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古诗词二首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语文全部古诗

一年级上册语文全部古诗

一年级上册语文全部古诗一年级上册语文的全部古诗包括以下几首:1. 《咏鹅》
作者: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 《静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 《春晓》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 《悯农》
作者: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7. 《古朗月行》
作者: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8. 《夜宿山寺》
作者: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以上是一年级上册语文的全部古诗。

这些古诗涵盖了中国古代诗词的优美和深邃,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

人教版新版一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精编版

人教版新版一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精编版

一年级第一学期必背古诗文目录曲池荷唐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译文】轻幽的芳香朗绕在弯曲的池岸,圆实的花叶覆盖着美丽的水池。

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使你来不及饱赏荷花就调落了。

绝句元王庭筠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译文】“瘦”字用得生新,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

而“入梦香”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梅花夜间在月光的朗照。

王孙游南北朝谢朓(tiǎo)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译文】地上长满了如丝的绿草,树上开满了烂漫的红花,已是暮春时节了。

莫说你不回来,即使回来,春天也过去了。

杜陵绝句唐李白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译文】出长安,往南走,到杜陵,往北望,是五陵,到处都是土包包,包着皇帝们的寒骨冷灰。

倒是秋天的渭水被暮日抹上了一笔彩色变得铮亮,流光与余霞像埋葬皇帝一样吞没了远山的呼唤。

玉阶怨唐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译文】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

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

四时魏晋陶渊明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译文】隆冬过去,一泓春水溢满了田野和水泽夏天的云变幻莫测,大多如奇峰骤起,千姿万态秋月朗照,明亮的月光下,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层迷离的色彩冬日高岭上一棵严寒中青松展现出勃勃生机.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如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xié),此物最相思。

【译文】生长于南方的红豆,入春以来不知长出多少枝条。

希望你多多采摘,红豆最能寄寓相思离别之情。

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qǐ)窗前,寒梅著花未。

【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一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人教版》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看看一年级上册必背的古诗词哟!
有一首《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大白鹅在水里游来游去,可好玩啦。

还有《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农民伯伯种地很辛苦,咱们可不能浪费粮食哟。

比如说,有个小朋友背会了这些诗,去公园看到大白鹅,就能马上想起《咏鹅》这首诗。

小朋友们,是不是很有趣呀?
《一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人教版》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讲这些必背古诗词。

《画》这首诗也很棒哟,“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多神奇呀,画里的东西看起来像真的,但是又不一样。

《静夜思》大家也得记住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当我们在晚上看到月亮,也会像诗人一样想念家人呢。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有个小朋友晚上看到月亮,就背出了《静夜思》,他的爸爸妈妈可高兴啦。

小朋友们,要好好背诗哟!
《一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人教版》小朋友们,今天咱们再来说说这些必背古诗词。

《风》这首诗也很有意思,“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可真厉害,能做这么多事情。

还有《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小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多欢快呀。

比如说,有个小朋友参加诗词朗诵比赛,背了这些诗,得了第一名呢。

小朋友们,加油背诗,你们也能很棒哟!。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二首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二首

古诗词二首【教学要求】1、学会“篱、疏、蝶、吴、莲、徐、剥、锄、蓬、赖、媚、檐”十二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材分析】古时候儿童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阅读古人留给我们的诗文就会知道。

《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儿童追春图。

新市,古县名,在今湖南省攸县北。

徐公店,即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人留宿在新市的徐家客店,用他那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这样具有诗情画意的一幕。

“篱落疏疏一径深”。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幽深。

这句的意思是:稀疏的篱笆下,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树头花落未成阴”。

未,没有。

阴,树阴。

这句的意思是:树上的花落了,但是叶子还没有长茂密。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急走,奔跑。

这两句的意思是: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黄蝴蝶飞入黄色的菜花之中,再也找不到了。

这首诗描写了南方农村的暮春景色。

在一派田园风光中,穿插了儿童追捉蝴蝶的场面,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富有儿童情趣。

这首小诗突出特点在于设色:黄黄的蝴蝶,飞进大片的金黄的油菜花中,一下子看不见了,这是一种绝妙的不同事物的色彩融合。

面对这样一种情景,追赶蝴蝶的顽童会是一种怎样的神态?对照前面“急走”的情形,我们不难想象,孩子是多么希望捕捉到那美丽的蝴蝶!然而,蝴蝶更加顽皮,它置身大自然这一切生灵的守护神的怀抱中,是大自然的博爱掩护了那娇小的蝴蝶。

