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第八章海洋防污损技术解析
《海洋防污涂料》课件

港口设施防污
港口设施防污涂料主要用于防止海洋 生物在港口设施上附着,从而避免设 施的腐蚀和堵塞。
港口设施防污涂料需要具备优良的防 腐蚀性能和耐候性能,以应对海洋环 境的侵蚀。
海洋工程防污
海洋工程防污涂料主要用于防止海洋生物在海洋工程结构上 附着,从而降低结构物的维护成本和延长使用寿命。
海洋工程防污涂料需要具备优异的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能,以 应对复杂的海洋环境。
需要加强市场宣传和推广,提高品牌 知名度和影响力。
05
未来展望
技术发展方向
高效防污剂的研发
研发更高效、环保的防污剂,提 高防污效果,降低对海洋生态系
统的负面影响。
纳米技术的应用
利用纳米技术提高涂料的防污性能 ,如纳米涂层、纳米增强剂等。
智能化涂料的研发
研发具有自适应、自修复功能的智 能化涂料,提高涂料的耐久性和适 应性。
环保型防污涂料开始受到 关注,人们开始意识到环 境保护的重要性。
21世纪初
智能型防污涂料开始出现 ,高科技手段逐渐应用于 防污涂料领域。
03
防污涂料的应用领域
船舶防污
01
船舶防污涂料主要用于防止海洋 生物附着在船体表面,从而降低 船舶航行阻力,提高航行效率。
02
船舶防污涂料需要具备长效性、 环保性和耐久性等特点,以满足 长期海上航行的需求。
主要依靠释放有毒物质来达到防污效果,对环境和生 态有一定影响。
环保型防污涂料
采用环保材料和低毒配方,降低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
智能型防污涂料
利用纳米技术、高分子材料等高科技手段,实现自适 应、自修复等功能。
防污涂料的技术发展历程
20世纪初
传统防污涂料开始出现, 主要依靠有毒物质来达到 防污效果。
关于海洋工程结构与船舶防腐技术措施分析

关于海洋工程结构与船舶防腐技术措施分析海洋工程结构和船舶是在海洋环境中运行和工作的,因此防腐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海洋工程结构和船舶防腐技术措施进行分析。
海洋工程结构包括钻井平台、海底管道、海上风力发电设施等。
由于它们长期在海洋环境中受到潮湿、盐分、温度变化和海水的腐蚀,而且海洋环境条件复杂,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腐技术措施。
针对海洋工程结构的防腐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 防腐涂层:采用防腐涂料对结构物进行涂覆,以阻隔结构物与海水的接触,减少结构物的腐蚀。
常见的防腐涂层材料有环氧树脂、聚氨酯、煤沥青等,这些涂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耐海水侵蚀能力。
2. 金属防腐:采用金属的防腐技术,如热浸镀锌、热镀铝等,对结构物表面进行处理,增加金属表面对海水的抵抗能力。
金属防腐技术适用于钢结构和铁制结构,可以有效地延长结构物的使用寿命。
3. 材料选择:在海洋工程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选择具有良好耐腐蚀性的材料,如不锈钢、合金材料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能够有效地抵抗海水的侵蚀。
船舶作为在海洋中长时间运行的大型设备,也需要采取防腐技术措施来延长其使用寿命和保证航行安全。
船舶防腐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防腐涂层:船舶在制造过程中常常使用防腐涂层对船体进行防腐处理。
防腐涂层可以有效隔绝海水和船体的接触,减少船体的腐蚀。
常见的船舶涂层包括船底防污涂料、船舶外壳涂料等。
2. 阳极保护:船舶使用金属阳极对船体进行保护。
阳极通常由锌或铝等金属材料制成,它们能够吸收腐蚀电流,从而减少船体的腐蚀。
阳极保护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船舶的防腐技术。
3. 尽量避免海水侵蚀:船舶在停泊期间,特别是长时间停泊时,应该尽量避免船体与海水的接触,如使用船舶停泊设备,在船底加装船垫或使用船坞进行船体检修等措施。
海洋工程结构和船舶防腐技术措施非常重要。
通过采用适当的防腐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海洋工程结构和船舶的表面,减少腐蚀损失,延长使用寿命,保证运行安全。
海洋污损生物生态研究综述

