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沙湖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游沙湖》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游沙湖》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4、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定风波(南海
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5、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食荔枝》
与屈原比,苏轼多了一分自我,少了几分愚忠; 与陶潜比,苏轼多了一分经历,少了几分寒闲; 与韩柳比,苏轼多了一分豁达,少了几分悲观; 与李白比,苏轼多了一分责任,少了几分狂漫; 与杜甫比,苏轼多了一分大度,少了几分怨言。
注: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七日,作于 黄州 。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唱黄鸡,语出白居易《醉歌》:“黄鸡催晓丑时鸣,白 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
独创新派 士人画 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 一触即通 治水筑堤 苏堤春晓 东坡肘子 东坡肉
写作背景
王安石辞去宰相后,奸臣从苏轼诗文中罗织罪 状,诬陷他“包藏祸心”,不久就将他逮捕进监狱, 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由于北宋在 太祖赵匡胤时期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所以经过4 个月的折磨后,苏轼免于一死,但他被贬为黄州团 练副使。被贬黄州后,苏轼在1082年写下了前后 《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等 传世之作。同年,还写了这一篇随笔小品《游沙 湖》。
拓展探究
结合下列材料,体会作者的感情(人生态度)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 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前赤壁赋》
3、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 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 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答李端叔书》

《游沙湖》优质课件

《游沙湖》优质课件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的三月七日,时苏轼谪居黄 州已第三年。《东坡志林》 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 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 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 便写出这首《定风波》来。 但作者也因为这次淋雨生病 了,求医遇一“异人”并结 伴同游,于是又写下了我们 今天要学习的《游沙湖》一 文。
解读文本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寺在 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处,那里有王羲之的 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 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 兰芽浸长在溪水旁,松林里沙石路干净而 无污泥。晚间细雨萧萧子规啼鸣。谁说是 人老了不再年轻?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 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的歌。” 这一天,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
《乐府· 相和歌辞· 长歌行》:“百川东到 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 悲。”
——《乐府》认为过去的就过去了,就永远 不可能再回来了,情绪消沉低落 。
而苏轼认为过去的还有可能回来,老年 人还可以回到少年时代。
基调积极乐观,蕴蓄着一种催人向上的人生 哲理。
艺术手法:用典
异人 采用了哪种艺术手法:类比
“异人”异在何处?
1、庞安常 ——“以眼为耳”
苏轼——“以手为口”
2、庞安常为一代神医,“颍悟绝人”却隐居 乡间,只能作一村医 苏轼曾被仁宗皇帝夸赞为 “相才” ,又 诗文绝世,却一生不幸,贬居僻远
从作者文中“戏”言可以看到,作者这 样写人,其实也是在写自己。
• 如此看来,作者那一句“皆一时异人 也”,实在寄寓了很深的感叹。也给 自己一个希望,生理上有缺陷的,也 可以有超人的本领,成为一个高人, 我呢,被贬到这里也说不定会有什么 意外的收获,同为异人嘛。所以从此 刻思想开始慢慢转为积极。疾愈,与 之同游清泉寺。

《游沙湖》课件

《游沙湖》课件
③人知乐.其乐 _动__词__,__享__受______ (5)穷②①穷一.寇旦勿运追穷.福_艾形__容___词动____,词____走,____投结____无束____路___
解读文本
乌台诗案:宋神宗时,朝廷内变法派与
守旧派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苏轼为远离是非 之地,请调外 官。在赴任湖州后,他曾给神 宗皇帝写了一份“谢恩表”,却被御史台里一 些别有用心的人断章取义,说苏轼写的诗句是 针对新法,以“谤讼朝廷”而获罪,押解京城, 这个案件史称“乌台诗案”。后遇大赦,被贬 至黄州任团练副使,谪居黄州四年。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_形__容__词__,__强__,__猛__烈__
(3)焉① ②剑 以溪 俟之 夫水 观出 人焉风.者_得_兼_焉._词__代__,____于词____此,______它____ ③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_助__词__,___不__译__
①人莫知其乐.也 _名__词__,__快___乐__、__乐__趣___ (4)乐②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_动__词__,_爱__好__,__喜__爱_
诚如余秋雨先生在他的《苏东坡突 围》一文中所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 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 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 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 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 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 并不陡峭的高度。
定 风 波 苏东坡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从作者文中“戏”言可以看到,作者 写庞安常,其实也是在写作者自己。
• 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 人也。
苏轼在第一部分中写了自己的什么?是怎样 写自己的?
异 和庞安常进行类比

