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绪论,导论
《哲学与人生》学习指导书(选修)

《哲学与人生》学习指导书目录◆《哲学与人生》学习指导 (2)一.关于本指导书 (2)二.学习材料 (2)三.课程简介 (2)四.学科指导教师简介 (2)五.学习目的 (3)六.学习方式 (3)七.实习和考核 (4)◆《哲学与人生》内容大纲 (5)第一章开启爱智之门——哲学是什么? (5)第二章思想的武器——哲学方法探究 (7)第三章理性的童年——古希腊哲学 (9)第四章存在之旅——人的本性与出路 (11)第五章东方智慧——中国哲学的视野 (13)第六章在极限中寻找永恒——信仰的力量 (15)第七章回顾与创造——拓展生命的深度与宽度 (17)《哲学与人生》学习指导一.关于本指导书在学习本课之前,请仔细阅读本指导书。
本书专门针对本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方法与进度建议以及作业与考试安排,有利于学习者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并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二.学习材料1.《哲学与人生学习指导书》一册2.《哲学与人生》光盘一张三.课程简介《哲学与人生》为本学院开设的选修课。
本课从“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一基本话题出发,简单介绍哲学的思想方法之后,分别讲解古希腊哲学、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以及宗教信仰等几方面的知识,使学习者初步了解人类思想发展的脉络,并且能够运用简单的哲学观点理解人生和指导人生。
本课采用旁白加虚拟学伴的创新呈现形式,以考究的语言、精美的画面和恰到好处的音效,构建出明快而深远的哲学意境;本课主体内容丰富,辅以大量哲学名著选段、经典哲学故事及生活案例,在严谨、客观的基础上,充分展现哲学生动鲜活、贴近生活的一面;同时设有哲学家展厅,以独特的视角介绍中外近百位哲学家的生平、故事及主要著作,是一套凝结了学科指导教师、课程制作团队的集体心血的精品课程。
四.学科指导教师简介傅佩荣,《哲学与人生》学科指导教师。
1950年出生,祖籍上海。
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师从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哲学与人生》

返回
第一节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返回
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
返回
二、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认识即为“知”,实践即为“行”。我们要坚持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 事物的能力。
返回
三、成功与失败伴随着人生的发展
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人人都希望获得成功,避免失败。 但是成功和失败总是相伴而生,而且失败往往多于成功。 古今中外凡成功的人士都曾经历过失败;任何一项伟大 的事业在成功之前也都会有失败的过程。可以说,成功 与失败始终伴随着人类,伴随着人生的发展,伴随着人 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全过程。
返回
四、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要做到自强不息必须不断自我激励。《周易》中说:“天 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君子应该效法天道运 行的刚健,做到自立自强,奋斗不息。激励可以使自己的 精神振作起来,可以激发自己成功的信心与欲望,充分发 现和调动自己的长处和潜能。要做到自强不息必须战胜自 我,克服自卑。
返回
二、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一 个显著特征就是着眼于社会关系来考察人的发展。 第一,个人与社会矛盾是规定人生发展全过程的基本 矛盾,是人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础,人 生也就不复存在。 第二,个人与社会的矛盾,贯穿人生发展过程的始终, 是人生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三,人生的各种矛盾归根到底是个人与社会的矛盾 在不同方面的表现。
返回
四、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返回
第三节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返回
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 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所谓统一,是指矛 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它有两 种情形,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依存,矛盾 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哲学与人生》第一章

于客观事物。
其次,意识的感性形式、理性形式以及情感、意志尽管是主观世界所特有的,但都是反映着客 观事物的。
再次,个体意识具有差异性,但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客观的。人们的经验、知识结构、情感、兴
趣不同,都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 最后,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客观世界中并不存在的事物的观念或形象,但这种创造仍然来源于 客观世界。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意识只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形成的主观映象,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其次,意识是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形式,以及情感、 意志等反映客观事物的,这些都是主观世界特有的。
再次,个体意识之间有差异性。人们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是受他们的主观状态影响的。
了 解 哲 学 基 本 理 论
思维和客观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同时也是人类全部认识和实践的基本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世界的本质是精神还是物质,是精神决定物质还是物质决定精
神。
第二个方面是:人的思维有没有能力认识客观世界,或者说,世界是可知的还 是不可知的,用哲学的语言表述,就是思维和客观存在、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没
第 12 页
正文 . 第一节
5
物质与意识
了 解 哲 学 基 本 理 论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概念规定了所有事物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变 化的哲学范畴。
恩格斯指出:“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
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 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这就是说,运动既包括物体的位置移动, 也包括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还包括人类思维的运动。
哲学与人生前言PPT文档资料

