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6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2024年三轮车货物运输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三轮车货物运输市场规模分析引言三轮车作为一种便捷、经济实惠的货物运输工具,在中国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三轮车货物运输市场规模进行分析。
三轮车货物运输市场的概况三轮车货物运输市场是指以三轮车作为主要运输工具的货物运输市场。
在中国,由于三轮车价格低廉、灵活性强、维护成本低等特点,三轮车货物运输市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三轮车货物运输市场的发展趋势1. 城市化进程的推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货物运输需求也相应增长。
三轮车作为城市中运输货物的重要手段,市场需求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 电商行业的崛起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的快递包裹。
三轮车作为快递员常用的运输工具之一,其市场规模随着电商行业的持续崛起而不断扩大。
3. 政策的支持为了降低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许多城市出台了限制大型货车进入市区的政策。
这为三轮车货物运输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轮车货物运输市场的规模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三轮车货物运输市场规模已达到xx亿元。
其中,城市快递包裹运输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其次是农村物资运输和城市货物配送。
根据预测,未来几年三轮车货物运输市场规模将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化进程持续推动市场需求的增加,电商行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快递包裹运输需求的提升,并且政策的支持将进一步促进市场的发展。
三轮车货物运输市场的挑战与机遇挑战1.竞争加剧: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三轮车货物运输市场面临来自其他交通工具的竞争压力。
2.安全隐患:三轮车作为一种非机动车辆,其在道路上行驶容易出现安全隐患,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较高。
3.政策风险:政府对三轮车货物运输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大,政策的变动可能对市场产生影响。
机遇1.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三轮车的技术将不断提高,安全性和运输效率将得到提升。
2.新兴市场需求:随着新兴市场的崛起,三轮车货物运输市场在乡村物流和城市末端配送等领域将有更多的机遇。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第6课《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第6课《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印刷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学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事例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印刷术的历史背景、制作过程及其社会价值,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印刷术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科技发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的认识还相对较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认识印刷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刷术的起源、发展历程,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制作过程及其社会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印刷术的起源、发展历程,活字印刷术的制作过程及其社会价值。
2.难点:印刷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学生如何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印刷术的发展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决问题。
3.实例分析法:以具体的事例为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制作过程及其社会价值。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历史图片、视频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活字印刷术的制作材料,如铅字、泥版等。
3.教材:准备足够的教材供学生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古代印刷术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对印刷术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印刷术是谁发明的吗?它对社会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2.呈现(10分钟)介绍印刷术的起源、发展历程,重点讲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
九年级上册部编历史复习三轮冲刺:材料分析题专练附答案(1)解析

九年级上册部编历史复习三轮冲刺:材料分析题专练附答案(1)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庄园法庭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
(1)分析材料一中庄园法庭的档案记录,你能得出哪些关于庄园法庭的信息?材料二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中世纪晚期的欧洲“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建立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叫什么?反映此时出现了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材料三十字军东征(1096-1291年)之后的几个世纪里所发生的事情,尽管进程缓慢,但权力逐渐由封建城堡向城市转移。
……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之间,城市变得越来越富有,而封建领主们却越来越贫穷。
后者总是需要借钱才能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于是只好不断地出让行政权力来换取现金。
城市在不断地成长壮大,并且愿意收留那些逃难的农奴,这些人只要在当地住满几年就可以获得自由的身份。
——摘编自(美)房龙《人类的故事》(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欧洲中世纪“权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是指什么现象?并谈谈中世纪“城市不断成长壮大”在政治、文化方面的表现。
材料四 14-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是指经营者将生产者集中在一个场地内进行生产,他们提供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生产者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
手工工场有比较精细的分工,劳动效率大大提高,能更好的满足社会上日益扩大的对商品的需求。
租地农场是在封建制度瓦解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农业经营方式,这是一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其经营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商业化经营,它以市场为生产的基本单位,主要依靠雇佣自由的工资劳动者。
科技发展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科技发展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首先,科技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快捷和舒适。