这时,孩子会有些惆怅,但小诗给我们读者留下的却是盎然的春意,别样的情趣!《清平乐》的作者是宋朝的辛弃疾。

这首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生活劳作的图景。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茅屋。

溪,小溪。

这句的意思是:茅屋又小又低,小溪上长着绿油油的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醉,酒醉。

吴音,具有南方口音的话语。

媚,柔媚。

好,问好,闲谈。

这句的意思是:酒醉中,有人用柔媚的南方话语相互问好、闲谈。

一年级上册的古诗

一年级上册的古诗

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有:
一、《咏鹅》唐代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二、《江南》两汉: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三、《画》唐代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四、《悯农》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五、《古朗月行》(节选)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六、《风》唐代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有哪些

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有哪些

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有哪些
一年级语文上册中的古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首:
1.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 《悯农(其二)》——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云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5.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以上只是部分一年级上册的古诗,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建议查询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材。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
《咏鹅》 - 作者:骆宾王(唐) - 诗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江南》 - 作者:汉乐府 - 诗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画》 - 作者:王维(唐) - 诗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悯农(其二)》 - 作者:李绅(唐) - 诗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节选)》 - 作者:李白(唐) - 诗文: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风》 - 作者:李峤(唐) - 诗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静夜思》 - 作者:李白(唐) - 诗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 - 作者:孟浩然(唐) - 诗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赠汪伦》 - 作者:李白(唐) - 诗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寻隐者不遇》 - 作者:贾岛(唐) - 诗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古诗词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古诗词

1一年级上册诗词01.鸟鸣涧唐∙王维02.鹿柴唐∙王维03.渡汉江唐∙宋之问04.清明唐∙杜牧05.寻隐者不遇唐∙贾岛06.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07.回乡偶书唐∙贺知章08.凉州词唐∙王之涣09.望庐山瀑布唐∙李白10.枫桥夜泊唐∙张继11.望洞庭唐∙刘禹锡12.咏鹅唐∙骆宾王13.悯农(其二)唐∙李绅14.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15.风唐∙李峤16.画唐∙王维鸟鸣涧 唐∙王维人r én 闲xi án 桂ɡu ì 花hu ā 落lu ò,夜y è 静j ìn ɡ 春ch ūn 山sh ān 空k ōn ɡ。

月yu è 出ch ū 惊j īn ɡ 山sh ān 鸟ni ǎo ,时sh í 鸣m ín ɡ 春ch ūn 涧ji àn 中zh ōn ɡ。

鹿柴 唐∙王维空k ōn ɡ 山sh ān 不b ú 见ji àn 人r én ,但d àn 闻w én 人r én 语y ǔ 响xi ǎn ɡ。

返f ǎn 景j ǐn ɡ 入r ù 深sh ēn 林l ín ,复f ù 照zh ào 青q īn ɡ 苔t ái 上sh àn ɡ。

渡汉江 唐∙宋之问岭l ǐn ɡ 外w ài 音y īn 书sh ū 断du àn ,经j īn ɡ 冬d ōn ɡ 复f ù 历l ì 春ch ūn。

近j ìn 乡xi ān ɡ 情q ín ɡ 更ɡèn ɡ 怯qi è,不b ù 敢ɡǎn 问w èn 来l ái 人r én。

清明 唐∙杜牧 清q īn ɡ 明m ín ɡ 时sh í 节ji é 雨y ǔ 纷f ēn 纷f ēn ,路l ù 上sh àn ɡ 行x ín ɡ 人r én 欲y ù 断du àn魂h ún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二首【教学要求】1、学会“篱、疏、蝶、吴、莲、徐、剥、锄、蓬、赖、媚、檐”十二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材分析】古时候儿童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阅读古人留给我们的诗文就会知道。

《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儿童追春图。

新市,古县名,在今湖南省攸县北。

徐公店,即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人留宿在新市的徐家客店,用他那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这样具有诗情画意的一幕。

“篱落疏疏一径深”。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幽深。

这句的意思是:稀疏的篱笆下,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树头花落未成阴”。

未,没有。

阴,树阴。

这句的意思是:树上的花落了,但是叶子还没有长茂密。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急走,奔跑。

这两句的意思是: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黄蝴蝶飞入黄色的菜花之中,再也找不到了。

这首诗描写了南方农村的暮春景色。

在一派田园风光中,穿插了儿童追捉蝴蝶的场面,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富有儿童情趣。

