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小学科学人教版《土壤里有什么》
2017最新小学科学人教版《土壤里有什么》课件

植物的叶、根和 茎是腐殖质的主 要来源。
• 一、实验与科学。
• 1.实验:给土壤加热,开始 加热冒出的是( 水蒸气 )。 继续加热冒出的应是 烟 土壤 ( )。这是( )中 腐殖 的( )在燃烧,同时 烧糊 还会闻到( )怪气味。
2.实验: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 有气泡冒出 杯里,看到( ),说明 (土壤里有空气 )。搅拌,静止后 土壤分( 两 )层,下层颗粒 大 沙 ( ),是( ),上层颗小 黏土 粒( ),是( )。取上 层清水,滴在玻璃片上加热, 脏的痕迹 水滴干后玻璃片上有( ) 溶于水的物质 说明土壤里有( )。
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 观察出的现象。
1. 有气泡冒出,说明土
壤里有空气。
2.把土壤放 进盛有水的 烧杯里,尽 量搅拌,然 后静置,观 察出现的现 象。
黏 土
沙
2. 静止后土壤分两层,下 层颗粒较大是沙子,上层 颗粒较小是黏土。
3.用滴管取上层干净的液体滴 在玻璃片上,用试管夹夹住放 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3. 加热,水滴干后玻璃片
上有脏的痕迹,说明土壤 里有溶于水的物质,例如 盐类。
4.把土壤放在 铁盘里有火 烧,有什么 现象发生? 闻一闻,有 什么气味?
4.土壤会冒烟,有股烧 糊怪气味,说明土壤里 Nhomakorabea有腐殖质。
• 以上实验说明:土 壤里含有水、空气、 沙子、黏土、腐殖质 等物质。
土壤中能发现许多不同种类 的昆虫
土壤中有什么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

土壤中还有腐殖质和盐分。 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 物质,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 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土壤的结构
土壤颗粒的分类
土壤颗粒的分类
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 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 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沙砾
沙
黏土
粉沙
直径>2毫米
直径<2毫米
直径<
毫米
直径<
毫米
寻找土壤的成分
方法
肉眼
放大镜
倒入 水中
直接观察 搅拌、静置
我在土壤里看到的
水分、动植物残体、小石子、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同大小的颗粒
1
2
冒气泡(空气)
土壤分层,大颗粒在下,
3 小颗粒在上
《土壤里有什么》课件

土壤中的节肢动物
蚯蚓
01
蚯蚓是土壤中重要的环节动物,通过钻洞和吞食有机质,改善
土壤结构和通气性。
蚂蚁
02
蚂蚁在土壤中寻找食物,同时帮助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养分循
环。
螨虫
03
螨虫以吸取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水分为主,对土壤中的水分和气
体交换起到重要作用。
土壤中的脊椎动物
鼹鼠
鼹鼠是一种常见的土壤脊椎动物,通过挖掘土壤,增加土壤通气性和水分含量。
2023
《土壤里有什么》课件
目录
• 引言 • 土壤的构成 • 土壤与植物生长 • 土壤中的生物 • 土壤的保护与利用 • 课堂互动与思考
01
引言
课程背景
01
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02
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03
课程目的
01
了解土壤污染的成因、类型和危害
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同时,土壤也会影响
根系的生长和发育,为植物提供必要的养分和水分。
04
土壤中的生物
土壤中的微生物
1 2
细菌
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它们参与土壤有机 质的分解和养分循环。
真菌
土壤中的真菌以菌丝形式存在,分解植物残体 ,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3
放线菌
放线菌是一种抗逆性较强的微生物,参与土壤 中有机质的分解和氮素的转化。
土壤的密度和孔隙度
土壤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矿物质和有机 质的重量,而孔隙度是指土壤中孔隙的相对大 小。
土壤的化学性质
土壤的酸碱性质
土壤的酸碱性质是指土壤中可溶性无机物的含量和性质,对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具有重 要影响。
小学科学公开课《土壤中有什么》教案实录与反思