想像一下,徒步到二十公里外,去参加一个在烛光中举行的盛大晚宴,会是什么样子?走路啊,到二十公里外的某地参加聚会,或许,你会说:那不行!腰酸腿痛且不说,这得浪费我多长的时间啊?对啊,时间就是生命!从卡尔本茨为我们发明的第一辆三轮车以来,汽车行业已经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到现在你可以乘坐公共汽车小轿车出租车等任一陆地交通工具,二十分钟之内一定到达。
再想想烛光晚宴,也许,你会说:那一定是温馨的、甜蜜的、快乐的......把能用上的美好的词汇都用上吧!然后,想想,这需要多少支蜡烛?还有,多少个人去伺候蜡烛?蜡烛即将燃尽,又要换上新的蜡烛;风一吹,蜡烛很快会熄灭;即使在炎热的夏天,我们也得紧闭门窗——没有电风扇也没有空调,更不会有冰镇啤酒和西瓜......多么烦闷啊!突然,来电了!爱迪生的灯泡点亮整个会场,漂亮的礼服、可爱的朋友、美味的佳肴、鲜花拥簇的会场,豁然亮丽地冲击着我们的眼球;卡利尔为我们发明的空调迅速启动,阵阵凉爽的清风掠过每个人的脸庞;侍者变魔术似的从冰箱里取出新鲜的牛奶、清冽的啤酒、冰爽的水果......多么惬意的聚会啊!紧张而忙碌地工作了一天。
回到家里,打开热水器,舒舒服服地冲个凉;将换洗的衣服扔进全自动洗衣机;插上微波炉,加热饭菜;然后,是收看通过液晶电视为我们展现的新闻联播,还是在因特网上与国外的好友聊聊天儿,就随你而定了。
节日或者是周末,拿起随身携带的手机,给好久不见的亲人、朋友打个电话、发个信息,道声问候,纵然相隔千里,也似近在咫尺!享受着充满现代感的每一分钟,我们不得不从心底里感恩科技发展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
然而,科技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
接下来,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科技发展消耗了更多的能源、排放了大量的污染,正在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各种电磁辐射,正在侵扰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大量的能源消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洪水、干旱、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纷至沓来;汽车数量日益增多,交通堵塞成了家常便饭,四处飘散的汽车尾气肆虐地污染空气,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被称谓“百年垃圾”的白色污染无处不在,不仅无声无情地吞噬着我们的健康,而且导致土壤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填埋和焚烧都无法消除它对人类的危害;各种电磁辐不管人们有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已经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经济社会发展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中国电动三轮车的历史发展

中国电动三轮车的历史发展
中国电动三轮车的历史发展可以从几个重要阶段来概述。
1. 起步阶段(2001-2005年):这个时期标志着电动三轮车的初步发展。
许多企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但行业整体还存在许多问题。
这一阶段,电动三轮车主要以载人或载货为主,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品牌意识不强,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
2. 成长期(2006年以后):进入这个阶段,电动三轮车行业开始高速发展,竞争格局变得更加清晰,产业链逐渐完善。
这个时期的电动三轮车不仅服务于消费者,而且开始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升级,出现了多种新型电动三轮车。
3. 爆发式增长阶段(2009年以后):这个时期电动三轮车的总销量明显增长,产业迅速扩大。
江苏徐州、江苏常州、河南商丘等地的电动三轮车企业迅速崛起,形成了较大的市场规模。
同时,政府也开始对电动三轮车产业给予支持,如江苏徐州的丰县,其电动三轮车销量占行业总销量的60%左右。
4. 市场调整与规范化阶段(2017年以后):随着环保政策的严格执行,部分不规范的企业被淘汰,行业的竞争格局进一步凸显。
这个时期,电动三轮车产业开始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
5. 新能源时代(当前):目前,电动三轮车行业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能源电动三轮车因其无噪音、无污染、安全节能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电动三轮车不仅用于家庭和城乡短途运输,还广泛应用于矿区、环卫等领域。
总的来说,中国电动三轮车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从初步探索到逐渐成熟,再到高速发展的过程。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电动三轮车在中国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2023年关于电动三轮车的管理规定

2023年关于电动三轮车的管理规定导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动三轮车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在城市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一些电动三轮车存在安全隐患、交通违法行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了保障公共安全和城市交通秩序,必须对电动三轮车进行规范管理。
因此,制定2023年的电动三轮车管理规定是必要的。
一、车辆类型和标准1. 定义:电动三轮车指三个或三个以上车轮,由电动机驱动的非公共交通工具。
2. 标准:电动三轮车的最高设计时速不得超过40公里/小时,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不得超过4千瓦。
二、行驶许可和管理1. 行驶许可:每辆电动三轮车都需要取得行驶许可证,证件内容包括车辆所有人的基本信息、车辆牌照号码、车辆型号和颜色等。
2. 车辆注册:所有电动三轮车都需要在当地车辆管理机构进行注册登记,每辆车配备唯一的车辆号码。
3. 车辆检验:电动三轮车需要定期进行安全和环保检验,通过后方可上路行驶。
4. 保险要求:所有电动三轮车需要购买强制责任险,确保在交通事故中能够给予相应的赔偿。
三、驾驶员要求和管理1. 驾驶人员资格:从事电动三轮车驾驶的人员需要满足18周岁以上、身体健康、通过相关考试和培训等要求。
2. 驾驶证要求:电动三轮车驾驶人员需要取得相应的驾驶证,驾驶证的种类与其驾驶的车辆类别对应。
3. 交通规则遵守:电动三轮车驾驶人员需要遵守道路交通法规,不得违反交通信号、不得超速行驶、不得酒后驾驶等。
4. 外观标识:每辆电动三轮车都需要在车身明显位置标识驾驶员的许可证明和电动三轮车行驶许可证,便于管理和识别。
四、交通违法和罚款1. 违法行为:无行驶证、无驾驶证、未取得行驶许可证、酒后驾驶、逆向行驶、违反交通信号等行为都将视为交通违法行为。
2. 罚款处罚:对于交通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将依据法律规定予以罚款,并在一定情况下对其行驶证、驾驶证进行暂扣或吊销。
五、安全和环保要求1. 安全装置:每辆电动三轮车都需要配备前后灯、刹车系统、安全带等基本安全装置。
国内三轮车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国内三轮车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概述三轮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一直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其便于操作、价格相对低廉以及在短途运输中的灵活性,三轮车在城乡交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三轮车行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国内三轮车行业的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现状分析目前,国内三轮车行业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市场规模庞大: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三轮车作为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之一,市场需求量仍然很大。
2. 城市化进程加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内部交通压力加大,环境和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突出。
三轮车作为一种灵活、便捷的交通工具,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3. 技术升级:与过去相比,现代三轮车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不仅在动力系统上更加高效可靠,而且在乘坐舒适性、安全性以及环保性能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