这首小诗突出特点在于设色:黄黄的蝴蝶,飞进大片的金黄的油菜花中,一下子看不见了,这是一种绝妙的不同事物的色彩融合。

面对这样一种情景,追赶蝴蝶的顽童会是一种怎样的神态?对照前面“急走”的情形,我们不难想象,孩子是多么希望捕捉到那美丽的蝴蝶!然而,蝴蝶更加顽皮,它置身大自然这一切生灵的守护神的怀抱中,是大自然的博爱掩护了那娇小的蝴蝶。

这时,孩子会有些惆怅,但小诗给我们读者留下的却是盎然的春意,别样的情趣!《清平乐》的作者是宋朝的辛弃疾。

这首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生活劳作的图景。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茅屋。

溪,小溪。

这句的意思是:茅屋又小又低,小溪上长着绿油油的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醉,酒醉。

吴音,具有南方口音的话语。

媚,柔媚。

好,问好,闲谈。

这句的意思是:酒醉中,有人用柔媚的南方话语相互问好、闲谈。

“白发谁家翁媪?”翁,老翁。

媪,老婆婆。

这是谁家的老翁、老婆婆呢?“大儿锄豆溪东”。

这句的意思是:大儿子在小溪的东边锄豆子。

“中儿正织鸡笼”。

这句的意思是: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无赖,无聊,无所事事。

这句的意思是:最可喜的是小儿子感到无聊,趴在小溪岸边剥着莲蓬。

今天读到“茅檐低小”“白发翁媪”时,我们眼前出现的画面也许有些凄凉、衰败,但和“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以及三个儿子的活动联系起来,传达给我们的则是一幅温馨、充实、和谐。

辛弃疾用极其简练的文字,勾画了一幅古时南方农人依山水而居,勤于农时,满足、悠闲的生活画面。

【教学建议】1、揭示本单元的阅读主题——追寻、享受童年的快乐。

“童年是一张白纸,可以绘出最美的图画,可以写出最感人的诗文。

童年是一片土地,可以种出各种庄稼,开出各种鲜花,也可以长出茂盛的森林。

”这是音乐家刘炽对童年的一段描述。

其道出了童年的美好,也暗含了童年的多彩和多变。

现在和古时候的孩子相比,中国和国外的孩子相比,也许会有不同。

下面,先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八百多年前的宋代,看那时候的孩子玩些什么。

2、这两首古诗词除个别语句之外,大部分诗句并不难懂,因此,完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读书、交流讨论。

(1)教师揭示古诗,请学生自己阅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

第一首诗中“篱落”“阴”“急走”不容易理解,教师要格外关注。

第二首诗中“茅檐”“醉里吴音相媚好”“无赖”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作必要指导。

3、让学生说说读了诗句,自己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古人的哪些生活情景让自己感觉很有趣?阅读着诗句,我们会觉得一幅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历历展现在了我们眼前……篱笆疏疏,小径幽深。

篱笆一旁的树木,枝头正吐露着新芽。

不远的油菜地上,油菜花金黄一片,蝴蝶翻飞,到处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而就在这样的情景之中,一双儿童正追逐着飞舞的蝴蝶。

而黄花与黄蝶的视觉上的错误,给儿童造成的“飞入菜花无处寻”结果,可谓是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的点睛之笔,这是春树、春花、春蝶与青春年少的儿童构成的完美与和谐。

辛弃疾的诗词以豪放见长,而这首《清平乐·茅檐低小》却呈现出自然清新的风格。

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宋代农村的生活图景,更把一种生活的情趣蕴涵其中:酒醉中和老婆婆打招呼“相媚好”的老翁,还有“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都具有非常鲜明的性格特点,使得我们也禁不住想走进诗句,走进画面,与那老翁,与那小儿攀谈一番……4、朗读、背诵古诗。

5、扩展阅读一些描写儿童生活的其他古诗词,培养孩子阅读古诗的能力。

如杨万里的《稚子弄冰》,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6、建议本课教学两课时。

2、天窗【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帐、玻、扇、偏、璃、鹰、烁、莺、蝠、蝙”等10个生字。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教材分析】玩,是孩子的天性;管,是家长的责任。

