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矿业开发及地质调查史

合集下载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

浅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1.微妙的关系某种程度上,人类的资源开发史就是半部人类发展史。

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时刻都需要资源——空气资源、水资源、食物资源、文化教育资源......一个地区利用资源的水平往往决定了这个地区发展的程度,反过来一个地区利用资源的方式也会深远的影响这个地区的环境。

纵观人类利用资源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点:采集经济和狩猎经济阶段,人类的生活完全依赖自然的恩赐,生活与生产资料完全取自自然,人类利用资源的水平想当低下,生存生存与发展受自然环境的强烈制约。

此阶段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农业社会阶段:这一阶段,人类衣食主要依靠栽培作物、饲养家畜家禽,耕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因而,耕作环境好的地区,如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成为人口密集区。

此阶段人类活动已开始对环境产生影响,但仅仅表现在局部和生态破坏方面,影响强度不大。

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和交通条件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世界上最早开始工业化的地区大都是煤、水、铁矿等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此阶段,人类由于科技的进步、经济实力的增强,对抗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大大加强。

人定胜天的思潮在工业发达的地区风行。

伴随着这种思潮,人类开始了对环境前所未有的改造,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人为破坏。

后工业化阶段:矿产资源影响下降,以太阳能、核能等新兴资源开始被人类所广泛利用。

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进一步降低。

此阶段,高新技术广泛应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工业也不再成为一国经济的支柱。

同时,由于先前不考虑环境成本的发展方式带来了极其恶劣的环境影响,人们开始了反思与行动。

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思潮,开始在人类社会中广泛传播。

2.这个能“跨越”吗?E.阿克曼把技术、人口、资源结合起来对世界各国的发展程度进行评估,划分出了五种类型—美国型、欧洲型、巴西型、埃及型、沙漠或极地型。

地质学家张志新简介

地质学家张志新简介

地质学家张志新简介张志新,1933年4月4日出生,中国地质学家、矿物学家、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62年期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地质学博士。

1966年赴英国牛津大学作访问学者,1968年任湖北大学地质系教授,1983年出任中国矿业大学院长,1986年任中国科学院地质所所长,1988年出任国家地质勘查局副局长兼中国地质调查局主任,2008年退休,目前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会长。

张志新主要从事现代沉积学、矿物学、矿床学、地球物理学和成矿学等领域的研究。

在现代沉积学方面,研究以湖北恩施河流中沉积为主题,结合寒武纪古河流沉积与古地理演化的研究,对恩施河流洪积沉积特征及古地理研究做出贡献。

在矿物学方面,研究了四川安岳地区坳背斑岩和叁江地区碎長斑岩,建立了完整的沉积成矿模式,研究数千余张矿床形态图,鉴定出多种新矿物。

在矿床学方面,对黔南金山斑岩矿床、四川穆尔碎长斑岩矿床,以及甘肃武威石英砂岩贡嘎石榴石矿床等进行了详细调查与研究,发表了许多著作、论文。

在地球物理学方面,发表了《当前地震台网系统情况》、《地震台网与总体地磁场的研究》等论文;在成矿学方面,主持研究了湖北黄石、四川安岳滑坡矿床、安微固县南桥藏山铜铅矿床、贵州威乐铜矿床等应用矿床,为成矿学找到了新的基础。

张志新主持和参与完成了"中国地质调查总局长江三角洲海岸带地质调查"、"湖北省河流沉积地质研究"等一批大型地质调查研究,为节约国家财力、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以及改善就业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此外,张志新还系列研究、完成了《中国现代地质学史》、《定量镁铝岩矿物学的非节律性差异定性研究》等著作,受到了国家学术委员会的肯定。

张志新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科学院院士奖等荣誉,是国家一级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目前我国地质勘查队伍分布在以下部门

目前我国地质勘查队伍分布在以下部门

目前我国地质勘查队伍分布在以下部门: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管理2、各地质勘查局、各有色地质勘查局、各煤田地质局、各核工业地质局、各冶金地质局3、中国地质调查局: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副部级事业单位。

4、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国冶勘总局):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5、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涿州):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6、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7、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涿州):隶属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