21
郑人买履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 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 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集市,挑好了鞋子,才发现忘了 带上尺码:“我忘了带尺码。”就返 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 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 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 试试鞋子?”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 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果林尽头时,才发现第一次看到的那个就是最大最好的。” • 另一个接着说:“我和他恰好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一个我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后来我又发现了更好
的。所以,我有点后悔。” •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也不约而同地请求。 • 苏格拉底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
61
一个有哲学思想的人, 是会创造幸福的人。
一个热爱哲学的民族, 是世界上最有希望的民族!
62
结束语
• 哲学不能当饭吃,但能让人知道吃饭是为了什么? • 活着,是一回事;但活着有意义,则是另一回事。 • 许多人思考人生,开始让自己的人生自觉起来,
思考自己的人生应该何去何从。 • 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
49
四、哲学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
根本 对立
唯心主义
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智慧学,我们要学习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50
疑邻偷斧 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便怀疑是邻 居的孩子偷了,他看那邻居孩子走路的样子、 说话的神态等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后 来,他的斧子找到后,再看那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家的孩子, 怎么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了。
哲学与人生课程介绍教案

哲学与人生课程介绍教案教案:哲学与人生课程介绍课程名称:哲学与人生课程时间:每周一天,共计16周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和思想体系。
2.掌握哲学思维方式,提高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
3.探讨人生的意义、价值和目标。
4.培养学生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分析和解决能力。
5.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和参考书目:1. 《哲学入门》(第三版) -文奇出版社2. 《哲学家们都在思考什么》 -马克思主义出版社3. 《西方哲学史》 -人民出版社4. 《人生的智慧》 -译林出版社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第一讲:哲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介绍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探讨哲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第二讲:哲学的主要分支-介绍哲学的主要分支,如形而上学、伦理学、认识论等-分析各分支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三讲:哲学思维方式与批判性思维-解析哲学思维方式和批判性思维的关系-学习和练习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和技巧第四讲:古代哲学思想家-研究古代哲学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和思想体系,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第五讲:中世纪哲学思潮-介绍中世纪哲学的主要思潮,如基督教哲学、伊斯兰哲学等第六讲: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潮-分析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的主要思潮,如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等第七讲:现代哲学思潮-探讨现代哲学的主要思潮,如唯理主义、唯物主义、实证主义等第八讲:当代哲学思潮-研究当代哲学的主要思潮,如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第九讲: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观-探究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的不同观点和理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第十讲:人生的目标与人格塑造-分析人生目标的不同层面和影响因素-讨论如何塑造自己的人格和追求理想的方法第十一讲:道德与伦理-研究道德和伦理的概念、原则和规范-探讨伦理问题和道德困境的解决方法第十二讲:自由意志与决策-解析自由意志的概念和作用-讨论决策过程中的道德和伦理考量第十三讲:科学与信仰的关系-分析科学和信仰的不同特点和目的-探讨科学与信仰的辩证关系和冲突点第十四讲:哲学与艺术-探究哲学与艺术的关系和相互影响-分析艺术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启示第十五讲:哲学与社会问题-研究哲学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和解决方法-讨论哲学思想家对社会问题的观点和建议第十六讲:课程总结与展望-总结课程内容和所学知识-展望哲学与人生的深度和广度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家的观点。
中职《哲学与人生(绪论)》

哲学有什么用
• 理论之用与实践之用。
• 大小之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深浅之用 • 自觉之用和自发之用
学哲学的意义
• 人生是一门大学问,做人是需要学习的
• 人生需要哲学智慧,每个人一生都需要至少一次的哲学沐浴
为什么乔布斯想与 苏格拉底共处一个下午?
苏格拉底是谁
•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 •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并称古希腊三贤 •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的祖师 •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 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 •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 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 •主要思想:苏格拉底教学法、苏格拉底反 诘法
苏格拉底的几个哲学故事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 ,要不回头地走 , 柏拉图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外遇,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 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柏拉图又充满信心地出去,两个小时之后,他精神抖擞地带回了一支颜色艳 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图觉得很容易 ,充满信心地出去 , 丽但稍稍焉掉的花,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花吗 · · ?”柏拉图回答老师: " 我找了两小时, 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 ,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 发觉这是最盛开最美丽的花,但我采下带回来的路上,它就逐渐枯萎下来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很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 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 “ 那就是外遇 ” 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 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 这时,苏格拉 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 底告诉他: “那就是爱情” 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图有了以前的教训 又充满信心地出去 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 苏格拉底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 ,苏格拉底叫他到杉树林走一次 ,要不回头地 只好走进树林里去找他,最后发现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扎寨。 苏格拉底问他:“你找着最好看的花 走 ,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适合用来当景观的树材, 但只可以取一次 柏拉图有了上回的 么?”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 这就是最好看的花。”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 教训,充满信心地出去 呢?”柏拉图回答老师: 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稀疏的 “我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所以 杉树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柏拉图回答老师: “因为只可以取一棵, 我就在它还盛开的时候,住在它边上。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这已经是我找着的第二朵最好 看的花。”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了” 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 以就拿回来了”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婚姻 ”
哲学与人生 绪论