综述1、生物污损的形成生物污损根据其在基体上的附着形式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污损是由各种细菌和微型动植物等微观有机体吸附在材料表面并繁殖引起的,称之为微生物污损;第二类污损是各类大型藻类及原生动物个体附着在基体表面并逐渐繁殖而形成的,称为大型生物污损[7],是肉眼可见、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广泛的一类污损。
海下固体表面上生物污损层的形成历经三个阶段,即修整膜、生物膜和生物污损层。
任何侵入海水的物体在数分钟内表面就会吸附一层有机物,形成修整膜;然后细菌和硅藻等相继在修整膜上附着并分泌胞外代谢产物形成微生物膜或黏膜;随后其他原核生物、真菌、藻类孢子以及大型污损生物幼虫在膜中发育生长,最后形成复杂的大型污损生物层[9]。
作为海洋污损的必经阶段,生物膜[6]厚度可达微米级,是由微小生物及其代谢物连同海洋中的一些有机物、颗粒物相互粘连一起形成的厚度小于1mm的膜状生物群落,研究表明水、细菌及其胞外高聚物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生物膜的形态及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大型污损生物的附着,并最终影响整个生物污损层的形成[2]。
海洋生物污损过程大体可分成三个阶段:初期阶段、发展阶段、稳定阶段。
污损过程初期阶段为细菌和硅藻分泌粘液在海中洁净物体表面形成微生物粘膜;发展阶段为大型污损生物的幼体开始附着,种类和个体数不断增多,群落体积和质量不断增大,演替现象明显,一些个体密度大,生长迅速的种类成为群落的主导种;稳定阶段为生长期长、个体大的种类充分生长,排挤或覆盖了一些已经附着的中、小型种类,群落种类组成比较复杂和质量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结构不会发生很显著的变化[16]。
2、生物污损的危害海洋污损生物是指固有或栖息在船舶和各种人工设施水下固体表面上,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1]。
是影响海洋设施安全与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附着会增加船舶航行阻力,增大燃料消耗,降低舰船在航率;污损生物死亡后脱落,容易被吸入设备的管道内,堵塞海水管道系统,影响供水或冷却效果;污损生物的繁殖会引起船舶或海上建筑防腐蚀保护层的损坏,加速金属构件的腐蚀过程,引发局部腐蚀或穿孔腐蚀;降低水中设备、仪表及转动部件的灵敏度,干扰海洋声学仪器正常工作;增加航标和网箱等设施的额外重量,减少浮力甚至导致漂移和磨损,大大缩短其工作时间[1-3]。
海洋油污防治措施

海洋油污防治措施引言海洋油污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因此采取适当的预防和应急措施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海洋油污防治的措施,从法律法规、监测、预防、应急响应和恢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法律法规有效的法律法规是确保海洋油污防治工作实施的基础。
各国应确立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海洋油污防治责任和追责机制的明确,以及规范化的监管机制。
同时,通过国际公约和协议加强国际合作,形成全球范围内的油污防治措施。
二、监测1. 海洋油污监测网络的建设建立健全的海洋油污监测网络是有效防治海洋油污的前提。
需要在沿海地区和重要海域设置监测站,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全面监测海洋油污的分布和清除效果。
2. 油污监测技术的应用应用现代化的油污监测技术,如航空遥感、卫星遥感、毛管采样、化学分析等手段,实现对油污源头、扩散范围等的实时监测。
此外,还应加强油污事件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三、预防1. 油污源的管控严格管控潜在的油污源,包括船舶、海洋石油开采设施、油料处理厂等,确保其安全运营和排放的规范。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威慑机制。
2. 油污防治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加强对海洋油污防治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开展油污事故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定。
积极探索新型防污材料、清污设备和生物修复技术等,提高油污清除和恢复的效率。