8、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隶属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9、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10、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1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1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1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为主)14、中国盐业总公司(即中盐勘察设计院)15、延长油矿管理局(陕西省)16、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17、北京中色资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地质院校:1、中国地质大学(原武汉地质学院、北京地质学院)2、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3、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4、东华理工大学(华东地质学院)5、长安大学(原西安地质学院)6、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37号)(一)将原地质矿产部所属的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勘查单位统一划归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并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

(二)组建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国土资源部所属的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的事业单位。

具体职能和编制由国土资源部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审定。

研究计划要点及执行情况概述

研究计划要点及执行情况概述

目录目录 (1)研究计划要点及执行情况概述 (3)第一章地质公园基本概况 (4)1.1 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自然条件 (4)1.1.1 地理位置 (4)1.1.2 园区范围、面积 (4)1.1.3 自然条件 (4)1.2 主要保护对象及目的和意义 (8)1.2.1 主要保护对象 (8)1.2.2 目的和意义 (10)1.3 地质公园及其周围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及其评价 (11)1.4 科学研究概况 (13)第二章地貌与地质遗迹评价 (16)2.1景观整体评价 (16)2.2地貌与地质质遣迹景观等级划分与评价 (19)2.2.1嶂石岩地貌及地质遗迹分类 (20)2.2.2嶂石岩地貌及地质遗迹定量评价 (21)2.2.3嶂石岩地貌及地质遗迹等级划分 (22)2.2.4公园地质遗迹空间格局定量表征与景区分级 (22)2.3 嶂石岩各景区地质遗迹空间格局特征 (26)第三章地质公园保护管理现状 (28)3.1 机构设置 (28)3.2 边界划定与土地归属状况 (28)3.2.1 边界划定 (28)3.2.2 土地权属情况 (28)3.3 历史沿革、基础工作和管理现状 (28)第四章地质遗迹保护与公园建设的建议 (32)4.1 地质遗迹保护 (32)4.2 地质公园建设 (32)主要参考文献 (33)附论文: (34)研究计划要点及执行情况概述嶂石岩国家地质公园已建立近四年,自建立至今,其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与生态环境协调性、旅游路线的合理性、对地方经济的促进性、科学知识普及性等各方面发展现状没有一个科学的定论。

故力争以此项目为基础,对以上各项进行系统调查,掌握了解其基本情况,对其合理性、先进性以及不利性、错误性等给出定性和定量评价,并针对其不合理性、错误性提出修正意见和合理化建议。

并在其基础上建立园区景观分级系统和空间构架以利于更好的开发和保护这些地址遗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使两者更具合理性。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探秘(3)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探秘(3)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探秘(3)胡经国2、黄石热点黄石公园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火山口。

这座活火山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爆发过,但是在地质时代里曾经爆发过3次。

这座火山跟世界上大部分的火山都不一样。

它并不位于两个地球岩石圈板块交界的地方。

它跟美国夏威夷火山具有相同原理,其地下深处实际上是地幔里的一个热点(Hot Spot),科学家称其为黄石热点。

当板块飘移的时候,热点并不移动;而热点相对于板块却在发生位移。

黄石热点产生于美国俄勒冈州的东北角,经爱德荷州,达到今天怀俄明州西北角的位置,将来还会往蒙大拿州和北达科他州进发。

热点经过的地方,形成一系列的死火山。

这些火山过去喷发出来的熔岩,形成了今天的蛇河高原。

黄石热点来到落基山脉以前,黄石公园的地貌,就类似于今天与它接壤的美国大提顿国家公园(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

将来黄石热点离开后,这里就会像是今天位于美国爱德荷州的月形坑国家自然保护区一样了。

黄石热点的具体表征,就是地表的热气地带和地热景观。

其中,不断有地下热水补充的泉称为热泉,不断喷发的泉称为喷泉,定时或不定时喷发的泉称为间歇泉;还有只冒蒸汽、不喷发的蒸汽(间歇)泉,喷泥巴的“泥浆盆”,甚至还有每几百年发生一次大爆炸的火山口。