未来趋势分析尽管国内三轮车行业面临着挑战,但也存在着许多机遇和发展趋势:1. 新能源与智能化: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车辆在三轮车行业中的发展将会得到推动。
电动三轮车将成为主流选择,其零排放、低噪音、低能耗等优点,将满足人们对环保、节能的需求。
同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三轮车的性能和舒适度。
2. 专业化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三轮车企业将越来越注意产品差异化和定位。
例如,一些企业选择将三轮车定位为配送和物流交通工具,提供专业的运输解决方案;而另一些企业则将其定位为旅游和娱乐工具,提供更高端的体验和服务。
3. 政策支持与规范发展:随着国家政府对环境保护和交通安全的重视,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规范措施出台,鼓励三轮车行业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
这将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和行业整合,并提高三轮车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4. 自动驾驶技术: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三轮车行业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未来,三轮车可能会引入自动驾驶技术,提供更安全、高效的出行方式。
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回顾

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回顾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它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古至今,科技创新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回顾科技创新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展现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18世纪末,英国率先进入工业化时代,通过机械化生产及煤炭能源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蒸汽机的发明使运输和制造业领域有了巨大的突破,从而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飞跃性增长,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科技创新在20世纪的快速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变革。
电力是这个时期的标志性科技创新之一,它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电力的广泛应用使得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效率大幅提高,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同时,发电技术的进步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电力成为各种图书馆、实验室和研究机构的重要动力源,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推动力。
互联网的出现将信息交流和传播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等新业态迅速兴起,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更加便捷,同时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
这种科技革命性的发展给传统产业造成了颠覆性的冲击,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智能科技正在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社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智能科技能够以超乎想象的方式改善人们的生活,提高效率,解决社会问题。
人工智能在医疗、交通、教育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则为城市管理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更多可能,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城市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日本扩大对华侵略,挤压了列强投资空间
• C.苏伊士运河开通,欧美与上海的距离缩短•B
• D.列强在上海成立了共同的殖民机构,投资力度 加大
学习改变命运, 识创造未来
三轮6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 9. 世界博览会被称为“经济奥林匹克盛会”,是 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集中展示平台。世博会 的历史,就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编年史 下列表格 中对应的正确内容是
• A.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扩张
• B.奠定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A
• C.振兴了中国的航运业
• D.起到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作用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轮6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考点精炼
• 7.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 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
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 出的通知(见右框)。引发这种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轮6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 进工业化,相对抑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 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化的这种抑制在1960 年发展到完全的反城市化,确定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 人口。在1949-1979年间,城市化率年均增长只有0.28个百 分点,这种情况从1979年开始改变,从1979年到2000年,中 国的城镇化速度平均每年提高到0.82个百分点。
• 加快原因: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社 会全面进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大量农民向非农 业领域转移;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推动了城市 化进程;我国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推 动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轮6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 (4)面对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有人积极赞同,也有人表示 反对,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封建城市的 不同之处。
• 西方封建城市是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基 础上建立的,一般是工商业中心;中国 封建城市一般为政治、军事中心。西方 政府鼓励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中国统治 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西方城市市民享 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权利,中国城市市民 在封建专制集权统治下没有任何权利。
•C
• A.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 工业革命的发展 D.殖民霸权的确立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轮6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考点精炼