四、应急响应1.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建立完善的海洋油污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应急资源的储备和更新,确保在油污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2. 快速响应和清污技术的应用在油污事件发生后,通过现场快速响应,迅速控制油污蔓延范围,减少损失。
利用油污清污船、吸油设备等专业清污工具,将油污有效清除,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扩散。
五、恢复1. 生态修复和适应性管理油污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需要及时进行修复。
通过生物修复、人工构筑物等手段,恢复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海洋装备涂层防污性能检测研究与评价指标

海洋装备涂层防污性能检测研究与评价指标摘要:海洋装备经常受到海水污染和海洋生物附着的困扰,而涂层作为一种重要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海洋装备的抗污染性能。
本文以海洋装备涂层防污性能的研究与评价指标为主题,系统地探讨了当前相关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涂层防污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验结果,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评价指标,为进一步提高海洋装备涂层防污性能提供了参考。
1. 引言海洋装备包括船舶、海底管线、海洋平台等,在海洋环境中长时间运行或停泊,容易遭受海水污染和海洋生物的附着,导致降解、腐蚀和节能性能下降。
因此,为了保护海洋装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研究和评价涂层的防污性能变得至关重要。
2. 涂层防污性能影响因素涂层的防污性能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涂层材料、涂层结构、使用环境等。
2.1 涂层材料涂层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防污性能。
一般来说,具有良好耐候性和抗腐蚀性的高性能树脂是常用的涂层材料。
此外,添加一定的防污剂也可以提高涂层的防污性能。
2.2 涂层结构涂层的结构对防污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涂层的厚度、亲水性、光滑度以及表面形貌等因素都会影响涂层的防污能力。
一般来说,较厚的涂层能提供更好的抗污能力,亲水性和光滑度高的涂层也能减少污物的粘附。
2.3 使用环境涂层所处的海洋环境也对防污性能产生影响。
水质、盐度、温度、水流速度等都可以影响涂层的性能。
不同的海域和季节,涂层受到的污染物和附着生物种类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环境设计和评价涂层的防污性能。
3. 防污性能评价指标根据涂层防污性能的影响因素,可以确定一些评价指标来评估涂层的防污性能。
3.1 污染物附着评价污染物附着是涂层防污能力的关键指标。
常见的评价方法是将带有不同污染物的涂层样品暴露在特定的海洋环境中一定的时间,然后对涂层表面的附着程度进行定量分析。
3.2 生物附着评价生物附着是海洋装备涂层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评估涂层对生物附着的抵抗能力,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将涂层样品置于带有生物附着的实验条件下,观察涂层表面的附着生物种类和数量,并通过定量分析来评估涂层的抗生物附着能力。
海洋污损生物生态研究综述复习进程

海洋污损生物生态研究综述综述1、生物污损的形成生物污损根据其在基体上的附着形式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污损是由各种细菌和微型动植物等微观有机体吸附在材料表面并繁殖引起的,称之为微生物污损;第二类污损是各类大型藻类及原生动物个体附着在基体表面并逐渐繁殖而形成的,称为大型生物污损[7],是肉眼可见、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广泛的一类污损。
海下固体表面上生物污损层的形成历经三个阶段,即修整膜、生物膜和生物污损层。
任何侵入海水的物体在数分钟内表面就会吸附一层有机物,形成修整膜;然后细菌和硅藻等相继在修整膜上附着并分泌胞外代谢产物形成微生物膜或黏膜;随后其他原核生物、真菌、藻类孢子以及大型污损生物幼虫在膜中发育生长,最后形成复杂的大型污损生物层[9]。