总之,各种地热景观千奇百怪,应有尽有。

这些泉水的温度都很高,而且含有丰富的硫化氢,因此吸引了各式各样的细菌来这儿生活。

这些细菌各有不同的鲜艳色彩,将热气地带渲染得五彩缤纷,鲜艳夺目。

这些地热景观,虽然广泛分布在整个黄石公园里,但是主要还是集中在几个地热盆地里。

可是,这些热泉并非一成不变的。

随着地壳变动,原来很活跃的地方有可能突然安静下来;原来寂寂无名的地方也可能会一鸣惊人。

公园西北角的猛犸热泉(Mammoth Hot Spring)就是一个例子。

它原来是好几个热泉从山坡上一节一节地流下来,被各种细菌渲染得五颜六色,形成一个非常漂亮的大台阶。

可是,在2002年发生的一次地壳变动中,这里的大部分热泉都不再喷流了,死掉的细菌变成灰白色的粉末,残留在干枯了的大台阶上,反射著耀眼的阳光,将这里变成一片肃杀的不毛之地。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探秘(4)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探秘(4)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探秘(4)胡经国4、揭秘黄石火山有关预言之源⑴、发现黄石火山①、航拍发现黄石火山巨大据美国中文网2012年1月16日报道,1870年8、9月份,人类在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探险活动。

作为美国军队护航的首领,30岁的陆军中尉古斯塔夫·多恩跟随探险队进入黄石位于怀俄明州的领地。

当他登上黄石河上海拔3122米的沃什伯恩山往南看时,发现落基山脉似乎缺失了什么东西,方圆数英里都是平地,只在远处有山脉将中间的平地包围,形成一个巨大的森林地盆。

对这种现象多恩只想到一种解释:“这个巨大的盆地曾经是某个死火山的火山口。

”他说得没错。

美国这个最古老、最著名的国家公园,不偏不倚地坐落在地球上最大的火山群上,而且黄石国家公园本身就是一座火山。

20世纪60年代,美国地质调查局的鲍勃·克里斯蒂森在研究黄石国家公园火山史时觉得很困惑,他找不到公园的火山口在什么地方。

他觉得多恩中尉指出的那个缺口,肯定是被炸出来的;但是要在山里炸出约100公里宽的地方,肯定是一件非常巨大的事情。

事情过了20年,他的困惑才解开。

20世纪80年代,美国航空航天局为拍摄月球设计了一种红外摄影设备,需要先在地球上空拍摄以测试它的性能。

专家们决定在黄石公园进行试验。

他们对黄石地区进行了空中拍摄,以测试这些新型的高空照相机。

一位考虑周到的官员,把一些照片交给了公园管理局,认为它们可以悬挂在某个游客中心。

当克里斯蒂森看到这些照片时,立刻意识到他没有找到火山口的原因。

因为,这个火山口大得无法想象,无论从地面上的任何角度观测,都无法窥其全貌。

这些照片显示,黄石超级火山口长达85公里,宽45公里,深约0.67公里。

而黄石公园从北到南只有101公里,从西到东只有87公里。

也就是说,黄石国家公园很大一部分面积是坐落在火山口上的。

②、黄石火山是特殊火山黄石火山是一种特殊的火山。

正常的火山外貌很明显,比如盾状的夏威夷冒纳罗亚火山群、锥状的富士山,前一种是由于高流动性的玄武质熔岩平静流出而形成的,而后一种则是由于喷发出来的火山物质堆积在火山口周围而形成的。

黄石矿冶文化知识

黄石矿冶文化知识

黄石矿冶文化知识黄石矿冶文化知识普及八讲刘金林第一讲矿冶文明之都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现辖大冶市、阳新县和黄石港区、西塞山区(原石灰窑区)、下陆区、铁山区四个城区及一个国家级开发区,素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之称。

黄石地区人民在千百年的矿冶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矿冶文化,使黄石成为闻名世界的“矿冶文明之都”。

黄石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发祥地,1973年发掘的商周时期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经春秋、战国直至西汉,历时千余年,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采掘年代最长、冶炼工艺水平最高、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铜矿遗址。