小学科学公开课(土壤中有什么)教案实录与反思教学目标: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2.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3.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
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4.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学重、难点:1.观察分析土壤的成分。
2.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课前打算:1.课前带着学生去取新奇的土壤。
2.教师将学生取的新奇土壤进行枯燥。
3.一张白纸、一个放大镜、一把格尺、装有半杯水的烧杯、一根搅拌棒、新奇土壤观察记录单,以上材料每组一套。
4.观察土壤时的发觉表格一张。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科学探究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对土壤熟悉吗?土壤中有些什么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教师板书课题:土壤中有什么二、提出假设,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师:谁来说说,土壤中有哪些东西?生:我看到土壤中有蚯蚓、蚂蚁、草根、落下的树叶……师:看来土壤中既有动物又有植物。
教师板书:动物、植物师:谁来说说土壤中还有哪些动物和植物?生:动物还有蜗牛、蛇、蟋蟀等;许多植物都生长在土壤中,因此土壤中会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师:除了动物和植物外,还有什么呢?生:我看到过石块。
板书:石块生:空气和水。
我认为土壤中的动物和人一样,也需要空气和水。
板书:空气、水生:塑料袋,废纸,塑料,铁皮等垃圾,因为人们总把垃圾埋在土壤中。
师:这些都是人类产生的一些杂物。
板书:杂物生:土壤中还有矿物质和化石。
师:你是怎么了解的?关于矿物质和化石,你了解些什么?生:我从科普读物上读到,土壤中含有钙、铁、锌、钾等矿物质,在地下还有古代生物的化石,如恐龙化石、树叶化石等等。
生:矿物质需要借助于特定的工具和方法才能够发觉,生物化石数量稀少,因此也不简单看到。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里有什么》教案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里有什么》教案一. 教材分析《土壤里有什么》是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土壤的组成和特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土壤的基本结构,包括岩石、有机物、水分和空气等成分,并认识到土壤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自然界的现象充满好奇。
然而,对于土壤的组成和特性,他们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土壤中有机物、水分和空气等概念较为陌生,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来进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土壤的基本组成和特性,知道土壤中有机物、水分和空气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土壤的组成和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土壤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土壤的基本组成和特性。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土壤中有机物、水分和空气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土壤样本,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土壤的组成。
2.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存在。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土壤样本,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漏斗、水等。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土壤样本,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对这些土壤有什么疑问?土壤中有什么东西呢?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土壤的基本组成,包括岩石、有机物、水分和空气等。
通过图片和实例,解释有机物、水分和空气在土壤中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
可以使用放大镜观察土壤样本,或者用漏斗和水来观察土壤中的水分。
小学科学土壤里有什么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能⼒⽬标:能⽤各种感官直接感知⾃然事物并⽤语⾔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擅长的⽅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知识⽬标:知道⼟壤的构成成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活动探究,知道⼟壤的主要成分。
实验器材: 分组:酒精灯、易拉罐、盛有⼀半⽔的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放⼤镜 1组-4组砂⼟、5组-8组粘⼟、9组-12组⿊⼟、湿抹布、⼩盘 演⽰:滴管、装有⼟壤溶液的锥形瓶、玻璃⽚、试管夹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1.谈话:【出⽰泥塑图⽚】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些⼿⼯作品,你知道这些作品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学⽣回答)其实制作泥塑的⼟叫做粘⼟,你知道粘⼟有什么特点吗? 2.学⽣随问题依次交流: 3.教师⼩结:由于粘所以可塑性强,除此之外粘⼟还具有颗粒细、耐⽕度⾼等特点。
所以⼈们经常利⽤它来制作泥塑。
【教学过程、评价设计】 ⼀、导⼊ 1.谈话:在每个⼩组的桌⾯上都有⼀些⽼师从不同的环境中取来的⼟壤,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的⼟壤,根据你⽣活中的观察,判断⼀下这些⼟壤是从哪种环境中取来的?开始吧! 2.学⽣汇报:哪个同学来说说你⾯前的⼟壤是⽼师从哪种环境中取来的? 3.教师⼩结:究竟这些⼟是从哪种环境中取来的?请看⼤屏幕:【出⽰图⽚】1-4组⾯前的⼟是⽼师从学校花坛⾥取来的;5-8组⾯前的⼟是⽼师从学校的种植园取来的;9-12组⾯前的⼟是⽼师从树底下取来的;这节课我们来共同研究这些⼟壤⾥都有什么。
(板书:⼟壤⾥有什么?) ⼆、学习新课 (⼀)⽤眼睛观察⼟壤 1.谈话:你可以通过看⼀看、摸⼀摸、捏⼀捏的⽅法,观察你⾯前的⼟壤⾥有什么?看不清的话,可以⽤⽼师给你准备的放⼤镜来观察,观察过程中要可别忘记填写记录单。
三年级人教鄂教版科学《土壤里有什么》教案