作为海洋污损的必经阶段,生物膜[6]厚度可达微米级,是由微小生物及其代谢物连同海洋中的一些有机物、颗粒物相互粘连一起形成的厚度小于1mm的膜状生物群落,研究表明水、细菌及其胞外高聚物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生物膜的形态及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大型污损生物的附着,并最终影响整个生物污损层的形成[2]。
海洋生物污损过程大体可分成三个阶段:初期阶段、发展阶段、稳定阶段。
污损过程初期阶段为细菌和硅藻分泌粘液在海中洁净物体表面形成微生物粘膜;发展阶段为大型污损生物的幼体开始附着,种类和个体数不断增多,群落体积和质量不断增大,演替现象明显,一些个体密度大,生长迅速的种类成为群落的主导种;稳定阶段为生长期长、个体大的种类充分生长,排挤或覆盖了一些已经附着的中、小型种类,群落种类组成比较复杂和质量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结构不会发生很显著的变化[16]。
2、生物污损的危害海洋污损生物是指固有或栖息在船舶和各种人工设施水下固体表面上,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1]。
是影响海洋设施安全与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附着会增加船舶航行阻力,增大燃料消耗,降低舰船在航率;污损生物死亡后脱落,容易被吸入设备的管道内,堵塞海水管道系统,影响供水或冷却效果;污损生物的繁殖会引起船舶或海上建筑防腐蚀保护层的损坏,加速金属构件的腐蚀过程,引发局部腐蚀或穿孔腐蚀;降低水中设备、仪表及转动部件的灵敏度,干扰海洋声学仪器正常工作;增加航标和网箱等设施的额外重量,减少浮力甚至导致漂移和磨损,大大缩短其工作时间[1-3]。
海洋工程结构与船舶防腐蚀技术探究

海洋工程结构与船舶防腐蚀技术探究摘要:如今时代发展的迅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不光是在城市建设和人口扩展方面,同时在一些比较偏的领域也有所涉及,例如船舶与海洋工程。
海洋中的资源奥秘是当今世界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之一,对于海洋的保护也是每个国家重中之重需要商讨的对策。
为了对海洋的了解多多关注,这就需要船舶的帮助。
然而船舶的使用寿命对于船员的安全性是有直接影响的。
海洋对船舶的腐蚀是影响船舶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钢铁的船舶在海洋中被腐蚀是无法被避免的,这会影响船舶的性能和安全性,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控制船舶的海洋腐蚀速度。
关键词:海洋工程结构;船舶;防腐蚀技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船舶维修养护工作的模式、侧重点都在发生变化,现实工作中也会出现一些全新的问题,需要去认真地考虑和解决。
船舶防腐涂料是油漆涂料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涂料。
常规船舶防腐涂料是在一般条件下,对金属船舶等起到防腐蚀的作用,保护船舶使用的寿命。
但是海洋由于其中所蕴含成分较多,因此对于金属的腐蚀作用还是十分严重。
尽管海洋工程结构以及船舶自身都是用了防腐处理,但是其每年因为海洋腐蚀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都极为严重。
所以,我们要在防腐材料上做出改善和处理,增加材料的耐腐蚀性。
再通过技术进行改造和创新。
和国外相比,我国海洋防腐技术还具有较大差距,应该通过不断学习提高防腐技术,在这条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
1船舶与海洋工程防腐蚀技术的意义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在船舶腐蚀维修这一问题上每年的花费已经高达数百亿人民币,而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就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之中的腐蚀问题[3]。