阳新县历史悠久,是著名的矿冶之乡,是我国八大产铜基地、全国百家重点采煤县之一,建县于公元前2叭年(汉高祖六年),最早的名称叫下雉县。

大冶县始建于宋乾德五年(967年),李煜为南唐国主时,升”大兴炉冶”的青山场院并划武昌三乡,新设一县,定名为大冶县。

大冶市是我国六大铜矿生产基地、十大铁矿生产基地。

黄石是中国近代工业摇篮,近代黄石市区从铁山到石灰窑三十余公里的狭长地带、一百余平方公里的狭小范围内,分布着亚洲最早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主体部分、中国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大冶铁矿、汉冶萍公司兴建的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钢铁基地——大冶钢铁厂、中国最早的三家民族水泥企业之一——湖北水泥厂、中南地区第一条铁路——汉冶萍铁路(大冶铁矿运矿铁路)、湖北省第二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象鼻山铁矿、湖北省境内第二条铁矿专用铁路——象鼻山铁矿运矿铁路、湖北省最大的煤炭基地——源华煤矿公司、长江最大的运矿港口——黄石港口,当时兴建了老汉矿码头,东汉矿码头、新汉矿码头以及沈家营矿码头,在长江开辟汉冶航线。

清末民初,黄石地区是中国唯一拥有钢铁、水泥、煤炭、电力等重工业部门齐全的矿冶工业基地,其中绝大部分工矿企业都是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兴办的,是近代中国民族重工业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黄石是中国现代重工业基地,1949年新中国第一工业特区——大冶工矿特区建立,1950年8月改名为黄石市。

抢抓发展机遇 锐意改革进取 为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而努力奋斗

抢抓发展机遇 锐意改革进取 为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而努力奋斗
优 秀工程勘察 三等 奖 , 项 目分 获省 优 秀 工程 勘 察 7个
全年 争取到 各类 财政 地 质勘 查 资 金 近 2亿 元 , 较上 年
度 翻了一番 ; 局筹措地 质勘 查项 目经费 58 0万元 , 0 较 上 年度 增长 6 . %。地 勘单 位 经济 实力 进 一 步增 强 , 44
支援 长效 项 目。 国外 矿产 勘 查工 作 取 得 实质 性 进 展 , 局 被评为 全省对 外开放 先进单 位 。
1 .公益性 、 基础 性地质 工 作进 展顺 利 。抓 好基 础
地质调查 、 业地 质调查 等工作 , 农 更好 地发 挥 了地 质技
3 .环 境地 质 工 作 成 效 明 显 。认 真做 好 地 质 环 境
完成, 并顺 利通过 省考核验 收 , 得到 省检查 考 核组 的高
1 单位 经济 总量 超过 1 元 , 0个 亿 占局属单 位 总数 的一 半 ;2个 单位 净收益超 过 50 1 0万元 , 中职业 学 院 、 其 鄂
东 南 队、 昌队、 宜 鄂东北 队 、 环境 总站 净收益超 过 1 0 0 0
省经 济工作会 议 和全 围 国土资 源 工 作会 议 精 神 , 总结
“ 十一 五” 2 1 及 0 0年 的 工作 , 署 2 1 部 0 1年 主要 工 作任
区域重 力调查 项 目, 得 了 阶段 性 成 果 。完 成 了江汉 取
流域经 济 区农 业地 质 调 查项 目, 过 了 中 国地 质调 查 通
调查 评价 、 地下水 监 测 、 质灾 害 防 治 等工 作 , 得 了 地 取
术支撑作 用 。参 与起 草 了省 地 质 找 矿 “ 5 ” 案 ( 38 方 草
案 ) 承担 了全省 矿产资 源年报 、 , 地质环 境公 报 、 主要 城 市和地 区地下水 水 情 预报 和 通 报等 编 制 工作 , 成 了 完 全省重要 矿产资 源 潜力 评 价 、 产 资源 储 量 利用 现 状 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成立,为地质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 道路。本区在各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一、三年经济恢复期间(1949~1952),湖北 省地质调查所,1951年在大冶进行磁法勘探, 编写《湖北大冶铁矿初步报告》初步肯定大冶 铁矿是华中新53~1957), 1953年地质部四二九队首勘大冶铁矿,1954 年提交《大冶铁矿勘探报告》,1957年又提交 《大冶铁山铜、钴储量报告》。冶金部地质局 八○五队对大冶地区众多铁、铜矿(床)点及 磁异常进行了普查检查。二、第一个五年计划 期间(1953~1957),1953年地质部四二九 队首勘大冶铁矿,1954年提交《大冶铁矿勘探 报告》,1957年又提交《大冶铁山铜、钴储量 报告》。冶金部地质局八○五队对大冶地区众 多铁、铜矿(床)点及磁异常进行了普查检查。
民国时期(1912~1949)国内开始建立地质机构。 期间的重要地质调查研究有: ①1923~1926年谢家荣、刘季辰分区调查了地质矿产, 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②1926年王恒升研究了大冶铁矿,发表了《大冶铁矿 床》。 ③1936年,郑厚怀、汤克诚著有《湖北大治铁矿矿物结 合及成因》。 ④1928年,李捷、叶良辅等的鄂东地质矿产调查。调查 中先后测制了阳新、大冶、鄂城3县地质图(1:20 万),著有《湖北阳新、大冶、鄂城之地质矿产》。 ⑤何铭于1930年4月对大冶象鼻山铁矿进行了调查,并 发表有《象鼻山官铁矿调查报告》。