哲学是当之无愧的科学 之父。如果说科学技术和管 理方法是人类在实践中达到 目的的船和桥的话,那么哲 学就是制作这些船和桥的方 法;正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朴 素的哲学思想,才指引着人 类一步步由蒙昧走向文明。
一位先生收了两个学生。一天傍晚, 先生给每个学生一个铜钱,说:“你们 立刻买样东西来,把这间黑暗的房间完 全装满。”
在批判、反思的过程中, 我们可能没有答案(而且极有 可能没有),但我们有了答案 之外的收获(而且一定是有的) ——我们思维能力的提升。
哲学之爱智的表现
首先,它是一种惊讶、好奇。在爱智的过程中,必须一 直保持心灵的开放,不停地质疑和询问,永远等待着接受 惊讶。所以说,古希腊又有“哲学源于惊讶”的说法。一 个人如果对世界、人生永远保持一种质疑、询问的态度, 他会是一个如孩童般快乐的人。
•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 如果,我们善于运用哲学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 那么,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
智慧(狭义的),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 经器官(物质基础)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包含有: 感知、知识、记忆、理解、联想、情感、逻辑、辨 别、计算、分析、判断、文化、中庸、包容、决定 等多种能力。智慧让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
• •
•
•
• • • •
印弟安纳州: 1)任何年满18岁的男性,若与17岁以下的女性发 生性关系,而且当时她又没穿鞋袜,那将课重罪. 2)圆周率在该州法定为4。(活活气死咱祖冲之前 辈呀!) 爱荷华州: 1)任何只有一只上臂的钢琴演奏者必须免费演奏。 2)任何有胃病的男性不得在公共场所与女性接吻。 纽约州: 1)不得仅为娱乐而将球砸向他人脑袋。 2)10:00以后不得穿拖鞋。 新泽西州: 凡谋杀时不得穿防弹背心。
《哲学与人生》.doc

《哲学与人生》当今世界是一个崇尚科技理性的时代。
人们的生活确实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不可否认,当追求效用、享受生活的舒适和便利时,意义世界也迷失了,人们感到困惑。
在经历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哲学对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性。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的学科。
它能让人变得更聪明。
哲学是人类的第三只眼睛。
它让生活精神健康,让人心胸开阔。
现代社会真正强大的不是身体,而是人的精神。
哲学可以让我们思考得更深、看得更远、做得更现实。
西方学者对哲学的普遍看法或误解将哲学定义为热爱智慧冯友兰:哲学是对生命的系统反思哲学反思、批判性思维1、哲学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词源学解释:希腊哲学意味着热爱智慧。
原文指的是一种保持好奇的生活态度、探究一切事物的真相。
20世纪,西周时期的日本学者将中国古代哲学翻译过来。
皋陶・休谟《史记》:了解人使人聪明能干,而引导人走向和平使人幸福。
□古汉语:的意思是智慧、智慧、圣人。
向哲学学习就是让人们变聪明的学习。
哲学是对生活的系统思考。
(冯友兰)-任何对生活中最重要问题的研究都是为了找到根本的解决办法。
这种知识叫做哲学。
(胡适)哲学是用理性和理念反思和解释人类活动的哲学、。
(牟宗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没有考试的生活是不值得活的。
哲学探索是宇宙和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
最大的哲学问题是:世界是什么?生活是什么?科学家谈论哲学如果哲学被理解为对最普遍和最广泛形式的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可以被视为所有科学之母。
然而,科学的各个领域也对那些研究哲学的学者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此外,他们还对每一代人的哲学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爱因斯坦的文学家关于哲学的论述最初是带着思乡的冲动到处寻找家。
德国诗人诺瓦利斯说他宁愿呆在家乡,也不愿呆在长安。
白居易:“沉重的话题”我生来就没有家。
我的心在家里。
白居易:德国哲学家谢林曾将他自己的精神哲学命名为“精神的回归”和“流浪精神的回归”。
哲学活动的本质是对家园的精神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