为了减轻船舶的腐蚀维修损耗,让我国的航海业得到更加稳定的发展,就需要根据如今市场的现状对防腐蚀技术进行研究。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应用防腐蚀技术对船舶进行防护,能够有效减缓船舶在后续航行过程中的腐蚀程度,延长船舶的使用寿命,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大部分的船舶在建造过程中会采用大量的金属构造来完成船舶工程。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海水循环冷却污损生物分类模型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海水循环冷却污损生物分类模型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科技的进步如同潮水般汹涌澎湃,不断冲击着传统的边界。
正如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海洋科学领域,这一箴言显得尤为贴切。
今天,我们将聚焦于一项创新技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海水循环冷却污损生物分类模型,它如同海洋中的灯塔,为船舶防污提供了新的方向。
首先,让我们来揭开这项技术的神秘面纱。
卷积神经网络(CNN)是深度学习的一种,它能够通过模拟人类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来处理图像数据。
在海水循环冷却系统中,污损生物的识别和分类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这些微小的生物附着在船舶的冷却系统上,不仅降低了效率,还可能导致严重的机械损坏。
以往,这一过程需要人工进行,费时费力且准确性不高。
而现在,CNN的应用使得这一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就像是一位永不疲倦的守夜人,时刻监控着海洋中的微小入侵者。
然而,任何技术都不可能完美无缺。
CNN模型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着挑战。
例如,数据的收集和标注就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海洋中的生物种类繁多,不同种类之间的差异微小,这就需要大量的精确数据来训练模型。
此外,模型的泛化能力也是一个问题。
海洋环境复杂多变,如何确保模型在不同的海域和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定的性能,这无疑是一个考验。
尽管存在这些难题,但我们不能否认CNN模型带来的巨大潜力。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够准确快速地识别出各种污损生物,那么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比如设计特定的防污涂料或者调整船舶的运行参数,以减少这些生物的影响。
这不仅能够提高船舶的运行效率,还能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当然,技术的发展永远不是孤立的。
正如一滴水落入湖中会激起层层涟漪,CNN模型的应用也将推动相关领域的进步。
例如,生物学家可以利用这一技术更深入地研究海洋生物的生态习性;材料科学家可以根据污损生物的特点开发出更有效的防污材料;而船舶设计师则可以据此优化船体结构,减少污损生物的附着。
然而,我们也应该警惕技术过度依赖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只有50~100种。
4
三角藤壶
5
钟巨藤壶
6
7
8
9
2、生物污损典型图片
10
2、生物污损典型图片
11
2、生物污损典型图片
12
2、生物污损典型图片
13
2、生物污损典型图片
污损典型图片
2、生物污损典型图片
我国沿岸海域污损生物的分布特点
3) 数量: a.水域开阔,水流畅通,则污损生物就附着 多、生长快,湿重也特别大,反之则不然。 b.沿岸海域,离岸越远,污损生物的湿重也 越大。通常,离岸远,水域开阔,水流通畅,但 生物种类组成却与近岸不同。 c. 在河口区,随着盐度梯度的变化,污损生 物的种类和数量也有很大变化。在近海的河港, 污损生物主要是淡水种,附着密度有的也较大, 但湿重往往小于近岸海区。
19
3、海洋生物的污损过程
生物粘膜的生成--------大型生物的附着
一般物体浸入海水以后,在几小时内就有细菌在其表
面附着,并以几何基数进行繁殖, 48 小时内每平方厘
米可达70多万个。
有很多细菌能够产生粘液性的分泌物,分泌物为多糖 类,具有一定的粘性。 接着就有硅藻附着,也以细菌同样的方式繁殖,形成
防污技术
1、涂刷防污涂料 2、向海水中大量添加毒料 3、电解海水生成次氯酸盐 4、电解重金属法 5、人工或机械清除法 6、采用防污材料制作结构物 7、过滤法 8、利用淡水 9、导电涂膜法 10、臭氧法 11、其它方法
29
1、涂刷防污涂料