实习基地范围内矿产丰富,有大冶铁矿、大冶 铜绿山铜铁矿、大冶鸡冠咀铜金矿等大型矿床, 是我国重要的铁铜生产基地。 上述3个矿床铁、铜、金的储量均达到大中型, 此外尚有银、硒、碲、钴、镓、钼等伴生有益 组份可供综合回收。 黄石市黄金山石灰岩矿(大型)是华新水泥厂 的主要原料基地。 此外还有熔剂用石灰岩、饰面用花岗石、大理 石和生物型大理石矿和建筑石材。 龙潭组的煤矿在区内广为分布,但含煤性变化 较大。

铜绿山铜铁矿为一古矿,1973年,在开采过程 中发现古铜矿开采遗址。经考古发掘,清理出 西周至汉代千余年间不同结构和不同支护方法 的竖井、斜井、盲井数百座,平巷百余米以及 一批春秋时期的炼铜竖炉。据《太平御览》卷 八三三引《武昌记》,洪武七年(1374),当 时的湖广兴国冶(今阳新、大冶地区)年产铁 100万斤以上,可见实习基地内已是我国古代 产铁基地。
四、“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8),重 点开展了鄂东铁铜矿的普查勘探,1966年以来, 省地矿局和中南冶勘在鄂东黄石、大冶、鄂城、 阳新等地的铁铜勘查中,都投入了大量地质工 作。可供设计依据的大冶铜绿山铁铜矿的勘探 报告就是在这一时期提交。通过10余年的鄂东 地区铁、铜矿产勘探,保证了该地区钢铁和有 色金属基地等重点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及三年经济调整期间 (1958~1965),1958年,为保钢找铁省地 质局和冶金部门加强了铁矿普查勘探,并动员 广大群众上山找铁挖矿。武钢地质勘探队在铁 山等地进行扩大矿床规模的勘探。省地质局鄂 东地质勘探队于1959年发现大冶铜绿山深部铜 铁主矿体,到1964年探明铜金属储量50余万 吨。


五、改革开放以来的矿产勘查(1979~ 1991),鄂东地区是全国成矿预测和开展新一 轮普查的重点片之一。省地矿局和中南冶勘开 展成矿规律研究和成矿预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其中找到了鸡冠咀接触交代型大型铜金矿是最 重要的成果。 这一时期,随着快速高灵敏度的痕量金分析方 法和新仪器的应用、新的金矿类型和成矿理论 的应用,发现了一些新的类型和产地。鄂东南 地质大队评价了大冶铜绿山铜矿中的伴生金、 银矿产和鸡冠咀接触交代型大型铜矿的共生金。 中南冶勘608队对大冶铁矿重新评价伴生金。

实习区是我国最早开展地质工作的地区之一。 1869~1870年李希霍芬在黄石等地对地层和 煤做了详细的观察。1890年3月29日张之洞致 电李鸿章,决定开办大冶铁矿。1893年该矿投 产,当年出铁约3000多吨。1905年、1910年 上海矿务局曾两度派外藉矿师到铁山测算了汉 冶萍公司所属各矿山的铁矿储量。

熔剂和水泥用石灰岩、饰面用花岗石、大理石 和生物型大理石矿的勘探,在改革开放的大潮 的推动下。进入 了一个兴盛时期。在本区中 南冶勘进行优质熔剂灰岩的勘探。湖北省非金 属公司开展了水泥灰岩的勘探,黄石市黄金山 石灰岩矿(大型)就是其中主要矿床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