• 3、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 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 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 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 会服务兴起… …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 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三轮6科技进步与社会发 展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1年3月3日星期三
•考点精炼
• 1、李约瑟认为,“李时珍达到了伽利略、维 萨里的科学活动所隔绝的任何科学家所不能 达的最高水平。”(安德烈•维萨里是近代人 体解剖学的创始人,是近代自然科学代表 人 物之一。)反映了
• A、当时西方的自然科学技术依然落后于中国 • B、《本草纲目》在当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 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 增加
• B.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B
• C. 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 D. 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 业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轮6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考点精炼
• 8.据统计:1931年欧美在华投资中,有42.8%集 中于上海,1937年上海则集中了欧美在华投资的 79.2%,不久上海还一度成了欧美在华投资的唯 一中心。导致欧美列强对上海投资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
• C、明清时中国与西方的自然科学彼此隔•绝B的
• D、中国封建专制束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轮6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考点精炼
• 2、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 下图。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明显因 果关系的是
• A、互联网的诞生
•D
• B、城市化进程加快
• C、世界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
• D、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轮6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考点精炼
• 4. 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 林匹克盛会”。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办,因 此上海成为新世纪世人瞩目的城市。请问这座城 市在上个世纪曾经
•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9-1979年间中国 城市化进程缓慢的原因。1979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的原因又是什么?
• 缓慢原因:新中国建立初期,经济残破,生产 力水平低;重点发展重工业,为工业化进行原始积 累;1959-1961年经济困难,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 文革十年浩劫,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三轮6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 材料一 英国等西欧国家的封建城市建立在商品经济较为发 达和社会分工较为明确的基础之上,城市形成后,很快发展 为工商业中心。城市工商业一般都由私人经营,国家除征收 一定的捐税外,原则上不干预工商业,反而积极鼓励工商业 的发展,并不时赐予城市特权。西欧中世纪城市市民人身自 由和财产受法律保护,有贸易自由,有资格参与市政,所以 在当时有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轮6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 材料二 光绪中叶以后,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 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随之而来的是世风人心 离古道越来越远:“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高,趋之若鹜, 甚有弃家者,此又昔之所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鬻 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内 地妇女之妄想自由……遂相率至沪,父母丈夫不能阻也。”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社会风气发生的变化,并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变化:农村的丁男妇女大量进城经商或进厂做工 ;不甘于乡下务农,向往城市生活;进城后其生活 方式、思想观念渐趋近代化(西化),冲击了陈旧 的传统观念。
• 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中国的 自然经济渐趋解体;近代工业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雇佣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发展 ,服务性行业增加;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观念和生 活方式传入中国。
•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 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
•C
• C.便于英国掠夺原料,打开市场
• 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轮6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考点精炼
• 6. 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 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 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轮船公司 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 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 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说明了上海轮船招 商局的创办
• A、在《南京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 B.创立上海合作组织,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 •
C、见证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C 会
议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轮6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考点精炼
• 5. 《南京条约》中的“五口通商”,英国 人选择上海作为“五口”之一的理由是“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 江浙”。这种选择
举办时间 1851年 1904年
举办城市
英国伦敦
①
美国圣路易斯
②
主要展品
• A. ①蒸汽机、电报设备; ②电话机、纺织机械
• B. ①内燃机、飞机模型; ②电灯、纺织机械•D
• C. ①蒸汽机、汽船模型; ②汽车、电话设备
• D. ①电气设备、纺织机械;②电影放映机、电报 设备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 赞同:城市化能加速经济发展,推动经 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高 人民生活质量等。
• 反对:城市化过快加剧能源危机,占有 大量农田,破坏生态环境等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轮6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