防污涂料是由防污剂、颜料、高分子材料、溶 剂和助剂等组成,防污剂是最重要组分之一。 常用的防污剂是有无机化合物(如氧化亚铜、 氧化锌)、有机化合物(如DDT和TBT)等。 防污漆的作用是靠防污剂不断从漆膜中渗出, 在结构物表面形成一个有毒薄层,排斥或杀死 企图停留在漆膜上的污损生物的孢子或幼虫。 铜离子、汞离子等具有凝固有机体内蛋白质的 作用,以此达到防污的目的。
十八世纪下叶,钢壳船问世后,即面临着腐蚀和生物污损的 两重挑战。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污损生 物因其对船只及水中武器和设施的危害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 重视。此后几十年间,生物污损及防污的研究进展迅速。在 这同时,沿海工厂,特别是火力发电厂和原子能发电厂的海 水冷却管道内壁的生物污损问题,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28
海 洋 生 物 对 网 具 的 污 损 情 况
16
2、生物污损典型图片
对照网片 涂刷NAF防污涂料 NAF防污涂料实际应用效果(6个月,03年12月5日检查)
17
2、生物污损典型图片
我国沿岸海域污损生物的分布特点
1)种类:污损生物的种类数从北方海域往南方明 显地逐渐递增; 2)附着季节:根据不同港口和污损生物的不同种 类,可以将中国沿海污损生物的附着季节大致分 为三种类型。 a.附着单周期; b.全年附着,但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c. 一年有间隔的两个附着期。 3) 数量:中国沿海污损生物的湿重一般都比较大, 尤其是南方海域更大一些。 18
第八章
海洋防(生物)污损技术
1
一、海洋污损生物及其危害
二、现代主要防污技术
三、环境保护与防污涂层技术的发展
2
1、海洋附着生物的基本概念
海洋附着生物也称海洋污损生物(marine fouling organism),是生长在船底和海中一切 设施表面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通称。这 些生物一般是有害的。
船底长生物称为生物污损(biofouling)。 防除生物污损称为防污(antifouling)。
3
1、海洋附着生物的基本概念
海洋中约有4000~5000种污损生物。
在所有污损生物中,有半数以上浮游在海岸 和港湾处,这些生物生长在船底、浮标、输 水管道、冷却管道、沉船、海底电缆、木筏、 浮子、浮桥和网具上,
21
3、海洋生物的污损过程 生物粘膜的组成:
在生物粘膜的 初期 (两三天内)是由各种类型的细菌所组 成:杆菌、球菌、弧菌、螺菌,以杆菌为主,球菌次之。 在生物粘膜的 中期 (三十天左右)杆菌变为短杆菌,纤毛 虫增多,出现钟形虫和小型线虫。 在生物粘膜的 后期 (三个月左右)硅藻的种类和数量增多,
一层薄的粘膜。
粘膜的颜色,可由半透明乳白色变成黄绿色。
20
3、海洋生物的污损过程
以后在粘膜内出现纤毛虫、鞭毛虫、钟形虫及小型 线虫等。它们生活于粘膜内而与粘膜的形成无关。 它们的出现是有顺序的,而且受着环境条件的制约, 并有生物演替现象。
粘膜还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在一般情况下是与海水 温度有关的,粘膜的重量变化每平方厘米在冬季只 有几百微克,而在夏季可达 4000μg,粘膜的干物 质量是总重量的 30%。普遍认为这层生物粘膜对后 来的大型生物附着有着密切的关系。
除舟形硅藻外还有弯杆硅藻、菱形硅藻、直链硅藻、盒形
硅藻等。盒形硅藻是附着生活的硅藻,能分泌胶质,通过 胶质与物体表面连接。
一般情况下,这个时候藤壶等大型海洋附着生物也开
始附着在物体的表面。
22
3、海洋污损生物的危害
一、增加船舶的阻力 二、堵塞管道 三、加速金属腐蚀 四、使仪表及转动机构、声学仪器失灵 五、对水产业产生危害
30
2 、向海水中大量添加毒料
毒料主要是液态氯、漂白粉等。利用这些物质
的强氧化性,造成有机物质氧化,污损生物机
体被破坏,令其死亡。
23
4、防污的目的
24
4、防污的目的
25
4、防污的目的
提出了两个问题: 1、防污技术针对性强;
2、防污技术多学科交叉、技术难度大。
(对我国来讲,该项研究是从军事需求
开始的。)
26
二、现代主要防污技术
27
生物污损是人们从事海洋活动后才出现的生物学现象,人类 与海洋附着生物的战斗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随着航运、海 防、海洋开发利用和水产养殖等事业的发展,生物污损的危 害也越来越严重,从而剌激了这项研究工作的开展。 木壳船时代,所遇到的生物危害主要是船蛆等钻孔生物 (boring organisms),最早人们把沥青和桐油涂于木船底部,在 船底包覆铜皮,以减少和防污污损生物的附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