以动态地为特定的应用保留所需的带宽。

另外,交换式路由器具有对应用层信息流进行控制的能力,可以分辨出不同的信息流并为它们提供服务质量保证。

利用ipmulticast技术可以使视频会议、视频点播等应用的信息流只流向需接收这些数据流的站点,而不会漫延到整个网络,并且每个multicast组之间可以互不干扰,从而保证多媒体应用的运行更加畅通无阻。

----以上技术配合使用,虽还不能实现严格意义上的服务质量保证,但实际效果却足以满足绝大多数多媒体应用的质量要求。

----(3)显著改善响应时间----交换式千兆以太网骨干、低延时的交换机、能对流量进行应用层控制的交换式路由器,这些技术和产品均可大幅度改善网络响应时间。

----(4)容错----网状的骨干拓扑结构,双核心交换机、冗余的配线间连接等,这些都保证了网络中没有单点故障。

交换式路由器支持vrrp(虚拟的冗余路由器协议)和ospf协议,前者用于2个交换式路由器互为备份,后者用于旁路出故障的连接。

----(5)集中的网络管理和较低的总体费用----cabletron公司的网管系统软件spectrum正可担当集中管理的任务。

本方案为降低总体费用,采用了交换式路由器而不是普通路由器作为核心设备。

交换式路由器的性能是普通路由器的10~100倍,而价格只有后者的十分之一。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容错性极好的网络结构。

图楼的网络结构图&d1楼的网络结构图楼的网络结构图楼的网络结构图楼的网络结构图8.楼r&d2的网络结构四、本方案实现的网络功能及方案的优势ip包的转发速度快。

有第3、4层功能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机smartswitchrouter是业界性能最好的此类交换机,可以线速进行第2、3、4层数据转发而不丢包,其交换矩阵速度可达32gbps,第3、4层交换能力超过3000万包/秒。

《workcomputing》杂志今年对多厂商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机进行了严格测试,结果是smartswitchrouter获得最高分,并荣获该杂志为交换机设置的唯一一个“编辑选择奖”。

容错的网络结构。

主干为网状拓扑结构,并通过ospf协议实现多链路负载分享。

主干带宽达8000mbps,并具有足够的扩展性。

smartswitchrouter支持vrrp 协议,实现双smartswitchrouter之间的动态互为备份。

楼层的交换机均由多条线路连接至楼内的数据中心,多链路之间可进行负载分享和互为备份。

可为不同的应用提供不同级别的服务,并能与inter协同工作。

本方案采用的各型交换机均支持标准,smartswitchrouter 更具有对应用层的数据流进行控制的能力,可以保证服务质量。

这种交换机还支持rip、ospf和bgp协议,并提供广域网和ipoversdh/so接口,可以和inter协同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