三年级人教鄂教版科学《土壤里有什么》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土壤的组成成分。
2.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观察土壤。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4.激发学生对土壤的兴趣,增强保护土壤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土壤的组成成分,掌握观察土壤的方法。
2.难点:理解土壤中各种成分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不同地方的土壤图片,如田野、花园、沙漠等。
提问学生:你们见过这些土壤吗?土壤里有什么呢?引出课题“土壤里有什么”。
2.观察土壤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土壤样本。
让学生用肉眼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颗粒大小等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土壤里可能有哪些东西呢?3.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实验一:土壤的水分用纸巾包住土壤,用力挤压,观察纸巾上的变化。
得出结论:土壤中含有水分。
实验二:土壤的颗粒把土壤倒入水中,观察土壤在水中的分层情况。
讲解土壤的颗粒分为沙粒、粉粒和黏粒。
实验三:土壤中的空气把土壤放入水中,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
得出结论:土壤中含有空气。
实验四:土壤中的腐殖质观察土壤的颜色,比较不同地方土壤的颜色差异。
讲解土壤中的腐殖质是由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形成的。
4.土壤中各种成分的作用组织学生讨论土壤中各种成分的作用。
教师总结:水分和空气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颗粒大小不同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腐殖质能提供养分,使土壤肥沃。
5.保护土壤提问学生: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呢?引导学生讨论保护土壤的方法,如不乱扔垃圾、植树造林、合理施肥等。
强调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的组成成分、观察土壤的方法和保护土壤的意义。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土壤,了解土壤的奥秘。
7.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家周围的土壤,记录土壤的特征和发现的问题。
要求学生制作一份保护土壤的手抄报。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土壤的组成成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会了用简单的方法观察土壤。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章第1课《土壤里有什么》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章第1课《土壤里有什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土壤里有什么》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章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土壤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材料和实验方法,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土壤的多样性以及土壤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物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身边的环境也开始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他们对土壤并不陌生,但可能对土壤的微观世界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深入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基本组成,认识土壤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物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土壤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土壤的基本组成,认识土壤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物质。
2.难点:理解土壤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物质如何相互作用,影响土壤的特性。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材料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颗植物,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激发学生对土壤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探究土壤的组成: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土壤,发现土壤的多样性,进而提出问题:“土壤里有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实验观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土壤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物质,记录实验现象。
4.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对土壤的认识和感受。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土壤的组成和特点,强调土壤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物质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 观察出的现象。
2
1. 有气泡冒出,说明土 壤里有空气。
3
2.把土壤放 进盛有水的 烧杯里,尽 量搅拌,然 后静置,观 察出现的现 象。
4
黏
土
沙
5
2. 静止后土壤分两层,下 层颗粒较大是沙子,上层 颗粒较小是黏土。
6
3.用滴管取上层干净的液体滴 在玻璃片上,用试管夹夹住放 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7
3. 加热,水滴干后玻璃片
上有脏的痕迹,说明土壤 里有溶于水的物质,例如 盐类。
8
4.把土壤放在 铁盘里有火 烧,有什么 现象发生? 闻一闻,有 什么气味?
9
4.土壤会冒烟,有股烧 糊怪气味,说明土壤里 含有腐殖质。
10
• 以上实验说明:土 壤里含有水、空气、 沙子、黏土、腐殖质 等物质。
杯里,看到(有气泡冒出),说明
(土壤里有空气)。搅拌,静止后
土壤分( 两 )层,下层颗粒 大
( ),沙是( ),上层颗小
粒( )黏,土是( )。取上
层清水,滴在玻璃片上加热,
水滴干后玻璃脏片的上痕有迹(
)
说明土壤溶里于有水(的物质
பைடு நூலகம்
)。 15
11
土壤中能发现许多不同种类
的昆虫
12
植物的叶、根和 茎是腐殖质的主 要来源。
13
• 一、实验与科学。
• 1.实验:给土壤加热,开始 加热冒出的是( 水蒸气 )。 继续加热冒出的应是 烟 ( )。这土是壤( )中腐殖 的( )在燃烧,同时 还会烧糊闻到( )怪气味。
14
2.实验: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