《游沙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游沙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游乡沙镇湖沙是湖,苏又轼叫螺蛳店代词。,我我在那里
买了几黄亩州田东,南因三为十去看里田为地沙好湖坏,,亦得曰了病螺。师听店说。有予个买麻桥 田聋字手人常写“人动当虽庞不我。其 。 , 为词作然安了把”间 遂 书口,耳常几手, 往 不,朵医个当因求数君聋术 , 嘴往疗字以,高 就 巴视。,相眼察可明 能 ,是但够你安辄为田耳懂把聪常 深耳得朵得眼明虽 了,疾聋别当领聋 人。皆,人耳会闻, 意一求的朵就超麻而 。时医意去,过桥颖余异思他我一识介。那们般人悟戏人一介词我里 两人词庞绝之也,异,和请 个,把安人曰。人用他他 都用常,:”朋看 是开纸善“以友病 当玩给医余纸。 代_,号东_坡__居__士_,眉州眉山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人是_韩__愈___、柳__宗__元_、 _欧_阳__修__ 、 __苏__洵___ 、 __苏__辙___、 _王__安__石__、 __曾__巩____ 。
苏轼与其父_苏__洵___ 、其弟_苏__辙___ 都是散 文家,号称“三苏”。
反其意而用之
从苏轼的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当 时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时的苏轼已在黄州东坡筹划造屋开荒,安于“识 字耕田夫”的生活,疾病亦已痊愈,因此与庞安常同 游清泉寺,心情特别开朗。当他看到王羲之的洗笔泉, 又看到兰溪“溪水西流”,便领会到了一种新的哲理, 产生了一种新的意境,对人生萌动了一种积极美好的 向往和追求。这种向往和追求鲜明地体现在他随口唱 出的《浣溪沙》一词中。
异水
• 品读《浣溪沙》,细究: 苏轼在黄州阶段的情绪
是豁达、开朗还是假借旷达 之外表的愤懑之情 ?
解读《浣溪沙》词
• 原词: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君看 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游沙湖》公开课课件89457

《游沙湖》公开课课件89457

也”,实在寄寓了很深的感叹。也给
自己一个希望,生理上有缺陷的,也
可以有超人的本领,成为一个高人,
我呢,被贬到这里也说不定会有什么
意外的收获,同为异人嘛。所以从此
刻思想开始慢慢转为积极。疾愈,与
之同游清泉寺。
.
33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写作背景:苏轼因“乌台诗案” 被贬到
黄州(今天湖北黄冈一带),为团练副史。
.
9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的三月七日,时苏轼谪居黄 州已第三年。《东坡志林》 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 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 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 便写出这首《定风波》来。 但作者也因为这次淋雨生病 了,求医遇一“异人”并结 伴同游,于是又写下了我们 今天要学习的《游沙湖》一 文。
子规啼鸣。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青,你看
那流水还能向西,白发的老人还能作报晓
的公鸡。”
.
24
休将白发唱黄鸡
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珑》诗:“谁 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 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 镜里朱颜看已失。”白诗借“黄鸡催晓”叹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老来无用啊)。
而苏轼却奉劝大家“白发的老人还能 作报晓的公鸡,一样有所作为“,这是一种 多么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情怀!
.
10
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游沙湖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 田其间,因往相( xiàng)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 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 yǐng )悟 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 zhé)深了人意。 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 异人也。”

《游沙湖》课件

《游沙湖》课件
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 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 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 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 日剧饮而归。
游 沙 湖 苏 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 湖,亦曰螺师店。予
买田其间,因往相田 得疾。
游 沙 湖 苏 轼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 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 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 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 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 异人也。”
游 沙 湖 苏 轼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 甘,下临兰溪,溪水西 流。
游 沙 湖 苏 轼
•余作歌云:“
归。
”是日剧饮而
游沙湖
沙湖相田偶得疾, 俊异东坡戏颖医。 泉寺同游逢异景, 人能再少水能西。
游 沙 湖 苏 轼
• 《与参寥子书》:谪居以来,杜门念咎而已。 平生亲识,亦断往还 。
• 《送沈逵赴广南》: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 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
• 《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苏东坡突围》 余秋雨
•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 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 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 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 ,
《游沙湖》
苏轼(宋)
选自《东坡志林》