因此生活中,孩子的天性和家长的责任,常常发生一些矛盾故事。

阵雨来了,或者天黑了,孩子愿意继续野跑,家长则让孩子躲回屋里,孩子的身躯被禁锢了,但是他们玩儿的天性不会被禁锢。

小小的天窗,让孩子发现了又一个好玩的世界。

这就是茅盾的《天窗》要告诉我们的。

课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描写了乡下房子的特别。

乡下房子怎样特别呢?“只有前边一排木板窗”,这种木板窗会给人们带来许多不便,“碰到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像黑洞似的。

”所以,“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这就是文中所说的天窗。

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写小小的天窗给孩子们带来慰藉。

这部分内容,作者是分两个方面来说的:先说雷雨来时,天窗给孩子们带来慰藉。

雷雨来的时候,孩子们被大人关在屋子里,只有从那小小的天窗看到,“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地跳”“带子似的闪电唰地一瞥”;孩子们于是想象“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世界”。

接着,作者又讲了晚上,天窗给躺在床上的孩子们带来了慰藉。

当孩子们被逼上床睡觉的时候,他们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他们会“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让自己在想象的空间驰骋。

他们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他们又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成了他们惟一的慰藉。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

讲了天窗留给作者的感受,也使我们体会到作者对童真的赞美,对那给了孩子光明快乐的天窗赞美。

“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它让你看到的很少,却让你想到很多很多。

”天窗很小,只是屋顶上的一个小方洞,通过它孩子们只能看到很少的景物,而它却给孩子们带来了那么多的想象,那么多的慰藉。

小小的天窗不仅给乡下的房子带来光明,还放飞了乡下孩子的心灵。

课文语言朴实,没有多少雕琢,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童稚的真情。

一方面作者抓住孩子好动、爱玩儿的天性。

如“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最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

”一处处生动的描写,会使我们自觉地想起自己的童年。

表现童趣的另一方面是丰富的想象。

爱幻想、爱想象是孩子的共有特征,作者抓住孩子爱玩、爱想的特点,把天窗下的孩童世界描写得细腻而生动。

【教学建议】童年永远是快乐的,无论他们处在怎样的地域,遇到怎样的情况,他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你看,一扇小小的天窗,给过去南方的孩子,带来多少快乐?学习这篇课文,可以用问题引读的方式。

1、揭示课题以后,学生带着“什么是天窗”的疑问读课文。

(学生可说说课文的描述:“在房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也可以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天窗。

)2、细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从而进一步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一句理解课文。

“慰藉”安慰。

也就是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惟一的心灵寄托,惟一的自我安慰。

进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时的失落,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找回了失去的快乐。

过程中要结合有感情的朗读。

如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

从“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

”体会孩子当时的无奈。

3、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生活谈感受,写感受。

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

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这样,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

4、学习本课生字,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式:如“鹰——莺”“偏——蝙——蝠”“玻——璃”。

5、建议本课教学两课时。

【参考资料】茅盾:(1896—1981)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

“五四”新文学运动先驱之一。

建国后,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长等职。

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蚀》等,1958年已出版《茅盾文集》十卷。

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3* 快乐的足球赛【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中“哄、裁、暂、锋、腹、摔、澡、凌、啥”九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这场足球赛的快乐气氛。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叙事儿童诗,共有11小节,讲的是小学生放学后在河边草地上尽情踢足球的经历。

前四小节讲比赛的准备情况。

参赛双方是自愿组成的两支人数不一的队伍,守门员是“没上学的小豆豆”,比赛没有火爆的宣传,没有标准的场地,没有计时,没有裁判,显然不够正规,但孩子的热情却非常高涨。

第五至第十小节讲了比赛的过程。

孩子们玩儿得非常投入。

球“满场乱飞”,人人“大汗直冒”;整个过程充满快乐、趣味:小胖“把球射进自家球门,他还在那拍手叫好”,“我刚想来一个凌空飞射,他们的球门却不见了”,“两个‘小豆豆’闲得难忍,正滚在一旁草地上摔跤”“大家正在那起哄,球又让小狗叼跑。

”看到这样的比赛,谁都会忍不住发笑。

最后一小节讲比赛结束后,“有人躺在草地上养神,有人跳进小河里洗澡”,愉快的气氛荡漾在小河边。

课文叙述了孩子们在小河边的草地上进行足球赛的热闹场面。

语言通俗,运用押韵的诗歌形式表现,琅琅上口,形式新颖。

风格上处处洋溢着幽默、风趣,充满了童真、童趣,尤其是几个精彩镜头的细致描述,给这场足球赛添加了别样情趣,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很有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