诵读:《游沙湖》 苏轼
湖 苏

•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
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
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
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 “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高二语文下学期《游沙湖》公开课课件

高二语文下学期《游沙湖》公开课课件

休将白发唱黄鸡
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珑》诗: “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 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 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白诗借“黄鸡催晓”叹时光易逝,人 生易老。
而苏轼却奉劝大家“白发的老人还能 作报晓的公鸡,一样有所作为”,这是一 种多么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情怀!
• 苏轼是个文艺全才,诗、散文、
词、书法、绘画都有成就。他 的散文与_欧__阳_修__并称“欧苏 ”,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__黄___”,词 与辛_弃__疾___并称“苏辛 ”,对当 时和后世影响深远。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一__蓑_烟__雨__任_平__生_。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_古__风__流_人__物_。 •3、__但_愿__人__长_久____,千里共婵娟。 •4、不__识_庐__山__真_面__目_,只缘身在此山中。
写作背景:苏轼因“乌台诗案” 被贬到 黄州(今天湖北黄冈一带),为团练副史。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的三月七日,时苏轼谪居黄 州已第三年。《东坡志林》 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 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 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 便写出这首《定风波》来。 但作者也因为这次淋雨生病 了,求医遇一“异人”并结 伴同游,于是又写下了我们 今天要学习的《游沙湖》一 文。
•5、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___________ ,凌万顷之茫然。
生平多磨砺
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一文说 到: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 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 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 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 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高二语文游沙湖》课件

《高二语文游沙湖》课件
文章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文章 更加生动形象。同时,文章中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
02
文章结构分析
段落大意
第一段
描述作者与友人游览沙 湖的背景和动机。
第二段
描写沙湖的景色和环境 ,突出其自然之美。
第三段
通过与友人的对话,表 达对沙湖的感受和思考

走,游历。
词语解释

01
你,指对方。

02
而已,罢了。
词语解释总结
03
这些词语解释有助于理解文章中人物的身份、位置和对话内容
,为进一步理解文章奠定了基础。
句子赏析
“不闻水声,不见山峰”
这句话描绘了沙湖的宁静和空旷,没有其他的声 音干扰,也没有其他的景色打扰,只有沙和湖的 简单组合。
“子瞻杖藜行歌”
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借景抒情
修辞手法总结
如“微雨洒不湿路”, 将微雨比作轻柔的抚摸 。
如“微风行水上”,将 微风拟人化为在水面上 行走的形象。
如“不闻水声,不见山 峰,无风云之时,庶几 矣”,通过排比句式强 调沙湖的静谧。
如法增强了文 章的表达效果,使语言 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 解和感受文章所传达的 情感和意境。
介绍中国各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帮 助了解中国的地理和人文知识。
详细介绍中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区,包括沙 湖在内,是了解中国风景名胜的好帮手。
《宁夏历史文化》书籍
《自然与人文的交响曲》
全面介绍宁夏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色,有 助于深入了解沙湖的文化背景。
一本关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哲学思考书籍 ,有助于提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认 识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苏轼 “以手为口” 一代才子
庞安常 颍悟绝人 隐居乡间
2
作一村医
苏轼 诗文绝世 一生不幸 贬居偏远
(二)“异景”异在何处?
Hale Waihona Puke 溪景水?西流(三)“异情”异在何处?
谁道人生无再少? 君看流情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三、写作背景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 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游沙湖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 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 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 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 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 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 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 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 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 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 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 饮而归。
——《湖州谢上表》
《洗儿》 ——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但愿孩儿愚与鲁, 无忧无虑到公卿。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 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 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 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 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 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 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余秋雨
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 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一位在 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 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 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 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 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 质。
——林语堂
回顾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因往相田
观察
颖悟绝人
超越
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总是、就 了解
余戏之曰
调笑,逗趣
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 介词,把
一时异人
不平常的人
是日剧饮而归
这天
二、写了什么内容?
异 人 ——苏轼、庞安常
景 ——溪水西流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 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
唱黄鸡。
(一)“异人”异在何处? 庞安常 “以眼为耳” 一地神医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 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 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 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 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 风雨也无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